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日常阶段测试

阅读:1256  
标签:人教版 七年级 上册 日常阶段测试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256]
七年级上第一二单元检测
语文阶段性检测(一、二单元)
(90分钟.120分.卷面分1---5分)
一、积累运用(25分)
1.根据拼音填写相应的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4分)
洗zhuó(   ) 蹂lìn ( ) chuō 泣( ) lín峋( )
小憩( ) 丘壑( )   雏形(   ) 迸溅( )
2. 下列加点的词语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何必聒聒?那只不过是夏天罢了! (非常热闹,使人兴奋。)
B.整个城市都是繁弦急管,都是红灯绿酒。(各种欢快的音乐声。)
C. 月的阴晴圆缺不再各具风韵,反倒险象迭生。(危险的状况不断出现。)
D..从他的性格中我获益匪浅.(得到很多益处。)
3. 下列句子中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童趣》选自《浮生六记》,作者是清代文学家沈复,他是江苏苏州人。
B.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齐国(现在山东曲阜)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C.古代六十岁被认为是“耳顺之年”,又称古稀之年,七十岁则称为花甲之年,八九十岁高龄则称耄耋之年。
D.《我的信念》的作者是居里夫人,波兰人,著名文学家,曾两次获得诺贝尔奖。
4.修改下列病句。(4分)
①关于这件事的具体详情,我以后再告诉你。
②他的画简洁明快,跳动着青春的气息,一直都是同学们所喜闻乐见的。
5.仿照画线的句子,发挥想象,续写一个句子,与画线的两句构成语意连贯的排比句。(2分)
人生的价值不在于成就了轰轰烈烈的事业,而在于具体做好了什么,所以,见到茂密的森林,你只要无愧地做森林中挺拔的一棵;见到群芳争艳的花园,你只盼无愧地做花园中普通的一朵; , 。虽是一棵,却能抗击风雨;虽是一朵,却能装扮春天; , 。这样的人生可就无悔了。
6. 阅读下面一则材料,从中你有什么发现?写一点联想感悟。(2分)
骆驼与宙斯
骆驼见牛炫耀自己漂亮的角,羡慕不已,自己也想要长两只角。于是,他来到宙斯那里,请求给他加上一对角。宙斯因为骆驼不满足已有庞大的身体和强大的力气,还要妄想得到更多的东西,气愤异常,不仅没让他长角,还把他的耳朵砍掉一大截。
寓意:

7.默写(5分)
①以虫蚁为兽, , ,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② ,可以为师矣。
③无可奈何花落去,    。
④孔子认为学习和思考要结合起来,所以他说“ , 。”
⑤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常引用《论语》中孔子所说的“ , ”来表示要随时向周围有长处的人学习的意思。
 8.古诗词赏析.(4分)
三 闾 庙
戴叔伦
沅湘流不尽,屈子怨何深!
日暮秋风起,萧萧枫树林。
(1)这首诗所涉及的历史人物是 。(1分)
(2)简要分析后两句诗所运用的写作手法。(3分)


二、阅读分析:
(一)(12分)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浏览完整试题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9.解释加点词的含义。(4分) 
⑴吾日三省吾身     ⑵不亦说乎?
⑶仁者不忧    ⑷勇者不惧。
10.翻译句子。(4分)
⑴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⑵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11.这几则《论语》,对你做人和求学有何启示?(4分)



(二)(10分)
“听我说吧,”我父亲说,“不要想着距离有多远。你只要想着你是在走一小步。你能办得到的。眼睛看着我电筒的光照着的地方,你能看见石架下面那块岩石吗?”
我慢慢地把身体移过去。“看见了。”我说。
“好,”他对我说,“现在你把左脚踏到那块岩石上。不要担心下一步。听我的话。”
这似乎能办得到。我小心翼翼地伸出左脚去探那块岩石,而且踩到了它。我顿时有了信心。“很好,”我父亲叫道,“现在移动右脚,把它移到右边稍低一点的地方,那里有另外一个落脚点。”我又照着做了。我的信心大增。“我能办得到的。”我想。
我每次只移动一小步,慢慢爬下悬崖。最后,我一脚踩在崖下的岩石上,投入了父亲强壮的手臂中。我先是啜泣了一会儿,然后,我产生了一种巨大的成就感。这是我永远忘不了的经历。
我曾屡次发现,每当我感到前途茫茫而灰心丧气时,只要记起很久以前我在那座小悬崖上所学到的经验,我便能应付一切。我提醒自己,不要想着远在下面的岩石,而要着眼于那最初的一小步,走了这一步再走下一步,直到抵达我所要到的地方。这时,我便可以惊奇而自豪地回头看看,自己所走过的路程是多么漫长。
12.找出描写“我”下山时心理变化的词语,将其填入下面的方框中,并说明其作用。(4分)

作用:

13.“我小心翼翼地伸出右脚去探那块岩石,而且踩到了它。”这个句子中的“探”字能否改成“站”字?为什么?(3分)


14.对文中父亲的教育方法你赞成还是反对?请说出你的理由。 (3分)


父亲的斧头(10分)
一把斧头完成的最后一道工序是淬火①。
父亲的习惯是把一把刚刚淬过火的崭新斧头钳起来,将斧头对准砧子后的那尖角,在那上面用力啃一啃,看这把斧头的钢口如何,他能否吃得动这铁。
正因为这样,那只砧子的尖角斧痕累累,刚刚削过的新痕泛着银白。而那把父亲才试过后用力抛在地上的斧头还很烫手,新斧头发着蓝光。
这时候,父亲瞅一眼躺在前面的斧头,一只脚踩在砧墩上,端起那只水烟锅,咕嘟咕嘟抽起烟来。而此时我就能歇歇手,赶快离开打铁铺,跑到大门外边去。我始终想远离了这丁当作响的日子,跑到外面的世界闯荡。那时候我像一把刚刚打造好的斧头,准备磨快刃子,等待机会,狠狠砍生活两斧头。
一次,放了暑假,父亲要我给他搭下手,打造一批镰刀。满山遍野的庄稼都黄了,都在等待着镰刀来收割。人们需要镰刀,庄稼更需要镰刀,金黄的麦子都张了口,几乎要叫出声来。父亲心里很着急。我不在乎这些,我想我的事。
我对父亲说,我不想打镰刀,我想去采药。我想像着采到了一大麻袋药。那时候我们那里的秦艽②正在卖着好价钱,我想自己挣回自己的学费。我觉着打镰刀挺费事的。
父亲并没有反对我去采药。他说,去吧,去干你爱干的事。其实,我不知道什么是我爱干的事。比如说父亲,打一把斧头,打一张镰刀,然后抽一锅水烟,睡时喝二两烧酒。这些他都肯定爱干,而且每样都干得从容不迫。我呢?截止到那一个秋天,还没有干成一件事。我总是喜欢想入非非。
我打定了主意去采药。我在离家二十里的山上转悠了三天就没有耐心了。别人总在低头工作,而我却怎么也找不到药,那些长在灌木中的药材总是与我擦肩而过。
二十里外我似乎听到父亲锻打镰刀的声音。我想,那些刚刚打好的镰刀正被它的主人磨得锋利无比,一张张镰刀正伸向成熟的麦子。
父亲打完了镰刀,紧接着又开始打造斧头。父亲的斧头总是供不应求。
我垂头丧气地站在父亲面前,父亲一声不吭,他钳起一把刚淬过火的斧头,在砧子上狠狠啃了两下。
这时候,我确实该为我自己羞愧了。我不能眼看着自己这把刚出炉的斧头就这样白白地锈掉,然后当废铁处理掉。我总得好好用上两下子,看出两道新印子。父亲打造了大半辈子钢口很硬的斧头,不能败在我这把斧头上。
注:①淬(cuì)火:把金属工件加热到一定温度,然后浸入冷却剂(油、水等)急速冷却,以增加硬度。②秦艽(jiāo):草本植物,可入药。
15.标题“父亲的斧头”在文中有哪两层含义?(4分)


16.文中的语言富有表现力,试从下列两句中任选一句,结合上下文作简要品析。(4分)
①金黄的麦子都张了口,几乎要叫出声来。


②父亲一声不吭,他钳起一把刚淬过火的斧头,在砧子上狠狠啃了两下。


17.文中的“父亲”给人印象很深。结合全文,说说他是一个怎样的人?(2分)



展开余下试题
(四)初冬(13分)
①秋意尚浓,恍然就到了初冬,月亮也带着秋温,走进了冬的夜空。
②天黑得早了,晚饭后摸黑回宿舍,过了山头,豁然见西南山坡上空这轮橙黄明净的初冬月,低垂圆满,硕大清新,一种美好亲切的感觉顿从心底漾起。夜幕中,黑森森的山峰错落而列,视野尽处,一岭横天际接晚霞;渐暗的余霞边,山的剪影如淡淡的水墨画,近山的轮廓则像浓墨涂出的一样;山坡西南出口方向,山势迅速开阔,峰峦连绵起伏,像一片黑色的波涛,磅礴在融融的月光下;月下的山坡和附近的山川上空月光旖旎,给人今月专为此处明的美感。这月光山色太美了!望着明月,似乎忘却了自身的存在, 只剩下一缕美好的情感,羽化在这月色之中。
③独自徜徉在月色里,白天必须思虑萦怀甚至忧戚的,此刻全忘却了,而白天无暇顾及甚至早巳忘却了的,有的却会清晰地想起来。如此美丽的月光,会使心灵深处的珍藏开出花朵,连痛 楚也会变得美丽。但这月色更多的是使无所虑无所思,身心放松,呼吸都变得轻微均匀,不易觉察。我像一条游到清水里“偷清”的鱼,浮在月光里,吮月华,汲清辉,或停泊或徘徊,如醉如痴。
④橙黄的月,橙黄的光,橙黄的光里浮悬着轻轻的霜。清虚的夜空里,我仿佛感觉到了月光的流泻,感觉到了月光的韵律,颖悟到人的情感与月光波动的相依相融;在这柔和美丽的月光下,只要一凝神一动情,仿佛就能听到低徊优美的《粱祝》曲,看到飘逸如梦的《天鹅湖》……难道这些作品的诞生也经历了月光的孕育和浇灌?不然,这些美好的东西怎么会还原在这月光之中?
⑤山脉相互枕藉着、依偎着,匍匐在朦胧的月色里安详地睡了。真没想到白天反复经过反复看过的山,经月光的再创造,竟如仙境。山上的树木紧挨着、拥抱着.进入梦乡。松树等乔木高高的婆娑的树冠,如伞如云如絮,像幽幽夜幕里的泼墨画。山在呼吸,树在呼吸,夜在呼吸……此刻凝目,能看到天涯;此刻倾听,可听及海角。听者看者,非耳非目,乃心也,乃月夜之助也。
⑥月光如橙色而淡泊的液体,山川景物浸在月色里,天国般的宁和。独处月下,平和安宁的心灵,在接受月光平和而睿智的审视。人生一瞬,人生是美好的,人的心灵也应该是美好的,我们的所作所为应无愧于这美好的世界,无愧于这美好的月光;美好的心灵才能照进美好的月光,心灵美好的人,才敢于独自静静地面对这美好的月色而灵魂安宁。
⑦感谢生活感谢大自然的赐予,我的生命之舟放逐了喧嚣、污染和拥挤,泊进了这一汪月色,际遇了这处明丽如梦的风景。陶醉在月华天籁中,我甚至忘记了我是什么时候是怎样进入这月色的,也没有想到要走出这月色,走出这个恬静和悦的梦境。
⑧在时间的长河里,我们仅有属于自己的那一缕月光,稍不珍惜,就会去日苦多,万事成蹉跎。君不见,此月方从远古来,历沧桑,经兴衰,送千古风流,看花开花落……大王月,霜晨月,关山月,红楼月,俱往矣! 山河沉寂无言,酣然入梦;人不惜月月自明,吾辈该如何把握这一缕月光?初冬月高悬不语,娟然如洗。
18.作者见到初冬月,“一种美好亲切的感觉顿从心底漾起”,结合全文,请概括说明这种“美好亲切的感觉”是什么。(3分)


19.第⑤段中作者描绘了月下山林怎样的气氛?试分析其表达作用。(3分)



20.简析第⑦自然段中 “我的生命之舟放逐了喧嚣、污染和拥挤,泊进了这一汪月色,际遇了这处明丽如梦的风景”这句话的含意。(3分)


21.对这篇散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4分)
A.作者在文中描写了月下之山、月下之怡、月下之林、月下之感,表现了对宁静淡泊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对美好人生的珍惜之情。
B.运用多种手法营造了生动的艺术境界,是本文突出的特色。月下的群山, “黑森森”的,给人以阴森恐怖之感,作者运用三个比喻,把月下的群山写得层次鲜明而又气势磅礴。
C.文章开头“秋意尚浓,恍然就到了初冬”,这里的“恍然”包含着作者对时光飞逝的感慨,又颇有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悠然”之妙。
D.文章第四段运用了通感的修辞手法,先是用细腻的笔触写其光写其韵律,写人与月光的交流与沟通,继而又借助触觉写听觉,借助触觉写视觉,以美写美,有无限美感。
E.最后一段“此月方从远古来……”,作者已由此及彼,由惜月到惜人生,既升华主旨,又增强了文章的厚重感。••••••••••••••••
三、作文(50分)
当你仰望星空,为美丽的星星惊叹的时候,你想到了什么?你想到了宇宙的奥秘?你想到了美丽的童话?你想到了明星、新星,某一领域的杰出人物?你想到了团旗上的五星?解放军肩章上的金星?或者你想自己将来成为一颗耀眼的星,请以“星”为话题,围绕一个中心,写一篇作文,
要求:
(1)展开联想和想象,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内容对人有启示意义;
(2)文体不限。字数不少于600字。
一、二检测题答案
一、积累运用
1.濯 躏 啜 嶙 qì hè chú bèng 2. A ; 3. A;
4. ①去掉“具体”或将“详情”改为“情况”。 ②“所喜闻乐见”改为“所喜欢的”。
5. 示例:见到奔腾的江河,你只盼无愧地做水浪中普通的一滴。虽是一滴,却能滋润禾苗。
6.这故事说明,许多人因为贪得无厌,一见别人的东西就眼红,不知不觉连自己已具有的东西也失去了。
7. ①以土砾凸者为丘 凹者为壑 ②温故而知新 ③似曾相识燕归来
④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⑤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8. (1)屈原 (2)运用环境渲染法,渲染出一种悲凉的气氛,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用“日暮”“秋风”“萧萧”等词表达出诗中主人公内心深处的凄凉。
二、阅读理解
(一)9.⑴泛指多次; ⑵同“悦”愉快; ⑶忧愁;⑷害怕;
10.⑴为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诚实可信了呢?
⑵我不是生来就有知识的人,而是爱好古代文化,勤奋敏捷地去求得知识的人。
11.要点:做人诚实守信 坚强;学习勤奋好学,学思结合,温故知新。
(二)12.小心翼翼 有了信心 信心大增 产生成就感 作用:这个词具体而详尽地表现了我由害怕困难到增强信心到战胜困难的全过程,描写具体细致。
13.“探”是向前伸出的意思,写我不敢大胆迈步。这个词表现了我的胆怯和小心。而“站”字是站立的意思,用在此处不合愿意,表达效果不好。(要回答出“探”字的具体的含义及在文中的表达效果。)
14.我赞成文中父亲的做法,因为这样做可以锻炼孩子胆量,让孩子多经受困难与挫折的磨砺,有助于孩子的成长。(本题是一个开放的题目,学生或赞同,或反对,只要理由充分即可得分)
(三)15. ①父亲打造的铁的斧头。②父亲培养的儿子——“我”
16. ①运用拟人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麦子等待收割的情形。 ②这句描写突出了父亲的表情和动作,写出了面对失败归来的儿子表现出来的责备心理。 评分: ①能写出比喻得修辞手法,并说明这样写的妙处。 ②父亲的表情和动作映衬出当时的心情。
17.父亲是一个手艺高超,务实勤劳,做事从容不迫,喜欢干自己爱干的事,又善于教育孩子的铁匠。
18.①山忘却忧戚,放松身心;②人的情感与月光波动相依相融;③接受月光睿智的审视,感受平和安宁的美好心灵。
19.祥和安宁、幽静如画。作者为我们构画了一幅祥和安宁、幽静如画的月夜山林图,之所以能构画如此美景,是因为有月色 的帮助,表达了作者对初冬月的喜爱之情,同时也为下文具体的人生感悟作铺垫。
20.形象地写出初冬月使作者摆脱世俗、享受美好月色的宁静、淡泊心情。
21.B、D(B中“阴森恐怖之感”错,勾画的是如诗如画的美景;D中“借助触觉写听觉,借助触觉写视觉”错误,应是借助听觉写触觉,借助视觉写触觉。)
三、作文:
一类 42---50 语言优美 感情真挚 立意明确积极 形式新颖;
二类 35---51 语言流畅 真情实感 围绕中心选材;
三类 28---34 语言通顺 缺少真情实感 事例不够典型;
四类 28分以下 语言不通顺 没有真情实感 立意选材不符; (218.56.181.9)
标签:人教版 七年级 上册 日常阶段测试
相关:关于“七年级上第”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256]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