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月考试卷

阅读:1781  
标签:沪教版 七年级 上册 月考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781]
初一月考试卷及答案
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初一语文10月月考试卷
第一部分 阅读(58分)
一、积累与运用:(14分)
(一) 默写(8分)
1、 ,侧坐莓苔草映身。
2、从小刺头深草里, 。
3、 ,月是故乡明。
4、又送王孙去, 。
5、吏呼一何怒! 。
6、夜久语声绝, 。
7、 ,便插疏篱却甚真。
8、戎马关山北, 。
(二)选择题。(6分)
9、 选出下列加点的词语注音全正确的一组( )
A、啜泣(qì) 堕落(zhuì) 扒窃(bā) 耸立(sǒng)
B、诱惑(yòu) 痴想(chī) 沉浸(jìn) 琼浆(qióng)
C、迸溅(bèng) 童稚( chì) 怡然(yí) 雏形(chú)
D、倔强(qiáng) 绽开(dìng) 蜕变(tùi) 伫立(chǔ)
10、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词语是 ( )
我们年纪都相仿, 论起行辈来, 至少是叔子,有几个还是太公,他们合村都同姓, 是本家。 我们是朋友, 偶尔吵闹起来,打了太公,一村的老老少少,也决没有一个会想出“犯上”这两个字来, 他们也百分之九十九不识字。
A、可……却……由于……因为……如果……而
B、但……却……因为……然而……即使……而
C、但……却……由于……然而……即使……可
D、可……但……因为……由于……因此……而
二、文言文阅读。(14分)
(一)伤仲永(8分)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11、 解释加点的字。
父异焉( )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
12、 翻译句子。
泯然众人矣!
13、上文选自 (朝代)朝 (人名)所写的 。课 题中的“伤”字的含义是 。
(二)孟母断织(6分)
孟子少时,诵,其母方织。孟子辍然中止。有顷,复诵。其母知其諠也,呼而问之:“何为中止?”对曰:“有所失,复得。”其母引刀裂其织,曰:“此织断,能复续乎?”自是之后,孟子不复諠矣。(选自《韩诗外传》卷9)
【注释】諠:忘记
14、解释加点的字。
孟子少时( ) 其母引刀裂其织( )
15、 翻译句子。
此织断,能复续乎?
16、 阅读此文后,你得到了什么样的启示?

三、现代文阅读。(30分)
(一)顶碗少年
有些偶然遇到的小事情,竟会难以忘怀,并且时时萦绕于心。因为,你也许能从中不断地得到启示,悟出一些人生的哲理。
这是二十多年前的事情了。有一次,我在上海大世界的露天剧场里看杂技表演,节目很精彩,场内座无虚席。坐在前几排的,全是来自异国的旅游者。优美的东方杂技,使他们入迷了。他们和中国观众一起,为每一个节目喝彩鼓掌。


浏览完整试题 一位英俊的少年出场了。在轻松优雅的乐曲声里,只见他头上顶着高高的一叠金边红花白瓷碗,柔软而自然地舒展着肢体,做出各种各样令人惊羡的动作,忽而卧倒,忽而跃起……碗,在他的头顶摇摇晃晃,却总是掉不下来。最后,是一组难度较大的动作———他骑在另一位演员身上,两个人一会儿站起,一会儿躺下,一会儿用各种姿态转动着身躯。站在别人晃动着的身体上,很难再保持平衡,他头顶上的碗,摇晃得厉害起来。在一个大幅度转身的刹那间,那一大摞碗突然从他头上掉了下来!这意想不到的失误,让所有的观众都惊呆了。
台上并没有慌乱。顶碗的少年歉疚地微笑着,不失风度地向观众鞠了一躬。一位姑娘走出来,扫起了地上的碎瓷片,又捧出一大摞碗,还是金边红花白瓷碗,整整十只,一只不少。于是,音乐又响起来,碗又高高地顶在了少年头上。少年沉着地重复着刚才的动作,依然是那么轻松优美,紧张不安的观众终于又陶醉在他的表演之中。到最后关头了,又是两个人叠在一起,又是一个接一个艰难的转身,碗,又在他头顶厉害地摇晃起来。观众们屏住气,目不转睛地盯着他头上的碗……眼看身体已经转过来了,几个性急的外国观众忍不住拍响了巴掌。那一摞碗却仿佛故意捣蛋,突然跳起摇摆舞来。少年急忙晃动脑袋保持平衡,可是来不及了。碗,又掉了下来。
场子里一片xuān huá。台上,顶碗少年呆呆地站着,脸上全是汗珠,他有些不知所措了。还是那一位姑娘,走出来扫去了地上的碎瓷片。观众中有人在大声地喊:“行了,不要再来了,演下一个节目吧!”好多人附和着喊起来。一位矮小结实的白发老人从后台走到灯光下,他的手里,依然是一叠金边红花白瓷碗!他走到少年面前,脸上微笑着,并无责怪的神色。他把手中的碗交给少年,然后抚摩着少年的肩,轻轻摇了摇,嘴里低声说了一句什么。少年镇静下来,手捧着新碗,又深深地向观众们鞠了一躬。
音乐第三次奏响了!场子里静得没有一丝声息。一些女观众,索性捂住了眼睛……
这真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拼搏!当那叠碗又剧烈地晃动起来时,少年轻轻抖了一下脑袋,终于把碗稳住了。全场响起了暴风雨般的响声。
在以后的岁月里,不知怎的,我常常会想起这位顶碗少年,想起他那一次的演出;而且每每想起,总会有一阵微微的激动。(16分)
17、 看拼音写出汉字。
xuān huá
18、“最后,是一组难度较大的动作———他骑在另一位演员身上,两个人一会儿站起,一会儿躺下,一会儿用各种姿态转动着身躯。”一句中破折号的作用是:( )
A、解释说明 B、表示声音延长 C、在拟声词后面使用
19、“顶碗少年呆呆地站着,脸上全是汗珠”一句运用了 描写,其作用是

20、碗第二次掉下来之后,一位白发老者走到少年面前“嘴里低声说了一句什么”,请想象一下并写出老者所说的话: 。
21、文中几次写到观众的反应,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22、读完全文,你认为顶碗少年是“一位强者”吗?请阐述理由。

(二)芦笋地
①老家的村东有条小河汩汩而过,小河的再东边便是一望平畴的芦笋地,这里生长着对一些人来说陌生的芦笋。
②它远没有松竹梅兰高雅华贵,更谈不上声名在外;它不高大挺拔,个头不过1米左右,长着密密的针叶,它只能算是小家碧玉。它就那么一簇簇生长着,团结向上,枝叶柔韧,干却挺拔劲直,真可谓柔中有刚。春夏之交是生命力释放的顶峰,葳蕤嫩绿,由于家人的布置安排,芦笋错落有致。又由于芦笋自身的生理习性,在老芦笋的根部会源源不断地发出新芦笋来,这样新老相映生长构成了一个小家庭,挨挨挤挤,密密匝匝。
③初春时节,几场细雨过后,芦笋便钻出地面,使劲地生长着,真应了“ ”的形容。它先长主干,嫩嫩的茎直刺云天,绿意逼人。而后才生长枝叶,枝叶长成后,婆娑一团,轻风拂来,摇曳生姿。行行的芦笋联在一起,远远望去,茫茫一片。
④特别是到了夏末秋初,朝阳升起,晨霭初收未收之时,芦笋地里风光独好,简直就是仙境。薄薄的一层雾在芦笋地里逡巡,缓缓而去。生机勃发的芦笋默立在旷野里,静澄清幽,是实实在在的风景,看着看着,你的眼前幻成一片,晨霭中的芦笋成了一望无际的芦笋海洋。等你从幻觉中醒来的时候,才发现一簇簇芦笋真真切切地耸立在面前,一阵青翠的气息扑鼻而来,透体而出,让人真正品尝到了大自然的原汁味儿。
⑤沿着撒满野花的小路步入芦笋地,越走越觉得进入了一个翡翠般的世界。根根芦笋浑圆饱满,周身青色的血液欲流,赶上早晨,颗颗晶莹剔透的露珠挂满枝头,阳光洒来,芦笋像是穿上了一件珍珠衫。
⑥暮秋过后,几场苦霜,芦笋才褪去青衣,把养分积在根部,为明年的生存做准备。北风吹起时,漫野的芦笋枯枝兀立风中,发出“嗖嗖”的尖叫声,忽高忽低,细细听来,仿佛是一曲交响,我真的被芦笋营造的意境陶醉了。
⑦我欣赏芦笋的四季景色,而让我体会更深的是它对人的存在价值。老家人靠采芦笋发家致富,芦笋成了老家人的经济命脉,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没有芦笋就没有老家人的一切。这些年老家人纷纷盖起了小洋楼,过起了城里人的生活。这一切不能不说是芦笋的功劳。
⑧我对芦笋一往情深,我打内心感谢芦笋,是父母用卖芦笋的收入供我读书上的大学,没有这芦笋,难以想象年迈的父母要作多大的难啊!(14分)
23、在文中横线上填上适当的语句:真应了“ ”的形容。
24、文章开头说芦笋只能算是小家碧玉是因为
,其作用是
25、 我之所以从心底里感谢芦笋是因为:
(1)
(2)
(3)
26、请仿照第②段的写法,介绍一种自己家乡特有的物产,务求突出其特点。




展开余下试题
第二部分 写作(40+2分)
四、作文。
27、题目:在 中成长
要求:
1、将题目补充完整。
2、 不得在文章中涉及真实姓名和校名。
3、 要有真情实感,切忌胡编乱造。
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初一语文10月月考试卷(10.8)
参考答案
1~8题 略(每题1分,共8分)
9、B(3分)
10、B(3分)
11、感到惊异 拉扯,这里有强要的意思(每空1分,共2分)
12、仲永的特异之处消失了,成为了普通人。(2分)
13、北宋 王安石 《临川先生文集》 哀伤、惋惜(每空1分,共4分
14、小时候 取、拿(每空1分,共2分)
15、这个织物割断了,能够再次接上去吗?(2分)
16、学习必须全神贯注,专心致志,否则将半途而废;父母教育孩子要采取适当的方法,言传身教事半功倍。(写任意一点都可以)(2分)
17、喧哗(2分)
18、A(3分)
19、神态 生动形象地描写出顶碗少年在表演失败后的不知所措。(3分)
20、孩子稳住,要相信自己。/坚持下去,你一定能行!(类似鼓励性的话皆可)(2分)
21、通过侧面描写表现出顶碗少年的表演难度高,当时的气氛紧张。(3分)
22、他是一个强者,因为他不仅有高超的技艺,更有不服输的精神和顽强的毅力。(3分)
23、雨后春笋(2分)
24、它远远没有松竹梅兰高雅华贵,谈不上声名在外,也不高大挺拔。作用:反衬下文芦笋的价值以及对人们的巨大贡献。(4分)
25、芦笋营造的意境使我陶醉,给我美的享受;老家人靠芦笋发家致富;父母用卖芦笋的收入供我上大学。(3分)
26、评分标准:(共5分)
(1)运用一定说明性的语言(2分)
(2)抓住物产的特征,至少要写出2个特点。(2分)
(3)语句通顺,句意连贯。(1分)
27、作文:参考中考作文评分标准。(40+2分) (180.157.30.228)
标签:沪教版 七年级 上册 月考试卷
相关:关于“初一月考试”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781]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