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高考模拟卷

阅读:1003  
标签: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03]
2011年湖北省七市高三联合考试语文试卷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选择题部分 36分(每小题3分)
题 号 1 2 3 4 5 6 7 8 10 11 12 16
A答 案 A C B A C D B D B C D A
B答 案 C D A D B A B C B D C B
1.A(加点字分别读chuài、chuǎn、tuān、zhuì。B组中“浚”和“峻”的读音相同,C组中 “柑”和“竿”的读音相同,D组中“劾”和“核”的读音相同)
2.C(A组中的“掾”应为“椽”,B组中的“殇”应为“觞”,D组中的“轮”应为“伦”)
3.B(“头角峥嵘”本是形容年轻有为,才华出众,此处望文生义,使用不恰当。A项中的“发布”通常是用来宣布命令、指示、新闻等,而“2010年度中国媒体十大流行语”属于新闻类,在语境中使用恰当。C项中的“枕戈待旦”是形容时刻警惕,准备作战,在语境中使用恰当。D项中的“赞不绝口”是形容对人或事物十分赞赏,在语境中使用恰当)
4.A(B项搭配不当,“新版电视剧《红楼梦》”可以说“从拍摄到如今在各地方台播出”,而“中国女性导演李少红”却不能“在各地方台播出”。C项否定失当,句中“避免”与“不要”连用,表意相反。D项成分残缺,应在“与”字的前面添加“和”字)
5.C(两个问号都应改为逗号)
6.D(根据文意,“巨大的代价”既指“直接的经济成本”,也指“间接的心理成本”,但文中没有任何信息说明两种成本的付出是谁比谁“更为高昂”才是“巨大的代价”,所以D项的理解是不正确的。而A项是从“经济成本”和“心理成本”两个方面来理解“巨大的代价”的,B项是从“心理成本”这个方面来理解“巨大的代价”的,C项是从“经济成本”这个方面来理解“巨大的代价”的,在A、B、C三项中都没有使用比较法来说明两种成本的付出是谁比谁“更为高昂”,因此都是符合文意的)
7.B(根据原文信息,当年取名“荆沙”是为了照顾在荆州与沙市的地市合并中的干部情绪,而后来由“荆沙”变回“荆州”则不是“为照顾两地情绪”了)
8.D(属于“要慎重”的表现或做法,而非“原因”)
9.赞同恢复历史地名,不怕为改名而花钱。(作者在本文中的主要观点都体现在文章的最后一段:“赞同恢复历史地名”在原文中的依据是“但总体上说,如果可能,应该尽量还回被割断的地名历史”;“不怕为改名而花钱”在原文中的依据是“不成功的改名比比皆是,不能受制于几十年、十几年的误植而怕花钱”。对作者在文中的主要观点要概括全面,只答出其中一个方面,给2分;能答出两个方面,给3分)
10.B(“其”在此句语境中不是指代第三人称“他”,而是指代第一人称“我”或“自己”)
11.C(①是作者感叹同年中进士的一帮人平时能经常聚在一起不容易;④是作者介绍老百姓乐意向官府缴纳事先规定好了数额的赋税等;⑤是作者向外派做官的同年“丁君”讲述为官之道;只有②③⑥都是直接表现了作者在“同情百姓”)
12.D(“有的因为不抓紧征收赋税而被大官撤职离开了”不符合原文意思,应该是有的官员没有急着向老百姓催交赋税,最后却也办齐了,并且还升了大官离开了此地)
13.⑴本来不指望它(赋税)减少,却只害怕它一天天增加。 (“固”“日”译对各1分,句子大意正确1分,共3分)
⑵则应该在里面根据实情酌情调整,这是做地方长官的所应该留意的啊。(“调停”“委曲”“令宰”译对各1分,判断句式1分,共4分)
⑶也一并把它作为对到东南一带做官的各位同年官员的告诫吧。(“以为”“吏”译对各1分,句子大意正确1分,共3分)


浏览完整试题14.⑴首联(第一联)自伤身世贫;颔联(第二联)自诩格调高;颈联(第三联)自夸手艺巧;尾联(第四联)自恨命运差。(此题着重鉴赏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与诗歌内容,每点1分,共4分)
⑵一是运用了隐喻(或比喻、类比)手法,全诗是在用“贫女”的生活与心理状况来隐喻“贫士”的生活与心理状况,用“贫女”的无人赏识来隐喻“贫士”的怀才不遇。
二是运用了对比(或衬托、反衬)手法,诗中将“贫女”外在的经济地位之低与内在的精神追求之高进行对比,将“贫女”心灵手巧的技艺之好与“为人作嫁”的命运之差进行对比,对当时社会重富轻贫、重势轻才的不合理现象表示了强烈的哀怨与不平。
三是运用了内心独白手法。全诗每一联都是通过“贫女”自思、自语等内心活动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从中抒发“贫女”以及诗人自己内心的哀怨与不平。
四是运用了语意双关手法,根据诗后所注释的作者人生经历来看,此诗既是在写“贫女”的处境与心情,也是在写诗人自己的处境与心情。
(此题着重鉴赏文学作品中的表达技巧,只要答出其中两点即可,每点2分,共4分。若另有言之成理的赏析亦可酌情给分)
15.(每空1分,多字、漏字、错字,该空不得分,共6分)
⑴ 荒诞
⑵ 致橡树
⑶①隔叶黄鹂空好音 ②春江花朝秋月夜 ③春花秋月何时了 ④念桥边红药
16.A(作者认为自己“只长年岁不长心眼”,是由于自己受不住诱惑,不能一生专注于写作这件事,而不是因为自己连养花种草都做不好)
17.作者将黄岳渊先生养花与自己养花对照,突出黄先生“养出了精神文明,养出了人间知己,养出了《花经》这等好书”,这才是一生做好了一件事(2分)。作者这样写,既解释了 “我不再养花”的原因,又为下文抒写“一生只做一件事”的感悟做了铺垫(2分)。(共4分)
18.第⑥自然段的语言表达特点:①语言凝炼(用了大量的四字句);②句式灵动(整句与散句结合);③概述简明(全段仅用二三百字,就把黄先生辞官种花的事叙述得清楚明了);④用语典雅(使用文言语句,富有文采)。(第一问任答其中三点即可,每点概括说明各1分,共3分)
其它段落的语言表达特点:①质朴;②通俗;③自然;④口语化(因为其它段落中的叙述是作者在向读者或听众讲述自己的人生经历与感悟,所以更注重语言表达的质朴、通俗、自然和口语化,而第⑥自然段中的叙述语言则是作者在转述《花经》中的“序言”内容,所以更注重语言表达的简明、生动、典雅与书面用语)(第二问任答其中2点即可,2分)(本小题共5分)
19.解说内涵:做任何一件事都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需要认准一件事并潜心去做,才有可能把一件事做成做好,充分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第一问2分)
谈怎样做:一是要有具体目标(关键词是“做一件事”);二是要持之以恒(关键词是“一生”);三是要切实去做(关键词是“做”);四是要有所结果(关键句是“黄先生养花养出了精神文明,养出了人间知己,养出了《花经》这等好书,恐怕这才叫养花种草!这才叫做了人生一件事!”)(第二问4分,每点1分。如果此问只用文中的语句“傻一点儿,笨一点儿,懒一点儿,冷一点儿,就做一件事” 来作答, 最多给2分)(本题共6分)
20.示例1:民主战士夏瑜血洒尘埃,武昌首义枪声震醒华夏。(前句中的“夏瑜”是鲁迅《药》中的人物,见《语文》课本第4册)
示例2:热血男儿林觉民英勇捐躯,黄花冈烈士鲜血染红大地。(前句中的“林觉民”是《与妻书》的作者,也是”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之一, 《与妻书》见《语文读本》第3册;后句中的“黄花冈烈士”,见《语文读本》第3册孙文的《<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21.(说明:此题系根据湖北省2011年高考大纲语文学科《补充说明》新增补的“题型示例”中的拆拼汉字内容而创设。此题重在考查炼意,对汉字意义的解释,取决于对汉字字形与意义的对应联想与妙解。要求语言简洁,言之有理,每字妙解2分,共4分)
示例 出:努力翻过一座山又一座山就会找到出路。
思:心田上开出的智慧之花。
旱:烈日当空照,遍地水分干。
蝶:由虫而来,飞于世间,落在草木之上。
22.(学生答题可在对“草根”栏目主持人用“汉腔”主持节目的现象所持的赞成意见或反对意见中,任选一方写出自己的理由,要求观点鲜明、文字简明,不超过60个字,4分)
示例①(支持和赞成的理由):用“汉腔”主持节目更贴近本土文化,能唤起人们对地方语言文化的亲切感,有利于地方语言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示例②(不支持和反对的理由):用“汉腔”主持节目,既流失外地观众,使节目陷入狭隘的地域之中,又与国家大力推广普通话背道而驰。
23.(60分)评分依据《2010年高考语文(湖北卷)作文评分标准》:
    ⑴基础等级评分(50分,其中内容25分,表达25分),以题意、内容、语言、文体为重点,全面衡量。符合文体要求,指符合考生根据题意和内容自选的文体的要求。
    ⑵发展等级评分(10分),依据“①深刻透彻,②生动形象,③有文采,④有创新”4个评分点,不求全面,以一点突出者按等评分,直至满分。
    ⑶切入分为45分。依文论文,沿坡溯源,顺着学生的思路找分。
    ⑷缺题目扣2分;每3个错别字扣1分,重复的不计,最多扣3分。
    ⑸不足字数,每少50个字扣1分;最多扣5分。
  【命题说明】根据湖北省教育考试院公布的2011年高考大纲语文《补充说明》中的“题型示例”,在作文部分的“题型示例”中增添了图画和诗歌两种材料形式。我省自2004年开始自主命题至今,除2009年是直接命题的作文外,其余均为材料作文。为了应对今年我省高考作文可能出现的变化,我们特在这次统考中尝试以图画为材料来对学生进行写作能力检测。
  【审题提示】
  ⑴可从整幅漫画立意: 一枚小小的5毛硬币,却引起了大风波。警察的做法体现了新的人本理念,硬币虽小,兹事体大,培育正气,正应该从小做起。
  ⑵可从警察的角度立意:要为孩子健康成长,撑起一片道德的天空。要保护宝贵纯洁的童心。
  ⑶可从孩子的角度立意:勿以善小而不为。行善不分大小。
  ⑷可从喷口水者角度立意:不要让善举淹没在口水中。愤世嫉俗者,可以休矣。勿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展开余下试题  学生可选择任意一点,联系实际,发表议论,阐述看法;如果采用记叙文形式,则应该通过故事情节、人物语言、心理活动、叙议结合等来表现某个主题。只要从漫画出发,符合漫画寓意即可。
【文言文参考译文】
同一年中榜的进士,开始的时候有数百人聚在一起。他们由礼部举荐到主管朝中事务的官员那里,然后被分派到各个部门,各自跟随所隶属的官员离去,称为“办事”。今年中进士的,有三百九十四人。分派完工作,就有和我一同被分到工部办事的四十六人。还有五人,被选入史馆。今年夏天第一次选派官员,有很多人被派遣到外地做官。有些同一年中进士而又在同一部门办事的,应该每天相聚,以便观察他们的品行业绩。可是每天早上到部里,升堂后只是作行礼然后退下来,最终什么事情也不做。然而被选派的,不久又各自得到官职而离开。这些所谓同榜的人,也就像是一般地碰到一样罢了。因此我对于各位同年,未尝不感叹这里面相聚的艰难啊。这次选派官员,龙阳丁君被选派到嘉兴的平湖。按惯例,同部门的人为他送行,依次排列应由我为他写点送别的文字,所以我要像往常那样表达一番对同年之间的送别之情。
嘉兴本是古代会稽吴郡管辖的地方,唐时还是隶属于苏州的一个县。后来就划分到吴郡,可是风土民情还是一样。我过去是吴郡人,斗胆把自己所知道的情况告诉他。大凡现今被选派到吴地做官的人,大家为他担心,没有不为赋税难以收取而犯难的。因为天下的财政赋税,全靠东南一带地方,想要征集齐备,实在是困难啊。比如田租的收入,大概是其他地方的好数十倍,可是父子祖孙二百年来都认为是理所当然,本来不指望它减少,却只害怕它一天天增加。经历三代以来,民间不曾减免过赋税,而发生水旱灾害,免除赋税的命令也很少啊。又经过倭寇焚烧剽掠之后,海上的防卫不仅不能撤消,反而增强了海防,军费每年每月都在增加,长江、淮河以南,更加骚动不安了。军队和官府的贪求,动不动就是数百万,这都是老百姓的血汗啊。大凡做长官的,那情势和老百姓一天天远离,一切以办齐赋税为能事。对老百姓的疾苦,一点也不放在他们心上。如果做了长官,那么老百姓都是我的孩子,早晚与他们见面。又怎么忍心让他们被拘禁被鞭打,流离失所而倒毙却不抚恤他们呢?那规定上供的数目,当然是百姓所乐意缴纳的。但其他水旱灾害造成百姓流离失所,田地荒芜,贪官违法贪污所累欠的赋税,和现在临时征收的一切费用,则应该在里面根据实情酌情调整,这是做地方长官的所应该留意的啊。
我纵观以前的政事,有的人不以催交赋税为能事,而事情也未尝办不成,常常升官而离去的。而那有些急于催交赋税的人,他的功名反而有时不能得到。那么为什么独拿催交赋税这事告诫去东南一带做官的人呢?因为这事所产生的祸患对老百姓是太多了。经书上说:“关怀百姓应当像保护初生婴儿一样。内心真诚地去追求,即使达不到目标,也不会相差太远。”庄子谈论解牛时说:“那牛的骨节有间隙,而刀刃很薄;用很薄的刀刃插入有空隙的骨节,宽宽绰绰地,对刀刃的运转必然是有余地的啊!”如果像庖丁解牛这样,天下的事情又怎么担心难做呢!我固然是告诫我的丁君,也一并把它作为对到东南一带去做官的各位同年官员的告诫吧。 (118.113.37.146)
标签: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相关:关于“2011年湖北”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03]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