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期末试卷
阅读:1998
标签:
鲁教版
八年级
下册
期末试卷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998]
2010—2011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八年级语文试题
2010—2011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八年级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时间:120分钟。总分:120分。
2.本试卷分“试题”和“答题纸”两部分,考生须将答案填写在“答题纸”上,否则视作“未答卷”处理。
3.考试结束后,考生只交“答题纸”;监考人员只装订“答题纸”。
(原创:djm4807 山东烟台开发区教研室 邓建明 djm4807@163.com)
一、卷面书写.规范整洁(6分)
提示:此题无需作答。阅卷教师会根据你的整个卷面书写情况做出公正的评判。因此,希望你一定要爱护自己的“面子”,认真书写答题。让老师一看,就感觉你真的很“酷”很“靓”。吔!
二、积累运用.夯实基础(24分)
1.给下面加点词语注音或根据注音写字。(2分)
①深恶(__)痛疾 ②强聒(__)不舍 ③huì□疾忌医 ④报得三春huī□
2.下列词语中共有四个错别字,请找出改正。(4分)
①物竟天择 ②格守职责 ③断章取义 ④司空见贯 ⑤不可名状 ⑥粗制乱造
3.根据提示填空。(6分)
⑴_____,骨肉流离道路中。 (白居易《望月有感》)
⑵过尽千帆皆不是,_____。 (温庭钧《望江南》)
⑶苏轼在《江城子•密州出猎》中表达作者希望得到朝廷信赖和重用的句子是:
_____,_____?
⑷刘备在遗诏中告诫自己的儿子说:“_____,_____。惟贤惟德,能服于人。”
(诸葛亮《出师表》)
⑸《扁鹊见蔡桓公》是一篇寓言故事,讲了要_____的道理。
⑹《故乡》文末富有哲理的句子是:“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_____,_____。”
⑺“写演讲稿首先要选好话题;其次是应当做到观点明确,不能模棱两可;第三是_____。” 《写好演讲稿》
⑻说话要讲究方式。说话的方式很多,但简要概括一下,不外乎_____言和_____言两种。 《说话要讲究方式》
4.下列词语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亵渎(轻慢,不敬) 地灵人杰(意为山川灵秀,人物杰出)
B.萧索(荒凉、冷落的意思) 鸿鹄之志(比喻远大的抱负和志向)
C.轩昂(精神饱满,气度不凡) 妄自菲薄(自己看不起自己)
D.恣雎(指任性) 强聒不舍(强行打别人的耳光)
5.下面的例句增强了辨识“形近字”的有效性和趣味性,请你照此再仿写四个。(4分)
示例:“叉”对“又”说:啥时候整容啦?脸上的痣咋不见了?
⑴“个”对“人”说:_____ ⑵“办”对“为”说:_____
⑶“末”对“未”说:_____ ⑷“兵”对“丘”说:_____
6.又是一年“母亲节”。在今年五月以“感恩母亲”为主题的活动中,你以我区一名中学生代表的身份参与这项市级活动:(5分)
⑴举办方请你结合活动的主题,用简练的语言拟一条宣传标语以营造气氛。(不超过20字)(2分)
⑵活动中,有一位母亲在教育子女方面感到困惑,请你向她推荐一本相关的名著,并说明你推荐的理由(作品内容、人物身份、教育方式等)。(3分)
三、阅读理解.探究发现(40分)
(一)阅读《公输》选文,答题。(12分)
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子墨子闻,起于鲁,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
公输盘曰:“夫子何命焉为?”
子墨子曰:“北方有侮臣,愿借子杀之。”
公输盘不悦。
子墨子曰:“请献十金。”
公输盘曰:“吾义固不杀人。”
子墨子起,再拜,曰:“请说之。吾从北方闻之为梯,将以攻宋。宋何罪之有?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知而不争,不可谓忠。争而不得,不可谓强。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
浏览完整试题
公输盘服。
7.下面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知而不争 杂然而前陈者 (《醉翁亭记》)
B.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 吾从北方闻之为梯
C.愿借子杀之 呼尔而与之 (《鱼我所欲也》)
D.吾义固不杀人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
8.翻译句子。(2分)
⑴夫子何命焉为?___ ⑵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___
9.《公输》全文对话的双方是谁?墨子前往楚国的目的是什么?(2分)
10.依据上下文语境,朗读下面几个句子应当读出怎样的语气?(4分)
⑴公输盘曰:“吾义固不杀人。”
⑵公输盘曰:“不可,吾既已言之王矣。”
⑶王曰:“善哉。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
⑷公输盘诎,而曰:“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
11.墨子劝服公输盘的语言颇具特点,从论辩技巧上看,他成功的关键在哪里?墨子止楚攻宋,是否仅靠锋利巧妙的言辞而成功?(2分)
(二)读演讲词,答题。(14分)
《开学致词》(节选) [德]凯斯特纳
亲爱的小朋友们:
现在你们按姓名的字母顺序或按个子大小坐在这里,第一次坐在这些坚硬的长板凳上。
⑴我从未忘记,也永远不会忘记,当我自己第一次上学的时候,坐在那间用灰砖砌成的、过于宽敞的盒子里,我当时是什么样的心情,我的心是多么地受压抑呀!说到这里,我们好像已经涉及到了最重要的一个忠告,对这个忠告你们要像记住古老的纪念碑上的格言那样,印入脑海,打入心坎:这就是不要忘怀你们的童年!你们看,绝大多数人,他们像脱去一顶旧帽子似的,早已把童年抛之脑后了。对他们来说,生活宛若一根可久藏而不变质的香肠,慢慢地吃完它;香肠吃尽了,也就不复存在了。学校要求你们从低班升到中班,再到高班。当你们最终到达上边并刚站稳脚跟时,人家就把你们身后成为“多余”的阶梯锯掉了,这样你们就再也回不到原来的地方!人在他的一生中,可不可以像在房子里上下楼梯那样自由走动呢?如果最华丽的第一层楼,没有摆着散发果香的水果架的地下室,也没有一层楼嘎嘎作响的房门声和叮叮当当的门铃声,那它将是什么样子呢?可是现在——多数人就是这样生活的!他们站在最高层,却无房子和阶梯,但还在那里自我得意。只有长大成人并保持童心的人,才是真正的人!
⑵不要把教师的讲台看作是皇帝的宝座或是传道的讲坛!老师坐得高一点,不是为了让你们向他祈祷,而是为了使你们彼此看得清楚一些。老师不是教官,也不是上帝,他不是一切都知道,他也不可能一切都知道。假如他装作知晓一切的样子,那么你们宽恕他就是了,但不要相信他!相反地他若承认,他不是一切都知道,那你们要爱戴他!因为他是值得你们爱戴的。另外,正因为老师并不是理应受到这么大的爱戴,所以他对你们对他的仰慕将会感到由衷的高兴。还要说一点的是:老师不是魔术家,而是一个园丁。他可以,并且将培植你们,但成长全靠你们自己!
⑶不要过分用功!懒惰的人不应该听到这个忠告,这是针对那些勤奋学习的人说的,这对他们是十分重要的。学校的各种作业并不是生活的唯一组成部分。人应该善于学习,不要死用功。这是我的经验之谈。人的脑袋并不是身体的唯一器官,谁持相反的意见, 就是在撒谎。谁相信这一谎言,那他通过各种考试之后虽然成绩优异,但外表看起来身体已经累垮了。因此,必须经常跑步、做操、跳舞、唱歌,不然大脑袋填满了知识,却只是个残废人。
⑷不要完全相信你们的教科书!这些书是从旧的教科书里抄来的,旧的教科书又是从老的教科书抄来的,老的教科书又是从更老的教科书抄来的。人们说这是传统,传统可是另外一回事。例如今天的战争已经不是教科书中描绘的那样的战争,不再挥动长剑,不再使用闪亮发光的胸甲,军帽上不再饰有随风飘曳的羽毛……对于这一点许多教科书里还没有足够的说明。你们也不要相信这种历史故事,在这些故事里人永远是好的,勇士一天二十四小时都是勇猛的!请你们不要信它,也不要学它,不然当你们今后踏上生活之路后,会觉得特别惊讶的!
⑸此刻你们按姓名的字母顺序或按个子大小坐在这里,你们现在想回家吧,亲爱的小朋友,那就回家去吧!假如你们还有一些东西不明白的话,请问问你们的父母!亲爱的家长们,如果你们有什么不了解的话,请问问你们的孩子!
(节选自《初中语文伴你学.阅读》 命题人有删改)
12.用文中的语句来简要概括出作者的四个观点:(3分)
⑴______
⑵不要把教师的讲台看作是皇帝的宝座或是传道的讲坛。
⑶______
⑷______
13.第⑶段中“人的脑袋并不是身体的唯一器官,谁持相反的意见,就是在撒谎” 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作者在反对“过分用功”的同时又提倡什么?(2分)
14.作者在第⑷段中运用______的论证方法,说明了教科书也会有某些方面的不足,这与我国古代圣贤______(填人名)所说的“尽信《书》,则不如无《书》”的观点是一致的。你在学习中也一定发现过教科书中存在的问题。请举一列,并向编写者提出修改建议:(3分)
15.“可是现在——多数人就是这样生活的” ,“这样生活”是怎样的?(2 分)
16.品味语言。(4分)
⑴“老师不是教官,不是上帝,不是魔术家,而是园丁。”作为“魔术家”的老师和作为“园丁”的老师有何不同?
⑵当今社会仍常说“老师是蜡烛,点燃了自己,照亮了别人。”从你对新课程的体验看,你认为老师更应该像什么?请写出一个恰当的比喻,并说明理由。
老师像(是):_____ 因为:______
(三)读下面的选文,答题。(14分)
美丽的乌龟
佚 名
⑴我曾经见过一只非常美丽的乌龟,壳和头都是翠绿色的,在翠绿色的壳上有着咖啡色的花纹。它的背高高地隆起,就好像是一个篮球的半圆,弧线优美光滑,一点儿也不像一般的乌龟那样扁平。最奇特的是乌龟的嘴很大,两边的线条翘起,像一直在微笑;眼睛炯炯有神,直直地对人注视,一眨不眨。
⑵那美丽的乌龟是在一位画家的画室里看见的。我对朋友说:“这辈子没见过如此美丽的乌龟,可惜没有相机,下次一定要来帮它照相。”
展开余下试题
⑶朋友向我谈起这只乌龟的神奇。他在巴西旅游时,第一眼看见就爱不忍释,因为没想到世界上有这么美的乌龟,于是百般恳请,出了高价才向原来的主人购得。
⑷但是,双手才能环抱的大乌龟,重达30公斤,怎么带回来呢?它通过了动物出口的种种复杂检验,才从海运用货箱托运回来。
⑸“巴西到台湾的货轮开了三个月才到,我心想:万一死掉了,就做标本。没想到开箱的时候,它好端端的,明亮的大眼睛突然张开,吓了我一大跳。”朋友说。
⑹然后我们谈起在武侠小说中的所谓的“龟息法”,武功很高的人可以锻炼像乌龟的呼吸一样,达到接近禅定的境界。这“龟息法”既然学自乌龟的本能,乌龟三个月不吃不喝能存活,就不是不可理解的了。
⑺过了一个月,我去看朋友,带了相机想去拍那只乌龟,万万没想到,朋友说:“乌龟死了,这是它的壳,我留下来作纪念。”
⑻航行过万里,在木箱子里靠着一息都能存活的乌龟,怎么会死呢?
⑼朋友说:“我到南部去开展览,离开一个星期,想想不能每天喂它,离开的时候放了三把熟透的香蕉,回来后少了一把,乌龟却死了。后来找了一位兽医来看,他说乌龟是撑死的,它把一大把香蕉一口气吃了。”
⑽我和朋友抚摸着巴西龟留下的壳,内心感慨不已。在极度的黑暗中饥寒交迫还能存活的乌龟,在翠绿的花园的水池旁却因为吃得太饱而亡故了,可见困危并不全然可畏,饱足也不尽然可喜。在饱足中的节制可能比困危中的忍耐还要艰难哪!
⑾因缘是不可思议的。因为长得太美而走向万里漂泊,最后客死异乡的巴西龟,如果内心有知,一定希望自己只是一只长相平凡的乌龟。
⑿因缘是不可思议的。希望远离忧患追求安乐的人,却很少想到忧患给人带来生的勇气,安乐使人丧失活的斗志。这只“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巴西乌龟,如果内心有知,一定也会有所启示吧。
⒀因缘是不可思议的。巴西乌龟死了,只留下美丽的壳,仿佛它的存在只是为了这个外壳,可是生命失去了。美丽的壳对一只乌龟又有什么意义呢?人也是如此,背负着美丽的名利和权位,以为那是真实的,但是,如果没有了鲜活的生命,没有深刻的生活,名利权位只是供人瞻仰的外壳,又有什么意义呢?
⒁看到那空留外壳的巴西乌龟,回家时走在忠孝东路上,看到许许多多的人背着外壳在路上行走。那衣着光艳的女士,有着什么样的内心世界?那西装革履的绅士,有着什么样的思想和智慧呢?
⒂这使得我有着一种忧伤的心情:当我们把头和四肢缩起来,缩进一个庸俗的社会的壳里,和一只乌龟又有什么两样呢?
17.通读全文后填空。(6分)
本篇散文叙述了____(20字以内)的故事,由____、____、____、____(用四字短语概括)四个情节构成,全文在表达方式上采用了____ (10字以内)。从第⑽段的文字可看出,本文以小见大,通过这个故事来表达了作者对人生与社会的感悟。
18.本文结构严谨缜密,文中与“这辈子没见过如此美丽的乌龟,可惜没带相机,下次一定要来帮它照相。”相照应的句子是:(1分)
19.本文在表现手法上突出地运用了“对比” 的修辞手法,请概括指出文中的对比内容(至少1种)(2分)
20.请摘录出揭示本文主题的语句: (2分)
21.本文的重大意义在于作者的三个“因缘是不可思议的”思考,请简述其给你的启示。(3分)
四、写作实践.表达展示(50分)
22.笑有多种:微笑、嘻笑、奸笑、哭笑、哈哈大笑、皮笑肉不笑……。
一个“笑”字可引申出笑谈、笑话、笑柄、笑星、笑剧,笑哈哈、笑眯眯、笑嘻嘻笑逐颜开、笑容可掬、……笑是人的本能。
笑能化解矛盾,融化愁绪。俗话说:笑一笑,十年少。英文中亦有这样的说法:Laughter is the bet medicine. (笑是最好的药)。据说医院有“大笑疗法”,笑除百病。
笑比哭好。人们总是祝愿天天开心,笑口常开。然而,有人整天或因工作繁忙、学习紧张、生活奔波、家庭不幸、身体病痛等原因忘记了笑声。
一位哲人曾说过:“不仅要会在欢乐时微笑,也要学会在困难时微笑。”微笑,标志着自信、雅量和大度,这是一种胸怀,也是一种境界。
人生需要微笑,让我们微笑着面对生活吧。
请以“微笑”为题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题目自拟,不少于600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学校、班级和姓名。
2010—2011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八年级语文答题纸
题
号 一 二 三 阅读
四
等 级
卷面
积累运用
(一)
(二)
(三)
(三) 写作
得分
分分
注意事项:
1.时间:120分钟。总分:120分。
2.本试卷分“试题”和“答题纸”两部分,考生须将答案填写在“答题纸”上,否则视作“未答卷”处理。
3.考试结束后,考生只交“答题纸”;监考人员只装订“答题纸”。
一、(6分)
提示:此题无需作答。阅卷教师会根据你的整个卷面书写情况做出公正的评判。因此,希望你一定要爱护自己的“面子”,认真书写答题。让老师一看,就感觉你真的很“酷”很“靓”。吔!
二、(24分)
1.(2分)
⑴(_________) ⑵(_________) ⑶ ⑷
2.(4分)
3.(6分)
⑴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⑺第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⑻_______言和_____言两种。
4.(3分)( )
5.(4分)
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5分)
⑴(2分) _
⑵(3分)
三、(40分)
(一)(12分)
7.(2分)( )
8.(2分)
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14分)
12.(3分)
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3分)___________的论证方法, ___________(填人名)。
修改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展开余下试题
15.(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4分)
老师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14分)
17.(6分)叙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字以内)的故事,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四字短语概括)四个情节构成,表达方式采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10字以内)。
18.(1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2 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50分)
22. 微 笑
100字
200字
300字
400字
500字
600字
700字
800字
900字
2010—2011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八年级语文试题评分意见
一、(6分)书写规范、美观:3分;卷面整洁:3分。 酌情给、扣分。
二、(24分)
1.(2分)① wù ② guō ③ 讳 ④ 晖;各0.5分。
2.(4分)竞 恪 惯 滥,各1分。
3.(6分)⑴ 田园寥落干戈后 ⑵ 斜晖脉脉水悠悠 ⑶ 持节云中 何日遣冯唐 ⑷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⑸ 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 ⑹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⑺ 要注意运用表达技巧 ⑻ 直、婉 评分:各0.5分。凡错、漏字不给分。
4.(3分)D (放纵 放任;唠唠叨叨说个不停) 5.(4分)⑴不比你们年轻人了,没根拐棍寸步难行啊。 ⑵平衡才是硬道理。⑶削尖了
脑袋也没见你爬上去。⑷瞧瞧,战争有多残酷,两条腿都炸飞了。评分点:①“有效有趣”,②言之合理;各1分。
6.(5分)⑴ 2分,示例:①母亲,您辛苦了;②世上只有妈妈好;③母亲,人生的第一任老师;④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超字数酌扣分。⑵ 3分,德.亚米契斯《爰的教育》;傅雷《侮雷家书》;苏霍姆林斯基《关于爱的思考》均可;评分:能从作品内容、人物身份、教育方式等方面阐述推荐理由。符合原著,语句通顺即可。酌情给、扣分。
三、(40分)
(一)(12分)
7.(2分)C (均为代词:他。)
8.(2分)⑴先生有什么见教呢?⑵损失不足的而争夺有余的。 各1分。
9.(2分)墨子和公输盘、楚王/止楚攻宋。各1分
10.(4分)⑴此时的公输盘有以“义”装点自己的味道,要读出他一本正经而又流露出掩饰不住的傲慢的语气。⑵公输盘在无辞以对的情况下,只好虚晃一枪,把矛盾的焦点转移到楚王身上。要读出他心里发虚,而又仗势欺人的语气。⑶楚王嘴上承认墨子言之有理,但倚仗楚国的实力,攻宋势在必行。因此“善哉”里并没有诚意;“虽然……”则显露出一个霸道诸侯的强硬态度。⑷公输盘在心里做着阴暗的盘算,要读出阴险并带有威胁意味的语气。评分:意对即可,各1分。
1
上一篇:
2010—2011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七年级语文试题
下一篇: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2011年中考语文试题
标签:
鲁教版
八年级
下册
期末试卷
相关:
关于“2010—2011”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998]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