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单元练习
阅读:1088
标签:
语文版
八年级
下册
单元练习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88]
语文版八年级下册单元练习及期中期末考试试题
第一单元质量检测(一)
*考试时间12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
一、语言积累与运用 (满分20分)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4分)
陨落 蹒跚 讪笑 妥帖 琐屑 参天 喋喋不休 唾手可得
2、写出与拼音相应的汉字。(4 分)
交xiè yíng眶 měng懂 轻miè 文yá sù营 tuí唐 狼jí
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4分)
(1)他触目伤怀,自然情不能自已。(《背影》)
(2)这些男人一动也不敢动。刚才吓唬她们的那个大个子现在呆若木鸡。
(3)到了上高中的时候,自己大了几岁,逐渐理解了。但是寄人篱下,经济不能独立,空有雄心壮志,怎奈无法实现。
(4)许多妇女知道苏珊•安东尼是个文质彬彬、充满智慧和勇于斗争的女人,但她们害怕那么说,她们害怕自己也受到鄙视。
4.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恰当的一项是( ) (2分)
只有书籍,能把一切高贵生命早已飘散的信号 给你,能把无数智慧和美好对比着愚昧与丑陋一起 给你,区区五尺之躯,短短几十年光阴,居然能
古今,经天纬地,这种奇迹的产生,至少有一半要归功于阅读。
A.传播 奉献 驰骋 B.传递 呈现 贯穿 C.传播 奉献 贯穿 D.传递 呈现 驰骋
5. 仿写句子。(4分)
我是清凉的小溪,总想滋润干涸的土地;我是勇敢的雄鹰,总是向往辽阔的天空;我是 ,总 。
6.下列句子中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背影》以“背影“为题,是因为父子惜别时父亲的背影给作者留下了最难忘的印象,促使自己常常忆起父亲对儿子的至爱深情。
B. 《苏珊•安东妮》一文在记述主要事件的过程中,还运用了插叙的方法。
C.朱自清、季羡林、杨朔都是山东人,他们都写下了许多优美的散文。
D. 《铁骑兵》以“铁骑兵”为题,说明了这一班骑兵具有铁一样的顽强意志和坚定的革命信念以及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
二、阅读(满分40分)
(一)阅读下面选文,完成文后问题。(13分)
到南京时,有朋友约去游逛,勾留了一日;第二日上午便须渡江到浦口,下午上车北去。父亲因为事忙,本已说定不送我,叫旅馆里一个熟识的茶房陪我同去。他再三嘱咐茶房,甚是仔细。但他终于不放心,怕茶房不妥帖;颇踌躇了一会。其实我那年已二十岁,北京已来往过两三次,是没有什么要紧的了。他踌躇了一会,终于决定还是自己送我去。我再三劝他不必去;他只说:“不要紧,他们去不好!”
我们过了江,进了车站。我买票,他忙着照看行李。行李太多了,得向脚夫行些小费才可过去。他便又忙着和他们讲价钱。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总觉他说话不大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但他终于讲定了价钱;就送我上车。他给我拣定了靠车门的一张椅子;我将他给我做的紫毛大衣铺好座位。他嘱我路上小心,夜里要警醒些,不要受凉。又嘱托茶房好好照应我。我心里暗笑他的迂;他们只认得钱,托他们只是白托!而且我这样大年纪的人,难道还不能料理自己么?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
7.概括选文的内容。(2分)
8.在南京的“勾留了一日”,为什么南京的见闻一句没写?(2分)
9.理解选文第二段画线句子的含义及所蕴含的思想感情。(2分)
10.“其实我那年己二十岁,北京已来往过两三次,是没有什么要紧的了”,这句话属记叙中的 叙,能否删去,为什么?(3分)
11.“他再三嘱咐茶房”和“我再三劝他不必去”中的两个“再三”的含义是什么?(2分)
浏览完整试题
12.文中两个“踌躇”说明 ,又连用两个“终于“反映了什么?(2分)
(二)阅读下面选文,完成文后问题。(15分)
母亲与粽子
顾村言
其实端午节已经过去不少天了,但母亲听说家乡有人来我这里,依然托她带了一大包粽子,结结实实三角形的粽子将不算小的冰箱冷藏柜塞得满当当的,友说,这要吃到什么时候?我笑笑——我知道母亲带粽子给我的原因,于她,或许这将是今后永远无法更改的。
每次回故乡,母亲总会不厌其烦的问我这么一句话:“包些粽子给你带走?”我毫无疑问总是说不要——我于路上怕带一切让我费事的东西,我告诉她,在扬州,一年四季都是可以买到各种粽子的,肉粽、豆粽、蜜枣粽……母亲只是笑笑,似乎什么也没听到,下一次回家,仍是会问同样的问题,或者,知道我回来,干脆就早早包好了粽子等我回来——其实那粽子我能吃多少呢?也许吃上一两只就不想吃了,但母亲包出来了,我就会坚持着吃下去——我看得见因为我吃粽子母亲满意的笑容。
母亲于我,似乎一直有着一种顽固的粽子情结,总怕我吃不着粽子,总是费尽心思想着让我吃上她亲手包裹的新鲜粽子,那飘着家乡粽箬清香的粽子。
工作以前,我一直不知道母亲这种顽固的粽子情结缘自何时,工作后,和父亲偶然聊起来,父亲告诉我,还是我刚到外地求学,有一封信,信中一段写的是我到处找粽子吃的一件小事——实在是太小的一件事,她的儿子信中告诉她:“端午节了,食堂没粽子,因为记起端午要吃粽子这回事,晚上便和几个同学到街上到处找,好不容易找到一家卖粽子的,吃了却根本没什么味儿 , 很想念妈亲手包的粽子。”父亲说最后那句话当时就让母亲红了眼睛,母亲一个人偷偷地掉了不少泪。
从此,家里的檐下便一直挂着一窜粽箬,一挂几个月,粽箬从青色转为灰黄色,母亲在等着她的儿子回来,用这粽箬给她的儿子亲手包上他信中思念的粽子。
母亲包的粽子与市场上卖的粽子确是不同的,粽叶都是家乡水边新鲜的芦苇叶,(苇叶若作为包裹粽子之用就不叫苇叶了,而叫粽箬)——“打粽箬”是个极有情趣的过程,晨曦微茫时,坐一个小船儿,选一处芦苇繁茂的河湾,带着露水打那些青翠颜色的苇叶儿(要选宽而大的苇叶儿),莹莹的露珠在长长的芦苇叶上跳跃着,滑落,时不时,有不知躲在何处的红嘴水鸟儿受了惊吓,扑翅突楞楞飞过,水苇子沙沙儿地响,儿时我跟着母亲后面打过一次粽箬,差点竟不想回去了——那样的一种诗意,竟如行走在画境一般,苇叶儿打得差不多了,撂齐,扎起来,握在手中实实的,沉沉的,心里很踏实。回家后,母亲将苇叶儿码齐了,洗净,压在水中,到黄昏时,便坐在院子里包起粽子,她嘴中咬着一支细细的棉线,碧青的粽叶在手中自如的翻卷着,成一个舀形——舀上掺了赤豆绿豆的糯米,压实了,或者纯糯米加一块香肠、蜜枣,然后用嘴拽着细线将那粽子包扎起来,碧青青的粽子在桶中很快就积满了——打粽叶也好,包粽子也好,印象里是总是那种平和与人生自得的美,伴着对母亲的那份感念。到晚了,随着袅袅炊烟,熟悉而亲切的粽子香便在小小的屋子里飘来漾去,那有着新鲜粽叶清香包的粽子也真是好吃,最多的一次,一个人竟吃了三四个之多(家乡的粽子一个怕有三两之多)。
因为母亲的顽固的粽子情结,粽子于我,其实更多的是属于那种对故乡的思念,而这思念永远是与母亲联系在一起的:那时的我因为一封小小的信而感动母亲,而如今,母亲却以她顽固地对粽子的坚持一而再再而三地感动我,我知道,这属于粽子的感动于我仍将是永远的。我知道,下一次回家,母亲仍会看着檐下的粽箬,微笑着问我:“吃粽子吧,包些粽子给你带走?”
13.为什么“我”每次回家,妈妈都要不厌其烦的问同样的问题?(4分)
14.妈妈为什么会有这种顽固的粽子情结?(2分)
15.母亲包的粽子与市场上卖的粽子有哪些不同?(3分)
16.“顽固”本是一个贬义词,在文中多处和“母亲的粽子情结”联用,是否恰当?为什么?(3分)
17.在文中勾画出描写母亲包粽子的语句,看这些语句有什么作用?(3分)
(三)阅读下面选文,完成文后问题。(12分)
父 亲
再也见不到父亲了!我羡慕那些父母尚在的同事,常常呆望和父亲一般年纪的老人……母亲病故,父亲不到四十岁。怕我们姐弟受气,没有续弦。我记不得母亲的音 容,懂事起就在父亲爱抚下,父亲也是母亲。抱我串门,背我看病;冬夜,屋破被薄,父亲搂着我入睡。父亲盼我长大,问我长大干什么?我说:“我长大当官,挣老鼻子老鼻子钱,给爹打酒喝!”父亲高兴地从头抚摸到我脚趾。父亲找不到固定的工作,我们常挨饿,我们每天像小鸟一样等着父亲回家。遇到下雨,我站在门槛上,透过被雨淋坏的门纸看地上的雨泡,我一遍一遍念叨:“天老爷,别下雨,包子馒头孝给你。”心里酸酸的,直到父亲湿淋淋回来。父亲说我孝顺,我自己也以为孝顺。
我长大了,结了婚,有一双儿女。渐渐我和父亲没话说了,父亲把爱给了他的孙子孙女。春天缺菜,顿顿捧着咸菜酱碗,父亲就去钓鱼,有就揣张煎饼,没有就饿着,一钓一天。看着孙子孙女围看鱼盆欢喜的样子,父亲就捋着胡须很开心。有一年我得了中毒性痢疾,父亲焦急地坐在我身旁,这时,只有这时我忽然想到了童年。父亲在我家不多,加起来也就一年。这年父亲80岁,耳不聋眼不花,腰板很硬朗。闲着也闷人,不如挣个酒钱,于是在附近一家工厂打更。愈近年关,酒也喝得甚多,一日三顿,夜里还要喝几口。不久,父亲中风了。人老了就怕得这病。我连夜乘车买抢救药,也曾给上海一位医生去信,他用手笔楷书回了信。他的母亲也得过脑血栓,经他穴位按摩,终于站立起来,87岁还能上街买菜。他告诉我要有信心,有耐心,有孝心。我试着给父亲按摩过几次,开头几天父亲不断呻吟:“疼死我了! “疼有什么办法呢?谁让你喝那么多酒!”父亲不再呻吟,不认识似地看我,然后转过头去。
1985年暑期,我离开故乡,调到150公里外的林区。行前我去看望父亲。那天很热,满街西瓜,四角一斤。我在瓜摊前犹豫片刻,终于空着手进了哥家。父亲瘦得只剩下一把骨头,话也说不清了,口舌起泡,嘴唇干裂。我给父亲喂水,父亲只呷了一小口,不喝了。这是我最后一次见父亲!我就这样最后一次见父亲!
展开余下试题
半个月后,我像平常那样,备完课回到单身宿舍躺下了。耳中突然听到一声“崇昌——”,那声音、那语调分明是父亲!我激灵坐起,夜静静的,没有任何响动。一看表,刚好10点。第二天中午,我收到哥哥发的电报:父亲昨晚七点去世了!我赶回县城,跪在父亲灵前,我托起父亲瘫痪的左臂,把手贴在我的脸上……
不少人都说我是孝子,我自己也以为是。在父亲最需要的时候,我既没有在衣食住行上尽人子之责,也没有从精神上赡养父亲,让他带着缺憾走了!我永远不能原谅自己!
18、“夜静静的,没有任何响动。”而“我”却分明听到父亲的呼唤,这表明了作者怎样的一种心理? (2分)
19、“不少人说我是孝子,我自己也以为是。”请举出文中的两个事例概括说明“孝子”的表现。(2分)
20、文章结尾处写到:“我永远不能原谅自己!”说说作者不能原谅自己的原因是什么?表达了怎样的情感?(4分)
21、本文与朱自清《背影》很相似,在内容上它们同是写 ,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也是一致的。不同的是《背影》处处紧扣父亲的背影,写出了父亲对儿子的关爱,而本文则侧重写 ,体现了父恩难忘。(4分)
三、作文(满分40分)
人间最纯真的感情莫过于亲情,你从呱呱坠地到现在,在与亲人的交往中,一定有许多事情凝聚着浓浓的亲情。请你以“最难忘怀的那份深情”为题,写一篇文章。字数600字以上。
第一单元质量检测(二)
*考试时间12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
一、语言积累与运用 (满分20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狼藉jí 鄙视bǐ差使chāi唾手可得chuí B.蹭饭cèng淹没mò颓唐tuí懵懵懂懂méng
C.宿营shù讪笑shàn妥帖tiē立锥之地zhuī D.陨落yǔn轻蔑mèi勒转lè 触目伤怀chù
2. 下列词语中如果有错别字请改正过来。(4分)
府拾皆是 热泪盈眶 谍谍不休 肆无忌惮 寄人离下 不能自己
3.结合具体语境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4分)
(1)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 《背影》)
(2)他触目伤怀,自然情不能自已。( 《背影》)
(3)文雅的女人,决不会出现在法官面前,决不会混迹在男子俱乐部里面,还要喋喋不休。(《苏珊•安东尼》)
(4)对于这个情况 ,我最初懵懵懂懂,理解得并不深刻。 (《永久的悔》)
4.下面材料中有两个句子有语病,请找出来并加以修改。(4分)
①根据统计,上海世博会的现场观众超过了7000万人左右,这个数字比奥运会多得多。②对于中国越来越多的城市人口来说,如果世博会能够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一些积极的影响,让他们过得更好更舒坦,这是关系到太多人的大事情。③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和中国老百姓带给世博会的益处要比奥运会更多更直接。
第 句,改为:
第 句,改为:
5. 依次填入下列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2分)
登上这气势恢宏的三峡大坝,触摸它伟岸的躯体,聆听它沉雷般的心跳,问苍茫大海,有哪一条江河___了如此深厚的文化?有哪一条大坝能___如此众多的智慧?有哪一座建筑能___如此壮观的崇高?有哪一项工程能___如此伟大的传奇?
A.凝聚 积淀 写满 见证 B.积淀 凝聚 见证 写满
C.写满 见证 凝聚 积淀 D.见证 写满 积淀 凝聚
6、选出下列对文章中心概括不恰当的一项( ) (2分)
A.《背影》通过记叙八年前和父亲在浦口车站相别的情景,表现了父亲对儿子的深情挚爱,抒发了作者在生活困顿、精神压抑的境况下对父亲的倍加思念之情。
B.《永久的悔》通过作者回忆起去的家庭生活,表达了对母亲深深的思念,表达了因为再也无法报答母亲的养育之恩而悔恨不已的心情。
C.《铁骑兵》通过一个富有传奇色彩的故事,表现了我八路军战士坚定的必胜信念和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
D.《苏珊•安东尼》通过记述美国女权运动第一人为争取妇女的平等权利而进行的艰苦斗争,表现了这位伟大女性大无畏的气概和坚韧不拔的意志。
7.下列文学常识搭配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背影》——散文——朱自清——《朱自清散文全集》
B.《永久的悔》——散文——季羡林——《光明日报》
C.《铁骑兵》——散文——杨朔——《解放日报》
D.《苏姗•安东尼》——散文-——苏姗•安东尼——《美德书》
二、阅读(满分40分)
(一)阅读下面选文,完成文后问题。(14分)
我说道:“爸爸,你走吧。”他往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桔子往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桔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桔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桔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儿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几步,回过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8.给上面文段加上一个小标题。(2分)
9.这段文字刻画人物时用了哪些描写方法?(4分)
10.这段文字详细描写“父亲”买橘子时的背影的主要目的是什么?(2分)
11.“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的原因是什么?(2分)
12.文中体现“我”对父亲关心的两个句子是什么?(2分)
13.“他走了几步,回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有人。’”这个动作和语言,表现了父亲什么样的思想感情?(2分)
(二)阅读下面选文,完成文后问题。(13分)
还我河山(节选)
我们过铁路的时候,河北平山县境正有大战,有两千多敌人从平山县城和井陉县城两路出来,进攻我们的八路军和游击队。我们后面有一营追兵,前面又有敌人,但终没有事。……
过子铁路的第二天上午,我们到了边区巩固的地带。上午九时,在一个不知其名的小村休息和做饭。我倒在一个农家院外的柴堆上睡着了,虽然有冰冷的雪风吹,也睡得很好。 饭后再走了一程,到了一个小游击队的司令部。司令部的院子里正杀了两只鸡,据说是准备慰劳和大股敌人作了恶战的游击队员的。
在另一个村庄的禾场上,有一队游击队正在练习跑步,另一队却在练习掷手榴弹。他们把木头削成假手榴弹,用来反复地投掷。游击队员都没有制服,他们找到什么穿什么。有的穿长袍,有的穿了缴获的日本黄大衣,更有的穿了自己女人的红棉袄,外面罩一件破短衫,热起来把短衫解开,露出了红色袄子,但大多数人穿的是华北农民的破短袄。
就是这褴褛之群,曾经屡次击败了服装整齐,火力高强的敌人,使敌人畏如狮虎。现在,他们身价一天一天高起来了。敌人在正太路沿线扬言,每一个游击队员投降过去,立即赏一百元。但是中华民族的真正儿女,是无价的,敌人在这方面,永远没有成功的希望。 在村庄一家人家的平屋顶上,有二十几个穿灰色制服的年轻士兵在那里上课。教员也是一个士兵模样的人,这一定是第八路军了。
展开余下试题
已经近午了,村鸡在啼,狗睡在麦田里,野外的羊群里,时常发出羊的和谐的叫声,一切都这么平和,使人想不到这是在敌人的后方的地域。在敌人的后方,我们忠勇的战士建立了自己的巩固的后方。 走进村里,神经不象夜里紧张,身体也跟着感到了疲倦。正要找地方睡,突然看见一家人家的墙上有四个巨大的字:还我河山! 字态极雄壮。看了这雄壮的字,又想起了我们夜间的经历,我得承认,我是再也忍不住落泪的许多人中间的一个。
14、依据叙事散文的特点,说说本文作者采用了什么线索、按照怎样的的顺序展开叙写的?(4分)
15、选文在表达方式上有着怎样的特点?(2分)
16、品味文中划线句子,体会句中蕴涵的思想感情。(3分)
17、作者看到了“还我河山”四个字“忍不住落泪”,这一叙述形象地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感情?把这一情节写在文章的结尾,有什么作用? (4分)
(三)阅读下面选文,完成文后问题。(13分)
“灰黄”漫忆
季羡林
①回忆起自己的童年来,眼前没有红,没有绿,只有一片灰黄。
②七十多年前的中国,刚刚推翻了清代的统治,神州大地,一片混乱,一片黑暗;当时皇威犹在,旧习未除,是大清帝国的继续,毫无万象更新之象。
③我就是在这新旧交替的时刻,于1911年8月 6日,生于山东省清平县(现改临清市)的一个小村庄——官庄。当时全中国的经济形势是南方富而山东(也包括北方其他省份)穷。专就山东论,是东部富而西部穷。我们县在山东西部又是最穷的县,我们村在穷县中是最穷的村,而我们家在全村中又是最穷的家。
④我们家据说并不是一向如此。在我诞生前似乎也曾有过比较好的日子。可是我降生时祖父、祖母都已去世。我父亲的亲兄弟共有三人,最小的一个送给了别人,改了姓。我父亲同另外的一个弟弟(九叔)孤苦伶仃,相依为命。房无一间,地无一垄,两个无父无母的孤儿,活下去是什么滋味,活着是多么艰难,概可想见。他们的堂伯父是一个举人,是方圆几十里最有学问的人物,做官做到一个什么县的教谕,也算是最大的官。他曾养育过我父亲和叔父,据说待他们很不错。可是家庭大,人多是非多。他们俩有几次饿得到枣林里去拣落到地上的年枣充饥。最后还是被迫弃家(实已经没了家)出走,兄弟俩逃到济南去谋生。
⑤我父亲和叔父到了济南以后,人地生疏,拉过洋车,扛过大件,当过警察,卖过苦力。叔父最终站住了脚。于是兄弟俩一商量,让我父亲回老家,叔父一个人留在济南挣钱,寄钱回家,供我的父亲过日子。
⑥我出生以后,家境仍然是异常艰苦。一年吃白面的次数有限,平常只能吃红高粱面饼子;没有钱买盐,把盐碱地上的土扫起来,在锅里煮水,腌咸菜,什么香油,根本见不到。一年到底,就吃这种咸菜。举人的太太,我管她叫奶奶,她很喜欢我。我三四岁的时候,每天一睁眼,抬腿就往村里跑(我们家在村外),跑到奶奶跟前,只见她把手一蜷,蜷到肥大的袖子里面,手再伸出来的时候,就会有半个白面馒头拿在手中,递给我。我吃起来,仿佛是龙胆凤髓一般,我不知道天下还有比白面馒头更好吃的东西。
⑦大概到了四五岁的时候,对门住的宁大婶和宁大姑,每年夏秋收割庄稼的时候,总带我走出去老远到别人割过的地里去拾麦子或者豆子、谷子。一天辛勤之余,可以捡到一小篮麦穗或者谷穗。晚上回家,把篮子递给母亲,看样子她是非常欢喜的。有一年夏天,大概我拾的麦子比较多,她把麦粒磨成面粉,贴了一锅死面饼子。我大概是吃出味道来了,吃完了饭以后,我又偷了一块吃,让母亲看到了,赶着我要打。我当时是赤条条浑身一丝不挂,我逃到房后,往水坑里一跳。母亲没有法子下来捉我,我就站在水中把剩下的白面饼子尽情地享受了。
⑧现在写这些事情还有什么意义呢?这些芝麻绿豆般的小事是不折不扣的身边琐事,使我终生受用不尽。它有时候能激励我前进,有时候能鼓舞我振作。我一直到今天对日常生活要求不高,对吃喝从不计较,难道同我小时候的这一些经历没有关系吗?我看到一些独生子女的父母那样溺爱子女,也颇不以为然。儿童是祖国的花朵,花朵当然要爱护;但爱护要得法,否则无异于坑害子女。
20、第①段写道:“回忆起自己的童年来,眼前没有红,没有绿,只有一片灰黄。”联系全文内容,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3分)
21.第③段画线的语句在写法上有何特点?产生了什么样的表达效果? (3分)
22.在作者看来,“现在写这些事情还有什么意义”?请予以简要概括。(3分)
23.读罢全文,请你说说它与课文《永久的悔》有何异同。(4分)
三、作文(满分40分)
走近书籍,我们丰富了知识,受到精神上的熏陶;走近自然,我们学会了平等,受到思想上的启迪;走近生活,我们收获了感动,受到心灵上的震撼;走近古人,我们穿越了时空,受到灵魂上的洗礼…… 请以“走近”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第二单元质量检测题(一)
*考试时间12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
一、语言积累与运用 (满分20分)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4分)
叱骂 窸索 蹲踞 窒息 忸怩 凌侮 摇曳 心弦
2、写出与拼音相应的汉字。(4 分)
ài口 zhěng救 荆jí 蝉yì sī守 zhē蔽 荒mǎng 山diān
3.解释下列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4分)
(1)但,我是这般忸怩不安!
(2)多少个隘口有多少次悲欢啊!
(3)厮守身边却默无一语。
(4)它现在已是参天的大树。
4.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如果不是秋风将种子吹下茎杆,那种子不是要被酷寒所冻僵吗?是秋风,把种子介绍给根须,使它找到了__生命的母体;是秋风,把种子藏进了厚实的泥土,使它有了一个__春天的温床;是秋风,把果实领进了一个温暖的家,使它__了生命的胚胎。
A、延伸 萌生 保持 B、延续 萌动 保持C、延续 萌生 保存D、延伸 萌动 保存
5.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艾青在《大堰河——我的保姆》中,倾诉了对乳母深深的怀念与感激之情。
B.《现代诗两首》寄托了游子挥之不去的乡思与乡愁。
C.《致空气》用象征的手法表达了诗人精神上的追求。
D.《樵夫,别砍那棵树》主要唤起人们对自然环境的珍视意识。
6.填空。(4分)
(1)《大堰河—我的保姆》是 (作者)的成名作。《一片槐树叶》是 (作者)的作品。
(2)《致空气》全诗采用了 手法,表达了 。
二、阅读(满分40分)
(
上一篇:
初三语文基础知识(综合性学习)
下一篇:
2011语文高考模拟题三、四
标签:
语文版
八年级
下册
单元练习
相关:
关于“语文版八年”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88]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