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月考试卷
阅读:1191
标签:
粤教版
高二
必修五
月考试卷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191]
均安中学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高二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均安中学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高二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一、1—4题(12分,每小题3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有误的一组是( )
A.疹zhěn子 竹簟diàn 神龛kān B.铁砧zhēn 罾zēng 田塍chéng
C.矻矻kū 狱掾chuán 垓gāi下 D.绐dài骗 创chuāng伤 自刎wěn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 长城对于我们还是很亲切的,可以使我们心领神会这骸骨不存的精神气魄。
B. 为迎接灯会,夫子庙进行了改造,一些商业楼被拆除,气宇轩昂的状元楼前辟出了绿地。
C. 父母的一言一行,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下一代,如果你对自己的父母有孝心,你的孩子将来也会对你有孝心,上行下效嘛。
D. 这些个矛盾心态,显现出马英九以一个“外省族群”者的身份在台湾政坛立足的困难性,使得他在政治考量方面多了一份顾忌和如履薄冰的心情。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倪虹老师在外国文学和影视文学方面的造诣,足以使专业人士 相看。
②好风景固然可以打动人心,但若得几个情投意合的人,相与 其间,
那才真有味儿;这时候风景觉得更好。
③刚到NBA的易建联英语薄弱,裁判没有听清他的话, 了他的意思。
A.刮目 徜徉 误解 B .侧目 徘徊 误解
C.刮目 徘徊 曲解 D. 侧目 徜徉 曲解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孔子一生积极求索,“知其不可为而为之”,他奋斗的一生是他这句格言的 真实写照。
B.今年恰逢中国话剧百年华诞,青年湖公园将开展话剧“五个一”,一期工程4月竣工。
C.作为现代人,财富更深层的意义,并不是指你赚钱的多寡,而是指你生活品质的优劣。
D.如今,他就职于北大医学部体育教授,继续从事他喜爱的乒乓球事业。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共35分。
王章字仲卿,泰山钜平人也。少以文学为官,稍迁至谏大夫,在朝廷名敢直言。元帝初,擢为左曹中郎将,与御史中丞陈咸相善,共毁中书令石显,为显所陷,戚减死髡,章免官。成帝立,征章为谏大夫,迁司隶校尉,大臣贵戚敬惮之。王尊免后,代者不称职,章以选为京兆尹。时帝舅大将军王凤辅政,章虽为凤所举,非凤专权,不亲附凤。会日有蚀之,章奉封事,召见,官凤不可任用,宜更选忠贤。上初纳受章言,后不忍退凤。章由是见疑,遂为凤所陷,罪至大逆。语在《元后传》。
初,章为诸生学长安,独与妻居。章疾病,无被,卧牛衣①中,与妻决,涕泣。其妻呵怒之曰:“仲卿!京师尊贵在朝廷人谁逾仲卿者?今疾病困厄,不自激,乃反涕泣,何鄙也!”
后章仕官历位,及为京兆,欲上封事②,妻又止之曰:“人当知足,独不念牛衣中涕泣时耶?”章曰:“非女子所知也。”书遂上,果下廷尉狱,妻子皆收系。章小女年可十二,夜起号哭曰:“平生狱上呼囚,数常至九,今八而止。我君素刚,先死者必君。”明日问之,章果死。妻子皆徙合浦。
大将军凤薨后,弟成都侯商复为大将军辅政,白上还章妻子故郡。其家属皆完具,采珠致产数百万。时萧育为泰山太守,皆令赎还故田宅。章为京兆二岁死不以其罪众庶冤纪之号为三王③。 (《汉书•卷传七十六》)
[注]①牛衣:给牛御寒用的覆盖物,多用乱麻、草编织。②封事:古代臣子上书奏事,防有泄密,用袋封缄,称为封事。③三王:指王尊、王骏、王章三人。
浏览完整试题
5.对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稍迁至谏大夫 迁:升迁 B.擢为左曹中郎将 擢:提拔
C.独不念牛衣中涕泣时耶 独:难道 D.死不以其罪 以:凭借
6.下列句子从文言句式的特点上看不相同的一组是 ( )
A.①共殿中书令石赤,为显所陷 ②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B.①章虽为凤所举,非凤专权 ②文王拘而演《周易》
C.①章由是见疑 ②府吏见叮咛
D.①妻子皆收系 ②虽万被戮,岂有悔哉
7.下列都能直接表现王章“刚直不阿”性格的一项是 ( )
A.迁司隶校尉,大臣贵戚敬惮之。/与御史中丞陈咸相善,共殿中书令石显。
B.稍迁至谏大夫,在朝廷名敢直言。/章虽为凤所举,非凤专权,不亲附凤。
C.书遂上,果下廷尉狱,妻子皆收系。/召见,言凤可不任用,宜更选忠贤。
D.我君素刚,先死者必君。/死不以其罪,众庶冤纪之。
8.下列有关文章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王章青年时代凭着擅长文学创作做了官,他担任谏大夫时因和陈咸一同参奏中书令石显被免官,直到汉成帝即位他才被重新录用。
B.王章虽然普被帝舅大将军王凤所举荐,但他不满王风专权,不巴结亲附王凤,并借皇上召见自己的机会进谏皇上另择贤能之臣辅政。
C.王章在长安求学时期,处境困顿,衣食艰难,身体多病和妻子决别时伤感哭泣。遭到妻子的痛斥,其妻激励他在逆境中崛起,足见其妻贤良。
D.王章曾直言王凤不可堪辅政遭到王凤陷害,最后落得命丧监狱、妻子儿女迁居合浦的结果,但当时的人都认为他蒙受了冤屈而同情他,包括王凤的弟弟王商。
9判断和翻译(10分)
(1).用“/“给文言文阅读材料的划线部分断句。(3分)
章 为 京 兆 二 岁 死 不 以 其 罪 众 庶 冤 纪 之 号 为 三 王。
(2).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①今疾病困厄,不自激,乃反涕泣,何鄙也!(3分)
译文:
②平生狱上呼囚,数常至九,今八而止。我君素刚,先死者必君。(4分)
译文:
10.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7分)
梅花落
刘方平
新岁芳梅树,繁花四面同。春风吹渐落,一夜几枝空。
少妇今如此,长城恨不穷。莫将辽海雪,来比后庭中。
(1)这首诗主要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试简要分析。(4分)
(2)沈德潜在评论这首诗时说;“似徐、庾小诗,不落后人咏梅坑堑。”(《唐诗别裁》)请结合全诗谈谈你对“不落后人咏梅坑堑”这一评论的认识。(3分)
注:庚信:南北朝文学家。赠别友人的小诗往往写得亲切动人,很少用典,历来为读者所喜爱。与徐陵齐名,并称徐庾,徐陵诗文以轻靡绮艳见称。
11.默写。(任选3题,多选则按前3题计分)(6分)
(1)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 。(《山居秋暝》)
(2) , 。不见复关,泣涕涟涟。(《诗经•氓》)
(3)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 。(《蜀道难》)
(4)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 。(《琵琶行》)
三、必考现代文阅读本大题4小题,共16分。
教养指数和文明的疾病
朱大可
①中国人的礼貌,似乎已成民族自我整容的重大议题。据媒体报道,最近一项在1500名欧洲酒店经理中进行的调查显示,日本人当选世界最佳游客,中国人则在世界最差游客中名列第三。与此同时,外交部也公开发布《中国领事保护和协助指南(2007年版)》,其间列举了19种寻求领事保护的常见问题,提醒本公民出国时要在公共场合表现平静,不要大声说话,避免突出自己;不要在公共场所参与他人的争吵,如此等等。
②关于中国人教养的海外指责,正在演变为一种喜剧式的笑声。在阿姆斯特丹最大的钻石专卖店盥洗室里,贴有唯一的中文告示是:“请不要站在马桶上!”这是与其说是对中国游客的讽刺,不如说是对整个民族的劝谕。尽管法国人在上述排名中被列为世界最差游客,但只是因为他们拒绝说英语而已,法国人和英国人的教养,依然是全球公民的榜样。这是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的伟大成果。欧洲耗费了三百年的时间,完成了关于国民教养的塑造。后发民族俄罗斯,耗费一百多年向法国学习礼仪和音乐,日本人则先后向中国和欧洲学习技术、制度和教养,于是,这两个民族最终都“脱胎换骨”,摇身成为“先进文化”的代表。
③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一个号称“礼仪之邦” 的文明古国,却逐渐丧失文明优势,成为教养指数低下的负面样板。问题的要害在于,究竟从什么时候开始,中国人把粗鄙当豪情,把无知当朴素,把暴力当革命,把失礼当率真,把低俗当可爱,把仇恨当爱国,又把无耻当成了反叛?
④作为种族文明的个人表达,教养是礼貌、风度、修养、德行和健康心理的混合体。教养要求我们展开内省,明辨自身的社会角色,在捍卫主体自由的同时,尊重他人(其他生物)的权利和感受。教养是所有财富中最昂贵的一种。做一个有教养的中国人,比做一个有钱的中国人远为重要。教养应当与独立、自由、民主、正义、诚信和个人尊严一起,成为国民的核心价值。
⑤毫无疑问,教养不是西方民族的文化专利,更与所谓“资产阶级思想”无关,而是人类文明的普世标准。教养和国家发达程度呈正比关系。它是文明的旗帜,并据此展示民族的精神高度。只有教养指数高涨的民族,才具备区域和全球领导力,并承担维系国际秩序的使命。而对于无教养的国度,任何华丽的“盛世叙事”,都只能是自我陶醉的幻梦而已。
⑥作为一种优美的意识形态,教养不是政治规训和德育美育课程的结果。早在80年代,就已出现了“五讲四美”的口号,此后,以政治正确方式展开“精神文明”教育,耗费大量人力和物力资源,结果却收效甚微,相反,由于互联网的无名氏效应,粗鄙化正在变本加厉。近年以来,第三代儒家崇尚恢复礼教,民俗学家号召保卫民俗,企图用磕头之类的礼仪来改造国民,提升国民的文明礼貌程度,却还是缘木求鱼,舍本逐末之举。政治灌输方式,易于引发民众的逆反心理,而恢复磕头礼节,则只能滋养新的奴性。此外,举止谈吐固然是灵魂的显现,但终究是教养的表皮,犹如那些华丽的衣物,可以脱卸和伪饰。只有教养本身才能直达灵魂,从内部解决文明的危机。
展开余下试题
⑦在GDP指数保持高位、奢侈品被大肆哄抬的今天,全民教养指数却在继续跌落,并有归零的危险,而我们竟然对此毫无警觉。应当感谢西方人,他们发现并警告了我们的疾病。但没有任何一种现成药方,能够挽救这濒死的教养。西方人费了三百年才养成的事物,我们要耗费更多的年份去重构。这是一种无可奈何的事实。(节选自《杂文选刊》2007年11期)
12.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两项是(4分) ( )( )
A. 当前,我国的GDP指数一直保持高位,可经济的高速发展并没有带动全民教养指数的同步上升。
B. 中国人在世界最差游客中名列第三,法国人被列为世界最差游客,说明这两个国家都要花大力气去重构教养。
C. 民族教养的低下是文明的危机,严重影响了我国在世界文明的形象,必须努力挽救我们“濒死的教养”
D. 为了拯救民族教养,我们也曾采取过切实有效的行动,如开展“五讲四美”教育活动,恢复礼教,保卫民俗等。
E. 教养不是西方民族的文化专利,欧洲的俄罗斯可以成为“先进文化”的代表,亚洲的日本和中国人也可以成为全球公民的榜样。
F. 养成良好的教养,重构中华民族“礼仪之邦”的形象,没有现成的药方,也非朝夕之功,需要我们长期不懈地努力。
13.下列对“教养”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 教养是个人文明程度和种族文明高度的体现,是人类文明的普世标准。
B. 教养要求我们展开内省,明辨自身的社会角色,尊重他人包括其他生物的权利和感受。
C. 只要是教养指数高涨的民族,就能具备区域和全球领导力,承担维系国际秩序的使命。
D.作为一种优美的意识形态,教养能直达人的灵魂,从内部解决文明的危机。
14.文章开头第一句话说“中国人的礼貌,似乎已成民族自我整容的重大议题”,这里的“自我整容”的含义是什么?(3分)
15.第④段说“教养是所有财富中最昂贵的一种”。请结合文本内容,说说“教养”的“昂贵”体现在哪些方面。(6分)
四、本大题为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每组试题3小题,共15分。
注:本大题(一)文学类文本阅读和(二)实用类文本阅读只需选做一题,若两题均有作答,只改第一题。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题。
江南蓑衣 胡明刚
①在故都的某个雪天里,突然想到老家江南的蓑衣来了。
②满目彤云里,翻读一本江南的画册,心情一派宁静和畅。那连绵的苍翠山峦,那层层叠叠的梯田,那高低错落犹如穿着蓑衣的房舍,总给人以平和而安详。满谷烟云,缭绕着江南的烟花三月。三月的江南,春光迷漫,而乡村道上穿着蓑衣的赶着牛群的牧童,总把一管缠绵的委婉的笛声传入我的耳鼓。而穿着衰衣在微雨中插秧的山地汉子,则把一篇耕作文章呈现在我的眼前了。
③我很少听到歌唱江南蓑衣的歌曲,江南的乡野之歌似乎除了采茶桃花和篱笆修竹外,就没有别的了。而蓑衣却依然沉睡在古典中。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西塞山就在我的记忆中与我隔岸相望。这江南的景色一半是属于蓑衣的,这季节的一半还是属于蓑衣的。不光是春天,还有下雪的隆冬,独钓寒江的孤舟蓑笠翁,一直在我眼前描绘着悠远的江南山水。在风景中出没的穿蓑衣的人,不仅仅是牧童,而且还有渔人,他们都是志趣清雅的高人。一蓑风雨,一叶孤舟,一片兰桨,一弯明月,顺流而下,逐草而居,是多么潇洒逍遥啊。我常把穿蓑戴笠的人称之为隐士和佛陀,且看那蓑衣似乎张开诗歌或者哲学的虚玄的羽翼翩翔在空明中,如神灵一般幽黑而深邃。这是自由狂放的,是寒山中的极致,远峰、孤舟、烟雨和萧寺,只是绝妙的陪衬。江南的蓑衣飘扬在诗意中。一袭蓑衣穿行在时空,犹如达摩的一苇渡江,把无限的禅机融入空荡和苍茫之中。
④江南蓑衣是平常的,一种极不起眼的家用物什,与镰刀、锄头和竹笠一起静默和谐地相处。在风雨中的劳作是艰辛的也是欢愉的,蓄满微凉的忧郁。当踏歌的农夫带着一身泥水,从田里山间归来,蓑衣和竹笠随即被挂在墙上,农夫歇息了,而它们则开始了默默的对话。蓑衣注定是蓑衣,竹笠注定是竹笠,似乎与主人一样无法逃避命运的摆布,无法摆脱生活的清寒。它们的主人一直向往着远方,但总无法走出这片山坳,他与他的老牛一起在这片小小的田地间一圈一圈地跋涉着,总超越不了这历史因袭的圆周率。雨中的蓑衣凝望着主人口鼻间升腾的气息,如雾般的慨叹着,幽幽地怀想着,难道主人真的没有幸福的愿望,没有丝毫改变命运的企图?
⑤尽管如此,蓑衣一定与主人相依为命,乐享清贫的。它害怕的是主人会在某一个时刻逃离,与它们不告而别。蓑衣和主人同样的劳累和憔悴。岁月的风刀霜剑早已撕裂了它的前襟。它们毕竟诞生或者寂灭在理想的记忆中,当它们在尘封的空间被人翻捡,被人展示的时候,江南的蓑衣,是否还眷念着他主人日益苍老憔悴而衰弱的容颜?
⑥在更加苍黄的时日,主人来不及与它打招呼,溶进城市街衢的喧嚣。当他在难得的寂静时分一个人端坐,蓑衣的影子就清晰地显现出来了,在脑海的某个角落里难以拂去。在某个下着微雪的夜晚,在某个寂寥的街道上,在街灯漠漠的照映下,他忽然发现了久违的江南蓑衣的影子。在某个茶室和酒吧间,他看见蓑衣还有他的竹笠高挂在髹漆得艳红或者金黄的柱子和墙壁上,落满红尘。那里不适合它们!主人想,此刻,它们仿佛像陪酒女郎,像示众者,像引颈自戮的罪囚。它们的心里会是如何想啊!那些酒客茶客是不知道的。江南的蓑衣和竹笠经年地寻找,在远远的翘首远望。它们想,城市里会下雪或者下雨,能解除心头的焦渴。它们想,下雨了,主人会重新穿戴起它们,飘飘扬扬地潇洒地走过雨巷。
⑦来自江南的主人躲在暗角,两眼噙泪。他在等待着内心的救赎。
【说明】蓑衣:旧时的一种从事劳动和生活的雨具。
16.第②段写的景物有何特点?从全文看这段景物描写在文中有何作用?(4分)
17.从全文看,“江南蓑衣”有那些值得作者怀念的地方?请分条概括。(5分)
18.文章的结尾说“来自江南的主人他在等待着内心的救赎。”作为一个处于繁华红尘中的现代人,他失落了什么?他为什么等待“内心的救赎”?(6分)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5分)
杨振宁三救邓稼先
1971年的夏天,“文革”的“红色恐怖”已经席卷了中国大陆的每一个角落。常年工作于大西北核武器实验基地的邓稼先也未能幸免,这天上午被所谓的“革命造反派”揪斗了。邓稼先是谁?那些所谓的“革命造反派”,倒是在“揪斗词”中透露了邓稼先的身份:
“邓稼先是‘美帝特务’!我有证据。他于1950年8月获得美国印第安那州普渡大学的物理学博士学位,9月就回到北京了。他嘴上说是为了建设新中国。实际上,他是潜回新中国的‘美帝特务’……”
“邓稼先是‘苏修特务’!我也有证据。他虽然于1958年8月就参加了我国研究核武器的工作,虽然反对过‘苏修’跨国工作组的‘霸王言论’,但他又说人家那个工作组里面也有实干的工程师。所以,他是背叛新中国的‘苏修特务’……”
“邓稼先是‘ 学术权威’!证据是明摆着的。1964年10月16日,我国成功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让整个世界都惊叹了。同志们呐,这是我们全国革命人民共同努力的成果啊。他邓稼先,凭什么做了理论设计方案的主持人,占据了全国人民的功劳?还有,1967年6月17日,我国成功爆炸了第一颗氢弹,再一次让整个世界都惊叹了。同志们呐,这也是我们全国革命人民共同努力的成果啊。他邓稼先,凭什么又做了理论设计方案的主持人,占据了全国人民的功劳?对于这样藐视全国人民的‘ 学术权威’,我们必须将其打倒在地,再踏上专政之脚,令其永世不得翻身……”
展开余下试题
揪斗现场,夏阳炎炎似火烧,“造反派”打着革命旗号的“虐待狂综合症”越发如火如荼了。邓稼先的处境十分危险。因为前不久,实验基地已有几位像他一样的核物理学家,要么被揪斗致残了,要么被揪斗致死了。此刻,已被“造反派”绑成“喷气式”的邓稼先,不仅汗如雨下,而且泪如雨下。他流泪,并非因为害怕很快将被“造反派”刑讯得非死即残了。他流泪,是因为想起了三年前含冤辞世的二姐邓茂先,至今还戴着“畏罪自杀”的“反革命”帽子。二姐若有在天之灵,眼看自己的弟弟被“红色恐怖”整得非残即死,一定也会泪洒滂沱啊。“亲爱的二姐,你一个文弱的女子,都能从容面对死亡。小时候,我常常在你面前自诩为勇敢的男子汉。我现在已是四十七岁的人了,屡经忧患,决不会害怕死亡的威胁。何况,说到死,我早已死过两次了。那两次能够化险为夷,都是有幸得到了学兄杨振宁的救助。我的远在美国的振宁兄,以及所有的朋友,此刻,我在中国大陆的‘红色恐怖’中已经命若悬丝了。但我决不会怕死,决不会丧失男子汉的志气!我想念你们,想念从前友谊的时光……”邓稼先在心里为自己念了一遍无声的“临终遗言”。其中提到的杨振宁,是已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奖的美籍华裔科学家。他俩的友谊,开始于少年时期就读的北平崇德中学。杨振宁生于1922年,比邓稼先大两岁,而且在同学里面素以能言善辩著称,常常照顾生性憨厚的邓稼先。
杨振宁第一次救助邓稼先摆脱死亡,是在1940年的春天。当时,杨振宁已经就读于抗日大后方的云南昆明西南联合大学,邓稼先还留在北平的崇德中学。因为崇德中学是英国人开办的,已经侵占北平的日本鬼子,只得任其继续上课。爱国至上的邓稼先,由于公开反对日伪“北平市政府”强迫学生参加“庆祝日本皇军”的活动,被“日伪”们列入了伺机逮杀的“黑名单”。紧要关头,邓稼先得到了杨振宁从昆明托付同学捎来的亲笔信。信中,杨振宁督促邓稼先尽快离开阴霾四布的北平,到昆明报考西南联合大学,以做抗日救国的长远之计。至于邓稼先具体的上路方案,杨振宁又请捎信的同学给予尽可能的协助。如此这般,邓稼先和大姐邓仲先一起告别了在北平深居简出、洁身自好的父母,及时地踏上了安全奔赴抗日大后方的求学之路。
杨振宁第二次救助邓稼先摆脱死亡,是在1941年的秋天。当时,杨振宁、邓稼先分别是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四年级和一年级的学生。西南联合大学所在的云南昆明,虽然地处抗日的大后方,但仍常遭日本鬼子轰炸机的空袭。所以,学生与市民就常有“跑警报”的生活内容。不过,有时关于敌机来袭的警报并不准确,以至于懈怠了一些人跑避敌机轰炸的防范意识。看起书来常入迷的邓稼先,就是其中之一。有一次,警报拉响了。邓稼先懒得躲避,仍然坐在学校门口附近的露天木凳上看书。杨振宁跑进防空洞,迟迟不见邓稼先的踪影,也就猜了个八九不离十,赶忙出来找他,将他拽到了防空洞。仅仅过了半个小时,邓稼先刚刚看书的地方,就被敌机的炸弹炸得尘土横飞。事后,邓稼先还幽默地向杨振宁开玩笑说:“常言道: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振宁兄堪称在我身边建造浮图的专家了。”
光阴荏苒,物换星移。1971年夏天的中国大西北,邓稼先即将被“文革”的“造反派”们“打倒在地,再踏上专政之脚”了。已于无奈中做好了死亡准备的邓稼先,还能得到杨振宁的救助么?
事情真是凑巧啊:杨振宁又一次——亦即第三次,救助邓稼先摆脱了死亡。
原来,已获诺贝尔物理学奖的杨振宁,首次应邀从美国回到中国大陆访问的时候,向国务院总理周恩来表示:想在北京晤见老同学邓稼先。善解人意的周恩来很快同意了,遂派专人赶赴大西北的核武器实验基地,将邓稼先从“造反派”的揪斗现场,接到了北京钓鱼台国宾馆的贵宾席上,与杨振宁重温阔别已久的友谊。
数月之后的1972年,中共中央和国务院任命邓稼先为国家核工业部核武器研究院的副院长。“文革”结束后的1979年,邓稼先又升任该院的院长。
1986年7月,已为新中国核事业奋斗了二十八年的“两弹”元勋邓稼先,病逝于北京。当时远在美国的杨振宁,给邓稼先的夫人许鹿希发来唁电称:“稼先为人忠诚纯正,是我最尊敬的挚友”。
16.“文革”期间,革命造反派加给邓稼先的罪名有哪些?证据确凿吗?(4分)
17.有人说“文人相轻”,而杨邓两人为什么不但不相轻,杨振宁反而出手相救多达三次?(5分)
18.作为传记文章,它一定会有传主。你认为杨振宁是传主,还是邓稼先为传主,或者这两个人同为传主?请结合本文内容和传记的相关知识作答。(6分)
五、本大题3小题,每小题4分,共12分。
19.读下面的材料,完成题目。(6分)
调查问题:你喜欢看《赤壁》吗?
调查对象:顺德某中学高二学生
调查时间:2009年3月1日
调查方法:无记名投票
参加人数:388人
调查结果统计:
情况 喜 欢 不喜欢
已看 学习紧张没有时间去看 家长不同意去看 票价太高没有看
人数 22 52 64 54 196
比例 5.7% 13.4% 16.5% 13.9% 50.5%
调查结果所反映的最主要的问题是: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不超过20个字)(3分)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不超过40个字)(3分)
20.在横线处填入恰当的语句,使语段完整。(4分)
奥运会既是体育的盛会,也是美的盛会,每一个体育项目几乎都是美的展示:举重是拔山盖世之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花样游泳是芙蓉出水之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给下面一则新闻拟标题,不超过16字。(要求用以上拟人和对偶两种修辞)(5分)
一段时间以来,一些内容不雅的“露骨广告”在佛山市公交车的车体上频频露面,引起市民不满。如今,此类广告已“下站”,取而代之的是一些公益宣传,如“为幼儿让座您会得到两颗心的感激”“公交优先,绿色出行”等,它们已经成为公交车车身上一道靓丽的“风景”。
六、作文 (60分)
22、阅读下面一则材料,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从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或其含意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小鸡看见一只苍鹰在高高的蓝天上飞过,十分羡慕,于是它向母鸡问到:“妈妈,我们也有一对大翅膀,为什么不能像鹰那样高飞呢?”
“真是个小傻瓜,”母鸡回答说,“飞得高有什么用,蓝天上没有谷粒,也不会有虫子啊!”
上一篇:
均安中学2010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试题高二语文
下一篇:
辽宁师大附中2007—2008学年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
标签:
粤教版
高二
必修五
月考试卷
相关:
关于“均安中学20”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191]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