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单元练习

阅读:1111  
标签:人教版 高二 必修四 单元练习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111]
必修四第三单元测试题
必修四第三单元综合复习题
一.选择题
1、选出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 )
A、孱头càn  尴尬gān  自诩yǔ  有史可稽jī
B、玄虚xuán 脑髓suĭ  蹩进biē  昙花一现tán
C、慰藉jiè  隔阂hé  烹饪rèn  一蹴而就cù
D、蜕除tuì  摒弃bìnɡ 譬如bì 冠冕堂皇miǎn
2、下列词语中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丰盈 频繁 嘻戏 冠冕堂皇
B、相像 想象 消受 归根结底
C、吝啬 贴近 提炼 稍纵即失
D、躁动 急燥 检索 咄咄逼人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对这次活动,同学们有的赞成,有的反对,有的主张改期,议论纷纷,莫衷一是。
B、秋雨湿透了衣衫,她双臂紧紧抱在胸前,想留住一点温暖,可没有用,她仍然颤抖着,噤若寒蝉。
C、老同学见了面,个个都很开心,大家不拘一格,那场面可真热闹。
D、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的提出,必将激励全国人民处心积虑地努力奋斗,昂首阔步地走向未来。
4、选择一组短语填入下列句子的横线上,使语意衔接连贯( )
这位老先生头发斑白,衣着朴素, , ,留给我的印象太深了。
A、风趣的谈吐 渊博的知识 B、谈吐学问 风趣渊博
C、谈吐风趣 学问渊博 D、谈吐风趣 渊博的学问
二、(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
从乐器的角度看,声音好当然是第一位的。但关键是,怎样的琵琶声音才算好呢?这就像问上等巧克力的味道,实在是个用语言和文字难以表述的问题。不过办法总是有的,直接、正面的回答不上来,可以用间接、侧面的,最现成而著名的答案是白居易在其名篇《琵琶行》中的那句“大珠小珠落玉盘”。然而,即便是专业琵琶界,有谁真听到过珍珠落在玉盘里的声音呢?再说,就算有人真听到过,多半也会失望的,因为“珠落玉盘”所发出的压根就不是“乐音”。那么为什么一千多年来,人们不但认可而且还无数次地引用这句话呢?我想它至少说出了琵琶在发音上的三个要点:颗粒状的发音形态;弹拨乐器而具有某些打击乐器的发音效果;声音上要具备珠和玉的美学品质。
我国历来把“珠”和“玉”视为“珍宝”,或者说它们是中国人“美的理想”。在大自然中,很少有接近球形正圆体的天成之物,而“珠”能接近正圆体,这恐怕是珠能引起美感的原因之一,所谓“物以稀为贵”。也正因为如此,所以越接近正圆体的珠就越珍贵,称为“走盘珠”,其可贵即在浑圆与饱满。而“玉”则致密、细腻,是一种“温润而有光泽的美石”,握在手里还有一种沉甸甸的分量感,这里“温”“润”“泽”都带有三点水,这使人联想起悦耳的“乐音”有“水灵灵”的特性。其实珠也是一种美石——珍珠贝的“结石”,它与玉都有一种光彩,这光彩粗看并不“耀眼”、“逼人”,但细察则“绚烂之极”,即所谓东方人的含蓄之美。说“在声音上要具备珠与玉的美学品质”,具体地也是笨拙地说,就是声音要具有圆润、饱满、结实、细腻、有分量、有光泽、水灵灵等性质。把一类事物的特性比附到另一类不同的事物上去,或者说把一种感官对象的性质移到另一种感官对象上去,这在修辞学上叫“通感”或“移觉”。例如,用“高”“低”和“明亮”“甘甜”来称呼和形容声音。事实上作为听觉对象的声音,并不具有空间上的高低位置以及视觉对象和味觉对象才有的明亮、甘甜的性质,之所以这样来称呼和形容,就是“通感”的原理在起作用。


浏览完整试题 用“珠落玉盘”来描述琵琶的声音,浅层是“比喻”以“拟声”,深层是“通感”以“会意”。它不但在制作上,同时也在演奏上为琵琶的基本音质作了“指归”——“珠玉之美”。这话也许反过来说更有力,在中国的民族乐器中,其发音最具珠玉之美的,是琵琶。
其实,单从制作上来要求好的琵琶声音,历来也是有正面、直接而具体的标准的,那就是行话所说的:“尖”,指高音区的发音明亮;“堂”,指低音区的发音洪亮;“松”,指按弹时发音灵敏,余音强而长;“脆”,指发音清脆;“爆”,指发音坚实而有分量。但由于这五条标准由来已久,可见它们是针对“丝弦琵琶”而言的,因为“钢弦琵琶”只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40多年的事。中国传统的琵琶音乐,文曲讲究余韵,武曲注重声势。因丝弦张力小的缘故,也许在“余韵”和“声势”方面往往会感到不足,所以提出了从字面上看有点矫枉过正的五项标准,尤其是那个“尖”字,越来越难以使人认可,故已有人把它改为“亮”了。但对钢弦琵琶而言,这五条标准怕的不是做不到,而是过了头。所以能把“尖、堂、松、脆、爆”这五条标准结合“珠玉之美”这一条来综合考察,对怎样的琵琶声音才算好的理解,应该是有裨益的。
5、下面各项陈述中,最能说明“通感”特征的一项是
A、弹拨乐器而具有某些打击乐器的发音效果。
B、玉使人联想起悦耳的“乐音”有“水灵灵”的特性。
C、珠与玉的光彩,有着东方人的含蓄之美。
D、在中国民族乐器中,琵琶最具珠玉之美。
6、下面对“珠落玉盘”用来形窖琵琶声能引起美感的原因解释,不当的一项是
A、珠是接近球形正圆体的天成之物,玉是温润而有光泽的美石。
B、珠和玉的光彩粗看并不“耀眼”、“逼人”,但细察则“绚烂之极”。
C、人们把空间上的高低位置以及视觉对象和味觉对象转移到琵琶声上。
D、浅层是“比喻”以“拟声”,深层是“通感”以“会意”。
7、文章开头说难以正面、直接回咎什么样的瑟琶声是好的,但最后一段叉说历来有正面、直接而具体的标准,下面对此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起到先抑后扬的作用,从而强调“五字标准”的长处。
B、起到以退为进的作用,从而强调“五字标准”的缺陷。
C、起到正反对比的作用,能够说明“五字标准”的优点。
D、起到前后比较的作用,能够说明“五字标准”的局限。
8、根据全文内容,下面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A、如果从“乐音“的角度考虑,以“大珠小珠落玉盘”形容琵琶声并不合适。
B、浑圆之珠,温润之玉,光彩绚烂,给人以美感,成为中国人“美的理想”。
C、中国传统的琵琶音乐,文曲讲究余韵,武曲注重声势,故而最具珠玉之美。
D、与丝弦琵琶相比,钢弦琵琶发音更“尖”、更“脆”,余音更长,声势更大。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吴汉,字子颜,南阳宛人也。汉为人质厚少文。及得召见,遂见亲信。建武二年,封汉为广平侯。明年春,围苏茂于广乐,周建招聚十余万人救广乐。汉将轻骑迎与之战,不利,堕马伤膝,还营。诸将谓汉曰:“大敌在前而公伤卧,众心惧矣。”汉乃勃然裹创而起,椎牛飨士,令军中曰:“今日封侯之秋,诸君勉之!”于是军士激怒,人倍其气。旦日,齐鼓而进,建军大溃。时鬲县五姓共逐守长,据城而反。诸将争欲攻之,汉不听,曰:“使鬲反者,皆守长罪也。敢轻冒进兵者斩!”乃移檄告郡,使收守长,而使人谢城中。五姓大喜,即相率归降。明年,贼率五万余人夜攻汉营,军中惊乱,汉坚卧不动,有顷乃定。即夜发精兵出营突击,大破其众。十二年春,汉乃进军攻广都,拔之。遣轻骑烧成都市桥。帝戒汉曰:“但坚据广都,待其来攻,勿与争锋。若不敢来,公转营迫之,须其力废,乃可击也。”汉乘利进逼成都,阻江北为营,使刘尚将万余人屯于江南。帝闻大惊,让汉曰:“比敕公千条万端,何意临事悖乱!与尚别营,事有缓急,不复相及。”诏书未到,谢丰、袁吉将众十许万攻汉,使别将将万余人劫刘尚,令不得相救。汉与大战一日,兵败,走入壁。汉乃召诸将厉之曰:“欲潜师就尚于江南,并兵御之。成败之机,在此一举。”于是多树幡旗,使烟火不绝,夜衔枚引兵与刘尚合军,丰等不觉。明日,汉悉兵迎战,遂大破之。汉从征伐,诸将见战陈不利,或多惶惧,失其常度;汉意气自若,方整厉器械,激扬士吏。汉尝出征,妻子在后买田业。汉还,让之曰:“军师在外,吏士不足,何多买田宅乎!”及薨,赐谥曰忠侯。
(选自《后汉书·吴汉传》,有删节)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诸将争欲攻之,汉不听 听:准许
B.若不敢来,公转营迫之 迫:逼近
C.大战一日,兵败,走人壁 壁:营垒
D.或多惶惧,失其常度 度:考虑
10.下列句子中,全都直接表现吴汉激励士气的一组是(3分) ( )
①勃然裹创而起,椎牛飨士 ②今日封侯之秋,诸君勉之
③军士激怒,人倍其气 ④敢轻冒进兵者斩
⑤汉乘利进逼成都 ⑥方整厉器械,激扬士吏
A.①③⑥ B.①②⑥ C.③④⑤ D.②④⑤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吴汉从马上摔落伤了膝盖,撤回营帐。将领们提出,大敌当前,主帅因伤而卧,会使军中产生恐惧心理,吴汉立刻接受了他们的意见。
B.吴汉面对五万多敌人趁夜进攻、军中惊恐混乱的情况,处变不惊,镇定自若,坚卧不动。他的这一做法,一会儿便稳定了队伍。
C.吴汉没有听从皇帝告诫,以致落败。他吸取教训,在与刘尚的队伍会合后,树起许多旗帜,不熄烟火,蒙骗敌人,终于转败为胜。
D.吴汉具有朴实淳厚的品质,对家人的要求也很严格。他外出打仗时,妻儿曾经在家购买田产,吴汉回来后,责备了他们。
12.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及得召见,遂见亲信。
(2)比敕公千条万端,何意临事悖乱!
(3)欲潜师就尚于江南,并兵御之。
四、语言综合运用
13、根据下面这句话的格式仿造两句话,最后一句话要求有积极意义。
一粒种子,可以无声无息地在泥土里腐烂掉,也可以长成参天的大树。



展开余下试题14、请概括下列一段文字的主要内容。(不要超过25个字)
金属也会“疲劳”。这种疲劳可以引起车轮断裂,火车颠覆。据统计,金属构件有80﹪以上的损坏是由疲劳引起的。金属的内部结构不均匀,有的地方会成为应力集中区。内部缺陷处还会有许多小裂纹。在力的持续作用下,裂纹增大,直到材料不能继续负载应力,构件就会毁坏。在金属构件中添加各种“ 维生素”( 稀土元素),采取免疫疗法等,是增强金属抗疲劳能力的有效办法。金属疲劳也能产生妙用,利用它的断裂特性制造的应力断裂机,可以切削许多过去难以切削的材料。
参考答案
1、C.(A,诩:音xǔ;B,蹩:音bié;D,譬:音pì)
2、B (A“ 嘻戏”应为“ 嬉戏”;C“ 稍纵即失”应为“ 稍纵即逝”;D“ 急燥”应为“ 急 躁”。)
3、A (B“噤若寒蝉”是形容不敢做声;C“ 不拘一格”意为不局限于一种规格或方式;D“处心积虑”意思是千方百计地盘算,多用贬义,且此处不能修饰“努力奋斗”。)
4、C (主语是“老先生”,用A、B、D 项都不当;C 项字数、结构与上句“ 头发斑白,衣着朴素”一致,句式统一,音调和谐。
5、答案:B。原文中对“通感”有明确的解释“把一类事物的特性比附到另一类不同的事物上去,或者说把一种感官对象的性质移到另一种感官对象上去”。因此参照此解释进行判断,只有B项才符合特征,是听觉与视觉形象的沟通。
6、答案:C。原文中有一段文字这样说“事实上作为听觉对象的声音,并不具有空间上的高低位置以及视觉对象和味觉对象才有的明亮、甘甜的性质,之所以这样来称呼和形容,就是“通感”的原理在起作用”。这些文字说明通感原理作用的结果使人们用空间上的高低位置以及视觉对象和味觉来形容声音,并不专指琵琶声,也不能说明琵琶声引起人们美感的原因。
7、答案:C。原文“中国传统的琵琶音乐,文曲讲究余韵,武曲注重声势”用以说明“五字标准”的不足。
点评:本段文字阅读四道题目涉及概念(通感)的理解、句子间逻辑联系的把握、作者态度的判断及文章内容的理解等能力要求。既注重对原文的理解与把握,重视基本阅读能力,又有一定的灵活性。题目的设置应该说是成功的。
8、答案:D。这道题目解答的关键是注意四个选项中的不同点。先看各项前半句中 “先抑后扬”“以退为进”“正反对比”“前后比较” 的说法,思考全文的内容联系,可以排除“先抑后扬”“以退为进”,因为作者对于在最后一段文字中所引用的“五字标准”并不赞同。“正反对比”的说法也不合理。再看后半句“五字标准的长处”“五字标准的缺陷”“五字标准的优点”“五字标准的局限”,对照文章中“矫枉过正”“越来越难以使人认可”“过了头”等词语,可知作者对这“五字标准”并不认可。故选D。
9、D
10、B
11、C
12、到获得皇帝召见,便受到皇帝亲近信任。
近来告诫你千条万项,为什么临事却又背离、错乱!
想要将队伍秘密转移到江的南岸向刘尚靠拢,合并兵力抗击敌人。
13示例:一块铀块,可以平庸无奇地在石头里沉睡下去,也可以产生惊天动地的力量。一个人,可以碌碌无为地在世上厮混日子,也可以让生命发出耀眼的光芒。
14示例:金属“疲劳”的危害、成因、预防及利用。(本题考查考生对文段内容的归纳概括能力。答这道题既要找到关键词,还要会概括。尽可能不要漏点。) (60.22.72.10)
标签:人教版 高二 必修四 单元练习
相关:关于“必修四第三”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111]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