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中考模拟卷
阅读:1211
标签:
苏教版
九年级
总复习
中考模拟卷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211]
2011年淮安市涟水县中考语文模拟试题(三)及答案(sujuans)
2011年淮安市涟水县中考语文模拟试题(三)
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命题:sujuans
一、积累与运用(22分)
1.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并按要求回答问题。(4分)
语文用文字把五彩斑澜的世界呈现在我们的面前:四季美景使人心旷神怡,科学世界令
人心弛神往,美好情感让人感动回味。一个疑问的提出,一句妙语的解读,都会带给我们快乐和收获。让我们睁大善于发现的眼睛,走进奇妙的语文天地,去探寻无尽的宝藏,我们的心灵将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美的熏陶。
(1)给文段的加点字注音。
藏 潜
(2)找出文段中的两个错别字并加以改正。
2.下面这段文字中两处画线句都有语病,请逐一修改。(可以调整语序,可以添加、删除或更换词语等,但不得改变原句的意思。)(4分)
①为了激发同学们的写作兴趣,我校开设了以“文学与生活”为主题的文学交流活动,
本次活动内容丰富,有优秀书籍推介,有学生作品展览,有生活剧表演等等。②通过这次交
流活动,同学们明白了,要写好作文,就必须思考生活和观察生活的道理。
3.诗文名句填空:(共8分,每题1分。请注意①~⑥为必答题;⑦~⑩题为选答题,从中任选两题作答,若全部回答,只批阅最前面的两道题。)
必答题:
① ,小桥流水人家。(马致远《天净沙 秋思》)
② ,红杏枝头春意闹。(宋祁《木兰花》)
③ ,欲上青天揽明月。(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④窈窕淑女, 。(《诗经•关雎》)
⑤蒌蒿满地芦芽短, 。(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⑥塞下秋来风景异, 。(范仲淹《渔家傲》
选答题:
⑦ ,草色入帘青。(刘禹锡《陋室铭》)
⑧ ,思而不学则殆。(《论语》八则)
⑨纸上得来终觉浅, 。(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⑩问渠哪得清如许, 。(朱熹《观书有感》)
4.名著阅读。(2分)
梁山好汉听闻2012年奥运会将在英国伦敦举办,也想在奥运会赛场上一展身手,为国
争光。无奈参赛名额有限,于是众好汉在聚义厅上争论起来:
小李广花荣说:“凭我百步穿杨的本领,奥运会射箭冠军非我莫属。”
活阎罗阮小七说:“凭我水中的功夫,奥运会游泳项目胜券在握。”
请你仿照上面两位好汉争论的范例,再续写一位好汉的争论。要求写出绰号、姓名及其
拿手本领,语句通顺,最好使用一个成语或俗语。
5.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4分)
某同学就“初中生语文学习方式与学习效率的关系”对3个班(每班50人)进行了调
查,以下是调查的数据统计。
学习效率
学习方式 掌握80%以上 掌握50%—80% 掌握50%以下
1班:听老师分析讲解 12人 28人 10人
2班:自己看书做题 11人 30人 9人
3班:以上两种方式结合 40人 9人 1人
(1)根据上表,可以得出怎样的结论?(2分)
(2)调查时,发现一位同学上复习课时只顾自己看书做题,不去认真听老师讲解。对此,你会怎样劝说他呢?(2分)
浏览完整试题
二、阅读与理解(68分)
(一)阅读文言文《马说》,回答6~9题。(17分)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6.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4分)
①才美不外见: ②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③策之不以其道: ④执策而临之: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6分)
① 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②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③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8.下列加点字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而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B、其 其真无马邪
而伯乐不常有 其真不知马也
C、之 马之千里者 D、以 以其境过清
执策而临之 不以千里称也
9.如果想成为“千里马”你认为最需要的主观和客观条件各是什么?请结合文本与现实生活谈谈看法。(4分)
(二)阅读说明文《植物聊天》,回答10~13题。(16分)
①近日,科学家们研究发现很多植物可以组建自己的联络系统,以便于互相聊天或者发出警告。我们眼中的植物不再是那种被动的生命,只能站在一个地方等待被砍掉或者吃掉。植物自己构建的内部交流网络可以高效率地工作,帮助各种植物传递有用的信息。
②很多种草本植物,例如草莓、三叶苜蓿、芦苇或是羊角芹都会自发地组建这种聊天网络。在这个聊天网络中,每一株植物都会释放和接受特殊信使物质所携带的信息,使其在网络中与其他植株共享信息。这种工作原理和现在的电脑网路结构十分相似,但是让人们好奇的是,植物们在这个网络里面都谈些什么呢?
③近日一个科研小组发现一些聪明的植物们会在危险迫近的时候通过这个网络发布警告信息,如果有一株植物被毛虫等动物咬食了,那么在同一个体系中的其他植物都会接到内部的警告信号。
④在接到警告信号之后,这些还没有被咬的植物就会进行化学物质防御和机械防御,使得自己比较不容易再受到毛虫的侵害。多亏有了植物聊天系统,植物们才可以在危险全面到来之前准备一些防御措施。目前的试验显示,这种植物自发的交流防御机制可以有效地减少植物受侵害的程度,提高植物的生存能力。
⑤当然,任何事物都有可能是一把双刃剑,对网络来说是这样,对于植物聊天网络来说也是如此。就好比网络上流行的电脑病毒,在植物聊天网络中,有些特殊的病毒就利用植物释放信息物质的机制进行传播,使得只要有一株处于聊天网络中的植物被感染,整个网络内的植物往往都逃脱不了被感染的危险。
⑥这项研究令人称奇的地方在于它改变了人们对于植物的传统观念,我们现在才发现,那些我们身边最常见的植物其实早就是网上聊天的高手了。
⑦除了是“网络”聊天高手,植物其实还有许多鲜为人知的特殊能力。关于植物的特殊能力的研究,现在已成为一门新兴的学科——植物心理学。近十几年,许多生物学家对这项研究产生浓厚的兴趣,纷纷加入这一研究行列,揭示了植物生命的诸多奥秘,证实了植物具有意识、思维及喜、怒、哀、乐等各种情感,还具备着人所不及的超感官功能。
⑧科学家维克多•普什金做了这样一个实验,来证实植物具有感情。他先用催眠术控制一个人的感情,并在附近放上一盆植物,然后用一个脑电仪,把人手与植物叶子连接起来。当所有准备工作就绪后,普什金开始说话,说一些愉快或不愉快的事,让受试者感到高兴或悲伤。这时植物和人不仅在脑电仪上产生了类似的图像反应,而且当受试者高兴时,植物便竖起叶子,舞动花瓣;当普什金在描述冬天寒冷,使受试者浑身发抖时,植物的叶片也会瑟瑟发抖;如果受试者感情变得悲伤,植物也会出现相应的变化,浑身的叶片会沮丧地垂下。
10.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第①-⑥段说明的主要内容。(4分)
11.作者说:“当然,任何事物都有可能是一把双刃剑,对互联网来说是这样,对植物聊天网络来说也是如此。”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植物聊天网络是“双刃剑”的具体表现。(4分)
12.文中划横线部分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怎样的作用?(4分)
13.作者以“植物聊天”为题有什么好处?(4分)
(三)阅读记叙文《来自天堂的光》,回答14~17题。(16分)
爷爷是个盲人。在当地人的信仰里,盲人是因为前世造孽而在今世受到神的惩罚,恶灵进驻了他们的身体,夺走了光明。因此,盲人象征了厄运。他更震惊地知道,在自己出生之前,妈妈曾生下过一个双目失明的婴儿,但是,他们没有让他活下来。按照当地的习俗,父母溺毙了那个刚刚出生的婴儿,不是太过狠心,而是不忍心让这个先天失明的孩子,在冷漠和敌视中丧失做人的尊严。
知道这一切,他满心都是说不出的愤怒和压抑。他的眼前,浮现出爷爷在春日的阳光下,轻手轻脚捧起一只小鸡崽时的温柔。那么善良和蔼的爷爷,他的身体里怎么会停驻恶灵?!他开始广泛涉猎和盲人有关的书籍,渐渐地,他发现,关于恶灵进驻盲人身体的传说,纯属无稽之谈。
他开始更加努力地学习,期待能用自己的力量,带爷爷离开愚昧的家乡,去更光明更美丽的异乡。
可是,来不及了,他11岁的那个夏天,妈妈流着泪到学校找他,爷爷不行了。
他几乎是飞回了家中。低矮的房间中,爷爷衰弱地躺在那里,好像一段瘦骨嶙峋的树桩。听到他的声音,爷爷颤抖着探出手,深情地摩挲着他的额头、眼睛、脸颊,说:“亲爱的孩子,我会在地下为你祝福。”
展开余下试题
他嚎啕大哭。爷爷的手留恋地抓住他的小手,干涸的眼睛里,淌出两行清泪。然后,一歪头,去了。
爷爷永远不可能跟随他去更美好的地方了。这样的遗憾,好像一把刀,横亘在他的心上。
让他更悲痛欲绝的是,爷爷的死,不是因为疾病。他想念孙子,想去学校看他,路上跌进了一处壕沟里。周围好多人都看见了,可是他们,谁都没有提醒那个可怜的老人——前面危险。
从此,他变成了一个异常沉默的男孩,学习刻苦,成绩优秀。15岁那年,他离开家乡到外地求学,一年后,这个男孩儿带着一个大大的包裹回来了。
几天后,艳阳高照,村子里有一个大型盛会,人们正在兴高采烈地庆祝。远远地,忽然来了一列奇怪的队伍:所有藏匿在家中的盲人突然一起走出了家门,煦暖的微风中,他们手挽着手,大踏步地走在崎岖的小路上,轻盈地绕过那些沟沟坎坎。金色的阳光洒下来,他们的眼睛上,一副副漂亮的眼镜闪出瑰丽的光芒。
所有人都惊呆了,这时,那个已经长大的男孩儿出现在队伍后面。他镇定地看着愕然的村民,大声宣布:恶灵的诅咒已经彻底解除,黑暗再也无法阻挡盲人的路,从今天开始,这些盲人,能够凭借这副眼镜,看见来自天堂的光。
这个村镇的盲人终于等来了久违的尊重和关爱。星垂大地的深夜,男孩一个人来到爷爷的墓前,含泪拿出一副眼镜,轻轻放到了墓碑上。爷爷虽然感受不到天堂的光了,但如果他地下有知,应该欣慰,孙子终于实现了他的夙愿,那就是让所有盲人都像正常人一样快乐开心的生活。
这个男孩儿叫阿希莱什,印度人,2010年,他研发制造出了世界上首款导盲墨镜,可以通过红外线感知路障,并能够根据声音的大小来判断路障的远近。
这是来自天堂的光。也是一个男孩心中爱和缅怀的光。
14.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叙述的事情。(4分)
15.从下面语句中任选一句,说说句中加点词的含义。(4分)
(1)他几乎是飞回了家中。
(2)听到他的声音,爷爷颤抖着探出手,深情地摩挲着他的额头、眼睛、脸颊,说:“亲爱的孩子,我会在地下为你祝福。”
16.文题为“来自天堂的光”,请结合全文,谈谈你对“天堂的光”的理解。(4分)
17.这篇文章自发表后被很多报刊转载,你觉得它被争相转载的原因有哪些?请列出至少两点,并简要分析。(4分)
(四)阅读《遥远的炊烟》,回答18~22题。(19分)
①只要在乡村生活过,有谁不怀念村庄上空那袅袅升起的炊烟?袅袅炊烟在房屋的脊梁上盘旋,在树梢的鸟巢旁飘荡,在胡同的拐角里踱步,最后都凝聚成片片朦胧的烟霞。在那袅袅的烟霞里,有母亲的目光,也有父亲洪钟般的声音。
②有多久没有看到过炊烟了?城市里没有炊烟,城市里用的是液化气,即使有了些许炊烟,也是有害气体,是不会让人留恋的。况且,城市里的人们,也没有时间留意炊烟,大家都匆匆忙忙,谁会有时间在意稍纵即逝的炊烟?炊烟只属于宁静的乡村,只属于浑厚的黄土地。
③只有在停下匆匆步履的时候,只有在心灵归于淡雅和安静的时候,那袅袅的炊烟才会从久远的记忆中升起来。瞬间弥漫了你整个的心灵。它像一幅美丽的水墨画,让人有不尽的遐想。
④童年的时候,炊烟是娘做好的可口的饭菜。伙伴们成群结队去村外田野里玩耍,去村头小河里嬉戏。高兴起来,忘记了时间,忘记了回家。这时候不知道谁说一声,我家房顶上没有烟了,娘做好饭了。大家立刻都齐刷刷地把目光投向村里,纷纷寻找自己家的房顶。不久前还袅袅升起着的炊烟,都已经渐渐散尽了,娘把饭做好了。大家都自然收了心,赶快追逐着跑向村里,跑回自己的家里,那里有娘可口的饭菜等着啊。再不回家,娘就要到村口呼唤儿子了。
⑤炊烟是汉子们心底的温暖 。太阳升起来了,汉子们赶着牲口。拉着牛车,说说笑笑地到村外的田地里劳作。到了中午,汉子们累了的时候,村里的炊烟也升起来了,这个时侯,大家纷纷卸下牲口,在地头上坐下,点上一支烟,大家的目光都会朝向通往村里的小路。那条小路上,渐渐地,成群结队的妇女,提着饭菜从村里炊烟走来。汉子们的疲劳消失了,那不尽的温暖扑面而来。
⑥炊烟是远行的游子心中家园。不论到了天南海北还是都市庙堂,不论你名满天下还是腰缠万贯,最让游子动心的,一定是故乡茅屋上升起的那袅袅炊烟啊。不论你遭受了多么深重的重创,那随风飘浮的缕缕炊烟,顷刻之间就把你隐藏在了无边的温暖里。
⑦当我们忆起年迈的母亲,母亲的身影多半是在炊烟里。有多少回啊,当我们从野外回到家里,当我们喊娘的时候,母亲的身影正在炊烟里忙碌。
⑧没有风的时候,炊烟是一棵树,从家里的灶房里生长起来,然后与全村的树聚合成一棵参天大树。有风的时候就不同了,家家的炊烟刚刚冒上房顶,就迅速汇集一片,变成一片片灰色的云,漂浮到村庄的上空,最后都消失到无边的旷野里。其实,不论是有风的时候还是无风的时候,乡村上空的炊烟都是一幅动人的画卷。可是炊烟与画卷又不同,因为炊烟里有麦子的香味,还,有母亲殷殷的目光。
18.第②段中,作者为什么说“炊烟只属于宁静的乡村,只属于浑厚的黄土地”?(3分)
19.文章第③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具体分析。(4分)
20.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
21.作者借写乡村的炊烟表达了多种情感,请分点概括。(3分)
22.文中的“炊烟”这个物象是与母亲的身影交织在一起的。生活中,亲情常常融住于某些特定的物象中,请你捕捉记忆中的一个美丽物象,用优美的文字描绘一个画面。(不少于60字)(5分)
三、表达与交流(60分)
23.告别了天真幼稚的童年时代,你正张开双臂拥抱多彩的青春。一路走来,是谁在用心呵护照顾你,用理解的目光默默地注视着你?又是什么在感动和激励着你,抑或常常困扰着你?……
是亲人的关爱、友人的支持,还是知识的指引、梦想的追求,或者是……
请以“一路上有你”为题目,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2011年语文模拟试卷答案
展开余下试题
1.zànɡ qián “澜”改为“斓” “弛”改为“驰”
2.①将“开设”改为“开展”
②将“思考生活”与“观察生活”调换位置
3.略
4.示例:花和尚鲁智深说:“我能倒拔杨柳,力大无穷,奥运会举重金牌肯定是我的囊中之物。”
神行太保戴宗说:“我日行八百里,奥运会马拉松比赛的冠军舍我其谁。”
豹子头林冲说:“我乃八十万禁军教头,凭我一身过硬的功夫,获得奥运会跆拳道、摔跤比赛的冠军肯定轻而易举。”
5.(1)学习中将老师讲解与自主学习相结合,学习效率最高。
(2)略
6.①见:同“现”,显现;②等:等同,一样;③策:驱使;④到(它)跟前
7. ①所以即使有了名马,也只能在马夫的手里受屈辱,和普通的马一起死在马厩里。
②日行千里的马,一顿有时能吃一石粮食。
③喂马的人不知道它能日行千里,把它当作普通的马来喂养。
8.A
9.主观条件:把握机遇(创造机遇)(1分)、自强不息(有真才实干)(1分);客观条件:适合成长的环境(1分)、识才爱才用才的伯乐(1分)。
10.植物是“网络”聊天高手
11.可以高效率地工作,帮助各种植物传递有用的信息,(2分)但有时也会被某种特殊的病毒所利用,处于网络中的一种植物被感染,整个网络内的植物往往都逃脱不了被感染的危险。(2分)
12.举例子。(1分)通过具体的事例说明了植物有许多鲜为人知的特殊能力,证实了植物具有意识、思维及喜、怒、哀、乐等各种情感,还具备人所不及的超感官功能(3分)。
13.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易于理解,饶有趣味;展示说明的对象。(答出其中两点即可)
14.16岁的学生(阿希莱什)凭着对爷爷的爱和缅怀研发了首款盲人导航墨镜。
15.(1)“飞”字,夸张的手法(2分),表达了他得知爷爷快不行的时候非常急切而沉痛的心情。(2分)
(2)“颤抖”,动作描写(2分),描绘了爷爷终于见到孙子的激动与将再也见不到孙子的悲痛和留恋之情(2分)。
16.天堂的光,有力的驳斥当地恶灵进驻盲人身体的愚昧观念,指的是对所有盲人的尊重和关爱;(2分)同时,蕴含着文中小男孩对爷爷的深深的爱和缅怀之情(2分)。
17.(1)情感真挚。文中描写的爷爷对小男孩的关爱和疼爱之情,以及小男孩对爷爷的热爱缅怀之情,让人不得不为之动容。(2)结构精巧。结构上,最后才交代这个小男孩的名字以及他的研发成果,倒叙的叙述方式让人感觉新奇深刻。(3)人文关怀。文中描述的爷爷和被溺毙的婴儿以及村子里其他盲人受到的不平等遭遇,不仅刺痛了男孩的心,也刺痛了我们的心灵,呼吁人们应该对盲人以及一切不幸的人付出更多的尊重和关爱。(4)内涵丰富。本文内涵丰富而深刻,既是一篇呼吁人们平等对待盲人反映世态人情的文章,也是一个描述了家庭伦理亲情的动人故事,更是一个贫困学生刻苦奋发、追求理想、造福人类的传奇;同时,它也让我们明白,爱是最有教益的最催人奋发的力量。(答出其中两点,言之成理即可)
18.城市没有炊烟,(1分)即使有,城市的人们总是匆匆忙忙,无暇留意炊烟,而炊烟是乡村生活的一部分(2分)。
19.过渡的作用(2分)。从上文对城市人忽略炊烟的叙述过渡到下文对乡村炊烟的深情回忆中(2分)。
20.“踱步”一词将炊烟拟人化(1分),形象地写出了炊烟袅袅上升的情态(1分),运用排比的句式(1分),节奏感强,强调了炊烟各异的形态,突出对炊烟记忆之深;表达了作者对家乡亲人的感念之情(1分)。
21.①作者借写炊烟表达了对母亲的赞美之情(1分);②对幸福温暖乡村生活的怀念(1分);③远方游子的乡土之思(1分)。
22.开放性试题,画面描绘符合生活实际,语言得体优美即可。示例:那盏灯仿佛不知疲倦,每每夜晚归来,于一片沉默的夜色中,看到家里亮着的窗户,总是心头一暖。那一抹黄晕的光,不论风霜雨雪,总是无一例外地等候在我眺望的视线里。蓦地,我觉得它是如此熟悉,像极了母亲泛着暖暖橘色的柔和的脸。 (222.184.2.22)
上一篇:
2011年淮安市涟水县中考语文模拟试题(二)及答案(sujuans)
下一篇:
2011年淮安市涟水县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四)及答案(sujuans)
标签:
苏教版
九年级
总复习
中考模拟卷
相关:
关于“2011年淮安”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211]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