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期末试卷

阅读:1101  
标签:人教版 九年级 上册 期末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101]
铜梁县东城中学初2012级11—12学年度上期期末模拟考试
铜梁县东城中学初2012级11-12学年度期末模拟考试
语 文 试 题
(全卷共四个大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命题人:李德忠)
温馨提示:亲爱的同学,认真面对这张试卷,将你的知识和思考化作书写干净整洁、表达清晰完整的文字,做到你能做到的最好!
一、语文知识及运用(30分)
1.下列加点词语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襁褓(qiǎng) 萧索(xiāo) 狡黠(jié) 恪尽职守(kè)
B.鄙夷(bǐ) 发窘(jiǒng) 拮据(jū) 咬文嚼字(jué)
C.陨落(yǔn) 嗔怒(chēn) 佝偻(1óu) 怒不可遏(è)
D.旁骛(wù) 恣睢(jū) 谮害(zèn) 强聒不舍(guō)
2.下列词语中书写有两个错误的一组是( )3分
A. 亵犊 不言而喻 断章取意 孤军愤战
B. 贮立 自知之明 世外桃源 吹毛求疵
C. 诘据 无与伦比 名落深山 莫名其妙
D. 恣睢 责无旁骛 前赴后继 根深蒂固
3.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 )(3分)
A.我确信“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B.李华常常妄自菲薄他人,所以不是很受同学的欢迎。
C.我国的民间刺绣,构思新奇,工艺精美,堪称无与伦比。
D.读书时不可尽信书上所言,亦不可寻章摘句,而应推敲细思。
4.下面语段划线处都有语病,请根据提示加以改正。(4分)
①近日,由《人民文学》主办的首届全国高校文学作品评奖、征集和出版活动结束,②重庆理工大学学生杨康创造的诗歌《我不喜欢有风的日子》获一等奖,获得万元奖金。 ③杨康的家乡是来自陕西汉中西乡县沙河镇,他从高中开始进行课余写作,父爱是他诗歌中最常见的主题。④他的诗歌充满真挚、恳切,有一种令人热泪盈眶的力量。
(1)第①处语序不当,应调整为 。
(2)第②处搭配不当,应将 改为 。
(3)第③处句式杂糅,应改为 。
(4)第④处成分残缺,应该在 后面补充 。
5.根据示例仿写句子。(4分)
他们唇吻春之晨露,头顶夏之烈日, ,脚踏冬之冰雪,腰间的酒葫芦煮沸年年岁岁的热血。他们用喘出的粗气与寂寞密语, ,他们用撕裂的胸膛与伤痛对话,他们把船拉出险滩,却被历史拉进漩涡。请记住他们的名字一一背纤者。
6.文学常识填空。(3分)
(1)苏轼和辛弃疾都是 派词人。
(2)《范进中举》节选自_________________(著作名称),这部著作是我国清代的一部长篇_____________小说,它主要描写封建社会后期知识分子及官绅的活动和精神面貌。
7.综合性学习(10分)
近期,重庆市政府在全国推广重庆旅游,并在广告中提出“重庆,非去不可”的口号。
(1)下面这则材料是重庆市旅游局副局长陈一清对提出这个口号的原因的解释,请根据材料内容概括提出这一口号的两条理由。(3分)
这个口号的语言平实,有重庆味儿,把重庆人天生的自信、豪迈、耿直的性情表现得淋漓尽致。“非去不可”这四个字是一种主动式,体现了重庆人民热情好客的特点。从字面上看,外地人一看到这个口号,第一反应是重庆为什么会“非去不可”?重庆相当于抛出了一个问题,让外地人内心充满好奇,这种好奇心会让外地人主动了解重庆、熟悉重庆,对重庆就起到了推广的作用。


浏览完整试题
(2)“你说非去不可,我就偏偏不去。”有人担心,“非去不可”给人的感觉不太舒服,会让人产生逆反心理。 重庆师范大学旅游学院院长罗兹柏对此评价说:“非去不可,不等于非来不可。”请辨析“非去不可”和“非来不可”分别会使听众的心理产生怎样的反应?(3分)


(3)重庆为什么“非去不可”?如果你是重庆人,会怎么向来重庆或准备来的人解释?除了下面示例列举的原因外,请你也写出一条“重庆,非去不可”的理由。(4分)
示例:这里有大自然鬼斧神工的三峡、小三峡、小小三峡等奇丽风光,这里有火锅、泉水鸡等数不胜数的重庆美食。重庆,总有一个地方适合你。

二、古诗文积累与阅读(25分)
(一)古诗文积累(10分,每空1分)
8.默写填空。
⑴酒困路长惟欲睡, 。《浣溪沙》
⑵ ,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醉花阴》
⑶ ,亲射虎,看孙郎。《江城子 密州出猎》
⑷今夜偏知春气暖,_________________。《月夜》
⑸《卜算子 咏梅》中表现梅花与世无争、襟怀坦荡品格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
⑹《武陵春》中以泪代语述说不幸的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⑺《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描写战争场面,表现诗人意气风发、英勇无畏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二)阅读《陈涉世家》,回答9—12题。(15分)
陈涉世家(节选)
司马迁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4分)
(1)会天大雨 会 (2)扶苏以数谏 数
(3)为天下唱 唱 (4)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间
10.翻译下列句子。(4分,每小题2分)
(1)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2)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11.请用原文回答,陈胜吴广发动起义的原因是什么?(4分)

12.从文段中可看出,吴广在起义中起了什么作用?陈胜是个怎样的人?请分析并简述。(3分)

三、现代文阅读(40分)
(一)阅读下面短文,完成文后13—17题。(20分)
父亲丢失了
查一路
他拦住我,急切地和我说话。眼眶里的泪和两鬓的白发,显得极不协调——在我看来,这个年龄应该懂得克制。
这位中年汉子突然抓住我的胳膊,我感到有些不适,试图挣脱,可是他抓得更紧。眼眶里的泪几乎要涌出,他说:“我父亲丢了,你可曾看见一位老人,满头白发,胸前挂着钥匙。
“他脑子不好,硬要去我妹妹家,今天是他生日,我就让他去了,可现在是下午了,就几步路,还没到我妹妹家。”他认定父亲走失了,急切而又悲伤,向迎面走来的人一个个打听,其中包括我。
我记下他的手机号。其实这只是一种安慰的方式,我去哪儿能帮他找到他的父亲?只是多一个人参与进来,就多一个人负担他心灵的痛苦罢了。
五十出头的汉子,父亲丢了,竟至哭肿了眼睛,罗兰•巴特说过一句话,眼泪的存在,证明悲哀不是一场幻觉。动了感情才能留下泪,孝心感人。我真想帮他找找,希望突然间,就走过来那位满头白发,胸前挂着钥匙的老人。可是,没有。
街边的树影延伸到对面,夕阳沉沉欲坠。转过背,我去街边杂货铺买饮料。一位中年妇女边打开冰柜边问,你认识他?刚才那人。我说不认识。她用很肯定的口吻说,一定是问你可看见他父亲了!
我有些吃惊,她怎么会知道呢?她说,他就住在她楼下,中午就在家里嚎了,不过告诉你,他是装的,绝对是装的,他巴不得他父亲走失呢!
装的?我大吃一惊。这话给了我截然不同的印象。怎么可能?我分明看到了他眼中的泪和哭肿的眼睛。可是,这位妇女接着说,她干嘛要在一个陌生人面前冤枉他?他平时对老人可凶了,一直恶声恶气的,从不给老人好脸色。
不过,她最终还是帮他说了一句,这人也挺不容易,五十多岁的汉子,没有正式工作,靠开个电瓶车给人拉货挣点小钱度日,生活压力大……
这事过了很久了,我希望自己能把它忘记。
在没有得到合理的解释之前,它却很顽固,顽固地从心底蹿出来,变成挥之不去的疑问。
中年汉子的泪水是不是真的?杂货铺女店主有没有撒谎?在是与非的两极,我不知道我的天平倾向谁。我觉得,当我试图来解答这个疑问时,内心感到的总是苦涩,仿佛有一种美好的伦常在眼前崩毁。
解答中有许多个“或许”,最终我释然地选择了一种。
或许中年人的泪和女店主的话都是真的,只是在父亲走失后,这位中年人才有所触动,所有日子里犯下的错,瞬间变成了芒与刺,刺出了内心真实的痛。


展开余下试题 (转载于《温州都市报》2009年10月10日)
13.阅读全文后,在横线上补全表示“我”心情变化的词语。(4分)
不适 释然
14.理解加点词在句中的作用。(4分)
(1)她说,他就住在她楼下,中午就在家里嚎了……
(2)在没有得到合理的解释之前,它却很顽固,顽固地从心底蹿出来,变成挥之不去的疑问。


15. 结合上下文理解划横线的句子在文中结构上的作用。(4分)

16.纵观全文,使“我”信任中年汉子眼泪的细节有哪些?(4分)

17.结合上文,理解选文最后一句话中“内心真实的痛”所指的内容?请结合生活实际谈谈:关于亲情,你内心真实的痛是什么?(4分)



(二)仔细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8-23题(20分)
淡之美(有删改)
李国文
①淡是一种至美的境界。
②淡比之浓,或许由于接近天然,似春雨,润物无声,容易被人接受。
③苏东坡写西湖,曾经有一句“淡妆浓抹总相宜”,但他这首诗所赞美的“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也是大自然的西湖。虽然苏东坡时代的西湖,并不是现在这个样子的,但真正欣赏西湖的游客,对那些大红大绿的,人工雕琢的,市廛云集的,车水马龙的景色未必多么感兴趣。识得西湖的人,都知道只有在那早春时节,在那细雨,碧水,微风,柳枝,桨声,船影、淡雾、山岚之中的西湖,像一幅淡淡的水墨画,展现在你眼前的西湖,才是最美的西湖。
④水墨画,就是深得淡之美的一种艺术。
⑤在中国画中,浓得化不开的工笔重彩,毫无疑义是美。但在一张玉版宣上,寥寥数笔便经营出一个境界,当然也是美。前者,统统呈现在你眼前,一览无余。后者,是一种省略的艺术,墨色有时淡得接近于无。可表面的无,并不等于观众眼中的无,作者心中的无,那大片大片的白,其实是给你留下的想象空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没画出来的,要比画出来的更耐思索。西方的油画,多浓重,每一种色彩,都惟恐不突出表现自己,而中国的水墨画,则以淡见长,能省一笔,决不赘语,所谓“惜墨如金”者也。
⑥一般说,浓到好处,不易;不过,淡而韵味犹存,似乎更难。
⑦咖啡是浓的,从色泽到给中枢神经的兴奋作用,以强烈为主调。有一种土耳其款式的咖啡,煮在杯里,酽黑如漆,饮在口中,苦香无比,杯小如豆,只一口,能使饮者彻夜不眠,不觉东方之既白。茶则是淡的了,尤其新摘的龙井,就更淡了。一杯在手,嫩蕊舒展,上下浮沉,水色微碧,近乎透明,那种感官的怡悦,心胸的熨帖,腋下似有风生的惬意,也非笔墨所能形容。
⑧但是,若我而言,宁可倾向于淡。强劲持久的兴奋,总是会产生负面效应。
⑨人生,其实也是这个道理。浓是一种生存方式,淡,也是一种生存方式。两者,因人而异,是不能简单地以是和非来判断的。我呢,觉得淡一点,于身心似乎更有裨益。
⑩因此,持浓烈人生哲学者,自然是积极主义了;但执恬淡生活观者,也不能说是消极主义。奋斗者可敬,进取者可钦,所向披靡者可佩,热烈拥抱生活者可亲;但是,从容而不( ),自如而不( ),审慎而不( ),恬淡而不( ),也未始不是又一种的积极。
⑪一个人活在这个世界上,不管你是举足轻重的大人物,还是微不足道的小人物,只要有人存在于你的周围,你就会成为坐标中的一个点,而这个点必然有着纵向和横向的联系。于是,这就构成了家庭、邻里、单位、社会中各式各样繁复的感情关系。你把你在这个坐标系上的点,看得浓一点,你的感情负担自然也就重;看得淡一点,你也许可以洒脱些,轻松些。
⑫物质的欲望,固然是人的本能,占有和谋取,追求和获得,大概是与生俱来的。清教徒当然也无必要,但欲望膨胀到无限大,或争名于朝,或争利于市,或欲壑难填,无有穷期;或不甘寂寞,生怕冷落,或欺世盗名,招摇过市。得则大欣喜,大快活;不得则大懊丧,大失落。神经像淬火一般地经受极热与极冷的考验,难免要濒临崩溃边缘,疲于奔命的劳累争斗,保不准最后落一个身心俱弛的结果,活得也实在是不轻松啊!其实,看得淡一点,可为而为之,不可为而不强为之的话,那么,得和失,成和败,就能淡然处之,而免掉许多不必要的烦恼。
⑬人生在世,求淡之美,不亦乐乎?
18、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3分)
19.第⑩段中括号内依次应填入的词语是( )(3分)
A.急趋 窘迫 狷躁 凡庸 B.急趋 狷躁 窘迫 凡庸
C.窘迫 狷躁 凡庸 急趋 D.窘迫 凡庸 急趋 狷躁20.请分析第⑦段主要运用的论证方法和作用。(4分)


21.第⑧段中作者说“强劲持久的兴奋,总是会产生负面效应。”,除本文提到的事
例外,请为他补充一个事实论据,使这句话更具有说服力。(3分)


22.有人评价本文,认为作者充分展示了“淡美”的精髓,而又不失之偏颇,请你从
文中举出两个“不失之偏颇”的例子,并简要分析。(3分)


23.作者说“人生在世,求淡之美,不亦乐乎”,也有人认为轰轰烈烈才是人生之精
彩所在,你认为那种说法更有道理,请联系生活实际加以证明。(4分)


四、作文(55分)
24.以下两题选做一题。


展开余下试题(1)在历史长河中,总有一些先贤的生活,令你神往;现实社会中,总有一些感人的场景,令你难忘;大千世界中,总有一些美好的故事,给你启迪…… 人生旅途,五彩纷呈,人总在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请以“像 那样生活”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在横线上填上词或短语,不少于600字,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地名、人名。
(2)仔细阅读下面材料,根据材料内容,结合生活实际,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地名、人名。
听说山脚下的大河边要建一座发电站,毛石跑下山来,卵石拱出河面,都想为建设电站出一把力。
卵石看了一眼棱角分明毛棱棱的毛石说:“你个小毛孩子,不知深浅,我出山下河的时候还没有你呢……”
正在卵石对毛石不屑一顾、大放厥词的时候,电站工人欣喜地搬走了毛石。卵石见了大声地嚷嚷起来:“不能用它,它太毛棱,还是用我吧……”
电站工人听了轻蔑一笑:“不错,你是比它成熟多了,并且又是那么圆滑。可是,正是你的这种成熟和圆滑毁了你,你没有棱角,我们怎么用你去打地基呢?”
“照你这样说,我就没用了?”
“是的,圆滑到了极点,就成不了器了。”
卵石最后把头缩回到河底。









100









200









300









400









500









600









700









参考答案
1.C 2.C 3.B 4.(1)征集、评奖和出版活动;(2)“创造”改为“创作”;(3)杨康来自陕西汉中西乡县沙河镇;(4)“恳切”“的感情”。
5. 胸揽秋之寒霜or腹藏秋之寒苦(2分)(身体部位1分,词性1分。季节不是秋,扣完。)
他们用咸涩的汗水与孤独耳语or他们用震天的号子和岁月合奏(句式1分,修辞1分)
6.(1)豪放派(2)《儒林外史》 讽刺7.(1)体现重庆人的性格,能引起游客的好奇之心。
(2)“非去不可”可以理解成第三方的声音,可以是一个外地人想去重庆的心声,也可以是一个外地人到过重庆之后的评价,所以通常不会让人反感。如果改成“非来不可”才是重庆人对别人的强迫。(3)还可以从历史文化、发展机遇等角度阐释,言之成理即可。
8.7. ⑴.日高人渴漫思茶。⑵莫道不消魂。⑶.为报倾城随太守。⑷.虫声新透绿窗纱。⑸.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⑹.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⑺.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9、⑴适逢 ⑵屡次 ⑶通“倡”,首发 ⑷私自,偷着 (4分)
10、⑴现在逃跑是死,发动起义也是死,同样是死,为国事而死,可以吗?(2分)⑵现在如果把
我们的人冒充自称是公子
标签:人教版 九年级 上册 期末试卷
相关:关于“铜梁县东城”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101]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