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现代文阅读专题训练
阅读:4018
标签:
人教版
九年级
总复习
现代文阅读专题训练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4018]
初中语文说明文阅读练习题
说明文阅读
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对事物、事理进行介绍、解说的一种文。
说明文一般有三个特点:
第一,内容上的科学性。说明文的内容必须真实准确,以确凿的材料为依据,如实反映客观事物的特征、本质及规律,具有严密的科学性。
第二,结构上的条理性。事物和事理有时往往是比较复杂的,为了给读者以明确的认识,说明其特征时必须有一定的条理和顺序。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程序顺序也是时间顺序的一种)、空间顺序和逻辑顺序。这种说明顺序往往体现在文章的结构层次上,所以阅读说明文时,理清结构层次与把握说明顺序是一致的。
第三,语言的准确性。说明文的实用性很强,语言表达“失之毫厘”,其结果就会“谬以千里,所以说明文语言要求准确无误,给读者以科学的认识。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说明文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各门学科的教科书、科普读、知识小品、解说词、说明书等都是说明文。可以说,说明文和我们日常学习、生活、工作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
一、怎样阅读分析说明文
第一,把握说明对象及特征。
阅读说明文,首先要准确地把握说明对象,从而区分事理说明文和事物说明文,进一步理解说明内容。接着还要重点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这是分析一篇说明文的关键。只有准确地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才能深入理解说明对象,以此为突破口,进而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中心内容。要准确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必须认真阅读、理解课文内容,尤其要注意仔细揣摩关键词句(中心句、过渡句、体现作者思路的句子以及文章中反复出现的句子)。
如何把握说明对象,区分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说明对象,即文章说明的话题,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具体事物,包括事物的状态、性质、功能和特征等;二是抽象事理,包括事物的本质、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
如何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可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一)从标题着眼。
有的标题在指出文章说明对象的同时,指出其特征,如《雄伟的人民大会堂》一文,标题指出说明对象“人民 大会堂”,也指出其特征“雄伟”;有的标题用设问句的形式,引导读者有针对性地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如《食物从何处来》一文,标题指出说明对象“食物”,同时引领读者阅读课文,不难看出“食物是一种能构成躯体和供应能量的物质”一句点明了“食物”的特征是“构成躯体和供应能量”;有的标题用生动形象的比喻、拟人的方法说明事物的特征,如《天气陛下》一文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称天气为“陛下”,生动有趣地说明了天气的威风。
(二)从分析材料入手。
即逐段分析作者介绍了有关事物的哪一方面特征,然后归纳小结。有的事物的本质特征,作者已在文章中明确地指出来了,阅读时要找出这些关键句。例如《中国石拱桥》一文中,“这种桥不但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和“我国的石拱桥有悠久的历史”两句,就点明了中国石拱桥的特点:形式优美、结构坚固、历史悠久。又如《苏州园林》一文中“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一句,概括了苏州园林的特点“图画美”。有的说明文没有明显的关键句,阅读时更须要细心琢磨,从中加以提炼。例如:“永定河发水时,来势很猛,以前两岸河堤常被冲毁,但是这座桥从没出过事,足见它的坚固。桥面用石板铺砌,两旁有石栏石柱。每个柱头上都雕刻着不同姿态的狮子。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千态万状,惟妙惟肖。”这段文字没有关键句,但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和生动形象的描写。例如:拿两岸的河堤常被冲毁与这座桥从没出过事作比较,是为了说明卢沟桥“结构坚固”的特点;用排比、拟人的修辞方法描写柱头上石刻狮于的情态,是为了说明卢沟桥“形式优美”的特点。
浏览完整试题
第二,理清结构,分析说明顺序。
说明文的结构并不复杂。常见的结构形式有“总(概说)——分(具体)”式、“总(概说)——分(具体)——总(概说)”式、“分(具体)——总(概说)”式、并列式、递进式等。理清结构,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作者的思路,更清晰地领会内容要领。说明顺序是多种多样的。采用什么样的说明顺序,取决于说明对象的特点和说明目的。常用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三种。有时一篇文章可交叉使用几种说明顺序,如<中国石拱桥)一文,除了按先古后今的时间顺序外,又按先概括后具体、先整体后局部的逻辑顺序进行说明。各种顺序在语言上都有一定的标志。阅读时抓住有一定标志作用的语言,可以更加顺利地分析说明顺序。总之,说明文的结构和说明顺序密不可分,相辅相成,分析时可同步进行
(一)说明文常见的结构形式
1、总分式。在说明事物或事理时,段落(层次)之间有一个总分关系,表现为由总到分、由分到总、由总到分再到总。例如,《苏州园林》一文采用了“总分”式结构,合理安排说明顺序。开头两段总说苏州园林的艺术价值和它们的共同特征。第三至九段分说苏州园林的具体特征,其中第三至六段分说始终紧扣苏州园林图画美的特征,并分别对应第二段总说中的四个“讲究”,第七至九段分说,从细部紧扣苏州园林的特征。这样写,脉络分明,结构严谨,充分说明了苏州园林的特征。
2、承接式。各层之间按照事物的发展过程,或者按时间、因果、条件等关系安排,前后相互承接。例如《从甲骨文到缩微图书》一文,抓住书籍演变的关键因素,按时间顺序有详有略地介绍了书籍演变的历史过程,既重点突出、层次分明地说明了各个发展阶段书籍的具体特点及演变的作用,又古今贯通、脉络清 楚地从总体上说明了书籍演变的历史。
3、递进式。后边在前边的基础上进一步说明,各层之间的关系是由浅入深。例如《人类的语言》一文采用了“层进”式结构,深入浅出地说明了人类语言的特征及其表现手段,说明只有人类才有真正的语言。全文三段,第一段展示现象,引出话题:强调只有人类会说话,这是人类区别于别的高等动物的一个重要标志。第二段分析现象,揭示本质:阐述人类有声语言两个“变化无穷”的特点,突出只有人类才有真正的语言。第三段由果推因,深入剖析:点明人类语言采用声音作为手段的原因,显示人类有声语言的巨大作用。
除以上三种结构方式外,还有并列式(各层之间的关系是平行并列的)等。理解并掌握了说明文常见的结构形式,分析结构、划分段落层次就迎刃而解7(具体情况,结合语段再作分析)。
(二)如何理清说明顺序
把事物的特点说清楚,必须有合理的顺序。说明文采用的说明顺序通常有空间顺序、时间顺序和逻辑顺序三种。那么,如何分析说明顺序呢?
1、认清说明对象,分析说明顺序。说明对象的特点决定了说明顺序的选择。有些事物内部构造比较复杂,通常按空间顺序说明,或由前到后,或由上而下,或由外及里,或由中间到四周,或按东西南北方位顺序。例如《人民英雄永垂不朽》一文,按照瞻仰的路线,主要采用空间顺序介绍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建筑结构。介绍事物各个阶段的特点或制作过程,往往采用时间顺序,如《春蚕到死丝方尽》一文的主体部分,基本上是按春蚕幼虫的生长发育过程,即从破卵而,四次蜕皮,成熟到老熟,吐丝、结茧这一生长发育过程来安排说明顺序的。介绍抽象事物或事理,多数采用逻辑顺序,通常表现为在介绍事物、事理时采用总分、主次、层进等方式,从现象到本质、从简单到复杂、从原因到结果、从概述到具体地揭示事物特征的过程。例如《死海不死》:第一部分交代死海的地理位置和得名的原因,说明死海的特征——海水的咸度很高;第二部分说明死海的成因——自然界长期变化的结果。两部分之间有一个由结果到原因的内在的逻辑顺序。因此,认清说明对象,可帮助我们摸准说明思路,进一步理清说明顺序。
2、把握语言标志,“读”出说明顺序。说明文语段中往往借助一定的词句表明层次和顺序,连接内容,组织材料。例如,时间顺序多用表时间变化的词语,空间顺序多用表方位的词语,逻辑顺序多用表逻辑层次的关联词等。所以,把握这些语言“标志”,可顺利地理清说明顺序。例如《人类的语言》第二段中:“人类语言之所以能够‘随机应变,,在于一方面能够把语音分析成若干音素(当然是不自觉地),又把这些音素组合成音节,再把音节连缀起来,——音素数目有限,各种语言一般都只有几十个音素,可是组成音节就可以成百上千,再组成双音节、三音节,就能有几十万、几百万。另一方面,人们又能分析外界事物及其变化,形成无数的‘意念’,一一配以语音,然后综合运用,表达各种复杂的意思。一句话,人类语言的特点就在于能用变化无穷的语音,表达变化无穷的意义。”这三句话运用了归纳推理。分析时,要特别注意体现三句话之间逻辑联系的语言标志:“之所以”、“在于一方面”、“另一方面”、“一句话”。“之所以”表明下文阐明了人类语言能够“随机应变”的原因,有一个倒置的因果关系。“一方面”、“另一方面”、“一句话”表明第一、二句先分说,第三句再总说,三句之间又有一个由分到总的逻辑顺序。
3、分清主次,综合归纳。就一篇文章而言,有时不仅采用一种说明顺序,而是将几种方式揉合起来,从而达到说明透彻的效果。这就要求分析时分清主次,综合归纳,如《松鼠》一文,主要按照由总到分的逻辑顺序说明松鼠“漂亮”、“驯良”、“乖巧”的特点,而第五段介绍松鼠搭窝时,则是按时间顺序。又如《人民英雄永垂不朽》一文介绍纪念碑大碑座上十幅浮雕时,则综合运用了空间顺序和时间顺序。
学会分析一般性说明文的说明顺序
常见文章的说明文的逻辑顺序有:
(1)按照总--分---总的顺序说明。如《中国石拱桥》,先总说特点,接着以赵州桥和卢沟桥为例,具体说坚固和美观的特点,最后总说我国石拱桥有光辉成就的原因,以及社会主义时期石拱桥的发展。
展开余下试题
(2)以认识的发展或内容的深入为顺序说明。如《宇宙里有些什么》,按照人们认识宇宙的发展过程,从恒星说到星云、银河系,最后说到恒星系。
(3)按照事物的性质、状态、结构、制作、用途等几方面依次说明事物的特征。如《统筹方法》,开头对统筹方法进行诠释,接着把诠释里的语义和内容阐释明白。
(4)按由远及近(或反之)、由表及里、由整体到部分(或反之)等顺序来说明事物。
(5)以说明的角度的变化为序说明事物。如《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多角度地说明了花色形成的原因。
也有以空间的转换(空间顺序)、时间的推移(时间顺序),如《第比利斯的地下印刷所》采取了先外到内、由上到下的说明顺序,后又按时间的顺序说明印刷所建造过程。
以上几种说明顺序是掌握说明文课文内容、理解课文结构、学习有条理地说明事物的重要方法。
第三,分析说明方法。
为了说明清楚事物的特征,须采用恰当的说明方法。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列数字、比方、作比较、分类别、下定义、作诠释、配图表等。阅读说明文,了解它采用的说明方法,一要看用怎样的说明方法,说明什么对象,有什么作用,二要看所用说明方法是通过怎样的语言形式表达出来的,这样分析才透彻、扎实。
学会辨析一般性说明文常用的说明方法
一般性说明文常用的说明方法有以下几种:
(1)定义说明(下定义)
即用下定义的方法,用最精确的语言对事物的本质特点作出规定性的说明。如《奇特的激光》:激光系统就是产生光、电、化学能的装置。
(2)比较说明(作比较)
比较说明就是用较熟悉的事物与要说明的事物相比较的说明方法。如《向沙漠进军》:沙漠地区空气干燥,日光的照射特别强烈。那里日照时间又特别长,一年达到3000小时,而长江流域只有1500小时,华北地区也不过2500小时。这里就日照时间把沙漠地区与长江流域、华北地区作比较,说明沙漠地区的干燥。
(3)分类说明(分类别)
分类说明就是把要说明的对象,按一定的标准分成若干类去说明的方法。如《杨树》一文就作了这样的分类说明:杨树,在植物分类中属杨柳科……植物学家把杨属植物分为白杨派、黑杨派、青杨派、胡杨派、大叶杨派五大派。
(4)举例说明(举例子)
举例说明是举一些有代表性的恰当的例子来说明事物的方法。如《大自然的语言》一文,讲到纬度的差异影响物候来临时,就举北京---南京物候现象差异的日数因季节的差别而不同来说明。
(5)数字说明(列数字)
数字说明是用数字说明事物的方法。如《生命与海洋》:海洋确实浩大。世界海洋的总面积有三亿六千一百万平方公里,约占地球面积的百分之七十一。
(6)图表说明(画图表)
图表说明就是对说明对象采用图表的方式来说明的方法。如《统筹方法》用了三幅箭头图说明组织管理中统筹安排的重要。
文艺性说明文除了像一般性说明文那样要学会抓住事物的特征和说明的顺序以外,还要学会辨析下列文艺性说明文常用的说明方法。
(1)比喻说明
比喻说明就是用打比方来说明事物或事理的一种方法。如《中国石拱桥》介绍石拱桥的形态说: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
(2)拟人说明
拟人说明就是运用拟人去说明事物的方法。如《春蚕到死丝方尽》:它的一生……却一刻也不停息地朝着一个目标努力……直到……才停止自己的奋斗。
(3)描述说明
描述说明就是通过对事物形象和状态的描述,对人们的愿望和心情的描述,来说明事物的方法。如《神奇的万能服务员---谈电子计算机终端设备》:比方说,现在你想看某部电影,你就通过安装在家里或办公室的’终端’设备,向电台计算中心提出要求,计算机便立即自动从’库’里提取所需影片,自动播放,以满足你的需要。和同样的方法,不光可以欣赏所喜爱的电影艺术,同时也可以知道想要知道的世界新闻。真可谓’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啊!
(4)对话式说明
对话式说明是两个交谈者用一问一答的形式来说明事物。其形式比较活泼、风趣,内容往往由浅入深,逐层深入。一般用于科技知识说明以及某些热点问题的说明。如《混作•间作和套作》,通过小陈和技术员的对话,介绍了混作、间作和套作三种农作物种植的知识,了解了它们的区别和功能。
(5)讲故事式说明
通过讲故事的方式说明事物。如《影子的故事》,通过奇妙的无影灯和月亮的影子帮助了历史学家、工程师怎样利用影子、影子和我们的生活、影子帮助了历史学家等五则故事,从古代和现代、天文学和历史学,生产和生活等方面,介绍了人类对影子的利用。故事新奇有趣,说明的知识很容易接受。
第四,体会说明文的语言特点。
准确、简洁是说明文语言的主要特点。当然,说明文的语言风格也是多种多样、各有特色的,有的以平实见长,有的以生动活泼见长。以此为据,可概括为平实说明和生动说明两种方式。一般来说,以说明事物为主的说明文,重在抓住事物的特点,用简明的语言平实地加以说明。
而科学小品,讲究趣味性、文艺性,须要作必要的生动、形象的说明。
一般性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平实性、简明性
准确性是说明文语言最突出的特点,因为准确的语言才能反映说明对象的真实面貌。分析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一要分析说明文语言的准确达到一字不易的程度,成为惟一可取的表述形式;二要分析用词、造句的准确性;三要分析恰当地使用修饰和限制的词语,准确地说明事物、剖析事理。如《中国石拱桥》中的一段:永定河上的卢沟桥,修建于……桥宽约8米,路面平坦,几乎与河面平行。每两个石拱之间有石砌桥礅,把11个石拱联成一个整体。这一段语言的准确性表现在选用确切的词语和词组表达。如永定河上不能说成永定河中;石砌桥墩不能说成石堆桥礅;路面平坦不能说成道路平坦;与河面平行不能说成与河流平行。
说明文语言的平实性是用明白、平实的语言对事物进行客观的反映,一是一,二是二,不夸大,不缩小,毫不含糊,清楚明白,只求辞达而已,不求雕琢粉饰。如《<雪莱诗选>简介》一文:雪莱年表以时间为序,列举了雪莱从出生到逝世的一系列史实,它将使读者对当时的一些情况和社会背景有个大体的了解。这段文字,明白平直,实实在在,很难增加一字,很难减少一字,也很难改动一字。
说明文语言的简洁性是指简练、明确,不罗唆,不含糊,用最少的文字把意思说明白。可说可不说的话一律不说,以尽可能少的语言来承载尽可能多的信息。如《统筹方法》:水壶不洗,不能烧开水,因而洗水壶是烧开水的前提。没开水、没茶叶、不洗茶壶茶杯,就不能泡茶,因而这些又是泡茶的前提。这一段十分简洁地说明了几方面之间的相互关系。
文艺性说明文语言的生动性
叶对陶说过:说明文不一定就板起脸孔来说话,说明文未尝不可以带一点风趣。语言的生动性就是用形象化的语言,把看似枯燥无味的科学内容,说得生动有趣、耐人寻味。如《中国石拱桥》:每个柱头上都雕刻着不同姿态的狮子。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千态万状,惟妙惟肖。这一段用生动的语言将石拱桥的石刻狮子写得形象逼真。
在各地中考中,说明文阅读能力的考查点主要是:
1、能弄清说明对象,把握其特征,对全文有个整体上的感知;
2、划分文章的结构、段落的层次,理清说明顺序,掌握文章谋篇布局的思路;
展开余下试题
3、分析文章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4、找出文中的重点词句(中心词、关键句),理解它们在文中的作用(从表意、结构方面分析);
5、理解语言的表达特点,准确地对词语的修饰、限制作用进行评析。
一、
中国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中国馆(简称中国馆)位于世博园区南北与东西轴线交汇处,处在园区的核心地段。它由中国国家馆、中国地区馆与港澳台馆(分别为独立展馆)三部分组成。
中国馆的建筑外观以“东方之冠,鼎盛中华,天下粮仓,富庶百姓”为主题,代表中国文化的精神与气质。其中,“中国红”作为建筑的主色调,大气而沉稳,也易于为世界所理解。
中国馆居于馆区中央,上部最大边长为138米、下部立柱外边距为70.2米,建筑面积27000平方米,馆高为63米,下方架空层高33米,以提供人们交流所用的开放空间。地区馆则高13米,建筑面积约为45000平方米,形成一个开放的城市广场。展馆可同时容纳7000名观众。
高耸的国家馆与在地面上水平展开的地区馆相呼应,以体现东方哲学中“天”与“地”的对应关系。同时,国家馆的整体造型以中国古代木结构建筑中的斗栱为来源、并从夏商周的青铜器中吸取了灵感。在地区馆的外墙上,还采用了中国古老的叠篆文字传递二十四节气的信息。
中国馆采用了一些先进的技术以符合环保的理念。所有的门窗使用的是低辐射镀膜玻璃,反射热量的同时还能降低能耗。顶层的雨水收集系统可以净化雨水,以冲洗卫生间或车辆。
展馆于2007年4月25日开始面向所有华人建筑师征集建筑方案,最终以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院的“东方之冠”为主,并吸纳了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简盟工作室和上海建筑设计院的“叠篆”方案以及北京市建筑设计院的“龙”方案。 中国馆是上海世博会园区中最重要的场馆之一,世博会结束后,中国国家馆将永久保留。
19、本文的说明对象是 ,其特征是既
又 。(3分)
20、第三段文字主要运用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2分)
二、蔡资深古民居群(9分)
蔡氏古民居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地处南安官桥镇,始建于清同治四年,完工于宣统三年,历时近50年。现存汉式古建筑16座,有序地分布在15300平方米的长方形地块中。东西通长200米,南北通宽100多米。轴线取南偏西五度,夏季南面日晒不入室内,冬季北风被后墙挡住,实为最佳朝向。整个建筑设计独特,布局严整,精工巧饰,气势恢宏。远远望去,就像整齐精致的城郭,红墙碧瓦,蕴秀其中,那屋顶连成一片,似海浪汹涌起伏。
古民居的主体建筑为硬山及卷棚屋顶,穿斗式木构架,上铺红瓦及瓦筒,燕尾形屋脊。座座雕梁画栋,装饰着精美的木雕、泥灰雕、砖雕、石雕,细腻逼真,富有立体感。门墙厅堂书画点缀,施色有墨、彩、金、素,色彩斑斓,富丽堂皇;篆、隶、行、楷各具韵味;雕琢的图案中,飞禽走兽、花鸟虫鱼、戏剧故事、山水人物惟妙惟肖,栩栩如生。匾额如书卷、扇、菱,别具一格。门窗圆、拱、菱、方,形式多样,窗棂镌花刻鸟,千姿百态,装饰巧妙。
建筑群体中的12座主体民居,面积适中,布局规整。东部七座成一排两列组合,由南向北纵深,前后平行;之间留有约两米宽的防火通道,笔直贯穿,透视感极强。西部四座成两排组合。其中一座在整个建筑群体中布局完整,功能齐全:东西两侧各设院门,入内是一宽大石庭,庭北正屋两进,东西护厝,大门居中,额书“莆阳世胄”;庭南有倒一列,为佣仆所居。整座建筑占地1250平方米,规模不算最大,但轴线完全对称,等级分明,十分庄严。
蔡氏古民居建筑群举世罕见,它既突出闽南建筑工艺特色,又融入西方建筑风格,极具艺术观赏性和社会研究价值。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开发,蔡氏古民居迎来了一批又一批游客。1977年年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一行六人专程到此考察,迪安博士说:“如此壮观的古民居建筑群,在世界上独一无二。”中国著名的古建筑家郑孝燮对此直呼“真是相见恨晚啊!”
(摘自《泉州古厝》有删改)
9、蔡氏古民居群的总体特征是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文末引用两位专家的赞语有何作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下面对文章写法的分析,不够准确的一项是( )。(3分)
A、以“总—分—总”的方式结构文章,分说部分先介绍古民居群主体建筑的装饰特色,再介绍12座主体民居的规整布局。
B、将空间顺序与逻辑顺序有机结合,是说明的内容既全面又重点突出。
C.说明方法灵活多样,如文中划线句,分别采用列数字、打比方、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D、语言非常平实,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为文章增色不少。
三、努力实现低碳生活
①2009年12月7日至18日,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第15次缔约国大会在安徒生的故乡——丹麦首都哥本哈根举行。19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领导人就未来应对气候变化的全球行动签署了新的协议。大会结束后,一个网络新词“低碳生活”风靡全世界。
②“低碳”(low carbon),意指较低的二氧化碳排放,“低碳生活”指生活作息时所耗用的能量尽量减少,从而减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③其实,人类早就为节能环保,实现低碳生活而努力了。上个世纪50年代,科学家研制出第一代光电池,并将光电池安装在汽车上,用它把太阳光不断地变成电能,使汽车开动起来,这便是新兴的太阳能汽车。据测算,如果让太阳能汽车取代燃油汽车,每辆汽车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可减少43% ~ 54%。
④目前,科学家正在加紧研制太阳能超导汽车,这是将太阳能和超导在汽车上进行完美组合。它用超大容量、能够装载足够汽车前进数千公里电力的超导蓄能电池,解决了太阳能汽车后备电力不足的问题,减少了太阳能板的面积。又因为有了超导电机,所以能减少能耗,提升动力,在相对较小的太阳能电力下保持较高的性能。更关键的是,普通超导汽车总还是需要充电,而电源如果依然是化学能发电,就不会从根本上解决环境污染问题,用上太阳能电池为超导汽车充电,这一切就更完美了,即使偶尔需要用一点超导电池中的后备电,也不会有太大的污染问题。
⑤城市建设上,一座设计目标为“碳排放为零”的节能环保城市已在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内兴建,它就是可供5万人居住的“马斯特尔市”。这是个布局有序,交通运输与居住和公共区域相分离,将被誉为“三级分层性”的城市。
⑥建成后的“马斯特尔市”,交通活动区域全建在离地面20英尺以上的支柱上,目的是增加空气循环,减少沙漠表土的热量转换。其次是它交通运输工具很奇特:城市中有数以千计的太空时代新颖运输工具——“个人快速运输舱”。它是一种可供4人乘坐的类似太空舱的无人驾驶电力车,这种车全部通过触摸屏和底部传感器来引导。此外,除了私人自行车和电力车外,其他会排放废气的交通运输工具一律不许使用。
⑦城市用水的主要来源是露天和太阳能海水淡化厂,5万居民每天需要8千立方米的水。如果没有先进的水处理系统、污水再循环系统和露水收集系统,每天就需要20万立方米的水。另外,经过处理的污水还可以用于灌溉。
⑧全城的电力需求约为200兆瓦,仅为同等规模普通城市的四分之一。安装在城市外围的大面积太阳能光电板可提供取之不尽的电力,满足城市的用电需求。此外,从城市中回收的有机废物也用来转化为燃料用于发电
上一篇:
初中记叙文阅读练习题
下一篇:
吉林省长春市2011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语文试卷
标签:
人教版
九年级
总复习
现代文阅读专题训练
相关:
关于“初中语文说”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4018]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