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月考试卷
阅读:1263
标签:
人教版
八年级
下册
月考试卷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263]
八下一五单元考试卷及答案
八年级下册语文单元考试卷及参考答案
一. 语言积累与运用(34分)
1.阅读下列文段,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5分)
在这里,我明白了大自然施与人类的恩惠,我懂得了阳光雨露如何使树木在大地上
zhuó(茁)壮成长起来;我懂得了鸟儿如何筑巢,如何繁衍(yǎn),如何随着季节的变化而迁xǐ(徙);也懂得了松鼠、鹿和狮子等各种各样的动物如何mì(觅)食,如何栖(qī)息。
2.结合语境,给下面句子的括号处选择最恰当的词语。( D )(2分)
在这广漠的人海里独自混了二十多年,没有一个人管束过我。如果我学得了( )的好脾气,如果我学了一点点( )的和气,如果我能( )人,( )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
A.温和 待人接物 饶恕 认清 B.一丝一毫 格外 宽恕 识别
C.一丝一毫 出奇 饶恕 体谅 D.一丝一毫 待人接物 宽恕 体谅
3.结合语境理解加点词语的意思。(4分)
①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原意是漂亮,这里是反语,用来讽刺。
②使我忽又良心发现,而且增加勇气了,于是点上一支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反语,讽刺那些为军阀政客张目而自命为“正人君子”的文人。
4.下面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2分)
A.鲁迅是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本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藤野先生》选自《呐喊》,体裁是小说。
B.《与朱元思书》选自《艺文类聚》,作者吴均,南朝梁文学家。
C.海伦•凯勒,美国女作家,自幼因病成为盲聋哑人,但她自强不息,克服巨大困难读完大学。1964年获得总统自由勋章,主要作品有《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D.苏轼,宋代杰出的文学家,号东坡居士。他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为“三苏”。他们父子三人与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曾巩等,被后人誉称为“唐宋八大家”。
5.按要求默写填空。(12分)
①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②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③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 ④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⑤峰峦如聚,波涛如怒 ,山河表里潼关路。 ⑥ 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⑦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⑧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
⑨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一词中通过写明月来表达对人生美好祝愿,道尽了千载离人心愿的词句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6.名著阅读:(5分)《名人传》的作者是20世纪上半叶法 国著名的人道主义作家 罗曼•罗兰。这部作品包括了《贝多芬传》、《米开朗琪罗传》、《列夫•托尔斯泰传》。其中饱受耳聋折磨的是贝多芬。
7.母爱是世间亘古不变的情感,请你根据自己的积累,以不同的形式表达出你对母爱的理解。(1)名言或俗语:儿行千里母担忧。
(2)诗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二、 阅读(66分)
(一)阅读下面《送东阳马生序》一文,完成8-13题。(20分)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浏览完整试题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8. 按原文内容填空。(4分)
9.下列各组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C) (2分)
A.无从致书以观 言行一 致 B.益慕圣贤之道 益多弊少
C.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患得患失 D.未尝稍降辞色 婉言辞谢
10.下列表述中,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B )(2分)
A.“略无慕艳意”、“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表现作者在艰苦的环境中一心向学的精神。
B.描写富家子弟的豪华,是为了突出对自己穷酸生活的遗憾。
C.作者以“勤且艰”的求学经历,勉励马生勤奋学习。
D.文段内容告诉了我们这样一个道理:精神上的富足,能够战胜物质上的贫困。
11.翻译下面句子。(6分)
①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译:因此人家大多愿意把书借给我,我于是能广泛地阅读各种书籍。
②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译:因为心中有足以快乐的事(指读书),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人。
12.作者幼时借书抄书来读,其原因是由“嗜学”与“家贫”之间的矛盾决定的。
3.(4分)文章从四个方面叙述了作者青少年时期求学的艰难,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答:①幼时抄书之辛 ②成年叩问之难③从师奔走之艰 ④住读生活之苦。
(二)阅读鲁迅的《藤野先生》一文,完成14-21题。(23分)
(甲)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 ① 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但我接着便有参观枪毙中国人的命运了。第二年添教霉菌学,细菌的形状是全用电影来显示的,一段落已完而还没有到下课的时候,便影几片时事的片子, ② 都是日本战胜俄国的情形。但A.偏有中国人夹在里边:给俄国人做侦探,被日本军捕获,要枪毙了,围着看的也是一群中国人;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
“万岁!”他们都拍掌欢呼起来。
这种欢呼,是每看一片都有的,但在我,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B.此后回到中国来,我看见那些闲看枪毙犯人的人们,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采,——呜呼,无法可想! 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
(乙)这一年没有完毕,我已经到了东京了。因为从那一回以后,我便觉得医学并非一个紧要事,凡是愚昧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为不幸的。所以我们的第一要著,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而善于改变精神的是,我那时以为 ③ 要推文艺,于是想提倡文艺运动了。
14、从下列词语中选择恰当的填在文中的①②③三处。(3分)
① B ② D ③ B
A.必然 B.当然 C.果然 D.自然 E.诚然 F.定然
15、文段(乙)中的“那一回”是指在日本看枪毙中国人的影片。(2分)
16、“但在我,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刺耳”的原因是什么?(3分)
伤害了我的民族自尊心.
17、文段(乙)画线部分作为一个结论,请在上面文字中找出形成这个结论的依据,并找出能证明结论正确的实例,分别用“A________”“B________”在文段中标出来。(4分)
18、从表达方式上讲,文段(甲)以叙述为主,文段(乙)以_议论为主。(2分)
19、“那时那地”指的是作者在日本仙台学医时;“我的意见却变化了”意思是作者认识到医学救不了中国,要救中国,改变人们的精神,这首推文艺(弃医从文)。(4分)
20、文中“呜呼,无法可想”的感慨,表现了“我”怎样的思想认识?(3分)
表达作者极其沉痛的情感。
21、文中“我”经历的事情和“弃医从文”的选择,对你有哪些启示? (2分)
鲁迅的这种将个人的志愿与祖国的前途命运紧密的结合在一起的精神,是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的充分体现。
(三)阅读《牵手》一文,完成18—23题(23分)
①女儿很小的时候,带她出门,总是伸一根食指让她紧紧牵住。那时的女儿多小啊,脑袋刚刚齐到我的大腿,走路深一脚浅一脚趔趔趄趄,小小的胖手攥住我的食指,不要命地抓着,那真是甩也甩不脱,割也割不掉。不知道那只小手哪来那么大的劲道,我的一根食指对她来说还是庞然大物呢。
②稍大的时候领她上街,牵手已经不够了,牵手之后还要用她的胳膊勾住我的小臂,结结实实的,一步不落,仿佛生怕稍不留意我就会从她的身旁逃之夭夭。我觉得小臂被她勾拉得像要脱臼,甩动不灵也妨碍走路。我会冷不防地用劲,从她胳膊里怀抱里抽出自己的手。她“嗷”地一声扑上来,仍然是不屈不挠地抓住,而且比刚才更加用劲。后来我就怕带她上街,或者喝令她去牵爸爸的手。她牵爸爸的手也是一样全心全意,她爸爸让她牵着也会一脸陶醉和幸福。
③女儿现在已经十三四岁了。十三四岁的女儿人高马大,我们俩并排走路,我不穿高跟鞋比她矮一个头尖。人高马大的女儿出门依旧牵着我的手,但不是攥住我一根食指了,是把我的食指中指无名小指捏成一排,而后囊括进她的掌心。我说不行,你太大了,你看街上有没有这么大的女孩子还牵妈妈的手?她“嗯”一声说,我想牵。我试图甩脱她,一次两次,三次四次,但她固执地不让我的手滑开。她的手劲多大啊!我的指骨在她掌心里酥麻酥麻,只要她再加一把劲我就会叫唤出声。可我内心也喜欢这种指骨酥麻的感觉。
④我真不知道女儿牵我的手要牵到什么时候,今生今世我们的手还会不会分开。我嘴里说着:不要,不要。我心里默念着:牵吧,牵吧。我的孩子!妈妈牵女儿的手天经地义,女儿牵妈妈的手地久天长。女儿把她的手交到我手里,她就把她的一切都交给我了:在她满十八岁之前,她无忧无虑,因为忧虑有妈妈担着,荆棘由妈妈去砍,给她一把毒药她会不眨眼地当糖吞下,领着她走上悬崖她会一步不落紧跟着。谁让我是妈妈呢?她的手不交给妈妈还能够交给谁呢?妈妈生来就是要牵着孩子走路的。
⑤可是妈妈老了之后,你还能这样紧紧牵住妈妈的手吗,我的孩子?跟现在你把一切交给妈妈一样,那时候妈妈也该把一切都交给你了。从前你交给妈妈的是花朵儿一样的身体,诗一般梦一样的年华;以后妈妈却要回赠你一段枯萎皱缩的躯干,一个琐碎不堪的灵魂。到那时候,你会牵我的这只手吗,我的孩子,我的女儿?
展开余下试题
22.本文题目“牵手”有哪些方面的含义,请结合全文简要说说你的理解。(4分)
字面上是指女儿拉着母亲的手,深一层是女儿是在母亲的爱和引导下成长。(也可以说母女相依相爱,永不分离。)
23.文中有三次女儿牵着妈妈手的细节描写,请简要概括写出来并说说这几处细节描写突出了什么(或“有什么作用”)。(6分)
细节:①很小时拉(攥)着母亲的食指。②稍大时用胳膊勾住母亲的小臂。③十三四岁还把母亲的手掌攥在自己的手心。 作用:写出了女儿在母亲的牵手中长大了,但依然爱恋、信任母亲。
24.请结合上文,简要说说你对下面两个句子的理解。(6分)
①妈妈牵女儿的手天经地义,女儿牵妈妈的手地久天长。
①爱女儿、扶助女儿是做母亲的天职,而女儿对母亲的信任和依赖(或说“爱恋”)是永远不变的。
②给她一把毒药她会不眨眼地当糖吞下,领她走上悬崖她会—步不落紧紧跟着。
②孩子(女儿)对母亲有无比的信任。
25.试概括说说文章最后两段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4分)
一位母亲对女儿无尽的爱,愿为女儿付出一切并希望女儿永远依恋和信任母亲。
26.请写出文中与“我真不知道女儿牵我的手要牵到什么时候,今生今世我们的手还会不会分开”这句话相照应的一个句子。(3分)
“可是妈妈老了之后,你还能这样紧紧牵住妈妈的手吗,我的孩子?”或“到那时候,你会牵我的这只手吗,我的孩子,我的女儿?” (120.37.41.115)
上一篇:
山东省实验中学2010-2011学年度第二学期模拟考试
下一篇:
八年级第五单元练习及答案
标签:
人教版
八年级
下册
月考试卷
相关:
关于“八下一五单”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263]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