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高考模拟卷

阅读:1042  
标签:粤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42]
福建师大附中2011年高考模拟测试卷
福建师大附中2011年高考模拟测试卷
语 文
(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一、古代诗文阅读(27分)
(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分)
1、补写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分)
(1)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荀子《劝学》)
(2)自其不变者而观之, ,而又何羡乎!(苏轼《赤壁赋》)
(3)固时俗之工巧兮, 。(屈原《离骚》)
(4)此情可待成追忆, 。(李商隐《锦瑟》)
(5)斜阳草树, ,人道寄奴曾住。(辛弃疾《永遇乐》)
(6) ,无案牍之劳形。(刘禹锡《陋室铭》)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5题。
(武)则天将不利王室,越王贞于汝南举兵,不克,士庶坐死者六百余人,没官人五千余口。司刑使相次而至,逼促行刑。时狄仁杰检校刺史,哀其诖误①,止司刑使,停斩决,飞奏表曰:“臣欲闻奏,似为逆人论理,知而不言,恐乖陛下存恤之意。奏成复毁,意不能定。此辈非其本心,愿矜其诖误。”表奏,特敕配流丰州。诸囚次于宁州,宁州耆老郊迎之曰:“我狄使君活汝耶!”相携哭于碑侧,斋三日而后行。诸囚至丰州,复立碑纪德。
初,张光辅以宰相讨越王,既平之后,将士恃威,征敛无度,仁杰率皆不应。光辅怒曰:“州将轻元帅耶?何征发之不赴?仁杰,汝南勃乱,一越王耶!”仁杰曰:“今一越王已死,而万越王生。”光辅质之,仁杰曰:“明公亲董戎旃②二十余万,所在劫夺,远迩流离,创巨之余,肝脑涂地。此非一越王死而万越王生耶?且胁从之徒,势不自固,所以先著纲③理之也。自天兵暂临,其弃城归顺者不可胜计,绳坠四面成蹊,奈何纵求功之人,杀投降之士?但恐冤声腾沸,上彻于天,将请尚方断马剑斩足下,当北面请命,死犹生也。”遂为光辅所谮,左授复州刺史。寻征还魏州刺史,威惠大行,百姓为立生祠。
迁内史,及薨,朝野凄恸。则天赠文昌左相。中宗朝,赠司空。睿宗朝,追封梁国公,哀荣备于三朝,代莫与为比。
(选自刘肃《大唐新语》)
【注释】①诖误:连累,牵累。 ②戎旃:军旗,文中指军队。 ③著纲:颁明法令。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此辈非其本心,愿矜其诖误 矜:同情
B.所在劫夺,远迩流离 迩:近
C.绳坠四面成蹊 蹊:小路
D.遂为光辅所谮,左授复州刺史 谮:打压
3.以下句子中,全都表明狄仁杰为民着想的一组是 ( )(3分)
①时狄仁杰检校刺史 ②奏成复毁,意不能定
③我狄使君活汝耶 ④征敛无度,仁杰率皆不应
⑤寻征还魏州刺史,威惠大行 ⑥及薨,朝野凄恸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③⑤⑥ D.④⑤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当武则天准备篡夺唐王朝政权时,越王李贞在汝南起兵反抗,但最终不仅没有取得成功,还连累了不少人。
B.特赦配流丰州的囚犯们从老人处得知是狄仁杰救了他们后,斋戒了三天,并在到达丰州后建碑纪念狄的恩德。
C.狄仁杰说“万越王生”的意思是,如果张光辅听任属下胡作非为,就有可能激起民变,逼使百姓造朝廷的反。
D.狄仁杰去世之后,历经三朝,则天、中宗、睿宗都给了他很高的封号,这种荣耀在当时没有谁可以与他相比。


浏览完整试题5.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臣欲闻奏,似为逆人论理,知而不言,恐乖陛下存恤之意。
译文:                                  。
(2)州将轻元帅耶?何征发之不赴?
译文:                                  。
(三)古代诗歌阅读(6分)
6、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春 雪 夜 雪
韩 愈 白居易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1)试比较韩诗“二月初惊见草芽”中的“惊”字与白诗 “已讶衾枕冷”中的“讶”字在表现诗人情感上的差异。(2分)
答:                                     
                   。
(2)虽然都是写雪,但两首诗的表现角度并不相同,请作简要分析。(4分)
答:                                     
                   。

二、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6分)
(一)文学名著阅读(10分)
7、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有误的两项是 ( ) ( )
A.那林黛玉倚着床栏杆,两手抱着膝,眼睛含着泪,好似木雕泥塑的一般,直坐二更多天方才睡了。一宿无话。
黛玉晚上亲来怡红院看望宝玉。由于袭人正闹脾气,且又没有听清黛玉的声音,烦躁得很,没有开门。她又眼看着宝玉送宝钗出来,更生误会,不由触动了寄人篱下的凄凉心境,自己更觉无趣,直到半夜才睡下。(《红楼梦》)
B.正月初八高家放烟火由年青人布置安排,长辈们拗不过他们请求都来了,只有爷爷受不住夜间寒气,没来参加。他们在移动的船上放烟火,黑暗的夜空银花飞舞,色彩变幻;水面上浮着红绿色的小灯笼,把水面映成了奇异的颜色。淑英吹笛子,觉新拉胡琴,觉民唱歌,大家和着唱,静静的湖面歌声荡漾,别具情味。(《家》)
C.遂大驱士马,尽入谷中。懿忽见草房上尽是干柴,前面魏延已不见了。懿心疑,谓二子曰:“倘有兵截断谷口,如之奈何?”
言未已,只听得喊声大震,山上一齐丢下火把来,烧断谷口。
诸葛亮经过深思熟虑设下一计,将司马懿诱进上方谷,纵火焚烧。司马懿惊得手足无措,以为必死无疑。不料天降大雨,满谷之火,尽皆浇灭。司马懿大喜得脱。(《三国演义》)
D.法院开庭审判玛丝洛娃的案件,聂赫留朵夫作为贵族代表参加陪审,意外与玛丝洛娃重逢。他坐在陪审席里,回忆起与玛丝洛娃认识以来的一切往事。他承认自己卑鄙无耻,良心上背着这样的罪孽,居然还能心安理得地过了这么多年,不禁羞愧难当。(《复活》)
E.她立刻迈开大步,披头散发,在窗栅栏前踱来踱去,眼睛冒着火花,用肩膀撞着墙,活像一只关在笼子里的母狼。它已经饿了很久,现在感到喂食的时间临近了。
爱斯梅拉达被法庭判处死刑。执行死刑的那天,隐修女居第尔思念女儿的痛苦比往常发作得更厉害。当她听说要处死一个埃及姑娘时,她幸灾乐祸地大笑起来。(《巴黎圣母院》)
8、简答题。(任选一题,100字左右)(5分)
(1) 爱斯梅拉达带着她心爱的小山羊离开了狂欢的节日广场。好奇的甘果瓦一直跟随着这天仙美貌的姑娘。只见她越走越快,拐过一个街角,就在他刚看不见她时,就听见她一声尖叫,他急忙赶上去,请简述甘果瓦看到了什么?他怎么做?结果如何?





(2) 肃乃辞孙权,至陆口,召吕蒙、甘宁商议,设宴于陆口寨外临江亭上,修下请书,选帐下能言快语一人为使,登舟渡江。江口关平问了,遂引使者入荆州,叩见云长,具道鲁肃相邀赴会之意,呈上请书。云长看书毕,谓来人曰:“既子敬相请,我明日便来赴宴。汝可先回。”(《三国演义》第六十六回)
简述关羽“单刀赴会”的故事。




(二)文化经典阅读(6分)
9、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子张问于孔子曰:“何如斯可以从政矣?”子曰:“尊五美,屏四恶,斯可以从政矣。”
子张曰:“何谓五美?”子曰:“君子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
子张曰:“何谓惠而不费?”子曰:“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费乎?择可劳而劳之,又谁怨?欲仁而得仁,又焉贪?君子无众寡,无小大,无敢慢,斯不亦泰而不骄乎?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视,俨然人望而畏之,斯不亦威而不猛乎?”
子张曰:“何谓四恶?”子曰:“不教而杀谓之虐;不戒视成谓之暴;慢令致期谓之贼;犹之与人也,出纳①之吝谓之有司。”(《论语•尧曰第二十》)
【注释】)①出纳:意在“出”上,“纳”不译。
(1)下列对上面选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在孔子看来,要想参与政事,有所成就,就要尊奉“五美”,摒弃“四恶”。
B.孔子认为,在让老百姓获利的同时自己也能得到好处,就称得上是“惠而不费”。
C.在孔子看来,君子不会怠慢任何人,不管他们人数是多还是少,势力是大还是小。
D.孔子认为,从政者在下达命令与要求完成间留的时间不充裕,那就是残害百姓。
(2)结合上面选段,谈谈你对“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论语•颜渊第十二》)这句话所体现的孔子思想的理解。(3分)
答:

三、现代文阅读(24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2题。
文化交流中,我们欠缺什么
盛宁
国内常听说“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这样一种说法。这应该是指文化的价值体现在它的独特性、与其他文化的差异性上,倘若雷同,文化就失去了它的基本存在价值。
然而,当我们认识到文化的价值在于其独特性、差异性之后,我们如果仅仅停留在这一点上,认为只要是“民族的”,就一定是“世界的”, 那恐怕又陷入了另一种片面性,一种简单的思维方式,缺乏一种深层次的、辩证的思考。


展开余下试题不同民族、不同文化圈的人之所以能够彼此理解,相互沟通,不同文化之所以能够交流,是因为在至高的精神层面上存在着某种普世共通的精神价值。这种普世性的精神价值,是站在文化接受方的立场、为接受方所认可的那种带有普世性的精神价值。
文化学者余秋雨曾谈及他亲历2001年德国汉诺威世博会和2005年日本爱知世博会的感受。汉诺威世博会开幕前,根据当地的民意测验,中国馆在“最想去看的馆”一项中排在第二位。然而,那次世博会上的中国馆,给人印象最深的是万里长城和京剧脸谱的图片,还有一座不大的长江三峡的塑料模型等。结果,所有排队进来的外国观众,几乎很少有人在馆内的某一个角落停下脚步,都只是用了几分钟时间匆匆走过,就直奔出口。而在2005年日本爱知世博会上,中国馆显然也做出了努力,但在宣传理念上还是没有太大的改观。当时,世博会的大门口有一个电脑屏幕,上面标示出此时此刻到哪一个国家馆需要在门口等候多少时间,那块屏幕成了各国文化魅力的一块比赛牌,譬如,法国三小时,韩国三个半小时,日本四小时,而中国馆的门口却基本不需要等候。
余秋雨说,这两次世博会上的窘境反映了中国文化在对外交流时的几个重大弊病:(1)找不到一个真正能吸引人的中华文化的象征图像;(2)几乎不知道当代国际间的高层审美趋向;(3)国家文化窗口的设计变成了某政府部门下属的一个行政行为,越是层层审查就越是平庸刻板;(4)盲目高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现代魅力,以为四大发明、出土文物等会让各国观众停步仰望。所以,我们与德国馆相比,缺少了智慧的巧思;与法国馆相比,缺少了自嘲的幽默;与日本馆相比,缺少了面对未来的创新;与韩国相比,缺少通俗的亲切和美丽……
这诸多的“欠缺”合在一起,反映了我们在认识上缺乏一种文化的自觉,这就是忽略了文化在至高的精神层面上,是一种人类共通的普世价值,结果有意无意地将民族价值置于人类普世价值之上,造成了文化交流和沟通的障碍。
(节选自《书摘》2010年12期,有删改)
10、从文本上看,下列不能体现“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说法的一项是( )(3分)
A.文化的价值体现在它的独特性、与其他文化的差异性上,倘若雷同,文化就失去了它的基本存在价值。
B.因为在至高的精神层面上存在着某种普世共通的精神价值,所以不同民族、不同文化圈的人能够彼此理解,相互沟通。
C.2001年德国汉诺威世博会展出的万里长城和京剧脸谱的图片,还有一座不大的长江三峡的塑料模型等。
D.世博会德国馆所体现的巧思、法国馆所体现的幽默、日本馆所体现的创新、韩国馆所体现的通俗的亲切和美丽……
1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3分)
A.汉诺威世博会期间,观众“排队”进中国馆,说明对中国馆有期待;“匆匆走过”说明他们对中国馆的展出内容不认同。
B.虽然也做出努力,但因在宣传理念上没有太大的变化,日本爱知世博会期间,外国观众对中国馆一点也不感兴趣。
C.余秋雨认为,政府部门层层审查的行政行为导致的文化窗口设计的平庸刻板是造成两次世博会出现窘境的原因之一。
D.余秋雨认为,盲目高估四大发明、出土文物等中国古代文化的现代魅力,是造成两次世博会出现窘境的原因之一。
12、在对文化价值的认识上,作者不完全认同“只要是‘民族的’,就一定是‘世界的’”这种观点,从文本中看,原因是什么?(3分)
(二)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15分)
本题为选考题,请从甲、乙两类文本中选定一类作答,不得再做另一类文本的题目。
(甲)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5题。
书的声音
蔡刚华
呆在书房的时间长了,就喜欢与书多些交流,在对视的目光里便有温润成分的存在。同样当你静下心来,一个人呆坐在书房内,特别是在静谧的夜里,便似乎能从书架的一隅听到了书的呢喃和争执。于是你干脆不妨直起身来,努力去倾听一下那种非自然成分的声音了。
可以听到一种掷地回响的声音,它明显是通过思考才发出的,书一定是有思想的,除却思考我真不知道它为何而存在,为何而倾诉。它的思想里是有一种叫理想的系统,通过这个中枢神经把声音委婉地发出。要是哪天书的思考停止了,它的中枢拒绝工作了,我想书也就失去了理性存在的必要。所以有种书我们往往把它归成哲学类或思想类,它从一落生便以忧郁的面孔出现在读者的面前,所以很难看到装帧精美的哲学思想类书籍摆在书架上的影子,不是它不想梳妆一回,而是因为从制造者到取悦者都忽略了它外表审美的需求。它的生存要求太低了,生活品质的忽视造成了它往往是一件白衬衣就可以落落大方的出现在你的面前,而它的声音虽不高亢但却沉稳,虽不尖锐但也回声有余,不喜热闹的它往往干脆选择了角隅,算是也自拣了个清静。
有一种声音它平和,清晰。它的出现是在争论的结束和心静的开始。它在注重品质的同时也注重简约,成熟的时候一般不发赘言,不卷入争执是它的为人之道,不涉及闲言是它的立身之本,在着装上它是休闲居多,但也不乏职场上的庄重之束,必要时商务时尚也能苟同。听它言语,可以多些放松和平静,也可以在平静中涉及收获,如沐春风如品甘茗而微醉。同它接触得渐渐多了起来,它的形式或许是文化苦旅,或许是感伤文化,更多是随笔小品。因此,丽江可以找到她小酌的影子;水乡能见到她婉约的声调;故乡是她最好停留的场所;怀旧和伤感是她思考的习惯。
听够了小曲,听尽了呢喃,听倦了耳边春语,就喜欢听老者讲些陈年往事,听亲历者诉说切肤的感受,或风流或悲壮,或戚泣或欣然。这时从大观园里出来的使女讲了楼内风流浪事;从矿上撤下的煤工讲了新型南霸天的专横;而政府楼内的文员则细数了官场上的种种微妙。于是历史小说、纪实小说、官场小说、言情小说便畅言起来,不免落下的是一场争论。
一场争执平息下来,还能听到清脆悦耳的童声,它们不为外界所扰不为物质所惑。在牧童的吆喝声外,还有众多小动物人性化的言语,公主和王子当然也不寂缺席。在童话的世界里,在童声的氛围中,我们呼吸畅快,我们心律顺稳,忘记了脸红耳赤、忘记了物质力的强扰、更忘记了年龄的束缚。一种由表及里的愉悦感顿然而生,那是清亮的声音带来的,那是无邪的童声净化过滤的。还有什么比身心清净更快畅的理由,没有了,一定没有了。
倾听书的声音,听到的是弗洛伊德充满沙哑且闪烁智慧的人性论调,听到了刘亮程一个人在寂寞的村庄里徘徊的脚步声,听到了刘姥姥口无遮掩的细数珍馐,听到了白雪公主与东郭先生时空错乱的交遇……丰富的声音与丰富的场景交换使得书架里的喧哗无比精彩。
看穿了书房里的林林总总物质构成,一个静得下心来的主人的耳边一定流淌着这样一种由非物质源发出的声音。所以百般无聊无所事事时,我还是会闭上眼睛静静听一回书里发出的声音。
(选自《福建文学》2010年第12期)
13、下列对作品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 )( ) (5分)
A.虽然绝大部分哲学类或思想类书籍的装帧不够精美,也常常被放置在书房的角落,但这并没有让它们觉得难堪。
B.随笔小品在内容上不卷入争执,不涉及闲言;在外部装帧上,或休闲,或庄重,或商务时尚,各种样式都可以成为它的选择。


展开余下试题C.作品结构上的严谨不仅体现在全文的首尾呼应上,也体现在如使女的讲述与“风流”、煤工的讲述与“悲壮”等局部的呼应中。
D.第五段中作者用充满感情的语言抒写了阅读儿童作品的感受:让人身心清净,让人精神和顺,让人产生由表及里的愉悦感。
E.文章第六段通过排比、比喻修辞手法的运用,形象具体地表达了丰富的声音与丰富的场景交换使得书架里的喧哗无比精彩。
14、文章第一段说“听到了书的呢喃和争执”,还说“ 努力去倾听一下那种非自然成分的声音”,请概括说明在书房中可以听到怎样的一些声音?(4分)
15、文章末尾说“一个静得下心来的主人的耳边一定流淌着这样一种由非物质源发出的声音”, 请结合文本,谈谈为什么要听到“这样一种由非物质源发出的声音”,需要“静得下心来”? (6分)
(乙)实用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5题。
站着卖菜的慈善家
廖晓颖
她是个仅仅只有小学文化程度的普通摊贩,50元(台币)3把的小白菜是她的专长。她其貌不扬,甚至可以说是“丑”,不足1.5米的身高,幼年时因被烫伤,右手手指神经受损,五指蜷曲,双足又因为长期站立,压迫脚掌成五角形,同时蜂窝性组织炎长期困扰着她,严重时走路是一跛一跛的。
这样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老妇人,却与姚明、成龙等48人,一齐登上了亚洲《福布斯》杂志“亚太慈善英雄人物”排行榜。在美国《时代》周刊近日公布的2010年度最具影响力百位人物名单中,位列英雄类人物奖第8名,著名导演李安亲自执笔为她在《时代》杂志上撰文介绍,在介绍文最后一段里,李安甚至用了“amazing”这个词,意思是“了不起”。
她的行为感动了全世界,但她却浑然不知。福布斯慈善榜公布的当天,她正忙着在她的菜摊前卖菜。这个位于台东市中央市场内的小菜摊还是她母亲留下来的,她从13岁开始就在这了,一站就是48年。当年,她的母亲难产,家中却穷得连就医的保证金都缴不起,最终延误了抢救时机,一家人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母亲死去。为了养活家里的4个弟妹,13岁的她只好辍学,接手家里的菜摊。此后每天清晨4点起床去批发蔬菜,忙到晚上9点收摊,日复一日,眨眼,她在菜摊上度过了48个年头。除了除夕,几乎全年无休,2003年“非典”暴发后,才能休息12天,因为菜市场每个月要消一次毒。为了照顾家中老小,她至今孑然一身,并认为用一个人的牺牲换取全家的幸福,这种牺牲是“理所当然”的。
她的一生是极其节俭的,甚至到了苛刻的地步。一天吃饭用不到100元台币,或是酱油拌饭,或是整整一周只吃一瓶豆腐乳佐餐,最奢侈也就是买个快餐,中餐吃一半,晚餐再吃一半,就连病了也不情愿去医院,总是自己买点药吃,一是怕花钱,二是担心客人流失,生意下滑。这样一个恨不得把一分钱掰成两瓣用的女人,近20年来却捐献了1000万元新台币(折合人民币250万)给社会,这其中需要卖出多少把小白菜,多少条黄瓜才能攒到1000万元?我们谁也不得而知。她一直认为“钱,要给需要的人才有用”。1993年她捐款100万元给佛光学院,2004年她把多年卖菜积蓄的100万元捐给儿童基金会,2005年她得知仁爱小学要建图书馆,就把全部积蓄450万元捐出,当听说有福利院缺少经费,她立刻捐出100万元新台币,这个数字甚至比马英九捐的20万还多出整整80万!
她默默地做着这一切,感觉是那么的平常与快乐,甚至觉得只是“舍得与舍不得”之类的简单小事。少年时期的贫困让她对生活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当她站在教堂跟着旋律唱《感恩的心》时,她的心是充满感动的,为那些曾经给予自己帮助,自己也帮助过的人。她根本就没想过要出名,只是发自内心地想去这么做。当她被评选为2010年全球最具影响力的100位英雄人物时,媒体记者纷至沓来对她进行追踪报道,她慌乱不知所措,甚至当马英九亲自给她打电话鼓励她“因为你的善行,让世界看到了台湾,你去美国领奖,为台湾争光”时,她考虑再三才肯答应出席《时代》周刊的颁奖大会。在这之前她不知道《时代》是什么,更不知道是谁推荐了她。
出名后的她拒绝了做广告代言人,一心只想尽快回到菜场去卖菜,她认为那里才是她的人生舞台,只有在那儿,她的一颗心才能真正安定下来。
她叫陈树菊,台东一位卖了半个世纪菜的普通阿嬷。
富人的慷慨,让人看到慈善的力量,而一个平凡老百姓的慷慨,则让人看到人性的美德。他们是我们心中不灭的那盏灯,照着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行走。不管外界如何纷扰,都不因善小而不为。
(选自《青年博览》2010年第24期)
1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 )( ) (5分)
A.李安亲自执笔在《时代》杂志上撰文介绍陈树菊,从最后一段用了“amazing”这个词看,他对陈树菊的慈善行为评价很高。
B.“她的行为感动了全世界,但她却浑然不知”,这表明陈树菊的所作所为完全是出于真诚助人、不求名利的朴素的慈善行为。
C.文中具体介绍陈树菊和马英九向福利院的捐款数额,一方面表现了陈树菊的慷慨,另一方面也含蓄委婉地批评了马英九的吝啬。
D.因为少年时期的贫困使陈树菊能够对生活有更深的理解,所以才会让她觉得为“需要的人”捐出来之不易的巨款只是“简单小事”。
E.陈树菊面对媒体记者追踪报道时的“慌乱不知所措”表现了她身为 “卖菜的慈善家”的局限性,却也从另一方面表现了文章的真实性。
14、从全文看,文章开头不惜笔墨地叙写“她”的“其貌不扬”有什么作用?(4分)
15、结合文本,概括说明陈树菊能“感动了全世界”有哪几个方面的原因,分别表现了人物什么精神品质?(6分)
四、语言文字运用(13分)
16、下面一段文字有一处错别字、两处表达错误,请找出并加以改正。(3分)
近30年来,中国坚定不移地实行改革开放, 紧紧抓住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实现了经济的持续健康快速增长。与此同时,中国也为整个世界乃至亚洲带来了新的机遇,为促进全球经济繁荣做出了贡献。人们认识到,中国,是世界经济增长的一个引挈;中国,与世界一道从发展中获益。
错误之处 改正
第一处
第二处
第三处
17、阅读下列两则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过年燃放烟花爆竹,是中国人喜迎新春的重头戏。春节,作为最能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节日,到今天除了放长假休息、团圆,对普通人来说,还有什么?“烟花爆竹”恐怕是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每年春节,人们都燃放烟花爆竹,作为太平盛世、人丁兴旺、富裕美好、大吉大利的象征和标志。五彩绚丽的烟花和震耳欲聋的爆竹,给大人小孩带来许多欢乐。
材料二:2月3日零时,沈阳皇朝万鑫国际大厦A座住宿人员李某、冯某某二人,在位于沈阳皇朝万鑫国际大厦B座室外南侧停车场西南角处(与B座南墙距离10.8米,与西南角距离16米),燃放两箱烟花,引燃B座11层1109房间南侧室外平台地面塑料草坪,塑料
标签:粤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相关:关于“福建师大附”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42]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