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期末试卷

阅读:2819  
标签:人教版 高一 上册 期末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819]
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上学期期末试卷
高一年级语文试卷
一、选择题(共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
A、山脊(jǐ) 霉菌(jùn) 瞭望(liào) 亘古不变(gèn)
B、绮(qǐ) 给以(gěi) 坎坷(kě) 游目骋怀(chěng)
C、拙劣(zhuō) 伺候(sì) 敛裙(jù) 拐弯抹角(mò)
D、内疚(jiù) 祈祷(qí) 草拟(nǐ) 饿殍遍野(piǎo)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戕害  学籍  踟蹰  斑驳  安份守己
B、烦躁  安详  蹉跌  沧桑  微忽其微
C、磐石  缥渺  宣泄  翌日  必恭必敬
D、跫音  惦记  申说  雾霭  没精打采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
A、文名不论大小,都是要靠艰苦的创作,取得实绩,才能得到。实至名归,才能安之若素,以名励志,当更思进取。
B、七十年前的那场骇人听闻的大屠杀,是国人永远也无法忘记的伤痛。
C、要消受理想中的美好生活,不付出劳动怎么成?
D、菜端上来了,客人却谈兴正浓,无暇旁顾,每道菜他都只浅尝辄止,便放下了筷子。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为了寻找野生老虎,科学考察队员的足迹踏遍了巴山的每一个角落。
B、种种迹象表明,持观望态度的购房者非但没有像往日那样,坚持几日就放弃,重新加入到购房大军中去,而且从严的政策,让购房者对房价下降充满信心。
C、书店里格外安静,因为这是“新书推介会”的最后一天,顾客寥廖。
D、三鹿毒奶粉事件的真相为何不能及时公诸于众?这不能不引起公众的反思和愤怒。
5、下列各项中,标点符号的使用不合乎规范的一项是 (  )
A、史铁生那篇题为《合欢树》的文章,旨在回忆与挽悼,作者抒发了不同一般的母子之情。
B、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但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C、无须挂画,门外有幅巨画   名叫自然。
D、散文好比是“自己在心里说自家事,或对着自己人说人家的事情一样”(李广田《谈散文》)。这种真诚与坦白,本身就很能引起读者的好感、关切和共鸣。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书院教育,是宋元明时期最具特色的教育组织形式。“书院”一词,最早出现于唐代。不过,那时的书院主要还只是编书、藏书以及读书的场所。作为具有一定规模的教育场所的书院,是到宋代才出现的。当时,刚刚经历五代十国战乱,文化教育亟待振兴,一些思想家也需要自己的宣传阵地,以私人讲学为核心的书院教育,就顺应这种时代需要而出现了。宋代书院教育,以其官私结合的教育体制以及完善的教育组织形式,呈现出与古代私学大不相同的面貌。不仅如此,书院教育与宋代官学之间也有较大区别。虽然书院也选用儒家经典作为教材,但它更侧重于引导生徒修养品性、增长才识,而不是为了适应科举。不过,书院的教学内容又都不出北宋官学以及科举所要求的范围,也正因为如此,书院能够得到宋代官府的鼓励,并获得长足的发展。
书院教育直接影响了宋代学术的发展,成为宋代理学发展的摇篮。一方面,书院中掌教的“山长”,一般都会把自己的思想定为书院的教育宗旨,以此来聚集生徒,开展讲学活动。书院生徒在聆听山长集中讲学、向山长请教以外,还有充分的时间组织自学和学术讨论,这种浓厚的探讨学问的风气为思想和学术的发展留出了很大余地。另一方面,书院中的讲学内容既包括掌教者个人的学术思想,也包括正统的儒家经学思想,还包括一些后来逐渐为官方所接受的民间思想。书院因此而成为各种思想和学术交流的场所,书院之间更以学术论辩、讲学交流等形式,促成不同思想和学术的深入研讨和互相影响,从而为宋代理学的成熟准备了条件。此外,南宋时期一些理学家开始掌教各大书院,推动了书院教育与学术研究结合的进程,也促进了理学的传播与深入发展。著名的理学家陆九渊曾经受邀前往白鹿洞书院讲学,他讲授《论语》“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一章,听讲的人都很感动,甚至于有听讲者为之落泪。书院交流的盛况以及书院教育推行理学思想所形成的影响,由此可见一斑。


浏览完整试题6、下列有关“宋代书院教育”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宋代书院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组织形式,以官私结合体制和私人讲学为主要特点。
B、宋代书院教育是顺应战乱后文化教育亟待振兴,以及思想传播的需要而出现的。
C、宋代书院教育中选用的教材与官学相似,但其人才培养的标准与官学大相径庭。
D、宋代书院教育的教学内容能够符合官府的要求,因而能有机会获得长足的发展。
7、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唐代和宋代都有“书院”这一名称。不过,唐代的书院和宋代的书院是名同实异的关系。
B、宋代书院中的生徒要集中聆听山长讲学、向山长请教,并在山长的组织下开展自学和讨论。
C、书院中的私人讲学、学术讨论及书院间的学术论辩、讲学交流,是宋代书院中常见的教育活动。
D、南宋时期一些理学家开始掌教各大书院,书院的这种变化,有利于书院教育与学术研究的相结合。
8、根据文意,下列推断有误的一项是 (  )
A、作为教育体制的宋代书院,与此前的古代私学既相区别,又有一定的联系。
B、宋代书院中的生徒,对当时朝廷科举考试的总体要求,大致上也能够适应。
C、一些民间思想,往往通过书院教育的途径来实现逐渐为官方所接受的目的。
D、在书院的讲学交流中,不同思想和学术相互影响,都有机会得到发展完善。
三、(共12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袁盎者,楚人也,字丝。高后时,盎尝为吕禄舍人。及孝文帝即位,盎兄哙任盎为中郎。绛侯为丞相,朝罢趋出,意得甚。上礼之恭,常自送之。袁盎进曰:“陛下以丞相何如人?”上曰:“社稷臣。”盎曰:“绛侯所谓功臣,非社稷臣。社稷臣主在与在,主亡与亡。方吕后时,诸吕用事,擅相王,刘氏不绝如带。是时绛侯为太尉,主兵柄,弗能正,吕后崩,大臣相与共畔诸吕,太尉主兵,适会其成功,所谓功臣,非社稷臣。丞相如有骄主色,陛下谦让,臣主失礼,窃为陛下不取也。”后朝,上益庄,丞相益畏。已而绛侯望袁盎曰:“吾与而兄善,今儿廷毁我!”盎遂不谢。及绛侯免相之国,国人上书告以为反,征系请室,宗室诸公莫敢为言,唯袁盎明绛侯无罪。绛侯得释,盎颇有力。绛侯乃大与盎结交。淮南厉王朝,杀辟阳侯,居处骄甚。袁盎谏曰:“诸侯大骄必生患,可适削地。”上弗用。淮南王益横。及棘蒲侯柴武太子谋反事觉,治,连淮南王,淮南王征,上因迁之蜀,轞车传送。袁盎时为中郎将,乃谏曰:“陛下素骄淮南王,弗稍禁,以至此,今又暴摧折之。淮南王为人刚,如有遇雾露,行道死,陛下竟为以天下之大弗能容,有杀弟之名,奈何?”上弗听,遂行之。淮南王至雍病死,闻,上辍食,哭甚哀。盎入,顿首请罪。上曰:“以不用公言至此。”然袁盎亦以数直谏,不得久居中,调为陇西都尉。后病免居家,与闾里浮沉,相随行,斗鸡走狗。洛阳剧孟尝过袁盎,盎善待之。安陵富人有谓盎曰:“吾闻剧孟博徒,将军何自通之?”盎曰:“剧孟虽博徒,然母死,客送葬千馀乘,此亦有过人者。且缓急人所有。夫一旦有急叩门,不以亲为解,不以存亡为辞,天下所望者,独季心、剧孟耳。今公常从数骑,一旦有缓急,宁足恃乎!”骂富人,弗与通。诸公闻之,皆多袁盎。袁盎虽家居,景帝时时使人问筹策。梁王欲求为嗣,袁盎进说,其后语塞。梁王以此怨盎,使人刺杀盎安陵郭门外。
(节选自《史记•袁盎晁错列传第四十一》)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己而绛侯望袁盎曰   望:怨恨,责怪
B、诸公闻之,皆多袁盎  多:称赞
C、大臣相与共畔诸吕   畔:依靠,投靠
D、洛阳剧孟尝过袁盎   过:拜访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
A、 ①社稷臣主在与在
②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
B、 ①陛下素骄淮南王,弗稍禁,以至此
②寡人不知其力之不足也,而又与大国执仇,以暴露百姓之骨于中原
C、 ①上曰:“以不用公言至此。”
②蚓无爪牙之利……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D、 ①袁盎虽家居,景帝时时使人问筹策
②虽少,愿及未填沟壑而托之
11、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袁盎“直谏”性格特点的一组是 (  )
①绛侯所谓功臣,非社稷臣。②诸侯大骄必生患,可适削地。③陛下竟为以天下之大弗能容,有杀弟之名,奈何?④然袁盎亦以数直谏,不得久居中。⑤天下所望者,独季心、剧孟耳。⑥梁王欲求为嗣,袁盎进说,其后语塞。
A、①②⑥ B、②③⑤ C、④⑤⑥ D、①③⑤
12、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的一项是 (  )
A、绛侯居功自傲,袁盎在孝文帝前重说旧事,指出绛侯在国家危急时候,主掌兵权,却并未能加以匡正,使皇上更了解绛侯,而增加了几分威严。
B、绛侯被免了丞相,回到侯国,因国人告发他造反而被关在狱中,只有袁盎替他陈明是无罪的。这说明袁盎不因事废人,不落井下石。
C、孝文帝先前没听从袁盎关于节制削弱诸侯的意见,骄惯淮南王,致使淮南王因受牵连而治罪,但最终他对没听袁盎的话而感到后悔。
D、袁盎与人交往,常看对方的本质,实事求是地作出评价,不因对方的地位高低而有所改变,表现了心质为仁,爱惜名声的特点。
四、(24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绛侯为丞相,朝罢趋出,意得甚。(3分)
译文:                                  


展开余下试题(2)后病免居家,与闾里浮沉,相随行,斗鸡走狗。(3分)
译文:                                  
(3)今公常从数骑,一旦有缓急,宁足恃乎!(4分)
译文:                                 
14、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8分)
春夜闻笛
李益
寒山吹笛唤春归,迁客相看泪满衣。
洞庭一夜无穷雁,不待天明尽北飞。
(1)这首诗体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2分)
                                       
(2)李白流放夜郎,途经武昌作《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两首诗均写听笛,试简要分析这两首诗后两句的艺术手法。(6分)
                                     
                                     
15、填空。(6分)
(1)文学作品好用比喻。荀子在其《劝学》中用“   ,   ;   ,   的
                          ①      ②
句子,借比喻论述了学习应重坚持;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描绘荷香“       ”。

(2)《花未眠》是1968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的作品。

(3)       是鲁迅的第一部小说集。

(4)《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述详细的      著作,是研究我国先秦历史很

有价值的文献,也是优秀的散文著作。
五、(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
山间小路
龙应台
海德堡古城临河,河对岸山坡上有条羊肠小径,蜿蜒数里,覆着野花或莓果,看季节变化。小路无人不知,因为历代哲学家歌德、亚斯培斯、黑格尔、韦伯、海德格尔……都曾经在路上徘徊。从“哲学家小径”远眺,可以望见古城的石墙红瓦和渐行渐渺的河景。
我到长沙,什么都不想看,只想去看一条小路,也是一条山中小径。在那条小径上,朱熹、张栻、王阳明、左宗棠、曾国藩……都曾经徘徊。从小径远眺,可以望见古长沙郡的城池和波光潋滟的湘江。
那条小路在岳麓山里,蜿蜒穿梭于书斋亭台、老树池塘之间,覆着青苔或落叶。小路没有名字,有名字的是它牵引环绕的范围,叫岳麓书院。
九月的一个下午,阳光穿过重重叶层,将老槐树的影子闪烁洒在地面,与书斋稳重密实的投影形成动与静的辉映。小径上光影错落,明灭之间时光恍惚,仿佛望得见前行者踽踽背影。也是九月,不到四十岁的朱熹经过长途跋涉抵达长沙,也是别的都不看,渡过湘江,直奔书院小径,与张栻会面。他要和张栻面对面地讨论《中庸》里关于“中和”的概念。两个人不仅私下切磋,而且公开讲学辩论。开讲时,“一时舆马之众,饮池水立涸”。朱张两人渡湘江来回的地方就被老百姓唤为朱张渡。
一个爱思考的人行走千里只为追究一个形而上的问题;舆马争饮,座无虚席,只为听一场关于道德的辩论;渡口不以政治人物命名,却纪念两个著书立言的人……什么样的社会才允许这样的事情?那必定是一个认识文明、尊重文明的社会,八百年前的中国。
可是文明又是怎么回事呢?朱张讲学时如何地意气风发,谁能想见朱熹日后的命运,不同意他思想的人要求朝廷将他“枭首朝市”。朱熹虽然躲过了弃市的下场,却难逃被贬为伪学逆党的命运,郁悒以终。发丧时,生徒不许聚集。然而,受朱熹牵连而被杖枷流放的蔡元定又哪里想象得到,再过三十年,宋理宗会读朱熹的《四书》注解而爱不释手,“恨不与之同时”,于是“逆党”变成大师,于是“伪学”又成为官学。如果这是一个认识文明的社会,它又怎么会如此恣意横暴地玩弄文明于股掌之间?
也许因为天气炎热,也许因为书院里没有附设歌厅茶座,游人零落。我竟然可以安安静静地举头细看那屋瓦的颜色:不识魏晋的青草一簇一簇点缀在瓦的行列间。赫曦台上有个六岁大的女孩拿着毛笔,蘸清水在地面练字。回廊肃静,听得见风吹的声音。如果吊上一盏风铃,檐间一定叮零清脆。可是这屋瓦回廊,我知道,并不都是这么平静的;作为文明的象征,书斋和人一样有时辉煌,有时覆灭。这千年书院,时而房舍巍峨,书声朗朗,时而断垣残壁,鬼影憧憧。决定它生死的,似乎也全是那政治的霸权。
文明竟是那么脆弱的东西吗?沿着小径来到百泉轩   历代山长的住所。廊前有一个小小的庭院,院里一口小小的泉水。
不对吧,如果霸权决定一切,这百泉轩怎么还能在千年之后让我看见?那泉里还冒着水呢!细读书院史,就发现书院之所以建了又毁,毁了却总能再建,是因为和政治霸权一直有一个不灭的抗争力量。
譬如朱熹的教育理念“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今日读来犹令人震动。一个社会已经体认到“学”与“问”是维系文明的根本,它一定是一个思想发达、海阔天空的社会吧。可是,与“慎思明辨”抵制的力量或许更大。顺治的“卧碑”:“为学当尊敬先生……勿妄行辨难……军民一切利弊,不许生员上书陈言,如有一言建白,以违制论,黜革治罪。”辨与不辨之间,文明时进时退。
譬如书院在1131年毁于战火,湖南安抚使刘珙“葺学校,访雅儒,思有以振起”,重建岳麓书院。刘珙是个什么人呢?身为礼官,“秦桧欲追谥其父,召礼官会问,珙不至。桧怒,风言者逐之”。不论是对秦桧的不从或者是在废墟中兴学,刘珙对抗的都是政治霸权对文明的压迫。书院历史的构成,就是这两种势力不断的彼此抗衡与妥协的消长过程。
我在树影斑驳的小路上徘徊,不忍离去。若有时间,真想在那百泉轩的廊下坐到黄昏,听风从最深邃的起点悠悠吹来。
16、文章开头一段不直接写长沙的“一条山中小径”,却写海德堡的“哲学家小径”,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4分)
                                      
                                      
17、对于岳麓书院的“兴”与“衰”,作者有什么样的观点?(6分)
                                      
                                      
18、文章结尾一段的作用是什么?(4分)
                                      
                                      
19、结合全文,说说结尾“最深邃的起点”指的是什么。(4分)
                                      
                                      
六、(12分)
20、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外来词成为汉语中不可忽视的一种语言现象,其中有不少外来词翻译得非常绝妙,把音义与汉语结合到极致。仿照下面的示例,从所提供的五个外来词中选择一个写一段话。(不超过70字)(4分)
外来词:托福TOEFL、雪碧Sprite、波音Boeing、可口可乐cocacola、
迷你裙miniskirt
【示例】雷达,音译自radar,指无线电波探测装置,它号称“千里眼”。“雷”字,自然让人想到电闪与雷鸣,突出了这种“千里眼”探测速度之快。


展开余下试题答:                                  
                                      
21、揣摩毛泽东《采桑子•重阳》的内容和意境,扩写词句“一年一度秋风劲”。(不超过40字)(5分)
采桑子•重阳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劲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阔江天万里霜。
答:                                  
                                      
22、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3分)
①春日融融,和风习习。花红草青,气息清新,难怪唐人语出惊人:“握月担风且留后日,吞花卧酒不可过时。”
②鬼斧神工的幽雅峻峭,司空见惯的柳下花前,小桥流水,荒草萋萋,自然之美,无处不在。佳境原本用不着寻觅。
③把那盘盘盏盏的美酒佳肴,统统搬到郊野去享用,另有一种滋味,别有一番情趣。
④郊游野宴,自然以春季为佳。
⑤但自然之美,有时还得屈尊郊野,远足寻觅。
顺序             
七、(60分)
23、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1996年春,瑞典的克洛普和其他12名登山者一起攀登珠峰。在距离珠峰峰顶仅剩下300英尺时,他毅然转身独自下山。在离峰顶近在咫尺之处,克洛普为什么转身而返?原因在于他预定返回的时间是下午2点。虽然仅需45分钟就能登顶,但那样他会超过安全返回的时限,无法在夜幕降临前下山。而与克洛普同行的另外12名登山者,大多数登上了峰顶,实现了自己多年的梦想,不过他们都因错过了安全返回的时间,葬身于暴风雪。后来,克洛普经过几周的休养生息,适应了恶劣的气候,相对轻松地登上了珠峰。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上学期期末试卷
高一年级语文试卷参考答案
1、B (A、霉菌jūn C、敛裙jū 伺候cì D、祈祷qǐ)
2、D (A、安分守己 B、微乎其微 C、缥缈 毕恭毕敬)
3、B (A、“安之若素”指(遇到反常和不顺利)像平时一样,毫不在意;C、“消受”,多用于否定句;D、“浅尝辄止”比喻刚入门就不再钻研)
4、C (A、搭配不当,“足迹”“踏遍”;B、关联词位置不当;D、“公诸于众”累赘。)
5、A (“合欢树”不应为书名号,应为引号)
6、C 由文中第一段末“书院的教学内容又都不出北宋官学以及科举所要求的范围,也正因为如此,书院能够得到宋代官府的鼓励,并获得长足的发展”一句可以判断该选项中“但其人才培养的标准与官学大相径庭”的说法是错误的。
7、B 首先,由第二段中“书院生徒在聆听山长集中讲学、向山长请教以外”一句,可以判断“集中聆听山长讲学、向山长请教”中“集中向山长请教”是错误的说法;其次,原文中是“书院生徒……还有充分的时间组织自学和学术讨论”,而选项中是说在“在山长的组织下”,这种说法在原文中是没有依据的。
8、C 文章只是说“书院中的讲学内容……还包括一些后来逐渐为官方所接受的民间思想”,这并不意味着“民间思想就是通过书院教育来实现逐渐不为官方所接受的目的”。
9、C
10、B
11、A (④仅交待直谏的结果;⑤非“谏”)
12、D
13、答案见译文。
(1)“朝罢”、“趋出”、“意得甚”为得分点。
(2)“病免”、“与闾里浮沉”、“相随行”为得分点。
(3)“从数骑”、“缓急”、“宁足恃”为得分点。
14、(1)(2分)这首诗是诗人迁谪江淮时的思归(2分)之作。写春归、雁飞,实则写“迁客”欲归而不得。(意思类似于“思念家乡”即可得分)
(2)(6分)李益的诗着眼于笛声“唤春归”带来的群雁“尽北飞”的想象,以“雁北归”来反衬迁客难回的悲怨。(3分)
李白的诗运用通感的手法,由笛声想到梅花,由听觉诉诸视觉,既写出了美妙的音乐效果,又描绘出与冷落的心境相吻合的清冷景色,有力烘托出诗人去国怀乡的悲愁。(3分)(有手法,有分析,能自圆其说,言之成理即可。)
15、略。(每空1分)
16、(4分,每点2分,答对两点即可)
(1)引出东方古代哲学家小径;
(2)为下文作铺垫,说明岳麓山小径的伟大;
(3)增强了文章的文化意蕴。
(第一个要点从文章开头的作用入手即可回答;第二个要点从艺术手法上考查,作者把长沙的“一条山中小径”与海德堡的“哲学家小径”对比,以歌德、亚斯培斯、黑格尔、韦伯、海德格尔衬托朱熹、张栻、王阳明、左宗棠、曾国藩;第三个要点较难,要从散文本身的特点去考查)
17、(6分,每点2分)(1)书院兴,说明文明在前进(从原文五、六段中概括出);
(2)书院衰,是政治霸权压迫文明的结果(从朱熹“枭首朝市”、顺治的“卧碑”可概括出);
(3)不管霸权如何嚣张一时,但文明是压制不住的(从“书院毁了总能再建”及到数第二段的议论中可概括出)。
18、(每点1分,全部答对4分)
再点“小路”,照应题目,照应开头;使文章意境得到升华。
19、(4分,每点2分)既指岳麓书院初建的时候,更指中华文明初始的时候。(此题要抓住“深邃”、“起点”两个关键词,联想到“一条山中小径”,再联想到写“一条山中小径”是为了写岳麓书院,写岳麓书院是为了表现中国的传统文化)
20、(4分)(1)托福 音译自TOEFL,是美国的一种外国学生英语水平考试,“托福”是中国人的日常口头语,含有吉利话的意味,考托福,靠托福,寄予了学子们顺利通过考试的美好愿望。
(2)雪碧 音译自Sprite原意为妖怪、精灵,暗指饮料的神奇。雪,有寒意;碧,清澈碧蓝。在大夏天,这样的饮料名,听着就会使人产生喝这种饮料解渴的欲望。
(3)波音 音译自Boeing,指美国波音飞机制造公司出产的飞机。“波”、“音”是两种在空中传播的物理现象,又暗含快捷之意,突出飞机飞行速度之快。
(4)可口可乐 音译自CoCaCola,世界著名饮料。“可口”突出好喝,“可乐”突出喝了给人产生快乐的感受。
(5)迷你裙 译自英语miniskirt,“迷你”为音译,裙为意译。原意为超短裙。翻译为“迷你裙”确实绝妙,点出超短裙诱人的特点。
21、略。(突出秋风摧枯拉朽,凌厉威猛之势)
22、(3分)②⑤③④①(错一处不得分)
【译文】
袁盎是楚地人,字丝。吕后的时候,袁盎曾经当过吕禄的舍人。到了孝文帝登了皇帝位,袁盎的哥哥袁哙就保举袁盎当了郎中。绛侯担任丞相。朝觐完毕,急急忙忙地走了出来,很是志得意满。皇上对他相当地恭敬,常常亲自送他走。袁盎进谏说:“陛下认为丞相绛侯是何等人?”文帝说:“他是国家的重臣。” 袁盎说:“绛侯乃是所谓的功臣,并非国家的重臣。国家的重臣是人主存则他存,人主亡则他亡。在吕后时诸吕当权,占有相国侯王的职位,
标签:人教版 高一 上册 期末试卷
相关:关于“高一语文上”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819]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