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高考知识点专题训练

阅读:1231  
标签:苏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知识点专题训练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231]
诗词鉴赏比喻手法专练
诗词鉴赏比喻手法专练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三 月
韩 偓
辛夷①才谢小桃发,蹋青过后寒食前②,
四时最好是三月,一去不回唯少年。
【注】 ①辛夷:一种香草。②蹋青与寒食是古代的节日,寒食节在清明的前一天(一说前两天)。 
(1)“四时最好是三月”,请简要分析诗中是怎样描写三月的。 
答:(1)诗的前两句从两方面选择具有特色的事物对三月进行了描写。第一句从景物的角度写,辛夷刚凋谢,桃花又接着开放了,写出了三月百花盛开的美好景象;第二句从节日的角度写,踏青的快乐还在心头,寒食节又来了,寒食节之后紧接着又是清明节,节日一个接一个。所以说一年四季最好的是三月。 
(2)请指出本诗的主旨句是哪一句,并结合全诗分析诗人用了哪些艺术手法来表现它。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杨万里
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错喜欢。
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
(1)“赚得行人错喜欢”一句,有的版本作“赚得行人空喜欢”,“错”与“空”哪一个字更恰切?请说明理由。 
答:“空”比“错”恰切。“错”字只表明“喜欢”是一种错误;而“空”字不仅包含了这一层意思,还突出地表现了“行人”被“赚”后空落落一片惘然的失落神态,形象感更强。 
 
(2)这首诗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表达了怎样的人生感悟?请简要说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问题。 
清溪行
李 白
清溪清我心,水色异诸水。 借问新安江,见底何如此?
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 向晚猩猩啼,空悲远游子。
【注】 本诗写于天宝十二载(753年)秋后作者游池州(今安徽贵池)时。 
(1)本诗着重描写了清溪怎样的特点?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答: 清澈。喜清厌浊(喜欢清新的大自然,厌恶混浊的帝京,或答出清寂之中又含空悲孤寂)的情怀。 
 
(2)诗的第五、六句除对偶外还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请结合诗句说明其妙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听 筝
柳中庸
抽弦促柱听秦筝,无限秦人悲怨声。
似逐春风知柳态,如随啼鸟识花情。
谁家独夜愁灯影?何处空楼思月明?
更入几重离别恨,江南歧路洛阳城。
(1)这首诗题目是“听筝”,颔联主要运用哪些艺术手法来描写音乐?试结合诗句分析其表达效果。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浏览完整试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人说颈联中“独”与“空”堪称诗人炼字的典范,请对这两个字作简要赏析。 
答: “独”突出了孑然枯坐、愁对孤灯的形象,“空”表现离人远行、无所依从的情景;这两个字渲染了一种孤寂、凄清的气氛,抒写了人物内心的忧郁和思念。(能将两个字结合诗歌准确分析即可得分) 
5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问题。 
落 梅
(宋)刘克庄
一片能教一断肠,可堪平砌更堆墙。
飘如迁客来过岭,坠似骚人去赴湘。
乱点莓苔多莫数,偶粘衣袖久犹香。
东风谬掌花权柄,却忌孤高不主张。
(1)本诗第二联“飘如迁客来过岭,坠似骚人去赴湘”运用比喻手法,寓意丰富,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据史书记载,当时曾有人指控本诗尾联为“讪谤当国”,作者因而被罢黜,史称“落梅诗案”。请分析尾联中诗人是如何“讪谤当国”的。 
尾联是全篇的点睛之笔,表面看是指“东风”胡乱使用对百花生杀予夺的权力,忌妒梅花孤高任意摧残它。实际上是另有所指,借此暗讽在历史和现实中的一切嫉贤妒能、打击人才的当权者。 
.
6阅读下面的清诗,然后回答问题
客发笤溪①
叶 燮②
客心如水水如愁,容易归帆趁疾流。
忽讶船窗送吴语,故山月已挂船头。
【注】①叶燮(1627~1703),清代诗论家。②笤溪是流经诗人家乡吴兴的一条河流。 
(1)“客心如水水如愁”是如何表现“愁”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歌末联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答: 末联两句表现了诗人船到家乡那一瞬间的感受。通过两个情景表现这种感受:先是突然听到乡音吴语,竟不敢相信已到家乡,接着抬头望故山明月,充满归乡的喜悦之情。 
7、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长安夜雨
薛逢①
滞雨通宵又彻明,百忧如草雨中生。
心关桂玉②天难晓,运落风波梦亦惊。
压树早鸦飞不散,到窗寒鼓湿无声。
当年志气俱消尽,白发新添四五茎。
【注】①薛逢,字陶臣,历侍御史、尚书郎。因恃才傲物,屡忤权贵,仕途颇不得意。 
②挂玉:喻昂贵的柴米。 
(1)本诗以“忧”贯穿全诗,作者的忧愁具体包含了哪些内容? 
生活的艰辛;命途的不顺;生命的衰老。
(2)作者在首联中运用哪些方法来表现自己的百忧缠心?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颈联从哪些角度对景物进行描写?所描写的景物有什么特点? 
答:①视觉角度与听觉角度。树上集聚的早鸦,是作者所见之景;沉闷的鼓声是作者所闻之景。②这些景物凄冷萧条,传达出作者愁闷落寞的心情。 
8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御街行 范仲淹
纷纷堕叶飘香砌。夜寂静、寒声碎。真珠帘卷玉楼空,天淡银河垂地。年年今夜,月华如练,长是人千里。  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残灯明灭枕头欹。谙尽孤眠滋味。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 
(1)请简要分析上阕景物描写的特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其抒情手法。 
答:写秋夜离人相思之情。 ①间接(借景)抒情:词的上阕在秋夜寒寂静的画面中寄寓了词人深切的怀人之情。(或借人物描写抒情,词的下阕通过描写主人的愁意、愁容、愁态,刻画了一个因思人而深夜难眠的人物形象。) ②直抒胸臆。词的下阕“酒未到,先成泪”“谙尽孤眠滋味”等,直接表达了主人公的忧愁。 
9、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三江小渡
杨万里
溪水将①桥不复回,小舟犹倚短篙开。
交情得似山溪渡,不管风波去又来。
【注】 ①将:行,流过。 
(1)本诗的“诗眼”是什么? 
答:(1)交情(交情得似山溪渡)。
 
(2)诗人采用了什么手法来表达作品的主旨?试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柳梢青•送卢梅坡
刘 过
泛菊①杯深,吹梅②角远,同在京城。聚散匆匆,云边孤雁,水上浮萍。
教人怎不伤情?觉几度、魂飞梦惊。后夜相思,尘随马去,月逐舟行。
【注】 ①泛菊:饮菊花酒。②吹梅:吹奏《梅花落》。 
(1)“聚散匆匆”一句,在内容上强调什么?在上片的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答:强调二人相聚之短暂、相别之仓促。在写聚、散的内容之间承上启下。(意思对即可)
(2)作者在表达感情时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全词内容具体说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展开余下试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诗词鉴赏比喻手法专练
1本诗的主旨句是第四句。诗人采用比喻和铺垫的手法来表现诗的主旨。诗人将少年和美好的三月作比,前三句把三月的美好写到极致,为第四句感叹美好的少年时光一去不回作铺垫,给读者造成巨大的心理落差,冲击着读者的心灵。 
2这首诗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全诗用下岭比喻人生之路。本以为下岭比上山容易、轻松,而当缺乏思想准备的行人下了一个山头,又遇到一个山头,发现自己正处在万山围绕的圈子里,才恍然大悟:下岭的过程中同样会有一系列的艰难险阻。在生活中,人们往往只注意到求知的艰难,却忽略另一种艰难。第四句“放”“拦”两字将山赋予了人的思想、人的性格、人的行为。全诗表达了深刻的人生感悟:在取得一定成绩时,万万不可自满自得,而应不断进取。 
3运用比喻手法来正面描写清溪的清澈。诗人以“明镜”比喻清溪,把两岸的群山比作“屏风”,人在岸上行走,鸟在山中穿度,倒影在清溪之中。给人以形象生动、身临其境之感。 
这一联主要运用了通感、比喻、拟人手法。通过对“柳态”和“啼鸟”的描摹,以视觉写听觉,化无形为有形,更加形象可感地写出了分别的伤感。 
4(1)本联用“迁客”“骚人”的迁谪放逐来比喻“落梅”,比喻奇特,寓意深刻丰富,既生动描绘了落梅凋谢飘零、随风四散的凄惨景象,又概括了历史上无数“迁客”“骚人”的坎坷人生,还有用梅花的高洁品格来赞美“迁客”“骚人”的意味。 
5诗句运用比喻、顶针的手法,将客愁比成源源不断的流水;又将客愁与流水相比,突出客愁绵长。 
7①通过描述滞雨通宵未歇,直到天明,侧面暗示作者通宵未眠,表明忧愁之久,内心无时无刻不被忧愁缠绕;②运用比喻手法,将“百忧”比喻为雨中生机勃勃滋生的青草,表现出忧愁的烦乱纷杂。
8答案 (1)①动静结合。“坠叶”为动,明月是静。 
②以声衬静。落叶的细碎之声,使夜的寂静特点更加突出。 
③从视觉、听觉等多个角度对景物进行描写。 
④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如练”的比喻使月光的洁白、静谧跃然纸上。
9全诗围绕“交情”展开描写,诗人采用对比、比喻以及象征等手法,用“溪水将桥不复回”与“不管风波去又来”进行对比,以“山溪渡”比喻“交情”,赋予“山溪渡”“风波”象征意义,从而表达了友情恒久不变,能经得起风浪考验的主旨。 
10主要运用了比喻的手法。上片用“云边孤雁,水上浮萍”的比喻来表现离别之苦,下片用“尘随马去,月逐舟行”的比喻来表现思念之切。(意思对即可)  (122.94.168.198)
标签:苏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知识点专题训练
相关:关于“诗词鉴赏比”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231]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