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单元练习
阅读:1261
标签:
人教版
高二
选修
单元练习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261]
古诗文第一单元测试题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综合测试题
第I卷
(本卷共6小题,共18分。)
一、(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长恨歌》是一首抒情成份很浓的叙事诗。诗人在叙述故事和人物塑造上,采用了我国传统诗歌擅长的抒写手法,将叙事、写景和抒情和谐地结合在一起,形成诗歌抒情上回环往复的特点。诗人时而把人物的思想感情注入景物,用景物的折光来烘托人物的心境;时而抓住人物周围富有特征性的景物、事物,通过人物对它们的感受来表现内心的感情,层层渲染,恰如其分地表达人物蕴蓄在内心深处的难达之情。唐玄宗逃往西南的路上,四处是黄尘、栈道、高山,日色暗淡,旌旗无光,秋景凄凉,这是以悲凉的秋景来烘托人物的悲思。在蜀地,面对着青山绿水,还是朝夕不能忘情,蜀中的山山水水原是很美的,但是在寂寞悲哀的唐玄宗眼中,那山的“青”,水的“碧”,也都惹人伤心,大自然的美应该有恬静的心境才能享受,他却没有,所以就更增加了内心的痛苦。这是透过美景来写哀情,使感情又深入一层。回长安后,“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白日里,由于环境和景物的触发,从景物联想到人,景物依旧,人却不在了,禁不住就潸然泪下,从太液池的芙蓉花和未央宫的垂柳仿佛看到了杨贵妃的容貌,展示了人物极其复杂微妙的内心活动。从黄埃散漫到蜀山青青,从行宫夜雨到凯旋回归,从白日到黑夜,从春天到秋天,处处触物伤情,时时睹物思人,从各个方面反复渲染诗中主人公的苦苦追求和寻觅。现实生活中找不到,到梦中去找,梦中找不到,又到仙境中去找。如此跌宕回环,层层渲染,使人物感情回旋上升,达到了高潮。诗人正是通过这样的层层渲染,反复抒情,回环往复,让人物的思想感情蕴蓄得更深邃丰富,使诗歌“肌理细腻”,更富有艺术的感染力。
1.下列选项中,不能直接证明《长恨歌》是抒情成份很浓的叙事诗的一项是( )
A.唐玄宗逃往西南的路上,四处是黄尘、栈道、高山,日色暗淡,旌旗无光,秋景凄凉。
B.在蜀地,青山绿水分外美丽,玄宗却朝夕不能忘情。
C.“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
D.《长恨歌》采用了我国传统诗歌擅长的抒写手法,将叙事、写景和抒情和谐地结合在一起。
2.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长恨歌》在抒情方面回环往复的特点,体现在景物描写与人物情感的紧密相连上。
B.《长恨歌》中既有凄凉景色的描写,也有美好景物的描摹,景物特征的不同都是时令变化造成的。
C.诗歌善于运用环境和景物描写对人物情感的触发作用,由景及人,深化情感。
D.现实、梦境和仙境的交替出现,表现出主人公对杨贵妃的深厚情感。
3.根据文意,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长恨歌》虽然是叙事诗,但也有浪漫主义的想像成分。
B.从《长恨歌》的技巧运用上看,抒情也是这首诗重要的表达手段。
C.唐玄宗对杨贵妃应该没有真挚的爱情,因为他们之间地位是不对等的。
D.层层渲染的表现手法,既升华了人物的感情,也使整首诗有了更深厚的艺术感染力。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6题。
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2)兮短兵接。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凌余阵兮躐(3)余行,左骖殪(4)兮右刃伤。霾两轮兮絷(5)四马,援玉枹(6)兮击鸣鼓。天时怼(7)兮威灵怒,严杀尽兮弃原野。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超远。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8)。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屈原《九歌•国殇》)
浏览完整试题
[注释]
(1)殇(Shāng伤):未成年而死。国殇:为国家牺牲。《国殇》是屈原悼念为国家牺牲的战士所作。(2)毂(Gǔ谷):车轮中心内贯车轴,外承辐条的部位。车错毂:指敌我双方战车交错。(3)躐(Liè猎):践踏。(4)殪(Yì异):死。
(5)絷(Zhí执):拴住。(6)玉枹(Fú浮):嵌玉的鼓槌。(7)怼(Duì对):恨。(8)惩:悔。
4.下列加点字的解释说明,有误的一项是( )
A. 操吴戈兮被犀甲 “被”通“披”,披挂
B. 出不入兮往不反 “反”通“返”,返回
C. 凌余阵兮躐余行 “凌”通“领”,领导
D. 霾两轮兮絷四马 “霾”通“埋”,埋起
5.选出全不是正面直接说明楚军与敌作战勇敢的一项( )
①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②旌蔽日兮敌若云③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④矢交坠兮士争先⑤凌余阵兮躐余行
A.①②⑤ B. ①③④ C. ②④⑤ D.②③⑤
6.对原文内容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本诗分为两节,先是描写在一场短兵相接的战斗中,楚国将士奋死抗敌的壮烈场面,继而颂悼他们为国捐躯的高尚志节。
B.作者描写场面、渲染气氛的本领是十分高强的,极短的篇幅却已将一场殊死恶战,状写得栩栩如生,极富感染力。
C.屈原此作在颂悼阵亡将士的同时,也隐隐表达了对洗雪国耻的渴望,对正义事业必胜的信念。
D.本篇在艺术表现上与作者其他作品一样,是一篇想像奇特、辞采瑰丽的华章。
第II卷
(本卷共9小题,共62分。)
三、(21分)
7.把第I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①天时怼兮威灵怒,严杀尽兮弃原野。
②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
8.(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10分)
御街行 范仲淹
纷纷坠叶飘香砌。夜寂静,寒声碎。真珠帘卷玉楼空,天淡银河垂地。年年今夜,月华如练,长是人千里。 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残灯明灭枕头欹①,谙尽孤眠滋味。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
注:①欹:音qī,倾斜。
⑴本词上片写秋夜景象,却毫无“秋”字点出。一个“寒”字,秋意全出。请结合上片内容分析此字妙处。
⑵下片言愁,作者是如何加以表现的?
(二)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后面的问题。(10分)
闺意上张水部 朱庆余 酬朱余庆 张籍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越女新妆出镜心,自知明艳更沉吟。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齐纨未足时人贵,一曲菱歌敌万金。
注:朱庆余平日很得水部郎中张籍的赏识,临考试前写下此诗,征求张籍的意见,而张籍则以酬诗的方式作了回答。
(1)从两诗的内容上看,朱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张诗对此表明了什么看法(4分)
(2)两诗继承了我国诗歌创作的优良传统,他们共同采用了诗歌传统表现手法中的哪一种?请从两诗中各举一例加以说明。(4分)
(三)阅读王维《积雨辋川庄作》 ,完成文后的问题。(7分)
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青斋折露葵。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
(1)王维,字 ,官至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盛唐 诗派代表人物。(2分)
(2)通过这首诗,诗人表达了怎样的一种意境? (5分)
9.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21分)
1). ,洞庭波兮木叶下。
2).泻水置平地, 。 ,安能行叹复坐愁?
3).出师未捷身先死, 。
4). ,铁马秋风大散关。出师一表真名世, 。
5).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 。
6). ,两朝开济老臣心。 , 。
7). ,一朝选在君王侧。 ,六宫粉黛无颜色。
8).后宫佳丽三千人, 。
9). ,对此如何不泪垂?
10).上穷碧落下黄泉, 。
11). ,夜半无人私语时。
12).天长地久有时尽, 。
13).徘徊将何见, 。
14).白日出西河, 。
15).宫女如花满宫殿, 。
四、(16分,每小题3分)
10.下列词语的字形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凝脂 回眸 缓歌慢舞 九重城阕 B.绰约 迤逦 含情凝睇 流水孱湲
C.鹧鸪 绸谬 袅袅秋风 临邛道士 D.仙袂 玉扃 芳馨庑门 逍遥容与
11.下列各项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杨玉环的花容月貌非常张扬地一闪,顷刻之间,皇宫里所有的宫娥嫔妃都黯然失色!诗人用非常夸张的手法,反衬出杨玉环的倾城倾国之貌。
B.楼下那一棵海棠花已经完全凋谢,成全了她那婉转绝美的败落,春风桃李的美艳,竟是如此短暂!
C.蓝色是凡高晚期作品的主要色调,这种颜色上的转变正是他虚无缥缈的精神世界的真实表现,与他早期以黄色为基调的作品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D.这对夫妻因战乱而相互分离,本指望着比翼连枝、白首偕老,谁料想竟是殊途阻隔,老境凄凉。
12.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在《长恨歌》这首长篇叙事诗里,作者以精炼的语言、优美的形象、叙事和抒情结合的手法,叙述了唐玄宗、杨贵妃在安史之乱中的爱情悲剧。
展开余下试题
B.作为《湘君》的姊妹篇,《湘夫人》由男神的扮演者演唱,表达了赴约的湘君来到约会地北渚,却不见湘夫人的惆怅和迷惘。
C.元嘉三大诗人之首的鲍照生于乱世,身份地位极其卑微,但他才高八斗,志可凌云,功名之心尤其强烈,森严的门第观念与其远大的理想抱负形成了尖锐的矛盾。
D.杜甫的诗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强烈的时代色彩和鲜明的政治倾向,真实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一个历史时代政治时事和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他因而被称为一代“诗史”。
13.填入下列横线处的句子,排序与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 , ,
, 。
①唐诗,是中国历史上较为开放时期的唐代社会生活的文学纪录 ②是他们的心理素质、情感幻想和思维方式的折射 ③是人们在面对经济、生活、边疆战争、羁旅游宦、纯真友谊、缠绵情爱、优美风光时种种精神状态的结晶 ④是当时中华民族各族人民丰富多采的生活感受和复杂曲折的思想历程的反映 ⑤生活是文学艺术的源泉
A.④②⑤③① B.④⑤③①②
C.⑤①④②③ D.⑤④③②①
14.为下面报道拟写一句不超过10字的标题。(4分)
本报讯(记者 刘晓平)游山塘,白居易纪念馆是必到的景点。2009年3月6日,白居易纪念馆的回廊里,经过前期精心选择雕刻的16位与苏州有关的历史文化名人和8副对联警句一亮相,就引来游人赞叹不已。
据悉,有关部门正在搜集更多资料,丰富正厅里现有的白居易生平资料。与此同时,描绘山塘的书画作品也在积极征集中,届时将一起亮相,为纪念馆增色。
五、(40分)
15.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西红柿原产秘鲁森林,叫狼桃,因其艳丽诱人,人疑有毒,只观赏而不敢吃。十六世纪,被英国一个公爵带回欧洲,仍只作观赏用。过了差不多二百年,法国一位画家冒险一试,发现既可口又营养丰富,于是广为传播。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
1.D(这是概括说明。)2.B(景物特征的不同更多地体现出主人公的情感变化。)3.C(主观推断,理由不准确。)4. C(“凌”非通假字,意思是“侵犯”。)5.D(②⑤是说敌军,③不是正面直接说明。)6.D(与作者的其他作品不太一样,通篇直赋其事。)7.①战气萧杀呵苍天含怒,被残杀的将士呵散弃荒原。②真是英勇无畏呵武艺超凡,你永远刚强呵不可凌犯。8.(一)⑴“寒”字既写出秋天的节令特征,也表现出词人此时难以言状的悲愁体验。上片从秋声、秋声角度绘秋景,以此突出人隔千里、月下独望长天的孤独。⑵词人之愁,以独酌流泪加以表现,更以长夜无眠、追思过往进行强化。1
(二)(1)朱诗表达了作为应试举子在考试前所特有的不安和期待的心情。(2分) 张诗肯定了朱庆余的才能,暗示他不必为这次考试担心。(2分) (2)“比”的手法。(1分)如:朱诗,以新妇自比,以新郎比张,以公婆比主考官;张诗,以越女,采菱姑娘比朱,以“齐纨”比他人的平庸作品,以“菱歌”比朱的优秀作品等。(两诗各取一例,2分。语句通顺1分)(答讽喻,能自圆其说也可以)
(三)(1)字摩诘,山水田园诗派(答“田园诗派”或“山水诗派”也可)。(2分)
(2)在这首诗中,诗人把自己幽雅清淡的禅寂生活,和辋川恬静优美的田园风光结合起来描写,创造了一个物我相合、情景交融的意境,表现了诗人隐居山林、脱离尘俗的闲情逸致。
闺意献张水部 朱庆馀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以夫妻或男女爱情关系比拟君臣以及朋友、师生等其他社会关系,乃是我国古典诗歌中从《楚辞》就开始出现并在其后得到发展的一种传统表现手法。此诗也是用这种手法写的。 这首诗又题为《近试上张水部》。这另一个标题可以帮助读者明白诗的作意,唐代应进士科举的士子有向名人行卷的风气,以希求其称扬和介绍于主持考试的礼部侍郎。朱庆馀此诗投赠的对象,是官水部郎中的张籍。张籍当时以擅长文学而又乐于提拔后进与韩愈齐名。朱庆馀平日向他行卷,已经得到他的赏识,临到要考试了,还怕自己的作品不一定符合主考的要求,因此以新妇自比,以新郎比张,以公婆比主考,写下了这首诗,征求张籍的意见。 古代风俗,头一天晚上结婚,第二天清早新妇才拜见公婆。此诗描写的重点,乃是她去拜见之前的心理状态。首句写成婚。洞房,这里指新房。停,安置。停红烛,即让红烛点着,通夜不灭。次句写拜见。由于拜见是一件大事,所以她一绝早就起了床,在红烛光照中妆扮,等待天亮,好去堂前行礼。这时,她心里不免有点嘀咕,自己的打扮是不是很时髦呢?也就是,能不能讨公婆的喜欢呢?因此,后半便接写她基于这种心情而产生的言行。在用心梳好妆,画好眉之后,还是觉得没有把握,只好问一问身边丈夫的意见了。由于是新娘子,当然带点羞涩,而且,这种想法也不好大声说出,让旁人听到,于是这低声一问,便成为极其合情合理的了。这种写法真是精雕细琢,刻画入微。 仅仅作为“闺意”,这首诗已经是非常完整、优美动人的了,然而作者的本意,在于表达自己作为一名应试举子,在面临关系到自己政治前途的一场考试时所特有的不安和期待。应进士科举,对于当时的知识分子来说,乃是和女孩儿出嫁一样的终身大事。如果考取了,就有非常广阔的前途,反之,就可能蹭蹬一辈子。这也正如一个女子嫁到人家,如果得到丈夫和公婆的喜爱,她的地位就稳定了,处境就顺当了,否则,日子就很不好过。诗人的比拟来源于现实的社会生活,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之下,很有典型性。即使今天看来,我们也不能不对他这种一箭双雕的技巧感到惊叹。 朱庆馀呈献的这首诗获得了张籍明确的回答。在《酬朱庆馀》中,他写道:“越女新妆出镜心,自知明艳更沉吟。 齐纨未足时人贵,一典菱歌敌万金。” 由于朱的赠诗用比体写成,所以张的答诗也是如此。在这首诗中,他将朱庆馀比作一位采菱姑娘,相貌既美,歌喉又好,因此,必然受到人们的赞赏,暗示他不必为这次考试担心。 首句写这位姑娘的身分和容貌。她是越州的一位采菱姑娘。这时,她刚刚打扮好,出现在镜湖的湖心,边采菱边唱着歌。次句写她的心情。她当然知道自己长得美艳,光彩照人。但因为爱好的心情过分了,却又沉吟起来。(沉吟,本是沉思吟味之意,引申为暗自忖度、思谋。)朱庆馀是越州(今浙江省绍兴市)人,越州多出美女,镜湖则是其地的名胜。所以张籍将他比为越女,而且出现于镜心。这两句是回答朱诗中的后两句,“新妆”与“画眉”相对,“更沉吟”与“入时无”相对。后半进一步肯定她的才艺出众,说:虽然有许多其他姑娘,身上穿的是齐地(今山东省)出产的贵重丝绸制成的衣服,可是那并不值得人们的看重,反之,这位采菱姑娘的一串珠喉,才真抵得上一万金哩。这是进一步打消朱庆馀“入时无”的顾虑,所以特别以“时人”与之相对。朱的赠诗写得好,张也答得妙,可谓珠联璧合,千年来传为诗坛佳话。
这诗意在讽喻,别有用意。据《全唐诗话》:“庆馀遇水部郎中张籍,知音,索庆馀新旧篇二十六章,置之怀袖而推赞之。时人以籍重名,皆缮录讽咏,遂登科。庆馀作《闺意》一篇以献。籍酬之曰:‘越女新妆出镜心,自知明艳更沉吟。齐纨未足时人贵,一曲菱歌敌万金。’由是朱之诗名流于海内矣。”按此则庆馀作此诗去问张籍,是问他“我这样文章是否合式?”未免有运动请托的嫌疑,可为一笑。
凡作讽喻诗,总要将正意藏起来,专咏别的情事,使人自己去领会,所以最好一线到底,不露一些马脚。此诗虽所写的完全是新婚后的情事,而主意在“入时无”三字。其中第二句是暗指近试,此所谓“拜”,是预备去拜,故着意妆饰,期得舅姑欢心。也就是经心着意做了文章,希望得到主考者的赏识。此诗就是丢开讽喻不讲,即以诗言诗,也是一首极尽新婚夫事旖旎风光的好诗。
9.略
10.D(A项:“阕”应为“阙”;B项:“孱”应为“潺”;C项:“谬”应为“缪”。)
11.B(春风桃李:比喻学生受到良师的谆谆教诲;A倾城倾国:比喻女子美貌;C虚无缥缈:形容虚幻渺茫,不可捉摸;D比翼连枝:比翼夫妇亲密不离。)12.D(暗换主语,将“他”删去。)13.C(先总说,然后按照唐诗内容的主次关系加以分说。)
14. 白居易纪念馆新增亮点。
15.略 (61.182.201.34)
上一篇:
惠州市2012届高三第一次调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下一篇:
古诗文第六单元测试题
标签:
人教版
高二
选修
单元练习
相关:
关于“古诗文第一”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261]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