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课文同步练习

阅读:1212  
标签:人教版 九年级 下册 课文同步练习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212]
人教九下第六单元检测题
第六单元综合评估检测题
第一部分:
1、下列句子中与原文不完全一致的一项是(  )(2分)
A、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B、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C、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D、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用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2分)
⑴朝服衣冠 ⑵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⑶既克,公问其故 ⑷彼竭我盈,故克之
A、⑴和⑵相同,⑶和⑷不同
B、⑴和⑵不同,⑶和⑷相同
C、⑴和⑵相同,⑶和⑷相同
D、⑴和⑵不同,⑶和⑷不同
3、根据原文填写。(4分)
⑴《曹刿论战》中曹刿阻止鲁庄公追击齐军的原因是 ;曹刿同意鲁庄公追击齐军的原因是 。
⑵《邹忌讽齐王纳谏》中,妻、妾、客认为邹忌美的原因分别是 、 、 。
⑶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 。(《关雎》)
⑷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 。(《蒹葭》)
4、对本单元相关内容的叙述,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关雎》写一男子在河边遇到一个采摘荇菜的姑娘,引起了他强烈的爱慕之情,以至朝思暮想,不能忘怀,希望有朝一日同她结为伴侣,抒发了他真挚、强烈的恋情。
B、《愚公移山》通过愚公移山成功的故事,反映了我国古代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说明了我们只要下定决心,坚持不懈,任何困难都是可以克服的。
C、邹忌从与徐公比美这一小事中悟出了治国的道理,以此讽谏,使齐王广开言路,从而达到政治清明的目的,使齐国强盛起来。
D、《曹刿论战》通过写曹刿对长勺之战的论述以及弱鲁胜强齐的史实,表现了曹刿卓越的政治才能和军事才能,说明了只有拥有强大的军队才能取得战争胜利的道理。
5、综合性学习(6分)
手机作为现代通讯的重要手段,日益走进普通百姓的生活,渐渐成为了人们联络感情、互通信息的必需品。中学生是社会成员的重要组成部分,手机也悄然走进校园,成为了中学生的喜爱品。据调查,目前有60—70%的中学生佩带了手机,80%多的中学生主张带手机。那么,中学生究竟应不应该带手机进入校园,成为我们青少年应该深入思考的问题。针对这种现象,某中学九(1)班召开了主题班会,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⑴为了让同学们对能否将手机带入校园有个清醒的认识,请阅读下面两则材料,用一句话概述你提取的信息。
【材料一】对某中学150名中学生手机使用情况调查统计
用途 玩游戏听歌 攀比 发短信聊天 便于和父母联系 问同学作业
所占比例 38% 20% 39% 2% 1%
【材料二】据了解,北京市一所中学曾做过一个调查:在学生发送接受的手机短信息中,70%是与正常学习和生活无关的信息,10%以上是黄色短信息,部分学生甚至把相互转发“黄段子”当作一种时尚。学生攀比成风。每到课余时间或放学以后,一些学生就会围在一起,相互“切磋”手机的款式和功能。校园里的手机越来越多,档次也越来越高,对那些没有手机的学生很容易造成心理上的不平衡。今年全国人大会议上,全国人大代表、市外国语学校副校长任美琴代表建议:国家应制定相关的政策法规,禁止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带手机进入校园。
⑵据统计,80%以上的老师和家长认为中学生不应带手机进入校园。针对这种情况,请结合实际,发表你的看法。(50字以内)


浏览完整试题⑶为了解决学生带手机进入校园出现的诸多问题,同学们经过讨论,研究出几条解决方案,请你找出其中不恰当的两项,将序号填写在括号内(  )
①凡是学生自己带手机的,都请家长签个名,证明确实是因特殊原因为了家长与孩子间联系及沟通。
②教育学生,当外出游玩或在其他地方遇到危险时可以及时向家长、老师或警察求助,不必带手机。
③引导学生正确使用手机,手机并非拿来招摇过市,用来炫耀。告诉学生应以怎样的方式使用手机。
④告诉学生,手机里面有闹钟装置,早晨起床时可以使用。
6、综合运用:(3分)
2009年5月31日是世界卫生组织发起的第22个世界无烟日,为此,你校将开展以“青少年远离烟草”为主题的活动,在这次活动中,请你为学校的这次活动拟一条宣传标语,20字以内,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方法。
7、选出下列句了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  )(2分)
A.她轻轻地哼起了《摇篮曲》:“月几明,风儿静,树叶儿遮窗棂啊……。”
B.“学而不厌”出自《论语》(述而),常与“诲人不倦”连在一起用。
C.写研究性文章跟文学创作不同,不能摊开稿纸搞“即兴”。(其实文学创作也要有素养才能有“即兴”。)
D.两位医生吵架:
整容医生,“小心我叫你‘面目全非’。”
眼科医生,“那我就叫你们‘有眼无珠。”
第二部分:
(一)
比较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选自《曹刿论战》)
[乙]赵简子①有两白骡而甚爱之。阳城胥渠②住广门之馆,夜叩门而谒曰:“主君之臣胥渠有疾,医教之曰:‘得白骡之肝,病则止;不得则死。”’门人入通。董安于③侍奉于侧,愠曰:“嘻!胥渠也,期④吾君骡,请即杀之。”简子曰:“夫杀人以活畜,不亦不仁乎?杀畜以活人,不亦仁乎?”于是召庖人⑤杀白骡,取肝以与阳城胥渠。住无几何,赵简子兴兵而攻狄⑥。广门之官,左七百人,右七百人,皆先登而获敌首。人主安能不好士?(选自《吕氏春秋》)
[注释]①赵简子:晋大夫,名鞅,谥号简子。②阳城胥渠:复姓阳城,名胥渠。③董安于:赵简子家臣。④期:希冀,这里指想得到。⑤庖人:厨师。⑥狄:我
国古代北方地区少数民族名。
8.选出对下列加点词的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2分)
A、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增加)
B.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同“遍”,遍)
C.夫杀人以活畜(使……存活)
D.人主安能不好士?(爱惜)
9.选出下列加点词意思、用法不相同的一项(  )(2分)
A、肉食者鄙/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B.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辍耕之垄上
C.董安于侍奉于侧/躬耕于南阳
D.夜叩门而谒曰/然得而腊之以为饵
10.用现代汉语翻译甲文中画线句子。(3分)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11.甲文用鲁庄公的“鄙”来衬托曹刿的远谋;乙文也运用了类似的写法,请用乙文中的例子来说说这样写的好处。(4分)
12.甲、乙两个文段,反映了两位政治家共同的思想,这种政治思想用我们课内学过的孟子的一句名言(或两个字)来概括,就是: 。(2分)
13.作为当代中学生,你怎样看待赵简子“杀畜以活人”的做法?(4分)
(二)
读《邹忌讽齐王纳谏》(节选)与《晏子进谏》,回答问题:
[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海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议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乙]景公之时,雨①雪三日而不霁②。公被狐白之裘,坐堂侧陛③。晏子人见,立有间④。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晏子曰:“婴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今君不知也。”公曰:“善!寡人闻命⑤矣。”乃令出裘发粟,以与饥寒者。(《晏子春秋》)
[注释]①雨:动词,下。②霁:天晴。③陛:宫殿的台阶。④有间:一会儿。⑤闻命:听话。
14.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4分)
(1)闻寡人之耳者(闻: )
(2)王之蔽甚矣(蔽: )
(3)皆以美于徐公(美: )
(4)以与饥寒者(与: )
15.下面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于:皆以美于徐公  能谤讥于市朝
B.之:饱而知人之饥  面刺寡人之过者
C.以:以与饥寒者  皆以美于徐公
D.而:时时而间进  雨雪三日而不寒
16.翻译。(4分)
(1)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2)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
17.甲文邹忌进谏的目的是为了劝齐王纳谏;乙文晏子进谏的目的是为了劝景公 。甲文邹忌进谏时采用类比的手法,现身说法,说服了齐王;乙文晏子进谏时采用了 方式,同样达到了目的。(4分)
18.请进一步探究以上两文内容上的相同点,找出你的一点发现(题目已涉及的除外),并简要说明。(4分)
(三)
许汜与刘备共在荆州牧①刘表坐,表与备共论天下人,汜曰:“陈元龙②湖海之十,豪气不除。”备问汜:“君言豪,宁有事也?”汜曰:“昔遭乱,过下坯见元龙,元龙无客主之意;久不相与语,自上大床卧,使客卧下床。”备曰:“君有国士之名,今天下大乱,帝王失所,望君忧国忘家,有救世之意;而君求田问舍,言无可采,是元龙所讳也,何缘当与君语!如小人③:欲卧百尺楼上,卧君于此,何但上下床之间耶!”
【注释】①牧:官职名。②陈元龙:陈登。③如:假如;小人:我,刘备谦称。
【导读】本段选自《三国志》,《三国志》原本分《魏书》、《蜀书》、《吴书》三部,到北宋才合为一部,改称《三国志》。记述了自黄巾起义(184)到晋灭吴统一天下(280),近百年间的历史。作者陈寿(233—297),西晋史学家,字承祚,安汉(四川南充)人,原为蜀汉文世,因不愿屈事宦官黄皓,屡遭谴黜。入晋后任著作郎,官至治书侍御史。陈寿笔法简洁,叙事翔实,有实录精神,显示出特异的史学才能。节选部分通过人物对话,表现刘备对陈登、许汜截然不同的态度和评价。指责许汜胸无大志,只考虑一己之私,赞许陈登不拘小节,忧国忘家。


展开余下试题19.下面句中“卧”字的用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句是(  )(2分)
A.自上大床卧  B.使客卧下床
C.欲卧百尺楼上  D.卧君于此
20.找出下列句中与“何但上下床之间耶”中“但”字意义相同的词。(4分)
①技止此耳(  )
②借第令勿斩(  )
③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  )
④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
21.将“君言豪,宁有事也”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译文:
22.下面的说支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2分)
A.许汜赞扬陈登具有江湖侠士的豪气。
B.刘备责备陈登做得不够,慢待了客人。
C.刘备赞扬许汜谨慎处事,讲究礼节。
D.刘备指责许汜只考虑个人私事,缺乏忧国忘家的胸怀。
23.南宋词人辛弃疾在《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中引用了这个典故:“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以抒发自己 的情怀。(2分)
第三部分:写作(50分)
轻轻地我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三年的学校生活已悄悄过去。相聚犹在昨天,分别即在眼前。回首逝去的日子里,数不清校园里留下多少欢乐,而今心头不免涌起缕缕怅惘。岁月如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请用你的生花妙笔,叙写这三年学校生活里最难以忘却的—件事,或最难以忘怀的一个人;或者,阐发这三年学习生活中某种深刻的感受,或某种新颖的想法与看法……
要求:主题(观点)明确,有真情实感,尽可能展示自己的个性或独特的见解;自选文体,自拟题目,写一篇字数600以上的文章。
(参考答案:1、A 2、D 3、⑴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视其辙乱,望其旗靡⑵私我;畏我;有求于我⑶窈窕淑女,君子好逑⑷溯游从之,宛在水是坻 4、D(说明了只有取信于民和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把握好作战时机,才能取得战争胜利的道理) 5、⑴答案:中学生带手机进入校园弊大于利,因此任美琴建议禁止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带手机进校园。⑵答案略。看法(可赞同,也可不赞同),结合实际说理由,语言表达合理即可。⑶②、④ 6、参考示例一:远离香烟,关爱生命。参考示例二:香烟是你身心健康的杀手。 7、C 8.A 9.B 10.衣食这类养生的东西,不敢独自享受,一定把它分给别人。 11.用董安于杀人以活畜的主张,反衬(或“衬托”)赵简子杀畜以活人的做法,鲜明地突出了赵简子爱惜人才(即“好士”),目光长远,以人为本。(意思对即可) 12.示例:(1)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2)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3)人和;(4)得道。(其出其中一点即可) 13.开放性题目。能围绕文章内容阐述,言之成理即可。示例:同意赵简子的做法,人的生命高于一切;以人为本,施行仁政是古代政治家应该具有的思想等。不同意赵简子的做法,万物平等,不可任意剥夺动物的生命权等。 14、(1)使……听到(2)受蒙蔽(3)认为……美(4)给 15.B 16.(1)一年之后,即使想要进言,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2)自己吃饱了,但能知道他人的饥饿。自己温暖了,但能知道他人的寒冷,自己消闲安乐,但能知道他人的劳苦。 17.行善(救济穷人),关心百姓疾苦;举例(对比) 18.可从人物形象及其塑造方法,语言特色等角度探究。如:两文中的国君都采纳臣子的好建议,并及时付诸行动,都比较开明;都采用了语言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塑造人物形象;语言凝练,叙事简洁;都运用了排比,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19、D 20.①止②第③唯④直 21.您说陈元龙豪气不除,难道有什么事情吗? 22.D 23.爱国) (116.208.221.94)
标签:人教版 九年级 下册 课文同步练习
相关:关于“人教九下第”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212]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