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期末试卷
阅读:1198
标签:
人教版
高二
必修四
期末试卷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198]
高二上学期语文期末测试卷(三)
高二上学期语文期末测试卷(三)
共两卷,总分150分,时间150分钟
第I卷
一、语言基础及运用(每题3分,共18分)
1、下列词语中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觊jì 觎yú 澄chéng明 侥yáo幸 为虎作伥chāng
B、囫hú 囵lún 执拗niù 提挈qì 稗bài官野史
C、桎zhì 梏gù 巷hàng道 戕qiāng害 咬文嚼jiáo字
D、龃jǔ 龉yǔ 果脯fǔ 稽jī首 咄duō咄逼人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从善如流 精神焕发 偃旗息鼓 狗拿耗子多管闲事
B、天随人愿 记忆犹新 真知灼见 上粱不正下粱歪
C、海市蜃楼 气喘吁吁 卷帙浩繁 外来的和尚会念精
D、犄角之势 光彩奕奕 磨拳擦掌 马尾巴串豆腐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做任何工作都不能孤军奋战,必须团结合作。墙倒众人推,我们只要齐心协力,互相帮助,就一定能克服工作中的种种困难。
B、初春的校园,篝火晚会上,大家陶醉在这春意阑珊的氛围中,有的在唱着,有的在跳着,有的在谈着……欢乐围绕在每个人的身边。
C、来到公司的第一天,我好像什么都不懂,什么都不会做,忙得头昏眼花。已经过了下班的时间,我还在七手八脚地忙乎着。
D、他虽然很年轻,作品也不多,但在漫画创作方面已是头角峥嵘,小有名气,受到同行的普遍赞赏。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如“阿Q”一类的“字母词”已遍布汉字文化圈内,不但进入教科书,而且活跃在各类媒体上。
B、政府执法部门的各种罚没款必须依法上缴,不能截留自用,其经费来源只能来自国家财政拨款。
C、艺术欣赏中的审美体验往往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一经点破,那含蓄蕴藉的美感常常会遭到破坏的危险。
D、从根本上说,科技的发展,经济的振兴,乃至整个社会的进步,都取决于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和大量合格人才的培养。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叙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托尔斯泰是19世纪俄国最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主要作品有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青年》,长篇有《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我们现在所指的“托尔斯泰主义”指的是他曾创立的一种思想体系,主要包括不抵抗主义,道德的自我完善和勿以暴力抗恶三方面的内容。
B、“意识流”是西方现代文学艺术中,特别是小说和电影中广为应用的写作技巧。“浪漫主义”作为一种文艺思潮,产生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欧洲资产阶级革命时代。代表作家有德国的哥德、席勒,法国的雨果、乔治•桑,英国的雪莱、拜伦。
C、高尔基,苏联作家,“无产阶级艺术最伟大的代表者”(列宁语)。海明威,美国小说家,美国“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作家。保罗•戈埃罗,巴西作家,补认为是继哥伦比亚的马尔克斯之后的最受世人欢迎的拉美作家。
D、泰戈尔,印度著名诗人、作家、艺术家和社会活动家。191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泰戈尔的诗集《新月集》、《园丁集》、《飞鸟集》、《流萤集》等被大量介绍到中国,曾影响了我国几代读者。
6、下列有关鉴赏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 )
A、场景是小说的最小构成因素。它与单纯的环境描写不同,它是以人物为中心的环境描写,一般由人物、事件和环境组成。人物是指作品中刻画的人物形象。刻画人物,需要贴着人物的心理写和贴着人物的言行写。
浏览完整试题
B、叙述角度有“正面角度”和“侧面角度”,叙述人称有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小说中采用第二人称的很少见。当使用第一人称时,叙事者同时也是故事里的人物,他是站在故事内部的参与者角度来讲述故事的,采取的是有限的视角。
C、小说情感的处理,一般是“节制胜于放纵”;小说主题则忌讳太“鲜明”。情感讲究一个“蓄势待发”,主题则应包孕于形象中,用事实说话,形象大于思想。
D、虚构是小说的“合法化身份”,是小说的“灵魂”,没有虚构就没有小说。结构是小说的一个“容器”,用以容纳小说的内容;好的结构有两个特点,一是能够将生活中的某些点滴事件凝固下来,二是能够充分展示生活本身的多姿。
二、(每小题3分,共9分,)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7—9题
文学的趣味
朱光潜
①孔子有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仿佛以为知、好、乐是三层事,一层深一层;其实在文艺方面,第一难关是知,能知就能好,能好就能乐。知、好、乐三种心理活动融为一体,就是欣赏,而欣赏所凭的就是趣味。许多人在文艺趣味上有欠缺,大半由于在知上有欠缺。
②有些人根本不知,当然不会感到趣味,看到任何好的作品都如蠢牛听琴,不起作用。这是精神上的残废。犯这种毛病的人失去大部分生命的意味。
③有些人知得不正确,于是趣味低劣,缺乏鉴别力,只以需要刺激或麻醉,取恶劣作品疗饥过瘾,以为这就是欣赏文学。这是精神上的中毒,可以使整个的精神受腐化。
④有些人知得不周全,趣味就难免窄狭,像上文所说的,囿于某一派别的传统习尚,不能自拔。这是精神上的短视,“坐井观天,诬天藐小”。
⑤要诊治这三种流行的毛病,唯一的方剂是扩大眼界,加深知解。一切价值都由比较得来,生长在平原,你说一个小山坡最高,你可以受原谅,但是你错误。“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那“天下”也只是孔子所能见到的天下。要把山估计得准确,你必须把世界名山都游历过,测量过。研究文学也是如此,你玩索的作品愈多,种类愈复杂,风格愈纷歧,你的比较资料愈丰富,透视愈正确,你的鉴别力(这就是趣味)也就愈可靠。
⑥人类心理都有几分惰性,常以先入为主,想获得一种新趣味,往往须战胜一种很顽强的抵抗力。许多旧文学家不能欣赏新文学作品,就因为这个道理。就我个人的经验来说,起初习文言文,后来改习语体文,颇费过一番冲突与挣扎。在才置信语体文时,对文言文颇有些反感,后来多经摸索,觉得文言文仍有它的不可磨灭的价值。专就学文言文说,我起初学“桐城派”古文,跟着古文家们骂六朝文的绮靡,后来稍致力于六朝人的著作,才觉得六朝文也有为唐宋所不可及处。在诗方面,我从唐诗入手,觉宋诗索然无味,后来读宋人作品较多,才发现宋诗也特有一种风味。我学外国文学的经验也大致相同,往往从笃嗜甲派不了解乙派,到了解乙派而对甲派重新估定价值。我因而想到培养文学趣味好比开疆辟土,须逐渐把本来非我所有的征服为我所有。英国诗人华兹华斯说道:“一个诗人不仅要创造作品,还要能欣赏那种作品的趣味。”我想不仅作者如此,读者也须时常创造他的趣味。生生不息的趣味才是活的趣味,像死水一般静止的趣味必定陈腐。活的趣味时时刻刻在发见新境界,死的趣味老是囿在一个窄狭的圈子里。这道理可以适用于个人的文学修养,也可以适用于全民族的文学演进史。 (节选自《谈美•谈文学》)
7.下列对文章内容概括不准确的一项是:( )
A.“精神上的残废”具体指根本不知,感受不到趣味。
B.“精神上的中毒”具体指知得不正确,于是趣味低劣,缺乏鉴别力。
C.“精神上的短视”具体指人知得不周全,趣味就难免窄狭
D.本文第①段从孔子的名言谈起,指出许多人在文艺趣味上有欠缺。第②③④段列举文艺欣赏的三种毛病,第⑤段提出诊治的办法,从第⑥段起,作者批判了自己错误的文学欣赏态度。
8.文中多处引用名言名句,下列关于其具体作用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1段引用孔子“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的话,引出了对文艺欣赏的不同见解。
B.第4段引用了“坐井观天,诬天藐小”的语句,形容一些欣赏者心胸狭隘,推卸责任的欣赏态度。
C.第5段引用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的话,说明研究文学也像估计山的大小一样,比较资料愈丰富,透视愈正确,鉴别力也就愈可靠的道理。
D.第6段引用华兹华斯“一个诗人不仅要创造作品,还要能欣赏那种作品的趣味”的话,引出不光是作者,包括读者也须时常创造文学趣味,使趣味广泛而鲜活。
9.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知的欠缺,大半会导致文学趣味的欠缺。
B.要提高文学的鉴赏力,应读尽古今中外作品。
C.文学的趣味,必须靠作者自己去创造。
D.培养文学趣味好比开疆辟土,必须快速征服。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0—12题。
初,武与李陵俱为侍中。武使匈奴,明年,陵降,不敢求武。久之,单于使陵至海上,为武置酒设乐。因谓武曰:“单于闻陵与子卿素厚,故使陵来说足下,虚心欲相待。终不得归汉,空自苦亡人之地,信义安所见乎?前长君为奉车,从至雍棫阳宫,扶辇下除,触柱折辕,劾大不敬,伏剑自刎,赐钱二百万以葬。孺卿从祠河东后土,宦骑与黄门驸马争船,推堕驸马河中溺死,宦骑亡,诏使孺卿逐捕,不得,惶恐饮药而死。来时太夫人已不幸,陵送葬至阳陵。子卿妇年少,闻已更嫁矣。独有女弟二人,两女一男,今复十余年,存亡不可知。人生如朝露,何久自苦如此!陵始降时,忽忽如狂,自痛负汉,加以老母系保宫。子卿不欲降,何以过陵?且陛下春秋高,法令亡常,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安危不可知,子卿尚复谁为乎?愿听陵计,勿复有云。”武曰:“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位列将,爵通侯,兄弟亲近,常愿肝脑涂地。今得杀身自效,虽蒙斧钺汤镬,诚甘乐之。臣事君,犹子事父也,子为父死,无所恨,愿勿复再言!”
陵与武饮数日,复曰:“子卿壹听陵言!”武曰:“自分已死久矣!王必欲降武,请毕今日之驩,效死于前!”陵见其至诚,喟然叹曰:“嗟乎,义士!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因泣下霑衿,与武决去。
展开余下试题
昭帝即位,数年,匈奴与汉和亲。汉求武等,匈奴诡言武死。后汉使复至匈奴,常惠请其守者与俱,得夜见汉使,具自陈道。教使者谓单于,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言武等在某泽中。”使者大喜,如惠语以让单于。单于视左右而惊,谢汉使曰:“武等实在。”
单于召会武官属,前以降及物故,凡随武还者九人。 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武留匈奴凡十九岁,始以强壮出,及还,须发尽白。
10.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如惠语以让单于 让:责备
B.不敢求武 求:访求
C.扶辇下除 除:殿阶
D.闻已更嫁 更:更加
11.下列句子,均能表现苏武一心为汉的高尚节操的一项是( )
①兄弟亲近,常愿肝脑涂地 ②因泣下霑衿,与武决去
③臣事君,犹子事父也 ④单于闻陵与子卿素厚
⑤虽蒙斧钺汤镬,诚甘乐之 ⑥匈奴诡言武死
A. ①②⑤ B. ②③④ C. ①③⑤ D. ④⑤⑥
12.下列说法不符合选段意思的一项是( )
A.李陵因为曾经与苏武共事过,因此单于希望他能用友情打动苏武,劝说苏武投降,
结果遭到苏武拒绝。
B.苏武严词拒绝了李陵的劝降,并严肃指出李陵和卫律背弃汉朝投降匈奴的做法是罪
恶滔天,使得李陵羞愧而去。由于苏武的坚持,终于在昭帝时得以回到汉朝,其时
能随他回国的共有九人。
C.苏武的大哥做奉车都尉时,扶着皇帝的车子下殿阶,碰到柱子上把车辕折断了,被
指控为“大不敬”,用剑自杀了。
D.苏武的弟弟苏贤跟随皇帝去祭祀河东后土,一个骑马的宦官和黄门驸马抢着上船,
结果驸马被推到河中淹死,骑马的宦官逃跑了,苏贤因为没有逮到那个宦官也吓得
服毒自杀了。
第II卷
四、(24分)
13、翻泽下列句子。(10分)
(1)、终不得归汉,空自苦亡人之地,信义安所见乎?
(2)、陵始降时,忽忽如狂,自痛负汉,加以老母系保宫。
(3)、且陛下春秋高,法令亡常,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安危不可知,子卿尚复谁为乎?
14、默写,填空题(每空1分,共6分)
(1)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2)云树绕堤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柳永《望海潮》)
(3)念去去,千里烟波, __________________。 (柳永《雨霖铃》)
(4)舞榭歌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15、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列两小题。(8分)
卜算子 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苏 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注释】此词作于苏轼被贬黄州之时。
(1)上片开头两句写出了寓居环境什么样的特点。(2分)
(2)下片采用什么表现手法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6分)
五、阅读下文,完成16—19题。(18分)
演 戏
我不明白自己为什么会有那股傻劲,在众目睽睽之下假装昏倒。我要证明什么?新加坡人的冷漠感?老实说,这个灵感还是来自长堤彼岸的一则新闻,一个记者,为了测试人的反应,与一个警察合作,他扮演抢匪,与扮演警察的警察在大街上追逐。结果他获得了满意的答案:没有人加入追逐的行列。由此而证明人类的自私等等,据说很是轰动。我请芬和我合作,我们扮演一对情侣,我们的目标是乌节路的一座购物中心。我们选择人最多的时刻走进去,然后按照计划,我仿佛喝醉了酒,一颠二摇就倒在地上。芬发出了尖锐的叫声,叫得蛮像的,多亏她练了三天的尖叫。这叫声果然奏效,一下子吸引了几个人上前来看。我虽然闭着眼,但两耳很清楚地听到皮鞋和高跟鞋的声音,心里稍稍感到温暖。“请你们帮帮忙,我的男朋友昏倒了。”芬以颤抖的声音说。她是我们戏剧团的成员,这点演技当然难不倒她。我正期待有一双强而有力的手,往我胳肢窝一夹,把我从地板上扶起来。然而,几分钟过去了,除了耳边嘈杂的声音外,那双手始终没出现。忽然肩膀被人拍了一下,芬的声音钻入耳根:“起来吧,戏演完了。”我站起来,拍拍身上的尘土。周围的人还是那么匆匆忙忙,仿佛刚才那一幕未曾发生过。倘若地上躺的是一具死尸,会不会有人走过去看一眼呢? 我们转移阵地到另一座购物中心去,如法炮制再昏倒一次,我始终无法接受那个叫做冷漠的现实。这次,倒有一对情侣上前来看几眼,不过也仅仅是几眼,什么话也没留下就走了。我正要睁眼的时候,一个洋妇(大约六十岁)走来了,我听见她问:“怎么回事?”芬说:“我男朋友昏倒了。”
“快送医院吧,需要我帮忙吗?”
芬还没回答,我已经忍不住爬起来了,老妇有点惊异,我把原委告诉她,她笑笑走开。我和芬都笑得很苦涩。“还要试下去吗?”芬问。
朋友,你说呢?
(选自新加坡怀鹰小小说集《哀悼青春》)
16、“我”进行的测试是不是和那个新闻记者一样希望获得“满意的答案”?为什么?(4分)
17、“周围的人还是那么匆匆忙忙,仿佛刚才那一幕未曾发生过。倘若地上躺的是一具死尸,会不会有人走过去看一眼呢?”这句话表达了“我”什么样的心情?(4分)
18、小说最后写道“我和芬都笑得很苦涩”,试结合全文分析这“苦涩的笑”的含义。(6分)
19、下列对小说的理解有误的两项是( )( )(4分)
A.新闻记者所做的测试,之所以让“他”很满意,是因为“他”深信人类是自私的、冷漠的。
B.在乌节路的购物中心,芬的尖叫声吸引了很多人来关心她,这让“我”感到心里很温暖。因为虽然没有人来帮助“我”,但至少证明人们并不是冷漠自私的。
C.小说最后芬问“还要试下去吗?”不仅表达了她对这次试验的失望,而且向读者提出了一个发人深思的问题,使小说显得余韵悠长。
D.本文深刻揭露了在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里人们感情麻木、道德沦丧、尔虞我诈的黑暗的现实。
E.小说情节平淡无奇,布局谋篇也没有大起大落的波澜,但由于内容反映了人道关怀这一社会性的问题,所以产生了强烈的感染力。
五、语言运用(14分)
20、下面是一则广告,在用语、词语搭配方面有多处错误,请找出其中两处加以修改。(4分)
这个工厂经工程技术人员精心研究设计,推出新产品彩色搪瓷浴缸,具有造型美观、瓷面光滑、色彩鲜艳、质量稳定、经久耐用,适应中、高档宾馆、饭店及现代住宅理想、卫生洁具。
(1)
(2)
21、将下面的长句改写成3个短句(3分)
流畅自如的水和宁静自守的山因为中国古人喜欢用比喻手法在自然界寻找人生品质的对应物而分别被看成智者和仁者的象征。
答: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假如你有一位同学“重理轻文”(或重文轻理),请你用赠言的方式启发他(她)纠正这个偏向。赠言中必须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40字以内,4分)
六、作文(40分)
23、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一个人可能遭遇挫折失败,但只要你不放弃,你就有希望。对一个国家来说也是这样,不管遭到什么灾难,只要我们不放弃,希望就永远存在。
展开余下试题
请以“希望”为标题,写一篇800字以上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高二上学期语文期末测试卷(三)参考答案
1、C。A 侥jiǎo B挈qiè D稽qǐ
2、A。B随---遂 粱---梁 C精---经 D磨---摩 犄---掎
3、 D。墙倒众人推:比喻在失势或倒霉时,备受欺负。春意阑珊:阑珊,有“将尽,衰落”之意,和整个语境不符。七手八脚:“七……八……”,嵌用名词或动词,表示多而杂乱。不能指“我一个人”。头角峥嵘:比喻青年的气概或才华超越寻常,不平凡。
4、D 。A项“进入教科书”与“活跃在各类媒体上”应互换位置,否则递进的层次不当;B项病因是句式杂糅,可说成“其经费只能来自国家财政拨款”或“其经费只能来源于国家财政”;C项应在“会”后面加动词谓语“有”。
5、A。托尔斯泰的自传体三部曲是《童年》《少年》《青年》。
6、B。叙述角度是“全知视角”和“有限视角”。
二、 7、D 8、B 9、A
三、10、 D 11、C 12、B
四、13略 14略
15、(1) 寂静。(意思对即可)
(2)下片采用什么表现手法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4分)
答案示例:下片采用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通过写孤鸿惊恐不安,心怀幽恨,拣尽寒枝,不愿栖息,宁愿忍受寂寞和寒冷,表现了自己被贬后内心的幽愤寂苦之情。
(6分,表现手法2分,简要分析4分。如从“虚实结合”“比喻”“象征”“衬托”等角度分析,言之成理即可)
16、不希望。“我”不相信人们真的会那样冷漠。
17、对麻木冷漠的人们一种深深的失望和悲伤。
18、我不相信人与人之间是冷漠的,不相信新加坡人没有同情心,然而事实证明了现实就是如此,惟一愿意帮助自己的还是一个大约六十岁的外国妇女。我对这样的现实感到痛苦和失望,同时也包含了对这种结果的不甘心。
19、BD。
六、(12分)
20、(1)在“推出新产品”后加“———”,或者在“具有造型美观”前加“这种浴缸”。
(2)将“适应”改为“适宜作”。
(3)在“卫生洁具”前加“的”。并去掉顿号。
(三处任改出两处即可)
21.中国古人喜欢用比喻手法在自然界寻找人生品质的对应物(1分),因此流畅自如的水被看成智者的象征(1分),宁静自守的山被看成仁者的象征(1分)。
22、 参考答案:精通“数理化”,学好“文史政”,是确定智慧与高尚“交点坐标”的两条轨迹。
解析:赠言内容符合题目要求,但没有使用比喻辞格,或虽使用了比喻辞格,但赠言内容不符合题目要求,均不能得分。在内容或辞格上有欠缺,酌情扣分。
23、按高考作文标准。 (58.19.161.57)
上一篇:
辽宁师大附中2007—2008学年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
下一篇:
伊山中学2009-2010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年级语文科期中考试
标签:
人教版
高二
必修四
期末试卷
相关:
关于“高二上学期”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198]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