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课文同步练习
阅读:1001
标签:
苏教版
八年级
下册
课文同步练习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01]
《有的人》单课淘金
一、词句淘金
1、第一节诗中两个“活”字和两个“死”字各有什么不同的含义?透过这四个字,你能体味出诗人蕴含在其中的思想感情吗?
2、体会“骑在人民头上”和“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中“骑”和“俯”字的妙处。
3、“只要春风吹到的地方,到处是青青的野草。”这里的“春风”、“野草”具有丰富的象征性,你能结合全诗说出它们的含义吗?
4、有同学说“群众把他抬举得很高,很高。”改成“群众把他抬举得很高。”显得更简洁、凝练,更切合诗意。你同意这样说法吗?请说说理由。
二、文意淘金
5、本诗的副标题是“纪念鲁迅有感”,可文中并没有点出鲁迅的名字,聪明的你知道诗人是怎样来扣题的吗,请结合具体的诗句谈谈。
6、“骑在人民头上的/人民把他摔垮;给人民作牛马的/人民永远记住他!”这句诗形象地表明了人民对这两种人的鲜明态度。请列举一个实例来加以证明。
7、毛泽东同志称赞鲁迅“在黑暗与暴力的进袭中,是一株独力支持的大树,不是向两旁偏重的小草”,而这首诗却说鲁迅“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对于这里的“草”,你是怎样理解它的含义的呢?
8、想“伟大”、想“不朽”的人,结果摔垮、烂掉;甘当牛马、愿作野草的人,群众把他抬举得很高。为什么两种人的结果不相同呢?这首诗启迪我们做人要做怎样的人?
三、写法淘金
9、这首诗是为纪念鲁迅而作的,为什么以“有的人”为题?
10、有的人/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有的人/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这里诗人采用了什么写作手法?仔细读一读全诗,是不是每一节都采用了这种手法,这样写有何作用呢?
浏览完整试题
11、这首诗从第2-4节与第5-7节的关系看,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12、古人云:“眼前景物口头语,便是诗家绝妙词。”全诗语言朴质自然,具有平字见奇,朴字见色的艺术效果。请你从全诗中举一例来说明本诗语言的这一特色。
(58.221.207.151)
上一篇:
高中语文必修I第一、二单元测试卷
下一篇:
高一语文必修1(1、2单元)测试题
标签:
苏教版
八年级
下册
课文同步练习
相关:
关于“有的人》单”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01]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