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课文同步练习

阅读:1318  
标签:人教版 高二 选修 课文同步练习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318]
2010——2011学年度第二学期《先秦诸子选读》《王好战,请以战喻》学案
2010——2011学年度第二学期《先秦诸子选读》 编号05 使用时间 2011.06.
班级 姓名 批改评价
《王好战,请以战喻》学案
编制人:刘洪涛 靳文婧 审核人: 宋明霞
【学习目标】1、掌握重点实词特别是“诚”和“顾”的意义。
2、引导学生领会孟子以语言说理的妙处。
3、初步理解孟子宣扬的“王道”学说的基本内涵。
【课前准备】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庠序之教( ) 饿殍( ) 移其粟( ) 数罟( )( ) 鸡豚狗彘之畜( )( )( ) 洿池( ) 苗槁矣( ) 浡然兴之( ) 弃甲曳兵( ) 施施从外来( ) 嗜杀人( ) 讪其良人( )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河内凶( )
(2)弃甲曳兵而走( )
(3)邻国之民不加少( )
(4)数罟不入洿池( )
(5)材木不可胜用也( )
(6)请损之( )
(7)则必餍酒肉而后反( )
(8)与其妾讪其良人( )
(9)今有人日攘其邻之鸡者( )
(10)今夫天下之人牧( )
第一课时
【学习重点】1、初读感知 2、串讲词句,进行文言知识梳理。
【知识梳理】1、通假字
蚤起(通 ,理解为 )
施从良人之所至(通 ,理解为 )
卒然问曰(通 ,理解为 )
餍酒肉而后反(通 ,理解为 )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通 ,理解为 )
由水之就下(通 ,理解为 )
2、一词多义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 诚如是也( )
(2) 帝感其诚( )
(3) 战败而亡,诚不得已( )

(1) 又顾而之他( )
(2) 赢得仓皇北顾( )
(3) 三顾臣与草庐之中( )
(4) 子布、元表诸人各顾妻子( )
(5) 大行不顾细谨( )
(6) 顾念蓄劣物终无所用( )
(7) 吾每年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 )
(8) 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
3、词类活用
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并解释
(1) 填然鼓之( )
(2) 树之以桑( )
(3) 谨庠序之教( )
(4) 骄其妻妾( )
(5) 其妻妾不羞也而不相泣者( )
(6) 今兹未能,请轻之( )
(7) 今有人日攘其邻之鸡者( )
4、文言句式
根据句式特点,对下列句子进行分类
(1) 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2) 非我也,岁也
(3) 良人者,所仰望而终身也
(4) 是非君子之道
(5) 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6)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7) 而良人未之知也
(8) 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9)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浏览完整试题(10) 申之以孝悌之义
判断句:
宾语前置句:
介宾短语后置句:
5、名言名句
(1)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 , 。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2)今夫天下之人牧, 。
【同步训练】
1.下面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是 (  )
 A.斧斤以时入山林(按照季节)           B.五亩之宅,树之以桑(种植)
 C.谨庠序之教,申之以教悌之义(秩序;敬爱兄长)  D.谷不可胜食(泛指粮食)
2.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
 A.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        B.数罟不入洿池
 C.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D.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3.下列句子中不含实词活用现象的两项是 (  )
 A.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B.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C.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D.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E.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
4.下列四句中的“请”与“请问贵姓”的“请”用法相用的两项是 (  )
 A.王好战,请以战喻          B.曹刿请见
 C.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      D.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B.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C.夫颛臾,者先王以为东蒙王     D.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6.下列各句中的“以”字,用作连词的一项是(   ),用作介词而又处于相同句式当中的两项是(  )
 A.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B.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C.王好战,请以战喻          D.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E.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F.斧斤以时入山林,林木不可胜用也。
 G.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课内阅读】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1.选出下列“数”字读音与意思相同的一项( )
①数罟不入洿池 ②数口之家 ③范增数目项王 ④媒人去数日 ⑤识盈虚之有数
A.①② B.②③ C.④⑤ D.②④
2.选出加点字意义相同的一项(4分)( )
A.谷不可胜食也/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 B.勿夺其时/夺项王天下者
C.涂有饿莩而不知发/非常之谋难于猝发 D.非我也,兵也/行军用兵之道
3.“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一句用什么修辞手法说明了什么道理?

4.第一段和第二段中,孟子分别提出了发展生产的哪三条措施?
5.据文意,在孟子看来,行王道必须具备哪两个条件?
第二课时
【文本研读】
问题1:孟子所宣扬的“王道”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2、在他眼里,实行“王道”很容易,而效果很美好,可为什么他的这一主张不被当时的国君们接纳?
3、孟子的“仁政”思想在今天可做哪些合理的引申?
【知识回顾】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译文:
②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译文:
③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译文:
④蚤起,施从良人之所之,遍国中无与立谈者。
译文:
⑤如知其非义,斯速已矣,何待来年?
译文:
⑥诚如是也,民归之,由水之就下,沛然谁能御之?
译文:
【拓展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1—4题。
齐宣王问曰:“文王之囿(yòu天子诸候养禽兽的地方)方七十里,有诸?”孟子对曰:“于传有之。” 曰:“若是其大乎?”曰:“民犹以为小也。” 曰:“寡人之圃方四十里,民犹以为大,何也?” 曰:“文王之圃方七十里,刍荛者(这里指割草打柴的人)往焉,雉兔者(这里指猎人)往焉。与民同之,民以为小,不亦宜乎?臣始至于境,问国之大禁,然后敢入。臣闻郊关(国都之外百里为邻,郊外有关)之内,有圃方四十里,杀其麋鹿者如杀人之罪,则是方四十里,为阱于国中,民以为大,不亦宜乎?”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1)方 (2)诸
(3)犹 (4)之
(5)如 (6)宜
2.(1)这一则故事体现了孟子的什么观点?

(2)孟子主要通过什么方法来说明自己的观点?

3.孟子为什么把齐宣王的园囿比作陷阱,说齐宣王是“为阱于国中”?

4.翻译这篇文章。


《王好战,请以战喻》学案答案
课前准备
1、 xiáng piǎo sù cùgǔ tǔn zhì xù wū gǎo yè yí shì shàn
2、 闹饥荒,歉收;逃跑;更加;密;尽,完;减少;满足,饱食;讥笑,怨骂;偷盗;统治百姓的国君,人君
第一课时
知识梳理
2、 诚:果真,如果;真心真意,诚心,诚意;实在,的确
顾:回头看,环视;回头看,回头;探问,拜访;顾惜,顾念;考虑;但是;表轻微转折;反而,难道


展开余下试题3、 名词活用作动词,击鼓;名词活用作动词,种植,栽植;形容词活用作动词,小心办好,认真做好;形容词活用作动词,轻视;形容词活用作动词,感到羞耻;形容词使动用法,使……轻,减轻;名词用作状语,每天
4、(1)1、2、3、4、(2)5、6、7、(3)8、9、10、
同步训练
1、C 2、B 3、DE 4、AD 5、B 6、B E G
课内阅读
1、D 2、 A 3、用比喻手法揭露害民的不是荒年而是统治者的暴政。4、第一段:①不违农时②数罟不入洿池③斧斤以时入山林。第二段:①五亩之宅,树之以桑②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③百亩之田,勿夺其时。5、大力发展农业生产和大力发展文化教育。
第二课时
拓展阅读
1.(1)方,见方 (2)诸,相当于“之乎” (3)犹还
(4)之,它,指文王之囿 (5)如,如同 (6)宜,合适、适宜
2.(1)孟子主张推行王道仁政。
(2)孟子是通过百姓对“文王之囿”和“寡人之囿”不同态度的对比来说明自己观点。“文王之囿”“方七十里”,“民以为小”;“寡人之囿”“方四十里”,“民以为大”。 问题是前者能“与民共之”,后者不能。
3.“阱”是捕兽的陷坑。齐宣王的园囿就在首都的郊外,纵横有四十里,谁要杀害了里面的麋鹿,就等于犯了杀人罪,这样,园囿也就成了陷发于死地的陷阱。孟子对这种做法很不赞成,所以就把齐宣王的园囿比作陷阱。
4.齐宣王问道:“据说周文王养鸟兽的园林方圆七十里,有这回事吗?”孟子回答道:“史书上有这样的记载。”宣王说:“它有这么大吗?”孟子说:“百姓还认为它小呢。”宣王说:“我的园林方圆才四十里,百姓还认为它太大,为什么呢?”孟子说:“周文王的园林方圆七十里,割草砍柴的人可以到那里去,打野鸡野兔的也可以到那里去,这园林与百姓是共同享有的。百姓认为它小,不是理所当然的吗?我一到齐车边境,先打听到齐国最紧的禁令,然后才敢进入齐国。我听说首都郊区有方圆四十里的园林,如果谁杀死了里面的麋鹿,罪行就跟杀人一样大,那么方圆四十里,就是在国中的设置的一个大陷阱,百姓认为它太大,不也是理所当然的吗?” (218.59.146.35)
标签:人教版 高二 选修 课文同步练习
相关:关于“ 2010——2”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318]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