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高考模拟卷

阅读:1114  
标签: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114]
银川唐徕回中2010~2011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三语文第三次模拟试卷
银川唐徕回中2010~2011学年度第二学期
高三语文第三次模拟试卷
命题人:洪春鸣
(满分:150分 时间:150分钟 )
第Ⅰ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陶瓷之路
丝绸与陶瓷是中国人民奉献给世界的两件宝物,这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所用民族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伊斯兰民族用中国的大青花瓷盘盛饭装菜,菲律宾等民族将中国陶瓷作为神物顶礼膜拜,非洲人将中国瓷器装饰于清真寺、宫殿等建筑上;古罗马人将中国的丝绸奉为上流社会和贵妇的奢侈品,并在公元一世纪前后引发了一场丝绸与道德之间的争论。丝绸与陶瓷作为物质产品出现,其意义不仅只作为可用、可穿之物,由此而延伸出来的两条大道,彻底改变了中国与世界的关系。
“陶瓷之路”发端于唐代中后期,是中世纪中外交往的海上大动脉,也有人将这条海上商路称为“海上丝绸之路”。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唐代中后期,由于土耳其帝国的崛起等原因,“陆上丝绸之路”的地位开始削弱。“陶瓷之路”的起点在中国的东南沿海,沿东海、南海经印度洋、阿拉伯海到非洲的东海岸或经红海、地中海到埃及等地;或从东南沿海直通日本和朝鲜。唐代史书记载,唐代与外国的交通有七条路,但主要是两条:安西入西域道、广州通海夷道,即“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陶瓷之路”。唐代商业的繁荣不仅从长安体现出来,在东南的扬州也更是如此,扬州时有“雄富甲天下”之美名,否则就不会有李白之“烟花三月下扬州”,杜牧的“十年一觉扬州梦”。如果说陆上“丝绸之路”给中国带来了宗教的虔诚,那么“陶瓷之路”则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商业财富,同时也为殖民掠夺打开了方便之门。
“陶瓷之路”是日本古陶瓷学者三上次男先生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作为日本中东文化调查团的重要成员,在埃及福斯塔特(今开罗)的考古发掘,彻底启开了这位对中国陶瓷有迷恋情结的人的心扉。于是他将多年来在世界各地对中国陶瓷的考古成果,著就了《陶瓷之路》这本影响世界的陶瓷著作。他在日本和世界陶瓷学界赢得了广泛的赞誉,《陶瓷之路》同时也让世人再一次了解和认识了这个与中国同名的“china”。
陶瓷与丝绸作为中国两大物宝,也为中国赢得了“瓷之国”与“丝之国”的美名,然而这两条路的命名都为西方学者所为,的确值得国人好好思索一番。在国外,瓷器、景德镇与中国是一个概念,可见中国的瓷器在世界上的地位。但到了近代,与国外相比,陶瓷业却落后了许多。近几年,由于景德镇的陶瓷艺人和艺术家们的努力,现代艺术瓷开始被海外收藏家关注,成为不容忽视的新的收藏热点。瓷器收藏历来是国内外收藏的重头戏,但大都局限在古代瓷器和官窑陶瓷。那么如何选择现代艺术瓷呢?好的现代艺术瓷应该有好的造型,而造型往往被陶瓷艺人和收藏家忽视。因为人们最易被色彩打动。作为一种三维空间的艺术形式,造型的本身就能体现出一种精神。或圆润、或挺拔、或纤秀、或雄强、或文儒、或豪放。造型虽是由简单的线条组成,但提供给人们的想像力却是无穷无尽的。现代艺术瓷,既要看装饰是否与造型统一,更要看装饰本身是否新颖和有创造性,瓷质材料的精美决定了装饰也应是唯美的。现在有些陶瓷艺人,简单地将国画画面移入瓷器装饰,效果未必很好。好的瓷器装饰应是在任何一个角度都能给人以效果的完整性,而不是有些画面太挤,有些画面太空。现代瓷器的色泽不容忽视,青花是否纯净幽远,丰富润泽,釉里红是否红而不俗,层次多变,釉色是否亮丽莹透,无斑点瑕疵。


浏览完整试题(2010年《科学博览》第11期,有删改)
1.根据文意,下列对“陶瓷之路”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陶瓷之路”兴起的时间是唐代中后期,兴起的主要原因是瓷器不宜在陆上运输,“陶瓷
之路”是中世纪中外交往的海上大动脉。
B.“陶瓷之路”的起点在中国的东南沿海,共有两条通往海外的线路,一条是沿东海、南海经印度洋、阿拉伯海到非洲的东海岸或经红海、地中海到埃及等地;另一条是从东南沿海直通日本和朝鲜。
C.“陶瓷之路”是日本古陶瓷学者三上次男先生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他是日本中东文化调查团的重要成员。
D.“陶瓷之路”的命名和“丝绸之路”命名均为西方学者所为,这的确值得国人好好思索一番。
2.下列对丝绸与陶瓷“延伸出来的两条大道,彻底改变了中国与世界的关系”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A.丝绸之路和陶瓷之路加强了中国与世界的联系,丝绸与陶瓷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所用民族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
B.唐代中后期,受土耳其帝国崛起的影响,“陆上丝绸之路”的地位开始削弱,“海上丝绸之路”应运而生。
C.陆上“丝绸之路”给中国带来了宗教的虔诚,“陶瓷之路”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商业财富。
D.陶瓷与丝绸,为中国赢得了“瓷之国”与“丝之国”的美名,但同时也为殖民掠夺打开了方便之门。
3.下列表述,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最能体现唐代商业繁荣的城市是国都长安和东南的扬州,从李白、杜牧的诗句中可以看出这两个城市的繁荣。
B.在国外,瓷器、景德镇与中国是一个概念,说明中国的古瓷器在世界上有很高的地位。到了近代,中国的陶瓷业越来越落后,甚至出现了倒退现象。
C.三上次男先生著就《陶瓷之路》这本影响世界的陶瓷著作,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在埃及福斯塔特(今开罗)的考古发掘的启迪。
D.瓷器收藏历来是国内外收藏的重头戏,但只局限在古代瓷器和官窑陶瓷。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邓愈,虹人。初名友德,太祖为赐名。父顺兴,据临濠,与元兵战死,兄友隆代之,复病死,众推愈领军事。愈年甫十六,每战必先登陷阵,军中咸服其勇。太祖起滁阳,愈自盱眙来归,授管军总管。从渡江。克太平,破擒陈野先,略定溧阳、溧水,下集庆,取镇江,皆有功。进广兴翼元帅,出守广德州,破长枪帅谢国玺于城下,俘其总管武世荣,获甲士千人。移镇宣州,以其兵取绩溪,与胡大海克徽州,迁行枢密院判官守之。
苗帅杨完者以十万众来攻,守御单弱,愈激励将士,与大海合击,破走之。进拔休宁、婺源,获卒三千,徇下高河垒。与李文忠、胡大海攻建德,道遂安,破长枪帅余子贞,逐北至淳安,又破其援兵,遂克建德。杨完者来攻,破擒其将李副枢,降溪洞兵三万。逾月,复破完者于乌龙岭。再迁佥行枢密院事。
友谅抚州守将邓克明为吴宏所攻,遣使伪降以缓师。愈知其情,卷甲夜驰二百里,比明入其城。克明出不意,单骑走。愈号令严肃,秋毫不犯,遂定抚州。克明不得已降。会友谅丞相胡廷瑞献龙兴路,改洪都府,以愈为江西行省参政守之,而命降将祝宗、康泰以所部从。二人初不欲降,及奉命从徐达攻武昌,遂反。舟次女儿港,趋还,乘夜破新城门而入。愈仓卒闻变,以数十骑走,数与贼遇。从骑死且尽,窘甚。连易三马,马辄踣。最后得养子马乘之,始得夺抚州门以出,奔还应天。太祖弗之罪也。既而徐达还师复洪都,复命愈佐大都督硃文正镇之。其明年,友谅众六十万入寇,楼船高与城等,乘涨直抵城下,围数百重。愈分守抚州门,当要冲。友谅亲督众来攻,城坏且三十余丈,愈且筑且战。敌攻益急,昼夜不解甲者三月。太祖自将来援,围始解,论功与克敌等。太祖已平武昌,使愈帅兵徇江西未附州县。邓克明之弟志清据永丰,有卒二万。愈击破之,擒其大帅五十余人。从常遇春平沙坑、麻岭诸寨,进兵取吉安,围赣州,五月乃克之。进江西行省右丞,时年二十八。兵兴,诸将早贵未有如愈与李文忠者。
4.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A. 愈年甫十六 甫:刚 B.胡大海攻建德,道遂安 道:取道
C.比明入其城 比:等到 D. 舟次女儿港 次:依次
5. 以下各组句子,全都表明邓愈有军事才能的一组是()
①每战必先登陷阵 ②愈激励将士,与大海合击,破走之
③破擒其将李副枢,降溪洞兵三万 ④卷甲夜驰二百里,比明入其城
⑤以数十骑走,数与贼遇 ⑥愈分守抚州门,当要冲。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⑤⑥
6.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邓愈的父兄都曾担任据守临濠的军中统领,都在与元兵作战中英勇牺牲。邓愈刚满十六岁,就被众人推举为军事统领。
B. 邓愈率军归附太祖,跟随太祖渡江,先后攻克、平定了太平、溧阳、溧水、集庆、镇江等地,因功升任广兴翼元帅。
C. 苗军统帅杨完者三次向邓愈发动进攻,都被邓愈一一挫败,损失很大;长枪帅谢国玺和余子贞先后被邓愈击败。
D. 邓愈未及而立之年却已屡建战功,二十八岁就担任了江西行省右丞。像他这样年轻就扬名显达是将领真的不多见。
7. 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友谅抚州守将邓克明为吴宏所攻,遣使伪降以缓师。
(2)最后得养子马乘之,始得夺抚州门以出,奔还应天。太祖弗之罪也。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明代诗歌,然后回答问题。完成8~9题。(11分)
泊江州 陶 安
江云绀绿夕阳边,江水空明海气连。一点远帆如白鸟,数声急鼓隔苍烟。
浔阳九派疑无地,庐阜千峰直造天。清夜开樽酹司马,琵琶亭下月当船。
【注释】江州:今江西九江。陶安:元末明初诗人。
8. 请赏析“一点远帆如白鸟”这句诗,有人认为是量词用得好,有人认为是比喻用得好,你的看法是什么?(5分)
9. 这首诗描写了江州哪些景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6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分)


展开余下试题(1) ?归雁洛阳边。(《次北固山下》王湾)
(2)今我何功德, 。(《观刈麦 》 白居易)
(3)蓬山此去无多路, 。(《无题 》 李商隐)
(4) 。小桥流水人家。(《天净沙秋思 》 马致远)
(5)大江东去,浪淘尽,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6)制芰荷以为衣兮, 。(《离骚节选》屈原)
乙 选考题
请考生在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只能做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
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记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打球人与拾球人
宗璞
大片的开阔的青草地,绿茵茵的,一直伸展开去。远处树林后面,可以看见蜿蜒的青山。太阳正从青山背后升起,把初夏温和的光洒向这个高尔夫球场。
谢大为的车停在球场门前。门旁站着几个球童,排首的一个抢步过来,站在车尾后备箱前,等谢大为打开后备箱,熟练地取出球包,提进门去。谢大为泊好车,从另一个入,进去,见球包已经在自己的场地上。球童站在旁边,问他是不是先打练习场。
这球童十五六岁,生得很齐整,头发漆黑,眼睛明亮。“你是新来的?”谢大为平常是不和球童说话的。
“来了两个多月了。”球童垂手有礼地回答,谢大为一想,果然自己两个多月没打球了。事情太多,便是今天,也是约了人谈生意。
已经有几个人在练球,白色的球在空中划出一道道抛物线。谢大为的球也加入其中,映着蓝天,飞起来又坠落。不到半小时,满地都是球,白花花一片。拾球车来了,把球撮起。谢大为的球打完了,球童又送了一筐。谢大为说他要休息一下,等约的人来,一起下场。来人已不年轻,要用辆小车。
“我给您开车。”球童机灵地说。这球童姓卫,便是小卫。他们一般都被称为小这小那,名字很少出现。
谢大为靠在椅背上,看着眼前的青草地。地面略有起伏,似乎与远山相呼应。轻风吹过,带来阵阵草香。侍者送来饮料单,他随意指了一种,慢慢啜着,想着打球时要说的话。
饮料喝完了,他起身走到门口。来了辆车,不是他要等的人。也许是因为烦躁,也许是因为太阳已经升得很高,有些热了。又等了一阵,还是不见踪影。谢大为悻悻地想,架子真大。这一环节不能谈妥,下面的环节怎么办?也许这时正在路上?
手机响了,约的人说临时有要事,不能来了。显然,谢大为的约会还不够重要。谢大为愤愤地关了手机。
小卫在旁说,那边有几位先生正要下场,要不要和他们一起打?
谢大为看着小卫,心想,这少年是个精明人,将来不知会在哪一行建功立业,也许在这纷扰的社会中,早早就被甩出去,都很难说。
“好的,这是个好主意。”谢大为说着,向那几位球友走去。小卫跟着低声问: “车不用了吧?”谢大为很高兴。在小卫眼里,他还身强力壮,不需要车。球友们欢迎他,其中一位女士说,常在报上看到他的名字和照片。
他轻易地打进了第一个洞,再往下就落后了,越打越心不在焉,总想着本来要在球场上谈的题目。这题不做,晚上的饭局上谈什么?他把球一次次打飞,他的伙伴诧异地瞪了他几眼。小卫奔跑捡球,满脸是汗。
“呀!”谢大为叫了一声,在一个缓坡上趔趄了一下,他不留神崴了脚。照说,球场上青草如茵,怎会葳脚。可是他的脚竟伤了。小卫跑过来扶他,满脸关切。小车很快过来了,他被扶上车,几个人簇拥着向屋中去。谢大为足踝处火辣辣地痛,但心中有几分安 慰。晚上的饭局可以取消了,题目可以一个个向后移了。他本可以有几十个借口取消那饭局,现在的局面是最好的借口,尤其是对他自己。
小卫扶他坐在酒吧里,问他要不要用酒擦。谢大为问: “有没有二锅头”酒童说: “只有两百八十元的。”谢大为不在意地说: “就用这个。”侍者取来,小心地斟出一杯。小卫帮他脱去鞋袜,见脚面已经红肿了。小卫把酒倒在手心,在脚面轻轻地揉搓。
“真对不起!”球场经理小跑着赶过来,赔笑道:“已经叫人去检查场地了。先生的卡呢?今天的费用就不能收了?”说话时搓着两手,这动作是他新学的,他觉得很洋气。
谢大为只看着那瓶酒。经理敏捷地说,这瓶酒当然也不收费。谢大为慢慢说: “不要紧的,是我自己不小心。”经理对小卫说: “轻一点。”又对谢大为说: “能踩闸吗?多休息一会儿吧?”
谢大为离开时,给了小卫三张票。小卫扶他上车,又把球包和酒瓶都放好, 目送车子离去。
小卫很满意这一天的收入,他要寄两百元给母亲,并给妹妹买一本汉语字典。
(1)下列对小说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两项是( )( )(5分)
A.从小说的描述中看,谢大为是一个有钱有地位经常来高尔夫球场打球,并习惯于把高
尔夫作为谈生意的场所的人。
B.“轻风吹过,带来阵阵草香”,是谢大为打完一场后稍事休息,等约的人来到时感受
到的,小说以景物来烘托人物的心情。
C.“谢大为看着小卫,心想……都很难说”,这一段心理描写,为后来谢大为把钱给小
卫并想帮助小卫有所发展做了铺垫。
D.从谢大为对一瓶酒的态度(要酒时不在意地说: “就用这个” ,面对着经理时,“只看着那瓶酒”)看,这是一个很吝啬的人。
E.小说的最后一段,看似随意交代,实则存有深意。它揭示了当今社会存在的贫富悬殊的两类人不同的生活,发人深思。
(2)本篇小说的景物描写很有特色。下面两段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概括(6分)
①大片的开阔的青草地,绿茵茵的,一直伸展开去。远处树林后面,可以看见蜿蜒的青山。太阳正从青山背后升起,把初夏温和的光洒向这个高尔夫球场。
②已经有几个人在练球,白色的球在空中划出一道道抛物线。谢大为的球也加入其中,映着蓝天,飞起来又坠落。不到半小时,满地都是球,白花花一片。拾球车来了,把球撮起。
(3)请简要分析“小卫”这一人物的形象。(6分)
(4)这篇小说的写作手法很有特点,请就你认为最有特点的一个方面加以分析,谈谈这样写的
好处。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在研究工作中善于选择较好的角色
奥斯特瓦尔德(1853-1932),1909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他成功的一个关键是他在研究工作中能够善于选择较好的角色。
在物理化学研究中,他通过改变研究手段和课题来选择自己的角色。他从热化学入手,又先后用体积度、光学和电学手段研究了体积化学、光化学和电化学,在化学亲和力这一课题上作出了举世公认的贡献。在莱比锡,他又转向催化问题的研究,这是他获得诺贝尔奖的重要成就之一。
从大的方面讲,在他的科学生涯中,他在关键性的时期甚至跨领域地选择较好的角色。当他在物理化学领域取得显著成就后,他转而涉足哲学和一般文化问题,这使他成为一位名副其实的哲学家和思想家。晚年,他又闯入颜色学领域,在前人失败的地方取得了巨大的盛成功,建立了定量的颜色学理论体系和测量体制。
这种角色选择和变换甚至也体现在他的其他工作中乃至日常生活中。他时而是教师,时而又是编辑和作家;他是科学家(物理化学、心理学、颜色学等)和哲学家,又是科学史家、语言学家;他在休息时经常以画家和音乐爱好者的身份出现,而在社会上又经常扮演着参与者、宣传者、组织者、改革家和社会活动家的角色。
他善于选择和变换自己的角色不用说与他的浪漫型的精神气质有关。但是,他在每一个角色活动的舞台上都演得有声有色,在每一个研究领域都不是浅薄地涉猎。这一切固然与他的教育的宽泛性,以及他自己的深厚功底和敏捷思维有关,然而作为一种科学方法,它也有其合理的根据和普遍的意义。


展开余下试题 奥斯特瓦尔德在谈到他放弃纯粹科学研究以及向大学辞职的理由时说,当人们研究任何一种专业而到达其顶峰时,只有两种选择摆在他的面前:或者,他力求呆在顶峰,这就要冒跌落的危险和被较年轻的、有活力的后继者的急速脚步踩坏的危险;或者,当他还在顶峰时,他主动迅速地离开这样一个危险的地方,如果有人因为放弃他在一生最好的时光所获得的东西而感到悲哀的话,那么他完全可以在其他领域利用他的思想、精力和时间另起炉灶。在这里不需要担心找不到新的观念,只要他的智力源泉有足够的储备,他的思想便永远不会停顿和枯竭。
奥斯特瓦尔德正是由于善于变换角色或转移阵地,才在众多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业绩。他一旦看准了目标,就要设法把它拿到手;对于他认为不能取得胜利的事情,他也不轻易发起进攻。像奥斯特瓦尔德这样的做法,在许多富有创造力的科学家身上都有所体现。例如彭加勒,他在科学的征服中一旦达到绝顶,便转移目标,而把进一步发掘细节、肯定容易取得效果的任务留给他人。薛定谔等一批量子物理学家抓住有利时机,进入生物学研究领域,为分子生物学的建立开辟了大道。
奥斯特瓦尔德认为,要在研究工作中有所发现,必须积极主动地向大自然提出疑问。疑问从何而来了疑问既来自他的实验工作,也来自理论分析;既来自科学的历史研究,也来自他早年的记忆库。奥斯特瓦尔德的这种做法与当代科学哲学的“科学始于问题”的命题有某种相似之处。科学家能否捕捉问题,能否积极主动地向大自然提出疑问,这是能否作出科学发现的关键之所在,因为唯有如此才有可能开始进行系统的探索。在科学史上常有这样的事例,由于科学家不善于捕捉问题,不主动提出疑问,以致真理碰到鼻子尖上却失之交臂。
要能够主动地向大自然提出疑问,就要有一种科学的怀疑精神,这是有开拓性的科学家不可或缺的素质。这一点在奥斯特瓦尔德身上也有所体现。因为科学研究始于问题,而问题则由怀疑产生,因此“大疑则大悟,小疑则小悟,不疑则不悟”。以科学的怀疑精神主动地向大自然提出疑问,并进而进行积极的探索,这正是科学家作出科学发现的顺理成章的途径。
(节选自李醒民《奥斯特瓦尔德——伟大的凡人,平凡的伟人》)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 (5分)
A.奥斯特瓦尔德之所以能够获得1909年的诺贝尔奖,是因为他在物理化学、颜色学、
测量体制以及哲学的研究中都取得了显著成就。
B.奥斯特瓦尔德善于通过改变研究手段和课题进行研究,在化学亲和力这一课题上
作出了举世公认的贡献,是他研究中成功的例证。
C.奥斯特瓦尔德认为,当人们研究任何一种专业而到达其顶峰时,便会出现两种选
择:要么保住自己在顶峰的位置,要么迅速离开顶峰。
D.作者认为奥斯特瓦尔德善于选择和变换角色,而且他在每一个角色活动的舞台上
都演得有声有色,这决定于他的浪漫型的精神气质。
E.作者以彭加勒、薛定谔来说明,善于变换角色或转移阵地从而在众多领域取得瞩
目业绩,在许多富有创造力的科学家身上都有所体现。
(2)奥斯特瓦尔德“在研究工作中能够善于选择较好的角色”,具有哪些特点?请概括并举
例说明。(6分)
(3)奥斯特瓦尔德在科学研究中取得了多方面的成就,他成功的重要因素有哪些?请简要分析。(6分)
(4)文章最后说:“以科学的怀疑精神主动地向大自然提出疑问,并进而进行积极的探索,
这正是科学家作出科学发现的顺理成章的途径。”请你就对“怀疑精神”“积极探索”两个
方面的理解,任意选择其中一项,并结合原文,谈谈你的看法。(8分)
第Ⅱ卷 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1分)
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在“涨声一片”的大背景下,小区物业管理费也乘机上涨,引得小区业主们评头论足,
议论纷纷。
B.明清家具,尤其是黄花梨家具,已成为中国文化的一个代表性符号,它与中国的书法、
绘画、陶瓷、织绣、金石等比肩而立。
C.在繁忙而紧张的高三学习中,父母见微知著的关怀,老师循循善诱的教导,使同学们倍
受感动和鼓舞。
D.台湾盲女歌手张玉霞在台北街头演唱《我只在乎你》,她那圆润清丽的歌声犹如空谷足
音,吸引行人纷纷驻足倾听。
1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3分)
A.4月17日出台的“国十条”、9月7日再次出台的“新国五条”以及近两个月各部委出
台的一系列政策文件,党中央、国务院遏制房价过快上涨的决心坚定。
B.亚运会的发展历程清晰地告诉我们,每一届亚运会不仅是简单的体育赛事,而且举办国乃至全亚洲都给它留下了丰富而宝贵的精神财富。
C.近日在宜宾城区发生了一起抢劫案,当三名男子在持刀抢劫一女子时,将交通一度阻断。
在长达近十分钟的抢劫过程中,数十名路人视而不见。
D.针对当今社会上频发的拐卖儿童现象,全国妇联发表声明,呼吁广大群众增强反拐意识
并积极提供被拐卖儿童的有关线索。
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街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沿着主校道缓缓前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正是这平淡的桂花奉献给人们诱人的芬芳。
①桂树如同一把撑起的伞,在细细绿叶中隐藏着一簇簇米黄色的小桂花
②沿着鹅卵石铺成的甬道踏入桂园 ,香味更加浓烈
③校道两边的法国梧桐像欢迎首长的士兵一样挺立着,高大雄伟
④迎面扑鼻而来的是一股浓郁的奇香,循香寻找其源,方知有桂园
⑤树干粗壮,孔武有力,树叶迎风起舞
⑥树冠像一把巨大的伞,遮天蔽日
A. ④①②③⑤⑥ B. ③④②①⑤⑥ C. ③⑤⑥④②① D. ④②③①⑥⑤
16. 下面是海滨市和松山市春节期间的天气预报表,请据此写一段温馨的解说词,简要介绍天气情况(不得出现数字),并为市民出行提出建议。要求:用语亲切、自然,不超过60字。(6分)
城市名称 天气状况 温 度 风力风向 空气状况
海滨 晴转多云 16℃—21℃ 南风2—3级 较差
松山 中到大雪 -27℃—10℃ 北风6—8级 良
17.仿照下面句子的句式和修辞,另写一组以“一个成熟的人”开头的排比句。(6分)
一个坦荡的人并非没有烦恼,只不过他善于把烦恼当作一阵清风一刮而过;
一个坦荡的人并非没有忧伤,只不过他善于把忧伤化为希望的力量;
一个坦荡的人并非没有痛苦,只不过他善于把痛苦的痕迹演变成前进的轨道。
六、写作(60分)
18.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
①老鹰从很高的岩石上向下俯冲,用它的利爪抓在小绵羊身上,穴鸟看到了,心想自己一定比老鹰强,就模仿老鹰的动作,飞到绵羊身上,没想到脚爪却被绵羊弯曲的毛给缠绕住,拔不出来。牧羊人发现了,就跑过去把穴鸟的脚爪尖剪掉,把穴鸟带回去给孩子们玩
标签: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相关:关于“银川唐徕回”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114]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