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高考模拟卷

阅读:1087  
标签: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87]
2011年安徽省蚌埠市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蚌埠市2011届高三年级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
语 文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所有客观选择题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上,所有主观题请写在答题卷上,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卡和答题卷。
第Ⅰ卷(阅读题 66分)
一、(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分)
鲁迅的“国民性批判”
冯骥才
在盘点20世纪中国文学时,我们都发现了这个奇迹:鲁迅写的小说作品最少,但影响最巨。倘若从文化角度去看,这奇迹的根由便一目了然,就是他那独特的文化视角,即国民性批判。
作家的眼睛死盯在人的身上,所以,他从这个文化视角看下去,不只看到社会文化形态,更是一直看到人的内在的文化心理。那么接下去便是他独有的一种创造:将这种文化心理,铸造成一种文化性格、一种非常的人物来。这种人物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个性人物,也不是现实主义文学中的典型人物。他这种人物的个性,全是中国国民共有的劣根性。他是把一个个国民的共性特征,作为个性细节来写的。这就使他笔下的人物具有巨大的覆盖性。比如阿Q,在现实中绝对没有这种人物存在,但在他身上却能找到我们每个人的某一部分的影子。
进一步说,这种共性,不是通常那种人所共有的人性,而是一种集体无意识,是一种文化的特性。这个“文化人”是指特有的文化铸成的特有的文化性格。这种性格放在小说人物身上是一种个性,放在小说之外是一种集体性格。当一种文化进入某地域的集体的性格心理中,就具有顽固和不可逆的性质。当然,任何民族的文化性格都是两面的,一面是优根性,一面是劣根性。但作家的思维天生是逆向的,文学的本质是批判。当他面对文化性格时,肯定要先批判国民劣根性的一面。
鲁迅是第一位创造性地使用这个文化视角,来观察、感受、认识、分析和批判生活,然后升华出这种独特的“文化人”来的作家。他的小说中的人物不完全是这种“文化人”,比如祥林嫂、孔乙己、闰土等,虽然具有世纪初中国人的某些集体性格特征,但还不是纯粹的“文化人”。阿Q则是鲁迅自觉创造的最典型的“文化人”形象。这种人物所具有的深刻的认识价值,学者们多有论述,我只想说,从这里,我们一下子找到了中国社会痼疾最本质的缘故。
鲁迅的这种“文化人”,不是真实的而是逼真的,不是生活的再现而是深层的表现。它不仅是悟性的发现,更是理性的创造。它是专门写出来供“批判”用的,而这种批判是为了唤起国民的自省。他始终是瞪着眼看世界,瞪着眼写他的小说。
鲁迅是充满责任感的作家。他压给自己的使命是剪断古老的精神锁链,唤醒世人迟钝的心,催动国民的自审与自奋。他主要想影响比较高层的知识分子,通过他们去影响一般知识分子,最后影响到大众。他的文学最初是作用于“小众”范围之中的。他的思想之所以能够通过层层影响,直抵时代大众,就足以表现出这种思想强烈的现实意义及其力度了。
1.从原文看,下列关于“文化人”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化人”是一种特有的文化性格,它是特有的文化铸成的。这种性格放在小说人物身上和小说之外有不同的体现。
B. 鲁迅在祥林嫂、孔乙己、闰土等文学形象上,更多地表现了民族性格中的“优根性”,因此还不是纯粹的“文化人”。
C. “文化人”体现为文化性格的两面性,这是任何民族都具备的特征,一面是优根性,一面是劣根性。


浏览完整试题D. “文化人”不同于现实主义文学中的典型人物,它是指文学中具有“特有的文化铸成的特有的文化性格”的原创性人物,如阿Q等。
2.下列各项中,不能作为依据证明“鲁迅写的小说作品最少,但影响最巨”这一观点的一项是( )
A.鲁迅用“国民性批判”这一视角,观察、感受、认识、分析和批判生活,升华出“文化人”来。
B.鲁迅把一个个国民的共性特征作为个性细节来写,使笔下的人物具有巨大的覆盖性。
C.鲁迅的“文化人”,专门是供“批判”用的,而这种批判是为了唤起国民的自省。
D.鲁迅创造的如祥林嫂、孔乙己、闰土等形象,具有世纪初中国人的某些集体性格特征。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学家所创作的作品数量与他作品的社会影响力没有必然的等同关系。
B.鲁迅创造性地使用“国民性批判”这一视角,塑造了一系列纯粹的“文化人”形象,这些形象的个性,全是中国国民共有的劣根性。
C.在塑造阿Q时,鲁迅先生“始终是瞪着眼看世界,瞪着眼写他的小说”,因此小说再现了当时真实的社会环境。
D.“他的文学最初是作用于‘小众’范围之中的”,是说鲁迅的作品并不是一步到位地直接写给大众看的。
二、(3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襄州宜城县长渠记
曾巩
荆及康狼,楚之西山也。水出二山之间,东南而流,春秋之世曰鄢水。其后曰夷水,《水经》所谓汉水又南过宜城县东,夷水注之是也。又其后曰蛮水,郦道元所谓夷水避桓温父名,改曰蛮水是也。秦昭王三十八年,使白起将,攻楚,去鄢百里,立堨,壅是水为渠以灌鄢,遂拔之。秦既得鄢,以为县。汉惠帝三年,改曰宜城。宋孝武帝永初元年,筑宜城之大堤为城,今县治是也。而更谓鄢曰故城。而白起所为渠因不废,引鄢水以灌田,田皆为沃壤,今长渠是也。
长渠至宋至和二年,久隳不治,而田数苦旱,川饮者无所取。令孙永曼叔率民田渠下者,理渠之坏塞,而去其浅陋,遂完故堨,使水还渠中。自二月丙午始作,至三月癸未而毕,田之受渠水者,皆复其旧。曼叔又与民为约束,时其蓄泄,而止其侵争。民皆以为宜也。
盖鄢水之出西山,初弃于无用,及白起资以祸楚,而后世顾赖其利,溉田三千余顷,至今千有余年,而曼叔又举众力而复之,使并渠之民,足食而甘饮,其余粟散于四方。盖水出于西山诸谷者其源广,而流于东南者其势下,至今千有余年,而山川高下之势无改,故曼叔得因其故迹,兴于既废。使水之源流,与地之高下,一有易于古,则曼叔虽力,亦莫能复也。
初,曼叔之复此渠,白其事于知襄州事张瓖唐公。公听之不疑,沮止者不用,故曼叔能以有成。则渠之复,自夫二人者也。方二人者之有为,盖将任其职,非有求于世也。及其后言渠堨者蜂出,然其心盖或有求,故多诡而少实,独长渠之利较然,而二人者之志愈明也。
熙宁六年,余为襄州,过京师,曼叔时为开封,访余于东门,为余道长渠之事,而诿余为考其约束之废举。予至而问焉,民皆以谓贤君之约束,相与守之,传数十年如其初也。而是秋大旱,独长渠之田无害也。夫宜知其山川与民之利害者,皆为州之任,故予不得不书以告后之人,而又使之知夫作之所以始也。八月丁丑曾巩记。
(选自《元丰类稿》,有删改)
4.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壅是水为渠以灌鄢 壅:堵塞
B. 久隳不治,而田数苦旱 隳:毁坏
C. 遂完故堨,使水还渠中 完:修治
D. 及白起资以祸楚 资:资助
5.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表现“后世顾赖其利”的一组是( )
①引鄢水以灌田,田皆为沃壤 ②民皆以为宜也 ③使幷渠之民,足食而甘饮 ④溉田三千余顷 ⑤理渠之坏塞,而去其浅陋 ⑥独长渠之田无害也
A. ①③⑥ B.②③⑥ C. ①⑤⑥ D.②④⑤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鄢水曾改称为夷水,又因避桓温父亲的名讳而改为蛮水。秦将白起为攻取楚国筑渠淹灌鄢邑,白起所筑的这条渠就是后来的长渠。
B. 针对长渠毁坏不修、农田屡遭干旱、人们无从取水的现状,县令孙曼叔向襄州知州张瓖禀告后带领百姓整修长渠,使长渠恢复了旧貌。
C. 孙曼叔能够修复长渠,襄州知州张瓖也功不可没。他们两人做这件事的时候,想到的是要尽到自己的职责,并没有想到有求于当世。
D. 全文层次分明,首先追溯了鄢水及宜城县长渠的历史,然后记述修渠经过,总结修渠的成败得失,最后说明写作本文的缘由和目的。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曼叔又与民为约束,时其蓄泄,而止其侵争。(3分)
译文: 。
(2)曼叔又举众力而复之,使并渠之民,足食而甘饮,其余粟散于四方(4分)
译文: 。
(3)故予不得不书以告后之人,而又使之知夫作之所以始也。(3分)
译文: 。
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8—9题。
秋词(其一)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秋词(其二)
刘禹锡
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
试上高楼清入骨,岂如春色嗾人狂。
8.刘禹锡的同题诗歌《秋词》都描写了秋天,但各有侧重,请找出它们的不同之处。(4分)
答:
9.两首《秋词》都描写了春天,诗人对“春”的感情评价和“春”的作用是否一致,为什么?(4分)
答: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5题)(5分)
(1)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 (《孔子语录》)
(2)苟全性命于乱世, 。 (诸葛亮《出师表》)
(3)羽扇纶巾,谈笑间, 。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4) ,去日苦多。 (曹操《短歌行》)
(5)可堪回首,佛狸祠下,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6)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王羲之《兰亭集序》)


展开余下试题(7)故木受绳则直, 。 (荀子《劝学》)
(8) ,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声声慢》)
三、(25分)
阅读下面一篇散文,完成11—14题。
哀 蝶
迟子建
  我童年时曾是扼杀蝴蝶的小妖魔。大兴安岭有一种俗称“大马莲”的蝴蝶,深紫色,羽翼上有一点点赤金的颜色,它比一般在花间蹁跹的蝴蝶要大上好几倍,雍容华贵,飞起来姿态娴雅,美得令人炫目。这种蝴蝶不大喜欢徘徊花间,它们通常是在林间的草地上翻飞悠游。我和许多女孩子那时最热衷的事便是用衣服罩住这种蝴蝶,将它捉到手中,它的羽翼在我的指间簌簌抖动的时候,我们便将它在掌心拍死,然后在蝴蝶的蛹上插一颗图钉,将它按到白纸棚的灯畔。晚上拉亮电灯,“哗”地一照,灯畔那一圈已死的蝴蝶便栩栩如生了。
  蝴蝶的美是靠羽翼的震颤来传达的,而它的死亡也是由此带来的。折断它的羽翼,它便丧失了传达美的能力。艺术的羽翼同蝴蝶一样是华美而脆弱的。比如一幅名画,它可以在欣赏它的人面前呈现丰满辉煌的羽翼,给赏画的人以一种心灵的沟通和震动,但同时,一把意外的大火会使它化为灰尘。比较而言,陶器的羽翼才算最为坚硬,无论风吹日晒雨淋,都无法伤害它的本质,即使深埋地下,陶还是陶,所以陶才最能成为中国的象征,才能经久不衰。
  我曾经异想天开,认为应该把伟大的艺术品放入坟墓保存,因为展览大厅明亮的光线会使一幅画改变颜色,人的混浊的呼吸会伤害画的神经。但是如果创造艺术是为了让它进坟墓的话,那么人类又如何进行艺术的传达呢?又如何进行精神的交流呢?人是渺小的,艺术却是巍峨的。我们无法得到梵•高身上的一片指甲,但他的向日葵却比地球上所有开放的向日葵都灿烂、明亮和忧伤;我们无法得到柴可夫斯基的一根头发,可他音乐的羽翼将在漫长世纪的空中低回,并且深深地感染着一代又一代的人。所以我不再做把艺术品放入坟墓的梦想。我们庆幸人类的先知,他们创造了音乐、绘画、建筑、文学等等的艺术形式,他们向我们传达了已逝世纪的辉煌与宁静、喧嚣与平和,他们艰难地扇动着艺术的羽翼,告诉我们战争、和平、瘟疫、繁华、颓败等等人类曾经历过的一切,我们承受并延续着这一切。埃及的金字塔不可能成为人类文明的永久纪念碑,也可能再过几万年没人会知道梵高、莫扎特、海明威这些在我们这个世纪仍被视为伟大的人物,因为艺术的羽翼既长久又脆弱,它很可能在飞向某一个世纪的途中而彻底消失在茫茫宇宙中,创造这艺术的人的名字也一同沉沉地消失。但这些担忧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总会有艺术的羽翼飞向未来的天空,它仍能给人带来生存以外的惊喜和慰藉。如同童年时我在苍茫的暗夜中“哗”地拉亮电灯,能看到那圈美丽的蝴蝶一般。
  我曾写过《谁为这个世界送葬》,说是大地上翻飞的画卷、四散的书籍、破败的琴和空旷的建筑为这个世界送葬。当一颗流星最后一次划破天幕,它会看到大地上我所设想的壮观场景,没有比这种送葬更动人的了。
  这种杞人忧天的想法其实源自内心深处对艺术深深的痴迷和渴望,也可视为对自己精神追求的一种激励。于是,艺术会为这个世界送葬成了我深信不疑的一个真理。人死后暴露出的白骨是那么千篇一律,可人的心灵创造出的艺术光华却又是那么斑斓夺目。这样想来,艺术的确是完善人生的一种途径了。
当我按住蝴蝶,当它的羽翼在我指间轻轻颤动,我还会扼住它的呼吸吗?虽然我知道蝴蝶不经我的手早晚也会成为泥土的一部分,但现在我的心还是为二十几年前的过失而颤抖了。能够让羽翼震颤这是多么重要的事情,不然那羽翼又有何用?静止千年的美,也抵不上飞翔一瞬的美更动人心魄,因为后者是一种流光溢彩的美。所以我深深地祈祷艺术的羽翼不要轻易被人折断,让它自由地颤动并且深入人心吧。同时,我也愿意在这遥远的北国,深深地向着极北的童年生活领地鞠一躬,哀悼那些毙命于我掌心的蝴蝶。
(选自《我的世界下雪了》,有删改)
11.“人是渺小的,艺术却是巍峨的”这句话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作者为什么这样说?(5分)
答:
12.文章第4段《谁为这个世界送葬》的内容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章内容作简要分析。(6分)
答:
13.本文以“哀蝶”为题,有哪些内涵?请结合文章内容作简要分析。(6分)
答:
14.作者认为,“埃及的金字塔不可能成为人类文明的永久纪念碑,也可能再过几万年没人会知道梵•高、莫扎特、海明威这些在我们这个世纪仍被视为伟大的人物”,你是否同意这一观点?请谈谈你的看法。(8分)
答:
第Ⅱ卷(表达题 84分)
四、(24分)
15.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最令人焦灼的莫过于腐败的大肆蔓延,时刻都在消蚀着社会公正的根基,蚕食着人的良知,使人陷进对是非善恶的无休止的冷漠和麻木之中。
B. 在他们笔下,可以感受到,人性与兽欲、正义与邪恶、文明与愚昧、民主与专制,无时无刻不在我们民族的所有生存领域残酷地博杀着。
C. 可自从调进了一个很有权势的行政机关以后,原来那股子温良恭俭让荡然无存,一股子冲天豪情油然沛然,无论到哪儿都是一股子所向披靡的英雄气概。
D. 想想上一个假日经济的火爆的场面,看看这一个假日经济的冷淡经营,这强烈的反差怎不让商家黯然神伤?让消费者摇头愧叹?
1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他们夫妇俩从相恋到相守,55年的感情积淀,如同走过的道路不可丈量。平时,两人的研究领域各有侧重,但到合作时,默契带来的高效率往往以一当十。
B. 都安利捷丰田王恒总经理表示,将一如既往地支援灾区,力之所及,必鼎力相助,他还呼吁社会各界持续关注、关心雅安希望小学的孩子们。
C. 坚持用全面的、发展的、联系的眼光看待客观事物,防止只顾局部目无全牛、只顾眼前急功近利等错误做法,要不断创新方式方法,提高工作效率。
D. 随着计划生育的推广,优生优育的观念深入人心,“多子多福”的陈旧观念已逐渐为人们摒弃,那些枝繁叶茂的现象已经成为历史了。
17.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教育宣传工作,是我们内在的需要,不是任何外在的要求;宣传工作做得好不好,好到什么程度,直接影响着教育自身的利益和发展。
B. 最近海南地产价格连续上涨,新地王不断产生,其中中南建设拍得的地处三亚湾的一块地皮,竟拍出一平方米37500元的天价,一举取得海南地产史上价位最高的新纪录。
C. 被告辩护律师指出,根据法院调查的事实和刑警队、法制办出具的书面证明材料看,被告并不是在强制措施下交代自己罪行的。
D. 要使课程改革真正起到推动素质教育的实施,推动基础教育的发展,达到“三个面向”的要求,实现课程改革的目标,教育观念的转变是关键。
18.语言表达有想象和抽象两种形式,不同的表达形式有不同的表达效果。请仿照示例,根据要求,在下列各小题横线处填写相关内容。(4分)
示例:形象表达:秃子头上的虱子,明摆着。
抽象表达:事实胜于雄辩。
(1)形象表达:
抽象表达:胆小怕事
(2)形象表达:瞒得过初一,瞒不过十五。


展开余下试题抽象表达:
19.请欣赏漫画,按要求回答问题。(5分)
(1)用简明的语言说明画面的内容。(不超过60字)(3分)
答:
(2)结合漫画合理想象,以“文化生活”那只桶的口吻写一句话。(不超过10字)(2分)
答:
20、汉语中一些量词形象生动,富有韵味。阅读下面的例句,从备选例子中选择一个量词加以揣摩赏析(6分)
钩:一“钩”月亮。静穆的夜空中,升起弯弯的月亮。它如同银色的帐钩一样小巧轻灵,洁白如玉,使人生发出亲切而美好的联想和想象。
泓:一“泓”清泉。清澈的泉水从泉眼中流出,是那样充盈而明亮。它不仅写出了泉水水量的充沛,而且写出了泉水水质的明净。
备选例子:一“挂”飞瀑、一“叶”扁舟、一“缕”笛声、一“轮”明月
答:

五、(60分)
21. 阅读下面这首诗,根据要求作文。
小松
杜荀鹤
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这首诗蕴含的哲理,引发了你怎样的感悟或联想?请根据你的感悟或联想写一篇文章,不少于800字。
要求:①选准角度,不要脱离材料的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②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③不得套作,不得抄袭;④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⑤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183.163.82.110)
标签: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相关:关于“2011年安徽”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87]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