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课文同步练习

阅读:1171  
标签:鄂教版 九年级 上册 课文同步练习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171]
鄂教版九上6、乌篷摇梦到春江
6、乌篷摇梦到春江
【学习目标】
1、体会文章简练而又意韵丰厚的语言。
2、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把握文章思路,理解文章主要内容。
3、领悟文章蕴涵的思想感情,培养从日常生活发现美和感悟美的能力。
【词语释义】
濡染:沾染;浸润。
袅娜:形容女子姿态优美。
飞珠迸玉:形容瀑布像飞迸出来的珠子和玉石,晶莹剔透。
惬意:满意;称心;舒服。
无与伦比:没有能比得上的。
浪敛波平:浪头收住了,波涛平静了。形容水面重又平静下来。
钟灵毓秀:指美好的自然环境产生优秀人物。
荟萃:(英俊的人物或精美的东西)会集;聚集。
阿谀奉承:迎合别人的意思,说好听的话,恭维人,向人讨好。
趋炎附势:奉承依附有权有势的人。
【主题分析】
作家叶文玲正是因为一直对美丽的富春江有一种神往之情,并做着同样美丽的梦,才有了两次富春江之行,并且留下了充满诗情画意的优美篇章。作者以其诗化的语言不仅向我们展示了作者深厚的语言功底,使我们在阅读和品味语言的过程中始终受到一种美的熏陶,而且向我们展示了富春江无与伦比的风物美。
【布局谋篇】
全文共12自然段,可分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1、2),写富春江之梦。
第二部分(3-5),写作者“圆梦”的缘由和游览富春江的行程之妙。
第三部分(6-11),描写富春江俏、娇、静的特点及富春江的人文景观严子陵钓台。这部分又有两个层次。
第一层(6-8),描写富春江俏、娇、静的特点。
第二层(9-11),写富春江的人文景观严子陵钓台。
第四部分(12),收束全文,呼应文题。
【写作特色】
以梦为线索,以“五想”为内容,编织了春江娇俏和美妙的图画。
文章标题“乌篷摇梦到春江”,这是全篇的文眼,暗示船载着梦将洒满春江。“梦”的展示是通过春江的自然景观与春江流域人文景观的完美结合来显示的。
作者的“梦”虽贯穿始终,但具体落笔时,却把“梦”化为“五想”来写“梦”,而梦与想是密不可分的。可以说,“梦”是通过“五想”来实现的。“奇想”(中文开头处),写作者当年在青海戈壁滩时对春江的奇想,渴望之情不言而喻;“始想”春江的俏,恐怕全在于江流的曲折多姿,委婉袅娜,令人遐想无穷,美感呼之欲出;“还想”,描绘春江的“娇”,着重突出其色泽——绿,使人想到了朱自清的梅雨潭的绿,但又各有千秋。“再想”,写富春江的“美”,浓墨置于“静”字上。上述“四想”,向世人淋漓尽致地展示了春江的俏、娇和美。描写层次极为清晰。行文至此,人们不禁要问,除了富春江的自然景观的“俏”、“娇”、“美”,那么人文景观又如何呢?于是,很自然地便有了第五想——“又想”,以汉代隐士严子陵的不媚世俗的傲骨为代表,颂扬了富春江人们的神魂。即富春江的山美、水美、人更美。
本文线索清晰,结构紧凑。例如富春江的自然景观,是通过“始想”、“还想”、“再想”句来写的,这“三想”句就分别是展示富春江各种景观特点的关键句,只要抓住了全文各层的关键句,理解文章的内容及特色就不会有太大问题。
【难点突破】
《乌篷摇梦到春江》价值探讨
哲人说:活出意义来。诗人说:人,应该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
意义、诗意固然离不开责任、道德、义务、良知、事业等等,但生活中不管什么时候、在怎样的情况下,都不能缺少美和对美的感知、感受和感悟。生活中的美无处不在。罗丹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中国古人说,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所谓造化,指的是大自然,而所谓心源指的是我们的内心世界。当我们的内心世界与自然界相互吐纳、相互映照时,当我们向世间万物敞开胸怀时,当我们对身边的人报以善意的微笑时,当我们对身边的物投以凝视的目光时,我们就可以获得美的愉悦和享受。


浏览完整试题读完全文,我们或许会有一种新的发现,新的认识,那就是感知生活中的美,寻求生活的意义,需要有一颗敏感、诚挚、感恩的心,需要去亲近自然,亲近山水,体会自然,感悟山水。这样我们就可以从自然中领略到自然风光的无限娇媚,获得种种人生的启示,进而感受到生活的美妙与乐趣。
【相关背景】
作者:叶文玲,当代女作家,浙江人.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团委员,浙江省作家协会主席。1999年被聘为浙江大学兼职教授,为扶植大学生新人,叶文玲捐赠十万元稿费,并获广发银行的支持,在浙大设立“新叶广发文学奖”。
叶文玲的作品语言风格充满了诗情画意。她始终恪守“美是文学的生命”的宗旨,孜孜于真善美的追求,同时致力于散文创作,收获颇丰。
富春江:富春江,全长110公里,一头连着素有“人间天堂”美誉的杭州西湖,一头连着人称“归来不看岳”的安徽黄山。而富春江本身又是那么富有神奇的魅力,巧夺天工的自然景观和那旷古悠远的历史遗迹缀连成片,相映成辉,有人赞美富春江“揽天下奇景于一身”,这也许有些夸张,但人们称她为中国的黄金旅游线却并非过誉……
富春江分上下两段。从杭州的闻家堰到桐庐为下段,称富春江下游,从桐庐到建德梅城为上段,称富春江上游,也是富春江上最美的一段。两岸青山,山为水铸情,满目葱翠;一江春水、水因山溢美,澄如湖海碧如天。富春江有山有水,水中有山,水行山中,山绕水生。群峰拥翠,为旅游风光中少见。富春江以水系为主体,融合众多飞瀑、雄奇岩峰、古老村落缀成一组风光旅游带,可谓“水碧山青画不如”。来这里旅游,既可登山揽胜,又可泛舟荡游。
南朝吴均的《与宋元思书》曰:“风烟俱净,天下共色……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唐朝韦庄称富江“钱塘江尽到桐庐,水碧山青画不如。”宋代苏东坡亦誉:“三吴行尽千山水,犹道桐庐景情美。”元代吴桓赞道:“天下佳山水,古今推富春。”可见,富春江“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早已为世人所熟知的胜景了。流贯桐庐境内的富春江山光水色,足以使人陶醉。
【诗词品读】
登高(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赏析:这一首重阳登高感怀诗,是大历二年(767)在夔州写的。“全诗通过登高所见秋江景色,倾诉了诗人长年飘泊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慷慨激越,动人心弦。”前半首写登高所闻所见情景,是写景;后半首写登高时的感触,是抒情。首联着重刻画眼前具体景物;颔联着重渲染秋天气氛;颈联抒发感情,由异乡飘泊写到多病残生;末联写白发日多,因病断酒,映衬时世艰难。
全诗八句都对,句句押韵。金性尧以为“是杜诗中最能表现大气盘旋,悲凉沉郁之作。”
【巩固训练】
第一部分: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xuàn染(  )  qiè意(  )  niǎo娜(  )  喧xiāo(  )  百gě争流(  )
2、品味下面的句子,体会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⑴乌篷摇梦到春江。
⑵富春江裙裾一闪,又闪出个江中之江——葫芦湾。
3、指出下列句子主要使用的表达方式。
⑴回归浙江仅两年,我已两次遂了与她相亲的心愿。( )
⑵葫芦湾委实别致有趣,湾形毕肖一只毛茸茸嫩生生的青葫芦,壁立湾畔奇岩崛石,似乎触手可及,掩映在老树青藤中的村居农舍,更添无限野趣。( )
⑶哦,钓台不仅是一处风景,更是历史老人垂落在江边的一只巨手,千年百载,以其特殊的膂力,撩拨着人们心头的重重波澜。( )
⑷丰哉,富春江!( )
4、根据语境,在横线上填入恰当的语句,把句子补充完整。
溪流、湖泊、山泉是大自然的杰作。大自然因为有了水而有了灵性,有了生机。水是有灵魂的。水的灵魂如水女一般的韵味十足,如 ,如 。
5、假如你是一位导游,请你简短的话向将要游览富春江的游客们作一下介绍。
6、(2006年舟山试题)阅读下面材料,然后发表看法。
2006年4月30日晚,第十二届CCTV全国青年歌手大奖赛在北京如期进行,青年歌手们在演唱上都表现出较高的水平,但在多为中学课本内容的文化素质测验题面前,他们却过不了关。例如,歌手在被问及“杯水车薪”这一成语是什么意思时,选择了“用一杯水作为给车夫的工钱”的答案;“一日不见”接下一句,竟然说出“好想你”;还有选手分不清中国书法的行书和草书……让现场评委和观众瞠目结舌,也遭到众多网民的非议。
看了这则材料,如果让你在CCTV网站论坛上针对这种现象发表看法,你最想说什么?
第二部分:
(一)
四年前,在青海戈壁滩竟日奔波时,被辉煌如火的大沙漠灼花了眼睛的我,曾经大发奇想:假如让富春江泻到这儿来,那该多好!
那时,我并没见过富春江,却千百次做过有关她的梦,郁达夫“屋住兰江梦亦香”的诗文和叶浅子墨韵淋漓的画卷,早把我对富春江的梦幻濡染得又浓又甜,那绿沉沉的甜梦中,总是悠荡着乡思绵绵的乌篷船。
我终于圆了梦。回归浙江仅两年,我已两次遂了与她相亲的心愿。
一是去岁金秋,一在今年暮春,两次均作陪客,陪文朋艺友遨游;一棹清波碧水路,兴致格外高昂,只觉得不枉我作悬肠念的富春江,比梦中更俏更娇美。
两次遨游,都是旱路走,水路刁。这行程颇使人得其佳妙:因为,当你迂回山间行行复行行不胜引颈张耳之苦时,突然,一条银练素带在前方闪闪烁烁起来,你兀的眼前一亮,倍觉这碧波粼粼一江水的鲜活可爱;待盼到归程荡舟起桨开始真正的春江游时,这漾波漫流的大水,更令你陶然如醉,神魂飞扬,彼时,你纵有千种愁思万般忧,也将全部消融在这一江碧玉里。
7.作者在文章开篇为什么先写戈壁滩?辉煌如火的大沙漠给作者留下了什么样的感受?
8.作者并未见过富春江,是什么原因使她做了千百次有关富春江的梦?这梦表现出作者对富春江的什么感情?


展开余下试题9.作者终于圆了富春江之梦,并交代“‘我’已两次遂了与她相亲的心愿”。“相亲”“两次”表达出作者对富春江什么样的感情?
10.两次遨游富春江,作者兴致高昂,进而对富春江有了怎样的印象?
(二)
读三峡(2006年宜昌试题)
①“船窗低亚小栏干,竟日青山画里看”。我满怀着四十余年的渴慕,放舟江上,畅游三峡,饱览着山川胜景。
②三峡,这部上接苍冥、下临江底,近四百里长的硕大无朋的典籍,是异常古老的。早在语言文字出现之前,不,应该说早在混沌初开、乾坤始奠之际,它就已经摊开在这里了。它的每一叠岩页,都是历史老人留下的回音壁,里面镂刻着岁月的屐痕。
③我们不能设想在自己有限的一生中,读尽它的无限内涵,但总可以观嬗变于烟波浩淼之外,启哲思于残编断简之中。作为现实与有限的存在物,人们徜徉其间,一种对山川形胜的原始恋情与源远流长的历史激动会不期而然地被呼唤出来。
④早在五千年前,这锦山秀水就曾闪烁着大溪文化的异彩。两千年前,扁舟一叶从那条唤作香溪的水流里,载出一位绝代佳姝。“昭君自有千秋在,胡汉和亲识见高”,不独闾里之荣,也是邦家之光。两汉之交,公孙述枭踞白帝城,跃马称帝。过了三周甲子,这里又成了吴蜀争雄的战场,年轻的陆逊创了“火烧连营七百里”的赫赫战功。刘先主永安宫一病不起,将他的嗣子、未竟事业连同未来的千般险阻,一股脑儿托付给他的军师。诸葛公神机妙算,在鱼腹浦摆下了“八阵图”……
⑤今日舟行访古,不仅史迹久湮而且江山亦不可复识矣。以诗而言,巫山十二峰可以说是一部不是靠语言文字,而是由境界氛围酿成的朦胧诗卷。两岸诸峰时隐时现,忽近忽远,笼罩在云气氤氲、雨意迷离的万古空朦之中,透出一种“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的朦胧意态。比之以绘画,巫山十二峰无疑是整个三峡风景线上一条最为雄奇秀美的山水画廊。在这里,钩皴点染、浓淡干湿、阴阳向背、疏密虚实等各种表现手法兼备毕具。那群峰竞秀、断崖千尺的高峡奇观,宛如刀锋峻劲、层次分明的版画。而云封雾障中的似有若无,令人神凝意远的万叠青峦,则与水墨画同其韵致。
⑥著名学者王国维有过“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三种之境界”的说法,还有人把绘画分为写实、传神、悟妙三个层次。我以为,读三峡可能也有三种灵境: 读之,止于心灵对自然美的直接感悟,目注神驰,怦然心动。 读之,会感到主观的生命情调与客观景物交融互渗,物我融为一体,亦即辛弃疾词中所说的:“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情与貌,略相似。” 读之,则深入画境,浓酣忘我,“冲然而澹,悠然而远”,进入《易经》中那“天地因蕴,万物化醇”的灵境,此刻该是“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了。(本文有删改)
11、联系上下文,说说第②段中加点的“摊开”一词为什么用得好。
12.请将“卒”、“始”、“再”三个词按正确顺序填写到第⑥段中的横线上。
13.第⑥段中引用了“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一句诗。请写出这句诗的作者。
14.你对三峡的风物(如山峰、溪水、森林、云霞……)有怎样的感悟?请任选一项,仿照第②段中划波浪线的句子写出你对它的感悟。
它的 ,都是 ,里面 。
15.文章第④段回顾了宜昌的历史风云。你还知道发生在这片土地上的哪些历史故事?请简要讲述一个(不超过30字)。
(三)
苍茫中原
这些日子里,经孟州、孟津,到洛阳、安阳、开封,总是会日复一日地迎受一种与江南不同的厚重感。是这里带有寒意的凌厉的风,是那看起来比故乡大而深红的落日,还是落日背景下那卸去累累果实的无垠原野?感觉总是难以言明。我只能挑一个我以为合适的词来表达,那就是:苍茫。
这些有过古都兴衰千年激荡的土地,曾经是马蹄翻飞、动地的战场,在经过世事翻覆、鹿鼎频争的烽烟之后,已经变得和其他城市没有什么两样了。我这么说当然是指城市里的格调,在入夜霓虹灯的频繁闪烁里和轻歌曼舞中,你是不大会感觉得到中原气息与江南有什么不同。现代文明也深深的   其中,让你虽身处异乡却犹如在故土。可是,只要你抽身出来,到郊原,到旷野,你仍然会感慨不已。这方水土总是与粗犷豪迈阳刚放纵结缘。
这个晚秋的黄昏,我在远离城区的郊外散步,原野苍茫秋风苍鼙鼓凉,深红的落日把远山映衬出一个   的剪影。这么大的空间,有几个农夫在拉扶着犁耙,他们不是借助牲畜的力量,而是尽自己的力量破开土层,这在广袤的原野上就显得十分   ,他们的移动,成为黄昏中最动人的一笔。在他们劳作的不远处,散落着一些短促的城堞纹丝不动。如期而至的黄昏笼罩在空寂的城堞上,引人无限遐想:岁月真是无从再现么?其实我已逐渐能够由此领悟中原的笔墨情怀了。
在我们感慨岁月的磨洗使许多鲜明的过往人事化为乌有的同时,还是会看到许多不畏惧风霜刀斧剔抉的古典依然如故。就像任何时候拨开草丛瓦砾,都可以看到地表   的顽强一样。我看到并抚摸到了这些昔日古都的石像、石碑。四季轮回春秋迭代,石像中的文官武将,已失却了当年的文质彬彬或威武睥睨,在改朝换代的风云中一脸   。令人乐意驻足的是与石像同存的石碑。时光的清冷沁入了石表,损伤了点画结构,使句读时不免受阻。可心灵却因之而酣畅,分明品味出碑文深处的内涵,丰富而深沉。这使我们面临它的时候,看出旧日创造的美丽辉煌的闪耀;在触摸它的时候,感觉到岁月翩翩远去的雪泥鸿爪,不免能领悟上苍的一点暗喻,一点象征,一点意趣。这是如今一些雕琢精美的石像石碑所无从具备的。这些古代的石头荡起的历史回声,很有可能会令我们捡拾起精神上的一些遗失。
我又一次地见到黄河。这个季节,黄河正走向安静,两岸萋萋芳草,正随着晚秋的劲风扭动腰肢。我内心自然有荒凉之意,因为在此之前我才欣赏到壶口那一泻千里的瀑布,怎么也想不到在这里化为宁静。不过,话说回来,黄河毕竟是黄河,和芳草碧连天的江南溪流大有不同,还是罄露出了它的雄浑和宽博。随便俯身掬一捧水,都可以觉察出积淀下来的桀骜不驯,黄河就是这一捧水的无限放大。
一弯寒月升上来了,远处近处层次分明,衬托出了空间的苍茫无限,朦胧色调更平添这一古老地域神秘与辽远。有许多次,视觉是徒劳无获的,只有靠心灵去感受。像这样有着悠久历史积淀的地方,战争的风云、英雄的情操、艺术的拙朴、民气的强悍,根本不会因时光潮水的浸漫而退却。这使不少人背着行囊,从南方而至,为的是得到一些熏炙和陶冶,试图给笔下情调增加一些凝重的砝码。接收这些飘忽无定若隐若现的气息是有条件在先的,那就是从容平和的心境。不然,失望就随之而来,使你无从辨识出当年的气象、钩沉出当时的风情,无从与隐于岁月深处的精神作默契沟通。(原文有改动)
16、在文中空格处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A、嵌入  绵亘  模糊  萌动  默然
B、弥漫  绵延  渺远  萌动  漠然
C、嵌入  绵延  模糊  蕴涵  蓦然
D、弥漫  绵亘  渺远  蕴涵  漠然
17.作者踏上中原的土地,从哪些地方感受到“苍茫”的特点的?
18、文中说“只要你抽身出来,到郊原,到旷野,你仍然会感慨不已”。为什么?请结合原文简要回答。
19.作者说“令人乐意驻足的是与石像同存的石碑”,为什么石碑会更令作者“乐于驻足”?
20.作者从哪些方面去感受中原的?为什么作者说“视觉是徒劳无获的,只有靠心灵去感受”?结合上下文,谈谈自己的理解。


展开余下试题21.下列对这篇文章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中原的都市和其他城市并没有什么不同,它依旧是霓虹闪烁、轻歌曼舞,只有在旷野、在郊外,人们才能感受到它的“苍茫”。
B.文章第三段中写到“他们的移动,成为黄昏中最动人的一笔”,作者细腻地描写了农夫的辛勤耕作,表明了作者对中原农民的敬仰。
C.第四段写传统文化和古文明被现代人、现代文明破坏和取代,作者对躺倒在草丛瓦砾中的石像、石碑深表惋惜。
D.第五段末作者说“随便俯身掬一捧水,都可以觉察出积淀下来的桀骜不驯,黄河就是这一捧水的无限放大”,此句运用拟人的手法,不仅写出了黄河的性格,也含蓄地点明了中原的性格、中原人的性格。
E.本文综合运用了比喻、拟人、排比、设问等多种表现手法,用凝重而深沉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苍茫中原的敬畏之感。
第三部分:
22、(2006年宁波试题)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经过全体市民的共同努力,使我们宁波市评为“全国文明城市“。
B.巴金老人的一生,是坚定不移地追求光明、追求真理的一生。
C.为了纪念中国电影诞生100周年,中央电视台举行了一台隆重的节目。
D.日前,有关媒体公布了新的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国民图书阅读率6年来持续走低。
23、填入下面横线上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
四周一片寂静,我用心去谛听,可以听见竹枝伸展、竹叶舒张、根须蠕动的声响, 。
A、从而获得精神上的无限愉悦。
B.难道不会获得精神上的无限愉悦吗?
C.不会不获得精神上的无限愉悦。
D.精神上可以获得无限的愉悦。
(参考答案:1、渲、惬、袅、嚣、舸(点拨:这些字都是繁难字,注意它们的写法。) 2、⑴“摇”字点明了游览富春江的工具,透露出作者游览时的闲适、惬意和自得之乐。⑵“闪”字化静为动,形象地写出了富春江曲折多姿、委婉袅娜的特点。 3、⑴记叙⑵描写⑶议论⑷抒情(点拨:句子的表达方式有五种,除以上四种外还有说明。议论与抒情的区别在于:议论是阐述作者的某种见解、看法,而抒情是抒发作者的某种感情。) 4、示例:仙人一般变幻莫测;婴孩一般清新自然。(答案不定,意对即可) 5、示例:欢迎大家来富春江旅游。富春江是钱塘江干流上的一段,因流经古富春城而得名。在这里你将充分领略大自然所赐予我们的人间仙境。这里江流曲折多姿,江水娇绿欲滴,尽情享受大自然的美景。坐坐乌篷般,登临严子陵的钓台,会让你流连忘返。祝大家旅途愉快!(点拨:结合文中的描述,用简短的话概括介绍。另外,还要注意使用的语言要口语化。) 6、可以有两种说法:如⑴一个真正优秀的歌手,不仅应该具有较高的演唱水平,还应该具备一定的文化素质。⑵歌手,顾名思义就是唱歌的人,只要歌唱得好就行,不必过于强调文化素质。 7、为下文直接描写富春江蓄势,更体现了作者对富春江的向往和渴望。灼热点拨:作者没有直接写富春江,而先写大漠,使之形成反差,突出向往之情。 8、郁达夫的诗文、叶浅予的画使作者魂牵梦绕富春江。向往之情。点拨:注意在回答时从文章的描述入手。 9、“相亲”是相互亲近,“两次”表明相亲的次数。作者以此来强调她对富春江的喜爱之情。 10、比梦中更俏更娇美。 11、作者在上文把三峡比作一部“上接苍冥、下临江底,近四百里长的硕大无朋的典籍”,在这里用“摊开”与前文呼应,语言生动形象。意近即可。 12、始;再;卒 13、陶渊明(潜)。 14、示例:它的每一片云霞,都是巫山神女挥舞的锦绣,里面编织着峡江的梦想。比喻贴切,内涵表达准确即可。 15、略。本土特色鲜明,故事梗概清楚,语言流畅自然即可。 16、B 17、①带有寒意的凌厉的风②看起来比故乡大而深红的落日③落日背景下那卸去累累果实的无垠原野。 18、这方水土总是与粗犷豪迈阳刚放纵结缘。 19、因为从石碑上能品味出深处丰富而深沉的内涵;看出旧日创造的美丽辉煌的闪耀;领悟上苍的一点暗喻,一点象征,一点意趣。 20、三个方面:①自然景物(原野上耕作的农夫和短促的城堞)②历史留下的文化积淀③黄河。视觉看到的是中原的表象,而它深沉文化积淀所带来的苍茫感,必须用思想去领略,用心灵去感悟。(意思对即可) 21、BC(点拨:B项中“细腻描写”错,该段主旨也非表达对农民的敬仰;C文章无“破坏和取代”一说,作者也没有惋惜的意思。) 22、B 23、A) (116.208.221.94)
标签:鄂教版 九年级 上册 课文同步练习
相关:关于“鄂教版九上”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171]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