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期末试卷

阅读:959  
标签:人教版 高二 选修 期末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959]
2009-2010学年诗坂中学高二下语文期中考试题卷
2009-2010学年诗坂中学高二下语文期中考试题卷
(时间:120分钟;满分:150分)
考生注意:答案全部写在“答题卷”上。
监考教师注意:只须装订“答题卷”,本“试题”让学生带回、保存。
A卷(100分)
一、积累与运用(22分)
1.根据课文内容,将下列名句补充完整。(8分)
(1)玉容寂寞泪阑干, 。(白居易《长恨歌》)
(2)鸟何萃兮蘋中, ?(屈原《湘夫人》
(3) ,两朝开济老臣心。(杜甫《蜀相》)
(4)档船夜雪瓜洲渡, 。(陆游《书愤》)
(5)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李清照《一剪梅》)
(6)使负栋之柱, ;架梁之椽, 。(杜牧《阿房宫赋》)
(7)苟以天下之大, ,是又在六国下矣。(苏洵《六国论》)
2.文学常识填空(6分)
(1)唐代是 、 倡导的“古文运动”, 于北宋中叶再度发起“古文运动”。
(2)“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诗赋传千古,峨眉共比高。”这首诗中的“三父子”是 、 、 。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
(1)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 原:
(2)项王军壁垓下 壁:
(3)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可怜:
(4)殁不能抚汝以尽哀,敛不能凭其棺 敛:
(5)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却:
(6)比得软脚病,往往而剧。 比:
(7)令四面骑驰下,期山东为三处。山东:
(8)视为止,行为迟。为:
4.下列句中的“其”字,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2分
例:抑本其成败之迹。
A.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天下。
B.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C.何其衰也。
D.吾其还也。
5、下列句式不同类的一项是( )2分
A.请矢,盛以锦囊,负面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B.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
C.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D.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二、课内阅读(18分)
(一)翻译下列文言句子
6.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3分)
7.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3分)
(二)阅读课文《动人的北平》(节选),回答文后问题(12分)
①北平又像是一株古木老树,根脉深入地中,藉之得畅茂。在他的树荫下与枝躯上寄生的,有数百万的昆虫。这些昆虫如何能知道树的大小,如何生长根,在地下有多少深,还有在别枝上寄生的是什么昆虫?一个北平居民如何能形容老大的北平呢?
②一个人总觉得他不了解北平。在那里已经住了十年以后,你偶然会在小路上发现一个驼背的老人,后悔没有早日遇见他;或是一个可爱的老画家,露着大肚子坐在槐树下的竹椅上用芭蕉扇摇风乘凉梦想他过去的日子;或是一个踢毽子的老人,他能把毽子放在头顶上一点一点的移动着,然后由背后掉下来时,平落在他的鞋底;或是一个刀手;或是一个儿童戏剧学校的太太;或是一个人力车夫变成满洲国的高贵人;或是一个前朝的县太爷。一个人怎敢说他了解北平呢?
③北平是一个“珠玉之城”,一个人眼从未见过的珠玉之城。它是具有紫金的御色屋顶,以及宫殿庭园楼榭的珠玉之城。它为珠玉结成的古城,它有紫色的“西山”,青带似的“玉泉”,“中央公园”垂老的杉树,以及“天坛”、“先农坛”。城内有九个公园,三个御湖,名为中南北“三海”,现在任人游览。并且北平有蓝天洁月,雨夏凉秋,与高爽的冬日气候。


浏览完整试题④北平像是一个国王的梦境,它有宫殿、御园、百尺宽的大道、艺术博物院、专校、大学、医院、庙塔、艺商,与旧书摊林立的街道。北平像是一个饮食专家的乐园。它有数百年的饭馆,招牌被烟熏得破旧不谌,还有肩上搭着毛巾的光头堂倌,他们的招待是十足和谒的,因为他们在满清政府服侍过高官大吏,曾受了传统的特别训练。北平是贫富共居的地方,每个邻近的铺号都许一个贫老的记账取货,街上贩卖的东西很便宜。你可以留连在那里的一个茶馆里,一整个下午不走。北平是采购者的天堂,广有中国古代的手艺品、书藉、图画、古玩、玉石、法琅镶嵌、灯笼之类。那是一个到处能买货的地方,商贩也会带着货物走上门来;在清晨,门外路上货贩众多,叫卖声形成极美妙的调门儿。
⑤北平是清静的,它是一个住家的城市,每家都有一个院落,每院都有一个金鱼缸和一株梧桐或石榴树;那里的果蔬新鲜;桃就是桃,柿就是柿。他是一个理想的城市,每个人都有呼吸之地;农村幽静与城市舒适媲美。那里的街道排列恰当,清晨在花园中拔白菜的时候,抬头可以看到西山的雄姿——然而距离一家大百货商店,只有一箭之地。
8.从第④段中找出四个错别字并改正: 改为 ; 改为 ; 改为 ; 改为 4分
9.节选部分写出了北平的动人之处,它包括 动人、
动人等。(4分)
10.“北平又像是一株古木老树”这一比喻十分精妙,因为这个巧妙的比喻,“根脉深入地中”就可以理解为 ;树上“寄生的数百万的昆虫”就是指 。(4分)
B卷(50分)
三、古诗鉴赏(10分)
长信秋词五首(其一) 王昌龄
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
11.诗题为“秋词”,那么,作者在诗中写了哪些景象?作用是什么?(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诗歌塑造了怎样的人物形象,请简析。(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这首诗在构思立意和表现手法上有何特点?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文言文阅读(16分)
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夫子哂之。
“求,尔何如?”
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赤,尔何如?”
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点,尔何如?”
鼓瑟希,铿尔,舍琴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14.对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摄乎大国之间 摄:夹,迫近
B.因之以师旅 因:因为
C.以俟君子 俟:等待
D.鼓瑟希 鼓:弹奏
15.“亦各言其志也”的“其”应讲作( )2分
A.他 B.你 C.自己 D.其中
16.下列句子中“方”的解释与例句的“方”相同的一句是( )3分
例句:方六七十
A.有朋自远方来
B.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
C.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
D.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17.把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分)
(1)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2)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18.孔子为什么“喟然叹曰‘我与点也’”(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现代文阅读(16分)
现代文阅读选做题。请从甲、乙两类文本中选定一类作答,不得再选做另一类内的小题。
甲.文学类阅读:
草堂•诗魂
细雨蒙蒙,落叶飘飘。
当我来时,又是茅屋为秋风所破的季节。老天像有意在营造一份思古幽情,像有意让人来品味一种人生意蕴——文章憎命达!
茅屋而草堂,草堂而杜甫草堂,这绝代诗圣生命的一大栖息处,这和着一个风雨飘摇的时代、一个伟大灵魂沉吟的处所——杜甫草堂,早已咸了成都的杜甫草堂公园。草堂公园由大廨、诗史堂、工部祠和柴门等景观组成,给成都人一个清幽的休息场所,也给远方慕名而来的游客以精神的慰藉。设施是对过往的纪念,也是对现在的经营。只是草堂,作为一个诗人艺术生命的凝结处,作为中国文学史的一个纠结点,作为一段历史的观象台,太有特点了,情绪也太浓重了。“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读清人顾复初的“异代不同时,问如此江山,龙盘虎卧几诗客;先生亦流寓,有长留天地,月白风清一草堂”那副对联,更让人嘘唏不已草堂的文化意义与杜甫在世时命运的反差也太大了。然而,又让人坚信只要确实灿烂过,也就注定会占有辉煌。
草堂足供观赏,甬道曲折,尽可徜徉,更何况又是细雨迷蒙,黄叶铺地!草堂,草堂,此时此际的草堂在诉说什么呢?从开元到天宝,《壮游》,《三吏》《三别》,《北征》,《秋兴八首》,直到《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一代诗史再现了一个时代,仅这些就足以彪炳青史了。这是杜甫的不朽,这是杜甫的辉煌,这也是杜甫的价值所在。舍此,我们又何以了然在一个大起大落的时代里,有一个愈老大愈清瘦愈苦寒的杜工部!这些是不必说的。但仅仅如此,就远不能了然杜甫诗歌抑郁沉雄的内在生命力,也远不能了然士人的用世之志与命运悲剧。这正是文章憎命达的命意所在,是其深层的人生意蕴所在,也是中国历史上人才的成就与命运的二律悖反。


展开余下试题 中华传统,士人总有一份天下之志、用世之心,更何况出身于奉儒守官世家的杜甫!杜甫曾抒写人生抱负:“甫昔少年日,早充观国宾”,“自谓颇挺出,立登要路津。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他希望一出山就占据要津,而且充满理想色彩——要让君王赶上传说中的尧舜,要使全国民风淳朴敦厚。志莫大焉!然而,命运总是跟人开玩笑,历史也总在捉弄志士仁人。由开元而天宝,张九龄罢相,李林甫上台,唐王朝也已今非昔比,贤能之人想说什么做什么都已不可能了。这是国家的不幸,时代的不幸,也注定了杜甫一生宏图大志的落空。肃宗即位后,杜甫表面上拥有一官半职,比如左拾遗、华州司功参军、工部员外郎,而实际上却难有作为,薪俸也不足以养家。离开中原后,其行迹大略是同谷—锦城一夔州一潭州,同时他的生命也如一片黄叶飘到了尽头。
可是,他的诗作却从此更加如长河激浪,深潭照物,映现出一代河山的风云、生灵的状貌。它们如钟,如鼓,回响在中华历史的长空。杜甫的命运就这样确定了,杜甫的历史角色及其创作成就也就这样确定了。这时我们再吟味《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诗句,就会发现,个人的遭际,在诗圣眼中已不算什么了,此时他所想的只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苦寒到此已极矣,而忧患、仁慈至此亦已极矣!杜甫之胸怀,杜甫之心地足以光照日月!“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或者说经邦济世,要的不就是这种德与才么?但是,风雨飘摇中的唐王朝抛弃了杜甫,而历史却于风雨飘摇中造就了另一个杜甫。这究竟是杜甫的不幸,还是杜甫的幸运呢?历史总是把一份生命的朴素,让人咀嚼得百味丛生。
流连一番,天色已晚,该走了。细雨依然。
19.从文中看,“草堂的文化意义”指的是什么?(不超过30个宇)(4分)
答:
20.从文章第四段看,“草堂在诉说什么呢?”请根据文意概括回答。(4分)
答:
21. (1)这篇文章写到了哪些方面的对比?(3分)

(2)结合全文,简要分析这种写法的好处。(2分)
答:
22.下列对这篇文章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3分
A.文章通过分析《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诗句,鲜明地揭示了杜甫在风雨飘摇的时代,不顾个人生活的苦寒,关注国事,心忧苍生的伟大胸怀。
B.作者借用顾复初的对联抒发参观杜甫草堂的感慨,择取杜甫著名诗句阐述诗人的理想与情怀,引用贴切,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C.围绕“文章憎命达”这一中心,文章深入探讨了伟大诗人杜甫《壮游》、《三吏》《三别》、《北征》、《秋兴八首》以及《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诗的历史意义。
D.文章以写景和交代游踪开始,接着点明主旨,然后分别从草堂引发的观感、杜甫人生艺术道路两个方面展开叙述,最后以写景和交代游踪作结,结构完整,中心突出。
E.文章用“如长河激浪,深潭照物”形容杜甫诗歌波澜壮阔、想像奇特的浪漫色彩,用“如钟,如鼓,回响在中华历史的长空”形容杜甫诗歌超越时空的现实意义。
乙、实用类文本
教授当年风度 沈兼士
沈兼士进入课堂的样子,在学生笔下写来,油然而有种仪式感:他穿一件蓝布大褂,黑色直贡呢千层底便鞋,右臂夹着一个皮包,一身朴质而又文雅之气,穿过正襟危坐的学生的目光。
周祖谟回忆老师,“身材既高,风神潇洒”。迎面走来的沈先生,被人形容为“礼貌伟岸,而举步轻微,行时道履飘逸,摇曳生姿,高迈神采,左右流转”。难怪这位先生,在学生中间留下的多半是“风流”、“儒雅”一类评价。
沈氏讲课,往往陶醉其中,闭上眼睛直讲到下课,这才睁开眼睛出去。每讲到一处学生表示不解时,他常意外地问:“你们不懂?”言下大为不满。而事实上,他讲的内容,即使是读过文字学、音韵学,甚至连《说文解字》也研究过的学生,也常闻所未闻。
在讲席上,这位潇洒先生留下的印象,通常是态度平易,偶尔还会插科打诨,幽默感十足。但这种幽默和善也有例外。在北大教书时,一次,他正讲得高兴,学校抽查人数的校工走进来,用点名册来点名。当时的北大号召“自由研究”,不愿听本课的,也可以随便自己回去研究,教师往往不喜欢点名。因此,当那人把礼帽放在附近桌子上时,沈兼士马上把他的帽子摔到地上,大声说:“这是放帽子的地方?这是放东西的地方?”
和善的沈老师很少当面开口夸奖学生。一名当年学生回忆,沈兼士教文字学,整整一个学期,几乎没说过什么好话,总是怪他们书读得少,学问浅。以至有一天,当这班学生听说,苛刻的沈先生其实常常在教员室休息时表扬他们,都不肯相信是真的。 时日久了,大家也就了解他“当面一套,背后一套”的作风——尽管平日不言,但每次考试后,他总要把成绩最好学生的名字,挂在嘴边,和其他教授谈起来,也总是一遍遍提起。
等到毕业时,学生略有些成就的,做老师的倒也并不吝惜勉励之辞。在学生柳存仁看来,北大的教授向来不惜推崇学生们独到的成绩,已是一种传统。他记得,沈兼士当时,口里屡屡提及大四学生周祖谟对于文字声韵的精研。这种教授和学生之间平等的关系,“今天已不常见”。 “当年北大的那些教授对于学生是很看得起的,对有才华的学生,更是备加爱护。”这种“得天下英才而教之的喜悦”,在老北大诸多传统中,尤让人称道。
日军占领北京后,沈兼士生活窘迫。他爱吃甜食点心,却无钱购买,于是把面擀成薄片,切成小条,加糖用油炸代替,成为一帮师友们聚会“少慰愁思”的食物。窘迫如此,他也并未停止接济学生,甚至参加秘密组织地下社团,出资聘请不肯为日军做事的教授,并帮助流亡的青年。当时,他的好友周作人接受日本人任命,出任北京大学校长,昔日红楼,变成拘捕抗日分子的特务机关。时人回忆,沈兼士每提及此事,总是“以手指按桌上,一字一顿,语气渐重”,对学生的心疼,溢于言表。这名被学生认为“坦白、刚直、厚道、热情”的先生,常生动地活在他们的回忆里。他家境并不宽裕,甚至每搬一次家,都不得不出售部分藏书以补贴租金。
学生们记得视书如命的老先生卖书时那副可怜样儿。一个下午,老先生在藏书的小屋找书出售,他一边念书名,家人一边在外记下出售清单。有时候,一个书名说出来,过了会儿,又舍不得,再说勾掉。结果,最后一看,舍得卖的书,值不了几个钱,又只好把勾掉的书名再一个个写上。
19.不能表现沈先生“坦白、厚道、刚直、热情”的一项是 ( ) (3分)
A.在教书时,沈先生认为点名查人的做法违背了北大“自由”的精神,摔掉教工的帽子。
B.沈先生搬家,他为抵押房租,不得不卖些书,列名单时,总是考虑再三。
C.日军占领北京后,他生活窘迫,但一直救济学生,并帮助流亡青年。
D.他参加秘密组织地下社团,出资聘请不肯为日军做事的教授。
20.沈兼士在教学方面有哪些特点?他的哪些做法体现这些特点? (7分)

21.文章题目为“教授当年风度”,联系全文,简要说明沈兼士有怎样的风度?(6分)
六.语言运用:(8分)
23.选做下列两题中任一题:
(1).2008年10月26日,全国中小学生冬季长跑开跑了。今年是教育部与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联合启动的“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冬季长跑活动”的第二年。相对第一年活动,今年冬季长跑总里程以60公里为基数,象征新中国成立60周年。今年还对中小学生每次的长跑距离提出了明确的标准。


展开余下试题①请根据上述材料,为这次冬季长跑活动确立主题(10字以内);(2分)
主题:
②为这次冬季长跑活动撰写一句口号(20字以内);(2分)
口号:
③人们认为该长跑活动由学校组织实施较好。请为此写出两点理由。(4分)
赞成理由:① ②
七.作文(60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痕 迹 约翰•罗斯金
把每一个黎明看作你的生命开始,
把每一个黄昏看作你生命的小结。
让每一个这样短的生命,
都能为自己留下一点可爱的事业和脚印,
让你的心灵得到充实的痕迹。
请以“痕迹”为话题,根据自己读这几句诗的体会,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拟题目,自定角度。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全文不少于800字。
2009-2010学年诗坂中学高二下语文期中考试题卷
试题答案
一、(22分)
1.(8分)梨花一枝春带雨
罾何为兮木上
三顾频烦天下计
铁马秋风大散关
此情无计可消除
多于南亩之农夫 多于机上之工女
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2.(6分)韩愈、柳宗元、王安石
苏洵、苏轼、苏辙
3.(4分)⑴推其根本。 ⑵驻扎 ⑶可惜。 ⑷通殓,给死人穿衣入棺。
(5)使。。。。退却(6)近来(7)山的东面(8)因为
4.A(2分)
5.D(2分)
二(18分)
6.好的厨师一年换一把刀,(因为他们)用刀割筋肉;普通的厨师一个月换一把刀,(因为他们)用刀砍骨头。(3分)
7.祸患常常是从细微的事情积累起来的,人的才智勇气往往被他溺爱的事物困扰,难道只是溺爱伶人才如此吗?(3分)
8. 堪、蔼、籍、珐(4分)
9.自然风光动人(第5段“西山的雄姿”);城市景象动人(第3段“珠玉之城”);寻常百姓的街巷院落风光动人(第5段“每家都有一个院落”);整个北平的文化气息动人(第2段、第4段)。(答出两项即可满分,每空各2分,共4分)
10.北平历史悠久、积淀深厚;喻指众多的生活在北平的人 (各2分,共4分)
三、古诗鉴赏(10分)
11.(4分)诗中的环境和所抒写的景象都暗合“秋词”的要求,院中梧桐,秋深叶黄,夜深露重。其作用有两点:①点明题意,向读者暗示这是一首官怨词;②渲染、烘托气氛,奠定感情基调。
12. (3分)这首宫怨诗,描写了一个被剥夺了青春、自由和幸福,寂寞孤单的宫女的形象。宫女的形象可以通过“无颜色”和“卧听清漏”来表现。“无颜色”既是说明了室内用具的灰暗和夜已深,更向读者暗示了主人公心情的黯淡。“卧听清漏”,“漏”前加“清”字,由于心境凄清,愁恨难眠,才感觉漏声凄清,漏声漫长。
13. (3分)构思立意的特点:前三句写景,多重铺垫,后一句写人,水到渠成;由远而近,由户外写到室内。表现手法是借景抒情,以景托情。
四、文言文阅读(16分)
14.(2分)B (“因”应为“接着”) 15.(2分)C 16.(3分)B
17.(1)我去处理这个国家,等到三年,可以使得人人都有勇气,而且得为人的道理。(3分)
(2)跟着五六个成年的朋友,带着六七个少年朋友,在沂河里游泳,在求雨台上吹风,然后唱着歌回家。”(3分)
18.曾晳的答话勾勒出一幅太平盛世的和乐景象。这一景象既符合儒家礼义之邦的治国理想,又符合孔子晚年隐含的出世隐居心态,深深地感动了他,因而他“喟然叹曰‘我与点也’”。 (3分)
五、现代文阅读(16分)
甲、文学文本阅读:
19.杜甫艺术生命的凝结处,文学史的一个纠结点,一段历史的观象台。(4分)
20.⑴一代诗史再现了一个时代 ⑵杜甫的苦寒人生 ⑶中国历史上人才的成就与命运的二律悖反(矛盾冲突)(4分)(1、2点分别1分,第3点2分)
21.⑴①昔日茅屋与今日杜甫草堂公园的对比 ②杜甫生前困顿落寞与身后巨大声誉的对比 ③杜甫的苦寒人生与辉煌创作成就的对比 ④杜甫的宏图大志与现实遭遇的对比 ⑤杜甫人生低谷与创作高峰的对比 ⑥杜甫不计个人遭际与心忧天下的对比(3分)
⑵通过多方面的对比,层层深入,使“文章憎命达”的内涵更加丰富,内容表现更加集中。(2分)
22.B D(3分)
乙、实用类文本
19. B。这一项表现他生活的窘迫和对出售藏书的不舍。(3分)
20. ①崇尚自由与平等:沈兼士当时,口里屡屡提及大四学生周祖谟对于文字声韵的精研。这种教授与学生之间平等的关系,“今天已不常见”。
②对学生要求严格但又不缺乏关爱:沈先生教文字学,整整一个学期,几乎没说话过什么好话,总是怪他们书读得少,学问浅。但每次考试后,他总要把成绩最好的学生的名字,挂在嘴边,和其他教授谈起来,也总是一遍遍谈起。(每点观点1分,分析2分,语言表达1分,共7分)
21. ①幽默感十足;②性格率真,充满生活情趣;③关爱学生,为人旷达;④学识渊博,痴迷于学问;⑤朴质而文雅。(只答1点给2分,答出2 点給3分,答出3点得4分,答出4点得5分,答对5点得6分)
六.语言运用:(8分)
23.(1) 主题:阳光体育与祖国同行(只要体现体育与祖国的关系即可,2分)
口号:开展阳光体育,提高学生身体素质。(2分,扣题,注意有文采)
赞成理由:①长跑活动不受条件限制,简便易行,各校都可开展且操场可利用;②长跑活动可与学校体育课、早操、课外活动等结合起来,不会增加学生负担。(每点2分,言之成理即可)
七、作文(略) (222.90.196.95)
标签:人教版 高二 选修 期末试卷
相关:关于“2009-2010学”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959]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