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中考知识点专题训练

阅读:1063  
标签:人教版 九年级 总复习 中考知识点专题训练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63]
课内文言文冲刺备考(一)
广东省中考•课内文言文冲刺备考(一)
[中考题型]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第9一20题。
(一)(8分)
桃花源记 陶渊明
①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②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髻,并怡然自乐。
③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④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⑤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3分)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10.根据本文内容,恰当选用文中的四字短语填空。(2分)
武陵渔人“忘路之远近”,发现了桃花林,甚是好奇,就“口口口口”。进人桃花源,他感到桃花源人的生活是那么“口口口口”。离开桃花源时,他“口口口口”,但再来寻找时还是“口口口口”。
11.从第②③段对桃花源的描写可以看出,桃花源让作者向往的是:(1) ;
(2) ;(3) 。(3分)
[参考答案]
9.(渔人)到了郡城,去拜见太守,报告了(自己发现桃花源的)这番经历。10.欲穷其林 怡然自乐 处处志之 不复得路 11.(1)环境优美((2)和睦安乐((3)没有战乱(没有压迫,没有剥削,没有纷扰)
【文言文翻译答题指导】
平时要有选择地动笔翻译一些文言文语段。重点选择那些主旨句、关键句、含有特殊句法、词法,或是含有古今义、通假字的句子,做一些有目的地训练。翻译原则是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特别要注意对句中每一个字的意义与作用的理解,弄清句式特点,翻译尽量符合原文语言风格,句意通顺。
1.认真领会原文,把词放入句中去理解,把句放入篇中去理解,不要望文生义。比如《桃花源记》中“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中的“绝境”就不能望文生义地理解为现代汉语的“没有出路的境地”。因为从全文看,那里是“世外桃源”,不存在生活无着落的问题,因此,“绝境”应是“与世隔绝的地方”。
  2.翻译时要落实好关键词语。如翻译《狼》中的“其一犬坐于前”,关键是弄清“犬”在句中是名词作状语,翻译成“像狗一样”,才能正确翻译出这个句子。关键词语落实了,句子翻译就比较顺利。
3.文言中省略句较多,翻译时应注意补充。如“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曹刿论战》)译为“第一次击鼓,士气振作;第二次(击鼓),士气就低落了;第三次(击鼓),士气就泄尽了。”这里的“再”、“三”后应补译上“鼓”(击鼓)。
4.凡属地名、人名、官名、年号、帝号以及古今意义相同的词,都可照抄不译。如“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出师表》),“侍中”、“侍郎”是官名,“郭攸之”、“费祎”、“董允”是人名,“等”古今意义相同,因此,都可照抄不译。另外,有的助词只起表达语气、停顿、凑足音节等作用,也可不译。


浏览完整试题[冲刺训练]
(一)阅读下面文段,完成第1-3题。(8分)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悦,不亦君子乎?”(《学而》)
(2)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为政》)
(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5)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泰伯》)
(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
(10)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卫灵公》)
(《论语》十则)
1.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3分)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译文:
2.孔子曾说过:“善人,不善人之师;不善人,善人之资(资:这里有借鉴的意思)。”用课文中的话说就是 。(2分)
3.为什么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结合你的学习生活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3分)
答:

(二)阅读下面文段,完成第1-3题。(8分)
鱼我所欲也
孟子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鱼我所欲也》)
1.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3分)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译文:
2.在孟子看来,什么情况下一个人即使遇到祸患也会挺身而出?(请用原文回答。)(2分)
答:
3.文中写“鱼”和“熊掌”“不可得兼”时取“熊掌”的用意是什么?结合你的学习生活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3分)
答:

(三)阅读下面文段,完成第1-3题。(8分)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中,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3分)
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译文:
2.孟子认为,一个国家要想避免灭亡的命运,必须具备什么条件?(2分)
答:
3.孟子在这篇文章中阐述了怎样的人才观?对我们今天有何现实意义?(3分)
答:

(四)阅读下面文段,完成第1-3题。(8分)
曹刿论战
《左传》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3分)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译文:
2.根据本文内容,恰当选用文中的话填空。(2分)
曹刿因为“ ”而请见鲁庄公。鲁庄公把战争的希望寄托在施行“小惠”和祈求神灵的保佑,最后虚心听意见取得战争胜利。庄公战后问曹刿取胜之道,一讲攻击的缘故,“ ”高度概括了最佳战机;二讲追击的缘故,“ ”表现他考虑周全、行动谨慎。
3.鲁国获胜后,“公问其故”,曹刿在解释原因的时候分哪几层意思?(3分)
答:

[课内文言文冲刺训练(一)参考答案]


展开余下试题(一)1.看见贤人要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要反省自己有没有跟他相似的毛病。 2.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3.一味读书而不思考,只能被书本牵着鼻子走,就会被书本所累,从而受到书本表象的迷惑而不得其解。而只是一味的埋头苦思而不进行一定的书本知识的积累,进而对知识进行研究推敲,也只能是流于空想,问题仍然不会得到解决,也就会产生更多的疑惑而更加危险。只有把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才能学到有用的真知。
(二)1.万钟的俸禄如果不加分辨是否符合礼义就接受它,那万钟的俸禄对于我有什么好处呢? 2.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3.意在说明在生活中经常会遇到需要选择的事,在两者不可兼得的情况下,人们会选取价值更高的东西,用来比喻“舍生取义”的道理。
(三)1.通过这样的途径来使他的内心警觉,使他的性格坚韧起来,不断增长他的才干。 2.内有法家拂士,外有敌国外患。 3.孟子认为成材要经受得住外来艰苦的磨练,又要主动接受主观的种种困扰。它的现实意义是,使人时刻提醒自己,不要沉浸于安逸和享乐之中,要努力进取,充实提高自己。
(四)1.大大小小的诉讼案件,即使不能全部明察,但一定处理得合情合理。 2.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彼竭我盈 惧有伏焉 3.分两层。第一层:“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第二层:“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13.109.14.10)
标签:人教版 九年级 总复习 中考知识点专题训练
相关:关于“课内文言文”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63]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