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期中试卷

阅读:1318  
标签:人教版 高三 上册 期中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318]
2011-2012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语文试卷
  龙文中学、漳州八中2011——2012学年上学期高三年期中联考
语文试卷
【注: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上,否则无效。考试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一、古诗文(27分)
(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分)
(1)狗吠深巷中,                      。(陶渊明《归园田居》)
(2)步余马于兰皋兮,                  。(屈原《离骚》)
(3)故不积跬步,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劝学》)
(4)元嘉草草,封狼居胥,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5)                 ,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声声慢》)
(6)                   ,谁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2—5题。
王猛传
    王猛字景略,北海剧人也,家于魏郡。少贫贱,以鬻畚为业。
    猛瑰资俊伟,博学好兵书,谨重严毅,气度雄远,细事不干其虑,自不参其神契,略不与交通,是以浮华之士咸轻而笑之。猛悠然自得,不以屑怀。少游于邺都,时人罕能识也。惟徐统见而奇之,召为功曹。遁而不应,遂隐于华阴山。怀佐世之志,希龙颜之主,敛翼待时,候风云而后动。桓温入关,猛被褐而诣之,一面谈当世之事,扪虱而言,旁若无人。温察而异之,问曰:“吾奉天子之命,率锐师十万,杖义讨逆,为百姓除残贼,而三秦豪杰未有至者何也?”猛曰:“公不远数千里,深入寇境,长安咫尺而不渡浦水,百姓未见公心故也,所以不至。”温默然无以酬之。温之将还,赐猛车马,拜高官督护,请与俱南。猛还山咨师,师曰:“卿与桓温岂并世哉!在此自可富贵,何为远乎!”猛乃止。
    符坚将有大志,闻猛名,遣吕婆楼招之,一见面便若平生,语及废兴大事,异符同契,若玄德之遇孔明也。及坚僭位,以猛为中书侍郎。时始平多枋头西归之人,豪右纵横,劫盗充斥,乃转猛为始平令。猛下车,明法峻刑,澄察善恶,禁勒强豪。鞭杀一吏,百姓上书讼之,有司劾奏,槛车征下廷尉诏狱。坚亲问之,曰:“为政之体,德化为先,莅任未几而杀戮无数,何其酷也!”猛曰:“臣闻宰宁国以礼,治乱邦以法。陛下不以臣不才,任臣以剧邑,谨为明君剪除凶猾。始杀一奸,余尚万数,若以臣不能穷残尽暴,肃清轨法者,敢不甘心鼎镬,以谢孤负。酷政之刑,臣实未敢受之。”坚谓群臣曰:“王景略固是夷吾、子产之俦也。”于是赦之。       (《晋书•符坚传》)
2、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遁而不应           遁:逃匿。
B、猛被褐而诣之       被:穿上。
C、温默然无以酬之     酬:赏赐。
D、夷吾、子产之俦也   俦:同类、一类。


浏览完整试题3、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都能够表现王猛志向远大的一组是(3分)
①气度雄远,细事不干其虑        ②悠然自得,不以屑怀
③敛翼待时,候风云而动          ④与桓温岂并世哉
⑤明法峻刑,澄察善恶,禁勒强豪  ⑥谨为明君剪除凶猾
A、①②④   B、①③⑥    C、②③⑤   D、④⑥⑧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文着重叙述了王猛的发迹过程,从不屑与世俗之人为伍,到遇到徐统、桓温,依然“敛翼待时”,再到与符坚“一见便若平生”,从此施展自己的才华。
B、桓温要拜王猛作高官督护,请他一起南归。王猛认为,自己与桓温岂能并世而立?在关内自可富贵,于是不听老师劝告,不与桓温南下。
C、王猛为始平县令时,对豪强加以约束,曾因鞭挞死一名吏员而被弹劾,在符坚面前,王猛据理力争,为自己辩白,受到符坚的赞赏。
D、从文中介绍看,王猛志向远大,性格谨慎庄重而严肃坚毅,他是一个善于抓住机遇,从而实现自身价值的人。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分)
(1)是以浮华之士咸轻而笑之。
(2)往任未几而杀戮无数,何其酷也。
(三)古代诗歌阅读(6分)
6、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题。
相  见  欢
                                    朱敦儒①
      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②。
【注】①朱敦儒,洛阳人,南宋词人。本词写于词人因“靖康之难”南逃客居金陵之时。
      ②扬州:当时为抗金前线。
(1)上片中“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一句描绘了怎样的景象?在全词中有什么作用?(3分)
答: 
(2)“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一句中“簪缨”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指什么?此句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3分)
答: 
二、文化经典、文学名著阅读(16分)
(一)文化经典阅读(6分)
7.阅读下面《论语》选文,回答问题。
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季氏》)
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泰伯》)
子曰:“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子路》)
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为政》)
(1)下面对选文理解�  
标签:人教版 高三 上册 期中试卷
相关:关于“2011-2012学”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318]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