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日常阶段测试
阅读:1058
标签:
粤教版
高一
必修三
日常阶段测试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58]
粤教版高一必修三月考试题(2011年3月)
2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高一级语文试题(2011.03)
班级: 姓名: 座号: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噫吁嚱(xū) 蚕丛(cán) 鱼凫(fú) B、秦塞(sài) 石栈(zhàn) 猿猱(náo)
C、扪参(mén) 抚膺(yīng) 雄雌(cí) D、崔嵬(guǐ) 吮血(shǔn) 咨嗟(zī)
2、依次填人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
①可是,她挣扎着,咬着嘴唇,手 着门框,看花轿徐徐的走去。
②国庆长假期间,凡在本公司购买商品满1000元者,本公司将 价值100元的礼品券。
③冰心大姐的存在就是一种巨大的力量,她是一盏明灯,照亮我前面的道路。他比我更 。灯亮着,我放心地大步向前。
④如果没有他的帮助,这个任务就不能完成,_______不能有力地完成。
A.扶、敬赠、乐观、或者 B.扶、惠赠、开朗、或者
C.撑、敬赠、乐观、甚至 D.撑、惠赠、开朗、甚至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许多农民巧妙地将服装厂剪裁后废弃的“下脚料”做成帘子,当作蔬菜大棚的“棉被“,这真是一念之差,变废为宝。
B、她从小就养成了自认为高人一等的优越感,即使在医院里要别人照顾,也依然颐指气使,盛气凌人。
C、家用电器降价刺激了市民消费欲的增长,原本趋向于滞销的彩电,现在一下子成了炙手可热的商品。
D、提起电脑、互联网,这个孩子竟然说得头头是道,左右逢源,使在场的专家也惊叹不已。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世界银行18日公布一项计划,目的是旨在帮助发展中国家追讨被腐败官员转移到境外的非法资产。
B、信息时代传媒方式的变化对高中生的课外阅读方式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传统的阅读方式已经发生了变化。
C、以“和谐之旅”命名的北京奥运火炬全球传递活动,激发了我国各族人民的爱国热情,也吸引了世界各国人民的高度关注。
D、中国的现代汉语与现代文学,都是接受了西方语言学文学的影响,在长期实践中形成、完善和发展起来的。
5、把下列几个句子组成上下衔接,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立秋至处暑,秋阳肆虐,温度较高,加之时有阴雨绵绵,湿气较重,天气以湿热并重为特点。
②秋季的气候是处于“阳消阴长”的过渡阶段。
③故有“秋老虎”之说。
④“白露”过后,雨水渐少,天气干燥,昼热夜凉,气候寒热多变,稍有不慎,容易伤风感冒,许多旧病也易复发。
⑤被称为“多事之秋”。
⑥因此,秋季养生在对精神情志、饮食起居、运动导引等方面进行调摄时,应注重一个“和”字。
⑦由于人体的生理活动与自然环境变化相适应,体内阴阳双方也随之发生改变。
A、②①③④⑤⑦⑥ B、①③⑤④②⑦⑥
C、②③①④⑤⑥⑦ D、②⑤④①③⑦⑥
二、古诗文阅读(共39分)
(一)文言文阅读(21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10题。
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明年秋,送客盆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遂命酒,使快弹数曲。曲罢悯然,自叙少小时欢乐事,今漂沦憔悴,转徙于江湖间。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
浏览完整试题
6.对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 明年秋,送客盆浦口 明年:第二年
B. 问其人,本长安倡女 本:原来(是)
C. 因为长句,歌以赠之 因为:表原因的连词
D. 遂命酒,使快弹数曲 快弹:畅快地弹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 铮铮然有京都声 / 苏子愀然 (选自苏轼的《赤壁赋》)
B. 今漂沦憔悴,转徙于江湖间 /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 (选自李白的《蜀道难》)
C. 是夕始觉有迁谪意 / 虽不谓吾言为是,而亦无词相答。 (选自林觉民的《与妻书》)
D. 因为长句,歌以赠之 / 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选自归有光的《项脊轩》)
8.下列各句中,与例句的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3分) 例句: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
A 览物之情,得无异乎?(选自范仲淹的《岳阳楼记》)
B.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选自《诗经•邶风•静女》)
C. 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选自《诗经•卫风•氓》)
D. 灭六国者,六国也。(选自杜牧的《阿房宫赋》)
9. 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这段文言文是对《琵琶行》这首诗歌的创作缘由作了简要的说明。
B.创作缘由不仅是因为送客时听到了美妙的琵琶声,而且更因为琵琶语触动了诗人情怀。
C.诗人被贬江洲一直都很郁闷,不遇之情耿耿于怀,遇到老朋友琵琶女后得以解脱。
D.这首诗抒发了诗人被排挤的悲苦心情,反映了诗人对当时社会的控诉。
10、翻译(每句3分)
(1)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
(2)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
(3)因为长句,歌以赠之。
(二)11、欣赏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10分)
蓝桥驿见元九诗
白居易
蓝桥春雪君归日,秦岭秋风我去时。
每到驿亭先下马,循墙绕柱觅君诗。
注:815年(元和十年),元稹自唐州奉召还京,春风得意,道经蓝桥驿,在驿亭壁上留下一首诗。八个月后,白居易自长安贬江州,满怀失意,经过这里,读到了元稹这首诗。
(1)诗中的“君归”“我去”分别指什么?(2分)
(2)“春雪”“ 秋风”在叙事中起到什么作用?(4分)
(3)仔细品味“循”“绕”“觅”三字,说说这里描绘的是一番什么情景,表现了白居易什么心情。(4分)
(三)12、补写下列名句名篇的空缺部分。(8分)
(1) ,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琵琶行》)
(2)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 。(《登高》)
(3) ,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李商隐《锦瑟》)
(2)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 。(《山居秋暝》)
三、现代文阅读(共28分)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4分)
大运河保护迫在眉睫
长达一千多公里的京杭大运河,与绵延的万里长城,作为举世闻名的古代中国人创造的伟大工程,都是华夏民族的历史丰碑和永远的骄傲。长城早已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跻身于《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而大运河的文物保护问题至今尚未得到应有的重视。
大运河在广开海运之前是我国古代的一条重要交通命脉,开凿运河是为了最大限度地进行沟通交流。大运河在开凿过程中利用了春秋时代吴王夫差开通的邗沟,在隋炀帝时最终完成,唐宋繁盛一时,元代截弯取直,明清屡加疏通。在漫长的历史时期,大运河一直是一条南粮北运、商旅交通、水利灌溉的生命线。
大运河涉及黄河与长江这两个古代文化、文明的核心地区,连接着燕文化、齐鲁文化、吴越文化等中国历史上重要的文化区域,其沿岸是古代中国人口集中、文化遗址密集的地区。各个时代,大运河贯穿之地都留下了丰富的文物古迹,被誉为“古代文化长廊”,其文物价值与意义非同寻常。不仅如此,大运河在开凿的长度、年代上还创下了傲视环宇的纪录,特别是沿岸几十座城市有着独特的人文景观和民俗风韵,保存了极具特色的内河文化。
但是,作为华夏先民智慧与创造力结晶的大运河,至今未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没有一部专门的法律法规肯定和保障它的历史地位。
大运河的保护现状确实令人忧虑。除千百年来河堤决口、泥沙淤塞、水量匮乏等自然原因外,更有乱开支渠、截流用水、管理不善等人为因素。由于不少河段利用了天然湖泊和自然河流,很多人认识不到大运河也是文化遗产或文物古迹;而出于局部利益考虑随意改拆遗存的现象时有发生,分省分段的管理体制也使大运河的保护无法形成综合性的全盘规划。
大运河虽然历尽沧桑,却衰而未亡,江南河段仍然泽被今人;已开工的南水北调工程也涉及到大运河的保护、管理和利用。因此,亟需通过文物调查与文物保护研究,提交完整的大运河总体调研与保护报告。
作为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载体和人类历史上伟大的水利工程之一,大运河及其沿岸相关古迹不仅应在南水北调工程中得到有效保护,而且也应作为一个整体来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13、从原文看,下列关于大运河保护迫在眉睫原因的说明,错误的两项是( )( )(4分)
A.河堤决口,泥沙淤塞,部分河段缺水,大运河已经是衰败不堪。
B.乱开支渠,截流用水,管理不善,大运河的保护现状令人忧虑。
C.至今还未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影响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D.出于局部利益的考虑,大运河沿岸的文物古迹常被随意改拆。
E.分省分段的管理,使大运河的总体调研与保护报告无法提交。
14、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两项是( )( )(4分)
A.大运河实际上是连结中国古代几个重要文化区域的桥梁和纽带。
B.从开凿时间和规模上看,大运河是世界同类工程所无法企及的。
C.大运河的文物价值至今没有得到专门的法律法规的肯定和保护。
D.部分河段借用天然湖泊和河流,影响到大运河的文化遗产地位。E.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 可以加速大运河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进程。
15、依据原文提供的信息,概括写出针对大运河保护现状应采取的措施。(6分)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题。(14分)
蓝窗帘 (王哲)
一扇四翼紧闭的小窗,被一袭绿色的印有大芭蕉树图案的窗帘笼着,那窗,便有了一幅雨打芭蕉的南国意境。
展开余下试题
她站在窗下,醉在这意境中,心,不知是陷入了深深的回忆,还是脱出到渺远的神往里,竟飘飘悠悠地升忽。两眼被升忽弄得涩涩的,涩出几分凝滞。
她在这儿住了四年,又离开了四年。八年了,一个女人,能从记忆中搜索出几个八年?她不知道为什么来到这儿,也许就因了那场变故。其实,有了这场变故,她更不该来。小窗内,曾有她那么多青春的梦幻,就是这场变故,把那些美的、甜的梦幻,包括她的青春一古脑儿全葬了。可她,还是来了,来到这四翼紧闭的小窗前,像要找回那场变故使她丢失的一切。
小窗还在,却到底没有了当年的痕迹。
当年,她20岁。揣着大学录取通知书,八个姑娘天南海北地聚到一起,共同拥有了这扇小窗。那时的姑娘心细哟,定期擦玻璃,抹窗框……每人尽八分之一的主人之责,她揽下了做窗帘、按时拆洗窗帘的活儿。她上街了,在一匹匹花布中徜徉。最后,她选中上一块淡蓝色的涤府绸。淡蓝,象征平和,宁静。她愿八个八分之一相加,永远等于八分之八。
小窗的尺寸是用皮尺精确地拉出来。买布的钱是八个姑娘嘻嘻哈哈凑份子凑的。可她却让售货员按尺寸的一倍剪下那布,多一倍的钱是她自己付的。
她找来八根细铁丝,在小窗四翼的上下底边处各拉上一条,淡蓝色的府绸也剪成了四块,穿在铁丝上,两头一拉直,多出一倍的布料就折出一道道极规则极细密的皱,一轮轮,煞是好看,姑娘们都赞她的手艺。她也为这杰作颇自得了一番。
每年寒暑假,她都把这蓝窗帘带回家去,轻轻地揉净,细细地熨平,又一轮轮挂起。寒来暑往,四个春秋,她从没有忘记。
就在大学毕业的那一年,她最后一次洗熨这窗帘,望着日照风蚀得已有一些泛黄的皱折,她落泪了。她精心地把窗帘留下来,为将来的姑娘,留下一片淡蓝色的温馨。
一走就是四年。四年中,她梦一般地结了婚,又梦一般地离了婚。充满淡蓝色温馨的生活,有吗?她惶惑。她不甘。她欲找回青春的梦幻。于是,她来了,来到这扇小窗前,像凭吊古迹般站着。她在凭吊逝去的岁月。
是她站得太久了?小窗那紧闭的四翼忽然洞开,伸出张圆乎乎的姑娘的脸。一张写满了青春活力的脸。像她当年一样。她不禁怦然心动。那眼就又有一丝酸涩。
“你,找人吗?”
“不。看看。”她的眼,望着飘拂的绿色。
“看什么?这窗帘吗?你喜欢它?”
圆脸姑娘问了一长串。她点点头,是想不辜负姑娘的企盼,凭直觉,她猜出这窗帘一定是这姑娘买的,挂的,像她当年一样。但是,她毕竟不甘心。那一片淡蓝色的温馨呢?她似乎是为了寻找这个而来的。
“你,在这屋里住了四年吗?”
“对。马上要毕业了,真有些不舍。”
“刚来时,这窗上有窗帘吗?”问话时,她有些小心翼翼。
“有。淡蓝色的,许是高班同学留下的。”
她分明感到一阵激动。
“为什么不挂呢?”
“早换了。干吗还挂那泛了黄的东西。”姑娘擎起了一片绿色。
姑娘的话证实了她开始的猜测。她最后望了一眼大芭蕉树的绿窗帘,望了一眼被绿色映了的圆脸姑娘,转身走了。
换了,换成新的。是呀,日子不也一天天都是新的么?逝去的,已经逝去。难道只有到往昔的梦幻中,才能找到淡蓝色的温馨吗?她这样问自己,步子便一下下坚定起来,她走去,再没有回头。
16.小说中写道“但是,她毕竟不甘心”。请联系全文,简述“她”为什么不甘心。(4分)
17.从全文看,小说以“蓝窗帘”为标题有哪些方面的作用?(6分)
18.有人说,小说最后一段纯属画蛇添足,删去更好。你认同这种说法吗?请简要谈谈你的理由。(4分)
四、语言表达与运用(共8分)
19、阅读下面语段,在横线上补写两个与画线的句子句式相同、语意连贯的句子。(每句2分,共4分)
善思则能“从无字句处读书”。读沙漠,读出了它坦荡豪放的胸怀;读太阳,读出了它普照万物的无私; ; 。
20.阅读下面的文字,调整画线部分的语序(只填序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唐代是一个健康的、富有活力的时代,特别唐前期,主导是积极向上的。①唐诗则反映了唐代人的总体风貌,②“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泻入胸怀间”的广阔胸襟,③“济苍生,安黎元”的崇高理想,④“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一生大笑能几回,斗酒相逢须醉倒”的豪气与热情,这些,在唐诗中都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2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高一级语文试题参考答案(2011.03)
一、语言文字运用
1、D(嵬wéi)
2、A(①“撑”表示用手抵住使人不跌倒,而“扶”表示用手按着或把持着使人不倒,句中受力对象是门框,所以要用“扶”。②“惠赠”用于对方对自己的赠送;敬赠,用于自己对别人的赠送行动。③“乐观”强调精神愉快,对事物的发展充满信心,“开朗”强调思想、心胸、性格畅快,该句是强调一种有照亮作用的巨大的力量,所以应该是一种精神,要用“乐观”。④“或者”表示选择关系,“甚至”表示递进关系)。
3、B(A、“一念之差”的意思是,一个念头的差错(引起严重的后果)。与原句句意、语境不符。B、“颐指气使”的意思是,不说话而用面部表情来示意,指有权势的人傲慢的神气。这一句中的“她”从小就养成了高人一等的优越感,下文又有“盛气凌人”,所以用“颐指气使”完全符合文意。C项中的“炙手可热”,意思是“手一挨近就感到热,比喻气焰很盛,权势很大”,而句中用来形容家用电器,是不恰当的。D句说一个孩子对电脑、互联网非常熟悉,能说得“头头是道”,“左右逢源”。“左右逢源”有两种意思,一是比喻做事得心应手,顺利无阻,属褒义;二是比喻处事圆滑,属贬义。现在以贬义用法较常见。D句重在这个孩子对电脑、互联网的熟悉,显然两种意思都不恰当。)
4、B(A项“目的是”和“旨在”重复;C项是搭配不当,“吸引”不能与“关注”搭配;D项“形成、完善和发展”语序颠倒。)
5、A(②是一个总起句,应放在开头,①③④⑤是从“秋老虎”和“多事之秋”两个方面说明“阳消阴长”的秋天气候特点的,⑥⑦两句是针对这些特点提醒人们要注意秋季养生,所以⑥⑦应放在最后。⑥⑦两句具有因果关系,⑦在前,⑥在后。在①③④⑤句中,“立秋至处暑”、“白露”等表示时间关系的词语提示我们,①③在前,④⑤在后。①③句具有因果关系,所以①在前,③在后;④⑤句也具有因果关系,所以④在前,⑤在后。因此,正确的排列顺序是:②①③④⑤⑦⑥。)
二、古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5C 6A 7B 8C 9略
(二)11、古诗鉴赏
(1)元稹奉召来京 诗人自己被贬江州
(2)“春雪”烘托元稹还京,春风得意;“秋风”烘托诗人自己遭贬谪的落寞凄凉。
(3)描绘了诗人每至一处驿站仔细寻觅友人诗篇的情景,表达了诗人为元稹再次远谪而难过,也悲叹自己的仕途坎坷。
(三)12、名句填空
三、现代文阅读
(一)实用类文本阅读:
13、C E(D项将保护大运河的目的原因理解为“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显然不合文意;E项讲的是管理体制对大运河保护的制约,答非所问,且原文为“亟需……提交”并非“无法提交”。)
14、D E(D项“……影响到大运河的文化遗产地位”说法与原文有出入,原文第五段是“不少河段利用了……自然河流,很多人认识不到大运河……文物古迹;E项,原文末段只是说“大运河及其沿岸相关古迹不仅应在南水北调工程中得到有效保护”,并无“加速申报世界文化进程”之说。)
展开余下试题
15、①制定一部专门的法律法规以肯定和保障大运河的历史地位;②改革分省分段的管理体制,通过对大运河的总体调研以形成综合性的全盘规划;③结合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使沿岸相关的古迹得到有效的保护。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16、(4分) 本题考查对文学作品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的品味,能力层级D。
答案:(1)她想看到自己当年精心留下的那一片淡蓝色的温馨却没有看到(2分)。
(2)她想在这里回到自己逝去的青春的梦幻却没有找到(2分)。
17、(6分)本题考查对文学作品结构的把握和表达技巧的鉴赏,能力层级E。
答案:构思(结构)上,“蓝窗帘”是贯穿全文的线索,小说情节的发展紧紧围绕“蓝窗帘”展开(3分)。内容上,“蓝窗帘”象征女主人公对平和、宁静、温馨的生活的追求。(3分;若说是在文中和“绿窗帘”形成一种对照或变化,衬托或暗示人物的性格特点,也可给2分))
18、(5分) 本题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F。
答案:(1)我认同这一说法(1分)。小说的构思(结尾)讲究含蓄,小说的主题避免直白,但小说的最后一段却以作者的议论抒情直接揭示了小说主题,读者没有了想象思考的空间。(4分)
(2)我不认同这一说法(1分)。小说结构讲究完整性,删去最后一段,小说的女主人公形象还未丰满,小说主题存在太多的不定性,更缺少了深刻性。(4分)
(答“认同”或“不认同”可得1分;如能从小说构思、结构的角度分析,说出理由的可得3分;若能从小说主题表达、人物塑造的角度分析,说出理由的也可得3分;若能从两方面结合说明理由的,可得4分,合共5分。)
四、语言表达与运用
19、[解析]此题要求根据例句的内容和句式,续写一个句子。首先分析例句,例句采用了“读……读出了……”的句式,内容上以拟人的手法突出所写事物的特点。
参考示例:读春雨,读出了它润物无声的柔情。读大海,读出了它气势磅礴的豪情。读石灰,读出了它粉身碎骨不变色的清白。(能说出事物特点,句式相近即可)
20. ①③②④(由总而分,由抽象而具体)
(27.41.203.100)
上一篇:
高2012级高二下期语文分推练习(4)
下一篇:
阿拉尔二中七年级下语文期中试卷
标签:
粤教版
高一
必修三
日常阶段测试
相关:
关于“粤教版高一”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58]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