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期末试卷

阅读:1003  
标签:人教版 九年级 上册 期末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03]
九年级语文期末试题
九年级语文试题
(答题时间:120分钟 满分:100分)
班级 姓名 得分
一、积累与运用(24分)
1、写字。请将下列语句用行楷或正楷写在空格内。行楷要求规范、通行,具一定审美价值。正楷要求正确、端正、整洁。(本题2分。试全卷书写情况再加2分,共4分)
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鲁迅



2、拼音与汉字。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4分)
狡黠(  )  诓(  )骗  拮据(  ) 恣睢(  )
__ (jié )难 __ (yí)情 __ (qū)除 阴__(huì)
3、词义理解与运用。解释下面语段中加横线的词语或造句。(4分)
富有创造性的人总是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使自己学识渊博。从古代史到现代技术,从数学到插花,不精通各种知识就一事无成。因为这些知识随时都可能进行组合,形成新的创意。
①词语解释:孜孜不倦              
②造句:创意             
4、文学常识或名篇名句积累。用课文原句填空(任选四题)(4分)
①            ,赢得身前身后名。(辛弃疾《破阵子》)
② 只恐双溪舴艋舟,             。(李清照《武陵春》)
③               ,西北望,射天狼。(苏轼《江城子》)
④ 酒困路长惟欲睡,            。(苏轼《浣溪沙》)
⑤           ,背灼炎天光。(白居易《观刈麦》)
⑥ 鸡声茅店月,           。(温庭筠《商山早行》)

5、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学习。(4分)
有人认为,中学生应该多读流行作品,少读经典名著。因为流行作品用的是现代生活中鲜活的语言,反映的是当代人的思想感情,读起来轻松省力,有兴趣,吸收快。而经典名著名篇往往艰深难懂,离现实生活较远。
你同意这种看法吗?你的看法是什么?为什么?(要求字数在150字以上)

6、课外名著阅读。学校校刊新开辟一个“名著导读”专栏,现向全校同学征稿。请你在以下两个故事中任选一个,根据要求填写下面的推荐表。(4分)
备选故事:1、智取生辰纲    2、如意金箍棒
推荐故事
出自名著 《        》 作者
简述故事情节(不少于100字):









二、阅读分析(36分)
(一)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后面的7-9题。(12分)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笞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藉弟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袒右,称大楚。为坛而盟,祭以尉首。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攻大泽乡,收而攻蕲。蕲下,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攻铚、酂、苦、柘、谯皆下之。行收兵。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攻陈,陈守令皆不在,独守丞与战谯门中。弗胜,守丞死,乃入据陈。数日,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三老、豪杰皆曰:“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陈涉乃立为王,号为张楚。 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


浏览完整试题7、解释下列加点字。(4分)
⑴广帮数言欲亡,忿恚尉。(        )
⑵尉果笞广。(        )
⑶比至陈,车六七百乘。(       )
⑷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            )
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⑴籍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译文:
⑵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
译文:
9、陈胜、吴广是怎样发动起义的?起义为什么能一举成功?试作简要分析(可引用文中关键词分析)?(4分)




(二)阅读《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一文,完成10至13题。(12分)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丁肇中
多年来,我在学校里接触到不少中国学生,因此,我想借这个机会谈谈中国学生应该怎样学习自然科学。
在中国传统教育里,最重要的书是“四书”。“四书”之一的《大学》里这样说:一个人教育的出发点是“格物”和“致知”。就是说,从探察物体而得到知识。用这两个词语描写现代学术发展是再恰当没有了。现代学术的基础就是实地的探察,就是我们现在所谓的实验。
但是传统的中国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知。这可能是因为传统教育的目的并不是寻求新知识,而是适应一个固定的社会制度。《大学》本身就说,格物致知的目的,是使人能达到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的田地,从而追求儒家的最高理想――平天下。因为这样,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便被埋没了。
大家都知道明朝的大哲学家王阳明,他的思想可以代表传统儒家对实验的态度。有一天,王阳明依照《大学》的指示,先从“格物”做起。他决定要“格”院子里的竹子。于是他搬了一条凳子坐在院子里,面对着竹子硬想了七天,结果因为头痛而宣告失败。这位先生明明是把探察外界误认为探讨自己。
王阳明的观点,在当时的社会环境里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儒家传统的看法认为天下有不变的真理,而真理是“圣人”从内心领悟的。圣人知道真理以后,就传给一般人。所以经书上的道理是可“推之于四海,传之于万世”的。经验告诉我们,这种观点是不适用于现在的世界的。
我是研究科学的人,所以重视实验精神在科学上的重要性。
科学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新的知识只能通过实地实验而得到,不是由自我检讨或哲理的清谈就可求到的。
实验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观察,而是积极的探测。比如,我们要知道竹子的性质,就要特地栽种竹子,以研究它生长的过程,要把叶子切下来拿到显微镜下去观察,绝不是袖手旁观就可以得到知识的。
实验不是毫无选择地测量,它需要有细致具体的计划。特别重要的,是要有一个适当的目标,以作为整个探索过程的向导。至于这目标怎样选定,就要靠实验者的判断力和灵感。一个成功的实验需要的是眼光、勇气和毅力。
由此我们可以了解,为什么基本知识上的突破是不常有的事情。我们也可以了解,为什么历史上学术的进展只靠很少数人关键性的发现。
时至今天,王阳明的思想还在继续支配着一些中国读书人的头脑。因为这个文化背景,中国学生大都偏向于理论而轻视实验,偏向于抽象的思维而不愿动手。中国学生往往念功课成绩很好,考试都得近一百分,但是在研究工作中需要拿主意时,就常常不知所措了。
在这方面,我有个人的经验为证。我是受传统教育长大的。到美国大学念物理的时候,起先以为只要很“用功”,什么都遵照老师的指导,就可以一帆风顺了,但是事实并不是这样。一开始做研究便马上发现不能光靠教师,需要自己做主张、出主意。当时因为事先没有准备,不知吃了多少苦。最使我彷徨恐慌的,是当时的惟一办法--以埋头读书应付一切,对于实际的需要毫无帮助。
我觉得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不但研究学术不可缺少,而且对应付今天的世界环境也是不可少的。我们需要培养实验的精神,就是说,不论是研究自然科学,研究人文科学,还是在个人行动上,我们都要保留一个怀疑求真的态度,要靠实践来发现事物的真相。现在世界和社会的环境变化很快,世界上不同文化的交流也越来越密切。我们不能盲目地接受过去认定的真理,也不能等待“学术权威”的指示。我们要自己有判断力。在环境激变的今天,我们应该重新体会几千年前经书里说的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这意义有两个方面:第一,寻求真理的惟一途径是对事物客观的探索;第二,探索应该有想像力、有计划,不能消极地袖手旁观。希望我们这一代对于格物和致知有新的认识和思考,使得实验精神真正变成中国文化的一部分。
1991年10月
10、《大学》里格物致知的含义是什么?本文作者所说的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是什么?(3分)
11、中国传统教育的主要特点是什么?(抓文中关键词句回答)有些同学高分低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4分)


12、你在探索客观事物的过程中,有过能够证明格物致知真正意义的有趣经历吗,请简要写下来。(2分)


13、为适应现在的世界环境,我们在学习时应该如何培养格物致知的实验精神?(3分)


(三)阅读下面文段,然后回答问题。(12分)
读“死”书与读“活”书 蒋孔阳
读“死”书好?还是读“活”书好?看起来,自然是读“活”书好。读“活”书,可以联系实际,可以活学活用,可以打开思路,可以进行创造……一些举一反三的例子,一些科学上的创造发明,莫不是来自读“活”书,以及善于“活”读书。
但是,天下任何事情,都要看时间、地点和条件而定。我们现在谈的是中学生的读书。中学生刚刚开始人生的路,他们刚刚学会自己读书,需要的是牢固可靠的基础知识,首先要把书读懂,这样掌握的知识是可靠的,准确无误的,就可以终生受用。因此,对于中学生来说,我看与其鼓励他们现在读“活”书,不如老老实实地劝他们读“死”书,或者是先读“死”书,后读“活”书。
所谓读“死”书,是说要认真地照着书本去读,先求准,后求懂,然后再求用。书上怎样讲的,一个字一个字地认清楚,然后照着去理解。由于书是文字构成的,中国的文字包括形、音、义三个方面。读“死”书,就是要抓住书中的形、音、义,把形认准,把音读准,把义理解准,然后准确无误地把书中的话记准、背准、用准。我主张中学生读“死”书,就是鼓励他们要在书内用工夫。要把书读进去,真正读懂,而不是不求甚解,或者不懂装懂。


展开余下试题我这样讲,是从我个人的切身感受出发的。首先,我有感于“四人帮”时的“假、大、空”,给我们的学风和文风所造成的危害。其次,我总结了过去的失误,年轻时,我读书,喜欢从兴趣出发,强调读“活”书。结果许多基本知识都还没有搞通,就自以为是,夸夸其谈,以至什么都没有真正学到。年纪大了,回首往事,不胜懊恼。所以,读书先要读“死”书,有了读“死”书的基础,然后再读“活”书为佳。
古人说:尽信书,不如无书。读书的终极目的,是要把“死”书读活,让书发挥作用。“死”“活”之间,相互为用,相互补充。我们强调读“死”书,但又不拘泥于读“死”书。“死”与“活”,都是对人而言的。人要书“死”,书就“死”;人要书“活”,书就“活”。这就叫“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善读书者,手中都有一把打开书籍奥秘的金钥匙。书籍是死的,金钥匙却是活的。“死”与“活”的关系,大概有如书籍与金钥匙的关系,我们先要有书籍,然后金钥匙才能发挥作用。只有漂亮的金钥匙,又有什么用处?因此,谈读书,就得先读书。
14、什么叫读“死”书?什么叫读“活”书?(2分)
15、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
16、作者是如何论证中心论点的?(4分)
17、如何理解文中“‘死’与‘活’之间相互为用,相互补充”?你在读书时应该怎么做?
三、作文 (40分)
18、希腊神话中,狮身人面的女妖斯芬克斯给俄狄浦斯出了一个谜语:“早晨四条腿走路,中午两条腿走路,晚上三条腿走路,这是什么生物?”俄狄浦斯马上回答:“人呀!”――我们步入青春,可以说开始用“两条腿”走路了,请以此为话题,写一篇作文。可说立志,可说读书,可说惜时,可说健康,可说友谊,可说亲情,最好能用上一两句名家名言,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
九年级语文试题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
一、1、4分。不能简单地把本题视为送分题,给分要慎重。不给满分;具书法品味给3-3.5分;一般2分;较差1分;潦草不给分。  2、4分。2、xiá kuāng jū suī 诘 怡 驱 晦 各0.5分    3、4分。勤奋努力,不知疲倦。孜孜,勤勉。每小题2分。造句略  4、4分。了却君王天下事 载不动许多愁 会挽雕弓如满月 日高人渴漫思茶 足蒸暑土气 人迹板桥霜,每题1分,每题中错一字不给分。  5、4分。我不同意这种看法。我的看法是要多读经典名著,同时适当关注流行作品。因为经典名著是经过时间筛选留下的硕果,是古今中外文化的精华。它们和一般作品在文化品位上是不同的,它们好象军事上的制高点,占领了它其它就不在话下了。读名著,有以一当十的价值,可以传承前人的经验,思维的起点高,思路开阔。经典名著也不见得难读,语文课本收入的很多课文选自经典名著,语言朴实、自然、生动。说人生,说社会,娓娓道来,如话家常,读来倍感亲切。适当关注流行作品,是增加自己对社会的了解,磨砺自己分析问题的能力。观点1分,理由3分。视言之成理的情况和语言表达酌情给分,反面观点应酌情给低分。  6、4分。一故事要点:出自名著《水浒传》,作者施耐庵。①取六月十五“趱行”,早行昼歇。②山路,昼行早晚歇,杨打骂。部下“絮聒搬口”,都管恼杨。③六月初四午,黄泥冈,部下不走。杨一催二劝三喝四骂,都管四次阻挡。④杨盘问林中歇息的枣贩。⑤来一挑酒汉。众要买酒,杨不许。⑥枣贩买酒,付钱时在另一桶多打两瓢,后一瓢被夺回,枣贩无事。⑦买酒。⑧被迷被劫。⑨是吴用计策。加名著、作者共11要点,每要点0.4分。二故事略,把握情节要点,参考市06年课改试卷该类型题评分标准。
二、(一)7、4分 使尉恼怒。恚,恼怒。 用鞭、杖或竹板打。 等到  集会议事 各1分。 8、4分 即使不被杀头,但驻守渔阳死去的人本来就占十分之六七。得分点:籍第令 毋 戍 固,各0.5分。 将军身穿着战甲,拿着武器,讨伐残暴无道的秦国。得分点:被 坚 锐 后两句意义上合译,各0.5分。  9、4分 起义过程分三步:一、制造事端,“忿恚”“令辱”,激尉杀尉,博取群众支持;二、宣传动员,晓以利害,坚定群众抗争信念;三、确定政治策略、国家名称和领导人,攻城略地。三要点各0.7分。成功的原因:一、“天下苦秦久矣”的形势和“二世少子不当立”的政治危机;二、陈胜“鱼腹丹书”、“篝火狐鸣”“陈胜王”的舆论准备。两要点各1分。
(二)10、3分①从探察物体而得到知识。1分 ②第一,寻求真理的惟一途径是对事物客观的探索;第二,探索应该有想象力、有计划,不能消极地袖手旁观。2分 11、4分①2分 “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致知”,“可能是因为传统教育的目的并不是寻求新知识,而是适应一个固定的社会制度”,“儒家传统的看法认为天下有不变的真理,而真理是‘圣人’从内心领悟的,圣人知道真理后就传给一般人”。三句话四个要点,每0.5分。②2分     是由于中国传统教育的文化背景。“因为这个文化背景,中国学生大都偏向于理论而轻视实验,偏向于抽象的思维而不愿动手。中国学生往往念功课成绩很好,考试都得近一百分,但是在研究工作中需要拿主意时,就常常不知所措了”。  12、2分 要真实,经历必须能与格物致知两方面的意义对应,能说明其中一方面即可。13、3分 一是怀疑求真的精神或“不论是研究自然科学,研究人文科学,还是在个人行动上,保留一个怀疑求真的态度”,或“我们不能盲目地接受过去认定的真理,也不能等待“学术权威”的指示。”二是探索实践或“要靠实践来发现事物的真相。”三是有想象力、有计划的实验。能答两点即可,每1.5分。
(三)14、①所谓读“死”书,是说要认真地照着书本去读,先求准,后求懂,然后再求用。(1分) ②读“活”书,是指读书要侧重联系实际,活学活用。(1分)(也可用原文回答)  15、可用原文第⑵自然段中句子“我看与其鼓励他们现在读‘死’书……后读‘活’书”,也可以概括为“先读‘死’书,后读‘活’书”。(2分)  16、①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加以强化和论证。(2分) ②引用古语阐明了“死”,“活”之间,不是绝对孤立的,有相互为用,相互补充的关系加以证明。(2分)(意思相近也可给分)  17、①能理解为“‘死’‘活’之间相辅相成的辩证关系,不偏重一方面,既认真读懂,不囫囵吞枣,又不是单纯的死记硬背,人云亦云(2分)。②一要“死”读,就是要认真照着书本去读,先求准,后求懂、求积累,打牢基础;二要“活”读,就是要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社会实际生成自己的感悟,活学活用,求提高。(意思相近也可酌情给分)(2分)
身体主要脏器的工作时间
告诉家中的大人,注意保重身体
1、晚上9-11点为免疫系统(淋巴)排毒时间,此段时间应安静或听音乐。
2、晚间11点-凌晨1点,肝的排毒,需在熟睡中进行。
3、凌晨1点-3点,胆的排毒,也需在熟睡中进行。
4、凌晨3点-5点,肺的排毒。此即为何咳嗽的人在这段时间咳得最剧烈,因排毒动作已走到肺;不应用止咳药,以免抑制废积物的排除。
5、凌晨5-7点,大肠的排毒,应上厕所排便。
6、凌晨7-9点,小肠大量吸收营养的时段,应吃早餐。疗病者最好早吃,在6点半前,养生者在7点半前,不吃早餐者应改变习惯,即使拖到9、10点吃都比不吃好。
7、半夜至凌晨4点为脊椎造血时段,必须熟睡,不宜熬夜。 (60.161.145.8)
标签:人教版 九年级 上册 期末试卷
相关:关于“九年级语文”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03]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