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高考试卷
阅读:1343
标签:
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试卷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343]
2011年高考语文试卷(福建卷)解析及作文指导与范文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卷(福建卷)解析
一、古代诗文阅读(27分)
(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分)
(1)匪来贸丝, 。(《诗经 氓》)
(2) ,风雨兴焉。(《荀子 劝学》)
(3)山气日夕佳, 。(陶渊明《饮酒 结庐在人境》)
(4)云销雨霁, 。(王勃《滕王阁序》)
(5) ,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李白《蜀道难》)
(6)乱石穿空, ,卷起千堆雪。(苏轼《念奴娇 赤壁怀古》)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考生默写常见名句名篇的能力(能力层级为A)
【解析】六句话都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从时间来看,涉及了先秦、东晋、唐、宋四个时期,涉及了诗、词、文、赋四种文体。今年新要求的背诵篇目在考试中有一定的体现。《诗经》《劝学》《滕王阁序》《赤壁怀古》是出题频率较高的篇章。这就要求考生在平时备考中一定要重视重点篇目。本题考查识记能力,需要一字不错,考生失误在于记忆不准或书写出现错漏。
【答案】(1)来即我谋 (2)积土成山 (3)飞鸟相与还 (4)彩彻区明 (5)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 (6)惊涛拍岸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5题。
小孤山新修一柱峰亭记 [元] 虞集
延祐五年,某①以圣天子之命,召吴幼清先生于临川。七月二十八日,舟次彭泽,明日,登小孤山,观其雄特险壮,浩然兴怀,想夫豪杰旷逸名胜之士,与凡积幽愤而怀感慨者之登兹山也,未有不廓然乐其高明远大而无所留滞者矣。
旧有亭在山半,足以纳百川于足下,览万里于一瞬,泰然安坐,而受之可以终日。石级盘旋以上,甃结②坚缜,阑护完固,登者忘其险焉。盖故宋江州守臣厉文翁之所筑也,距今六十二年。而守者弗虔,日就圮毁,聚足③以涉,颠覆是惧。
至牧羊亭上,芫秽充斥,曾不可少徙倚④焉。是时,彭泽邑令咸在,亦为赧然愧,赩然怒,奋然将除而治之。问守者,则曰:“非彭泽所治境也。”乃相与怃然而去。 明日,过安庆,府判李侯维肃,某故人也,因以告之。曰:“此吾土也,吾为子新其亭,而更题曰‘一柱’,可乎?夫所谓‘一柱’者,将以卓然独立,无无所偏倚,二震凌冲激⑤,八面交至,终不为之动摇;使排天沃日之势,虽极天下之骄悍,皆将靡然委顺,听令其下而去。非兹峰其孰足以当之也耶!新亭峥跳在吾目中矣,子当为我记之。”
李候真定人,仕朝廷数十年,历为郎官,谓之旧人⑥,文雅有高材,以直道刚气自持,颇为时辈所忌。久之,起佐郡,人或愤其不足,候不屑也。观其命亭之意,亦足以少见其为人矣。且一亭之微,于郡政非有大损益也,到郡末旬日,一知其当为,即以为己任,推而知其当为之大于此者,必能有为无疑矣。
(选自《道园学古录》卷七,有删节)
【注】①某:我。 ②甃结:砖块建筑。 ③聚足:登台阶一步一停。 ④徒倚:来回走动。⑤震凌冲激:指江水侵凌撞击。⑥旧人:有资历的老臣。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舟次彭泽 次:排列
B.芜秽充斥 秽:杂草
C.乃相与怃然而去 怃:失意
D.起佐郡 起:起任
浏览完整试题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和虚词在文中含义的能力。
【解析】需要结合原文语言环境来推断词语的含义和用法。B、C、D三项符合均符合原文意思;A项“次”解释做动词“排列”在文中讲不通,在本句中应该解释为动词“停留”。 本题的误区在于考生对文言实词的把握过于僵化,不能和语言环境结合起来理解,而误认为A项正确。
【答案】A
3.下列句子陈述的内容与“新修一柱峰亭”有直接关系的一组是(3分)
①召吴幼清先生于临川
②登者忘其险焉
③日就圮毁
④府判李侯维肃,某故人也
⑤因以告之
⑥必能有为无疑矣
A. ①②③ B. ①④⑥
C. ②⑤⑥ D. ③④⑤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对文中信息的筛选能力,能力层级为C。
【解析】解答本题要把握住选择标准,即题干中“与‘新修一柱峰亭’有直接关系的一组”。①句写的是作者到临川的目的,意在引出下文,与新修一柱峰亭没有关系;②句表现的是作者登山的感受。⑥句介绍的是李侯的胸怀与气魄,虽说与新修一柱峰亭有关系,但非直接关系。③④⑤涉及新修一柱峰亭的原因、契机和发起人,故有直接关系。本题也可用排除法,凡是带①②⑥的选项均可以排除。
【答案】D
4.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语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孤山山腰有个亭子,是宋代江州守臣厉文翁主持修建的。
B.虞集来到小孤山,发现牧羊亭破败不堪,认为是彭泽县令失职所致。
C. 李维肃想将新亭更名为“一柱”,表明了他“直道刚气”的个性。
D.文章借修一柱亭峰之事,表达了对新任府判李维肃有所作为的期待。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分析概括能力,能力层级为C。
【解析】解答本题要审准题,找出“不正确的一项”,从原文“是时,彭泽邑令咸在,亦为赧然愧”可知是因为牧羊亭破败不堪,在场的彭泽县令认为是自己失职所致,羞得无地自容。作者在此并无任何指责彭泽县令失职之语,故B项信息乃无中生有,所以是错误的。本题误区在于望文生义,对原有信息没有仔细的推敲与揣摩。
【答案】B
5.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吾为子新其亭,而更题曰“一柱”,可乎?(3分)
译:
(2)观其命亭之意,亦足以少见其为人矣。(3分)
译: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注意联系前后文,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做到文从句顺。
【解析】第(1)题翻译时要注意“新”是形容词作动词“新修”;“更”是动词“重新”,“题”也是动词为“命名或题名”的意思;“可乎”表反问语气,也要体现出来。第(2)题翻译时应补出省略的主语“我”。本题的难点为虚词“以”字的用法。“以”在这里作介词,引出动作、行为的工具或凭借,可译为“凭、根据”等。“少”为通假字通“稍”,可译为“约略、大概”等。
【答案】(1)我为你新修那座这亭子,并重新命名为“一柱”,可以吗?
(2)(我)体察李维肃给新亭命名的用意,也能据(此)约略看出他的为人。
文言文译文
延祐五年,我奉朝廷之命到江西临川征召吴幼清先生。七月二十八日那天,把船停靠在彭泽,第二天登小孤山,看到小孤山的雄伟突出,惊险壮观,顿时有一股浩然之气充斥心中,想起那些旷放逍遥于山水名胜的杰出人物,以及所有心里郁积愤懑而怀有感慨的人,当他们登上小孤山时,都会觉得心胸开阔,乐于那样眼界高明,目光远大,而没有什么排遣不了的幽愤感慨了。
从前在半山腰有一亭,驻足亭上完全可以在自己脚下容纳天下的流水,从这一角放眼广大的世界,泰然安坐享受美景,可以持续一整天。石阶盘旋而上,以砖石砌成,坚实而细密,路旁栏杆扶手完好坚固,登山者并不觉得它有危险。这亭子大概是故宋江州守臣厉文翁修建的吧,距今已有六十二年了,只是守亭者存心不诚,任凭这亭子一天天倒塌毁坏。石阶每登一级,都要等两脚站稳,就怕倒塌倾覆。到了牧羊亭,发现亭子荒芜肮脏不堪,竟使人一点不能在亭上停留。此时彭泽的官员们都在场,他们也为此感到羞愧而激怒,振足精神,要铲除荒秽,把亭管好。询问守亭者,则说:“小孤山不属彭泽县管辖,意谓你彭泽县令管不着。”于是大家只好含怒又无奈地离开。
第二天经过安庆,府判李维肃是我的老朋友,我就把有关亭子的情况告诉他。他说:“那是我管辖的地方,我为你新修那座这亭子,并重新命名为“一柱”,可以吗?所谓‘一柱’,就是要卓然独立,不偏侧哪边,也不倚傍什么,各种打击破坏势力,从各方面一起涌来,始终不为之动摇。具有排斥上天,浇灌太阳之气势,即使把天下所有的骄横强悍的力量都使出来,都会倒下驯服,在一柱亭下听从它的命令而离开,没有这座山峰,如何能抵挡上述强大势力?想象中新建的高峻亭子形象已经在我心目中了。您应该为我写一篇记。我要到池阳,求通守周侯南翁为我题写亭名。”
李维肃是真定人,在朝廷当官几十年,历次担任郞官,被人称为老派人物(行动与操守不合时宜),儒雅且很有才华,为人正直有骨气,颇为时人所排挤。不久,被任命佐助郡守,有人对于起用李维肃担任府判感到愤愤不平,认为他不够资格。李侯不屑与他们计较。(我)体察李维肃给新亭命名的用意,也能据(此)约略看出他的为人。只是区区一亭,对郡的治理并没有大的利害影响。来到这里不到十天,我就看出李维肃只要认为自己应该做的,必已此为己任,由此可以推想,对于兴办那些比筑亭重要的大事,他一定能够有所作为。
(三)古代诗歌阅读(6分)
6.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6分)
晓至湖㈠上
[清]历鹗
出郭晓色微, 临水人意静。
水上寒雾生, 弥漫与天永。
折㈡苇动有声,遥山淡无影。
稍见初日开, 三两列舴艋。
安得学野凫, 泛泛逐清景㈢。
(选自《清诗选》)
[注]① 湖:杭州西湖。②折:弯曲。③景:影。
(1) 这首诗情感丰富,请做分析。(3分)
答: 。
(2) 请从表达技巧的角度对“折苇动有声,遥山淡无影”进行赏析。(3分)
答: 。
展开余下试题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鉴赏古代文学作品思想内容、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能力层级为E。
【解析】第一小题要从诗歌的意象入手,找出打上作者情感络印的名词,挖掘作者隐含在“景语”里面的“情语”,此题并不难解。第二小题的诗句通俗易懂,设题相当开放,答案有好几种,关键要围绕表达技巧进行答题,只要能有根有据,言之成理即可得分。
【答案】(1)答题要点:①喜爱幽静:“人意静”、“寒雾生”等;②亲近自然:“临水”、“稍见初日开”等;③向往自由:“学野凫”、“逐清景”等;④自由暂不可得的惆帐:“安得”。(意思对即可。)(2)答题要点:①对比:以“有声”与“无影”对比,远写视觉,突出层次的远近的景致的深阔。②对偶:以“折苇”对“遥山”,近景与远景相结合;以“动有声”对“淡无影”,听觉与视觉相结合;节奏优美(或形象丰富,或层次分明),意境深阔、淡雅(或幽静、清新)。(其它看法,言之成理亦可。)
二、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6分)
(一)文学名著阅读(10分)
7、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
A.贾宝玉将北静王赠给他的一件珍宝转赠给林黛玉,林黛玉拒绝接受,说:“什么臭男人拿过的!我不要这东西。”(《红楼梦》)
B.觉新深深地爱着表妹梅,前姨妈以两命相克为由拒绝了这桩婚事。父亲用抓阄的办法给他选定了瑞珏,在他中学毕业那天,要他年内结婚。(《家》)
C.屠维岳泄露消减工钱的消息,引发了工人怠工。吴荪蒲与他长谈,觉得他平庸、猥琐、轻蔑地说:“没本事的人,我总给他一个公道。”最终赶走了他。(《子夜》)
D.葛朗台打算为夏尔的父亲偿还债务后,夏尔被葛朗台带到法庭签订了放弃财产继承权的文书,并在出国前的一个晚上和欧也妮立下了海誓山盟。(《欧也妮•葛朗台》) E.聂赫柳朵夫希望延期审理马斯洛娃的案子,拜访了枢密官。枢密官安慰他说,枢密院一定会查考案情的是非曲直。(《复活》) 【命题立意】本道试题考查识记文学名著的故事情节,能力等级为A级,识记,要求学生判别故事情节的正误,检测学生课外阅读的积累情况。
【解析】C项吴荪甫并未赶走屠维岳,而是从屠维岳的“理直气壮”,“不卑不亢”中看到了他的可为我用性,所以出乎意料地留下了他。E项“枢密官安慰他说,枢密院一定会查考案情的是非曲直。”错。枢密官是严厉告诉聂赫留朵夫,枢密院不可能审查案件的是非曲直。
【答案】CE
8.简答题。(任选一题,100字左右)(5分) (1)请简述《三国演义》中孙皓从即位到降晋的故事。 (2)请简述《巴黎圣母院》中隐修女失去小爱斯美拉达的故事。 答第( )题: 。
【命题立意】本道试题考查叙述文学名著的故事情节,能力等级为A,要求学生能根据记叙的要素,叙述文学名著的主要故事情节。
【解析】《三国演义》和《巴黎圣母院》是大多数学生喜爱的作品,对于题目所设情节应该比较熟悉,关键是简洁明了的把情节要点表述出来。答题要有所侧重,重心要落在所问上,要交待故事的来龙去脉,但不要面面俱到。
【答案】(1)要点:①孙皓即位后,凶暴无道。②重臣劝谏,被诛杀。③孙皓命令陆抗将部队部署在屯江口,想谋取襄阳。④陆抗却与晋襄阳守将有交往。⑤陆抗拒绝进兵,被孙皓罢了兵权。⑥晋军大举进攻建业,守将投降,引晋军入城。⑦孙皓自缚降晋。
(2)要点:①小爱斯美拉达非常可爱。②隐修女找埃及女人为女儿算命。③第二天,埃及女人趁她外出时偷走了小爱斯美拉达。④隐修女回来后发现女儿不见了,床上只剩下一只小鞋。⑤她四处寻找未果。⑥回来后发现小怪物加西莫多。⑦失去女儿后,隐修女悲痛欲绝,头发都白了。
(二)文化经典阅读(6分)
9.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6分)
①子曰:“丘也幸,苟有过,人必知之。”(《论语•述而》)
②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论语•卫灵公》)
③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论语•子张》)
(1)请简要概括孔子和子贡对“过”的看法。(2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2)子贡以日食、月食为喻,说明了什么道理?请简要分析。(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命题立意】本道试题考查对中国古代文化经典的理解。
【解析】三个选段可以综述为儒家对“过错”的见解:儒家并不怕做错事,做错事也不是什么丢人的事,重要的是知错能改,君子知错改错,照样受到别人的尊重。答第一小题时要同时兼顾三个选段,信息提取与概括要全面准确,不能挂一漏万。如果思考日和月在中国古代特定的象征含义即光明正大,并结合选段③找出他们的比喻义,第二小题就可迎韧而解。
【答案】(1)①人应该知错改错; ②人不必回避错误。
(2)①以日月比喻君子的正大光明; ②以日月在运行中出现的日食、月食现象,比喻君子犯错误是显而易见的、暂时的; ③日食、月食过后,日月光明依旧,君子知错改错,照样受到别人的尊重。
文化经典译文
①孔子说:“我真是幸运。如果有错,人家一定会知道。”
②孔子说:“有了过错而不改正,这才真叫错了。”
③子贡说:“君子的过错好比日月蚀。他犯过错,人们都看得见;他改正过错,人们都仰望着他。”
三、现代文阅读(24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2题。
关于价值概念的理解
张曙光
○1近些年来,价值观问题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但是,作为价值观核心概念的“价值”及相关概念,在国内理论界一直存在着许多似是而非的看法,影响了我们对价值观问题的理解,因而有必要厘清一些基本概念。
○2现代价值观的“价值”概念,直接来自于经济学的使用价值与交换价值,但就其拉丁词的本义和现代哲学语境中的含义而言,却远远超出了经济学的范畴,是一个包含伦理学、美学、宗教学、政治学所指涉的具体价值形态的,与“善”通用的概念。因而,价值首先指的是人们所希冀和追求的“好”生活,表征着人的存在的目的性;经济学意义的含义只是第二位的。
○3但目前存在的一些对价值的界说,恰恰是这种意义的倒置。无论是过去把“价值”归结为“效用”,还是现在把价值等同于“利益”,都是倒置的例证。如此一来,价值的理想性和超越性不见了,因而也就谈不上对各种效用和利益问题的批判性审视了。其实,正是价值由现实趋向理想的向度,在人们的观念世界耸立起一个与完满和终极的整体相关联的价值观。所以,作为人的生命之自觉形态的价值观,不仅能够引导人们追求自身的利益,协调人们之间的利益冲突,还能够召唤人们不断地走向更高的精神境界,实现自由全面的发展。
○4如果把价值归结为利益,又进而把利益作为思想的坐标,那就只能产生功利的并且是近视的价值观——以官职、金钱、称号等外在形式化的东西作为人的价值尺度,而不是看重人的思想情感、道德品行、真才实学、精神境界。的确,“名利”并不纯然是人的“身外之物”,而是构成人的社会规定性的要素,这些要素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确证人的社会存在和能力,在现代社会尤其如此。但是,这些东西只是人们借以实现自由的有限手段。如果人们在某一社会中普遍地陷入名缰利索,人的生命价值的平等和人格尊严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和维护,那么这个社会就“异化”了。这也是我们反对把“价值”作功利性、工具化理解的根本原因。
展开余下试题
(摘自2010年6月22日《光明日报》,有删改)
10.下列关于“价值”概念的理解,符合作者原意的一项是(3分)
A.具有经济学方面的意义,这是最根本的、第一位的。
B.可以把它概括为“效用”,也可以把它归结为“利益”。
C.首先与伦理学、没学、宗教学、政治学相关,其次与经济学相关。
D.是人们希冀和追求的终极目标,它仅仅表征着人存在的目的性。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的是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要求考生能够理解这些概念在论述类文本中特定的含义。
【解析】作者对“价值”概念的理解首先指的是人们所希冀和追求的“好”生活,表征着人的存在的目的性;经济学意义的含义只是第二位的,故A项错。B项“效用”与“利益”指的是经济学方面的“价值”,不是作者所认为的“价值”。C选项并非“仅仅”,说法太绝对,除此还有经济学上的意义。
【答案】C
11、文章第③段提出了“与完满和中级的整体相关的价值观”,请简要阐述这个价值观能够产生的作用。(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含意的能力。要求考生能够理解这些句子在文本中特定的含义。
【解析】抓住关联词“所以……不仅”此题即可解。“所以”引导的句子是对划线句子的归纳与总结,“ 不仅”引导的句子是阐述划线句子的即“这个价值观”能够产生的作用。答题时要点的表述要完整、有条理。
【答案】①引领人们用积极的行为争取达到自身的利益,并协调人际利益关系;②召唤人们不断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③使人得自由全面发展成为现实。
12、文章结尾划线处“反对把‘价值’作功利性、工具化理解的根本原因”,这个“根本原因”是什么?(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
【解析】文章结尾划线部分是一个结论性的句子。有果必有因,根据结论上溯原因,即可归纳答案要点。答题时注意到本文最后一段有两个关联词“如果……那么……”引出的假设性句子,可知他们就是作者“反对把‘价值’作功利性、工具化理解的根本原因”。
【答案】①如果认为价值就是利益,只能产生功利的,追求诸如官职、金钱、称号等外在形式化东西的价值观;②社会因为普遍追求名利,不尊重和维护人的生命价值的平等和人格尊严;③社会就会被“异化”。
(二)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选考)(15分)
本题为选做题,请从甲乙两类文本中选一类作答,不得再做另一类文本的题目。
(甲)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5题
走进腾格里(节选)
学群
①这是我第三次走进沙漠。每一次,沙漠总是让我变得跟一个小孩子似的。
②先是骑在骆驼上往沙漠里走。就这样,沿着沙地的起伏一路走下去,把身后的那个世界远远地甩在沙漠以外,甩掉人身上一切多余的东西。
③晚餐就在沙地上进行。两只馒头,一瓶水,再加上一点取自沙漠的野菜,就这样几样东西。面包、水和盐,人的生活,最基本德无非就这几样东西。几千年几万年,真正支撑起人类历史的,也就是这几样。
④晚饭之后,夜色渐渐从沙地的低凹处爬上来,漫过沙丘,将天空也浸入其中。这不是一般涂抹在物体上的黑色,这是幽邃深远的晦暗,是亿万光年的未知领域。满天星光在闪烁。多少年不曾见过如此繁浩的星光,仿佛天空把这么多年的星光一齐拿到这里来闪耀。
⑤暗黑中,身子下面的沙丘仿佛在不断隆起,直到接近天空的高度。我仿佛是在地球的最高处,静静地、静静地面对浩瀚的星空。幽邃的夜空下,整张大地剩下来的就只有宁静,原来这宁静中有着永恒的东西。、
⑥月亮升起来。这曾在千里之外照亮过童年的月亮,在李白的吟咏里传递千年的月光,有着嫦娥和桂花树的月亮。我们大老远地赶来,来到沙漠中间,就是为了这轮月亮!
⑦就像沙漠一样简单地面对,面对月亮,面对天空,很多年不曾 这样静静地面对。天空是灵魂一样的蓝色,一轮明月就悬在灵魂中央。与身后无垠的宇宙相比,它是多么渺小。可是从那里传过来的光辉,却把大地照亮——对于我们来说,是这么辽阔的大地。月光就像浓情的乳汁,在地面上流淌。这喂养灵魂的乳汁!
⑧月光牵动人最深处最悠远的东西。早在生命出现之前,月光就已经牵动海潮;早在我们出现之前,月光就已经牵动母性的血液。现在,它是如此深刻地牵动我。我感到,我所要表达的,全都在那月亮上。你没法把你心里的东西说出来,月亮静静地把你要说的全部都铺在你面前。你一动,就有一道道逶迤的线条跟着你。你每走一步,都把沙漠、把大地的起伏、把遍地月光牵动。
⑨在我驻足的沙丘上,月光显得特别明亮。明晃晃的沙地上,一只甲虫爬过的痕迹显得格外醒目,六条腿,每一条都拖着一道带痕。在我的眼里这就是一部沙之书,一部自然的圣经。在这里,一只虫子的吟咏,一缕风,一一株草,还有这充骞天地间的宁静,都带着哲人的意味。
⑪沿着沙地的起伏往回走,人类的世界在地平线以下闪烁。城市就像大地上吵闹的星群。我知道,我还得会到那个世界里去,用自来水冲洗身上的汗渍和沙粒,然后把袜子和鞋穿上,用汉堡包、用啤酒填满肠胃,用灯光和电视照耀空余的生命。我没有办法像那些虫一样一直生活在这里,不能像一根骆驼刺把根扎在这里,甚至不能像一匹骆驼。我只能回到刚刚诅咒过的物资中去。不能留下,就把这里的天空,这里的沙漠,这里的夜装进胸间,带回去,让它照亮我的精神,让灵魂有一个呼吸的地方。
(摘自《生命的海拔》,有删节)
【注】腾格里:位于内蒙古西南部和甘肃中部边境交界处,面积4.27万平方公里,为我国第四大沙漠。
1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第②段“身后的那个世界”是指喧嚣的物质世界,不包括被扭曲的精神世界,因此,“一切多余的东西”指的是物质的东西。
B.第④段连用“爬”、“漫”、“浸”三个动词来写沙漠夜色渐渐加深的过程和个人的个人的感受,形象生动,让人有亲临其境的感觉。
C.第⑦段写月亮与无限的宇宙相比虽然渺小,但它的光辉却可以照亮大地。作者借此暗示,人和大自然相比虽然渺小,但可以创造世界。
D.作者用大量的笔墨写月光,突出了在宁静中,对大自然的永恒、人类历史文化的悠久以及生命意义的思考,内涵丰富。
E.文章以时间为顺序,依次写了作者进入腾格里沙漠、沙地晚餐、月夜静观、从沙漠返回等片段,每个片段都写出了作者独特的感悟。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考生对文学类作品的分析综合能力,重点是对文章的理解。
【解析】从最后一段“用灯光和电视照耀空余的生命”,“让它照亮我的精神,让灵魂有一个呼吸的地方。”等句子可以看出第②段“身后的那个世界”既指喧嚣的物质世界,也包括被扭曲的精神世界。“一切多余的东西”指的不仅仅物质的东
上一篇:
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测试题
下一篇:
苏教版必修三第一单元测试试题
标签:
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试卷
相关:
关于“2011年高考”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343]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