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期中试卷

阅读:1063  
标签: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期中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63]
永昌县第一高级中学2010—2011一1高三语文期中考试卷
永昌县第一高级中学2010—2011一1高三语文期中期中考试卷
高三语文
命题人:永昌一中 张含光
第一卷(选择题,共30分)
一、基础知识: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
A、谥号(shì) 讪笑(shàn) 泥古不化(nì) 踽踽独行(jǔ)
B、掮客(qián) 靓妆(jìng) 余勇可贾(gǔ) 自怨自艾(yì)
C、薄荷(bò) 太监(jiàn) 济济一堂(jì) 差强人意(chā)
D、渐染(jiān) 蒙骗(mēng) 乳臭未干(xiù) 曲高和寡(hè)
2、下列词语字形无误的一项是( )
A、蹂躏 深邃 急流勇退 各行其事 B、联袂 赝品 翻云复雨 集思广益
C、璀灿 蛰伏 明火执仗 出奇制胜 D、盘桓 羸弱 如法炮制 别出心裁
3、下列各句中的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前阵子学习状态不好,感觉思路不清、头昏脑胀,所以第一次月考可谓是屡试不爽。
B、上周我以“呼唤”为话题写了篇文章,想投稿发表,我的同桌看后摇头晃脑的说:你这文章,结构松散,语言乏力,毫无生气,是为不刊之论也!
C、春天来了,涣然冰释,江河东流欢唱不已;春风吹拂,花香鸟语,万物苏醒尽显活力。
D、虽然高一高二我们学得还不够扎实,但大家畅谈高考时还是积极乐观,都觉得事在人为。
4、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教师节之际,同学们自发的为老师买了小礼物,表达他们对老师的尊敬之情,老师们也为之深深的感动。
B、虽然在西方发达国家,中学校长向大学推荐优秀学生的现象很普遍,但在当下中国,把推荐的权力交给校长,谁又能确保他们是否为权钱而动?
C、俄罗斯首都莫斯科地铁爆炸案发生后,所有的地铁站都加强了警戒,大批携带武器荷枪实弹的警察牵着警犬守在地铁入口处。
D、新学期伊始,学校提出了“先学后教”的教学理念,旨在达到切实提高课堂效率、充分提高同学们的自主学习能力的目的。
二、阅读下面短文,回答第5—7小题。
人生的四种境界
张世英
按照人的自我的发展历程、实现人生价值和精神自由的高低程度,人生境界可分为四个层次,即欲求境界、求知境界、道德境界和审美境界。
最低的境界为“欲求境界”。人生之初,在这种境界中指知道满足个人生存所必须的最低欲望,故以“欲求”称之,当人有了自我意识以后,生活于越来越高级的境界时,此种最低境界仍潜存于人生之中。现实中也许没有一个成人的精神境界会低级到唯有“食色”的欲求境界,而丝毫没有一点高级境界。以欲求境界占人生主导地位的人是境界低下而“趣味低级”的人。
第二种境界为“求知境界”。在这一境界,自我作为主体,有了进一步认知作为客体之物的规律和秩序的要求。有了知识,掌握了规律,人的精神自由程度、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就大大提升了一步。所以,求知境界不仅从心理学和自我发展的时间进程来看在欲求境界之后,而且从哲学和人生价值、自由之现实的角度来看,也显然比欲求境界高一个层次。
第三种境界为“道德境界”,它和求知境界的出现几乎同时发生,也许稍后。就此而言,把道德境界列在求知境界之后,只具有相对的意义,但从现实人生意义与价值的角度和实现精神自由的角度而言,则道德境界之高于求知境界,是不待而言的。发展到这一水平的“自我”具有了责任感和义务感,这也意味着他有了自我选择、自我决定的能力,把自己看做是命运的主人,而不是听凭命运摆布的小卒。但个人的道德意识也有一个由浅入深的发展过程,当独立的个体性自我尚未从所属群体的“我们”中显现出来时,其道德意识从“我们”出发,推及“我们”之外的他人。


浏览完整试题人生的最高精神境界是“审美境界”。这是因为此时审美意识超越了求知境界的认识关系,它把对象融入自我之中,而达到情景交融的意境;审美意识也超越了求知境界和道德境界中的实践关系,这样,审美境界既超越了认识的限制,也超越了功用、欲念和外在目的以及“应该”的限制,而成为超然于现实之外的自由境界。
在现实的人生中,这四种境界错综复杂的交织在一起。很难想象一个人只有其中一种境界而不掺杂其他境界、只不过现实的人,往往以某一种境界占主导地位,其他次之。于是我们才能在日常生活中区分出某人是低级境界、低级趣味的人,某人是高级境界、高级趣味的人,某人是以道德境界占主导地位的道德家,某人是以审美境界占主导地位的真正的诗人、真正的艺术家……
(节选自2009年12月31日《光明日报》,有删改)
5、关于“人生境界”的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它存在于人的自我发展历程中,体现着实现人生价值和精神自由的高低程度。
B、它由四个层次组成,从幼年到成人,人的每一个时期都要经历这四个层次。
C、现实的人生中,它是一个整体,是由从低到高的四种境界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的。
D、每个人的人生境界表现错综复杂,不同层次的人生境界分别主导着人生的不同阶段。
6、对于“求知境界”与“道德境界”关系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作者把“道德境界”列在“求知境界”之后,并不意味着前者就一定比后者出现得晚。
B、达到了“求知境界”,人具备了知识,掌握了规律,为“道德境界”的产生创造了条件。
C、责任感与义务感使“道德境界”不同于“求知境界”,并高于“求知境界”。
D、“求知境界”虽也把“自我”作为主体,但这个“自我”却不同于“道德境界”中的“自我”。
7、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欲求境界”是人生的最低境界,这种境界是任何一个具有高级境界的人所极为排斥的。
B、“求知境界”中的“自我”已不再仅满足于个人生存所必须的最低欲望,而对规律与秩序有了认知的要求。
C、“道德境界”中的人不再关注自我,而已经有意识地把“我们”作为自我选择、决定时的中心了。
D、“审美境界“是人生最高的精神境界,到了这一境界就能自由地超越并摒弃其他三种境界。
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8——11小题。
尹赏字子心,钜鹿杨氏人也。以郡吏察廉为楼烦长。举茂材、粟邑令。左冯翊薛宣奏赏能治剧,徙为频阳令,坐残贼免。后以御史举为郑令。
永始、元延间,上怠于政,贵戚骄恣,红阳长仲兄弟交通轻侠,臧匿亡命。 而北地大豪浩商等报怨,杀义渠长妻子六人,往来长安中。丞相、御史遣掾求逐党与,诏书召捕,久之乃得。长安中奸猾浸多,闾里少年群辈杀吏,受赇报仇,相与探丸为弹,得赤丸者斫武吏,得黑丸者斫文吏,白者主治丧。城中薄墓尘起,剽劫行者,死伤横道,枹鼓不绝。赏以三辅高第选守长安令,得一切便宜从事。 赏至,修治长安狱,穿地方深各数丈,致令辟[注]为郭,以大石覆其口,名为“虎穴”。乃部户曹掾史,与乡吏、亭长、里正、父老、伍人,杂举长安中轻薄少年恶子,无市籍商贩作务,而鲜衣凶服被铠扞持刀兵者,悉籍记之,得数百人。赏一朝会长安吏,车数百两,分行收捕,皆劾以为通行饮食群盗。赏亲阅,见十置一,其余尽以次内虎穴中,百人为辈,覆以大石。数日壹发视,皆相枕藉死,便舆出,瘗寺门桓东。楬著其姓名,百日后,乃令死者家各自发取其尸。亲属号哭,道路皆歔欷。长安中歌之曰:“安所求子死?桓东少年场。生时谅不谨,枯骨后何葬?”赏所置皆其魁宿,或故吏善家子失计随轻黠愿自改者,财数十百人,皆贳其罪,诡令立功以自赎。尽力有效者,因亲用之为爪牙,追捕甚精,甘耆奸恶,甚于凡吏。赏视事数月,盗贼止,郡国亡命散走,各归其处,不敢窥长安。
江湖中多盗贼,以赏为江夏太守,捕格江贼及所诛吏民甚多,坐残贼免。南山群盗起,以赏为右辅都尉,迁执金吾,督大奸猾。三辅吏民甚畏之。
数年卒官。疾病且死,戒其诸子曰:“丈夫为吏,正坐残贼免,追思其功效,则复进用矣。一坐软弱不胜任免,终身废弃无有赦时,其羞辱甚于贪污坐臧。慎毋然!”赏四子皆至郡守,长子立为京兆尹,皆尚威严,有治办名。
(选自《汉书•酷吏传》)
[注]令辟:砖块。
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长安中奸猾浸多 浸:逐渐。 B、悉籍记多 籍:凭借。
C、其余尽以次内虎穴中 内:里面。 D、赏所置其魁宿 置:放置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组是( )
A、以郡更察廉为楼烦长 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
B、久之乃得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C、得赤丸者斩武吏 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D、疾病且死 不出,火且尽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尹赏是钜鹿杨氏人,经过考核合格而担任了楼烦长,后来又担任过几个县的县令,曾经因为对罪犯残忍暴虐而被免官。
B、永始、元延年间,长安城中一些犯罪分子为非作歹,严重危害社会治安,尹赏将他们收捕入狱,全部投入“虎穴”处死。
C、南山一带盗贼蜂起,尹赏又被起用为右辅都尉,后来调任执金吾,督察非常奸诈狡猾的人,三辅官吏民众特别害怕他。
D、尹赏在病危时用自己一生做官的经历告诫儿子们,儿子们听从父亲的话,他们为官崇尚威严,赢了善于治理的名声。
第二卷(主观题,共120分)
四、(23分)
11、请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的下面两句话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城中薄墓尘起,剽劫行者,死伤横道,枹鼓不绝。(4分)
译文:

(2)一坐软弱 不胜任免,终身废弃无有赦时,其羞辱甚于贪污坐臧,慎毋然!(6分)


展开余下试题译文:

12、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8分)
西江月
苏轼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新凉?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
【注】这首词具体写作年代,大概是元丰三年(1080),反映了作者谪居后的苦闷心情。
1、词的开头两句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感情氛围?请具体分析。(4分)
答:

2、请结合前面有关词句,简要说明结尾句“把盏凄然北望”包含哪几种感情? (4分)
答:


13、名句填空。(5分)
(1)、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 。
(2)、 ,秋水共长天一色。
(3)、剑阁峥嵘而崔嵬, , 。
五、(22分)阅读下面文章,回答14——17题。
择死与择生
中华民族,世世代代地活在那些杰出的生里,亦或活在那些杰出的死里。五千年积淀的,绝非只是出土的竹简,而是这中国式的生命。
同是中华“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杰出人物,为什么屈原与司马迁,一个要死,一个却不惜带辱而活?这个问题从几时就牵绊着我。
后世一直将屈原定位为“爱国诗人”,值得商榷。
我以为,这忽视了他作为“政治家”的一面。这个偏差或许是有些故意?后人出于不平,以为楚国那样的昏君,不值得屈原去忠于和报效?焉知“政治”也是一种理想。政治家与政客不同,正是由于前者的献身是别无选择的,后者却是投机的。屈原身为三闾大夫,是楚国的决策大臣,他不能承受楚国蒙受亡国的事实。仅作为一个诗人,即令“国破山河在”,亦不必去死。诗人以“诗”爱国和救国。他可以行吟,可以留下作品“薪火传人”。但三闾大夫必须沉江。屈原的这种“相始终”的精神,是他作为政治家面对失败时惟一的坚持。他是把对政治的责任放在“诗人”之上的。这才是屈原对自己的定位。
诗人的事业,可以不与某一个具体的朝廷和君王相联系,相始终。屈原的这种始终精神,是他作为政治家面对不可挽救的狂澜的惟一坚持。“人生自古谁无死”“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之于生死,中国自古已有确认之标志。虽然“哀莫哀生别离,乐莫乐心相知”,已将生乐死苦、留恋人世的滋味体会尽致,但是,主动迎接死亡,“在不可选择中进行选择”的精神依然确立。中国的志士仁人,在求生不能的时候,很重视死之权利,倘不能按照自己的意愿和信仰完整地活下去,不如选择死亡,将死看作一种意志与尊严的使命。屈原即是著名的范例。他是不会等到敌国军队进入,被俘受辱而死的。他认为羞辱他就是羞辱楚国,他要选择死,一种自由的、高尚独立的死。头戴巍峨之冠,身着兰草香服,时而悲吟,时而高歌,倘佯在汨罗江畔,饱览他所挚爱的山河大地,从容赴死。
屈原之死,死的原因不是“诗人”的,死的方式却是“诗人”的。政治家只要死得其所和旗帜鲜明,诗人却要死得美,死得如其所吟,死得浪漫。我们何不理解为:屈原是在他的政治理想破灭后,紧紧地拥抱着诗的理想而去的。这死,亦是一种决裂,与以往从事的“政治”的决裂,与终生所爱的诗章同归。这是历代美的理想之追求者的最好结局。
死,可以明志;生,却可以践志。当死临到司马迁头上时。他选择生。一种令肉体与精神,令自己与亲友都极度痛苦的生──接受宫刑。司马迁出于公心,为李陵辩护,得罪了汉武帝,假如就为此而死,亦不失为真谏烈臣;但司马迁认为自己规定的人生使命却不是仅此。他要以一介布衣的身分完成千古史记,为中国撰写第一部大型纪传体史书。
既有了帝王家的史官,却执意要做民间第一史家。当时虽没有明文不准平民“写史”,但司马迁此举引起了当朝的监视与怀恨,他选择受刑忍辱,弃政从文,从匍匐于地的殿臣中直起身子做人。这是令世俗瞠目的叛逆乏举,这是勇敢与崇高的跨越。他不愧为敢于在朝堂上和禁锢人臣的君臣伦理观念决裂的杰出代表!弃一帝而得天下千秋,伟哉司马迁!
屈原择死,史迁择生,都是崇高的。他们择死与择生的思考世代延传;这种思考,构成了一个人,乃至一个民族隆起的脊梁。
14、第1段,“这中国式的生命”,在文章中有特定的意义,请用简明的语言加以解释(4分)
答:

15、仔细阅读第2段中画横线的三句话。请结合每句话的内容与表达特点具体说明它们之间的联系。(6分)
答:


16、解释下列语句的含义(6分)
(1)(屈原之死)死的方式却是“诗人”的。
答: 。
(2)(司马迁)从匍匐于地的殿臣中直起身子做人。
答: 。
17、有条理地陈述“屈原择死”与“司马迁择生”的崇高意义。(6分)
(1)屈原择死:

(2)司马迁择生:

(3)他们择死与择生:

六、语言运用(15分)
18、我校第40届田径运动会开幕式精彩纷呈,可谓一道文化大餐,请你愉悦回味,任选一个表演节目,为之写一段解说词,要求语言优美,至少用两种修辞手法,字数100字左右。(6分)
答:


19、一年来,我校大力倡导自主学习,积极推行“先学后教”,请同学们以此为题拟一副对联,表明你对这种理念的理解感悟。(4分)
答: 。
20、我校旧教学楼前面的花坛中有一座景观雕塑:一本厚厚的翻开的书本上,放着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同学们认为她有什么寓意?假如让你给她命名,你会怎么称呼她?(5分)
答:命名: 。寓意:

七、作文(60分)
阅读下面一段话,自拟题目,自选文体,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改革总是阻力重重,但改革又是必要的,改革是能给我们带来活力、带来效率、带来新局面的。面对改革,有人充满挑战与激情,有人畏首畏尾、前怕狼后怕虎。前者敢于尝试,积极应对,短时间能打开新局面;而后者只能在哀叹、掣肘中墨守成规。


展开余下试题新学期,“先学后教”的理念和模式已进入课堂,但怎么才能使全体师生都积极尝试、热情变革呢?我以为,首要解决的是心态问题,唯有积极接受,才会努力改变。仔细一想,人的思维模式,无外乎两种:一是肯定性思维模式,二是否定性思维模式。前者面对变革会说“好”、“我一定努力做到”、“这样做太好了”,以肯定的一种暗示激起自己积极的尝试;而后者则会说“不行啊”、“胡闹”、“扯淡”、“我办不到”等等,以排斥否定暗示了自己的被动坚守。同样是半杯水,有人说“哎呀,还有半杯水,太好了!”有人却说“哎,怎么只有半杯水啊!”这便是乐观者与悲观者的视角与思维。
要变化,要改革,就得首先在心理上接受,积极应对,唯有如此,我们才会排除万难、潜心钻研,走出一条新路,开出一片光明。
乐观的人在绝境中看到希望,而悲观的人在顺境中感到灾祸将至,人生需要积极面对。
高三语文期中试卷答案
1、C 2、D 3、D 4、A
5、A(B项人生境界是按照人的自我发展历程、实现人生价值和精神自由的高低程度划分的,不是以年龄段划分的,“从幼年到成年,人的每一个时期都要经历这四个层次”错;C、文中说:“在现实的人生中,这四种境界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因此,“是由四种境界错综复杂的交织在一起的”对。“由低到高”错,文中说“道德境界”“和求知境界的出现几乎是同时发 生,也许稍后。就此而言,把道德境界列在求知境界之后,只具有相对的意义”。D、“不同层次的人生境界分别主导着人生的不同阶段”错,“不同层次的人生境界”和“人生的不同阶段”没有必然联系。)
6、B(“道德境界”“和求知境界的出现几乎是同时发生”,因此“求知境界”为“道德境界”的产生创造了条件是错误的,文中也没有相应的说法。)
7、B(A“这种境界是任何一个具有高级境界的人所极力排斥的”错,文中说“在现实的人生中,这四种境界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C“‘道德境界’中的人不再关注自我”错,文中说这一境界“把自己看作是命运的主人,而不是听凭命运摆布的小卒”,这就是关注自我。D到了这一境界就能自由地超越并摒弃其他三种境界。“在现实的人生中,这四种境界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只不过现实的人,往往以某一种境界占主导地位,其他次之”。)
8、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B项“籍”的意思是“造册登记”;C、“内”,通“纳”,是……进入;D、置,处置。故选A。
9、答案:B 解析:A项都是介词,凭……的身份。B项前一个是副词,才;后一个是副词,于是,就。C项都是……的人;D项都是副词,将要。故选B。
10、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B项“全部投入‘虎穴’处死”错误,是尹赏亲自查看,见到十个就选一个,满一百个就投入“虎穴“处死。
11、答案:(1)(长安)城里傍晚时尘土飞扬,(为非作歹之徒)抢劫往来行人,死伤的人横七竖八躺在道路上,击鼓的声音不断。
(2)一旦因为软弱不能胜任(职务)而被免官,就会终身被弃置不用,没有宽免的时候,这种羞辱比犯贪污罪还要严重,千万不要这样!
12、 (1)这两句感叹人生的虚幻与短促,以悲剧气氛笼罩全词。以梦喻世事,不仅包含了不堪回首的辛酸往事,还概括了对整个人生的纷纷扰扰究竟有何目的和意义这一问题的怀疑、厌倦和企求解脱与舍弃。“人生几度新凉”,有对逝水年华的无限惋惜和悲叹。(2)有念怀亲人的无限情思,有对世态炎凉的感愤,有对群小当道的愤懑,有渴望被朝廷理解、重用的深意,也有难耐的孤寂落 寞和不被世人理解的苦痛凄凉。
14、(4分)自古以来,中国人崇尚志士仁人杰出的生和杰出的死,以此为楷模,行使择生与择死的权利。
15、(6分)第一句,作者以揣度的口吻提出对“偏差”的思考。读者可以体味出作者的倾向,即“偏差”是”‘故意所致”。第二句,作者仍以揣度的口吻表述,实际上,揭示了前一句所谓“故意”的原因。这两个“疑问句”,不在于质疑,而在于解疑。第三句,作者明确提出自己对“政治”的见解,表达不赞同世人“故意”制造的“偏差”,即忽视屈原“作为‘政治家’的一面”。终结了前两句所谓的“疑问”。
16、(6分)(1)屈原在政治理想破灭后,紧紧地拥抱着诗的理想而死,死得美,死得如其所吟,死得浪漫。(2)司马迁为完成崇高的使命,敢于与传统的君臣伦理观念决裂,选择了杰出的生。
17、(6分)(1)屈原择死,是将死看作一种意志与尊严的使命,以死明志。(2分)
(2)司马迁择生,体现了伟大的叛逆精神,受刑忍辱,以死践志(2分)
(3)他们择死与择生的思考世代延传,这种思考对中华民族崇高生死观念的形成产生了积极的影响。(2分)
附:文言文翻译。
尹赏,字子心,是钜鹿杨氏(这个)地方人。因为作郡吏明察清廉而任楼烦长。(后来)被举荐茂材,任粟邑县令。左冯翊薛宣上奏说尹赏能治理艰巨的僻县,(于是他)被调任频阳县令,又因用刑使罪人致残免官。后因御史推荐任郑县令。
永始、元延年间,皇上懈怠朝政,外戚骄横放肆,红阳长仲兄弟串通游侠,收纳亡命之徒。而北地的大豪客浩商等图报私怨,杀害了义渠长及其妻子儿女共六人,并往来于长安城中。丞相、御史派遣属吏追寻贼党,(朝廷也)下诏书命令捕捉,很久才将其捕获。长安城中盗贼奸民渐多,里巷中的游荡少年合伙杀害官吏,接受贿赂替人报仇,他们聚在一起摸取(事先制作好的)弹丸,得到红色弹丸的去杀害武吏,得到黑色弹丸的去杀害文吏,得到白色弹丸的则为遇难的同党治理丧事;一时间城里乌烟四起,盗贼们路劫行人,大街上死尸挡道,鼓声不绝。尹赏以三辅高第身份被选拔任长安令,并得到特权可以随机从事。尹赏到任后,便修建了长安监狱,向地下打出许多深洞,各深数丈,取出的土块则在四周垒起土郭,然后用大石头盖在洞口之上,称这些洞为“虎穴”。完工之后,他就部署户曹属吏,以及乡吏、亭长、里正、父老、伍人等下属,(让他们)分别举报长安城中各处的轻薄少年和不服管教的恶劣子弟,对没本地户口的商贩工匠,而身着危险服装如披镗甲着臂衣,手持刀箭兵刃的,也全部查核记录,共得数百人。尹赏在此后一天召集
标签: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期中试卷
相关:关于“永昌县第一”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63]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