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期末试卷

阅读:1252  
标签:北师大 高二 上册 期末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252]
河南省许昌市2010届高三上期期末考试
河南省许昌市2010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2页(含答题卷)。考试时间150分钟。总分150分,其中第Ⅰ卷30分,第Ⅱ卷120分。考试结束后,将第Ⅰ卷的答题卡和第Ⅱ卷答题卷一并交回。
第Ⅰ卷
注意事项:(不使用答题卡的学校,考生把本卷答案填入答题卷所附的表格内)
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考试科目涂写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一、选择题(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浸渍zì 歆羡xīn 关卡qiă 大笔如椽yuán
B.桀骜ào 莅临lì 租赁lìn 高屋建瓴lín
C.飞湍tuān 谲诈jué 供奉gòng 济济—堂jǐ
D.横亘gèng 孝悌tì 耍弄nòng 殒身不恤yŭn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最令我敬佩的是钱学森老人的人品,他胸无城府,朴实无华,心灵如蓝天一般透明,
在今天这个年代实在难能可贵。
B.在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上,虽然与会各国都对气候恶化表达了深切的忧虑,但在减排
问题上却同床异梦,很难达成共识。
C.年逾花甲的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谈起《论语》来如数家珍,其深厚的中华文化功底,
让在场嘉宾不禁暗暗称道。
D.菲律宾军方23日说,大约100名武装人员当天在南部马京达瑙省制造了耸人听闻的血腥事件,至少杀害36人,这是近年来菲律宾南部发生的最严重政治暴力事件。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语意明确的一句是
A.前段时间,部分网民对部分省市GDP数字的真实性提出质疑,引发了人们对部分官员盲目追求GDP数字现象的思考。
B.“蚁族”,是对“大学毕业生低收入聚居群体”的特别称谓,这个词可能会像“知青”、
“下岗工人”、“农民工”一样成为理解中国社会变迁的词语之一。
C.对于媒体有关登封市政府秘密运作少林寺上市的报道,登封市政府发言人否认市府
没有运作少林寺上市的行为。
D.朝韩双方能够重新回到谈判桌前,靠的是两国政府的共同努力,中、俄、美三国政
府从中积极不懈的斡旋取得的。
4.选出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
①辐照加工技术具有许多传统加工工艺无法比拟的优点
②早期的辐照加工,是利用射线的杀菌灭虫性能来达到消毒、保鲜等目的
③本世纪50年代发展起来的辐照加工技术,是继上述四大加工技术之后,正在崛起并
逐渐成熟的—种加工工艺技术
④现代的辐照加工技术已突破上述范围
⑤众所周知,机械加工、热加工、电加工和化学加工,是通用的材料加工技术
A.①③②④⑤ B.⑤①③②④
C.①⑤③④② D.⑤③①②④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9分,每小题3分)
像《红楼梦》这样的经典名著,在世界文学史中是可以陈列满满一个艺廊的。我国的古典诗文,从诗三百、楚辞,到李、杜,到龚自珍,小说从“四大奇书”,到《聊斋志异》《儒林外史》;外国的名著,从荷马史诗到莎士比亚的戏剧,从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到托尔斯泰的《复活》,再到卡夫卡的《变形记》……几乎都是一座座永难挖掘尽的精神矿藏,其历史的深度和文化反思的力度,特别是它们永恒的艺术魅力与文化底蕴,值得我们和我们的后人反复品味。


浏览完整试题 名著需要重读。这不仅仅是因为它们经过时间的淘洗和历史的严格筛选,其本身的存在证明了它们的不朽,因而需要反复阅读;也不仅仅因为随着我们人生阅历的积累和文学修养的不断提高,而需要获得新的情感体验与生命感悟。我这里所说的重读名著,乃是从文化历史发展阶段着眼的。仅就我们这些年龄稍长的人的亲身经历来说,在“文革”前的一段时间和“文革”期间,阅读心态是何等的不正常,阅读空间和环境是何等的狭小和残破。那种以阶级斗争和阶级分析为经纬的阅读定势,使我们只懂得给书中人物划成分,或者千方百计地追寻作者的阶级归属和政治派别。那种刻板的经济决定论,使我们阅读名著时,到处搜罗数据,以理解时代背景。那种“通过什么反映什么”来概括作品的主题的阅读公式,死死地套住我们的阅读思维。那种所谓“受阶级局限,如何如何”的万能标签,夺去了多少传世之作鲜活的生命,使人们对名著产生了多少误解!
新时期以来,名著重印,给读书界带来了从未有过的生气。但如何重读名著呢?我想,所谓“重读”,并非“再看一遍”,也非多看几遍。如果仅仅停留于“看几遍”,那也许只是“无用的重复”。“重读”应是指把名著完全置于新的阅读空间之中,即对名著进行主动的、参与的、创造性的阅读。而这首先需要阅读者在面对名著时有一种开放的阅读心态,同时应该破除过去的在某种力量束缚下的阅读方式,在心态上积极开辟多向多元多层次的思维格局,培育自身的建设性的文化性格。否则,仍可能导致重读名著的失败。
5.从全文看,第一段引述了许多作家作品,其主要表述的意思是
A.像《红楼梦》这样的经典名著在世界文学史上是非常多的。
B.中外文学史上的经典名著值得反复品味。
C.经典名著具有永恒的艺术魅力和丰富的文化底蕴。
D.每一本经典名著都是取之不尽的精神矿藏。
6.对名著需要重读的原因,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名著经过历史的严格筛选,其本身具有不朽的价值。
B.读者的水平不断提高,需要获得新的情感体验和生命感悟。
C.过去“左”的一套夺去了许多经典名著的生命。
D.过去“左”的清规戒律使读者对名著产生了许多误解。
7.对“名著需要重读”的“重读”,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为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培养自身的文化性格而阅读。
B.破除陈旧的阅读方式,用开放的阅读心态去阅读。
C.破除简单化的思维格局,用多向多元多层次的思维格局去阅读。
D.对名著进行主动的、参与的、创造性的阅读。
三、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8~10题。(9分,每小题3分)
伯颜,蒙古入邻部人,长于西域。至元初,旭烈兀遣入奏事,世祖见其貌伟,听其言厉,曰:“非诸侯王臣也,其留事朕。”与谋国事,恒出廷臣右,世祖益贤之,敕以中书右丞相安童女弟妻之,曰“为伯颜妇,不惭尔氏矣”。二年七月,拜光禄大夫、中书左丞相。诸曹白事,有难决者,徐以一二语决之。众服曰:“真宰辅也。”
甲戌,会师于襄阳,分军为三道并进。丙戌,伯颜与平章阿术由中道循汉江趋郢州。万户武秀为前锋,遇水泊,霖雨水溢,无舟不能涉。伯颜曰:“吾且飞渡大江,而惮此潢潦耶!”乃召一壮士,负甲仗,骑而前导,麾诸军毕济。癸巳,次盐山,距郢州二十里。郢在汉水北,以石为城,宋人又于汉水横铁绳,锁战舰,密树桩木水中。伯颜荡舟由藤湖入汉江。诸将请曰:“郢城,我之喉襟,不取,恐为后患。”伯颜曰:“用兵缓急,我则知之。攻城,下策也,大军之出,岂为此一城哉!”遂舍郢,顺流下。伯颜殿后,不满百骑。十月戊午,行大泽中,郢将赵文义、范兴以骑二千来袭,伯颜未及介胄,亟还军迎击之。伯颜手杀文义,擒范兴杀之。
丙戌,次复州,知州翟责以城降。诸将请点视其仓库军籍,遣官镇抚,伯颜不听,谕诸将不得入城,违者以军法论。阿术使右丞阿里海牙来言渡江之期,伯颜不答。明日又来,又不答。阿术乃自来,伯颜曰:“此大事也,主上以付吾二人,可使令人知吾实乎?”潜刻期而去。乙未,军次蔡店。丁酉,往观汉口形势。宋淮西制置使夏贵等,以战舰万艘,分据要害,兵不得进。乃围汉阳军,声言由汉阳渡江,贵果移兵援汉阳。伯颜乘虚兵进汉口,大捷。
丙子,希贤与严忠范等奉命使宋,请兵自卫。伯颜曰:“行人以言不以兵,兵多,徒为累使事。”希贤固请,与之。世祖崩,伯颜总百官以听。适有盗内府银者,宰执以其幸赦而盗,欲诛之。伯颜曰:“何时无盗,今以谁命而诛之?”人皆服其有识。
伯颜深略善断,将二十万众伐宋,若将一人,诸帅仰之若神明。毕事还朝,归装惟衣被而已,未尝言功也。大德八年,卒,追封淮安王,谥忠武。
(选自《元史•列传十四》,有删节)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敕以中书右丞相安童女弟妻之 敕:下令,命令
B.谕诸将不得入城 谕:告诫
C.诸曹白事,有难决者 曹:同辈
D.潜刻期而去 刻:约定
9.下列选项中能体现伯颜深略善断的一组是
①非诸侯王臣也,其留事朕
②诸曹白事,有难决者,徐以一二语决之
③大军之出,岂为此一城哉!遂舍郢,顺流下
④伯颜手杀文义,擒范兴杀之
⑤谕诸将不得入城,违者以军法论
⑥伯颜不答。明日又来,又不答
A.②⑤⑥ B.③④⑤ C.①②③ D.①④⑥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伯颜长相魁梧,英勇善战,深略善断,因而世祖很欣赏他,并下令将右丞相的妹妹
许配给他。
B.伯颜身先士卒,当军队渡河遇到困难的时候,他充满豪情地勉励大家,然后穿好盔
甲,自己作为前导,带领军队渡过了河。
C.伯颜为人清廉,能严格约束部下,所以攻占复州后,当诸将请求派人接管时,他没
有同意,并且明确宣布,诸将不得入城。
D.选文在文字安排上详略得当。详写他的军功武略,略写他谦恭廉洁忠诚的人品,人
物的形象显得比较丰满。
第Ⅱ卷
注意事项:
1.用钢笔或圆珠笔将答案直接写在答题卷上。


展开余下试题 2.答卷前将答题卷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四、(共23分)
11.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①乃召一壮士,负甲仗,骑而前导,麾诸军毕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行人以言不以兵,兵多,徒为累使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适有盗内府银者,宰执以其幸赦而盗,欲诛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夕次盱眙县
(唐)韦应物
落帆逗淮镇,停舫临孤驿。浩浩风起波,冥冥日沉夕。
人归山郭暗,雁下芦洲白。独夜忆秦关,听钟未眠客。
(1)全诗紧扣“夕”来写,请对此作具体说明。(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最后一联抒发了作者怎样的心情?联系全诗看,作者是如何表达这种情感的? (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两题任选一题)(5分)
(1)______________,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荀子•劝学》)
______________,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______________。(苏轼《赤壁赋》)
文章合为时而著,______________。 (白居易《与元九书》)
______________,病树前头万木春。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席上见赠》)
(2)_______________,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_______________。
(杜甫《登高》)
_______________,只是朱颜改。 (李煜《虞美人》)
天行健,_______________。地势坤,_______________。 (《周易》)
五、(22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14~17题。
红橘红
①每年深秋,老刘都要佝偻着脊背,扛着一蛇皮袋红橘,翻越好几里山路,再坐上几小时汽车,然后转乘一天的火车来到儿子发根家。
②坐在客厅沙发收看电视时,瞧着儿媳妇陈妮时不时从厨房急急地出来,拿起茶几上几瓣红橘塞进嘴里,又急急地奔回厨房,老刘的脸上便绽放出心满意足的笑容。
③老刘记得,发根曾对他说过,儿媳妇和发根一样,最喜欢吃他亲手采摘的红橘。那是长在村后山坡上的野橘,个儿均匀,圆润亮泽。深秋时节红灿灿地挂在村后山林里,染红了一片风景。发根还说,儿媳妇做梦都想去村后山林里看看,摸摸发根曾经爬过的树,走走发根牵着牛儿走过的路。那年深秋,发根几乎要带着陈妮和两岁半的孙子返乡。临行,一场突如其来的交通事故,让发根永远留在了城里。
④如今,孙子已经十一岁,老刘依然没有忘记发根的话。
⑤一家人吃过一顿丰盛的晚餐,陈妮收拾好厨房,将有些疲惫的家公安顿睡下后,坐在正看着电视的儿子身旁。儿子望了望母亲有些落寞的脸,随手关掉电视,叹息了一声。
⑥“怎么了,儿子?”她拿起茶几上的一个红橘把玩着。
⑦“妈,你干嘛骗爷爷?”
⑧“骗爷爷?我没有啊!”
⑨“没有?妈,红橘其实又酸又涩,你根本不喜欢吃,可为什么却要在爷爷面前装作吃得津津有味啊?”
⑩她望着满脸疑惑的儿子,不由得陷入沉思。该怎样向儿子解释呢?说实在的,她不喜欢红橘的味道,生涩,酸味重。当然,在她怀着儿子那阵,她确实说过喜欢吃红橘的话。
○11“是啊,红橘的确比不上市场的蜜橘,很难吃。不过,爷爷……”
○12“妈,既然你不喜欢吃,为什么不直接告诉爷爷,却让爷爷每年那么辛苦地扛着红橘到我们家来?”儿子嚷道。
○13“你小声点,爷爷刚睡着呢!”她指了指旁侧的一间卧室,又摸了摸儿子的头“哎,有时,我会想,爷爷和爸爸怎么会喜欢吃这么难吃的红橘呢?自然不是因为它好吃,而是因为每一个红橘都饱含着情意,像亲情、乡情……”
○14“我不懂!”儿子摇摇头。他觉得母亲的话有些深奥。
○15“傻孩子,不说别的,”她笑起来。“如果我告诉爷爷,我也讨厌吃红橘,爷爷还会送红橘到我们家来吗?不送红橘了,你能保证每年邀请爷爷来我们家一次吗?”
○16“不能……”儿子茅塞顿开似的。“哦,妈,你是说,为了让爷爷每年来我们家住上几天,你才装作喜欢吃红橘的吗?”
○17她点了点头。儿子喜笑颜开地抓起一个红橘,边剥皮边说:“妈,从现在开始,我也喜欢吃红橘了!”
○18穿着宽大睡衣的老刘,端着一个空茶杯,站在虚掩的卧室门旁,泪流满面。
(摘自《散文百家》2009.11有删改)
14.文章题目“红橘红”中加点的“红”字在文中有什么含义? (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文章第二段,作者着意安排了一个儿媳陈妮在做饭时跑出来吃红橘的细节,并两次使用“急急地”一词,分析它们的用意是什么? (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读到第九段我们才恍然明白,儿媳并不爱吃红橘,关于这一点,其实作者在前文早已做了暗示。请找出来并加以分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本文在结构安排上有何特点?请结合文章进行简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15分)
18.用一句话概括下面一段文字的要点。(4分)(不超过13字)
随着哥本哈根气候大会的召开,气候问题再次成了人们关注的焦点,近日有科学家称,垃圾邮件严重影响气候变化。根据McAfee研究结果,垃圾邮件可以说是超大的“碳”制造机。据统计,全球垃圾邮件每年消耗的能源总计为330亿度,这一数字相当于美国240万户家庭的耗电量。而转换成碳排放的结果,平均一封垃圾信会造成0.2克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按此计算,全球垃圾邮件每年相当于往大气中排放1700万吨二氧化碳。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6分)
中国经济网北京12月17日讯 据媒体昨日报道,河南登封市政府与本港公司合作,计划2011年将嵩山少林寺上市。香港中旅集团与登封市将成立“港中旅(登封)嵩山少林文化旅游有限公司”,主要开展旅游开发投资、文化产业项目开发、旅游地产等业务。这一举措如巨石投水,立刻引发公众的激烈争议,赞成者有之,反对者更多。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并说说理由。(不少于50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展开余下试题20.请仿照下面这节诗的形式,表达你对“友情”或“理想”的感悟。(5分)
时 间
时间是夹卷着冰雪的风暴,会染白我们青春的额头;
时间是一道湍急的江流,会淹没我们生命的行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作文(60分)
21.根据下面的文字和要求作文
马克•吐温与朋友郝威尔准备去远郊春游,出门时恰遇大雨。郝威尔见到大雨,不禁悒悒不乐,他问马克•吐温:“你看这雨会停么?”马克•吐温回答:“所有的雨都会停的。”
请以“雨过天睛”为标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之外,文体不限;②不少于800字。
高三语文参考答案
1.C(A大笔如椽chuán B高屋建瓴líng D横亘gèn)
2.D(“耸人听闻”,夸大或捍造事实,使人听了感到惊异或震动。其它各项中的加点成语的使用都是恰当的。A“胸无城府”是一个褒义词,指为人坦率,不用心机。B同床异梦很容易误用为专指夫妻。C如数家珍:像数家藏珍宝那样清楚,比喻对所讲事物十分熟悉。)
3.B(A“提出质疑”成分赘余。C双重否定不当。D句式杂糅。)
4.D
5.B(解答本题,首先要注意题干的提示语“从全文看”。从全文看,首段谈经典名著值
得“反复品味”,第二段说“名著需要重读”,第三段说怎样“重读”。再从首段看,首句是领起句,以下列举中外著名作家作品,概述其成就,目的在于表明经典名著“值得……反复品味”。可见正确答案是B项)
6.C(第二段“名著需要重读”是领起句,第2句是一个并列复句,分号前从作品本身的特点出发说明“需要反复阅读”,分号后从读者的“需要”出发,说明应当重读。以下“从文化历史发展阶段着眼”说明应当重读。A、B、D三项据此编拟,是正确的。原文说“……夺去了多少传世之作鲜活的生命”,使人们对名著产生误解,而C项故意删掉了其中“鲜活”二字,语意大变。“夺去了许多经典名著的生命”,还“重读”什么呢?)
7.A(与A项相关的原文是“培养自身的建设性的文化人格”,丝毫未论及“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该项还故意删去“建设性”这一限制语,使语义有所改变,因而A项不正确)
8.C(曹:部门,官署。诸曹:各部门、各官署。)
9.A(①是由于伯颜的外貌和语言很特别而获得世祖的欣赏④写伯颜的勇武)
10.D(A.英勇善战、深略善断是伯颜受到世祖欣赏并重用之后显示出来的才能。B.伯颜不是身先士卒,而是果断地指挥军队。C.“因为伯颜清廉才下令众将不得人城”,文中无此因果内容。)
11.(1)就叫来一个壮士,背着铠甲兵器,骑马在前面引路,然后(自己亲自)指挥部队全部涉水过了这个湖泊。(3分)(句意畅达1分,“前”、“济”翻译正确各1分)
(2)出使的人靠的是语言能力而不是靠随从武士,随从武士多,只能使出使的事情受到牵累。(3分)
(句意畅达1分,“以”、“累”翻译正确各1分)
(3)正好有盗窃内府银钱的人(被抓住),宰执认为盗贼是希望(逢新王登基)将大赦天下而故意偷盗,想杀掉他。(4分)
(句意畅达1分,“适”1分“宰执以其幸赦而盗”翻译正确2分)
12.(1)太阳沉落大地;山昏城暗人们都各自回家;月照芦洲,雁群也落下栖息。(3分)(一层意思1分)
(2)①抒发了诗人孤舟夜泊,独宿江上,不能入眠,而勾起的羁旅思乡的愁绪。(2分)(关键词为:乡思客愁、思乡之情和愁绪等。仅答“思乡”一类词语,而无前面的解说给1分)
②前六句侧重于写景,渲染旷野苍凉凄清夜景的特定氛围,衬托出诗人特有的心境,寓情于景;末两句情中有景,用钟声烘托了自己的羁旅愁思。(3分)
13.(1)吾尝跛而望矣/逝者如斯/而卒莫消长也/歌诗合为事而作/沉舟侧畔千帆过
(2)万里悲秋常作客/潦倒新停浊酒杯/雕栏玉砌应犹在/君子以自强不息/君子以厚德载物。
14.①实指红橘的颜色是红的(2分)②象征发根一家亲情的朴素、珍贵而美好(2分)
15.①这一细节意在说明儿媳原本不爱吃红橘,只是装个样子骗家公高兴。(2分)②第
一个“急急地”是儿媳故意表演给家公看的:自己很爱吃他带来的红橘,以至做饭时也要急
不可耐地出来吃上几瓣。(2分)③第二个“急急地”是在暗示儿媳并不真爱吃红橘,所以将
红橘塞进嘴里后,才要“急急地”奔向厨房。(2分)
16.①第二段“儿媳从厨房急急跑出来”只是“拿起茶几上几瓣红橘塞进嘴里”而不是“吃下去”更没写“咽下去”而且“塞进”后就急急向厨房奔,这说明她并不爱吃红橘。(3分)②第七段“她拿起茶几上的一个红橘把玩着。”按理,此时,儿媳有足够的空闲来尽情品尝红橘,但她却只是“把玩着”,而不是津津有味地品尝着,由此也可看出她并不爱吃红橘。(3分)
17.①以“红橘”为线索,思路清晰,结构严谨。②在情节的展开上,运用顺序与补叙(插叙)相结合的叙述方式,使故事完整,情节合理。③铺垫照应自然,不露痕迹。第二段儿媳做饭时吃橘子的描写不动声色地为下文揭示她不爱吃橘子埋下伏笔,第七段“把玩”橘子的细节又与之巧妙照应,看似不经意一笔,实则匠心独运。④运用误会与巧合使文章波澜起
伏,生动有趣。误会:儿媳妇怀孕时一句不经意的话,却使爷爷牢记在心,并误以为儿媳爱吃他亲手采摘的家乡红橘,于是每年都要不辞辛苦,翻山越岭为儿子一家送红橘。巧合:母子客厅对话,是趁着老刘睡了,且压低了声音的,可巧的是,老刘偏就醒了,要到客厅倒水,最终
还是听到了,并因而感动得泪流满面,从而使作品的主题得到了升华(四条任答三条即可得
6分)。
18.垃圾邮件严重影响气候变化。(4分)
19.(6分)此题的答案为开放性的,只要言之成理、能写出两条
标签:北师大 高二 上册 期末试卷
相关:关于“河南省许昌”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252]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