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高考试卷

阅读:1022  
标签: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22]
绵阳市2011级模拟测试语文试题
绵阳市2011级模拟测试语文试题
命题人:肖俊伶 审题人:胡俊英 许茂林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第I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填写在答题卡上。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考试结束后,将第Ⅱ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
(选择题,共30分)
一、(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A.鱼鳔(biào) 压轴戏(zhòu) 力能扛鼎(gāng) 果实累累(léi)
B.惩罚(chěng) 绕圈子(rào) 不着边际(zháo) 悄无声息(qiāo)
C.果脯(pǔ) 变色儿(sè) 一哄而散(hòng) 称心如意(chèng)
D.框架(kuàng) 卡脖子(qiǎ) 戎马倥偬(zǒng) 装模作样(mó)
1.A(B“惩罚”应为chéng;“不着边际”应为zhuó;“悄无声息”应为qiǎo;C“果脯”应为fǔ;“变色儿”应为shǎi ;“称心如意”应为chèn ;D“装模作样”应为mú)
2.下列各组词语中,错别字最多的一组是( )
A.迭宕 捅漏子 共商国是 原型毕露 再接再厉
B.寥阔 挖墙角 崭露头脚 慧质兰心 额首称庆
C.亵黩 徇私情 嘻笑怒骂 老生常谈 功亏一篑
D.班驳 水龙头 平心而论 竭泽而渔 犄角之势
2.B(A项“迭宕”应为“跌宕” ;“捅漏子”应为“捅娄子”; “原型毕露”应为“原形毕露”;B项分别应为“寥廓”;“挖墙脚”;“崭露头角” ;“蕙质兰心”;“额手称庆”;C项应为“亵渎”“嬉笑怒骂”;D项应为“斑驳”;“掎角之势”)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数个相亲节目的横空出世,美女嘉宾现场放狠话,宣扬着令人咋舌的择偶观,并不高明的炒作手法却意外受到关注,引来各大卫视争相效仿。
B.阳春三月,春意阑珊。轩园内的桃花悄然绽放,这已然成为南山校园一道亮丽的风景。
C.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是消化知识的重要途径,可是许多学生学习时没头没脑,不加思考,结果事倍功半。
D.那次在南宁,突然发现站在面前的是当年和我同在一个村插队的老朋友,虽然二十多年没见,我们仍一见如故。
3.A(A.令人咋舌:形容因吃惊或害怕而说不出话。B.春意阑珊:阑珊,将尽,将衰。指春天就要过去了。C.没头没脑:毫无线索或没有根由,属于望文生义。D. 一见如故:指第一次见面就很相投,像老朋友—样。)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地铁一号线的开通贯穿成都南北,北达升仙湖,南至世纪城,途经文殊院、天府广场和体育馆,对于很多喜欢出门游玩和运动的市民来说,无疑为他们的出行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B.上海“11•15”高层住宅火灾是过去15年来最为严重的一次,据火灾调查组调查得知,此次灾难的直接原因是由无证电焊工违规操作引起的。
C. 新版《红楼梦》在各地方台播出以来,尽管网友拍砖不断,但是在内容方面,红学家们大多肯定了改编是忠实于原著的。
D. “开心农场”游戏中种菜、浇水、施肥等功能确实能为青少年等网民提供一个充满自然情趣的虚拟网络平台,但互动“偷菜”功能并没有给青少年带来启迪思维和开发智力。
4.C(A.主谓搭配不当,主语“开通”不能和后面的谓语“贯穿”“北达”“南至”“途经”等搭配;B.句式杂糅,可改为“直接原因是……违规操作。”或“此次灾难是由……引起的。”


浏览完整试题D.成分残缺,在句末加“的益处”。)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川茶与成都茶馆
西方人喜欢饮咖啡,中国人则爱饮茶,男女老少都如此。中国素有茶之故乡的美称,而四川却是我国最早栽培茶树、焙制茶叶和饮茶的地区之一,四川茶文化历史悠久。
四川人好饮茶,茶馆遍布全川,各地自有特色。其中,特别是成都茶馆风情独具,饮誉海外。素有“四川茶馆甲天下,成都茶馆甲四川”的说法。成都乃至四川茶馆源于何时?现已无从考证。但成都茶馆历来十分兴旺。由于成都优越的自然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特别是都江堰的自流灌溉,自古以来农活就比其他地方少了很多,从而养育出成都人悠闲的品性,“坐茶馆”也就成了成都人的一种嗜好。
成都茶馆之所以引人注目,不在于它的茶艺而在于它的数量多、服务技巧娴熟、态度和气周到以及它所体现的社会功能。
成都茶馆不讲究茶艺,但却潇洒舒适。一般茶馆当街设桌,多为竹椅矮桌,明亮宽敞,干净简朴。茶具为三大件,即茶盖、茶碗和茶船。一般成都人喜欢茉莉花茶,只要没事,便去茶馆一坐,二郎腿一跷,盖碗茶一泡,便悠闲自得地品起茶来。茶馆还供应热水、茶食。稍大的茶馆还设书场,可观赏川剧、清音、扬琴、竹琴及木偶戏等曲艺演出,如解放前的锦春茶社、协记茶社、新世界茶厅即如此。有名的大茶馆则用紫铜茶壶、锡杯托、景瓷盖碗,好么师(茶博士)样样皆精,如解放前的华华茶厅、濯江茶社,现在的杜甫草堂茶馆还保留着这种风情。成都茶馆讲究待客态度,行茶技巧。成都茶馆的一般行茶师傅都有一手绝活。
成都茶馆还具有“信息交流、会社联谊、民间法庭、民间文化活动及经济交易”等社会功能。成都茶馆的第一功能便是“摆龙门阵”、“吹壳子”,不论老友新知,在茶馆里一坐就可侃上半天,大家互相交流各种新闻和信息,以获得精神上的满足。同时成都茶馆还是旧社会“袍哥们”①谈公事的地方,也是各行各业聚会的场所,具有“民间会社联谊站”的功能。成都茶馆还是民间肆里纠纷的“断案”场所,又具有民间法庭的作用。
茶馆还是文人吟诗、作画、谈心、聚会甚至演出的场所。在成都,许多民间生意买卖也在茶馆里进行。许多社会交往、社会信息都在茶馆里交流,这里成了新闻的传播地。别看四川交通闭塞,信息不通,只要茶馆一坐,天下大事就了然于胸,坐茶馆也算是弥补信息闭塞的一种方式罢。在古代中国还有这种说法:“天下未乱蜀先乱,天下已治蜀后治。”其中,茶馆的作用恐怕不能忽略。由于得天独厚旱涝保收的地理条件,“天府之国”物产丰富,家给人足,身安逸乐。在茶馆里度过光阴,陶冶身心,交朋会友,纵论天下大事已经成了成都
人乃至四川人的一种生活习惯。许多人无事,清早起来,往茶馆一坐,就是一天,这种“玩”法,普天下可能再也找不到几处。
①袍哥:解放前四川的一个封建会道门组织。
5.为什么“坐茶馆”会成为成都人的一种嗜好?下面阐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成都茶馆风情独具,饮誉海外;而且茶馆还具有多种功能,不论老友新知,在茶馆里一坐就可以侃上半天,交流新闻和信息,以获得精神上的满足。
B.成都优越的自然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特别是都江堰的自流灌溉,自古以来农活就少,从而养育出了成都人悠闲的品性。
C.四川自古号称“天府之国”,物产丰富,家给人足,自然身安逸乐,在茶馆品茶就成了一种很好的休闲方式。
D.在茶馆里度过光阴,陶冶身心,交朋会友,纵论天下大事,已经成了成都人的一种生活习惯。
5.D(A、B、C三项都是说的原因。D项说的是一种事实,一种现象。)
6.成都茶馆“风情独具”,下面的叙述不属于“风情独具”的一项是( )
A.成都茶馆不讲究茶艺,但却潇洒舒适。一般茶馆当街设桌,多为竹椅矮桌,明亮宽敞,干净简朴。
B.茶馆供应、热水、茶食。稍大的茶馆还设书场,可观赏川剧、清音、扬琴、竹琴及木偶戏等曲艺演出。
C.成都茶馆不在于它的茶艺而在于它的数量多,服务技巧娴熟、态度和气周到以及它所体现的社会功能。
D.有名的大茶馆则用紫铜茶壶、锡杯托、景瓷盖碗,好么师(茶博士)样样皆精,行茶师傅都有一手绝活。
6.C(C项所说的茶馆“数量多”、“态度和气周到”不属于“独具”的“风情”。)
7.“古代中国还有这种说法:‘天下未乱蜀先乱,天下已治蜀后治。’其中,茶馆的作用恐怕不能忽略。”下面所述成都茶馆的各种社会功能中,与“天下未乱蜀先乱,天下已治蜀后治”关系不大的一项是( )
A.成都茶馆第一功能便是“摆龙门阵” 、“吹壳子”,无论老友新知,在茶馆里互相交流各种新闻和信息,以获得精神上的满足。
B.成都茶馆是旧社会“袍哥们”谈公事的地方,也是各行各业聚会的场所,具有“民间会社联谊站”的功能。成都茶馆还是民间肆里纠纷的“断案”场所,具有民间法庭的作用。
C.成都茶馆成了新闻的传播地,许多社会交往、社会信息都在茶馆里交流,只要到茶馆一坐,天下大事就了然于胸,坐茶馆也算是弥补信息闭塞的一种方式罢。
D.成都茶馆是文人吟诗、作画、谈心、聚会甚至演出的场所。在成都,许多民间生意买卖也在茶馆里进行。
7.D(A、B、C三项所述成都茶馆是传播新闻的地方和“袍哥们”谈公事的地方,这是解放前引起四川动荡不安的一个因素。而D项所述文人吟诗作画和生意买卖等与“天下未乱蜀先乱,天下已治蜀后治”关系并不大。)
三、(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一10题。
薛奎,字宿艺,绛州正平人。进士及第,为隰州军事推官。州民常聚博僧舍,一日,盗杀寺奴取财去,博者适至,血偶涴衣,逻卒捕送州,拷讯诬伏。奎独疑之,白州缓其狱,后果得杀人者。徙仪州推官,尝部丁夫运粮至盐州,会久雨,粟麦渍腐,奎白转运卢之翰,请纵民还州而偿所失。之翰怒,欲劾奏之。奎徐曰:“用兵久,人疲转饷,今幸兵食有余,安用此陈腐以困民哉!”之翰意解,凡民所失,悉奏除之。
知并州,改秦州。州宿重兵,经费常不足,奎务为俭约,教民水耕,岁中积粟三百万。
知益州,秦民与夷落数千人列奎治状,请留,玺书褒谕,不许。成都民妇讼其子不孝,诘之,乃曰:“贫无以为养。”奎出俸钱与之,戒曰:“若复失养,吾不贷汝矣!”其母子遂如初。尝夜宴,有戍卒杀人,人皆奔走,奎密遣捕杀之,坐客莫有知者。临事持重明决,多此类也。


展开余下试题召为龙图阁学士,遂参知政事。帝谕曰:“先帝尝以为卿可任,今用卿,先帝意也。”俄迁给事中。帝尝谓辅臣曰:“臣事君鲜有克终者。”奎曰:“保终之道,匪独臣不然也。”历数唐开元、天宝时事以对,帝然之。
奎性刚不苟合,遇事敢言。真宗时数宴大臣,至有沾醉者。奎谏曰:“陛下即位之初,励精万机而简宴幸。今天下诚无事,而宴乐无度,大臣数被酒无威仪,非所以重朝廷也。”真宗善其言。
(《宋史卷二百八十六•列传第四十五•薛奎》)
8.对下列句中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博者适至,血偶涴衣 适:恰好
B.尝部丁夫运粮至盐州 部:率领
C.请纵民还州而偿所失 纵:放归
D.若复失养,吾不贷汝矣 贷:借给
8. D贷:宽恕(如“严惩不贷”)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贫无以为养 臣无祖母,无以终余年
B.奎出俸钱与之 失其所与,不知
C.先帝尝以为卿可任 引以为流觞曲水
D.励精万机而简宴幸 吾尝跂而望矣
9.A(A没有用来......的办法;B给;结交;C认为;把……作为;D表并列;表修饰)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薛奎断案明察。有个赌徒身着血衣在杀人劫财的案发现场被捕,虽然已经主动认罪,但薛奎仍觉得案情可疑,力请缓决,最终抓获了真凶。
B.薛奎体察百姓疾苦。他能体谅因雨造成军粮毁损的丁夫,请求上司停运。上司起初虽怒而欲弹劾薛奎,但最终被他说服,并免除了丁夫赔偿损失。
C.薛奎深得百姓爱戴。在军费负担沉重的秦州,他力求节俭,教百姓改进耕作方法,发展生产,为民谋利。因此。在他调任时,百姓极力争取他留任。
D.薛奎为政恩威并用。对于因贫穷无力赡养母亲而被告不孝的儿子,他以财相赠,耐心劝说;对于杀人造成社会动乱的戍卒,他能沉稳处置、果断决策。
10.A(赌徒是严刑审讯后屈意招认的,而不是主动认罪的。)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120分)
四、(23分)
1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今幸兵食有余,安用此陈腐以困民哉!(5分)
现在幸好军粮有余,为什么要因为这些陈腐的粮食而使百姓困苦呢!
(“幸”:幸好;“用”:因为;“陈腐”:形容词用为名词,应译为“陈腐的粮食”;“困”:“使……困苦”,每个重点词各1分共4分 。句式“安用……哉”应译为“为什么……呢”,译成感叹句或反问句,给1分)
(2)大臣数被酒无威仪,非所以重朝廷也。(5分)
大臣们屡次醉酒,失掉了庄严的容止,这不是用来加重朝廷的权威的做法啊。(“被酒”:可译为“醉酒”或“喝酒”; “所以”,应译为“用来…….的办法”;“重”: 加重或提高;“朝庭”,可译为“朝庭的权威”、“朝廷的威望”。 每个重点词各1分共4分 。句式“非……也”,应译为判断句,给1分;其余语句不通顺,酌情扣分)
12.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8分).
南乡子•送述古
苏轼
回首乱山横,不见居人只见城。谁似临平山上塔,亭亭,迎客西来送客行。
归路晚风清,一枕初寒梦不成。今夜残灯斜照处,荧荧,秋雨晴时泪不晴。
[注]①述古:陈襄,字述古,苏轼任杭州通判时的同僚与好友。
(1)有人认为,这首词中“亭亭”“荧荧”两词极具表现力,请选择两词中的一个结合语境,作简要赏析。(4分)
(1)任选一个词作答:
示例:①“亭亭”二字,将山塔拟人化,写出那临平山上亭亭伫立的高塔似乎也在翘首西望,不忍朋友的离开(2分)。既意喻词人不像亭亭耸立的塔,能目送友人远去而深感遗憾(1分),又表达了词人不像塔那样无动于衷地迎客西来复送客远去,为友人的离去而依依不舍的感情(1分)。
②“荧荧”既 指“残灯斜照”,又指泪光,比喻贴切新颖(2分)。一方面表现了作者对友人的离别而哀伤,因思念而泪流满面(1分);另一方面表现了作者对友人的担忧而彻夜难眠,读来令人叹惋不己(1分)。
(2)以下片为例对这首词表达的思想感情作简要分析。(4分)
(2)下片通过描写晚风凄清,枕上初寒,残灯斜照,微光闪烁这些景象,营造出清冷孤寂的氛围(2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词人因思念友人而夜不成眠的凄凉悲伤的心境(2分)。
13.补写出名句名篇的空缺部分。(两题任选一题)(5分)
①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 ,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 (司马迁《屈原列传》)
②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 !(关汉卿《窦娥冤》)
③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       。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④世事洞明皆学问, 。 (曹雪芹《红楼梦》)
⑤     ,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 (鲁迅《纪念刘和珍君》)
(2)花卉草木,是作家营造意境常选的意象。在大师们的手中,它们各显其妙。如朱自清在《荷塘月色》中用通感的手法写出了荷花的芳香:“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
_① ;屈原在《离骚》中则以兰草来自况:“扈江离与辟芷兮,_____②_ ”;李贺在《李凭箜篌引》中用“昆山玉碎凤凰叫,______ _③ __ ”来衬托弹奏者技艺的高超;而在《孔雀东南飞》中女主人公用“ _④ ,磐石无转移”来表达自己对爱情的忠贞不渝;在王实甫的《西厢记•长亭送别》中“ ⑤ ?总是离人泪”则体现了莺莺的离别之苦。
(1)①馋谄之蔽明也 ②你错堪贤愚枉做天 ③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④人情练达即文章 ⑤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
(2)①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②纫秋兰以为佩
③芙蓉泣露香兰笑 ④蒲苇纫如丝 ⑤晓来谁染霜林醉
五、现代文阅读(2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
篱笆青青
宋长征
  ⑴篱笆青青,来自乡村的深处,青绿着,蜿蜒着,逶迤着,像一条绿色的丝带,拴住乡村的暖,拴住庄户人家的脚步,拴住千里万里之外游子的心房。你见过山的险峻,见过海的宽广,不一定就见过一围小小的篱笆,纤细,温柔,一如母亲慈爱的眼神。等你走得近了,等你放下手中的行囊,你禁不住要停下来,在这小小的篱笆旁,借着篱笆青青的思绪,想起了远方的亲人。
  ⑵一丛篱笆,可能是一段小小的竹林。青青的叶子,细细的竹节,繁密或稀疏的枝条,透过去,能看见鸡的逡巡,鸭的悠闲;或者还有一条狗戒备的眼神。忽而,篱笆深处闪过一位朴实的面孔,和蔼的女主人会用浓浓的方言问你:渴了?还是累了,要歇歇脚?庄户人家的日子散乱,不过水是甜甜的。没错,甜津津,凉丝丝,你不要介意隔着竹篱递过来的青瓷大碗,井拔的凉水混着竹的清新沁人心脾。
  ⑶竹篱内外,陌生也变得如此温馨。
  ⑷一丛篱笆可能是一棵棵紧密相连的花椒树。尖尖的针刺均匀分布在相互交错的枝桠间,不挡风,不挡雨,却可以忠实守护好自家的小院。院子里的枣树挂满了果儿,红的青的真好看,馋煞了几个调皮的乡下小子,商商量量围着花椒树篱笆转了好几圈儿,就是没找到一个可以下手的地方。这些,树篱都看见了,只是不想说,但等八月十五的当口,卸枣果儿,主人自会提了满满一篮子,东家西家,左邻右舍,哪个乡下的捣蛋鬼都能咀嚼上甜丝丝脆生生的大红枣。


展开余下试题  ⑸花椒树上已然挂满了一嘟噜一嘟噜的小花椒,红红的,在秋风里飘着麻酥酥的香味儿。
  ⑹一丛篱笆可能是一串长长的豆角丝瓜架。父亲随便插了一圈小木棍,母亲在春天点上了种子。单等着春风吹,单等着夏雨下,长长的木篱笆上开满了花。有吊瓜花,有丝瓜花,有紫红如梅朵的梅豆花。要不人说乡下的母亲辛苦呢——见缝插针地打扮了一下,就给小小的农家小院牵来一篱笆美丽的花。蜜蜂嗡嗡飞,蝴蝶对对舞,偶尔有一只小虫子躲在花篱的深处,弹奏起柔柔的丝弦。
  ⑺繁花锦簇的木篱笆是母性乡村优雅的蕾丝花边,掩映间,羞怯不语。
  ⑻红红的朝阳升起来了,一声鸡啼啄破了黎明,一刹时乡村沐浴着七彩云霞,鸟儿们在篱笆上唱起了情歌,歌声婉转,流淌着多情的音符。我自散发着谷物香醇的梦里醒来,绕着青青的篱笆看了又看,像读一首诗,像在欣赏一幅画,像听到一曲古典的乡情乡韵。每一片叶子都是清新的,每一个花朵都飘散着清香;就连晶莹的露珠,一旦亲近上青青的篱笆,也会很久不舍得离去。自高处滑落,落在低处的叶面上,又跌落在篱笆下青青的草丛里。或许被几只早起的蚂蚁匆匆抢了去,分享着自然母亲赐予的芳醇。
⑼花墙,当我想起这词来,青青的篱笆把我包围在幸福的记忆中央。我知道,乡村是贫穷的,但乡村又是那样的质朴,每一个村庄有每一个村庄的气息,每一个村庄都会有几条青青柔柔的篱笆墙。在春天,推开料峭的春寒,跟墙角的爬山虎较着劲儿,和田野里的庄稼打个赌——一定要把乡村打扮成如花的儿女。在秋天,你怎能拒绝篱笆上面青青红红的果实,长长的丝瓜,爬一路结一路,点缀其间;紫红的梅豆,站在最高处,像一枚枚飘扬在风中的旗帜。母亲呢,正忙着招呼路过篱笆门前的大娘婶子:“多摘点,多摘点,你看这篱笆要压塌了呢!”
  ⑽平原的乡下,不见山不见水,惟独随处可见青青的篱笆。土墙呢,嫌太厚,嫌太重,让人感觉不到一丝轻松;砖墙呢,嫌太高,嫌太冷,有点不近人情。只有篱笆墙的影子,青青细细柔柔长长,像过也过不完的青葱岁月。我从乡下走来,深深懂得篱笆墙的弱德之美:不与人争辩,也不自惭形秽,只要心中永驻春天,生命的青绿会一直蔓延。
⑾轻轻的,当我的眼神再次抚摸青青的篱笆,刚好暮色渐浓。一弯新月升起在村庄的上空,皎洁的月光洒在屋檐上,流泻在安静的庭院中,穿过岁月那围篱笆青青,投影在我安静的思绪里。这一生,是不是我也会拥有自己的篱墙,一丛青青的竹,或一排密密的小树,抑或一条开满春天的花墙,清与浊,真与假,善与恶,都不会轻易逾越。
⑿只与一面清寂的篱笆,与乡村,相守到老。
(选自《散文》2010年第4期)
14.作者笔下的篱笆别有风味,文中描写了哪些篱笆,各有什么特点?请分点作答。(6分)
答:①竹林篱笆:或繁密或稀疏,温馨清新。②花椒树篱笆:枝丫交错,香味麻酥酥。③木篱笆:繁花锦簇,优雅羞怯。
(每点2分)
15“这一生,是不是我也会拥有自己的篱墙”这句话在文中有何含意?(4分)
答:①运用了比喻、排比、拟人的修辞手法,语言生动形象。比喻、排比如:把篱笆比成“一首诗”“一幅画”“一曲古典的乡情乡韵”,生动形象描写出花墙篱笆的优雅之美。拟人,如“鸟儿们在篱笆上唱起了情歌”“露珠,一旦亲近上青青的篱笆,也会很久不舍得离去”,生动有情趣。
(点出手法并有阐述,每一种2分,说出两种就可以得4分)
②从视觉、听觉、嗅觉等角度,描写了乡村早晨的美好景色;语言清新典雅,描写富有图画美。一丛篱笆,一颗露珠,几只蚂蚁,都是一幅美妙的画。
(任选一角度有阐述即得2分)
16. 以第⑻段为例,简要分析本文语言的特点。(6分)
答:此句由物及人,深化主旨(1分)由篱笆墙不与人争辩、不自惭形秽以及打扮乡村、守卫乡村的美德而联想到自己,希望自己也能像篱笆墙一样在生命中摒弃假恶浊,坚守真善清。(3分)
17.文章最后一段说“只与一面清寂的篱笆,与乡村,相守到老。”谈谈你的理解。(6分)
答:①“与篱笆相守”也就是守住我们内心的宁静、清洁、本真,不要让物欲膨胀了我们的内心,不要让浮躁扰乱了我们的本性。②“与乡村相守”即守护乡村。篱笆所守住的乡村文明,远离现代社会的尘嚣,在纯朴的乡村里尽享人情之美、本真之美是最大的快乐。因此,我们不能破坏乡村,而要让篱笆阻隔喧嚣,守护乡村。(一点3分,两点6分)
六、语言运用(15分)
18.下面是某报社所做的一项民意调查,请你根据调查的内容,在(1)(2)两处拟写两个小标题,每处标题不超过15字。(5分)
近日,中国青年报对3269人进行的一项民意调查显示,80.8%的人确认我们当前存在汉语应用能力危机。 (1)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在语言文字能力上,30%的学生不及格,66.2%的人存在信件书写格式问题,100%的人存在语法问题。受访者坦言自己在汉语应用中存在不少问题——词语储备不够,经常感觉词穷,词语的使用、搭配和行文格式等存在问题。
有专家指出,“汉语应用危机”一方面是指人们运用汉语的能力下降,出现交流障碍;另一方面是指汉语作为母语,其本身的结构变得混乱,功能发生萎缩,进而遭遇被其他语言替代的危险。 (2)
调查中,52%的人认为,汉语危机的原因在于“很多人重视外语学习,轻视汉语学习”。在找工作时,用人单位也更看重应聘者的英语水平,这让很多大学生对英语等级证书产生强烈渴望。“但工作后你会发现,不论是写文件、作报告,还是与人交流,汉语的使用率和作用远大于英语。”
专家指出,“当一个国家的母语教育还未得到切实保证,就盲目地推广外语教育,甚至把外语等同于母语去推广的时候,后果会是什么呢?”
(1)汉语应用能力遭遇危机;或者:汉语应用能力差,可引发汉语退化
(2)汉语应用能力危机源于“外语热”
(注:意思对即可,一题2分,两题5分;字数超了扣1分。)
19.在2010年网络流行语排行榜中,“给力”一词榜上有名,甚至还进入了《人民日报》
的头条标题。一时间,“给力”充斥着大小报章的各个版面,成为新闻标题的“热词”之一。请结合语境解释下列新闻标题中“给力”的具体含义。(4分)
(1)《广州治堵,公交优先政策尤需“给力”》:
(2)《市政府出台两“硬规定”,给力廉政制度建设》:
认真落实(2分) 大力支持(2分)
20. 2010年1月9日,余秋雨、肖复兴、秦文君、黄蓓佳、梁晓声、赵丽宏、史铁生、铁凝、曹文轩、韩寒等十位作家当选“全国中小学生最喜爱的当代作家”。请你从中选择一位你喜欢的作家,写出他(她)的一部(篇)作品名称,并为他(她)写一段颁奖词,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不超过60个字。(6分)



写对作者、作品(2分)
标签: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试卷
相关:关于“绵阳市2011”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22]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