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现代文阅读专题训练

阅读:1698  
标签:人教版 九年级 总复习 现代文阅读专题训练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698]
荆州市中考语文小说专题训练
2011年九年级小说阅读训练题
松滋市实验初中 伍仁义
(一)父亲的麦子
王海群
  一场的麦子摊得很薄,暗红的麦粒在火辣辣的阳光下像庄稼人的古铜色皮肤。晒场被父亲翻耕后又泼水浸了一夜,晒到半干,赶着牛,拉着石磙子碾了几百圈,结结实实,平平整整,连牛蹄也踩不出印子儿。上面火烤下面地烙,麦子很快就干了。傍晚时就收场进仓,父亲望着满场的麦子想。
  父亲转身回到屋后的大杨树下,躺在凉席上。今年的麦子收成好啊,除了责任田的三亩麦子亩产七八百斤,父亲还承包了集体抛荒几年的二亩沙土地,精耕细作,也是穗大粒饱。父亲躺着,摇着蒲扇,听着蝉鸣,出了多少汗他不想,麦子能卖多少钱他不想,他只知道麦子,几千斤麦子躺在晒场,他只想傍晚收场进仓……
  “下雨啦”朦胧中父亲被惊醒。父亲慌忙起身,没穿鞋子,光脚跑到晒场。天上太阳还亮着呢,可是却下雨了。雨点大,但稀疏。邻人已忙着收场。父亲笑笑:“老天爷,你淋湿了还由你来晒。”话是这么说,父亲还是叫醒了睡午觉的一家人。笆斗、扫帚、木锨,样样家伙上,七手八脚忙。
  太阳倏然隐去,天空顿时阴沉,狂风起,乌云涌,雨就下大了。“这可怎么办?这可怎么办?”母亲喘着粗气。父亲抹了把脸上的雨水说,“雷阵雨,过得快,雨过天晴就好了。”
可是那场雨,直到半夜还没停。
千刀万剐的雨啊,一直下到第二天下午,打开塑料布,麦粒胀大了!又过了一天,还没出太阳,麦粒发芽了。
  太阳出来时,发芽的麦子沾着泥巴。一捧捧拢起,淘干净了,又晒。
  面粉厂的罗三开着客货两用车来了。
  “老王,卖给我吧,你的芽麦。”
  “芽麦你要做甚?”
  “磨面粉。”
  “这芽麦磨出的是黑面呀!”
  “我往好麦里一掺,没人看得出。”
  “我怕黑面吃了黑心肠呢。”
  “我一斤给你一角五,你扔了也是扔!”
  “我怕吃了黑面黑心肠。”
  “哟嗬,老王你说话带刺呢,你不卖有人卖!”罗三朝雇工挥手,“走!乌龟死了壳子硬,别跟他啰嗦!”
  罗三刚一走,父亲摇起了拖拉机。“芽麦装车上,撒田沤肥去!”
  跟着父亲到了麦茬田,我说:“田里水好大。”
  父亲说:“水大好沤肥,水大好栽秧!”
父亲说话时,手按在我的肩上,沉得让我受不了,我仰脸,父亲盯着前方,眼里有泪珠在晃!
(选自《小小说月刊》 09年4期 有删改)
1.父亲不把芽麦卖给罗三的原因是什么?

2.开头一段写“暗红的麦粒”与“平实的晒场”对后文的故事有什么作用?

3.品味文中两处画线句子,完成题目。
(1)说说下面句子的深刻含义。
我怕黑面吃了黑心肠呢。

(2)赏析下面的句子。
父亲说话时,手按在我的肩上,沉得让我受不了,我仰脸,父亲盯着前方,眼里有泪珠在晃!

4.结合全文,理解题目“父亲的麦子”对于表现父亲、揭示主题有什么作用?

5.对于芽麦的处理,罗三看法是“乌龟死了壳子硬”,父亲认为“水大好沤肥,水大好栽秧”。请你用简洁的语言做点评价。


浏览完整试题
【参考答案】
1.他知道芽麦磨出的面粉不筋道,颜色不好,不能让罗三去骗人、赚钱,更不能因为弥补自己的损失而丧失良心和诚信。
2.暗示父亲丰收的希望和满足,与后文的故事情节形成对比、转折。
3.(1)言外之意是:罗三想用芽麦磨面赚钱是丧失良心、黑心肠的作法。 (2)把父亲的动作和神态与“我”的感受结合起来描写,表现了父亲为了诚信、忍痛割爱扔芽麦的沉痛心情和“我”对父亲为人的敬重。
4.“父亲的麦子”是父亲由希望到失望再到希望的心理表现过程;是父亲高尚人格的展示和最好见证。是两种典型社会人物的对决,颂扬了诚信至上的社会价值观念。
5.示例:罗三说法是从商人赚钱的角度,指责父亲受了损失,心痛,还不服软;父亲是从芽麦转化为肥料再长稻谷的角度,说明芽麦不是白扔。罗三的说法看似合情,但是不合理,父亲的说法好像牵强,其实是很有见地的,很有道理的。
(二)代课教师
阴玉军
  经过家里人一番苦口婆心的劝说,落榜的张玲终于答应到涝洼小学当代课教师了。
  报到那天,张玲在校长室里见到一个哭得鼻鼻咧咧的瘦男人正跟校长诉苦:“赵校长,俺都代了五六年的课了,你可不能说不用俺就不用俺了啊。”
  “老田啊,请你理解,我也没有办法,你说上边……”赵校长猛然发现屋门口站着张玲,赶紧刹住了话头,站起来热情地给张玲介绍:“这是田老师,你来了就接替他的班。”
  张玲立刻明白了瘦男人哭的原因,不过她又觉得他很可怜:一个大老爷们,哭什么?出去到建筑队上当个小工也比赚这七八十块代课费强呀!要不因为家庭困难交不起昂贵的复读费,要不是为了能抽出点时间来复习以利明年再考,自己才懒得来这个院墙都没有的、七漏风八漏雨的破学校当代课教师呢!
  瘦男人擦擦红肿的双眼,两道目光像两把锋利的匕首刺向张玲,让张玲感觉如芒刺在背。瘦男人冷冷地质问张玲:“教过课吗?会教课吗?没少跑关系吧?”一连串咄咄逼人的问话,让张玲感到很不自在,可她也不好发作,毕竟是自己夺了人家的饭碗呀!
  尽管十二分的不乐意,瘦男人被赵校长好说歹说地劝走了。张玲接替了他的工作,开始上课了。
  张玲以为自己高中毕业了,教小学生识字,那还不易如反掌啊!也就没怎么准备。可一进课堂,却发觉不是那么回事了。几个生字,张玲翻来覆去捣鼓了一节课,孩子们还是没有记住。放学的时候,瘦男人堵在张玲面前:“你怎么能不认真准备就去上课呢?这不是坑孩子们吗?你以为有关系就能胡来吗?”面对瘦男人连珠炮似的责问,张玲无言以对,只得撂下一句“狗拿耗子,多管闲事”,逃也似的跑了。
  有了瘦男人的刁难,张玲不敢大意了。可尽管作了充分的准备,第二节课还是出现了不少漏洞,弄得她满头大汗。当张玲忑忐不安地走出教室时,又被瘦男人给截住了,语气仍然冷得要结冰:“刚才读错了一个字,挑衅的衅应该读xìn,不读xù。”张玲这才恍然大悟,怪不得刚才她发觉窗外有个人影在晃动呢,原来他在教室外偷听自己的课了。“还有,”瘦男人接着说,“讲字词时不要直接告诉孩子们答案,要让他们自己去查字典,培养他们自己动手的能力……”
  张玲皱着眉头,很不耐烦地听着。瘦男人丝毫也不在意张玲的反感,又讲了几条上课的注意事项,才住了嘴。
  “您还真是个热心肠呢。”张玲的语气明显地带着嘲讽。
  瘦男人瞪了张玲一眼,黑着脸不声不响地转身走了。 .
  真是个怪人,张玲想。不过想想他说的话却很有些道理。
  瘦男人再次出现是在两天后。张玲正讲着课,忽听教室后面传来一个女人骂骂咧咧的咋呼声:“你怎么那么贱呀,人家都不让你干了还蹲在窗户底下干什么?快跟我到地里拔草去。”
  “吼什么吼?不知道里面的孩子们正上着课吗?”
  窗户外出现了瘦男人的身影,他满脸歉意地朝着张玲看看,便拽着女人匆匆忙忙地离开了。
  下次上课,张玲两眼便不停地往窗户外瞟。谁知瘦男人不偷听了,竟直接闯教室里来了。当时张玲正组织孩子们自习,瘦男人突然扛着头出现在了教室里,张玲顿时有点惊慌失措:“你……你要干什么?”瘦男人这才仿佛从梦游中突然醒来,他尴尬地苦笑一下:“对不起对不起,走顺腿了。”说完赶紧走了。
  望着他远去的背影,张玲想这人是怎么了,不就一个破代课教师么,至于三天两头来纠缠吗?要不就是他有点儿变态?不行,得告诉赵校长去,让他出面管管。要不然,瘦男人下次不定闹出什么更悬的事来呢。张玲打定了主意。一下课,她便急急忙忙往校长室走去。
  校长室的门虚掩着,张玲刚想敲门进去,不想里面却传出了那瘦男人的说话声:“校长,俺偷偷听了这妮子的几节课,她知识面很广,还能虚心听取意见,确实比俺强。把这些孩子交给她,俺彻底放心了。今天来和你道个别,明天俺就去广州打工……”
瘦男人,不,田老师,往下还说了些什么,张玲没听清。她只觉得忽然有一种很神圣的东西涌上了她的心头,使得她两眼都模糊了……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
1.选文是从哪些方面描写“瘦男人”的?在你的心中,“瘦男人”是个什么人?

2.张玲由称“瘦男人”到“田老师”,这一转变的原因是什么?

3.小说的结尾运用耐人寻味的方法,没有直接写出来,请你结合前面的情节,通过推想,把作者没有写出来的结尾写出来。

4.阅读全文,回答下面问题。
(1)写张玲鄙夷不屑和田老师女人的吼叫,属于什么描写?对于表现田老师有什么作用?

(2)写“我”的两次课堂教学表现,在结构上有什么好处?

5.在你知道的人中,有像田老师这样的人吗?请举例说明。

【参考答案】
1.从外貌、神态和动作、语言等方面进行描写。瘦男人是一个热爱教育、有强烈社会责任感、与人为善并能真心帮助别人的人。


展开余下试题2.张玲被田老师对学生的热爱、对她的真心诚意的帮助所感动。
3.示例:田老师从校长室走出来,看到我,先是一怔。我想跟他说点什么,田老师却头也不回的走了,我心中不免生出一丝怅惘。
4.(1)侧面描写,作用是衬托田老师的人格和形象。 (2)是为了表现田老师对“我”的看法转变的关键情节。
5.如2009年“感动中国”的人物李桂林、陆建芬夫妇在悬崖边架起梯子帮学生上学,就是这样富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人。
(三)爸爸的田鸡腿
何立伟
那其实是一件很小的事情。
  当时“文化革命”开始不久,父亲被红卫兵们打成了“走资派”。再过些日子,批斗便开始了。
  那年夏末的一个中午,如往常一样,我去机关食堂里买了饭菜回家,就等着父亲。很久了,那熟悉的慢而沉重的声音仍未在门外过道上响起。
   饭菜摆在桌上都已凉了。我们三兄妹围着桌子坐着,馋馋地望定那两碟菜。其中的一碟,是我们全家都爱吃的田鸡。又过了一会儿,我的小妹三毛实在熬不住了,伸出手来欲拿一只田鸡的肥腿。我止住了她。
  日影在桌上移动,邻居们早已吃过饭睡午觉了,四下里很静谧,但父亲还没有回来,我只好对两个妹妹说:“爸爸看样子中午不会回来了,吃吧。”两个妹妹就吃起来,我也吃着,但都吃得很慢,也不似平素吵吵闹闹,仿佛知道父亲会回来,只是边吃边等。
  都知道父亲喜欢吃田鸡,于是只夹炒在田鸡里的大红椒或无肉的背脊,把大腿都剩着。平素最贪馋的三毛,这时也一副懂事的模样。她夹着一块田鸡腿.看了一看又放回到碟子里。结果是一餐饭吃完,那一碟田鸡还剩下大半,全是大腿。
  刚吃过,父亲却忽然回来了。父亲的脸色非常难看,而且他的额角隆起了一个馒头样的包。我一见之下仿佛明白发生了什么事,冲过去扑到父亲身上。
  大妹望见父亲额角的包,惊问是怎么搞的。父亲勉强一笑,说是走路不小心碰在了电线杆上。父亲本是近视,这么一说还真是诓住了我的两个妹妹。我却忍不住,仰头说:“爸爸,今天又开你的批斗会了!”父亲急忙对我丢眼色,又趁妹妹们没明白过来,故意轻松地问:“你们都吃过啦?我还没吃中饭呢!”
  父亲把桌上的竹纱罩揭开,看到那一碟田鸡,都是大腿,他的脸立即抽搐了一下。我看见父亲的眼睛分明潮红了。我朦朦胧胧地感觉到,在外边受尽凌辱的父亲,带着肉体与心灵的伤痕回到家中,从一碟他的儿女舍不得吃而为他留着的田鸡里体味到的是什么。
  就是从这天中午起,父亲说他的儿女长大了,懂事了。
  “文化革命”中,父亲经历了更多的摧残和更大的事件,但是早些天他对我说,有许多旧事,他都能记起,就是回想不到当时的情绪,只有那年夏天的那餐田鸡,他能清清楚楚回忆起当时的感动。
(选自《意林》2010年13期)
1.文章叙述的故事,是围绕“田鸡”展开的,请你在下面的横线上填上一个动词,完成对情节的梳理。
情节梳理: 田鸡—— 田鸡—— 田鸡
2.有人建议,把文题改为“爸爸记忆最深的一件事”。你认为好不好?说说理由。

3.品读文章画线的句子,体会爸爸究竟“体味”到了什么?(提示:可以多向思考)

4.结尾运用了什么表现方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5.请你结合文章隐含的意思,为下面的句子对上一个合适的句子。
对句子:强烈的太阳会使稻谷早熟, 。
【参考答案】
1.想吃 专留 回味(只要与内容吻合的词语均可)
2.不好,虽然意思差不多,但是故事的线索和要强调的主题不能体现出来。而且不能引发人的阅读兴趣。
3.爸爸可能体味到:亲情是抚慰心灵创伤的最好的良药;残酷的环境是教育孩子,使孩子早日成熟的最好的课堂;感谢一碗田鸡,没有让自己的孩子受到外面恶劣环境的影响。
4.运用对比的方法,突出强调了一碗田鸡的在爸爸心中的意义和价值。升华了全文的情感。
5.残酷的环境会让孩子成人(懂事)
(四)老人与花
叶倾城
  他的门前,有两株牡丹花,都是他手植的。在春天,红的黄的花朵大篷大篷地开放,每一个走过的人,都忍不住会停下来站一站。这两株牡丹,有多少年了,没有人知道。
  路过的人常常会看见他,坐在花前的阳光里,微微有点睁不开眼,脸上淡淡的笑意,还有一抹说不上明显的惆怅。此时人们注意到他的头发已经全白了,像雪。这花真美啊。听到行人的赞美,他的笑容像一个骄傲的父亲。
  有时,邻家的主妇拗不过小儿的要求,来讨一朵花。他总是笑眯眯地点头,很快地起身,仔细选了最好的一朵,递过去。不过,这种情形是很少的,大家都知道这花是他的宝贝,谁也不肯妄动。
  花事一年比一年盛,他却一年比一年老。终于有一年,春天到了,他已卧床不能起。他叫老伴把向花的窗子打开,儿女们都说病人不能受风,他也就不再坚持。老伴安慰他,病好了再说。
  他再也没有看到过牡丹。
  追悼会开的时候,是冬天。他的儿子想供几朵牡丹在他灵前,找遍了整个城市,满是象征爱情的玫瑰,只得作罢。他的女儿们用黑纱在他的遗像四周挽了一朵又一朵的花,也不知像不像牡丹。
  他的住房是为他配置的,他去世后,家属随即迁出。他老伴跟他生前的故友亲朋说:那牡丹,谁要就搬去。
  没有人去搬。
  房里住了新的主人,但是在春天,大朵大朵姹紫嫣红的牡丹们仍然竞相开放,每个走过的人仍然会忍不住在花前站一站。这两株牡丹,还会开多少年呢?也没有人知道。
  不知道这些看花的人还会不会想起他。
(选自《倾城之作》)
1.初读领悟——从全文内容领会题目“老人与花”的含义(分别用一个词语批注)。
(1)“老人”对花的感情是 (2)花对“老人”的依恋是
2.品读理解——哪些描写表现了“老人”喜爱而又哀伤神情?

3.精读体会——开头和结尾反复写路过的人都忍不住在花前站一站,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4.细读探究——文中写“整个城市,满是象征爱情的玫瑰”,这一描写是不是与追悼会的气氛不融洽?为什么?。

5.回味思考——结尾时,作者提出了两个问题,给人留下了什么余味?

【参考答案】
1.(1)情有独钟 (2)竞相开放
2.淡淡的笑意 惆怅 骄傲 笑眯眯等
3.对花的喜爱,对老人的谢意
4.不是。满城象征爱情的玫瑰可以看作是老人爱花的背景,也暗示老人与牡丹的关系
5.牡丹会继续开下去,爱花的老人的形象也会在人们心中永不凋零.
(五)秦桧后人的危机公关
姜钦峰

乾隆十七年,皇太后60寿诞的万寿恩科,殿试结束后,主考官照例将前十名考生的试卷上呈皇帝,等待钦点状元。评卷大臣们一致推秦大士为一甲一名,但最终结果还得由皇帝亲自定夺。秦大士是南京士子,自幼聪明好学,10岁便能写诗作文,23岁考中举人,而且写得一手好字,的确才华横溢。
看到秦大士的文章,乾隆当即折服,论真才实学,今科状元非此人莫属。但是,当乾隆看到秦大士的籍贯时,不由得犹豫起来,他想起了另外一个人——北宋大奸臣秦桧。乾隆心想,两人的籍贯相同,姓氏相同,这个秦大士会不会是秦桧的后代呢?万一是真的就麻烦了,奸臣的后代怎么能当状元呢?传出去岂不是天大的笑话。


展开余下试题 乾隆左思右想,拿不定主意,越想越觉得此事非同小可,必须查个水落石出,于是立即召见秦大士。见到秦大士,乾隆开门见山地问:“你是不是秦桧的后代?”秦大士满心欢喜而来,万没料到,皇上竟会有此一问——世上真有这么巧的事,他确实是秦桧的后代!
事关重大,秦大士趴在地上,顿时汗如雨下,不知该如何作答。他面临着两难选择:要么如实相告,前程肯定完了;如果矢口否认,就卖掉了祖宗,这是不孝,而且犯了欺君大罪,这是不忠,弄不好脑袋要搬家。无论哪种选择,都是死路,秦大士思索片刻,索性壮起胆子高声说道:“皇上,一朝天子一朝臣。”
不愧是大才子,机智过人,此言一出,便流传后世。在当时的情境下,这短短的七个字,含义实在太丰富了。首先,他对皇帝的疑问不置可否,等于默认了是秦桧的后代,但又不明说,给双方留下一条退路;第二层意思更妙,一朝天子一朝臣,只有北宋那样的昏君才会让奸臣当道,而大清朝现在有您这样的一代明君,怎么可能出现奸臣呢?
秦大士绕开了皇帝的问题,直接阐述自己的观点,又顺带拍了皇帝的马屁,不露声色,恰到好处。乾隆何等聪明,哪会听不出弦外之音,更加欣赏他的过人才智,当即龙颜大悦,欣然点秦大士为新科状元。
秦大士巧妙地化解了危机,成为清朝第43位状元,被授翰林院修撰。
秦大士虽然过了皇帝这关,但要想过天下百姓这关,就没那么容易了。秦桧的名声实在太大,尤其是在民间,被说书的、唱戏的添油加醋之后,人们更加恨之入骨。
大奸臣的后代不仅做了官,还当了状元,以当时的道德标准来看,人们在感情上的确很难接受,总会不由自主地把他与秦桧联系起来。他特殊的出身,甚至成为同僚们的笑料。
秦大士面临着巨大的信誉危机,无形中被贴上了奸臣的标签,有点冤,又很无奈。历史无法改变,祖先留下的污点,他永远无法抹掉。然而谁也没有想到,秦大士高中状元后,高调做的第一件事,竟是前往杭州西湖祭拜岳飞。在岳飞墓前,看到秦桧夫妇的塑像被反绑双手,长跪于此,秦大士沉思良久,写下了流传千古的名句:“人自宋后羞名桧,我到坟前愧姓秦!”情真意切,立场鲜明。此联传出,人们顿时对秦大士刮目相看,无不肃然起敬,终于相信,秦桧的后代跟他的确不一样。
秦大士一生为官清廉,造福百姓,至今传为佳话。两百多年后的今日,在南京长乐路的秦大士故居门前,前来参观与缅怀的人依然络绎不绝。
(选自《读者》原创版 有删改)
1.“危机公关”是个具有时代色彩的名词,请你结合选文内容,用通俗的语言解释它在题目中的意思。

2.从秦大士的角度,用简短的语言概括选文的情节。

3.文章结尾一段是不是多余的?为什么?

4.秦大士面对名誉“危机”,采取了哪些“公关”的行动?文中“高调”一词所表现的是一种什么情景?

5.时闻链接,比较讨论:
材料:河北省邢台市隆尧县东良乡一位女生今年报考了中央司法警官学院,在政审过程中,却被当地派出所告知,由于她父亲曾因上访被拘留过3天,所以不予盖章。
——《中国新闻网》
比较:文中乾隆皇帝的“为难”和秦大士的“危机”与河北女生的遭遇有哪些相似之处?你觉得她应该怎样化解这场“危机”?

【参考答案】
1.遇到危难采取办法化解矛盾
2.高中状元——金殿妙答——高调扫墓——吟联明志
3.不多余。用补叙的办法,强调故事的真实性,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4.一是金殿妙解皇上的疑虑,二是返乡祭奠岳飞,吟联明志 鲜明而又张扬地造出新科状元——秦桧的后人秦××祭扫岳飞陵墓的声势
5.相似之处:一是都是因为前辈的坏名声影响自己的声誉;二是都是因为受株连的 对于河北女生在现代受株连,她应该向媒体、大众呼吁,结束这种封建社会才有的株连思维的定势,按照社会主义的法制办事。 (111.176.100.247)
标签:人教版 九年级 总复习 现代文阅读专题训练
相关:关于“荆州市中考”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698]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