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高考模拟卷
阅读:1206
标签:
苏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206]
南京师大附中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年级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南京师大附中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
高三年级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命题人:高三语文备课组 审阅人:倪峰
(请将选择题答案按题号对应填涂在答题卡上,其余内容完成于答卷纸与作文
纸。文科班同学请注意:文科附加卷部分全部完成于答卷纸。)
注意事项:
1. 本试卷共16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语文I试题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L.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3分)
A.噱头(xuè) 渐染(jiān) 喑哑(yīn) 扼腕叹息(wàn)
B. 纰漏(pī) 档次(dǎng) 肖像(xiāo) 冠冕堂皇(guān)
C. 偌大(ruò) 鄱阳(pó) 嗥叫(háo) 图穷匕见(bǐ)
D. 栖息(qī) 勾当(gòu) 铁砧(zhān) 弹丸之地(tán)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3分)
A.长篇小说《红楼梦》问世后,接着出现一批《续红楼梦》之类的续作,但同前者相
比,无论在思想和艺术上都判若云泥。
B. 一年一度的诺贝尔文学奖总与中国无缘,中国作家的创作能力和思想境界均遭到了
国内媒体和民众的质疑,也导致一些中国作家自己妄自菲薄起来。
C.一只发黑的藤编书箱,一把破旧的竹躺椅,放在哪儿都碍事,可祖父说跟它们有“乡
情”,不肯扔掉。对这种老年人特有的抱残守缺的心理,我们应当理解。
D.中国外长杨洁篪10月29日在越南河内会见了日本外相前原诚司,并就日本宣称钓
鱼岛是日本领土的危言危行提出了严正交涉。
3. 请用简洁的语言描述下面漫画的画面内容,井揭示其
中的寓意。(注:画面中的字为“研究研究”。)
(5分)
(1)说明:(50字以内) ▲
(2)寓意:(20字以内) ▲
高三语文试卷第1页 共6页
4.所谓“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到城市打工,而自己留在农村生活的孩子。
据调查,中国农村目前“留守儿重”数量超过了5800万人,他们大多需要得到更多的关爱
和接受良好的教育。请你拟写一条以“关爱留守儿童”为主题的公益广告词。要求主题鲜明,
感情真挚,语言简明生动,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字数在18字以内。(4分)
▲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方山子传
苏 轼
方山子,光、黄间隐人也。少时慕朱家、郭解为人,闾里之侠皆宗之。稍壮,
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晚乃遁于光、黄间,曰岐亭。庵居蔬食,
不与世相闻;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人莫识也。见其所著帽,方屋而
高,曰:“此岂古方山冠之遗像乎?”因谓之方山子。
余谪居于黄,过岐亭,适见焉。曰:“呜呼!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何为而
在此?”方山子亦矍然问余所以至此者。余告之故。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
其家。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余既耸然异之。独念方山子少时,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前十有九年,余
在岐下,见方山子从两骑,抉二矢,游西山。鹊起于前,使骑逐而射之,不获。
方山子怒马独出,一发得之。因与余马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自谓一世豪士。今
几日耳,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而岂山中之人哉!
浏览完整试题
然方山子世有勋阀,当得官,使从事于其间,今已显闻。而其家在洛阳,园
宅壮丽,与公侯等;河北有田,岁得帛千匹,亦足以富乐。皆弃不取,独来穷山
中,此岂无得而然哉!
余闻光、黄间多异人,往往阳狂垢污,不可得而见,方山子傥见之欤?
5.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间里之侠皆宗之 宗:推崇 B.稍壮,折节读书 折节:改变志向、行为
C.方山子傥见之欤 傥:或许,可能 D.欲以此驰骋当世 驰骋:纵马奔跑
6. 下列每组句子中加点的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3分)
A.因谓之方山子\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B.何为而在此\徐公何能及君也
C.晚乃遁于光、黄间\得复见将军于此 D.呼余宿其家\路曼曼其修远兮
7.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方山子出身贫寒,自幼苦读,意欲以此驰骋当世,但不得意,晚年隐逸光州、黄州一带,
自得其乐。
B.传主少年、壮年时血气方刚,意气风发, 一身侠气;晚年时安贫乐道,心境恬淡。作者
有意识选择这两种具有对比性的行为表现来丰富其形象。
C.尾段作者以疑问的口吻问方山子能否见到那些“阳狂垢污”的“异人”,从“岂山中之
人哉!”这句话中可以看出,答案是否定的。
D.作者写万山子,实际上是悲“不遇”。但他方以诗文遭祸,不便直言,于是在文中隐约
其辞。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方山子传》是苏轼在黄州的心态的一种形象的折射。
高三语文试卷第2页 共6页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
(2)因与余马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自谓一世豪士。
▲
(3)皆弃不取,独来穷山中,此岂无得而然哉!
▲
三、古诗词鉴赏(10分)
9.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下列问题。
别舍弟宗一①
柳宗元
零落残魂倍黯然,双垂别泪越江边。
一身去国六千里,万死投荒十二年。
桂岭②瘴来云似墨,洞庭春尽水如天。
欲知此后相思梦,长在荆门郢③树烟。
【注】①此诗写于元和十一年( 816),柳宗元的堂弟宗一从柳州(今广西柳州)
到江陵(今湖北江陵县)去,柳宗元写了这首诗送别。②桂岭:今广西柳州一带。
③郢:今湖北江陵西北。
(1)颈联描绘了什么景象?简要分析其运用的手法及作用。(5分)
▲
(2)南宋严羽在《沧浪诗话》中说:“唐人好诗,多是征戍、迁谪、行旅、别离之作,往往
能感动激发人意。”柳宗元这首诗与严羽所说的哪些方面相台,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5分)
▲
四.名句名篇默写。(共8分)
10.补写出下列各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 ▲ , ▲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劝学》)
(2) ▲ , ▲ ,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
(庄子《逍遥游》)
(3)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此度? ▲ , ▲ !(屈原《离骚》)
(4)联想是一种常用的艺术表现形式:“落霞与孤鹜齐飞, ▲ ”,
是由于空间上的无限接近而引起的联想;“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是由于走入
了历史事件发生的地点而生发的联想;《琵琶行》中的一句“嘈嘈切切错杂弹,
▲ ”,是由于琴声与珠玉声相似而产生的联想。
五、文学类文本阅读(23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1-14题。
理想破灭
(苏联)H.叶林 B•卡沙耶夫
伊凡•斯捷巴诺维奇•罗果夫去看最后一场电影,突然看见路上有一枚十戈
比银币,立即捡起来放入口袋。他刚要继续赶路,脑中泛起一个念头:是否应该
高三语文试卷第3页 共6页
在这儿再找找呢?也许钱币像蘑菇一样成堆相偎着,罗果夫开始仔细察看,他兜
了一圈又发现一枚(比第一次拾到的十戈比银币脏些),他满意地笑笑,用袖子
擦擦银币随之放入口袋,仿佛存入储蓄罐似的。他继续寻找,在一刻钟内找到四
枚十戈比银币,不过一枚比一枚脏。
“哟,”罗果夫忖道,“好了?大概是哪个醉鬼丢了工资,把钱不当回事。我
来把所有的钱捡起来……”
罗果夫拿定主意后立即退掉了电影票,袖子一捋又聚精会神地干了起来。拾
到第十五枚十戈比的银币时,他的脑海里泛起理想的浪花。
“好嘞?”罗果夫遐想道,“我把钱全捡起来修缮房子,抽空翻改冬大衣,携
妻去索契休养,尔后去保加利亚旅游……”捡到第四十枚十戈比银币之后他开始
怀疑了。
“不是?”他深思道,“这不像一个人丢了工资,而是电影院会计把一周的票
款送银行时丢的,我得赶快赶去,否则……”
罗果夫加快步伐,因天下起毛毛细雨来了。但一碰到沉甸甸的衣袋时,上百
枚银币发出声响,他立时改变了主意,心想:
“不必翻改冬大衣,还是买件新的羊羔皮领子大衣吧,给妻子买件像1 6号
里的叶卡捷莉娜•伊凡诺夫娜穿的那种白貂皮领子的毛皮大衣吧,再买台彩电?
从此我能看彩色的花样溜冰,请四邻八舍都来,也可风光凤光……还要给妻子买
条尼龙套裙,让她届时给来看彩电的亲朋好友送用瓷杯盛的咖啡。带她出国。不,
我才不带这个傻婆娘做环球旅游,既没知识,长得又像笨重的巨步式挖掘机,最
好带我们首长的女秘书安耶契卡去……怎么办?向她求婚,如她不愿意,就另找
个更美的。腰缠这么多钱没有办不成的事。我得快去和克拉琪娅离婚,房子送给
她算啦,自己另买一套三房一单元的公寓,再订购一辆高级豪华型小卧车,万一
妻子死活不肯离,就买幢别墅送给她。为了早日离婚,可以不惜代价……”
罗果夫越想越有味,忙摸口袋,企图数数钱,可是钱竟不翼而飞,连一个子
儿也没有了!口袋虽然还重重的,但那全是泥水。原来袋底有个大洞,这一下他
慌了神,忙看脚下,一枚十戈比银币仿佛在向他频送秋波,就这一枚银币让他一
展开余下试题
晚上拾起三百多次。他抬起一脚把它踢得远远的,脸红脖子粗地飞奔回家。一见
克拉琪娅就痛骂她这个懒婆娘为什么不及时把他的衣袋缝好。
11.请用简明的语句分条概述小说情节。(6分)
▲
12.小说塑造人物最主要的描写方法是什么?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 (5分)
▲
13.好的小说总是善于使用铺垫,简要分析本文为最后的结局埋下了哪些伏笔。(6分)
▲
14.请结合全文分析罗果夫这一人物形象。(6分)
▲
六、论述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同答15-17题。
凡夫俗子批判(节选)
叔本华
日常生活里,一旦没有激情来刺激,便会令人感到沉闷厌烦,枯燥乏味,有了
高三语文试卷第4页 共6页
激情,生活又很快变得痛苦不堪。惟有那些因自然赋予了超凡理智的人,才是幸福
的人;因为这能够使他们过理智的生活,过无痛苦的趣味横生的生活。仅仅只有
闲暇自身,那是很不够的,正如塞涅卡所说:无知者的闲暇莫过于死亡,等于生存
的坟墓。
凡夫俗子们把他们的身外之物当作生活幸福的根据,如财产,地位,妻室儿女,
朋友,社交,以及诸如此类的一切,所以,一旦他们失去了这些,或者一旦这些使他
失望,那么,他的幸福的基础便全面崩溃了。换言之,他的重心并不在他自身。而
因为各种愿望和奇怪的想法在不断地变化着,如若他是一位有资产的人,那么他
的重心有时是他的乡间宅第,有时则是买马,或宴请友人,或旅行——简单地说,
过着奢侈豪华的生活,这也就是他从他的身外之物寻找快乐的原因。在论及相反
情况以前,我们先比较一下在两个极端之中的这一类人,这种人并没有杰出的精
神能力,但其理智又多少比一般人要多一些。他对艺术的爱好只限于粗浅的涉猎,
或者只对某个科学的分支有兴趣——如植物学,或物理学,天文学,历史,并能在
这种研究中找到极大的乐趣,有朝一日,那些导致幸福的外在推动力一旦枯竭,或
者不再能够满足他,他便会靠这些研究来取悦他自己。这样的人,可以说,其重心
已经部分地存在于他自身之中了。但这种对于艺术的一知半解的爱好与创造性的
活动迥然有别;对科学的业余研究容易流于浅疏,而且不可能触及问题的本质。
人不应当完全把自己投身到这样的追求上来,或者让这些追求完全充满了整个的
生活,以至于对其他任何事物都失去了兴趣。惟有最高的理智能力,即我们称其为
天资的东西,无论它把生活看做是诗的主题,还是看作哲学的主题,它要研究所有
的时代和一切存在,并力图表达它关于世界的独特概念。所以,对天才来说,最为
急需的乃是无任何干扰的职业,他自己的思想及其作品;他乐于孤寂,闲暇给他愉
快,而其余一切都是不必要的,甚至那不啻是一些负担而已。
惟有这样的人,才可以说他的重心完全存在于他自身之中。这就说明了,这样
的人——他们极其稀少,无论他们的性格多么优秀,他们都不会对朋友、家庭或总
之一般来说的公众,表现出过多的热情和兴趣,而其他的人则常常这样。如果他们
心里惟有他们自己,那么他们就不会为失去任何别的东西而沮丧。这就使得他们
的性格有了孤寂的基础,由于其他人绝不会使他们感到满意,因而这种孤寂对他
们越发有效。总的来说,他们就像本性与别人不同的人,因为他们不断地强烈地感
到这种差别,所以他们就像外国人一样,习惯于流离转徙,浪迹天涯,对人类进行
一般的思考,用“他们”而非“我们”来指称人类。
所以,我们的结论是,自然赋予他以理智财富的人乃是最幸福的人,主观世
界要比客观世界和我们的关系密切得多。因为无论客观事物是什么,也只能间接
地起作用,而且还必须以主观的东西为媒介。
15.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 )(3分)
A. 把幸福建立在外部世界的人,其幸福像客观的物质世界一样实在可靠。
B. 所有的人都渴望拥有闲暇和有能力享受闲暇所带来的乐趣。
C. 涉猎艺术或研究科学中的某个分支,这类精神活动给人带来真正的幸福。
D. 对“心里惟有他们自己的”的人来说,孤寂是有效而愉快的。
16.文中谈到了哪几种人?请概述其特征。(6分)
▲
高三语文试卷第5页 共6页
17.你认同叔本华对“凡夫俗子”的批判吗?为什么? (6分)
▲
七、作文(70分)
18.请以“镜”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文体自选;②不少于800字。
高三语文试卷第6页 共6页
语文Ⅱ(附加题)
一、阅读材料,完成19~20题。(10分)
诗以用事为博,始于颜光禄①而极于杜子美;以押韵为工,始于韩退之而极于苏黄。然 诗 者 志 之 所 之 也 情 动 于 中 而 形 于 言 岂 专 意 于 咏 物 哉 子 建 明 月 照 高 楼 流 光 正 徘 徊 非 以 咏 月 也;而后人咏月之句,虽极工巧,终莫能及。渊明“狗吠深巷中,鸡呜桑树颠”,非以咏田园;而后人咏田园之句,虽极其工巧,终莫能及。故曰:“言之不足,故长言之;长言之不足,故咏叹之;咏叹之不足,故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后人所谓“含不尽之意”者此也。用事押韵,何足道哉!
(张戒《岁寒堂诗话》卷上)
注:①颜光禄:南朝宋诗人颜延之,官做光禄大夫。
19.用斜线“/”给上面划线句子断句。(6分)
然 诗 者 志 之 所 之 也 情 动 于 中 而 形 于 言 岂 专 意 于 咏 物 哉 子 建
明 月 照 高 楼 流 光 正 徘 徊 非 以 咏 月 也
20.作者认为“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和“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均“含不尽之意”,
请你从二者中选择其一,谈谈是如何做到“含不尽之意”的。(4分)
▲
二.名著阅读题(15分)
21.下列对名著名篇的主要内容和艺术特色表述有误的两个选项是(5分)
A.“赤壁之战”是诸葛亮出山之后参与指挥的第一场战争,为了凸显诸葛亮风流儒雅、足智
多谋的形象,《三国演义》中先后塑造了“舌战群儒”、“智激鲁肃、周瑜”、“草船借箭”等
经典情节,突出了诸葛亮在这场奠定鼎足之势的战争中不可磨灭的功勋。
B.巴金《家》中的觉新是一个在旧制度的熏陶中失掉了反抗性格的青年人,他心底里虽然
有着是非和爱憎的界限,也理解夺去了他的幸福和前途、夺去了他所最爱的梅和瑞珏的是“全
个礼教,全个传统,全个迷信”,但他无力挣扎,只能伤心地痛哭,忍爱着精神上的痛苦。
他是旧礼教制度下的牺牲者,但同时又不自觉地扮演了一个维护者的角色。作者对他是有一
些批判的,但更多的是同情和原谅。
C.郭沫若在《女神•炉中煤》中自喻为正在炉中燃烧的煤,用他“这卤莽的黑奴”的“火
一样的心肠”唱出了——我为我心爱的人儿、燃到了这般模样! ——表达了作者对爱情执着
追求。
D.海明威的著名小说《老人与海》以写实的手法表现了人在“充满暴力与死亡的现实世界
中”表现出来的勇气。“人可以失败,但不可以被击败,外在的肉体可以接受折磨,但是内
展开余下试题
在的意志却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是《老人与海》一再强调的论点。
E.巴尔扎克在《欧也妮•葛朗台》中的女仆娜农是巴尔扎克人物长廊中最不朽的形象之一,
她外表的丑陋和内心的单纯,同时她又十分忠诚,但巴尔扎克并没有把她塑造成为一个旧伦
理的殉葬者,相反,巴尔扎克在小说结束时让我们看到娜农对金钱社会的适应,看到她身上
有老葛朗台的影子,尤其是在她成为高诺瓦叶太太之后。
22.请简要叙说《红楼梦》中探春理家时主要做了哪些开源节流的改革。(4分)
▲
23.鲁迅小说《兔和猫》中说:“假使造物也可以责备,那么,我以为他实在将生命造得太
滥,毁得太滥。”请简要分析其有何含义。
▲
三.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归纳要点,分析问题。(15分)
不可思议的是,传统评点方法竟然在现代文学里消失,而且消失得非常突然!原因复杂
多样,需要请有关文学史专家们立一个专题来研究。我斗胆猜度,本世纪初西风东渐,正值
高三语文附加试卷第1页 共2页
国人因新奇而趋骛于西方式抽象思想方法的时候,传统评点方法在中国历史的“百慕大三角”
时期神秘失踪,或许正是民族虚无主义的结果呢!不得而知。时至今日,中华学子日趋成熟,
心有定数,大体看到了民族虚无主义的可笑。事实上,西方式的文学批评建立在抽象思维的
基础之上,归纳演绎固然长人见识,接近于科学;而中国传统评点方法建立在具象思维的基
础之上,直觉体会,以意逆志,追求顿悟,却也十分启人心智,接近于文学本体。西方式的
文学批评惯于从作品中提出问题,然后抛开作品,抽象出世界的大小道理,做自己的千古文
章,文章可能深刻完整,但不-定与原来的作品紧密相关;而中国传统评点方法紧扣本文,
从作品中来,到作品中去,为作品作阐释,作褒贬,作升华,批评未必完整深刻,但肯定与
作品紧密相联。西方式的文学批评可以吸引文学以外的学者从各自专业的角度对作品的各种
内涵进行批评,可能丰富深致,但也可能抓住一点而不及文学;中国传统评点方法则非文学
中人不可,因为它十分具体,局外之人在作品的通幽径前必然茫茫然手足失措。这么说丝毫
没有扬此抑彼的意思。人类认识解释世界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非墨即杨” ①实在是画地
为牢,自我窒息。如果确系西学的影响固然很好,西式批评方法完全可以请进中国,而中国
的传统评点方法也可以沿用并使之完善,二者完全可以各行其是。
注:①孟子时,曾出现墨子和杨子同时盛行的情况,而人们常常“非杨即墨”或“非墨即杨”。
24.作者认为传统评点方法在现代文学里突然消失的原因有哪些?(7分,50字以内)
▲
25.请分析作者是从哪些角度区别西方式的文学批评和中国传统评点方法的优劣的。(8分,
50字以内)
▲
高三语文附加试卷第2页 共2页
参 考 答 案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C(A.噱xué头 B.档dàng次、肖xiào像 D.铁砧zhēn、弹dàn丸之地)
2.A(判若云泥,形容高低差别好像天上的云彩和地下的泥土的距离那样远。也可说“判若
天渊”。B.妄自菲薄,过分看轻自己。语义重复。C.抱残守缺,形容死守旧的观念或做法,
不知改进。褒贬误用。D.危言危行,指说正直的话,做正直的事。望文生义。)
3.说明(示例):一领导模样的人背着手,(1分)一边口念“研究研究”,一边将一大团绳
子(?)从冬拖到夏,(1分)绳团越拖越小,绳子越拉越长(1分)。(共3分。意思对即可。)
寓意(示例):讽刺了一些领导拖拉不作为的不正之风。(2分。意思对即可。)
4.答案示例:为留守儿童撑起爱的蓝天
二.文言文阅读
5.D(“驰骋”在文句中是放开手脚干一番事业的意思)
6.C(A代词/取独 B代词,什么\副词,哪里,怎么。 C“于”:介词,在。D“其”
代词,他的。\音节助词,不译)
7.D(A句陈述“方山子出身贫寒,自幼苦读”错误;B句陈述“传主少年、壮年时血气
方刚,意气风发,一身侠气”错误,因为他壮年时“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C句理
解有误,方山予自己就是一个“异人”,当然会同类相求。)
8.(1)(他的家里)四壁萧条,然而他的妻子、儿女和奴仆都显出怡然自乐的样子。(“而”
和“妻子”各1分,句意1分)
(2)于是他就在马上与我谈论起用兵之道及古今成败之事,自认为是一代豪杰。(“因”
和“马上”各1分,句意1分)
(3)(他)都放弃不要了,偏要来到荒僻的山沟里,这难道不是因为他独有会心之处才
会如此的吗?(“穷”, “得”,反问,各1分,句意1分)
三.诗歌鉴赏(10分)
9.(1)颈联描绘了一幅凄惨迷蒙、辽阔苍茫的图景。眼前柳州地区山林瘴气弥漫,乌云密
布(1分);料想舍弟所去之地,春尽洞庭、水碧如天。(1分)运用比喻、对比、虚实相生、
融情于景等手法,(2分,答对任意两点即得2分)表达了诗人离别的愁苦与迁谪的愤懑之
情。(1分)
(2)柳诗融“别离”与“迁谪”于一诗,“感动激发人意”。(1分)“别离”之意,集中于
诗歌的首联、颈联、尾联中;首联点题,直接抒发兄弟惜别之情;颈联通过两地景物对比渲
染,既暗示自己环境之险
上一篇:
2010-2011学年度八年级第二学期第一学月
下一篇: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下第一次月考试题
标签:
苏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相关:
关于“南京师大附”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206]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