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高考模拟卷

阅读:971  
标签: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971]
安徽省蚌埠一中2012届高三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安徽省蚌埠一中2012届高三第二次月考
语文试题
(时间150分钟 总分150分)
一、(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近年来,“通俗历史热”不断出现于媒体的报道之中。作为一种关涉史学的文化现象,我们有必要从历史学的角度对其进行考察。
“通俗历史热”是商品经济和文化教育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定会出现的一种现象。实际上通俗历史并非“新生事物”,它以讲说形式流传的历史已经相当久远了。它广泛流行于民间,是民众了解过去、熟悉历史、满足自身历史求知欲的主要途径。一般情况下,这种历史的口头讲说是以十分平静的方式存在于民众的日常生活之中的,很少“走热”。但是,当商品经济趋于发达、文化教育发展迅速的时候,人们在从事赖以谋生的职业活动之外,带有文化色彩的业余需求会随之增长,对作为文化存在常见形态之一的历史知识,其“求解”欲望也会趋于强烈。这种社会需求的增长促使与时代发展息息相关的史学不得不进行必要的适时性调整,从而在隔尘绝俗的精英式研究之外,衍生出一种以满足公众意愿为基本出发点的通俗化的历史叙述——口头的或文字的,并作为用以“交换”的精神产品出现在市场之上而日益“走热”。两宋讲史及宋元平话的一度活跃便是其中典型的事例。在当今市场经济逐步成熟、文化教育普及程度大为提高、高等教育开始走向大众化的时代,人们的业余文化需求显著增长,久远的尘封旧事引起了人们日益浓厚的兴趣。这使通俗历史在当下有了“升温”的沃土,其“历史的惯性”开始充分显现出来。客观地说,对于广大民众而言,在古奥难懂的传统史著和“学术模式”的现代史书皆难“卒读”的情况下,通俗化的历史几乎成为他们“探寻过去”的唯一选择。
这种现象的出现,对史学终极功能的实现是非常有利的。史学的职任是记录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总结其发展规律,以保证社会的良性运转,促进社会的文明与进步,满足人类社会发展的需求。这是史学作为一门学科的“终极追求”。这种目的追求决定了史学传播范围与学科效应的正比例关系,即传播范围愈广,对社会走向文明与进步、对推动人类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也愈大。而在社会道德的层面上,长久以来,史学都带有浓厚的“天职文化”色彩,视道德教化为天然职任。它通过“贬恶扬善”以优化民风,激活有利于社会进步与文明的向善意识,从而使俗静民和成为一种“常态”并最终惠及大众和社会。同时,历史知识的广泛传播,对社会整体智慧的提高也是不无裨益的。不可否认,中国古代很多具有普世性的行为规范与道义原则,只有用通俗的现代语言加以表达与阐释,才能使这种优秀的传统文化在今天最大限度地得到活化,成为社会道德与精神的组成部分。也就是说,“通俗历史热”促进了优秀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有效传承,对史学社会功能的实现,对社会的文明与进步,都是极为有利的。正因为如此,通俗历史的讲说与著述之“趋热”,应当受到欢迎和鼓励。
当然,历史的通俗化不等于低劣化、庸俗化或文化的退化,这已经被历史所证明。“通俗历史热”的深入发展,要求通俗历史在外在形式变化的基础上,走向记述内容与历史观念等核心部分的变化。具体而言,就是要把讲说与记述的重点,由“庙堂”转向民间,由官场转向社会。更多地关注下层、关注民众,以体现史家应有的现代眼光,这才是更高层次的、成熟形态的通俗历史。


浏览完整试题(摘编自李小树《关于“通俗历史热”的历史学考察》)
1.从原文看,下列关于“通俗历史热”在当今出现的原因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通俗历史以十分平静的讲说形式广泛流行于民间的历史已相当久远了。
B.市场经济和文化教育的迅速发展促使人们对业余文化的需求显著增长。
C.人们对久远的尘封旧事兴趣日益浓厚,对历史的“求解”欲望趋于强烈。
D.古奥难懂的传统史著和“学术模式”的现代史书,让广大民众难以“卒读”。
2.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通俗历史以满足公众的意愿为基本出发点,作为一种用于“交换”的精神产品出现在市场之上,它的“走热”有着特定的社会文化背景。
B.为适应时代发展,满足广大民众在业余文化方面的追切需求,史学不得不走出隔尘绝俗的精英式研究误区,适时调整了研究目的和方式。
C.通过“贬恶扬善”的方式以优化民风,激活有利于社会进步与文明的向善意识,这是史学的“终极追求”在社会道德层面上的具体表现。
D.中国古代很多具有普世性的行为规范与道义原则,只有用通俗的现代语言加以表述与阐释,才能在今天得到最大限度的活化和有效传承。
3.下列对原文中作者观点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通俗历史热”可以扩大史学传播范围,传播范围越广,就越有利于社会整体智慧的提高,从而完成史学学科的全面建设。
B.既然通俗化的历史已经成为广大民众“探寻过去”的唯一途径,通俗历史讲说与著述的“趋热”就应当受到欢迎和鼓励。
C.在商品经济和文化教育发展到一定程度后,通俗历史就必然会“走热”,这种“走热”现象十分有利于史学终极功能的实现。
D.通俗历史应当由外在形式的变化走向记述内容与历史观念等核心部分的变化,以改变低劣化、庸俗化或文化退化的现状。
二、(3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一7题。
唐瑾,字附璘。性温恭,有器量,博涉经史,雅好属文。身长八尺二寸,容貌甚伟,年十七,周文闻其名,乃贻永书曰:“闻公有二子,曰陵、曰瑾,陵从横多武略,瑾雍容富文雅,可并遣入朝,孤欲委以文武之任。”因召拜尚书员外郎、相府记室参军事。军书羽檄,瑾多掌之。从破沙苑,战河桥,并有功,封姑臧县子。累迁尚书右丞、吏部郎中。于时魏室播迁,庶务草创,朝章国典,瑾并参之。迁户部尚书,进位骡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赐姓宇文氏;
时燕公于谨,勋高望重,朝野所属。白周文,言瑾学行兼修、愿与之同姓,结为兄弟。
庶子孙承其余论,有益义方。周文叹异者久之,更赐瑾姓万纽于氏。谨乃深相结纳,敦长幼之序;瑾亦庭罗子孙,行弟侄之敬。其为朝望所宗如此。进爵,临淄县伯。转吏部尚书,铨综街流,雅有人伦之鉴。以父忧去职,寻起令视事。时六尚书皆一时之秀,周文自谓得人,号为六俊,然瑾尤见器重。于谨南伐江陵,;以瑾为元帅府长史,军中谋略,多出瑾焉。江陵既平、衣冠仕伍,并没为仆隶。瑾察其才行,有片善者,辄议免之,赖瑾获济者甚众。时论多焉。及军还,诸将多因虏掠,大获财物。瑾一无所取,唯得书两车,载之以归。或白周文曰:“唐瑾大有辎重,悉是粱朝珍玩。”周丈初不信之,然欲明其虚实,密遣使检阅之,唯见坟籍而已。乃叹曰:“孤知此人来二十许年,明其不以利干义。向若不令检视,恐常人有投杼之疑①、孤所以益明之耳,凡受人委任当如此也。”论乎江陵功,进爵为公。
六官建,授礼部中大夫。出为蔡州刘史,历拓州。硖州,所在皆有德化,人史称之。转荆州总管府长史。入为吏部中大夫,历御正、纳言,内史中大夫。曾未十旬,进迁四职,措绅咸以为荣。久之,除司宗中大夫,兼内史。寻卒于位。赠小宗伯,谥曰方。
瑾性方重,有风格。退朝休假,恒著衣冠以对妻子。遇迅雷风烈,虽闲夜晏寝,必起,冠带端笏危坐。又好施与,家无余财,所得禄赐,常散之宗族,其尤贫乏者,又割膏腴田宅以振之。所留遗子刊、者,并境桷②之地,朝野以此称之。撰《新仪》十篇,所著赋、颂,碑、诔二十余万言。
瑾次子令则,性好篇章,兼解音律,丈多轻艳,为时人所传。 天和初,以齐驭下大夫使于陈。大象中,官至乐部下大夫。仕隋,位太子左庶子。皇太子勇废,被诛。
(选自《北史•唐瑾传》)
注①投杆之疑:比喻无事实依据的谣言造成的疑虑。②境垧(qiāoquè):土地坚硬瘠薄。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敦长幼之序 敦:重视
B.唯见坟籍而已。 坟籍:古代典籍
C.所留遗子孙者,并境桷之地。 遗:遗留
D.明其不以利干义。 干:触犯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周文叹异者久之。 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B.谨乃深相结纳。 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壁。
C.以齐驭下大夫使于陈。 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D.军中谋略,多出瑾焉。 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6.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唐瑾容貌魁伟,年少时就博涉经史,喜好写文章,周文听到他的名气,就写信给其父唐永让唐瑾入朝,任命他为尚书员外郎、相府记室参军事,军中文书,大多由他掌管。
B•唐瑾学行兼修,燕公勋高望重,两人相互敬重,就禀告周文帝希望两人能同姓,并结为兄弟,周文叹异很久,就赐给于谨姓万纽于氏。
C.唐瑾作为元帅府长史,平定江陵时,军中的计谋策略大多出自他。在退军时,许多将领通过掳掠,获取了很多财物,而唐瑾一无所取,仅得到两车书。
D•唐瑾性格方重,喜好施与,家中没有多余的财产,所得到的俸禄赏赐,常常拿来散发给宗族,对于那些特别贫穷的人家,甚至会把自家的好地好房子拿来帮助他们。
7.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察其才行,有片善者,辄议免之,赖瑾获济者甚众。(3分)
(2)或白周文曰:“唐瑾大有辎重,悉是梁朝珍玩。” (3分)
(3)遇迅雷风烈,虽闲夜晏寝,必起,冠带端笏危坐。(4分)
阅读下列宋词,完成8—9题。
青 玉 案
贺铸
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锦瑟华年谁与度?月桥花院,琐窗未户,只有春知处。
飞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若问闲情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展开余下试题注:这首词是作者晚年退隐苏州期间的作品。
8.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作品加以分析。 (4分)
9.本词最后四句“若问闲情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被历代称颂,你认为这四句有何艺术特色?请简要分析。 (4分)
10.古诗文名句填空(任选5句) (5分)
(1) ,任重而道远。
(2)受任于败军之际, 。
(3) ,迷花倚石忽已暝。
(4) ,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
(5) ,谁家新燕啄春泥。
(6)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
(7)亦余心之所善兮, 。
(8) ,唯有幽人自来去。
三、 (25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1—14题:
转 身
李汉荣
一转身,那个动人的身影就不见了。在人海里,想再次打捞到她,再次与她相遇,哪怕匆匆一瞬,都是不可能了,不可能了。
在广场,在车站,在大街,在超市,在乡野,在人流聚散的地方,我经常有这种感受:转身就是永别。
那一次,我在北京车站等车。在拥挤的人流里,我不小心踩了右边一个年轻人。我正准备道歉或接受责备,却看见转过来一张文雅谦和的脸,他说:“对不起,我挡着你了。”我竟然被感动了,只顾欣赏这张善良的、有教养的脸,只顾欣赏这江南的表情,却忘了对他说声“谢谢”,把最诚挚的心情告诉他。当我忽然记起,正要张口表达,人潮猛然涌了过来,一转身,我已找不到他,只看见攒动的人头,波动的各色衣服……
还记得那年春天,我一人在秦岭深处行走,山路两旁开满鲜花,灯芯花,野草莓花,苜蓿花,蒲公英花……路下面的小河清澈如镜,温柔如绸,淙淙的水声像母亲轻唤小儿的乳名。四周的群山,一律被松树、柏树、桦树和茂密灌木覆盖。闻着花香,听着水声,看着山色,我恍然已走入了那“拈花微笑”的仙境。正在此时,迎面走来一位小女孩,她头上插了几朵野花,手里拿着一束菖蒲,好看的脸上满是羞涩,浑身洋溢着纯真的自然气息,但我不便过分地注意她,我怕她受到惊吓。于是我停下来,为她让路,然后静静地看她远去,欣赏她的背影,却记不清她的眼睛和脸究竟是什么样子,匆匆一瞥里只得到“好看”的朦胧感觉。也许,或者是一定的,我这一生只有这一次和她相遇了,只有这一次,在她还是小女孩的时候,我突然感到十分失落和惆怅。怎么办呢?我想多看她一眼,看仔细些。我想在记忆里逼真地收藏一个像野花一样纯真的秦岭女孩,这也许是她一生里最生动的瞬间,我记起了泰戈尔的诗句:“我不知道你是多么美丽,你像花一样盲目。”我情不自禁地转过身来,沿着小女孩走去的方向走着。走到山路转弯的地方,出现了一个三岔路口,我已经无法知道小女孩走进了哪一条路径。她肯定知道我注意到了她,那么在岔路口,在她转身的时候,她是否知道不远处有位陌生的叔叔眺望的眼睛。就那么一转身,她消失在命运的路径,也许就是我此生永远都不能踏上的路径……
冬天,已经很冷了,西伯利亚寒流远道而来,遭遇袭击的当然是穷人,最可怜的是乞丐。乞丐不多,但不多的乞丐也常常有力地触动和唤醒我们冬眠的良心。在南大街路口,我看见一位衣服褴褛的中年乞丐,我急忙赶回家,拿上我去年穿过的那件防寒服找他。可是来到南大街,已不见了他,于是我在东大街找他,又在北大街找他,都没有找到。最后我来到丁字街,还是没有找到他,却遇到了一个老年乞丐。一转身,苦难交换了方向,交换了背影。于是我把防寒服披在这位贫苦老人的身上,希望他下降的体温稍稍回升,希望降温的人性稍稍回升。我由此想到,亚洲的穷人,非洲的穷人,全世界的穷人,想到徘徊在文明大街上的那些孤苦身影,一转身,他们到哪里去了?而文明,你能否追上去,轻轻拉起那褴褛的衣襟,或握着那空空的手,仔细看看他们的眼睛?他们到哪里去了,一转身?
一转身,车窗外的河流已经不知去向;一转身,门前的那只鸟已不见踪影;一转身,天上的那座虹桥已经悄然消失;一转身,水里的鱼已经没入深渊;一转身,父亲已经走远,新垒的坟上,墓草青青……
旭日一转身变成落日,青丝一转身变成白发……等一等,等一等,能否再转回来? (选自《散文》2008年第1期)
11.分别用一句话概述文中几个转身的情景画画 (每个画面概述不超过25字)(6分)
12.本篇散文的语言既有优美的描写,又有深蕴的议论和抒情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6分)
(1)路下面的小河清澈如镜,温柔如绸,淙淙的水声像母亲轻唤谁的乳名。
(2)而文明,你能否追上去,轻轻拉起那褴楼的衣襟,或者握起那空空的手,仔细看看他们的眼睛。
13.试从散文的选材构思或主旨立意方面的其中一个方面,结合文本谈谈你对这篇散文的看法。(5分)
14.文章结尾如“投石击水”荡漾开去,扩大到自然万物、生活世事的转瞬即逝,最后作者发出“等一等,等一等,能否再转回来?”的诘问。你认为“转身消失的,能否再转回来?”结合自己的人生体验,说说理由并探究其中所包含的哲理。(8分)
四、(24分)
15.下列各句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3分)
A.高考加分政策一直受到广泛争议,今年教育部进一步加强了对加分政策的监管。我省今年的高考加分政策目前尚未公布,但据了解,和去年相比,今年高考加分门坎将继续提高,部分加分项目或被删除,或分值有所降低。
B.无论是春秋时期干将、莫邪在芜湖的萃铁成钢,还是明朝汤天池创立的芜湖铁画,或是当代芜湖人利用改革契机,创造的奇瑞轿车、海螺、方特欢乐世界等一个又一个神话,自古而今一脉相承的创新精神彰显出这块土地的神奇。
C.作为一名博客作者,在法律和道德的框架下,我喜欢以丰富多彩的文本进行自由表达,这些道德依据源自中华文明的珍贵传统,比如“己所不欲,勿使干人”、“严以律己,宽以待人”等等。
D.数码像机普及的另外一个影响,就是对像片的修改变得极其随意,照片作假的成本更低。
不断爆出的摄影比赛获奖作品造假已经印证了这一点。
1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我省发生了秋冬春三季百年不遇的旱灾,据2月7日统计,越冬后沿淮淮北地区受旱面积达2200万亩。目前各级政府给力,农民抗旱的积极性如火如荼;上下齐心协力,争取战胜旱魔的全面胜利。
B.“十一五”期间,全省各地先后建成并开放了安徽中国徽州文化博物馆、安徽中国黄梅戏博物馆两个“国字号”博物馆。同时,马鞍山市、宿州市等11家综合性博物馆:日继开馆。专题馆、特色馆与各类综合性展馆三足鼎立,共同促进我省文化建设的蓬勃发展。
C.网页木马是被动式的工作,没有固定的目标,往往不会主动出击。如果利用一句俗语来概括,就是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D.近年来网络文学泛滥,出现一些观点奇诡、情节荒诞、格调低俗的作品,真可谓奇文共赏,点击率非常高,批评的热帖子也比比皆是。
17.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2011年央视秋晚相中了美丽的中国江滨城市——广东江门作为举办城市,全球华人通过晚会领略到浓浓的中华情。这个中秋的美好记忆,注定在全球华人心中难以磨灭,
B.大自然哺育了人民,人民非常钟爱大自然。在千奇百怪的动植物中,安徽人民最喜爱的是省树黄山松,省花皖杜鹃,省鸟灰喜鹊。
C.55年来,我国核工业坚持自主创新,形成了世界上只有少数几个国家才拥有的完整的新型核工业体系,实现了从以军为主向军民结合、军民融合发展的历史性转变。


展开余下试题D.网络游戏与电子竞技运动有着本质区别。电子竞技是相互比胜负争上游,有着明确的回合对抗或时间对抗性,能够锻炼思维能力、反应能力、团队合作精神18.把下面的六句话18.依次插入到横线处,构成语意完整、符合逻辑的一段文字。(只填序号) (4分)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也耍与现代生活方式相适应。
①但我对语言规范也有一些个人意见②语言规范既要发挥继承传统文化的功能③也要尊重公众的语言习惯④语言规范既要发挥规范、引导的作用⑤语言规范应该遵循的原则,我想至少应包括如下两条⑥语言规范的意义自不待言
19.仿照下面的形式,以“春之色”或“夏之色”为句首,另写一组句子。(5分)
例句:冬之色为寒的白,如瑞雪,如冰块,蕴含了万物的苏醒。
20.发挥你的想象,把欧阳修《丰乐亭游春》的诗句“鸟歌花舞太守酢”扩写成一段生动形象的文字,在比喻、比拟、排比、反复、反问中任选两种修辞,不少干50字。(6分)
五、写作(60分)
21.阅读下面的一则寓言,按要求作文
上帝捏出几个泥人,便歇了手。有两个泥人脸现愠色。
上帝不悦,说: “你们由泥巴变成了人,还不满足吗?”一个泥人说:“人而无骨,其为人乎?”另一个抢着说:“总该有个壳,对付冰雹、冷枪和暗箭吧?”上帝想了想说:“硬材料匮乏,你们各选一种,” 于是两个泥人欢欢喜喜地各取了一样自己想要的;从此天下多了两种人:一种人骨头硬,却疏于防卫常受伤害:另一种人躲在漂亮的甲壳里!却没有脊梁骨。
这段文字给你怎样的感悟?请白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得透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蚌埠一中2012届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答题卷
7.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察其才行,有片善者,辄议免之,赖瑾获济者甚众。(3分)
(2)或白周文曰:“唐瑾大有辎重,悉是梁朝珍玩。” (3分)
(3)遇迅雷风烈,虽闲夜晏寝,必起,冠带端笏危坐。(4分)
8.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作品加以分析。 (4分)
9.本词最后四句“若问闲情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被历代称颂,你认为这四句有何艺术特色?请简要分析。 (4分)
10.古诗文名句填空(任选5句) (5分)
1 2
3 4
5 6
7 8
11.分别用一句话概述文中几个转身的情景画画 (每个画面概述不超过25字)(6分)
12.本篇散文的语言既有优美的描写,又有深蕴的议论和抒情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6分)
(1)路下面的小河清澈如镜,温柔如绸,淙淙的水声像母亲轻唤谁的乳名。
(2)而文明,你能否追上去,轻轻拉起那褴楼的衣襟,或者握起那空空的手,仔细看看他们的
13.试从散文的选材构思或主旨立意方面的其中一个方面,结合文本谈谈你对这篇散文的看法。
14.文章结尾如“投石击水”荡漾开去,扩大到自然万物、生活世事的转瞬即逝,最后作者发出“等一等,等一等,能否再转回来?”的诘问。你认为“转身消失的,能否再转回来?”结合自己的人生体验,说说理由并探究其中所包含的哲理。(8分)
18.依次插入到横线处,构成语意完整、符合逻辑的一段文字。(只填序号) (4分)
19.仿照下面的形式,以“春之色”或“夏之色”为句首,另写一组句子。(5分)
例句:冬之色为寒的白,如瑞雪,如冰块,蕴含了万物的苏醒。
20.发挥你的想象,把欧阳修《丰乐亭游春》的诗句“鸟歌花舞太守酢”扩写成一段生动形象的文字,在比喻、比拟、排比、反复、反问中任选两种修辞,不少干50字。(6分)
五、写作(60分)
参考答案
1. 【答案】A
【解析】本题是要求选出不能作为“通俗历史热”在当今出现的原因的项,只要抓住题干的意思,答案A项所陈说的“历史相当久远”很显然不能作为当今流行的原因。
2. 【答案】B
【解析】文中第一段里说“在隔尘绝俗的精英式研究之外,衍生出一种以满足公众意愿为基本出发点的通俗化的历史叙述——口头的或文字的”,并没有说“隔尘绝俗的精英式研究”是历史研究的误区。这是无中生有。
3. 【答案】C
【解析】A项的错误主要是“从而完成史学学科的全面建设”,这是不合理的引申。原文只说到“(史学)传播范围愈广,对社会走向文明与进步、对推动人类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也愈大”。B项不说因果是否合理,就是选项中“通俗化的历史已经成为广大民众‘探寻过去’的唯一途径”与原文“通俗化的历史几乎成为他们‘探寻过去’的唯一选择”对比,它丢掉了“几乎”一词。D项中的“以改变低劣化、庸俗化或文化退化的现状”与原文“历史的通俗化不等于低劣化、庸俗化或文化的退化,这已经被历史所证明”明显不符。
4、C 5、D 6、B
7、翻译:
⑴唐瑾观察他们的才能品行,只要是有一些长处的人,便商议赦免他们,依赖唐瑾获救的人很多。 (“赖”1分,“济”1分,句意通顺1分)
⑵有人对周文帝说:“唐瑾有大批物资,都是梁朝珍贵的玩赏物品。” (“或”1 分,“辎重”1分,判断句式1分)
⑶(唐瑾)遇到疾雷暴风,即使是晚上已安然睡下,也一定会起来,穿戴好衣帽双手捧着笏板端坐着。(“晏”1分,“冠带”活用1分,“危”1分,句意通顺1分)
8. 词中明写相思之情,实则借怀思美人抒发自己的苦闷闲愁和迷惘心境。以爱情的失意断肠,寄托政治上郁郁不得志的“闲愁”
上片起首三句写美人住处,说明其虚度青春年华,除一年一度的春光以外,无人能至,自己当然也无从寄与相思。下片着重写作者的忧思。把愁苦之情抒写得极为委婉深切,结尾作者用江南暮春常见的三种具体物象来烘托浓重的闲愁。
9.这四句主要使用了设问和博喻的修辞方法(或化虚为实的手法)以景写情。
首句设问,后三句作答,但答案全以写景的比喻出之,景物的布局也很有层次。①“试问”句呼起,“一川”三句并用作答。②地上---如烟春草,比喻愁之广大;天上---飘扬柳絮,比喻愁得纷乱;天地之间----迷蒙梅雨,比喻愁得无休无止。
三个比喻,既写景,又写情,景情俱佳。它多方面地江南暮春梅雨季节的烟雨图,又出色地烘托喻衬了词人内心
标签: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相关:关于“安徽省蚌埠”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971]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