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高考模拟卷

阅读:1079  
标签: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79]
湖北省八市2011年高三年级三月调考语文试题
湖北省八市2011年高三年级三月调考语文试题
本试卷共8页,七大题23小题。全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 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答在试题卷、草稿纸上无效。
3. 非选择题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答案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4. 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15分,每小题3分)
1.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各不相同的一组是
A. 拮据 秸秆 柑桔 结晶体 佶屈聱牙
B. 踉跄 粮饷 阆苑 铁榔头 书声琅琅
C. 旖旎 欹斜 涟漪 牛犄角 倚马可待
D. 棺椁 朝暾 淳朴 大石墩 谆谆教诲
2.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 演绎/驿站 欠收/歉疚 桀骜不驯/粲然一笑
B. 勘误/难堪 窜改/篡改 继往幵来/既往不咎
C. 绸缪/谬误 奏效/凑合 水乳交融/水火不溶
D. 通牒/影碟 毗邻/纰漏 题纲挈领/相提并论
3. 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的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为迅速实现对塔利班的遏制,美军囤聚大量兵力在阿富汗南部的赫尔曼德省和坎大哈省,但当地的爆炸和袭击事件仍未消停。
B. 他在平时训练中从未有过骄人的成绩,这次大赛中第一次破天荒夺得了冠军。
C. 细节决定成败,质量重于泰山,这是航天界的金科玉律等。
D. 这次真的特别感谢我们的老师,他匠心独运,用接人梯的方法帮助我们成功闯关。
4. 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全球气象灾害频发的主要成因是北半球极地大气环流出现了明显的调整转换造成的,原先集中在北极地区的极地冷空气,不断大举扩散南下。
B. 中华全国总工会22日紧急拨款100万元,用于黑龙江省龙煤控股集团鹤岗分公司新兴煤矿事故中遇难矿工及其家属的慰问。
C. 4月17日出台的“国十条”、9月巧日再次出台的“新国五条”以及近两个月各部委出台的一系列政策文件,党中央、国务院遏制房价过快上涨的决心坚定。
D.春运期间,铁道部在城市密集,人口数量大,学生流、民工流、探亲流集中的重点地区大量增加跨铁路局运行的直通长途旅客列车数量。
5.下列各项中,标点符号的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为什么交通便利了,我们与亲人的距离反而更远了?为什么通讯发达了,我们与亲人的沟通反而困难了?真情是开启心灵之门的金钥匙。
B. 支持改名的学者李辉认为,历史上襄阳这座城市为兵家必争之地,闻名海内,“襄阳,早已融进了中国文化的血液里,融进了中国人的记忆。”
C. 像以前的冏等网络热词一样,给力一词原来只属于网民的自娱自乐,11月10日登上以严肃严谨著称的《人民日报》头版头条,立刻引发热议。
D. 要想管理好公款出国(境)游,光靠“体制外监督”是不够的(比如新闻媒体的监督等),因为这些监督毕竟是偶然的、随机的。
二、(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中国古代建筑
张 法
中国古代建筑大体可分为四大类型:宫殿、陵墓、寺庙和园林。
宫殿建筑以皇宫为代表,其目的是要显示帝王之威,因此有高、大、深、庄四大特点。故宫的天安门,为进入大清门后的第一个重点建筑,大大高于一般房屋。“大”是占有空间众多,也只有空间的大,才能显出深来。从大清门到天安门到午门到太和门最后到太和殿,正是在这由建筑的变化形成的节奏起伏的深长的时间进行中,不断地加重着人们对帝王的敬畏情绪。“庄”是以建筑完全沿中轴线对称排列和墙柱门的深红色显示出来的。人在对称建筑中行进,内心会有一种肃穆之感。


浏览完整试题皇宫显示现世帝王的威严,陵墓则表现已逝帝王的威严。只是陵墓与另一个世界相连,不以房顶的金色表现现世的光辉,而以青土暗示永恒的宁静。陵墓的地下因看不见而对活人的心理并无影响,但其地上形态仍显另一种高、大、深、庄特征。唐代高宗与武后合葬的乾陵以梁山为陵,这是“高”。围绕地宫和主峰有似方形的陵界墙,而进入乾唤的第一道门却在禹陵墙的朱雀门很远的山下,这是“大,,。从第一道门到地宫墓门要经过“道门,路长约四公里,这是“深”。在这悠长的时间流动中,从梁山南倾的二峰中间开始是神道;神道两旁有华表、飞马、朱雀、碑各一对,石马五对,石人十对。正是神道使陵墓建筑对观者内心进行庄严肃穆的心理强化。
中国寺庙建筑从最早见于记载的东汉永平十年建立的洛阳白马寺开始,佛寺就随着佛教的流传和发展而渐渐在全国范围建立起来。与宫殿和陵墓一样,寺庙也有肃穆的要求,因此整体对称是其特色。肃穆心理要通过时间来强化,建筑也要求在时间中展开。只要可能,寺庙进山门后一般都有四殿,而高潮一般在第三殿。名山中的寺庙则依地形而赋形,有两殿甚至只一殿,但进山后的漫长道路本身即为寺庙的延长,心理转移早就在进行。
中国园林可追溯到西周初的苑囿台池。其发展和壮大是从春秋到秦汉。园林的核心是情趣,在结构上绝没有使人紧张起来的对称。其情趣主要是自然情趣。其亭台楼阁均随地绒形,巧得天工。廊榭台池,山石花木,一切布置都考虑人与自然的情感交流,而且通过
园林揭示和领悟自然之美。
中国建筑无论宫殿、陵墓、寺庙,还是园林,都不注重单个建筑的高大,而强误钰汰的宏伟;不追求纯空间的凝固的音乐,而追求在时间中展开,在时间的流动中展现自己的旨趣。中国建筑形成群体结构时,都有一道墙,形成一种封闭一统的意蕴。而群体之士苏有核心部位,主次分明,照应周全,其理性秩序与逻辑或明(如宫殿)或暗(如圆却都气韵生动、韵律和谐。虽然处一墙之中,中国建筑又总追求超一墙之外。且不论园林就是四合院、宫殿,群体结构的屋与屋之间,总有很多空,有条件就一定要加之以亭池翠木,显出实中之虛。中国建筑的特点是让人不出户,不出园,就可以与自然交流,浯宇宙盈虚,体四时变化。
(选自《中国文化相无论》,有讶:改>
6. 从原文看,下列对中国建筑中有关“肃穆”的解说,不准确的一项是
A. 故宫的建筑完全沿中轴线对称排列,人在对称建筑中行进,走过一段深长的时间,内心会有一种肃穆之感。
B. 乾陵神道两旁的华表、石人、石马等实物也是对称的,观者在神道中行走,随若时间的流动,内心也会产生庄严肃穆的感觉。
C. 园林建筑的核心是自然情趣,是人与自然情感的交流,在结构上绝没有使人紧张起来的对称,所以肃穆的心理不会产生。
D. 寺庙建筑的特色是整体对称,寺庙进山门后都有四殿,而高潮在第三殿,人的肃穆心理是在走进山门后逐渐被强化的。
7. 下列对中国建筑特点的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宫殿建筑高、大、深、庄的四大特点在形式和实质上也完全适用于陵墓建筑。
B. 寺庙都建筑在依地势而赋形的名山中,漫长的山路本身即为寺庙的延长。
C. 中国建筑都不注重单个建筑的高大,而强调群体的宏伟,追求在时间的流动中展现自己的旨趣。
D. 中国群体建筑结构中都有核心部位,主次分明,照应周全,其特点是实中有虚,虚中有实。
8. “正是在这由建筑的变化形成的节奏起伏的深长的时间进行中,不断地加重着人们对帝王的敬畏情绪。”下列对这句话的理解和推断,准确的一项是
A. 建筑变化形成的节奏起伏和行走时间的深长是人们对帝王产生敬畏情绪的诱因,其根本原因是心理暗示。
B. 这句话是对中国宫殿建筑四大特点中的“深”的解说,“深”含有距离长,所走的时间长之意。
C. 敬畏情绪与肃穆之感都是人们的心理感受,实质没有什么不同,只不过是两者的侧重点有差异。
D. 这句话说明建筑的空间变化与建筑的时间变化也能影响人们的情绪,可见建筑是凝固的音乐。
9. 作者从哪两个方面得出中国群体建筑是“韵律和谐”的?
三、(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2题。
谏论(下)
苏洵
夫臣能谏,不能使君必纳谏,非真能谏之臣;君能纳谏,不能使臣必谏,非真能纳谏之君。欲君必纳乎?向之论备矣。欲臣必谏乎?吾其言之。
夫君之大,天也;其尊,神也;其威,雷霆也。人之不能抗天、触神、忤雷霆,亦明矣。圣人知其然,故立赏以砂之。传曰“兴王赏谏臣”,是也。犹惧其選耍①阿谀,使一日
不得闻其过,故制刑以威之。《书》曰“臣下不正,其刑墨”,是也。人之情,非病风丧心,未有避赏而就刑者,何苦而不谏哉?赏与刑不设,则人之情又何苦而抗天、触神、忤雷霆哉?自非性忠义,不悦赏,不畏罪,谁欲以言博死者?人君又安能尽得性忠义者而任之?
今有三人焉:一人勇,一人勇怯半,一人怯。有与之临乎渊谷者,且告之曰:“能跳而越,此谓之勇,不然为怯。”彼勇者耻怯,必跳而越焉;其勇怯半者与怯者,则不能也。又告之曰:“跳而越者与千金,不然则否。”彼勇怯半者奔利,必跳而越焉;其怯者犹未能也。须臾顾见猛虎,暴然向逼,则怯者不待告,跳而越之如康庄矣。然则人岂有勇怯哉?
要在以势驱之耳。君之难犯,犹渊谷之难越也。所谓性忠义、不悦赏、不畏罪者,勇者也,故无不谏焉;悦赏者,勇怯半者也,故赏而后谏焉;畏罪者,怯者也,故刑而后谏焉。
先王知勇者不可常得,故以赏为千金,以刑为猛虎,使其前有所趋,后有所避,其势不得不极言规失。此三代所以兴也。末世不然,迁其赏于不谏,迁其刑于谏。宜乎臣之噪口卷舌,而乱亡随之也!间或贤君欲闻其过,亦不过赏之而已。呜呼!不有猛虎,彼怯者肯越渊谷乎?此无他,墨刑之废耳。三代之后,如霍光诛昌邑不谏之臣者,不亦鲜哉!
今之谏赏,时或有之;不谏之刑,缺然无矣。苟增其所有,有其所无,则谀者直,倍者忠,况忠直者乎? 诚如是,欲闻谠言②不获,吾不信也。


展开余下试题【注】①選耍: 柔弱,惧怕。 ②谠言: 正直之言,慷慨之言。
10.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的一项是
A. 圣人知其然,故立赏以劝之 劝:勉励
B. 须臾顾见猛虎,暴然向逼 暴然:突然
C. 《书》曰“臣下不正,其刑墨”,是也 是:正确
D. 诚如是,欲闻谠言而不获 诚:果真
11. 下列句子中,全是作者主张君主用来促使臣子进谏的办法的一组是
①圣人知其然,故立赏以劝之 ②使一日不得闻其过,故制刑以威之
③能跳而越,此谓之勇,不然为怯 ④畏罪者,怯者也,故刑而后谏焉
⑤此无他,墨刑之废耳 ⑥增其所有,有其所无
A.①②④ B.①②⑥ C.②③⑤ D.①③⑥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年-的一项是
A. 作者认为,如果不设置明确的奖赏与刑罚措施,臣子是绝不会冒着触犯君王的危险而去进谏的。
B. 文章第三段运用三个人跨越深渊的例子,生动而形象地表明了臣子进谏的危险所在和刑罚、赏赐的积极作用,运用的是喻证法。
C. 文章一开头就提出论点“君能纳谏,不能使臣必谏,非真能纳谏之君”,强调纳谏之君要使臣子必谏。下文由此生发,展幵论述。
D. 文章从君王的角度立论,具体而生动地探讨了君王应当怎样才能使臣子踊跃进谏的问题。
四、(24分)
13.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⑴然则人岂有勇怯哉?要在以势驱之耳。(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宜乎臣之噤口卷舌,而乱亡随之也!(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苟增其所有,有其所无,则谀者直,佞者忠,况忠直者乎?(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病后登快哉亭®
贺铸
经雨清蝉得意鸣,征尘断处见归程。
病来把酒不知反,梦后倚楼无限情。
鸦带斜阳投古剎,草将野色入荒城。
故园又负黄华@约,但觉秋风发上生。
【注】①快哉亭,位于今徐州东南。本诗是诗人被贬职徐州病后所作。②黄华,菊花。⑴同是多病之身,杜甫《登高》中是“潦倒新停浊酒杯”,而贺铸却“把酒不知厌”,结合所学知识,试简要分析二者的异同。(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请从景与情的角度简析颈联“鸦带斜阳投古刹,草将野色入荒城”。(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 填空。(6分)
⑴作家___________(填人名)创作的《陈奂生上城》描写了新时期的农民在物质生活得到改善以后,对精神生活的追求,以及追求过程中的喜悦、苦恼和尴尬。
⑵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萨缪尔•贝克特创作的__________ (填体裁)《等待戈多》表现了现代文明中一些人精神上的等待与失望、苦闷和迷惘。
⑶自然之物的本性不会改变,多情的诗词大家常借此感时伤怀。如杜甫《蜀相》“映阶碧草自春色,__________”;刘禹锡《石头城》“淮水东边旧时月,__________”;李煜《虞美人》“__________,往事知多少、姜夔《扬州慢》“念桥边红药,__________”。
五、(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
阳光故乡路
周伟
①故乡的路程其实很近,却离我很远。
②我站在笔直的水泥村道旁,望而却步。当俯下身来时,我看见成群结队的蚂蚁。顿时,我觉得自己渺小得就像一只蚂蚁,甚至还不如一只蚂蚁。它们也许小得只是一只蚂蚁,也许贱如草根,却总是无比的勤劳、团结和强大。潮湿温暖肥沃的土地,是它们的安身之处、立足之地、生命之本。你看看,一只只蚂蚁,总是一起工作,一起建筑巢穴,一起捕食。一个个,拉的拉,拽的拽,即使是一只超过它们体重百倍的螳螂或蚯蚓,也能被它们轻而易举地拖回巢中。它们尽管没有飞翔的翅膀,从低处爬行,但也能跃上树枝,登上高楼。
③有一天,我读到美国学者吉姆•罗恩说过的一段话,他认为蚂蚁有令人惊讶的四部哲学。第一部:永不放弃;第二部:未雨绸缪;第三部:期待满怀;最后一部:竭尽全力。这是多么令人叹服的哲学!读完,我的心灵也为之一颤!
④原本,我远不如一只蚂蚁。蚂蚁有很强的求生欲望,我们常常看见被水淹没的蚂蚁,它们总是努力地挣扎,拼命地爬上爬下,找寻生命的出口,脱离危险和困境。是的,热爱生命的蚂蚁启示我们,我们也应该热爱自己宝贵的生命。生命是短暂的,生命更是美好的。感受生命,珍爱生命,生命之花才会盛放出永不凋谢的花朵……
⑤然而,小时候的我最讨反蚂蚁。对于养蚕,我却很上心。奶奶常常抚摸着我,笑说我像一个蚕宝宝:白白的,肉肉的,胖胖的,嫩嫩的。奶奶见人就说,宝宝馋,宝宝蚕;馋宝宝,蚕宝宝,饱养蚕宝宝呢!奶奶还说我跟蚕宝宝一样,整日地吃了睡,睡了吃,养得白白胖胖,滑嫩光鲜。奶奶说,尽管那时候日子过得紧巴,一家人总是勒紧裤带省下来给我吃。奶奶还跟人说,养蚕宝宝跟养儿没有什么两样,都娇嫩得很,冷不得热不得。冷时,要用干柴千草给蚕宝宝取暖Q这样,蚕宝宝才会长得快,长得好Q
⑥如奶奶说的一样,转眼间我也长大了 。长大了的我来到了城里,来到城里的我似乎忘记了蚕的生长全过程。或许是我只记得饱养蚕宝宝的幸福和快乐,或许是奶奶没有跟我细说蚕长大后破茧成蝶的道理。其实,我应该早就知道的,只是孩童时的我贪玩,懵懵懂懂。及至我在学校里才学到这样的书本知识:长大了的蚕,过了一段时间后便开始蜕皮。约一天的时间,它不吃不睡也不动。蚕经过第一次蜕皮后,就是二龄幼虫Q然后每蜕一次皮,就增加一岁。通常,蚕要蜕皮四次,成为五龄幼虫,才开始吐丝结茧。这时,五龄幼虫需要两天两夜的劳累,才能结成一个茧,并在茧中进行最为痛苦的最后一次脱皮,成为蛹。最后,要破茧而出约十天后,羽化成为蚕蛾,获得新生。
⑦破茧成蝶,无疑是心灵的一处驿站,是生死轮回的一个美梦,是生命的一次复活,是人生的一种境界。为了美、为了自由、为了大爱、为了希望……蚕能破茧成蝶,况且人乎?于我来说,一切一切的困境和痛苦,又有什么可怕? !放眼望去,大地上到处都是一个个白茧,圓圓的,温润的,堆积如丘,阳光点点照耀着,晶莹透亮,光彩夺目,天地间
一派幸福和梦幻。
⑧静下心来,我猛然觉得:一个个白茧,是一处处安心的天地,无穷的丝是它对大地缕缕不绝的爱;一只只飞蝶,是一个个生命在绽放,梦想在放飞,我不禁惑喟良多,唏嘘不已。
⑨安静的时候读古人,发现古人高明睿智,佛心慧语。大诗人白居易感喟最多,在《初出城留别》中有“我生本无乡,心安是归处”,《种桃杏》中有“无论海角与天涯,大抵心安即是家”等语。东坡居士也说:“此心安处是吾乡” ◦
⑩是的,大地永无乡,心安是吾乡。人在凡尘,不如意事十之八九,但常想一二,心存阳光,快乐相随。俄国历史上著名的探险家欧文•姆斯是第一个活着走出塔克拉玛干大沙漠的人。当人们追问其秘密时,他笑着回答:“心存阳光,你就是自己的神 ”
11我看到乡村最美最朴实的风景了,我又看到了从前的乡村,小溪还是那详缓缓地流淌,悠悠地哼唱,阳光一点儿一点儿地追赶着,一路走走停停,听小溪不停地歌唱.看行云流水,看春光点点,看万物淡然……远处,有三两孩童骑在牛背上,一个个悠然自得,大声地念诵着《三字经》:“……犬守夜,鸡司晨。苟不学,曷为人.蚕吐丝,蜂酿蜜.人不学,不如物……”他们的背后是綿延的大山,安宁而又平和。
(取材于2010年12月6日人民日报》)


展开余下试题16.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分析最准确的一项是:(3分)
A. 文章第一段文字“故乡的路程其实很近,却离我很远”是说故乡近作眼前,可是没有了昔日美丽朴实的风景。
B. “然而,小时候的我最讨厌蚂蚁”这句话,在结构上承上启下,在内容上主要是衬托作者小时候对于养蚕很上心。
C. 文章最后一段文字描绘了一幅安宁平和的乡村图景,与第一段文T照应,是作者思想升华的表现。
D. 文章主体部分以蚂蚁为中心展开联想,整篇文章思路幵阔,行文幵合自如,表现了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
17. 文中说“我觉得自己渺小得就像一只蚂蚁”,又说“甚至还不如一只蚂蚁”,最后说“原本,我远不如一只蚂蚁”。这样写有何用意?请简要回答。(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 联系全文,说明文中两处划线句子表达的含意。(5分)
⑴如奶奶说的一样,转眼间我也长大了。(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心存阳光,你就是自己的神。(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 文中第⑦段说人应该像蚕一样“破茧成蝶”,第⑧段又说“一个个白茧,是一处处安心的天地”,你认为这二者矛盾吗?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12分,每小题4分)
20. 挽联是哀悼死者的专用对联。比如网友为因救落水少年而牺牲的长江大学三名90后大学生所写的挽联:救少年献生命天地无情;结人梯铸丰碑人间有爱。请结合有关课文,任选下列一个课文中的人物或作者,写一则挽联。
刘兰芝 (《孔雀东南飞》)
刘和珍 (《记念刘和珍君》)
漫游者 (《< 宽容〉序言》)
史铁生 (《我与地坛》的作者,残疾作家,2010年12月31日因突发脑溢血辞世,享年60岁)
人物:____________________
挽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 阅读下面的文字,结合语境,将后而两句话补充完整。
心灵的房间,不打扫就会落满灰尘,蒙尘的心会变得灰色和迷茫。我们每天都要经历很多事情,幵心的,不幵心的,都在心里安家落户。心里的事情一多,就会变得杂乱无序,然后心也跟着乱起来。有些痛苦的情绪和不愉快的记忆,如果充斥在心里,就会使人萎靡不振。所以,把灰尘扫除,能够使黯然的心变得亮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 “青年志愿者”,这个献身于社会公益和社会保障的年轻群体,正在蓬勃崛起,如“奥运志愿者”、“亚运志愿者”、“世博志愿者”、“灾区志愿者”、“西部志愿者“等等,而每年的3月5日是“中国青年志愿者活动日”,请你任选一个志愿者类别,以主持人的身份写一段倡议书的幵场白。要求:①语言流畅,有一定文采。②不超过100字。
七、(60分)
23.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我们知道:60分是及格,得100分比较困难,90分是一个能引以为豪的成绩。而工作是由一个个细微的环节串联而成,每一个环节都是以前一个环节为基础,环环相扣,但这不是简单的百分比相加,而是相乘的结果。正如这样一道数学题:90% X 90% X 90% X 90%X 90%=59%。工作中,如果我们不断地打折扣,那么一系列“比较好”的90%最终带来的结果就可能是59%,甚至更低,它会将你先前的一切努力付诸东流。
请根据你对以上材料的理解和体会,选准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文体自选,标题自拟。
湖北省八市2011年高三年级三月调考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1.D(ɡuǒ tūn chún dūn zhūn A jié jiē jú jié jí ;B liàng liáng làng láng láng;C yǐ qī yī jī yǐ)
2.B(A欠收——歉收; C溶——容; D题——提)
3.C(“金科玉律”比喻不能变更的信条或法律条文,合乎语境。A“囤聚”指储存聚集(货物),聚集人马应用“屯聚”;B“破天荒”比喻事情第一次出现,与“第一次”重复;D“匠心独运”指在文学、艺术等方面独创性地运用巧妙的构思,不合语境)
4.D(A“主要成因是……造成的”杂糅;B不合逻辑,“遇难矿工”不能慰问;C成分残缺,在“党中央”前加“表明”)
5.A(B将“融进了中国人的记忆”后的句号移到引号外;C“囧”“给力”两词要加引号;D将括号移到“体制外监督”后)
6.D(“都有四殿”以偏概全,名山中的寺庙则不同)
7.C(A陵墓建筑“其地上形态仍显另一种高、大、深、庄的特征”。B“寺庙都建筑在名山中”的说法错误。D“虚中有实”无据)
8.B(A“心理暗示”与“加重敬畏情绪”不相符合。C“敬畏情绪”与“肃穆之感”实质有不同。D两者之间没有因果关系)
9.①都有一道墙,形成封闭一统的意蕴;②都有核心部位,主次分明,照应周全。
10.C(是:这样)
11.B(③是作者打比方;④说的是畏罪的人最终也进谏的原因;⑤说的是三代之后废除了对不进谏者的刑罚的事实。)
12.A(根据第二段最后三句的内容,此项说法太绝对。有“性忠义,不悦赏,不畏罪”者还是会进谏的。)
13.⑴既然这样,那么人难道有勇敢和怯懦的差别吗?关键在于用形势去驱使他们罢了。(然则、要、大意正确各一分)
⑵大臣们闭口不言也就应当的了,国政混乱、国家衰亡也就紧随其后了。(“宜乎臣之噤口卷舌”主谓倒装,变为正常的语序一分;噤、大意正确各一分)
⑶如果增加现在已经有的赏赐,设立现在所没有的刑罚,那么,奉承的人就会正直,谄媚的人就会忠诚,更何况那些本来就忠诚正直的人呢?(苟、有其所无、谀、大意正确各一分)
参考译文:
臣子能进谏,却不能使国君一定接受自己的谏言,算不上真正能进谏的大臣。君主能纳谏,却不能使大臣一定进谏,就不是真正能纳谏的国君。要想使君主定能纳?我先前的论述已经很完备;要想使臣子定能进谏?我现在还是来谈一谈吧。
国君地位高如天,尊贵如神,威势如雷霆。人不能抵抗上天、触怒神灵、忤逆雷霆,这是非常明白的事情。古代圣人知道情况如此,因此立下赏赐来勉励他们。史书上说“兴盛时代的君王赏赐进谏的臣子”,就是这个意思。但是仍然担忧臣子软弱怯懦,奉承谄媚,使得君主有一天不能听到别人指出自己的过失,因此还要制定刑罚来威慑他们。《尚书》上说“臣子不能纠正君主的过失,就对他们处以墨刑”,说的就是这个意思。人之常情,只要不是丧心病狂,失掉理智,没有哪个会避开赏赐而去受刑的,何苦而不去进谏呢?如果没有设立奖赏与刑罚,那么,按人之常情,人们又何苦去抵抗上天、触怒神灵、忤逆雷霆呢?如果不是那些本性忠诚节义、不求奖赏、不怕刑罚的人,谁想用言语来换取死罪呢?君主又怎么可能完全得到本性忠诚有节义的人来任用他们呢?
现在有三个人:一个人勇敢,一个人半勇半怯,一个人怯懦。有个人和他们一起面对深渊,告诉他们说:“能跃过深渊的人,才算勇敢,不然就是怯懦。”那个勇敢的人以怯懦为耻,一定会跃过深渊,那半勇半怯的
标签: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相关:关于“湖北省八市”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79]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