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期末试卷
阅读:1075
标签:
人教版
高一
上册
期末试卷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75]
吉林省实验中学2010-2011学年度高一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吉林省实验中学2010—2011学年度高一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
语 文 试 题
命题人:张悦 姜巍 杨连信 张国红 周海燕 审题人:张悦
第Ⅰ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儒释道互补与心态和合
对于和合文化,可以从多角度来解读。有人从中读出一种文化战略,有人从中读出一种社会理想,都讲出了一番道理。我别出心裁,想把合和文化解读为一种健全的心态。在我看来,“和合”一词中的“合”,应该是指人的多种精神诉求的集合。道理很简单,只有在具备两个以上要素的情况下,才能谈得上“合”;倘若只是单一要素,根本就谈不上“合”了。多种要素凑在一起,有可能发生冲突,也未必就一定发生冲突。即便发生冲突,也未尝不可以化解。成功地化解冲突,便进入了“和”的状态。所谓“和”,应该是指多样性的统一,是指冲突的化解。显而易见,这种意义上的“和”,有别于“同”,故而孔子力主“和而不同”。要想把人的多方面的精神需求统一起来、协调起来,进入“和”的心态,绝非易事,仅靠一种学说,显然也是不可能做到的,必须综合运用多种学说。在传统文化资源中,对于和合心态的养成,儒释道三家都是不可或缺的元素。三教分别满足中国人精神生活中某方面的需要,帮助人们养成和合的心态。
儒家的精神趣旨,可以概括成三个字,那就是“拿得起”;用两个字来概括,那就是“有为”;用一个字来概括,那就是“张”。儒家主张立德、立功、立言,主张干事,主张积极有为。道家的精神趣旨是“想得开”;用两个字来说,叫做“无为”;用一个字来说,叫做“弛”。道家的趣旨与儒家似乎相反,实际上互为补充。学会紧张,是一门学问;学会放松,同样也是一门学问:对于人来说,都是不可缺少的。佛教精神趣旨是“放得下”。用一个字来说,那就是“空”。用佛教的术语说,“放得下”就是看破红尘,把精神追求的目标定位在彼岸的极乐世界。
儒道两家是中国固有的学问,主要是讲人生哲学。儒家告诉人如何堂堂正正地度过一生,道家则告诉人如何轻轻松松地度过一生,至于人死后怎样,两家都不怎么在意。佛教是从印度引入的学问,主要是讲人死哲学。佛教为人设计了“终极关怀”之所,标示出超越的精神取向,告诉人如何干干净净地辞别尘世。人死哲学与人生哲学似乎相反,惟其如此,才构成互补关系:倘若悟不透死,焉能悟透生?综合运用儒释道三家学问,连生死大关都能勘破,还不算是心态和合吗?儒道互补,讲出“张弛和合学”;儒释道互补,进一步讲出“生死和合学”:三教共同培育和合心态。
1.关于“和合”文化,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把“和合”文化解读为一种健全的心态,认为它涉及到人的多种精神诉求。
B.多种要素凑合在一起是“合”,只有“合”而不发生冲突才能进入“和”的状态。
C.孔子力主“和而不同”,强调的是多种学说的统一,即多样性的整齐一致。
D.儒讲“拿得起”,道说“想得开”,佛言“放得下”,三者都属于和合心态。
2.“在传统文化资源中,对于和合心态的养成,儒释道三家都是不可或缺的元素。”下列各项不能作为这一说法依据的是(3分)
A.儒释道三家可以说是各有各的精神旨趣,看上去有很多对立之处,但在精神实质上互为补充。
B.学会紧张,是一门学问;学会放松,同样也是一门学问:对于人来说,都是不可缺少的。
浏览完整试题
C.儒释道三教是中国传统文化资源中很重要的组成部分,能分别满足中国人精神生活中某方面的需要。
D.人的精神需求是多方面的,要把它们统一协调起来,进入“和”的状态,不能仅靠一种学说。
3.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中国固有的学问,向来只是研究“生”,不研究“死”,而佛学的引入则作了必要的补充。
B.人只有一种精神诉求是一种不健全的心态,所以才需要“和合”文化,才需要儒释道三家的互补。
C.儒释道三家互补,缺一则“互补”之说即无从谈起,当然也就无法达到所谓心态的和合。
D.综合运用儒释道三家的学问,能够明“张弛”之道,能够破“生死”玄关,达成心态和合。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杨公则,字君翼,天水西县人也。氐贼李乌奴作乱,攻白马,公则固守经时,矢尽粮竭,陷于寇,抗声骂贼。乌奴壮之,更厚待焉,要与同事。公则伪许而图之,谋泄,单马逃归。梁州刺史王玄邈以事表闻,齐高帝下诏褒美。
迁扶风太守,母忧去官。顷之,荆州刺史巴东王子响构乱,公则率师进讨。事平,迁武宁太守。在郡七年,资无担石,百姓便之。
高祖勒众军次于沔口,公则率湘府之众会于夏口。郢城平,高祖命众军即日俱下,公则受命先驱,径掩柴桑。江州既定,连旌东下,直造京邑。公则号令严明,秋毫不犯,所在莫不赖焉。大军至新林,公则自越城移屯领军府垒北楼,与南掖门相对,尝登楼望战。城中遥见麾盖,纵神锋弩射之,矢贯胡床,左右皆失色。公则曰:“几中吾脚。”谈笑如初。东昏夜选勇士攻公则栅,军中惊扰,公则坚卧不起,徐命击之,东昏军乃退。
湘州寇乱累年,民多流散,公则轻刑薄敛,顷之,户口充复。为政虽无威严,然保己廉慎,为吏民所悦。湘俗单家以赂求州职,公则至,悉断之,所辟引皆州郡著姓,高祖班下诸州以为法。
时朝廷始议北伐,以公则威名素著,至京师,诏假节先屯洛口。公则受命遘疾,谓亲人曰:“昔廉颇、马援以年老见遗,犹自力请用。今国家不以吾朽懦,任以前驱,方于古人,见知重矣。虽临途疾苦,岂可僶俛辞事。马革还葬,此吾志也。”遂强起登舟。至洛口,寿春士女归降者数千户。魏、豫州刺史薛恭度遣长史石荣前锋接战,即斩石荣,逐北至寿春,去城数十里乃反。疾卒于师,时年六十一。高祖深痛惜之,即日举哀,赠车骑将军,给鼓吹一部。谥曰烈。
公则为人敦厚慈爱,居家笃睦,视兄子过于其子,家财悉委焉。性好学,虽居军旅,手不辍卷,士大夫以此称之。 (选自《南史》(卷55,列传45),有删节)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高祖勒众军次于沔口 勒:统率
B.母忧去官 忧:忧虑,担心
C.士大夫以此称之 称:赞扬
D.昔廉颇、马援以年老见遗 见:被
5.下列句子中,表现杨公则“忠烈”的一组是( ) (3分)
①陷于寇,抗声骂贼 ②资无担石,百姓便之
③公则号令严明,秋毫不犯 ④马革还葬,此吾志也
⑤遂强起登舟 ⑥虽居军旅,手不辍卷
A.①②③ B.②④⑥ C.④⑤⑥ D.①④⑤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李乌奴叛乱时,杨公则弹尽粮绝被抓,但仍不屈服,假装答应与其共事,最终骑马逃回。
B.杨公则对百姓轻刑薄赋,人口发展很快。在选用人才上,他不允许用钱买官,而是征用州郡的大姓做官,得到了高祖的肯定。
C.杨公则所率部队纪律严明、秋毫无犯,得到了百姓的拥护和帮助。在新林面对敌人的突袭,能够沉着应战,从而取得了胜利。
D.在北伐时,杨公则接受命令带病出征,立志要马革裹尸还。在战争中打败了敌人,最后在军中病逝,齐高祖当天就为他的去世而哀悼。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乌奴壮之,更厚待焉,要与同事。 (3分)
(2)为政虽无威严,然保己廉慎,为吏民所悦。(3分)
(3)今国家不以吾朽懦,任以前驱,方于古人,见知重矣。(4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新晴野望
王维
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
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
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注]氛垢:尘埃。
8.第三联上下两句中最精炼传神的分别是哪一个字?请简要分析。(5分)
9.尾联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这样写有什么好处?(6分)
(三)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0.(1)携来百侣曾游, 。
(2)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
(3) ,渺沧海之一粟。
(4) ,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
(5)狗吠深巷中, 。
(6)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心念旧恩。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中国民俗学之父钟敬文
叶之青 杨咏梅 潘国霖
1983年,在“五四”运动60多年后,钟敬文先生来到北京大学蔡元培先生塑像前,吟诗“千年枯海怒潮腾,我也乘潮一后生” 。钟敬文说,“五四”运动给他的影响,最重要的是使他“把生命与整个民族、国家联系起来,并开始了一条新的学艺之路” 。
“五四”运动在否定旧礼教、旧思想、旧文化的同时,唤醒了对民众命运、民众启蒙和民众文化的重视。1923年至1924年间,钟敬文接触到《歌谣》周刊。1927年,他和中山大学的顾颉刚等人共同成立中山大学民俗学会,创办《民俗》周刊。钟敬文后来在回忆“五四”对他的影响时说,“‘五四’是我的文化奶娘”,“我对这场运动怀有特殊的感情,一是因为我多年来所从事的民间文艺学、民俗学两学科是这场运动的伴生物;二是因为我自己当时转变为追随新思潮的‘新党’,进入了这两种学科之门,也是‘五四’运动启蒙的结果” 。“五四”呼唤平民意识,从而诞生了民间文艺学和民俗学;这种平民意识深深进入钟敬文的思想中,使他终生树立了“做学问是为了民众,做学问不是为自己”的思想。
展开余下试题
20世纪20年代,钟敬文提出“下层文化”是“上层文化”的基础,上层文化和下层文化汇合起来,共同构成了整个国家或民族的文化,也就是民族的传统文化。
80年代,钟老提出“民俗文化学”的概念。1998年,钟敬文正式提出建立中国民俗学派。认为“中国的民俗学研究要从本民族文化的具体情况出发,进行符合民族民俗文化特点的学科理论和方法论的建设”。提出中国民俗学要发展,从原则上说,其理论和方法论建设要走自己的路。
郁达夫在他主编的《中国新文学大系•散文二集》收有钟敬文的《西湖的雪景》等四篇散文,并在“导言”里说:“钟敬文出身于广东汕头的岭南大学,本为文风极盛的梅县(按:当做“海丰”)人,所以散文清朗绝俗,可以继周作人、冰心的后武……”可令郁达夫惋惜的是,钟敬文从30年代开始,散文创作热情呈现退潮之势。
钟敬文在他的《诗论》中说:“文学不是一种职业,而是一种宗教。”从他对人生和事业的选择中.我们看到了殉道。他曾对朋友说:“写散文,我不写,还有别人写;民俗学,我不搞,就很少有人坚持下去,至少当时是这样。”“这种研究本身是一个庄严的事业,是民族民众所需要的事业,它的意义远大于我个人对散文诗歌的兴趣和爱好。”钟敬文的学艺之路是以民族民众和时代的需要为选择的。
在钟敬文将近80年的学术研究和学科建设中,他穷毕生精力换来了中国民间文艺学和民俗学的成长和发展。特别是近20年,全面复兴的中国民俗学进入了前所未有的兴盛时期,这些与钟敬文的贡献是分不开的。
如果说,钟敬文在学术研究和学科建设中发挥了极大的个人作用,那么,比这种作用更大的是培养人才。钟敬文20年代起就从事教学工作,解放后,1953年在北师大开办“人民口头创作研究生班”,连续招了四届研究生。“文革”后,钟敬文肩负使命感和紧迫感加紧人才培养。1979年夏,他主办了短期的民间文学讲习班,高校教师、文科研究所、地方出版社等60余人参加。秋天,他招收了6名民间文学专业的研究生。1983年暑期,根据他的建议,举办了民俗学讲习班。他冒着酷暑为讲习班作了几个专题报告。80年代以来,他培养的已毕业的博士就有30多名,正带着的博士生还有14名。如今,他的学生多数成为各地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专业骨干,有些还成为中青年博士生导师。
钟敬文经常买书给他的学生和访问学者。他想,老师买书给学生,他们不会不读吧。他对他的博士生要求非常严格,他常对学生说:“我是替国家在这里选择人才,不是私对私的问题。”他以高龄之身坚持讲课,97岁时,一次电梯停了,他就走上六楼,讲了三个多小时的课。
钟敬文在20年代中后期就接触马列主义著作,马、恩的《共产党宣言》等对他的世界观起了重大影响。抗战前期,他曾有两年多时间投笔从戎,斗争实践使他将理论与实践结合,思想得到升华。他认为,他的学术不能“作为一种摆设.而不直接关系到人民的哀乐和生死存亡”!——钟敬文的朴素、真诚、平凡和伟大.大概就在这里吧!
(1)下列对传记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20世纪80年代,钟敬文提出“下层文化”是“上层文化”的基础,上层文化和下层文化汇合起来,共同构成了整个国家或民族的文化.也就是民族的传统文化。
B. “五四”呼唤平民意识,这种平民意识深深进入钟敬文思想中,使他终生树立了“做学问是为了民众,做学问不是为自己”的思想。
C. 80年代,钟老提出“民俗文化学”的概念,提出中国民俗学要发展,从原则上说,其理论和方法论建设要走自己的路,还要适当借鉴西方文化理论。
D.钟敬文认为民俗学研究本身是一个庄严的事业,是民族民众所需要的事业。
E.本文的主旨是赞扬钟敬文的学艺之路是以民族民众和时代的需要为选择的,培养人才同样是国家的需要。
(2)“五四”运动对钟敬文先生有哪些影响?(6分)
(3)如何理解钟敬文先生所说的“文学不是一种职业,而是一种宗教”?(6分)
(4)有人认为文章标题是《中国民俗学之父钟敬文》,可文中写道 “如果说,钟敬文在学术研究和学科建设中发挥了极大的个人作用,那么,比这种作用更大的是培养人才”,接下来用一定篇幅记叙了他培养人才的贡献,这样处理文不对题。游离了主旨,你是怎么看的?(8分)
第Ⅱ卷 表达题
四、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2.下面各项词语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项是( )(3分)
A.弥望 一椽 蕈菌 敷衍塞责
B.旨趣 伶俜 徜徉 义愤填鹰
C.诅咒 污蔑 谩骂 蓊蓊郁郁
D.慰籍 媛女 倩影 参差班驳
13.下列各项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同学们相见,分外高兴,叽叽喳喳说个不停,只有她安之若素地坐在那里。
B.开诚布公地说,他是一个德行很好的人。
C.航天事业的飞速发展,真是骇人听闻。
D.老李是学雷锋的老模范了,十几年是来,光在路边信手拈来的螺丝钉就有三大筐。
14.下列各项语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韩国收视冠军偶像剧《你是我的命运》,今日起在安徽卫视每晚10点档的“独播剧场”独家上映。
B.科学技术的普及程度,是国民科学文化素质的重要标志,事关经济振兴、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
C.有关负责人强调,必须把制止有偿新闻、买卖书号等工作当作一项任务长抓不懈。
D.他本来可以冲上去的,但一片弹片正中咽喉,他没能看到胜利便倒下了。
15.下列各句中,没运用修辞方法的语句是( )(3分)
A.春天的脚步近了。
B.因为接连一个礼拜的夜班,每天都要在车上摇晃十一个钟头,我已经困软得像一团棉
花了。
C.她的相貌好像她的妈妈。
D.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16.调整下列句子顺序,填在横线处,使上下文语意连贯。(只填序号)(3分)
①我小的时候
②也不知道山为何物
③从来没有见过山
④我的故乡是在山东西北部大平原上
⑤山大概是一个圆而粗的柱子吧
⑥我曾幻想
⑦好不威风
⑧顶天立地
17、下面一段文字,在语言表达上有多处毛病,请找出五处,并加以修改。(5分)
在一栋普通的A市的房子里,网络进入家庭生活已经成为现实。由B系统公司与一家建筑公司合作建设的这套有5间卧室的房屋,从外表上与其他房屋差不多,只是拥有平板电视灯和较多的用电、通信接口。但是,这是一栋充满了信息流的房屋。当您需要烧水做饭、调亮灯光、给花园浇水时,它的好处就暴露出来了。
借助最先进的无线技术,您只需要控制板,输入您的命令,您想做的事情就会一一完成。B系统公司认为,正在发生的互联网革命将要影响的不仅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而是全部。
① 改为 。
② 改为 。
③ 改为 。
④ 改为 。
⑤ 改为 。
五、写作(6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三个旅行者早上一同外出,一个人拿了根拐杖,一个人拿了把雨伞,第三个人什么也没拿。晚上回来时,拿雨伞的浑身是水,拿拐杖的浑身是伤,而什么也没拿的却安然无恙。于是前两个旅行者问第三个旅行者为什么会这样。第三个旅行者回答说:“当大雨来临时,我躲着走;当路不好走时,我小心地走。所以我既没淋湿,也没跌伤。你们这样是由于你们过于依仗自己的优势。”
展开余下试题
许多时候,我们不是跌倒在自己的劣势上,而是跌倒在自己的优势上。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请以“优势”为话题,写一篇800字以上的议论文。题目自拟(不得以话题为题),立意自定。
参考答案
1.A
(B.原文说,即便发生冲突,也未尝不可以化解;成功地化解冲突,便进入了“和”的状态。C.是“统一协调”,而非“整齐划一”。D.三者并非都“属于”和合心态,应为“三者互补,成就和合心态”。)
2.B(指提及儒道,未提及佛。)
3.D
(A项中,“中国固有的学问”这是比“儒道两家”大得多的概念,不可混淆,且“只是”一词太绝对,原文为“主要是讲人生哲学”。B项中,原文无“人只有一种精神诉求是一种不健全的心态”这一说法;C项“缺一则“互补”之说即无从谈起”错,只儒、道二教即有互补。)
4、B 忧:(父母的)丧事
5、D本题重点考查考生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 ②突出他的廉洁 ③纪律严明 ⑥热爱读书
6、C“得到了百姓的拥护和帮助”无中生有。
7、(1) 李乌奴认为他的行为壮烈,更加好好地对待他,邀请他与自己共事。
(2) 杨公则做官虽然缺少威严,但是自己保持廉洁谨慎,官吏和百姓都很高兴。
(3) 现在国家不因为我衰朽懦弱,任命我为前锋,与古人相比,可见朝廷对我还是看重的啊。
【参考译文】
杨公则,字君翼,是天水县人。当时氐人李乌奴叛乱,攻打白马,公则顽强地守卫经时,弹尽粮绝,被敌人俘虏,大声骂敌人。李乌奴认为他的行为壮烈,更加好好地对待他,邀请他与自己共事。杨公则假装答应他而图谋(袭击)他,计谋泄露,一人骑马逃回。梁州刺史王玄邈把这件事上表给皇上,让皇上知道这件事,齐高帝下诏褒扬了他。
调任为扶风太守,母亲去世而辞去官职。不久,荆州刺史巴东王子响作乱,杨公则率领军队前去讨伐。事件平定后,调为武宁太守。在武宁郡担任太守七年,财产很少,百姓安定。
齐高祖率领军队驻扎在沔口,杨公则率湘州的军队在夏口与齐高祖的军队会师。郢城平定后,高祖命令所有军队当天全部继续东下,杨公则受命为先头部队,直接攻向柴桑。江州平定以后,合军东下,直抵建邺。杨公则号令严明,秋毫不犯,所过之处无不仰赖他而平安无事。大军到新林,杨公则把领军府从越城转移北楼到驻防,和南掖门相对,杨公则曾经登上北楼观战。城内远远望见将帅用的旌旗伞盖,记神弩手射箭,箭穿入杨公则坐的胡床,左右的人都大惊失色。杨公则说:“几乎射中我的脚。”谈笑如初。东昏侯选勇士在夜晚攻打杨公则的栅营,栅营中的军队惊恐扰乱,杨公则安睡着不起,只是慢慢地命人回击敌人,东昏侯的军队就退回了。
湘州多年遭受匪乱,人民大多流离失散,杨公则减轻刑罚,减少赋税,不久,户口就增加了。杨公则做官虽然缺少威严,但是自己保持廉洁谨慎,官吏和百姓都很高兴。湘州的习俗单姓人家用赂贿求得州中的职务,杨公则到后,全部断绝这种做法,所征用的都是州郡的大姓,高祖颁诏,要求中州都要效法。
当时朝廷开始讨论北伐的事,因为杨公则一向享有很高的威名,到京师后,下诏赐假节给他,命令他先在洛口屯兵。杨公则接受命令正要出发,得病,对亲人说:“过去廉颇、马援因为年老被遗,但他们还勉力请求任用。现在国家不因为我衰朽懦弱,任命我为前锋,与古人相比,可见朝廷对我还是看重的啊。虽然临出发得了病,怎么可以一下就推诿任务啊?马革裹尸,还葬家乡,这是我的志向啊。”就勉强起来登上船。到了洛口,寿春投降的男女有几千户。魏、豫州刺史薛恭度派遣长史石荣为前锋来迎战,杨公则就斩杀了石荣,追杀败兵一直到寿春,离城几十里才返回。在军中病逝,享年六十一岁。高祖非常悲痛为他惋惜,当天就举哀(丧礼用语,指高声号哭),赠车骑将军,给鼓吹一部。谥号是烈。
杨公则为人宽厚慈爱,在家日常生活淳厚和睦,对待自己的侄子比自己的孩子还好,家财都委托给他。生性好学,即使在军中,他仍然手不释卷,士大夫因此称赞他。
8.分别是“明”和“出”,充分显示出雨后的“新晴”,诗人极目“野望”所见的景色:田野外河水上涨,在阳光照射下“白水”波光粼粼,比平时更加明亮夺目;雨水冲洗后的群山,在太阳照耀下“碧峰”秀出,更加富有层次。
9.尾联写了农忙时节,农人全家在农田里忙于耕作的景象。作者这样写的好处是:再一次突出表现“新晴”这一诗题,因为“新晴”才有农家“倾家事南亩”的景象。这景象,给前面所绘的一幅静态画面平添无限生机,使整幅画面活了起来。
10.略
11(1)AC
(2)①“五四”运动使钟敬文先生把生命与整个民族、国家联系起来,并开始了一条新的学艺之路;②“五四”运动诞生了民间文艺学和民俗学,使钟敬文先生进入了这两种学科之门:③“五四”运动使他终生树立了“做学问是为了民众,做学问不是为自己”的思想。
(3)钟敬文先生散文已有成就,自成风格(清朗绝俗,可以继周作人、冰心的后武),但他只把文学作为信仰,选择了研究民俗学作为事业,②他认为民俗学研究本身是一个庄严的事业,是民族民众所需要的事业。
(4)不赞同。一是本文的主旨是赞扬钟敬文的学艺之路是以民族民众和时代的需要为选择的,培养人才同样是国家的需要,人民的需要,符合主旨;二是他用民俗学知识培养学生(如招收民间文学专业的研究生,举办了民俗学讲习班等)这本身就是民俗学研究,也照应标题“中国民俗学之父”。
12. A ( B 膺 D.藉 斑。)
13. B(骇人听闻:使人听了非常吃惊。(多指社会上发生的坏事))
14. B(缺宾语中心词,应改为事关……的全局)
15. C
16. ④①③②⑥⑤⑧⑦
17、共有六处毛病:
①“A市”应用在“普通”前。
②“从外表上”应改“从外表上看”。
③“拥有平板电视灯”应改“备有”。
④“暴露”改为“显示”。
⑤“只需要控制板”改为“只需要拿来控制板”。
⑥“不仅是”改为“不是”,与“而是”相应。
18. [写作点拨]所谓优势是指自己在某一方面的特长和强项。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关键在于你如何对待。如果一个人善于扬长避短,学他人之长,补自身之短,则不仅可以使优势更优,而且可以化劣为优,变短为长,勇往直前,立于不败之地;反之,如果以优势自居,看不到自己的短处,躺在优势上睡大觉,不能完善和充实自己,那么优势也就会变成劣势。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下列结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和劣势,要善于扬长避短;没有永远不变的优势,也没有永远不变的劣势,优势和劣势可以互相转化。 (218.76.216.133)
上一篇:
湖南省长沙市铁路一中2010-201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下一篇:
江苏省淮安五校2010-201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标签:
人教版
高一
上册
期末试卷
相关:
关于“吉林省实验”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75]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