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期中试卷
阅读:1107
标签:
人教版
高二
选修
期中试卷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107]
梅州中学2010-2011年度下学期高二语文中段考
梅州中学2010-2011年度下学期高二语文中段考
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复辟/开辟 炽热/翅膀 杀戮/绿林
B.创伤/重创敌军 投奔/奔走相告 蒙骗/蒙混过关
C.玉帛 / 湖泊 扪心自问/愤懑 募捐 / 蓦然回首
D.抹黑/抹桌 诏书/召开 隽永/隽秀
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不加选择地读书,这种现象在青年中普遍存在,现在是帮助他们解决怎样读书的方法的问题的时候了
B.从日美“利刃2010”演习的兵力和科目设置来看,这是一次大规模的进攻战役演练,也是一次以中国为假想敌的联合演习。通过“利刃”演习,能使日本自卫队逐步掌握组织大规模联合战役的经验,重获进攻能力,这将会对东亚军事力量对比产生深远的影响。
C.60多名华夏中学的学生用义卖筹集到的5000元善款买了棉袜子和水果等礼物,亲手送到“夕阳红”敬老院近200名老人的手中。
D.灰霾使大气中紫外线辐射减少,不仅会造成人群呼吸道疾病大幅上升,而且还会使小儿体内维生素D缺乏,致使佝偻病高发。
3.下面语段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2010年12月,以复旦大学学生为主的18名上海驴友在黄山遇险,导致营救他们的民警张宁海坠亡深谷一事,连日来成为炙手可热的话题:复旦学生脱险后,不谈如何哀悼殉职民警,却先讨论如何搞好媒体公关;对民警牺牲冷漠无情,甚至不承认错误,推卸责任。他们这样的行为不孚众望,令人痛心。网络上层出不穷的爆料,让复旦大学成为众矢之的,深陷“黄山门”中。
A.层出不穷 B.不孚众望 C.炙手可热 D.众矢之的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法国思想家帕斯卡尔有一句名言:“人是一支有思想的芦苇。”他的意思是说, , 。可是,即使如此, ,因为 。我们当然不能也不该否认肉身生活的必要,但是,人的高贵却在于他有灵魂生活。作为肉身的人, 。惟有作为灵魂的人,由于内心世界的巨大差异,人才分出了高贵和平庸,乃至高贵和卑鄙。
①人并无高低贵贱之分
②人的生命像芦苇一样脆弱
③人依然比宇宙间任何东西高贵得多
④人有一颗能思想的灵魂
⑤宇宙间任何东西都能致人于死地
A.②④①③⑤ B.⑤②③④① C.④②①③⑤ D.②⑤③④①
二、本大题7小题,3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小题。
杨允恭,汉州绵竹人。家世豪富,允恭少倜傥任侠。乾德中,王师平蜀,群盗窃发,允恭裁弱冠,率乡里子弟寨于清泉乡。为贼所获,将杀之。允恭曰:“苟活我,当助尔。”贼素闻其豪宗,乃释之。阴结贼帅子,日与饮博,阳不胜,偿以赀,使伺贼。贼将害允恭,其子以告,因遁去。内客省使丁德裕讨贼至州,允恭以策干之,署绵、汉招收巡检,贼平,补殿前承旨。
太平兴国中,以殿直掌广州市舶。自南汉之后,海贼子孙相袭,大者及数百人,州县苦之。允恭因部运入奏其事,太宗即命为广、连都巡检使。又以海盐盗入岭北,民犯者众,请建大庾县为军,官辇盐市之。诏建为南安军,自是冒禁者少。贼有叶氏者,众五百余,往来海上。允恭集水军,造轻舠,掩袭其首,斩之。余党弃船走,伏匿山谷,允恭伐木开道,悉歼焉。贼寇每遇风涛,则遁止洲岛间。允恭领众涉海,捕之殆尽,贼皆望风奔溃。又抵漳、泉贼所止处,尽夺先所劫男女六十余口还其家。
浏览完整试题
时缘江多贼,命督江南水运,因捕寇党。行及临江军,择骁卒拏轻舟伺下江贼所止,夜发军城,三鼓,遇贼百余,拒敌久之,悉枭其首。又趣通州境上蹑海贼,贼系众舟,张幕,发劲弩、短炮。允恭兵刃所向,多为幕所萦,炮中允恭左肩,流血及袖,容色弥壮。徐遣善泅者以绳连铁钩散掷之,坏其幕,士卒争进。贼赴水死者太半,擒数百人。自是江路无剽掠之患。先是,三路转运使各领其职,或廪庾多积,而军士舟楫不给,虽以官钱雇丁男挽舟,而土人惮其役,以是岁上供米,不过三百万。允恭尽籍三路舟卒与所运物数,令诸州择牙吏,悉集,允恭乃辨数授之。江、浙所运,止于淮、泗,由淮、泗输京师,行之一岁,上供者六百万。
允恭有胆干,能以方略捕贼。王小波之乱也,李顺之兄自荣据绵竹,土人多被胁从。允恭兄允升、弟允元,率乡里子弟并力破之;又为王师乡导,执自荣诣剑门以献。王继恩表其事诏赐允升学究出身授本县令允元什邡令明年召赴阙授允升右赞善大夫允元大理评事。
(《宋史•列传第六十八•杨允恭》)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允恭以策干之 干涉
B.官辇盐市之 车辆
C.又趣通州境上蹑海贼 兴趣
D.造轻舠,掩袭其首,斩之 偷偷地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A.①以殿直掌广州市舶 ②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
B.①王小波之乱也 ②世言晋王之将终也
C.①允恭因部运入奏其事 ②相如因持璧却立
D.①允恭乃辨数授之 ②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
7.下列句子中,都能表现杨允恭能以方略捕贼的一组是(3分)
①阴结贼帅子,日与饮博,阳不胜,偿以赀,使伺贼。
②请建大庾县为军,官辇盐市之
③允恭伐木开道,悉歼焉
④择骁卒拏轻舟伺下江贼所止
⑤徐遣善泅者以绳连铁钩散掷之,坏其幕
⑥又为王师乡导,执自荣诣剑门以献
A.①②⑥ B.①③⑤ C.②④⑥ D.①②③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杨允恭二十岁时被贼寇抓获,答应帮助贼寇才没有被杀,并留在贼寇那里暗中结交贼寇首领的儿子,用钱让贼寇首领的儿子窥探贼情。
B.杨允恭做广、连都巡检使时,因为贩卖海盐的贼寇进入岭北,老百姓违反禁令(私自买卖盐)的人很多,于是请求在大庾县部署军队,这样违反禁令的人就少了。
C.杨允恭接管江南水运后由三路转运使各自为政改为集中管理,并根据数字分配任务实施分段运输,这种方法用了一年,进献京城的贡米就翻了一倍。
D.杨允恭打击临江盗贼时,曾经被贼炮打中左肩,但他毫不畏惧,神色勇敢,沉着用计打败贼寇,消除了贼患。
9.断句和翻译。(10分)
(1)用“/”给下列语段断句。(4分)
王继恩表其事诏赐允升学究出身授本县令允元什邡令明年召赴阙授允升右赞善大夫允元大理评事。
(2)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①允恭裁弱冠,率乡里子弟寨于清泉乡。
②徐遣善泅者以绳连铁钩散掷之,坏其幕,士卒争进。
古代诗歌阅读
10.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6分)
晨 起
[元]张养浩
恋枕嫌多梦,开帘曙色迷。鹤寒依户立,猿馁近厨啼。
蹴石泉鸣屋,吞烟树隐堤。村居真可喜,触处是诗题。
[注]元至治元年(1321),张养浩因上《灯山疏》批评皇帝奢侈而触怒了元英宗,为避祸辞去参议中书省事职务,归隐故乡。
(1)请简要分析诗人晨起前后不同的心情。(2分)
(2)请简要赏析颔联和颈联景物描写的手法。(4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共11分)
(1). ,何处春江无月明. ,月照花林皆似霰.
(2).江畔何人初见月, ? ,江月年年望相似.
(3) ,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 .
(4).五步一楼, 十步一阁; , 檐牙高啄; 各抱地势, 。
(5).绿云扰扰, . ,弃脂水也
(6). , 两朝开济老臣心
三、本大题4小题,共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 -15小题。
中国文化——一种诗性的文化
诗歌在中华文化里成就较高,在整个中华文化大系统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西方文化以哲学为代表,而诗歌,便是中华文化最具代表的一部分,如果说西方文化的深层结构在他们的哲学中,那么中华民族的最高智慧则在诗歌里。
说中国文化是“诗性文化”,因为“诗”在中国艺术中占有着特殊地位。从“诗经”到“楚辞”再到“乐府”,从“唐诗”到“宋词”再到“元曲”,再到现代的自由诗,形式虽然千变万化,但却始终占据着中国艺术的主导地位,并渗透到以后出现的其他艺术形式之中。无论何时,都讲究“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由于传统中,人们将“意境”作为一切艺术所追求的最高目的,而诗词更重意境,因而,从这一意义上,我们可以毫不夸大地说,传统的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
诗歌无处不在,无处不用,它的精神主宰着中国艺术的整体精神。凡有人烟处,皆有诗歌:喝酒、行酒令,说的是诗;奏乐、起舞处,唱的是诗;挥刀、舞剑时,吟的是诗。如果说,艺术的发展总是以“人生”做基础,总是激励人们思考生活、批判生活和指导生活的。那么诗歌便指导着我们中国人的生活。我们追求诗中的理想境界,感悟诗里的人生哲理,不论是低吟“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还是高歌“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我们从诗词中领悟生命、从诗词里关照人生。
从语言的角度来看,与西方语系相比,汉语的精炼美妙是不言而喻的。汉语在词汇上具有多义性、模糊性的特点,在语法上具有灵活性、随意性的特点,在语音上也会因声调不同而带来不同的色彩。更何况诗词讲究对仗、平仄、押韵等音乐性的特点,所以诗歌具有音韵美,和谐美。一个民族的语言,不但是一种特殊的表述方式,而且是一种独特的思维、感受乃至存在方式。诗词有利于形象性的表述和艺术性的展现,中国人自古就以一种诗性的思维和诗性的态度来对待世界。辜鸿铭说,“汉语是一种诗的语言,它具有诗意和韵味”。
古代中国,无论是自发的艺术创作,还是自觉的艺术理论,都没有将感性和理性割裂开来。这使中国文化长于实践理性而短于思辨理性,而西方文化偏向理性。例如,传统的火药不是依据化学方程式配制出来的,而活字印刷更不具备理论科学的特征。在雕塑、绘画、书法、小说,甚至园林艺术方面,与西方文化不同的是,中国人一开始就不以纯粹科学的手法来摹仿自然,不以纯粹客观的态度来再现生活;于是,无论是雕塑、绘画还是小说或书法,总有一种“气韵生动”的美学效果,都达到了一种“登山而情满于山,观海而意溢于海”的精神境界,而在戏曲文化和园林艺术上,总让人有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感觉,实现了一种“神与物游”、“物我两忘”的审美理想,实为一种登峰造极的艺术形式。
展开余下试题
中国没有“掷铁饼者”,没有《圣经》,没有《哈姆雷特》,没有凡尔赛宫。但中国有《诗经》,有《离骚》,有《红楼梦》,有紫禁城,有苏州园林。我们只要将它们拿来比较一下,我们就会发现谁更讲究天地自然融为一体,谁更在乎天人合一,谁更懂得和谐美。中国古代的士大夫们可以不懂天文、历算知识,不懂科学哲学,但却必须用琴、棋、书、画来修养身心。这不正是“诗性文化”的显著标志吗?
12、13题为选择题,请在答题卡“选择题答题区”作答(12题按正确选项给分、多选不给分)
12.下列各项对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表现了中国的诗性文化之特征。
B. 中国文化是一种“诗性文化”,中国人总是讲究以琴、棋、书、画来修养身心。
C.西方语系不具有汉语那种精炼美妙的特点,因而西方文化无法形成诗性的文化。
D. 中国文化在雕塑和绘画方面,不是以纯粹科学的手法来摹仿自然,而是着重追求一种“气韵生动”的境界。
E.“诗性文化”是指古代中国以种诗性的思维和诗性的态度来对待世界。
13.根据文意,下列判断不正确的项是(3分)
A.中国艺术受诗歌的影响颇深,中国人连挥刀、舞剑时,吟的也是诗。
B.中国艺术中没有“掷铁饼者”,中国艺术不以纯粹客观的态度来再现生活。
C.在古代中国,火药并不是依据化学方程式配制出米的,这反映了国人崇尚感性而不重科学的特点。
D.中国有紫禁城,中国建筑讲究天地自然融为一体,追求和谐的审美情趣。
14.作者认为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有哪些方面的不同?(4分)
15.为什么说“中华民族的最高智慧则在诗歌里”,请结合全文加分析概括。(4分)
六、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7题。
敬畏经典
仲呈祥
敬畏经典、珍视经典,是践行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的题中之义。唯有文化上真正自觉,才能做到充分自信;而唯有自觉自信,才能走向文化自强。那种随意解构、颠覆的做法,只会营造出一种有悖于“引导社会、教育人民、推动发展”的不良的精神“民生”氛围。
譬如,戏曲《赵氏孤儿》是中外闻名的经典。西方人之所以早就关注它,乃是看重它承载着中华文明历来倡导的、以剧中人物程婴和公孙杵臼为代表的“大忠”战胜以屠岸贾为代表的“大奸”的道德观。此乃这部经典作品之魂。但现在据此改编的同名话剧和电影却偏偏横移搬用西方时髦的“人性深度”理论,说按照“现代人性观念”,原作讴歌的“大忠”是“小市民的愚忠”,于是以“创新”为招牌横加“解构”乃至“颠覆”。再如,“吴越之争”的经典传说早已深入民心,勾践卧薪尝胆作为民族精神象征的艺术典型,西施作为献身报国的伟大女性的艺术典型,范蠡作为反抗以强凌弱的知识分子的智慧典型,从精神上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但有一部描写“西施归越”的戏曲作品,改编者按“人性复杂”索骥,以一连串动作把活在人民心中的美的艺术典型的勾践、范蠡和西施“颠覆”成了坏男人和坏女人。
此种经典改编殃及精神“民生”,令人忧虑。敬畏经典,本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对优秀传统文化艺术高度自觉、充分自信的文明标志。经典作品中传承的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倡导的诸如“天人合一”、“兼容和谐”、“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民为邦本”、“己所不欲、勿施与人”等等理念、主张,不仅为当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着强大的精神资源,也堪为21世纪面临经济危机、能源危机、生态危机、道德危机和精神危机的人类开出救治的文化良方。西方哲学家罗素就说过:“中国至高无上的伦理品质中的一些东西,现代世界极为需要”,“若能够被全世界采纳,地球上肯定比现在有更多的欢乐祥和。”
当然,经典作品也不拒绝真正的创新和与时俱进。改编经典,应视作传承和传播经典的一种有效途径。任何改编,总要注入改编者对经典的解读阐释,融入他们所吸收的所处时代的新鲜思维成果。这里的关键,在于循着经受了历史和人民检验的经典作品所昭示的审美价值取向和道德伦理观念,顺势深化、丰富、发展,而要防止和反对逆势解构、拆卸、颠覆。逆势解构、拆卸、颠覆,往往是为了制造受众视听感官的刺激感和迎合所谓时尚趣味。殊不知,当一个民族视听感官的刺激感过度强化之时,便是这个民族的精神美感与反思能力弱化之时,这是民族文化建设的悲哀而非幸事。我们决不能乐此不疲、麻木盲目。
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艺术大厦,是靠历代经典作家、艺术家及其经典作品为根根栋梁支柱搭建起来的,倘容忍将这些栋梁支柱一根一根被囫囵吞枣地用西方观念加以解构、拆卸、颠覆,那么,这巍巍大厦将坍塌下来,中华民族就将失去自立于世界民族的文化艺术之根!我们切切不要一边天天呼唤经典,一边又不珍视经典,更不要把伪经典捧上天!
(选自 2011年3月10日 《文汇报》,有删改)
16.作者对正确对待经典持怎样的态度?请分别加以概括。(4分)
17.从文中看,经典作品有着怎样的价值? (5分)
18.随意“解构”乃至“颠覆”经典的危害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6分)
五、本大题2小题,每小题4分,共8分
19、年前,国家推出了家电下乡等惠民政策,网易对此进行了相关调查,下表是其中一项调查内容及结果。阅读该表,完成问题。(5分)
在家电下乡活动中,哪些问题最受关注(票数:3561)?
选项 比例 票数
价格 33.5% 1177
品牌 2.02% 72
质量 43.81% 1560
服务 7.5% 267
补贴数额 20.38% 726
能耗 3.31% 118
(1)根据上表,你得出什么结论:(2分)
(2)为了把这项惠民政策落到实处,请你给政府部门提两条建议。(2分)
①
②
20.仿照下面例句,写两个内容与句式相近的句子。(4分)
例句:阅读周敦颐的《爱莲说》,能够产生激浊扬清、清雅脱俗的精神力量;
①阅读杜牧的《阿房宫赋》,
②阅读苏洵的《六国论》,
六.作文(60分)
21. 请联系自己的生活与感受,以“把心唤醒”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
高二语文中段考答案
1. C .A.bì/pì chì/ chì lù/ lù B.chuāng bèn/bēn、mēng/méng C.bó / pō,mén / mèn , mù / mò D. mǒ / mò ; zhào ; juàn / jùn
2.C. A项杂糅,或改为……解决怎样读书的问题的时候了,或改为……解决读书方法的问题的时候了。B.成分残缺。省却“能使”,让“日本自卫队”为主语。D.搭配不当,“疾病”与“上升”不搭配。
展开余下试题
3、C。
【本题重点考查考生正确辨析和使用成语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炙手可热:炙,烤肉,本语意指手摸上去感到热得烫人。比喻权势大,气焰盛,(多指权贵气势盛)使人不敢接近。含贬义。此处用来指“话题”,不当。不孚众望:孚,信服。不能使大家信服,未符合大家的期望。贬义。层出不穷:层,重复;层出,重复地出现;穷,尽。接连不断地出现,没有穷尽。有时喻指事物变幻之快。众矢之的:矢,箭;的,箭靶的中心。众箭所射的靶子。比喻大家攻击的对象。】
4、D。
【本题重点考查考生语言表达连贯和文章逻辑顺序安排的能力,能力层级为E级。综合来看,几个句子的中心议题是“人的高贵在于他有灵魂生活”,抓住前后的衔接词、照应词排序,第②句中的“芦苇”,照应前文的“芦苇”,“脆弱” 照应第⑤句“都能致人于死地”。第③句“人高贵”与前文的“人脆弱”形成转折关系,并与第④句形成因果关系。第①句“人并无高低贵贱之分”与后文“惟有作为灵魂的人……才分出了高贵和平庸”衔接,由此可选D。】
二、本大题7小题,35分
5.(3分)*D【A.干:求见,请求任用;B.辇:用车载运;C.趣:赶往,快速赶到。】
6.(3分)*B【音节助词。(A.介词,以……的身份/介词,把;B.主语和谓语之间,起取消句子独立性C。介词,趁着/副词,于是,就;D.副词,就/副词,才)】
7.(3分)*B【②表现的杨允恭建议设行政机构禁卖私盐;⑥说的是杨允恭的哥哥和弟弟。】
8.(3分)*C【A.杨允恭是假装答应,且被放了并没留在贼寇中。B.“设军”为设置行政机构,并非部署军队。D.杨允恭是在通州打击海贼时受伤,并不是打击临江盗贼时受伤。】
9.(10分)【(1)(4分)王继恩表其事/诏赐允升学究出身/授本县令/允元什邡令/ 明年/召赴阙/授允升右赞善大夫/允元大理评事。[每错、漏2处扣1分,全错扣4分。]
(2)(6分)①杨允恭才二十岁,率领乡里的子弟在清泉乡筑起营垒(防备盗贼)。(“裁”(才)1分,“寨”(筑营寨)1分,“于清泉乡”状语后置1分)
②(杨允恭)不动声色地派擅长游泳的人用绳子连着铁钩散乱地投掷,弄坏帷幕,士兵们争着向前。(“徐”(不动声色,译为“慢慢地”“暗中”不扣分)1分,“坏”使动1分,句意1分)】
10.(6分)
(1)诗人晨起前,处于“恋枕”与“嫌多梦”的矛盾中,透露出些许烦恼和不平静;晨起后,发现村居环境充满诤隋画意,喜悦之情油然而生。(2分。意思对即可)
(2)颔联写鹤立与猿啼,一静一动;颈联“泉鸣屋”动中有静, “树吞烟”静中有动。景物描写动静结合,突出了清晨山村的清新幽静,流露出诗人归隐田园后怡然自得的心境。(4分。从“炼字”等手法分析,言之成理亦可。手法1分,分析1分,效果1分,语言表达1分)
三、本大题4小题,共16分。
12. (5分)【参考答案】CE(E“中国人自古就以一种诗性的思维和诗性的态度来对待世界”并非只是“古代”。C.“西方文化无法形成诗性的文化”属臆测,文中无据。)
13. (3分)【参考答案】C(“不重利学”之说与原文不符。)
14. (4分)【参考答案】(1)中国文化以诗歌代表,西方文化以哲学为代表;
(2)中国文化兼具感性和理性特征,西方文化偏向理性。
(3)中国文化具有和谐美的审美情趣,西方文化以纯粹客观的态度来再现生活。
(答对点得2分,答对两点即可得4分。)
15. (4分)【参考答案】
(1)诗歌占据着中国艺术的主导地位,并渗透到以后出现的其他艺术形式之中。
(2)诗歌的精神主宰着中国艺术的整体精神,诗歌指导着中国人的生活。
(3)诗词有利于中国文化形象性性的表述和艺术性的展现。
(4)中国文化兼具感性和理性特征,实现了诗歌的审美理想。(答对点得1分,对四点得4分)
六、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15分)
16.敬畏、珍视经典,正确解读阐释经典,并融入所处时代的新鲜思维成果;
深化、丰富、发展经典作品所昭示的审美价值取向和道德伦理观念。
评分建议:共4分。每层2分。第一层只答“敬畏经典”或“珍视经典”给1分,只答“正确解读阐释经典”或“融入新鲜思维成果”给1分。答“忠实原作传承的优秀精神传统”一类意思给1分,答“传承和传播经典”一类意思给1分。
17.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倡导的伦理、理念、主张;
为民族复兴提供强大的精神资源;
为人类开出救治各种危机的文化良方。
评分建议:共5分。答对一点得2分,两点得4分,三点得5分。第三点答“地球上肯定比现在有更多的欢乐祥和”一类意思给1分。
18.营造不良的精神“民生”氛围(或“殃及精神‘民生’”);弱化民族的精神美感与反思能力;坍塌(倾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艺术大厦。(或“中华民族就将失去……文化艺术之根” 评分建议:共6分。每层2分。
19.【答案】(1)在家电下乡活动中,民众最关心产品的质量、价格和政府补贴数额。(三个关键词:关心、质量、补贴)
(2)①政府职能部门要严把产品质量关,不能让惠民政策成为坑民之举。(从质量角度言之有理即可) ②政府部门制定补贴政策细则,补贴方法、补贴数额要具体、透明。(从补贴角度言之有理即可)
20.(6分)(答案符合作品的主旨,有合理的感受,语言通顺即可。每个3分。)
①阅读杜牧的《阿房宫赋》,可以充分认识到奢侈浪费、荒淫无度、国亡族灭的道理。(或者感受一个正直文人忧国忧民、旷世济俗的情怀。)
②阅读苏洵的《六国论》,能够道体会苏洵明达而深湛的政治见解(或者明白一个国家的统治者不要被敌人的积威所胁迫的道理)
【参考译文】
杨允恭是汉州绵竹人,家中世代势强财多。杨允恭年轻时洒脱不拘,有侠气。乾德年间,朝廷的军队平定蜀地,盗贼暗地里滋生出来,杨允恭刚成年(才二十岁),率领乡里的子弟在清泉乡筑起营垒(防备盗贼),被贼捉住,将要杀他。杨允恭说:“如果让我活下来,我会帮助你们。”贼寇一向知道他是豪富家子弟,于是放了他。杨允恭暗中结识贼寇首领的儿子,天天跟他喝酒赌博,假装不赢,用钱财来满足他,让他窥探贼人。贼寇将要害允恭,贼寇首领的儿子把这件事告诉杨允恭,杨允恭于是逃走。内客省使丁德裕讨伐贼寇到了汉州,杨允恭向他求见献计,被任命为绵、汉招收巡检,贼寇平定后,补授殿前承旨的职务。
太平兴国年间,以殿直(皇帝侍从官)的身份管理广州对外贸易事务。从南汉之后,海盗父子相承,规模大的有几百人,各州县深以为苦。杨允恭趁往朝廷运送物品的机会入朝上奏这件事,太宗就命令他做广、连都巡检使。又因为海盐走私流入岭北,老百姓违反禁令(私自买卖)
上一篇:
乐只中学2010级语文第六册第一次中考模拟考试
下一篇:
高二下册语文期中试卷
标签:
人教版
高二
选修
期中试卷
相关:
关于“梅州中学20”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107]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