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课文同步练习
阅读:1336
标签:
人教版
高二
选修
课文同步练习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336]
2010——2011学年度第二学期《先秦诸子选读》《乐民之乐,忧民之忧》学案
2010——2011学年度第二学期《先秦诸子选读》 编号08 使用时间 2011.06
班级 姓名 批改评价
《乐民之乐,忧民之忧》学案
编制人:刘洪涛
【学习目标】
1.了解选文的思想内容,掌握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和特殊的文言句式。
2.把握孟子“乐民之乐,忧民之忧”的思想及其现代意义,正确理解作者的观点态度。
3.学习对比描写在说理中的作用。
【课前准备】
1、为下列加点字注音。
(1)王语( )暴 (2)庶几( ) ( ) (3) 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 ( ) (4)管籥( )之音 (5)举疾首蹙頞( )(6)羽旄之美( )
第一课时
【知识总结】1、解释下列词语在文章中的意思。
①暴见( )于( )王,王语( )暴以( )好乐 ② 王之( )好乐甚,则齐国其( )庶几( )乎 ③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 )④直( )好世俗之乐耳⑤举疾首( )蹙頞( )而相告曰⑥今王与百姓同乐,则王( )矣。
2、归纳词类活用现象。
①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 )
②与少乐乐,与众乐乐( )
③今王鼓乐于此( )
④今王与百姓同乐,则王矣( )
⑤ 贤者亦乐此乎( )
3、古今异义
①兄弟妻子离散(古义: 今义: )
4、文言句式
①好乐何如 何以能鼓乐也
②王语暴以好乐 今王鼓乐于此
③ 暴见于王 ④此无他,不与民同乐也。
【同步训练】
一、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一项是( )
A、管籥(yuè) 蹙頞(è ) 羽旄(máo) B、灵囿 (yòu) 麋鹿( mí ) 勿亟( jí )
C、麀鹿 (yōu) 朝儛(wǔ) 琅邪( yé ) D、巡狩 (shòu) 於牣( rèn) 作慝(tè)
2、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暴未有以对也 对:正确。 B、王变乎色曰 色:脸色
C、直好世俗之乐耳 直:直接 D、臣请为王言乐 乐:音乐知识。
3、分别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暴见于王 则齐国其庶几乎
今王鼓乐于此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A、两个“于”字相同,两个“其”字不同。B、两个“于”字相同,两个“其”字也相同。
C、两个“于”字不同,两个“其”字相同。D、两个“于”字不同,两个“其”字也不同。
4.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 诸:之乎,这回事吗
B.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 孰:仔细
C.庶民攻之 攻:制造
D.时日害丧 害:通“曷”,何日,何时
5.下列句中加点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是( )
A.饭疏食饮水 B.庶民子来
C.吾王之好鼓乐 D.今王与百姓同乐,则王矣。
6、指出词义与例句中加点的字相同的一句( )
浏览完整试题
例: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
A、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曰 B、举直错诸枉
C、文王之囿方七十里,有诸? D、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
二、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7—12题。
今王鼓乐于此,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籥之音,举疾首蹙頞而相告曰:‘吾王之好鼓乐,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父子不相见,兄弟妻子离散。’今王田猎于此,百姓闻王车马之音,见羽旄之美,举疾首蹙頞而相告曰:‘吾王之好田猎,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父子不相见,兄弟妻子离散。’此无他,不与民同乐也。今王鼓乐于此,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籥之音,举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今王田猎于此,百姓闻王车马之音,见羽旄之美,举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田猎也?’此无他,与民同乐也。今王与百姓同乐,则王矣。
7、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今王鼓乐于此 鼓:弹奏
B、举疾首蹙頞而相告曰 举:举起,抬起
C、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 极:最痛苦的地步
D、此无他,不与民同乐也 他:别的(原因)
8.对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今王鼓乐于此 ③王语暴以好乐
②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 ④举一隅不以三隅反
A.①②相同,③④也相同 B.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C.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D.①②不同,③④也不同
9、分别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吾王之好鼓乐 举疾首蹙頞而相告曰
百姓闻王车马之音 鲤趋而过庭
A、两个“之”字相同,两个“而”字不同。
B、两个“之”字相同,两个“而”字也相同。
C、两个“之”字不同,两个“而”字相同。
D、两个“之”字不同,两个“而”字也不同。
10、选出与例句加点的字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 )
例:举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
A.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B.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C.举疾首蹙頞而相告曰 D.南取汉中,西举巴蜀
11、指出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句( )
例:今王鼓乐于此
A、何以能鼓乐也 B、他日,见于王曰
C、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籥之音 D、王尝语庄子以好乐
三、12、翻译下列句子。
(1)暴见于王,王语暴以好乐,暴未有以对也。
译文:
(2)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
译文:
(3)寡人非能好先王之乐也,直好世俗之乐耳。
译文:
(4)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
译文:
(5)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
译文:
第二课时
【拓展练习】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桓公问治民于管子①。管子对曰:“凡牧民者,必知其疾,而忧之以德,勿惧以罪,勿止以力。慎此四者,足以治民也。” 桓公曰:“善,勿已,如是又何以行之?” 管仲对曰:“质信极忠,严以有礼,慎此四者,所以行之也。”桓公曰:“请闻其说。”管仲对曰:“信也者,民信之;忠也者,民怀之;严也者,民畏之;礼也者,民美之。语曰:泽命不渝,信也;非其所欲,勿施于人,仁也;坚中外正,严也;质信以让,礼也。”桓公曰:“善哉!
桓公又问曰:“寡人欲修政以干时②于天下,其可平?”管子对曰:“可。”公曰:“安始而可?”管子对曰:“始于爱民。”公曰:“爱民之道奈何?”管子对曰:“公修公族,家修家族,使相连以事,相及以禄,则民相亲矣。放旧罪,修旧宗,立无后,则民殖矣。省刑罚,薄赋敛,则民富矣。乡建贤士,使教于国,则民有礼矣。出令不改,则民正矣。此爱民之道也。”
桓公在位,管仲、隰朋见。立有间,有二鸿飞而过之。桓公叹曰:“仲父,今彼鸿鹄有时而南,有时而北,有时而往,有时而来,四方无远,所欲至而至焉,非唯有羽翼之故,是以能通其意于天下乎?”管仲、隰朋不对。桓公曰:“二子何故不对?”管子对曰:“君有霸王之心,而夷吾非霸王之臣也,是以不敢对。”桓公曰:“仲父胡为然?盍不当言,寡人其有乡乎?寡人之有仲父也,犹飞鸿之有羽翼也,若济大水有舟楫也,仲父不一言教寡人,寡人之有耳将安闻道而得度哉?”管子对曰:“君若将欲霸王举大事乎?则必从其本事矣。”桓公变躬迁席,拱手而问曰:“敢问何谓其本?”管子对曰:“齐国百姓,公之本也。人甚忧饥,而税敛重;人甚惧死,而刑政险;人甚伤劳,而上举事不时。公轻其税敛则人不忧饥;缓其刑政则人不惧死;举事以时,则人不伤劳。”桓公曰:“寡人闻仲父之言此三者,闻命矣,不敢擅也,将荐之先君。”于是令百官有司,削方墨笔。明日,皆朝于太庙之门,朝定令于百吏。使税者百一钟,孤幼不刑,泽梁时纵,关讥而不征,市书而不赋,近者示之以忠信,远者示之以礼义。行此数年,而民归之如流水。
(节选自《管子》,《四部丛刊》本,有删改)
【注】①管子:名仲,字夷吾,齐国国相。②干时:谋求定时会盟诸侯。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勿已。如是,又何以行之 已:停止
B.泽命不渝,信也 渝:坚持
C.公修公族,家修家族 修:治理
D.若济大水有舟楫也 济:渡过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是以能通其意于天下乎 故燕王欲结于君
B.拱手而问曰 朝济而夕设版焉
C.缓其刑政则人不惧死 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D.寡人闻仲父之言此三者 此亡秦之续耳
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直接体现以民为本思想的一组是
①必知其疾,而忧之以德 ②人甚忧饥而税敛重,人甚惧死而刑政险
③省刑罚,薄赋敛 ④皆朝于太庙之门,朝定令于百吏
⑤齐国百姓,公之本也 ⑥近者示之以忠信,远者示之以礼义
展开余下试题
A.①③⑤ B.①④⑥
C.②③⑤ D.②④⑤
4.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解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信”“仁”“严”“礼”是为政的重要原则,也就是国君要对百姓讲究信用,施行仁爱,严肃法纪,提倡礼仪。
B.齐桓公想通过修明政事,提高齐国的政治地位,达到会盟诸侯的目的,因此他希望得到管仲的认可和辅佐。
C.对于桓公称霸天下的想法,管仲采取以退为进的策略,明确表达了反对意见,并表明了自己的政治主张。
D.齐桓公有抱负,能纳谏,接受了管仲的民本思想,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得到了四方百姓的拥护。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勿惧以罪,勿止以力。
(2)出令不改,则民正矣。
(3)君若将欲霸王、举大事乎?则必从其本事矣。
6.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咏山泉
储光羲
山中有流水,借问不知名。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
转来深涧满,分出小池平。恬澹无人见,年年长自清。
(1)结合全诗,简要分析“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的妙处。
(2)这首诗中的“山泉”具有什么品格?诗人借咏山泉表现了怎样的情怀?
7.补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空缺部分。
(1)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 。”(《论语•学而》)
,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2)蟹六跪而二螯, ,用心躁也。(《荀子•劝学》)
,蓝田玉暖玉生烟。(李商隐《锦瑟》)
(3)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俯察品类之盛。(王羲之《兰亭集序》)
舞榭歌台,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4) ,枯松倒挂倚绝壁。(李白《蜀道难》)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 。(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乐民之乐,忧民之忧》学案答案
【课前准备】1、 (1)王语暴(yù) (2)庶几(shù jī) (3) 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 (lè)(4)yuè(5)举首蹙頞(cù è)(6)羽旄之美(máo)
第一课时
【知识总结】1、解释下列词语在文章中的意思。
①暴见(接见 )于(被 )王,王语( 告诉 )暴以( 把 )好乐
② 王之( 主谓间取独 )好乐甚,则齐国其( 表揣测语气,大概 )庶几( 近似,差不多 )乎 ③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 兼词,之乎 )④直( 副词,只,仅仅 )好世俗之乐耳⑤举疾首(头痛 )蹙頞( 皱眉头 )而相告曰⑥今王与百姓同乐,则王( 名用动,称王 )矣。
2、归纳词类活用现象。
①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乐:名词活用为动词,娱乐或欣赏音乐。)
②与少乐乐,与众乐乐 (少: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少数人)
③今王鼓乐于此(鼓:名词活用为动词,弹奏。)
④今王与百姓同乐,则王矣(王:名词活用为动词,称王。)
⑤ 贤者亦乐此乎(乐:意动用法,以……为乐)
3、古义:妻子和儿女 今义:男子的配偶
4、①宾语前置句 ②介词短语后置(状语后置)句 ③被动句 ④判断句
【同步训练】1、C(yá) 2、B(A、回答C、只,仅仅D、快乐)
3、D(被;在;表揣测语气,大概;表祈使语气,一定) 4、 B(哪一个)
5、 B(子:名词作状语,像儿子一样。饭:名用动,吃。鼓:名词活用为动词,弹奏。王:名词活用为动词,称王。) 6、C(之于;之于;“之乎”合音;众、各)
7、B(全都) 8、D(在;到;把;用) 9、C(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的;表修饰)
10、 C(举起,抬起;推荐,推举;全,都;攻下,占领) 11、D(宾语前置;被动句;正常语序;状语后置句)12、C
第二课时
1、B(渝,改变、违背。可以用成语联想法:矢志不渝,立誓决不改变自己的志向)
2、C(表条件,那么。 A、介词,在;介词,跟。B、表修饰,连接状语;表转折。D、取独;的。) 3、A(①、体现了。②、不是。③、是。④、为官吏立法令,不是。⑤、很直接,是。⑥、是。)4、C(以退为进,错误。)
5、(1)译文:(治理百姓的人),不要用刑罚让百姓害怕,不要用强力阻止百姓。
(2)译文:(国君)发出的政令不随意更改,那么百姓就会走上正轨。
(3)译文:国君你想要称霸诸侯成就大事吗,那么就一定要从它根本的事情做起。
6、(1)这两句从声与色的角度描写了山泉的情态。山泉平缓流淌时,清澈见底,水面映照天光云色。飞流而下时,水石相击,如风雨之声。山泉虽然无名,却有映地照天,兴风作雨的奇观。这两句与前两句先抑后扬。前两句写山泉的平淡无名,为抑;这两句彰显泉流山中的奇观,为扬。为诗歌最后两句赞美山泉做了铺垫。
(2)这首诗在表现山泉得天地之声色,具有满涧平池之能的同时,又表现了山泉恬淡自然,清高自守的品格。诗人借咏山泉表现了淡薄清高,任性自然的情怀。
7、15.补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空缺部分。
(1)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论语•学而》)
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2)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荀子•劝学》)
沧海月明珠有泪 ,蓝田玉暖玉生烟。(李商隐《锦瑟》)
(3)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王羲之《兰亭集序》)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4)连峰去天不盈尺 ,枯松倒挂倚绝壁。(李白《蜀道难》)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218.59.146.35)
上一篇:
2010——2011学年度第二学期《先秦诸子选修》《民为贵》学案
下一篇:
2011年云南省年会泽四中初三六月适应性考试卷语文
标签:
人教版
高二
选修
课文同步练习
相关:
关于“ 2010——”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336]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