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中考模拟卷

阅读:1392  
标签:人教版 九年级 上册 中考模拟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392]
2012年语文中考模拟题(二)
第二套
一、积累与运用(25分)
1、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顷刻(qǐnɡ)藩篱(fān)前赴后继(fù)
B健脾(pǐ)吮吸(shǔn)鳞次栉比(zhì)
C憎恶(zènɡ)羸弱(léi)崇山峻岭(chónɡ)
D斟酌(zhuó)接触(chǔ)断壁残垣(yuán)
2、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执拗 收敛 锋芒必露
B遗骸 旷野 忘忽所以
C追溯 磐石 沧海桑田
D余辉 翱翔 众目睽睽
3、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尽管他曾经在考试中多次获得高分,可是面对这个生活中的问题,他却显得麻木不仁,茫然无措。
B、在铁的事实面前,他鸦雀无声,只得低头认罪。
C、老张对自己的物质生活要求很低,对精美的食物和简单的饭菜一视同仁。
D、在学业上取得一点成绩,不能骄傲自满,应该精益求精,不断进取。
4、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回想自己走过的道路,我深深地体会到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
B、 我们肩负着建设祖国和保卫祖国。
C、 这个月最后一天的劳动,是我们厂劳动生产率最高的一天。
D、 全班同学讨论和听取了班委会制定的本学期班级活动计划。
5、下列故事不是出自《水浒传》的一项是( )
A、智取生辰纲B、三败高俅 C、大闹清风寨D、千里走单骑
6、岳阳楼上有一副何绍基的绝好长联,其下联的句序已被打乱,请根据所给出的上联进行适当的调整。(注意上下联的对仗和内容照应)
上联:一楼何奇,杜少陵五言绝唱,范希文两字关情,滕子京百废俱兴,吕纯阳三过必醉,诗耶、儒耶、吏耶、仙耶?前不见古人,使我怆然涕下;
下联(句序已乱):岳州城东道崖疆,诸君试看,此中有真意,巴陵山西来爽气,潴者、流者、峙者、镇者,洞庭湖南极潇湘,扬子江北通巫峡,问谁领会得来?
下联应调整为:

7、口语交际
在人际沟通中,“同理心”扮演着相当重要的角色。“同理心”的意思,就是指能设身处地地替他人着想,理解他人的处境和感受,并给予适当的关心和帮助。
下面是一位在校模拟考试中从第一考到第二的女同学对你说的话,你该如何回答他呢?要求利用“同理心”原理,表达出你对这位同学的关心,并提出有助解决问题的建议,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同学的话:太失败了,我一定是不行了。都说女孩越到后来越没后劲,看来,我考重点是没希望了。
你的回应是:

8、(9分)按课文原文填空。
(1)潮平两岸阔, 。(王湾《次北固山下》)
(2) ,虫声新透绿窗纱。(刘方平《月夜》)
(3)浩荡离愁白日斜, 。(龚自珍《己亥杂诗》)
(4) ,飞鸟相与还。(陶渊明《饮酒》)
(5)人有悲欢离合, ,此事古难全。(苏轼《水调歌头》)
(6)“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这两句诗表现了落花积极进取的精神.但龚自珍《己亥杂诗》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境界上更胜一筹。
(7)中国人都喜欢用《爱莲说》中的“ , ”作为激励自己洁身自好的座右铭。
二、阅读(45分)
(一)阅读《送东阳马生序》选段,回答9—12题(10分)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浏览完整试题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9、(2分)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礼愈至 至 (2)媵人持汤沃灌 汤
10.(2分)下列四组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填序号)
(1)久而乃和 至若春和景明
(2)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故患有所不避也
(3)寓逆旅 逆寡人者
(4)俟其欣悦 欣然规往
11(4分)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
(2)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12(2分)作者说“以中有足乐者”,从全文来看,作者历尽艰苦却能“足乐”的精神动力是什么?
(二)阅读《细菌也有益》,回答13——16题(9分)
细菌也有益
①人们都喜欢用美妙的词句、动人的诗篇去赞美那些湖光山色、花香鸟语,却很少有人赞美过细菌。一提起细菌,人们总会感到一种不祥之意。因为它能传染疾病,给人们带来痛苦。可是,谁又能想到细菌也有有益的一面呢?
②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每时每刻都在跟细菌打交道。细菌非常微小,只有在显微镜下才能看见。可是有些细菌对人类却起了重大作用。譬如,在工业上,可以利用细菌勘探石油;在日常生活中,像我们食用的醋泡莱和我们饮用的红茶菌,都是用细菌制成的;还有农作物生长也离不开细菌。大家知道农作物要想长好,土壤必须肥沃,而土壤的肥沃就是靠有些细菌来发挥作用的。
③关于土壤中细菌的作用,科学家们曾经做过这样的观察:在1克重的土壤中有1亿到几十亿个微生物,其中大部分是细菌。土壤细菌能把土壤中不能被农作物直接吸收的养料分成植物所需的物质。另外,土壤细菌还能制造各种抗生素和微生物,帮助植物抵抗病菌,促进植物生长。但是,也有些细菌对植物有害,他们能吞食养料,把养料分解成异物,使土壤板结。
④因此,我们要消灭有害细菌,确保有益细菌的生长和繁殖,充分发挥它对人类的作用,不久的将来,一定会有更多的细菌被人们开发和利用。
13、(2分)概括本文说明的主要内容。
14、(2分)土壤细菌对植物生长有哪些有益的作用?
15、(3分)文中划线句子主要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16、文章第①段写人们喜欢用“美妙”的词句、诗篇赞美“湖光山色”“花香鸟语”,“却很少有人赞美细菌”,请你说说这是一种什么写法?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4分)
(三)阅读《春天的声音》,回答17——21题(15分)
春天的声音
①生命发生的声音有些是听不见,却看得见的。某些声音可以在心中滋长,甚至变得很喧嚣,很庞巨,耳畔却没有任何声响。
  ②走在春日迷人的山林小径上,耳朵里很安静,鸟叫虫鸣,风拂雨斜,这些,是不吵人的声音。可是,你要静下心来让真正的声音在心头滋长,流动,仔细倾听!没有一种生命是可以暂时停止运转,停止在生命之河里流动的。
  ③泰国的禅坐大师阿姜查,教导弟子要学习“静止的流水”的心境。弟子们怀疑,世界上哪里有静止不动的流水呢?既然是流动的水,便无法同时保持静止呀!是啊!既然是声音,便不能有听不见的声音呀!听不见的声音又如何叫做“声音”呢?阿姜查说,那是一种心灵状态。保持心灵的静止、安详,并不表示生命与外在的互动会暂时停止;思考仍然在心灵中流动着,智慧容易在其中受孕生成。
  ④我想,世间的表面不能决定所有的状态。在你心中响起的声音,别人听得见吗?别人心中的声音你又听得见吗?是否有许多的声音不是自耳畔响起,而是自心田深处某个被遗忘的角落,偶尔满溢,或时时回荡于脑海中。某些时空触动起回忆的声音,未来的声音,理想的声音,思考流转的声音。你的心灵的土地上是繁杂吵闹,亦是空荡冷清,毫无声响。也许你是学习安静而易于感受,然后让你的心田喧嚣热闹,充满意志的能量,而不是吵闹得无法倾听。
  ⑤走在春日喧嚣的山林小径上,耳畔清静,蹲下来,却能看见热闹鼎沸的声音。
  ⑥一株株细嫩的幼苗刚从柔软的黑泥中探出绿色的新芽。在接受雨水的充分滋养之后,它们迸发出来的生命能量是何等的磅礴与温柔。未及等待泥土由寒转暖,一株,两株,三株,一百株,一千株纷纷破土而出,铺满每一处柔软的土地。
  ⑦植物发芽的声音也许听不见,却看得见,领受得到。仔细低头探视每一处被去年的老株残枝所掩盖的角落,假如你听得见那微弱幼苗群起探头的声音:那多如波浪、不断涌向海岸的声音,在亘古的时代它们便未曾止歇,一直向未来发音,掀起生命的意志。
  ⑧我们在春季间上山无疑便会踩死这些探头的意志。即使已经极力小心,审慎地避开每一步可能的错误;然而那些美丽的小生命所展现的强大意志遍布于土地的每一处隙缝,使人不胜其扰。仿佛它们正群集喧嚣地叫着:“小心呀!不要踩死我们呀!不要踩死我们呀!”而我则是被不忍之心逼迫得进退不能,懊恼不已。
  ⑨从内心里涌现的那一股不忍之心,在近年来愈加强烈,使得春季雨水充沛之后的上山日子变得有点令人不适与心疼。除非必要,或者春日某些特定的华丽太吸引人。否则我宁可满心欢喜地待在家里感谢今年的春雨适时到来,解放我那群干渴一整季长冬的朋友。
  ⑩日本有一段关于春天狐狸嫁女儿的传说,警告人们春天不要进入森林打扰狐狸的婚礼,否则会遭到厄运。导演黑泽明也曾将这段传说应用在他绿色思想极为强烈的电影《梦》里头。细想,这段传说背后的深层意义,不正是提醒人们春天不要进入森林里干扰各种生命旺盛的萌发与成长?印度有一最古老的宗教在数千年前即体会出春天尽量不出门,若不得已也要打赤足外出的教义。印第安人则在春天时卸下马的蹄铁,也不驾马车出门,以免影响大地的胎气。印第安人相信,春天是大地怀孕的季节,要避免马的坚硬铁蹄剧烈踩踏大地。


展开余下试题  ○11我则庆幸内心开始了这样谦虚的心境,要向大地表示谦敬是一段不容易体会的人生修行。当你听得见春天幼嫩的生命发出的声音而去在意它时,是比辛勤聆听深奥的道理更接近善念吧!
17、(4分)本文的写作线索是什么?主要写了哪些内容?
18、(3分)第③段中泰国阿姜查所说的“静止的流水”的含义是什么?
19、(2分)作者写山林小径,或是“鸟叫虫鸣”,或是“喧嚣”,或是“热闹鼎沸”,目的是什么?
20、(3分)文章第②段说“你要静下心来让真正的声音在心头滋长”,“真正的声音”是指什么声音?
21、(3分)请你就第○11段中划波浪线的一句写上简洁的批注,发表你的评价和看法。
(四)阅读《择死与择生》,回答22——25题。(11分)
择死与择生
中华民族,世世代代地活在那些杰出的生里,亦或活在那些杰出的死里。五千年积淀的,绝非只是出土的竹简,而是这中国式的生命。
同是中华“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杰出人物,为什么屈原与司马迁,一个要死,一个却不惜带辱而活?这个问题从儿时就牵襻着我。
后世一直将屈原定位为“爱国诗人”,值得商榷。
我以为,这忽视了他作为“政治家”的一面。这个偏差或许是有些故意?后人出于不平,以为楚国那样的昏君,不值得屈原去忠于和报效?焉知“政治”也是一种理想。政治家与政客不同,正是由于前者的献身是别无选择的,后者却是投机的。屈原身为三闾大夫,是楚国的决策大臣,他不能承受楚国蒙受亡国的事实。仅作为一个诗人,即令“国破山河在”,亦不必去死。诗人以“诗”爱国和救国。他可以行吟,可以留下作品“薪火传人”。但三闾大夫必须沉江。屈原的这种“相始终”的精神,是他作为政治家面对失败时惟一的坚持。他是把对政治的责任放在“诗人”之上的。这才是屈原对自己的定位。
诗人的事业,可以不与某一个具体的朝廷和君王相联系,相始终。屈原的这种始终精神,是他作为政治家面对不可挽救的狂澜的惟一坚持。“人生自古谁无死”“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之于生死,中国自古已有确认之标志。虽然“哀莫哀生别离,乐莫乐心相知”,已将生乐死苦、留恋人世的滋味体会尽致,但是,主动迎接死亡,“在不可选择中进行选择”的精神依然确立。中国的志士仁人,在求生不能的时候,很重视死之权利,倘不能按照自己的意愿和信仰完整地活下去,不如选择死亡,将死看作一种意志与尊严的使命。屈原即是著名的范例。他是不会等到敌国军队进入,被俘受辱而死的。他认为羞辱他就是羞辱楚国,他要选择死,一种自由的、高尚独立的死。头戴巍峨之冠,身着兰草香服,时而悲吟,时而高歌,倘佯在汨罗江畔,饱览他所挚爱的山河大地,从容赴死。
屈原之死,死的原因不是“诗人”的,死的方式却是“诗人”的。政治家只要死得其所和旗帜鲜明,诗人却要死得美,死得如其所吟,死得浪漫。我们何不理解为:屈原是在他的政治理想破灭后,紧紧地拥抱着诗的理想而去的。这死,亦是一种决裂,与以往从事的“政治”的决裂,与终生所爱的诗章同归。这是历代美的理想之追求者的最好结局。
死,可以明志;生,却可以践志。当死临到司马迁头上时。他选择生。一种令肉体与精神,令自己与亲友都极度痛苦的生一一接受宫刑。司马迁出于公心,为李陵辩护,得罪了汉武帝,假如就为此而死,亦不失为真谏烈臣;但司马迁认为自己规定的人生使命却不是仅此。他要以一介布衣的身分完成千古史记,为中国撰写第一部大型纪传体史书。
既有了帝王家的史官,却执意要做民间第一史家。当时虽没有明文不准平民“写史”,但司马迁此举引起了当朝的监视与怀恨,他选择受刑忍辱,弃政从文,从匍匐于地的殿臣中直起身子做人。这是令世俗瞠目的叛逆之举,这是勇敢与崇高的跨越。他不愧为敢于在朝堂上和禁锢人臣的君臣伦理观念决裂的杰出代表!弃一帝而得天下千秋,伟哉司马迁!
屈原择死,史迁择生,都是崇高的。他们择死与择生的思考世代延传;这种思考,构成了一个人,乃至一个民族隆起的脊梁。
25.(3分)解释“(屈原之死)死的方式却是‘诗人’的”的含义。
23、(4分)指出下面句子所使用的论证方法。
(1)“人生自古谁无死”“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 )
(2)他是不会等到敌国军队进入,被俘受辱而死的。他认为羞辱他就是羞辱楚国,他要选择死,一种自由的、高尚独立的死。头戴巍峨之冠,身着兰草香服,时而悲吟,时而高歌,倘佯在汨罗江畔,饱览他所挚爱的山河大地,从容赴死。( )
24、(3分)仔细阅读第二段中画横线的三句话。请结合每句话的内容与表达特点具体说明它们之间的联系。
25、(3分)第一段中“这中国式的生命”在文章中有特定的意义,请用简明的语言加以解释。
三、作文(50分)
26、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1)走在乡间的小路上,暮归的老牛是我同伴,蓝天配朵夕阳在胸膛,缤纷的云彩是晚霞的衣裳……走在求索的小路上,为不安分的心、为自尊的生存、为自我的证明,路上的辛酸已融进我的眼睛,心灵的困境已化作我的坚定……走在人生的小路上,我们会收获太多的感动、太多的震撼、太多的鼓舞,我们也会遭遇委屈的眼泪、意外的伤悲……其实这一切,都是照亮我们的心灵阳光,一路走来一路歌!
请联系自己的生活和感受,以“走在人生的小路上”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②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文体自选(诗歌、戏剧除外)
③不少于600字
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2)学校组织开展了一次“我长大了做什么”的学生代表座谈会。会上学生畅所欲言,说想当歌星、明星、老板、经理、公务员、学者、教授的就占了学生总数的92%多,很少有想当工人、农民、教师、护士等普通人士的。学校还做了一次家长问卷调查。调查结果发现,几乎所有学生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能成大材,有大的作为,并为此目标做着各种各样的准备,而很少有人认可自己的孩子将来做个普通人,平平凡凡度过一生的。
请根据以上材料,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所写文章主旨必须从所给材料中提炼,但不要对材料扩写、续写和改写
②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文体自选(诗歌、戏剧除外)
③不少于600字
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答案:一、1、A脾pí 憎zēnɡ 触chù 2、C必-毕 忽-乎 辉-晖 3、D 4、A B、加“的重任” C、删“一天” D、改成“听取和讨论” 5、D 《西游记》中情节
6、下联调整为:诸君试看,洞庭湖南极潇湘,扬子江北通巫峡,巴陵山西来爽气,岳州城东道崖疆,潴者、流者、峙者、镇者,此中有真意,问谁领会得来? 7、示例:从第一到第二,确实很让人难过,不过考场如战场,胜败乃兵家常事,一次失利并不代表永远的失败。不是吗?况且你和第一的差距只有区区几分,只要总结教训,就可以夺回榜首。不是吗?至于女孩后劲不足,只是一种偏见,要不然,就不会有居里夫人、海伦凯勒这样的伟大女性了。
8、(1)风正一帆悬 (2)今夜偏知春气暖 (3)吟鞭东指即天涯 (4)山气日夕佳 (5)月有阴晴圆缺(6)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7)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展开余下试题二、(一)9、(1)周到(2)热水 10、(4)11、(1)提出疑难,询问道理,弯下身子,侧着耳朵请教. (2)我却穿着破旧的衣服生活在他们中间,毫无羡慕的意思。12、能够满足“嗜学”的精神需要和“慕圣贤之道”的思想需要。
(二)13、有些细菌对人们日常生活、生产是有益的。14、(1)能把土壤中不能被农作物直接吸收的养料分成植物所需的物质;(2)能制造各种抗生素和微生物,帮助植物抵抗病菌,促进植物生长。15、举例子 具体说明有些细菌对人类却起了重大作用。16、欲扬先抑,为下文说明有些细菌是有益的作辅垫。
(三)17、文章以“声音”为线索,由写倾听心中的声音,到写感受春天的声音,引出对大地的谦敬。18、比喻在静止安详的心灵中,思考没有停止,智慧不断生成。
19、以动衬静,表现山林的幽静迷人。
20、回忆的声音,未来的声音,理想的声音,思考流转的声音。
21、示例:作者庆幸自己做到了“心存善念,敬重生命”。我赞同作者的做法及想法,因为能用谦卑的心去珍爱一颗草、一朵花时,人类就进入了和谐美好的天堂。
(四)22、屈原在政治理想破灭后,紧紧地拥抱着诗的理想而死,死得美,死得如其所吟,死得浪漫。(根据文中有关语句整理,意思对即可。) 23、(1)道理论证(2)举例论证 24、第一句,作者以揣度的口吻提出对“偏差”的思考。读者可以体味出作者的倾向,即“偏差”是“故意所致”。第二句,作者仍以揣度的口吻表述,实际上,提示了前一句所谓“故意”的原因。这两个“疑问句”,不在于质疑,而在于解疑。第三句,作者明确提出自己对“政治”的见解,表达不赞同世人“故意”制造的“偏差”,即忽视屈原“作为‘政治家’的一面”。终结了前两句所谓的“疑问”。(意思对即可。)
25、自古以来,中国人崇尚志士仁人杰出的生和杰出的死,以此为楷模,行使择生与择死的权利。(答案应涉及中国人崇高的生死观念,意思对即可。) (221.208.170.4)
标签:人教版 九年级 上册 中考模拟卷
相关:关于“2012年语文”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392]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