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期末试卷

阅读:1085  
标签: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期末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85]
北京东城区2010—2011学年度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语文教学统一检测
北京东城区2010—2011学年度高三第一学期期末教学统一检测
语 文 试 题
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一部分(27分)[来源:学#科#网]
一、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
A.简练 精兵减政 蝉联(chán)  肆无忌惮(dàn)
B.反复 翻来复去 拯(zhěng)救  亟(jí)须纠正
C.陵墓 盛气凌人 温馨( xīn)   罄(qìn)竹难书
D.谰言 推波助澜 稗(bài)官   沁人心脾(pí)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
A.有着丰厚文化底蕴的北京,保留着许多古老的胡同,这些胡同与四合院水乳交融,成为京味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B.明 清家具,尤其是黄花梨家具,已成为中国文化的一个代表性符号,它与中国的书 法、绘画、陶瓷、织绣、金石等比肩而立。
C.在2010年广州第16届亚运会上,由近千名运动员组成的中国军团夺金热潮一浪高 过一浪,让其他参赛国家望其项背。
D.自古以来,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就是中国的领土,中国政府将一如既往,坚决捍卫本国主权和领土完整,绝不妥协。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现代医学认为,红薯除了含有一定的钙质,还含有大量的钾和镁,这些物质可以维持 人体的离子平衡,减缓因年龄增长而造成的骨钙流失。
B.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丁玲女士曾经提出“一本书主义”,大意是说一个优秀的作家, 必须写一部立得住的、传得下去的、并足以支撑自己的书。
C.目前在我国学术制度还不健全的情况下,学界应该倡导对学术敬畏,我们虽然无力 改变这种大环境,但可以营造一个敬畏学术的小环境。
D.张艺谋导演的新片《山楂树之恋》如同淡雅的抒情散文一样具有某种纯粹的“爱情” 感受,这种爱超越了时空,变成了刻骨铭心的记忆。
4.下列有关 文学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
A.《庄子》一书是先秦道家学派的典籍,其文大都由寓言故事组成,极富浪漫主义的色彩。
B.元代关汉卿的《窦娥冤》塑造了一个善良刚强的女性形象,抨击了封建社会的黑暗现实。
C.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他的代表作《骆驼祥子》被誉为一首“旧时代的葬歌”。
D.俄国契诃夫的长篇小说《装在套子里的人》中的别里科夫是沙皇专制制度的卫道士。
5.下列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
中国艺术的极境如空谷幽兰,高山大川之间的一朵幽兰,似有若无,也无人注意。
在这个阒寂的世界中,它自在开放, 。 , 。 ,其最大的妙处在于空灵中的实有,静穆中的崇高。
①正相反,中国美学认为,这样的美淡而悠长,空丽海涵,小而永恒
②并不因其小而微不足道,并不因其不显眼而失去魅力
③小小的花朵散发出淡淡的幽香,似淡若浓,沁人心脾
④更不因为它处于无人问津的山谷而顿失意韵
A.①③②④ B.③②④① C.②④③① D.①②④③
二、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6-9题。
阎典史①  者,名应元,字丽亨,其先浙江绍兴人也。初,薙②  发令下,诸生许用德者,以闰六月朔,悬明太祖御容于明伦堂,率众拜且哭,士民蛾聚者万人,欲奉新尉陈明遇主城守。明遇曰:“吾智勇不如阎君。此大事,须阎君来。”乃夜驰骑往迎应元。应元投袂起,率家丁四十人.夜驰入城。已乃分城而守:武举黄略守东门,把总某守南门,陈明遇守西门,应元自守北门。部署甫定,而外围合。时大军薄城下者已十万,列营百数,四面 围数十重。会城中矢少,应元乘月黑,束藁为人,人竿一灯,立陴聣(间,匝城,兵士伏垣内,击鼓叫噪,若将缒城斫营者。大军惊,矢发如雨。比晓,获矢无算。又遣壮士夜缒城入营,顺风纵火 ;军乱,自蹂践相杀死者数千。


浏览完整试题帅刘良佐拥骑至城下,呼日:“吾与阎君雅故,为我语阎君,欲相见。”应元立城上与语。遥语应元:“弘光已走,江南无主,君早降,可保富贵。”应元曰:“某,明朝一典史耳,尚知大义。将军胙土分茅③'为国重镇,不能保障江淮,乃为敌前驱,何面目见邑义士民乎?,,良佐惭退。贝勒既觇知城中无降意,攻愈急。梯冲死士铠胄皆镔铁,刀斧及之,声铿然,锋口为缺。城俄陷,应元率死士百人,驰突巷者八,所当杀伤以千数。再夺门,门闭不得出。应元度不免,踊身投前湖,水不灭顶,遂被缚。日暮,拥至栖霞禅院。院僧夜闻大呼“速斫我”不绝口。俄而寂然,应元死。
微夫应元,固明朝一典史也,顾视其树立,乃卓卓如是!呜呼,可感也哉!
(取材于清代邵长蘅《阎典史侍》)
注:①典史:官名。元始置,明清沿置,不入品阶,即“未人流”。
②薙(tì):通“剃”
③胙( zuò)土分茅:指分封土地和爵位。
6.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以闰六月朔 朔:农历每月十五
B.应元投袂起 袂:衣袖
C.会城中矢少 会:适逢
D.顾视其树立 顾:但是
7.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
A.①为我语阎君 ②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B.①乃为敌前驱 ②乃设九宾礼于廷
C.①所当杀伤以千数 ②皆以美于徐公
D.①呜呼,可感也哉 ②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8.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
A.时大军薄城下者已十万
当时迫近城下的清军已经十万
B.著将缒城斫营者
好像将要有人由城上缘绳而下偷袭敌营的样子
C.锋口为缺
锋口成为了缺口
D.微夫应元,固明朝一典史也
地位卑微的阎应元,本来只是明朝的一个典史
9.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
A.作者以秀才许用德和新任县尉陈明遇的言行衬托阎应元的举足轻重。
B.阎应元设计用草人骗得了敌人的箭矢,和“草船借箭”有异曲同工之妙。
C.明朝的降将刘良佐听了阎应元的指责顿有悔悟,面带羞愧地告退而去。
D.阎应元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他英勇抗敌忠烈殉国的事迹实在可歌可泣。
第二部分(共123分)
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30分。
10.用斜线(/)给下面短文画横线的部分断句。(5分)
飞至孝:母留河北,遣人求访,迎归。母有痼疾,药饵必亲。母 卒 水 浆 不 入 口 者三 日 家 无 姬 待 吴 玠 素 服 飞 愿 与 交 欢 饰 名 妹 遗 之 飞 曰 主 上 宵 晘 岂 大 将 安 乐 时 却 不 受 玠 益 敬 服。少豪饮,帝戒之曰:“卿异时到河朔乃可饮。”遂绝不饮。帝初为飞营第,飞辞曰:“敌未灭,何以家为?”或问:“天下何时太平?”飞曰:“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平矣。”
(取材于《宋史•岳飞传》)
11.在横线处写出诗文原句(限选做其中4道题)。(8分)
①总角之宴, 。 ,不思其反。(《诗经•氓》)
②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 。(荀子《劝学》)
③虽无丝竹管弦之盛, , 。 (王羲之《兰亭集序》)
④潦水尽而寒潭清, 。俨骖腓于上路, 。(王勃《滕王阁序》)
⑤戍卒叫, , ,可怜焦土。(杜牧《阿房宫赋》)
⑥寄蜉蝣于天地, 。哀吾生之须臾, 。(苏轼《前赤壁赋》)
12.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回答问题。(7分)
禾熟
孔平仲①
百里西风禾黍香,鸣泉落窦②谷登场。
老牛粗了耕耘债③,啮草坡头卧夕阳。
村居
张舜民
水绕陂田竹绕篱,榆钱落尽槿花稀。
夕阳牛背无人卧,带得寒鸦两两归。
注:①孔平仲:宋代地方官吏,多次遭到贬谪。
②窦:指水沟。
③耕耘债:指耕田犁地的农活。
①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禾熟》首句大笔勾勒出农村金秋季节的画面:百里农田,波翻浪涌,香气袭人。
B.《禾熟》后两句含蓄表达了希望尽快了却官场“役债”,像老牛那样卸去重负的心愿。
C.《村居》首句如同电影镜头转换,由近景到远景,描绘出宁和淡雅的田园风光。
D.《村居》后两句用“夕阳”“寒鸦”来渲染气氛,静谧之外又笼上一层淡淡的闲愁。
②两首诗各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4分)
[来源:学科网ZXXK]
13.试从“动静结合”的角度赏析 《村居》一诗。(不少于150字)(10分)
[来源:学科网ZXXK]
四、本大题共2小题,共8分。阅读下面文章 ,完成14—15题。
戏曲表演艺术的三个来源分别是滑稽戏、说唱演员的表演和舞蹈。滑稽戏的表演是一种散文式的表演,它在中国戏里是资格最老的表演。它的特点之一,就是自己讽刺自己。这种滑稽幽默的“自讽”,被成功地运用到戏曲净角、丑角的表演中,使观众在忍俊不禁的笑声中获得审美享受。中国戏曲中的演唱艺术,是从说唱中间来的。戏曲形成之后,演员以唱为主,但在唱的同时又有动作。舞蹈是戏曲表演艺术的第三个来源。民间传统舞蹈表演具有鲜明的节奏性 、音乐性和丰富的表现力,是民众喜闻乐见的艺术样式。中国戏曲汲取舞蹈艺术的优长及诸多的表演技术,与其他艺术因素相结合,逐渐形成了带规范性的表现手段,即程式。经过长期的艺术实践和艺术积累,戏曲中的程式越来越多,于是便形成了鲜明的程式性。
程式性是中国戏曲塑造人物形象的主要艺术特征之一。中国戏曲表演更是借助“行当”这个中介来创造人物形象的。行当是创造角色的结果,因为创造得成功,才成为一种类型。演员要演人物,不能依样画葫芦地去演行当。当一个好演员,不仅仅在外形上要像,而且一定要体会人物的内心,当他真正深刻体会到人物内心的时候,再用高超的、经过严格训练的技术表现出来,才能具有真正的表现力。没有充分的内心情感与体验,外形的表现也是假的、僵化的。


展开余下试题 戏曲表演的中心是创造角色,成功地塑造出舞台人物形象。演员在舞台上要创造出有血
有肉而又有艺术性的人物形象,重要的是形成对于他所扮演的人物的态度和评价。如演关羽
的演员对他的角色是崇敬的;演李逵是带着亲切偏爱的心情;对于王宝钏是寄予无限的同情和赞美的。其次,还要有对人物感情的体验,捕捉到人物内心各种细微的变化,再用外形动作巧妙生动地表现出来。例如,演员徐小香为演好《群英会》里的周瑜,既深入体验周瑜总比不过孔明时又妒又气的内心状态,又着力在周瑜头上的翎子下功夫,让翎予发抖,身子不动,这样他就表现出心里实在气得没法,但又要极力克制住这种复杂的心理。正是这种内心与外形的紧密结合,才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具有了感人的艺术魅力。
从某种意义上讲,中国戏曲中人物形象的塑造,一般需要先有“功”,然后才能有人物。但运用程式而不让程式拘束的思想,这一点,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作过一个著名的论断:“中国戏剧的表演,是一种有规则的自由行动。”
(取材于《文艺理论与批评》)
14.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 )
A.滑稽戏在中国戏曲表演艺术的三个来源中地位最为重要。
B.戏曲表演艺术的特殊规律就是通过程式手段创造人物形象。
C.演员深入人物的内心世界是成功塑造人物形象的唯一条件。
D.《群英会》里周瑜的形象就是演员借助行当这个中介创造的。
15.联系全文,说说你对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中国戏剧的表演,是一种有规则的自由行动”论断的理解。(5分)
五、本大题共4小题,共 25分。阅读下面作品,完成16-19题。
必也正名乎
①我自己有一个恶俗不堪的名字,明知其俗而不打算换一个,可是我对于人名实在是非
常感兴趣的。
②旧时代的祖父,冬天两脚搁在脚炉上,吸着水烟,为新添的孙儿取名字,叫他什么他
就是什么。叫他光楣,他就得努力光大门楣;叫他祖荫,叫他承祖,他就得常常记起祖父;
叫他荷生,他的命里就多了一点儿六月池塘的颜色。除了小说里的人,很少有人是名副其实的,穷人十有九个叫金贵,阿富,大有的。但是无论如何,名字是与一个人的外貌品性打成一片,造成整个印象的。
③我喜欢替人取名字,虽然我还没有机会实行过。似乎只有做父母的和乡下的塾师有这权利。除了他们,就数买丫头的老爷太太与舞女大班了。可惜这些入每每敷衍塞责;因为有例可援,小孩该叫毛头,二毛头,三毛头,丫头该叫如意,舞女该叫曼娜。
④适当的名字并不一定是新奇、渊雅、大方,好处全在造成一种恰配身份的明晰的意境。有人说,名字不过符号而已,没有多大意义。在纸面上拥护这一说者颇多,可是他们自己也还是使用着精心结构的笔名。
⑤从前人的乳名颇为考究,并不像现在一般用“囡囡”“宝宝”来搪塞。乳名是大多数女人唯一的名字,因为既不上学,就用不着堂皇的“学名”,而出嫁之后,根本就失去了自我的存在,成为“张门李氏”了。
⑥男孩儿的学名,恭 楷写在开蒙的书卷上,以后做了官,就叫“官印”,只有君亲师可以呼唤。他另有一个较洒脱的“字”,供朋友们与平辈的亲族使用。至于别名,那更是漫无限制的了。买到一件得意的古董,就换一个别号,把那古董的名目嵌进去。搬个家,又换个别号。本来,如果名字是代表一种心境,名字为什么不能随时随地跟着变幻的心情而转移?[来源:Z&xx&k.Com]
⑦为什么一个人要有几个名字呢?因为一个人是多方面的。同是一个人,父母心目中的他与办公室西崽所见的他,就截然不同——地位不同,距离不同。有人喜欢在四壁与天花板上镶满了镜子,时时刻刻从不同角度端详他自己,百看不厌。多取名字,也是同祥的自我膨胀。像这一类的自我的膨胀,既于他人无碍,何妨用以自娱?虽然是一种精神上的浪费,我们中国人素来是倾向于美的糜费的。
⑧可是如果我们希望外界对于我们的名字发生兴趣的话,那又是一回事了。
⑨一个人,做他自己分内的事,得到他分内的一点注意。不上十年八年,他做完他所要做的事了,或者做不动了,也就被忘怀了。社会的记忆力不很强,那也是理所当然,谁也没有权利可抱怨。……大家该记得而不记得的事正多着呢!
⑩现在我开始感到我应当对我的名字发生不满了。为什么不另挑两个美丽而深沉的字眼,即使本身不能借得它的一点美与深沉,至少投起稿来不至于给读者一个恶劣的最初印象?仿佛有谁说过:文坛登龙术的第一步是取一个炜丽触目的名字。果真是“名不正而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么?
⑩中国是文字国。皇帝遇着不顺心的事便改元,希望明年的国运渐趋好转。本来是元武十二年的,改叫大庆元年,以往的不幸的日子就此告一结束。对于字眼儿的过分的信任,是我们的特征。
⑩中国的一切都是太好听,太顺口了。固然,不中听,不中看,不一定就中用;可是世上有用的人往往是俗人。我愿意保留我的俗不可耐的名字,向我自己作为一种警告,设法除去一般 知书识字的人咬文嚼字的积习,从柴米油盐、肥皂、水与太阳之中去找寻实际的人生。
(取材于张爱玲同名散文)
16.下面对这篇散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 )
A.本文以“我自己有一个恶俗不堪的名字”开篇,转入取名的话题。
B.本文看似谈论取名问题,实则蕴涵着对姓名文化的思考与认同。
C.作者以男女取名不同为例,表达了对中国封建伦理传统的不满。
D.作者认为取一个炜丽触目的名字是文坛 登龙术中重要的一环。
E.《必也正名乎》是一篇充满着文化意蕴与学术理趣的散文小品。
17.阅读全文,回答下面问题。(7分)
①简要说明第②段作者写旧时的祖父为新添孙儿取名的用意。(4分)
②阅读⑦一⑨段,分条概括中国人要有几个名字的原因。(3分)
18.通读全文,试举文中一两句话,简要分析本文的语言特点。(4分)
19.根据文章内容,联系实际,谈谈你对“取名”的看法。(不少于200字)(10分)
六、本大题共1小题,共60分。
20.作文(60分)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近日《中国青年报》等媒体陆续报道,当年北京外国语学校的红卫 兵,今年60多岁的申小珂等人向当年被打的北外党委书记程璧等老教师、老领导致信道歉,为自己的行为感到痛心。《雅虎视点》就此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对“如果您或亲朋曾受到折磨、伤害,您会原谅道歉者吗”这一问题,37%的被调查者认为“没意义,说什么都已经晚了”。在所有的答案中,这样的回答比例是最高的。
你怎样看待这一问题?请自选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除诗歌外,
文体不限。 (58.130.5.173)
标签: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期末试卷
相关:关于“北京东城区”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85]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