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月考试卷
阅读:979
标签:
人教版
九年级
上册
月考试卷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979]
2011年秋季学期九年级语文综合试卷
二○一一年秋季学期九年级语文综合试卷一
制卷人:陈场一中九年级语文组 吴 彬
拟题时间:2011年9月14日
全卷共分为三个版块,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共35分)
1.根据拼 音将相应语句规范、工整地写在下面的方框内。(每字一格)(3 分)
Méi yǒu bǐ rén ɡènɡ ɡāo de shān,méi yǒu bǐ jiǎo ɡènɡ chánɡ de lù。
,
。
2.下列词语的音、形、义全对的一组是( ) (3分)
A.繁衍(yǎn) 一代天娇 惟余莽莽(无边无际)
B.伫立(chù) 迷惑不解 怒不可遏(阻止、禁止)
C.惩罚(chéng) 无可奈何 化为乌有(虚幻、不存在)
D.妖娆(ráo) 勃然大怒 无与伦比(条理、次序)
3.古诗文默写。(6分)
(1)过尽千帆皆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温庭筠《望江南》)
(2)_____________________,载不动许多愁。(李清照《武陵春》)
(3)范仲淹在《渔家傲•秋思》一词中表明核心内容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上级任命郑兴为厂长,以拯救濒临倒闭的工厂,人们说郑兴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用《出师表》中的名句回答)
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和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毛泽东的《沁园春•雪》上片绘北国雪景,下片论英雄人物,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之情,表达了自己作为革命领袖的伟大抱负。
B. 温庭筠的《望江南》、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李清照的《武陵春》这些词都是宋词中的精品。
C. 《水浒》是我国第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长篇章回体小说,作者是元末明初小说家施耐庵。
D.《陈涉世家》一文记叙了大泽乡起义的原因、经过和起义军的浩大声势。作者司马迁是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
5.下列加点的实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等死,死国可乎(同样) 比至陈(等到)
B.国险而民附(归附) 以彰其咎(表彰)
C.凡三往,乃见(总共) 非惟天时,亦抑人谋(而且)
D.此皆良实(善良诚实的人) 斟酌损益(增加)
6.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根据语意,仿照画线句子补写一句话。(2分)
经典滋润心灵,名著丰盈人生。《朝花夕拾》如一幅淡雅的画,描摹出记忆的甜美;《童年》似一壶苦涩的茶,浸泡出人生的艰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读图。从右边这幅漫画中,你读出了哪些寓意?(至少写出两条)(2分)
9. 阅读下面的短文,按要求进行修改。(4分)
①中华经典具有很强的可读性,青少年学生了解和熟悉经典后,自然会提高自身语言文字应用能力,从而达到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目的。经典诵读活动要通过耳濡目染的方式抵达孩子的内心,融入到青少年的生活中,这样才能让经典真正“活”在校园文化之中。
辽宁省鞍山市第四十六中学教师赵晓梅认为:参与经典诵读活动后,学生们儒雅了、文明了、懂事了,精神面貌和日常行为发生了明显变化。②比如同学间出现了矛盾,就(告慰、告诫)自己“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学习懈怠时,就提醒自己“业精于勤而荒于嬉”;③铺张浪费时,就提醒自己“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等等。学生的语文成绩明显提高,家长也从以前的不理解变成了支持。如今,每天朗读经典已经成为全校学生的一种生活方法。
浏览完整试题
(1)第②句中应选的词语是__________。(1分)
(2)第③句中有一处标点符号使用有误,请在横线上写出修改意见。(1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①句中有一处存在语病,请在下边横线上写出修改意见。(限改一处)(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综合性学习。(7分)
4月30日,中国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隆重开幕,来自246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将在会上展出最精华的世界文明。为了让学生们了解上海世博,共享文明盛宴,学校准备开展“走进世博,共襄盛举”的主题活动,请你参与完成下面的筹备工作。
(1)题关键词。右图是上海世博会的吉祥物“海宝”,请你用两至三个关键词向同学们介绍它的内涵。(2分)
(2)拟写标语。请为下面一幅对联式标语补写上联,用以盛赞上海世博会的意义。(2分)
上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联:描绘人类发展蓝图
(3)筹办展台。假如在世博会上给你一个展位,要求介绍我国的国粹京剧和古典名著,请你为《水浒》中的人物套脸谱,并用相关短语概括出人物的性格特征。(3分)
林冲:脸谱_____________ 性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逵:脸谱_____________ 性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俅:脸谱_____________ 性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与探究(共35分)
(一)古诗词赏析(4分)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嬴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11.词的上片极写抗金部队壮盛的阵容,“________”两字透出战斗即将开始。(1分)
12.对这首词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全词描写了看剑、闻角、分炙、奏乐、点兵、杀敌等军营生活,展现了醉态、梦境、往事、理想和现实等多层面的人生境界。
B.“了却君王……身后名”两句是全词的最强音,抒发了词人的最高理想,充分表达了词人的爱国激情和雄心壮志。
C.全词在结构上一气贯注,上片写景,下片抒情。首句写实,“梦回”后写梦境,结尾一句点明主旨,表现了词人理想与现实、希望与失望的矛盾。
D.结尾一句与篇首遥相呼应,它一反梦境中的昂扬意气而出以凝重深沉,从而形成一个特大跌宕,化“雄壮”为“悲壮”。
(二)文言文阅读。(6分)
晏子为齐相,出。其御①之妻从门间而窥,其夫为相御,拥大盖②,策驷马,意气扬扬,甚自得也。既而归,其妻请去③。夫问其故。妻曰:“晏子长不满六尺,身相齐国,名显诸侯。今者妾观其出,志念深矣,常有以自下④者。今子长八尺,乃为人仆御,然子之意自以为足,妾是以求去也。”其后,夫自抑损⑤。晏子怪而问之,御以实对,晏子荐以为大夫。
(节选自《史记•管晏列传》)
【注释】①御:车夫。②拥大盖:抱着大车盖的立柱。③去:离开。④自下:谦卑,认为自己比别人低。⑤抑损:克制骄傲情绪,态度谦虚。
13.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今者妾观其出 欲穷其林 B.然子之意自以为足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C.晏子怪而问之 濯清涟而不妖 D.御以实对 策之不以其道
14.文意理解。(4分)
(1)御之妻“请去”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晏子荐御为大夫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句子作答)(2分)
(2)文中三个人物,你最欣赏谁?请简述理由。(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说明文阅读。(9分)
蜡烛的前世今生
停电的夜晚越来越少,精美的工艺蜡烛却渐渐流行起来。光线和阴影在摇曳地做着游戏,令人遐思。蜡烛带给我们的别样温存,也许是任何照明方式都难以取代的。
①蜡烛的发展
原始人的主要照明工具是纤维浸透油脂的火把,逐渐的,油脂包裹纤维的蜡烛在很多国家被独立发明出来。显然,蜡烛比火把和油灯更加便携轻巧,而且烛芯可以使它完全直立燃烧。
人类早期制作蜡烛的原料是动物脂肪,5000年前的埃及人把芦苇插在牛羊的脂肪中点燃,这可以算是蜡烛的雏形。后来蜜蜂腹部蜡腺分泌出的蜂蜡、提炼自鲸鱼油脂的鲸蜡、从棕榈树叶和月桂果等植物中提取的蜡油,很快取代了牛羊脂蜡。不过那时民间照明用的多是油灯,只有贵族和皇室才能使得起蜡烛,因为脂蜡是可以食用的,大多还非常有营养,人们可以用它来充饥。
蜡烛真正放下身价是在19世纪。化学家从煤焦油中分离出石蜡,商人们开始用机器大量生产石蜡蜡烛,就是我们最常见的细长白蜡。此后,曾经的“照明贵族”也就变得不那么稀罕了。作为照明方式,蜡烛迎来了属于它的辉煌时代。可惜好景不长,随后而来的电灯让这种亦真亦幻的光亮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
②
“蜡炬成灰泪始干”,越烧越短的蜡烛究竟去哪了?燃烧时蜡由固态熔化成液态,生成水和二氧化碳,熄灭后又逐渐凝固。在这个从物理到化学再到物理变化的过程中,烛芯起着关键作用。
燃烧的烛芯使周围的蜡升温熔化后发生“毛细现象”,蜡液沿着烛芯上升,作为燃料被消耗掉以后,露出更多的烛芯,继续供给燃烧。
“何当共剪西窗烛”看似浪漫,实际是件很麻烦的事。最早用两根棉线搓成的烛芯无法充分燃烧,如果没有及时把炭化的末端剪掉,蜡烛就可能熄灭。直到1820年,一个法国人发明了三根棉线编成的辫状烛芯。与两根棉线搓成的烛芯相比,三根棉线编成的烛芯燃烧时能自然松开,末端完全烧掉,省去了剪烛花的麻烦。
展开余下试题
③
被电灯取代的蜡烛,逐渐成了停电时的备用品,但是更多时候它们被用在特殊场合。 在蜡烛发明伊始,它就被赋予了一种神秘色彩。基督教徒很早就把蜡烛视为宗教神物。在东方和西方的文化中,也都有为逝者长燃蜡烛的习俗,点燃的蜡烛象征着不灭的灵魂。
生日宴会上,先许个愿,再一口气吹熄蜡烛,据说能够让你梦想成真。这个传统来源于古希腊,月亮女神生日时,人们在祭坛上供奉蜂蜜蛋糕,插上点燃的蜡烛,比喻月亮撒向人间的轻柔光芒。这个传统后来被用在希腊孩子们的庆生会上,逐渐在许多国家流行开来,沿用至今。
“洞房花烛夜”时,又粗又长的红烛被称为“喜烛”。喜烛从头烧到底,是对新人白头偕老的祝福。
如今,流行的工艺蜡有着各种色彩、形状和香味,它们是在蜡的基础上添加了颜料、精油等辅料。工艺蜡烛优雅的外形被摇曳的烛光衬托着,慢慢挥发出诱人的香味,营造出温馨而浪漫的氛围。现在,帮人减肥或戒烟的各种保健蜡也被发明出来了。看来,蜡烛的传说仍然被书写着,也许会一直延续下去。
15.根据文意,在文中②③处的横线上拟写小标题。(2分)
① 蜡烛的发展 ② ③
16.依据第①部分内容填空。(2分)
蜡烛的发展历程:
17.文章第②部分画线句子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根据文意和表格内容提示,填写下面空格。(2分)
使用环境 作 用
①宗教、习俗 被视为神物;点燃的蜡烛象征灵魂不灭
②
③
④日常生活中 营造浪漫气氛;具有保健作用
(四)记叙文阅读。(16分)
亲情是一碗浓香的粥
江慧妍
①今年终于可以抽空回乡下看望父母。父母的年纪大了,奔出门来迎我时,步履竟然有些蹒跚。母亲扎上围裙一个劲儿地对我说:“给你熬粥吃,熬粥吃!”母亲眼中,一碗粥,就是人间至美的佳肴,一定要亲手为儿女们慢火熬上。
②打小我就爱喝妈妈熬的粥,她会把身边所有能放进去的杂粮都放进去。金黄的小米,翠绿的绿豆,洁白的糯米,圆润的莲子,结实的栗子,滋补的红枣。黑米粥带着独特的药香,皮蛋瘦肉粥绵香好味,南瓜粥有细腻香甜的余韵,花粥美容养颜,当然还有腊八粥的醇厚香味。
③母亲在厨房忙碌了好一阵子,厨房里渐渐飘出粳米的特有香气。香气一点点浓郁起来,粥香如蝶,满室翩跹,锅内深红浅绿,脂稠玉浓,伴着气泡上下翻飞,飞珠溅玉,美如流花。我的眼睛竟然随着那馥郁的香气而慢慢湿润了。
④这哪里是一碗粥啊,这分明是母亲心底对我那份至浓至醇的爱啊!
⑤母亲端来一碗看似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粥,我先用嘴唇轻轻碰触,感知它的温度,再用牙齿撞进它绵香柔软的怀内,用舌输送着它的清爽嫩滑躯体,然后我的味蕾一点点地通泰舒展,我的身体一段段地褪尽疲惫,我的心灵一寸寸地扫去凡尘喧嚣。
⑥伴着袅袅的粥香,我与父母亲人闲话家常,碗边的话,像是投进岁月长河的石子,淡淡然了无回声,清朗得如同天上人间。清代文人袁枚在《随园食单》中自拟了煮粥的标准:“见水不见米,非粥也;见米不见水,非粥也。必使米水融合,柔腻如一,而后谓之粥。”急躁之人理解不了粥的妙处,父母亲的一切平凡而琐碎的爱,就如同不疾不徐的火,持久平和,才能熬出这一锅好粥。
⑦记得《绿野仙踪》里的桃乐丝历经重重艰险,回到家后,所说的一句话让人感动:世界上再没有地方像家一样温馨!出门在外,家在心中的感觉,忽近忽远,回家的时候总在梦里,醒来仍异地他乡,形单影只。家就成了游子的一种寄托,一种向往。而我除了想家,我还想念母亲的一碗最平常不过的慢火熬的粥。 ——(选自《思维与智慧》2010年第7期)
19.阅读全文,请谈谈你对题目“亲情是一碗浓香的粥”的理解(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请品味第③段中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请用一个词语或短语概括第⑤段的内容。(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第⑥段中引用清代文人袁枚《随园食单》中的煮粥标准有什么作用?(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在作者的眼中,亲情是一碗浓香的粥;在你的眼中,亲情是什么呢?请联系自身经历谈谈你的理解。(50字左右)(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写作(50分)
24.请以“你是我心中最美的风景”为题目,写一篇作文。
要求: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若写诗歌,不少于20行);
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不得抄袭。
你 是 我 心 中 最 美 的 风 景
315格
609格
945格
2011年秋季学期语文综合试卷一参考答案
1.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2分) 2.C(3分)
3.(1)斜晖脉脉水悠悠 (2)只恐双溪舴艋舟 (3)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4)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6分。每空1分,见错无分)
4.B(2分)(《望江南》不是宋词) 5.B(2分)(“彰”是“显示、揭示”之意)
6.(1)老百姓谁不肯用箪盛着饭用壶盛着水来欢迎将军呢。(2分。“箪”“ 壶”“以”各0.5分,通顺0.5分)
(2)在动乱的世道苟且保全(自己的)性命,不谋求在诸侯那里扬名做官。(2分。“全”“求”“闻”各0.5分,通顺0.5分)
7.分析:这一段文字在结构上是总分关系,其中第一句是总说句,后面的三个并列句组成了分说句。三个并列句之间没有一定的逻辑关系,但要解答这道题,必须要考虑到以下几个因素:
展开余下试题
①每一组分句的前后之间却有一定的联系。如:《朝花夕拾》是回忆性的散文,很多内容清新淡雅,是美好生活的回忆;《童年》主要写了阿廖沙苦涩的童年生活,表现的是人生的艰辛。也就是说,所写的句子必须要与作品内容相关。
②每一组分句都运用了比喻,第一组分句用的比喻词是“如”, 第二组分句用的比喻词是“似”。也就是说,第三组分句最好不用这两个词了,可用“像”“是”等词。
③每一组分句中后一句的动词的运用有讲究,如“画”是“描摹”的,“茶”是“浸泡”的。也就是说,相对应的动词必须与前句的喻体有关联。
④要注意作品后面句子句式的一致。
参考示例:《繁星春水》像一支清新的歌,吟唱着母爱的温馨。
《水浒传》是一碗浓烈的酒,酝酿出英雄的豪气。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一座火热的炉,锻造出意志的坚强。
(2分。每句1分。句式相同,立意相似即可。)
8.此题主要明确“鸟”“黄金”“飞不起来”的含义即可。
寓意:①人贪图财富,就会背上包袱。②讽刺了那些追名逐利的人。③人一旦背上了包袱,就很难发挥自己的长处。④人一旦为名利所累,就会失去远大的理想。
9.(1)告诫(1分) (2)将省略号删去。(1分)(3)“弘扬”和“传承”互换位置。(2分)
10.(1)要注意是用“两、三个词语”来写,不能用句子。
示例:乐观(乐观向上)、活力(朝气蓬勃)、热情(热情洋溢)等。(2分。答对两个词语即可得全分)
(2)此题要用对联的形式“盛赞上海世博会的意义”,从材料中看,“让学生们了解上海世博,共享文明盛宴”这个句子就表明了意义,所以关键词句是“共享文明盛宴”。
示例:共享世界文明盛宴;荟萃世界文明精华;汇聚世界科技(创新)成果等。(2分。要求字数相等、结构相似、意义相关)
(3)林冲:红脸,(义勇双全)武艺高强,有勇有谋;
李逵;绿脸或蓝脸,(侠肝义胆)头脑简单,直爽率真;
高俅:白脸或黄脸,阴险狡诈,心狠手辣。(3分。每空0.5分。对人物性格的概括要与脸谱代表性格相近)
11.点兵 12.C (2分)(不是上片写景,下片抒情) 13.D(2分)
14.(1)然子之意自以为足(夫意气扬扬,甚自得也);其后夫自抑损。
(2)示例:我最欣赏御之妻,因为她善于观察,劝夫有方;
我最欣赏御者,因为他善于听取他人意见,知错能改;
我最欣赏晏子,因为他胸怀大志,为人谦虚,知人善用。(2分。意近即可)
15.答案示例:②蜡烛的燃烧 ③蜡烛的特殊作用(2分。每空1分,其中“蜡烛的特殊作用”没有“特殊”一词不给分)
16.脂蜡(牛羊脂蜡) 石蜡(2分。每框1分)
17.作比较。把三根棉线编成的烛芯与两根棉线搓成的烛芯作比较,突出说明了三根棉线编制成的烛芯的优点。(3分。说明方法1分,作用2分)
18.②生日宴会 吹熄蜡烛希望梦想成真(大意对即可)(1分)
③洞房花烛夜 祝福新人白头偕老(1分)
19.内容上:因为这碗粥饱含了母亲浓浓的爱子情和子女对母亲的感念之情。
表达效果上:把亲情化作一碗粥,新颖、独特,使文章主题更加鲜明。(3分。内容2分,表达效果1分))
20.示例:从句式上品析 此处描写多用四字词语,节奏感强,感情热烈生动描写出熬粥时的情景;从修辞手法上品析 “粥香如蝶,满室翩跹”将“粥香”比作蝶,比喻新颖,想象丰富,形象细腻地写出了满室粥香缭绕的感受;从感知角度品析 此句从嗅觉、视觉角度,生动描绘出了粥的香味、色彩、形态,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2分。任从一个角度进行品析,言之有理即可)
21.分析:此题要我们用词语或短语来概括。很明显,这一段主要写了吃粥的感受,所以用短语概括为:吃粥的感受。用词语可以概括为:品粥。(要突出“品”这个字)。千万不能用句子概括。(2分。答“尝粥”“吃粥”或“吃粥的过程”只得1分)
22.答句子的作用主要从结构、内容、主旨三方面作答。
引用清代文人袁枚《随园食单》中的煮粥标准(内容),为后面议粥作铺垫(结构),突出母亲在这一锅粥里所融入的爱子深情(主旨)。(4分。作铺垫2分,突出主旨2分)
23.分析:要解答这道题,必须从两个方面做答:一是你认为亲情是什么,要仿照“亲情是一碗浓香的粥”这个句式用比喻写出来;二是联系自身经历谈你对这句话的感受和理解。同时还要注意字数限制。 (3分。要求比喻恰当,能紧贴生活实际,叙述具体)
24.作文范文。(50分)
你是我心中最美的风景
你是我心中最美的风景,美如一道精彩的虹。
你是我心中最美的风景,美如阳光般灿烂。
是的,不论什么时候,你在我心中始终都是那样的美丽,一种朴实的美丽,一种让人深感幸福的美丽。
我走在你风景如画的长廊,呼吸着一种甜蜜清新的空气。你不知道,你宛如一束带露的鲜花,在我心的庭院里洒落一地温馨。我看到自己的天空里飘着七色的彩霞,闪耀着灵动的美。
我一直在你爱的长廊漫行,你是一幅柔美的画卷,象一幅朴实深沉的水墨山水,常常让我感动于那样一种淳朴深沉的美丽。
我想你并不知道自己在我心中到底有多么的美,有多么的重
上一篇:
高考语文专项训练病句
下一篇:
人教版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梳理检测
标签:
人教版
九年级
上册
月考试卷
相关:
关于“2011年秋季”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979]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