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课文同步练习

阅读:1199  
标签:人教版 高一 必修二 课文同步练习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199]
小练习(满分50分)
小练习(满分50分)
考试时间:40分钟 姓名:
鞠咏为进士,以文学受知于王公化基。及王公知杭州,咏擢第,释褐①为大理评事,知杭州仁和县。将之官,先以书及所作诗寄王公,以谢平昔奖进,今复为吏,得以文字相乐之意。王公不答。及至任,略不加礼,课②其职事甚急。鞠大失所望。于是不复冀其相知,而专修吏干矣。其后,王公入为参知政事,首以咏荐。人或问其故,答曰:“鞠咏之才,不患不达。所忧者气峻而骄,我故抑之,以成其德耳。”鞠闻之,始以王公为真相知也。
① 释褐:脱下布衣。②课:督促。
注:王化基(0944-1010),字永图,北宋•恒州真定(今河北省正定县)人。太宗太平兴国二年(977年)中进士,为大理评事,通判常州。历官著作郎,右谏议大夫,权御史中,工部侍郎,参知政事,扬州、河南知府,官至礼部尚书。北宋太宗、真宗年间著名诗人。
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4分)
(1)知杭州仁和县 ( ) (2)以谢平昔奖进 ( )
(3)于是不复冀其相知 ( ) (4)所忧者气峻而骄 ( )
2、下面句子中“以”的含义相同的两项是( ) (4分)
A.以文学受知于王公化基 B.以谢平昔奖进
C.得以文字相乐之意 D.以成其德耳
3、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及至任,略不加礼,课其职事甚急。

(2)鞠咏之才,不患不达。

4、王化基对鞠咏“故抑之”的原因是 (用自己的话回答)。 (4分)
5、王化基对待下属的可贵之处表现在 。 (4分)
游褒禅山记
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於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距洞百馀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遂与之俱出。盖予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方是时,予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予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乎游之乐也。
于是予有叹焉;古人之观於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於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於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於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予之所得也!
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浏览完整试题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4分)
A.始舍(舍:筑舍)于其址 有碑仆(仆:倒)道
B.火尚足以明(明:照明)也 夷(夷:平坦)以近
C.瑰怪非常(非常:不寻常)之观 无物以相(相:帮助)之
D.后世之谬(谬:错误)其传而莫能名者 何可胜(胜:尽)道也哉
7.下列加点词语中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4分)
①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②而卒葬之 ③盖音谬也
④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⑤遂与之俱出 ⑥常在于险远
⑦则其至又加少矣 ⑧其下平旷,有泉侧出 ⑨ 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A.①④⑥⑦⑧⑨ B.②④⑤⑦⑧⑨ C.①②④⑤⑦⑧ D.④⑤⑥⑦⑧⑨
8.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4分)
A.作者通过游褒禅山的见闻,用借物言志的手法,说明雄奇壮美的自然景色,往往在艰险、遥远的地方,只有不畏险阻,才能领略无限风光,推及治学、从政,无不如此。
B.文章第三段指出任何事情要想取得成功,必须具备志、力、物等条件。
C.文章第四段所得出的治学必须“深思而慎取”的观点,与第一段对仆碑的考证遥相呼应,是作者的又一思想收获。
D.本文题目是游记,属记叙文,但其写法与一般记叙文不同,不过借游洞而生发议论。就记叙与议论两者的关系而言,记叙为主,议论为辅;没有记叙,就变成空发议论,就失去了理趣。
9.下列各项中句式和其他不相同的一项( ) (4分)
A.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B.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C.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D.不出,火且尽
10.对本段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4分)
A.这一段提示了志、力、物三者的辩证关系,体现了作者既重视主观努力,又重视客观条 件的相互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B.“其孰能讥之乎”是一个反问句,与前面内容联系看,还是说明“尽吾志”的重要性。
C.用对比和层层深入的方法说理,所阐述的道理具有普遍意义。
D.作者用了象征的手法,深刻地揭示了对人生和事业的追求,也是需要有坚定的志向。
11、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⑴其孰能讥之乎?(3分)

⑵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3分)
1. (1)掌管(2)往常(3)希望(4)高傲
答案:知:掌管,作……知县。平昔:往常,过去。冀:希望。峻:高傲。
2.BD解析:A. 介词,“凭借” C. “(借此)可以,能够” BD都是连词“来”。细解:A项中的“以”为介词,含义是因为或凭,(中学课本《促织》中“独成氏子以蠧贫,以促织富”)。C项中的“以”为介词,但含义为“用”;(中学课本《石钟山记》中“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B项中的“以”为连词,相当于“来”;D项中的“以”为连词,相当于“来”;所以应选择B、D。此种用法,中学课本中也不少见,如《促织》中“留待期限,以塞官责”。
3. (1)到了鞠咏到任后,王化基对他一点儿不加以礼遇,而是非常急切地考核其公务。
(重点:略、课,补出省略)
细解:此题考查学生对文中重要句子含义的理解能力。第1句中三个关键实词“及”,“略”,“课”的含义要理解正确,省略的成分要补充,语序要略加调整(甚急课其职事)。第2句的关键词为“患”,“达”,句首省略介词“以”。要补充出来,理解为“凭”。
(2)凭鞠咏的才能,不用担心将来不显达。(重点:患、 达)
4.担心他恃才傲物。
5.知人善任。善于认识人的品德和才能,最合理地使用。
参考译文:
鞠咏做进士,凭借文学功底跟从王公化基学习,到王公主管杭州,咏及第,升咏做大理评事,主管杭州仁和县。鞠咏将到任,先把书和自己作的诗寄给王公,来感谢往常对自己的激励,现在又做官吏,借此可以文字互相娱乐,王公不答应。到了咏到任后,王化基对他一点也不加礼遇,而是非常急切地考核其公务。鞠咏大失所望,于是不再把他当作知已,而专门学习做官吏的事,那以后,王化基升为参知政事,没有把咏推荐,有人间原因,回答说:“凭咏的才能,不用担心将来不显达,担心的是盛气骄人,我所以压抑他,来成全他的德行罢了。”鞠咏听到以后,开始把王化基当作真正相知的朋友。
宋朝时,鞠咏准备参加进士考,凭自身出众的文学才华,受到王化基的赏识。等到王化基出任杭州知府,鞠咏考试登第中了进士,脱下布衣一下子就提升为大理评事,担任杭州仁和县知县。鞠咏将上任时,先写了一封信,连同所作的诗寄给王化基,感谢王公对他的勉励和提携,并说如今又成了王公的下属,更能以文相乐了。王化基没作答复。到鞠咏就任后,王化基对他不但一点儿没有特殊的礼遇,还非常严厉督查(考核)他的政务。鞠咏大失所望,便不再指望对方了解自己,进而专心学习处理政务。后来,王公入朝任参知政事,首先推荐的便是鞠咏。有人问其缘故,王公说:“凭鞠咏的才气,他不愁不通达,只是他盛气凌人,骄傲无羁。我故意压抑他,是想让他成就德行罢了。”鞠咏听说了这件事后,才把王公看作是真正了解自己的人。
(答案:6.D(谬:弄错,使……错误)
7.A((1)“名”,名词用作动词,命名;(4)穷,形容词用作动词,走到尽头;(6)“险远”,形容词用作名词,艰险遥远的地方;(7)“至”,动词用作名词,到达的人;(8)“侧”,名词用作状语,从旁边;(9)“日”“月”,名词用作状语,天天、月月。)教学资源网
8.D(记叙为辅,议论为主)教学资源网
9.D 3分)教学资源网
10. B(属于“无中生有”)
11.⑴难道谁还会(能)讥笑他吗?(⑵这就是治学的人不能不深入地思考和谨慎地选取的缘故。(3分) (222.213.246.90)
标签:人教版 高一 必修二 课文同步练习
相关:关于“小练习(满”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199]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