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月考试卷
阅读:1202
标签:
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月考试卷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202]
炎德•英才大联考长沙市一中2011届高三月考试卷(二)
炎德•英才大联考长沙市一中2011届高三月考试卷(二)
语 文
长沙市一中高三语文备课组组稿
命题人:张四文 朱立纯 唐红英 审题人:周玉龙 田 曲
本试题卷共7道大题,22道小题,共8页。时量150分钟,满分15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觊觎(yú) 联袂(mèi) 物阜(fù)民丰 数见不鲜(xiǎn)
B.悭(jiān)吝 赏赉(lài) 自怨自艾(yì) 焚膏继晷(ɡuǐ)
C.纰(pī)缪 笑靥(yè) 罄(qìnɡ)竹难书 牵强(qiǎng)附会
D.祛(qū)除 隽(jùn)永 宵衣旰(ɡàn)食 风靡(mǐ)一时
1.C(A项“鲜”读xiān;B项“悭”读qiān;D项“隽”读juàn。)
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舟曲泥石流发生后,因排洪措施不够、溢洪环境缺乏而加剧了灾害的破坏力,泥石流被阻挡在凹陷处,流速变缓,沙石沉积,很快就形成了偃塞湖。
B.低素质的暴发户到了国外,人家会把他们当成中国人的代表,以偏概全地以为中国人都是傲慢狂妄、不知深浅的。
C.沿着蒙特雷半岛漫长的海弯,我边走边望,黑色的海鸟不时进入视野,洁白的岩石与黑色的羽毛形成强烈的对比,有点像中国的水墨画。
D.老家消失的第三个最美的事物是桑树,桑树矮墩墩的,很苍老,服务对象是圣物一般的蚕,蚕早没了,意味着老实本份的手工业早就不再有了。
2.B(A.偃塞湖—堰塞湖;C.海弯—海湾;D.本份—本分。)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忘记城市的喧嚣,安抚不宁的情绪,抛开工作和生活的琐碎,到山村去,到田园去,当抵达时,淳朴的感染力对于烦躁的心,是更加弥足珍贵的。
B.虽然泥炭燃烧的火灾隐患越来越明显,但俄罗斯一些地方政府官员认为不足为训,不愿如实向上级紧急情况部门汇报火灾情况,最终酿成全国大面积灾情。
C.中国作为世界三大酒系发源地之一,它的酿饮文明一向被称为“四大发明”之外的第五大发明,其历史之悠久、花样之百出,完全当得上罄竹难书。
D.写议论文要做到旁征博引,就必须勤于积累,利用读书笔记或是读书卡片来创建自己的“论据库”,学以致用,这样写起议论文来才能游刃有余,力透纸背。
3.D(D项,透:穿过。形容书法刚劲有力,笔锋简直要透到纸张背面。也形容诗文立意深刻,词语精练。A项,弥、足:满,加一起就是十分的意思,前面用“更加”造成语意重复。B项,不足:不值得;训:法则,教导,规范。不能当作典范或法则。C项,罄:尽,完;竹:古时用来写字的竹简。形容罪行多得写不完。)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中暑是指在高温和热辐射的长时间作用下,水、电解质代谢紊乱及神经系统功能损害的症状。原因是暴露于高温环境过久而引起身体体温调节机制的障碍而造成的。
B.根据美国总统奥巴马确定的撤军时间表,将在8月31日之前结束在伊拉克的战斗任务,撤出所有战斗部队,剩余大约5万人的部队将负责训练伊拉克部队,并为其提供支援等。
C.野菜过去一直遭白眼,如今却受到人们的青睐,就在这白眼与青睐之间,不会言语的它们也体味着人间的温暖。
D.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中国力学之父钱伟长、中国原子弹之父钱三强,被国人誉为“三钱”,他们为中国人在今天这个“实力决定地位”的复杂国际环境中赢得了响亮的话语权。
浏览完整试题
4.D(A.句式杂糅,应改为“原因是……的障碍”或“是由于……造成的”。B.成分残缺,应在“将在8月31日之前”加主语“美军”。C.一面和两面不搭配,“白眼”和“青睐”是指两面,而“温暖”只对应一面。应改“温暖”为“冷暖”。)
5.把下列带序号的句子组合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正确的一项是
①水陆寺、拱极楼讲述着元代宗教文化的兴盛
②橘子洲是一座承接历史的桥
③毛泽东站在橘子洲头发出的“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天问更改写了中国历史的进程
④饱经风霜的外国领事馆、高级别墅则见证着长沙开埠后的历史
⑤曾国藩操练水上湘军的号声依稀回荡在橘洲上空
⑥南宋朱熹、张栻往来于岳麓书院与城南书院讲学过江的朱张渡,诠释着八百年前湖湘子弟求学的盛况
⑦她浸染着湖湘文化,形成了浓厚的历史底蕴
A.②①⑥④⑤③⑦ B.③②⑦⑥⑤④① C.②⑦⑥①⑤④③ D.①②④⑤③⑥⑦
5.C(先确定首句为②,第⑦句承第②句,其他按时间顺序,分别是:南宋朱熹、张栻讲学→元代宗教文化兴盛→清朝曾国藩操练湘军→近代长沙开埠→现代毛泽东发出天问。)
二、文言文阅读(22分,其中选择题12分,每小题3分;翻译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10题。
眉山远景楼记
苏 轼
吾州之俗,有近古者三。其士大夫贵经术而重氏族,其民尊吏而畏法,其农夫合耦以相助。盖有三代、汉、唐之遗风,而他郡之所莫及也。始朝廷以声律取士,而天圣以前,学者犹袭五代之弊,独吾州之士,通经学古,以西汉文词为宗师。方是时,四方指以为迂阔。至于郡县胥史,皆挟经载笔,应对进退,有足观者。而大家显人,以门族相上,推次甲乙,皆有定品,谓之江乡。非此族也,虽贵且富,不通婚姻。其民事太守县令,如古君臣,既去,辄画像事之,而其贤者,则记录其行事以为口实,至四五十年不忘。富商小民,常储善物而别异之,以待官吏之求。家藏律令,往往通念而不以为非,虽薄刑小罪,终身有不敢犯者。岁二月,农事始作。四月初吉,谷稚而草壮,耘者毕出。数十百人为曹,立表下漏,鸣鼓以致众。择其徒为众所畏信者二人,一人掌鼓,一人掌漏,进退作止,惟二人之听。鼓之而不至,至而不力,皆有罚。量田计功,终事而会之,田多而丁少,则出钱以偿众。七月既望,谷艾而草衰,则 仆 鼓 决 漏 取 罚 金 与 偿 众 之 钱 买 羊 豕 酒 醴 以 祀 田 祖 作 乐 饮 食 醉 饱 而 去 岁 以 为 常。其风俗盖如此。
我们眉州的习俗,近似古代的有三种。那里的士大夫推崇儒家经术,看重宗族,那里的百姓尊重官府而敬畏法令,那里的农夫采用合耦的方法来互相帮助。那里的确具有三代、汉、唐遗留下来的古朴风俗,是其他的郡县比不上的。当初朝廷用声律(辞赋)选取进士,天圣年间以前,各地求学的人仍沿袭着五代华而不实的弊病,只有我们眉州的读书人,精通儒家经典学习古文,把西汉时的文词作为典范。在那个时侯,四周郡县指责(我们),认为眉州人迂腐而不切合实际。至于郡县的官吏,都能凭借经书撰写文章,应对进退,(他们所写的公文)都有值得观赏之处。大户人家显贵之人,依据门族相推崇,按照次序排定甲乙,都有一定的评定标准,(当地人)称之为“江乡”(江南之乡)。(如果)不是这一类宗族的人家,即使地位尊贵而且富裕,(他们)也不(与之)通婚姻。那些百姓侍奉太守等官吏,如同古代的君臣之间的关系一样,在官吏离任之后,百姓就画出他们的画像侍奉他们,对于其中的贤明者,还记录下他们的行为事迹,把它作为口口相传的故事,长达四五十年百姓也不会忘记。富商和百姓,常储存精美之物并把它们分门别类收藏,来等待官员们的求取。每家都藏有法律条令,常常诵读却不凭借它做不好的事情,即使是细微的罪责,百姓也终身不敢触犯。每年二月,农活开始兴起。四月初吉日,谷苗稚嫩,杂草壮实,耘草者全都出来。数十百人为一曹,竖起漏表,用鸣鼓的方式来召集号令众人。选择其中为众人敬畏信服的两个人,一人掌管鼓,一人负责表漏,进退与工作休息,只听从这两人的命令。击鼓却不到,或到了却不出力(的人),都要受到惩罚。根据丈量每个人耘完草的田地来记下每人的劳动量,事情结束之后汇总算账,田地多却男丁少的人家,就拿出钱来补偿众人。七月十六,谷子收割,杂草衰败时,就放倒鼓漏掉沙,取出罚金和补偿众人的钱,买来羊猪酒水,来祭祀土地神,寻找快乐、饮酒吃食物,喝醉吃饱后离开,每年把这个作为常俗。那里的风俗大概都像这样。
故其民皆聪明才智,务本而力作,易治而难服。守令始至,视其言语动作,辄了其为人。其明且能者,不复以事试,终日寂然。苟不以其道,则陈义秉法以讥切①之,故不知者以为难治。
因此那里的百姓都聪明而富有才智,致力于农业而且努力耕作,易于治理而难以(使他们)臣服。太守等官吏刚到任,(百姓往往)观察他的言语行为,就能从各个方面了解他的为人。对其中明智且有能力的(官吏),百姓不再用事情来试探他,终日安静守本分。如果太守县令不遵循那些合理的治理方法,百姓就陈述道义秉持法律来劝谏他,因此不了解这里百姓的官员认为这里难以治理。
今太守黎侯希声,轼先君之友人也。简而文,刚而仁,明而不苟,众以为易事。既满将代,不忍其去,相率而留之,上不夺其请。既留三年,民益信,遂以无事。因守居之北墉而增筑之,作远景楼,日与宾客僚吏游处其上。轼方为徐州,吾州之人以书相往来,未尝不道黎侯之善,而求文以为记。
现在的眉州太守黎希声先生,是苏轼(我)已去世的父亲的朋友。他处事简约,文质彬彬,刚正仁义,精明却不随意,众多百姓认为他易于侍奉。在黎太守任期满将要另任他职时,百姓不愿意他离去,一起挽留他,皇帝(朝廷)同意了百姓的请求。黎太守留任三年以后,百姓更加信赖他,于是官民之间平安无事。黎太守沿着太守居住房屋的北墙扩大修建了远景楼,每天与宾客幕僚在楼上游赏。我当时担任徐州知州,眉州人用书信相互往来,未曾不称道黎侯的善行,并请求我为这座楼写篇文章来作记。
嗟夫,轼之去乡久矣。所谓远景楼者,虽想见其处,而不能道其详矣。然州人之所以乐斯楼之成而欲记焉者,岂非上有易事之长,而下有易治之俗也哉?孔子曰:“吾犹及史之阙文也。有马者借人乘之。今亡矣夫。”是二者,于道未有大损益也,然且录之。今吾州近古之俗,独能累世而不迁,盖耆老昔人岂弟②之泽,而贤守令抚循教诲不倦之力也,可不录乎!若夫登临览观之乐,山川风物之美,轼将归老于故丘,布衣幅巾,从邦君于其上,酒酣乐作,援笔而赋之,以颂黎侯之遗爱,尚未晚也。
展开余下试题
唉,苏轼离开故乡很长时间了。他们所说的远景楼,我虽然能够想象出它的景象,但不能说出它的详细情况啊。然而眉州人以这座楼修成为快乐并想让我记下这件事的原因,难道不是上有容易侍奉的官吏,下有容易治理的风俗吗?孔子说:“我尚能发现史官记载缺失的文字。而有马的人(自己不能调御使其驯良),就借请(善于调御的)人乘服它。但到了今日,(这种精神)已经没有了。”(看到史书的阙疑和有马先给别人骑乘)这两种情况,对于道义来说没有大的损益,然而孔子尚且记录下它。现在我们眉州近似古代的风俗,竟独自能够延续几代却不改变,大概是德高望重、平易厚道的长辈的恩泽,贤明的太守县令安抚引导教诲不倦的力量所致,我哪里能够不记录下来呢!至于登临远景楼感受观赏的快乐,观赏山川风物的美景,苏轼将会在回归退养于故乡后,穿着布衣系着幅巾,跟随眉州州官们登上这座楼,在酒兴酣畅快乐无比时,提笔为之作赋,来颂扬黎侯遗留的仁爱,应该还不算晚吧。
【注】①讥切,劝谏。②岂弟,亦作“恺弟”,和乐平易。
6.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而他郡之所莫及也 及:比得上
B.上不夺其请 夺:剥夺
C.终事而会之 会:汇总,计账
D.明而不苟 苟:随意、随便
6.B(夺:改变。例句“舅夺母志”《陈情表》。)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择其徒为众所畏信者二人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B.往往通念而不以为非 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C.进退作止,惟二人之听 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D.援笔而赋之,以颂黎侯之遗爱 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
7.D(D项均为目的连词,来。A.介词,被;语气词,呢。B.转折连词,然而;修饰连词,“……地”。C.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反身代词,译为“我”或“自己”。)
8.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则仆鼓决漏/取罚金与偿众之钱/买羊豕酒醴/以祀田祖作乐/饮食醉饱而去/岁以为常
B.则仆鼓决漏取罚金/与偿众之钱/买羊豕酒醴/以祀田祖/作乐饮食醉饱/而去岁以为常
C.则仆鼓决漏/取罚金与偿众之钱/买羊豕酒醴/以祀田祖/作乐饮食/醉饱而去/岁以为常
D.则仆鼓决漏取罚金/与偿众之钱/买羊豕酒醴/以祀田祖作乐/饮食醉饱/而去岁以为常
8.C(则仆鼓决漏,取罚金与偿众之钱,买羊豕酒醴,以祀田祖,作乐饮食,醉饱而去,岁以为常。)
9.下列各个句子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第一段详细介绍了眉州地区知识分子的学风、生活习尚、甚至价值取向,经济文化比较发达的地区民众遵纪守法,古代民间互助合作生产组织的形成和运作等情况,暗含对故乡的眷念。
B.文章主要赞颂眉州黎太守有仁爱之心,明察政事,处事果断,简约而文雅,是真正了解民情,善于因势利导并能以身作则的“贤守令”,苏轼认为封建时代清官政治工作的方式及效应能够对社会稳定产生久远的影响。
C.《眉山远景楼记》中楼名为“远景”,暗含着不仅着眼于楼上观瞻,更着眼于故乡的现状和远景,字里行间包含着一种赤诚的庆幸和祝愿,表达了苏轼对官民和谐、政通人和的社会理想的向往。
D.文章将叙事、描写、抒情和议论交替使用,语言平易自然、流畅婉转,兼有魏晋文的自由通脱,又似唐文的明白简练,后人评价“其文涣然如水之质,漫衍浩荡,则其波亦自然成文”。
9.B(此文主要不是写黎太守,而是借助此文赞颂眉州民情民俗、社会风化等优良传统,表达对故乡的眷念,寄寓自己的政治理想。)
答题卡
题 号 1 2 3 4 5 6 7 8 9
答 案 C B D D C B D C B
10.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其民事太守县令,如古君臣,既去,辄画像事之。(3分)
那些百姓侍奉太守县令,如同古代的君臣一样,在他们离任之后,就画出他们的画像侍奉他们。(得分点:“其民/事太守”,“既去”,“辄”。)
(2)然州人之所以乐斯楼之成而欲记焉者。(3分)
然而眉州人以这座楼修成为快乐并想让我记下这件事的原因。(得分点:“所以”“乐”“焉”。)
(3)而贤守令抚循教诲不倦之力也,可不录乎!(4分)
贤明的太守县令安抚引导教诲不倦的力量所致,我哪里能够不记录下来呢!(得分点:“守令”,“抚循”,“录”,句式“可……乎”。)
三、古代诗歌鉴赏和古诗文默写(13分)
1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7分)
归嵩山作①
王维
清川带长薄②,车马去闲闲③。
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
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
迢递④嵩高下,归来且闭关⑤。
【注】①这首诗是作者辞官归隐嵩山途中所作。嵩山,古称“中岳”,在今河南登封县北。②薄:草木交错曰薄。③去:行走。闲闲:悠闲,从容貌。④迢递:远貌。递:形容遥远。⑤闭关:佛家闭门静修。有闭门谢客意。
(1)颔联描摹归隐途中的景色。但并非泛泛写景,而是“景中有情,言外有意”。试简要分析。(4分)
颔联描摹归隐途中的景色,这里移情于物,表面上是写水和鸟有情,其实还是写作者自己有情:一是体现诗人归山开始时悠然自得的心情,(2分)二是寓有作者的寄托,表现了作者归隐的坚决态度(或答为“对官场的厌倦”)。(2分)(符合大意即可)
(2)整首诗写得很有层次。随着诗人的笔端,既可以领略归山途中的景色移换,也可以隐约触摸到作者感情的细微变化,试简要分析这种感情的细微变化。(3分)
作者的感情由安详从容,到凄清悲苦,再到恬静淡泊。说明作者对辞官归隐既有闲适自得,积极向往的一面,也有愤激和无奈的一面。(答到前面3点即可得满分)
12.古诗文默写(6分,每空1分)
(1)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2)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杜甫《秋兴八首》其一)
(3)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苏轼《赤壁赋》)
四、现代文(论述类、实用类)阅读(12分。其中,选择题6分,每小题3分;简答题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5题。
谁在草菅咱们的命
包月阳
一位医生朋友曾经对我说,尽可能少做体检。一些体检项目是“有损”检查,比如X光照射。他认识的一位退休干部去年体检时一切正常,3个月后却发现患上了肺癌,怀疑是体检照X光损伤肺部所致。我当时没太在意,觉得自己很少看病,今后少照X光就是了。
翻阅积存了一周的报纸,发现《北京青年报》7月27日刊登了一条消息:《防护衣闲置,患者多“裸拍”X光片》,读后十分震惊。报道说,有位读者在一家体检中心接受X光检查时,医生没有提供铅制防护衣。而根据相关规定,在接受放射诊断、治疗时,应当穿铅制防护衣。记者对北京市内几家不同等级的医疗机构和体检中心探访,发现医院放射科虽然都配备了防护衣,但多处于闲置状态,很多患者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裸拍”了X光片,或在没有任何防护的情况下做了CT检查。
卫生部于2005年6月2日发布、2006年3月1日起施行的《放射诊疗管理规定》第二十五条规定:“放射诊疗工作人员对患者和受检者进行医疗照射时,应当遵守医疗照射正当化和放射防护最优化的原则,有明确的医疗目的,严格控制受照剂量;对邻近照射野的敏感器官和组织进行屏蔽防护,并事先告知患者和受检者辐射对健康的影响。”
展开余下试题
目前的现实如何呢?正如报道所述,北京的医院都配备了防护服,但大多闲置未用。而且,记者在多个医疗或体检机构调查发现,患者大都不知要穿防护衣。报道说,一方面是患者不知道放射检查或治疗需要防护,另一方面是多数医生只有在患者明确提出要求时才提供防护衣。
根据医学常识,孕妇和儿童是X线照射时特别需要保护的人群。但北京市民董先生告诉北青记者,两年前,他6个月大的儿子痛哭不止而送医院。医生怀疑孩子肠套叠,当即做腹部X光检查。在照相室里,医生让董先生双手举着孩子站在一块白板前面,“我当时提出孩子生殖器是不是需要防护,但医生说,孩子太小没法盖,盖住生殖器了,肚子也照不到了。”结果,没有任何防护的父子俩关在照相室里被“裸拍”。董先生说起此事十分气愤。
在中国的多数医院里,如果没有熟人,我们多数时候要被医生安排做可能完全不必要的检查,不仅费用昂贵,还可能直接搭上我们的健康。在这些医生心中,医学常识也好,医疗道德也好,卫生部法规也好,统统可以忽略不计,因为,在他们眼里,我们的命如草芥!
《放射诊疗管理规定》和《放射工作卫生防护管理办法》早已由卫生部发布并实施,再往前,《放射治疗卫生防护与质量保证管理规定》和《医用X射线诊断放射卫生防护及影像质量保证管理规定》,更是早已发布。但这些法规执行得怎么样?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检查过吗?如果检查和发现了,为何从未见卫生部通报,更未见任何整改举措?
让我们共同期待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的作为。
(选自《黄河新闻网》,有删改)
13.下列有关对“医院体检、治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北京市的一些医疗机构和体检中心,其放射科虽然都配备了防护衣,但多处于闲置状态,很多患者拍摄X光片和做CT检查时未得到有效的防护。
B.北京市民董先生的儿子在接受腹部X光检查的过程中,医生没有对其生殖器实行有效防护,其行为已经违反了卫生部于2005年6月初发布、2006年3月初施行的《放射诊疗管理规定》。
C.作者认为,许多人在体检中心和医院接受放射诊断或治疗时,没有穿铅制防护衣,主要原因是这些人缺乏必要的医疗知识,不知道放射检查或治疗需要防护。
D.在我国的许多医院里,患者在接受体检或治疗时,该防护的措施没有施行,而有些完全没有必要的检查却又被安排,暴露了有些医生对患者生命的极不尊重。
13.C(“这些人缺乏必要的医疗知识,不知道放射检查或治疗需要防护”是原因之一,但不是主要原因,主要原因在医院和医生身上。)
14.下列对本文内容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的一位朋友在医院体检时照X光片,结果三个月后发现患上了肺癌。后来作者终于弄清楚这是医院没有提供铅制防护衣所致。
B.关于“放射治疗”的有关法规没有及时出台是造成目前出现的相关医疗事故和医患矛盾的主要原因。
C.放射检查可能提高患癌几率,特别是对于儿童来说。CT扫描的辐射性极强,辐射造成的危害更大。因此,医院应避免对儿童实行放射检查。
D.在中国的许多医院里,如果没有熟人,患者要被医生安排做可能完全不必要的检查。究其原因,并非是这些医院的医生真正关心患者的健康,恰恰反映了有些医生为经济利益所遣而草菅人命的现实。
14.D(A项,作者在文中只是“怀疑”,患病者也不是作者的朋友。B项,主要原因是“法规没有及时出台”错。C项,放射检查对儿童危害很大,因此,防止滥用很重要。但并非是不能实行放射检查。)
15.文章以“谁在草菅咱们的命”为题,深刻揭露了当前医检中的弊端。那么,到底“谁在草菅咱们的命”呢?联系全文简要作答。(6分)
①从表层看,直接责任是医疗和体检机构的相关工作人员,他们丧失了应有的医德,丧失了应有的责任心,忽视了卫生部的有关法规,盲目追求经济效益,置患者的生命健康于不顾。②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的放纵。不检查,不通报,更未见任何整改举措。(也可从“卫生主管部门”“医院”和“医生等具体责任人”等角度来回答。每个要点都需指明“责任主体”,并加以分析。)
五、现代文(文学类)阅读(22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6~19题。
塘 栖
丰子恺
①日本作家夏目漱石的小说《旅宿》(日文名《草枕》)中,有这样的一段文章:“像火车那样足以代表二十世纪的文明的东西,恐怕没有了。把几百个人装在同样的箱子里蓦然地拉走,毫不留情。被装进在箱子里的许多人,必须大家用同样的速度奔向同一车站,同样地熏沐蒸汽的恩泽。别人都说乘火车,我说是装进火车里。别人都说乘了火车走,我说被火车搬运。像火车那样蔑视个性的东西是没有的了。……”
②我翻译这篇小说时,一面笑这位夏目先生的顽固,一面体谅他的心情。在二十世纪中,这样重视个性,这样嫌恶物质文明的,恐怕没有了。有之,还有一个我,我自己也怀着和他同样的心情呢。从我乡石门湾到杭州,只要坐一小时轮船,乘一小时火车,就可到达。但我常常坐客船,走运河,在塘栖过夜,走它两三天,到横河桥上岸,再坐黄包车来到田家园的寓所。这寓所赛如我的“行宫”,有一男仆经常照管着。我那时不务正业,全靠在家写作度日,虽不富裕,倒也开销得过。
③客船是我们水乡一带地方特有的一种船。水乡地方,河流四通八达。这环境娇养了人,三五里路也要坐船,不肯步行。客船最讲究,船内装备极好。分为船梢、船舱、船头三部分,都有板壁隔开。船梢是摇船人工作之所,烧饭也在这里。船舱是客人坐的,船头上安置什物。舱内设一榻、一小桌,两旁开玻璃窗,窗下都有坐板。那张小桌平时摆在船舱角里,三只短脚搁在坐板上,一只长脚落地。倘有四人共饮,三只短脚可接长来,四脚落地,放在船舱中央。此桌约有二尺见方。舱内隔壁上都嵌着书画镜框,竟像一间小小的客堂。这种船真可称之为画船。这种画船雇用一天大约一元(那时米价每石约二元半)。我家在附近各埠都有亲戚,往来常坐客船。因此船家把我们当作老主雇。但普通只雇一天,不在船中宿夜。只有我到杭州,才包它好几天。
④吃过早饭,把被褥用品送进船内,从容开船。凭窗闲眺两岸景色,自得其乐。中午,船家送出酒饭来。傍晚到达塘栖,我就上岸去吃酒了。塘栖是一个镇,其特色是家家门前建着凉棚,不怕天雨。有一句话,叫做“塘栖镇上落雨,淋勿着”。“淋”与“轮”发音相似,所以凡事轮不着,就说“塘栖镇上落雨”。且说塘栖的酒店,有一特色,即酒菜种类多而分量少。几十只小盆子罗列着,有荤有素,有干有湿,有甜有咸,随顾客选择。真正吃酒的人,才能赏识这种酒家。若是壮士、莽汉,像樊哙、鲁智深之流,不宜上这种酒家。他们狼吞虎嚼起来,一盆酒菜不够一口。必须是所谓酒徒,才可请进来。酒徒吃酒,不在菜多,但求味美。呷一口花雕,嚼一片嫩笋,其味无穷。这种人深得酒中三昧,所以称之为“徒”。迷于赌博的叫做赌徒,迷于吃酒的叫做酒徒。但爱酒毕竟和爱钱不同,故酒徒不宜与赌徒同列。和尚称为僧徒,与酒徒同列可也。我发了这许多议论,无非要表示我是个酒徒,故能赏识塘栖的酒家。我吃过一斤花雕,要酒家做碗素面,便醉饱了。算还了酒钞,便走出门,到淋勿着的塘栖街上去散步。塘栖枇杷是有名的。我买些白沙枇杷,回到船里,分些给船娘,然后自吃。
⑤在船里吃枇杷是一件快适的事。吃枇杷要剥皮,要出核,把手弄脏,把桌子弄脏
上一篇:
《外国小说欣赏》5-8单元教学质量检测题
下一篇:
湖南省雅礼中学2011年高三第六次月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标签:
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月考试卷
相关:
关于“炎德•”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202]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