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月考试卷

阅读:1011  
标签:人教版 高一 必修一 月考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11]
冀州中学2010—2011学年度高一年级
冀州中学2010—2011学年度高一年级
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本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21题,全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请把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第Ⅰ卷(共36分,每小题3分)
一、(24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漫溯(sù) 装载(zài) 倾圮(pǐ ) 模样(mó)
B.背(bèi)包 渗入(chèn) 慰藉(jiè) 校(jiào)场
C.重创(chuāng) 粗糙(cāo) 眩晕(yùn)宝藏(zàng)
D.疲惫(bèi) 间(jiàn)距 长篙(hāo)商贾(ɡǔ)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枯槁 雾霭 廖廓 山青水秀 B.暄闹 当做 缥渺 寒暄客套
C.猝然 安详 熨帖 要言不烦 D.凄惋 榆阴 疏浚 名圣古迹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在雅典奥运会上,刘翔以12秒91的成绩夺取一百一十米栏金牌,在国际上引起了不小的 。
②在2008年的中国平板电视论坛上,彩电巨头们对未来中国彩电市场作了大胆的 。
③实行人民监督员制度,目的是为了加强对检察机关的监督,从制度上 检察权的正确行使。
④他从小就有远大的 ,经过多年的努力,终于获得了成功。
轰动 预测 保障 报复
震动 推测 保证 抱负
轰动 预测 保障 抱负
震动 推测 保证 报复

4.下列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 据专家测算,在首都市内的空气污染中,汽车尾气的排放可算首当其冲,占了污染总量的45%。
B. 盗挖天山雪莲日益猖獗的主要原因是,违法者众多且分布广泛,而管理部门又人手不足,因此执法时往往捉襟见肘。
C.政府严格限制房地产开发商内部认购以及预售房私下转让,但是,个别开发商仍然我行我素,暗中违规操作,这是令行禁止的。
D. 当时暴雨如注,满路泥泞,汽车已无法行走,抢险队员们只好安步当车,跋涉一个多小时赶到大坝。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节约的目的不仅仅在于节约钱财,更在于节约大自然赋予我们的有限资源,以保护十分脆弱的生态环境。
B.来这里聚会的无论老少,都被她清晰的思路、开朗的性格、乐观的情绪及坚定的信心深深地感染了。
C.天津市为大部分农民工办理了银行卡,建立工资“月支付,季结算”,维护了广大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D.距今100万年的复员后的“郧县人”是一个额头低平、眉弓粗壮、眼窝深凹而宽、鼻短而上扬、吻部突出、唇长而薄的远古人形象。

6.下列各项中,标点符号的使用合乎规范的一项是
A.于是,我又记起了“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这样的诗句。(南朝乐府诗《西洲曲》)
B.人们忘情地读诗,读小说,看戏剧,也一样忘情地鉴赏散文。散文的魅力究竟在何处,我们又该沿着怎样的路径去寻幽访胜?
C.他指出,科学是没有地区性局限的,“真正具有普遍性的是现代科学和现代技术,以及形成这种科学技术的哲学思想”。
D.项羽自矜功伐,为人不忍;刘邦则能屈能伸,狡诈多端,“鸿门宴”这个故事中的人物性格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7.下列文学常识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词又称长短句(句子字数不等、长短不一)、诗余(由诗歌发展而来)。根据词的长短,词又分单调(也叫小令,一般认为58字以内)、中调(一般分上下阙,58-96字)、长调(96字以上,三阙以上)。词有词牌,词牌严格律定了每首词的格律和音韵。


浏览完整试题 B.《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三千年间的历史。
C.《再别康桥》的作者是戴望舒,现代诗人,散文家。新月派的代表人之一,该流派最突出的特征就是其提出的“三美”,即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
D.《战国策》的基本内容是战国时代谋臣策士纵横捭阖的斗争及其有关的谋议或辞说。它保存了不少纵横家的著作和言论。

8.把下列句子组成意思完整、前后衔接、语序最恰当的一段话
①雪落在城外,也落在城内。
②温暖的房间里,有人用汤匙慢慢搅动一杯蜜汁。
③隔着结冰的河流,对岸是华灯灿烂的城市。
④杯勺碰响的和声里,浓浓淡淡的花香冲逸开来,唤起多少鲜艳的回忆。
⑤蜜是花的情感,是融化的琥珀。
⑥这是白天从养蜂人那里买来的。
A.③①②⑥⑤④ B.①②④③⑥⑤
C.③②①④⑤⑥ D.①③②④⑤⑥

二、(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说。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9.下面对加线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 大王加惠,以大易小。 加:施加 。
B. 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错:错误,不正确。
C. 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 布衣:平民。
D. 长跪而谢之。 谢:道歉。
10.下面各句中的“以”与例句中的“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
A.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B.籍何以至此?
C.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
D.私见张良,具告以事。
11.下面各句中的句式与例句中的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
A.何厌之有? B.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C. 吾属今为之虏矣 D. 具告以事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秦王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其根本目的是想让安陵君离开安陵,然后趁机吞并安陵。
B.在一定时间内,安陵君能以五十里之地生存下来,是因为有唐雎的辅佐。
C.专诸刺杀王僚,聂政刺杀韩傀,要离刺杀庆忌,再加上唐雎刺杀秦王,他们被并称为先秦四大刺客。
D.唐雎不辱使命,只是取得了暂时的胜利,他最终是不能阻挡秦国灭掉安陵的。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114分)
三、(23分)
13.翻译(10分)
(1)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2)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

14. 阅读下面唐诗,完成(1)(2)题。(8分)
落日怅望
马戴
孤云与归鸟,千里片时间。
念我何留滞,辞家久未还。
微阳下乔木,远烧入秋山。
临水不敢照,恐惊平昔颜。
(1).本诗以“落日怅望”为题,从全诗内容看,作者惆怅的原因是什么?
(2).前两联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诗句简析

15.默写(5分,每题一分)
(1) , ,万类霜天竞自由。(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2)但我不能放歌, ;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徐志摩《再别康桥》)
(3)又前为歌曰:“ , !”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荆轲刺秦王》)
(4)成语“________,意在沛公”和“_________,我为鱼肉”都出自《史记•项羽本纪》。

四、(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至19小题。
秋声一片
林清玄
①生活在都市的人,愈来愈不了解季节了。
②我们不能像在儿时的乡下,看到满地野花怒放,而嗅到春风的讯息;也不能在夜里的庭院,看挥扇乘凉的老人,感受到夏夜的乐趣;更不能在东北季风来临前,做最后一次出海航行捕鱼,而知道秋季将尽。
③都市就是这样的,夏夜里我们坐在冷气房子里,远望落地窗外的明星,怀疑是在秋夭;冬寒的时候,我们走过聚集的花市,还以为春天正盛。然后我们慢慢迷惑了,迷失了,季节对我们已失去了意义、因为在都市里的工作是没有季节的。
④前几天,一位朋友来访,兴冲冲地告诉我:“秋天到了,你知不知道?”他突来的问话使我大吃一惊,后来打听清楚,才知道他秋天的讯息来自市场,他到市场去买莱,看到市场里的蟹儿全黄了,才惊觉秋天已至,不禁令我哑然失笑。对“春江水暖鸭先知”的鸭子来说,它要是知道人是
从市场知道秋天的,恐怕也要笑吧?
⑤古人是怎样知道秋天的呢?我记得宋朝的词人蒋捷写过一首词,题名就是《秋声》。
黄花深巷,红叶低窗,凑凉一片秋声。
豆雨声来,中间夹带风声。
疏疏二十五点,丽谯门,不锁更声。
故人远,问谁摇玉佩,雄底铃声?
彩角声吹月堕,渐连营马动,四起笳声。
闪烁邻灯,灯前尚有砧声。
知他诉愁到晓,碎哝哝、多少蛩声!
诉未了,把一半、分与雁声。
这首词很短,但用了十个“声”字,在宋朝辈起的词人里也是罕见的;蒋捷用了风声、雨声、更声、铃声、彩角声、笳声、砧声、蛩声、雁声来形容秋天的到来,真是令人感受到一个有节奏的秋天。中国过去的文学作品里都有着十分强烈的季节感,可惜这种对季节的感应已经慢慢在流失了。


展开余下试题 ⑥如今,我们对大自然的感应甚至不如一棵树。一棵树知道什么时候抽芽、开花、结实、落叶等,并且把它的生命经验记录在一圈圈或松或紧的年轮中,而我们呢?有许多年轻的孩子甚至不知道玫瑰、杜鹃什么时候开花,更不要说从声音里体会秋天来临了。
⑦自从我们可以控制室内的 气温以来,季节的感受就变成被遗弃的孩子,尽管它在冬天里猛力地哭号,也没有多少人能听见了。有一次我在纽约,窗外正飘着大雪,由于室内的暖气很强,我们在朋友家只穿着单衣,朋友从冰箱拿出冰淇淋来招持我们,我拿着冰淇淋看窗外大雪竟自呆了,怀念着“红泥小火炉,能饮一杯无”那样冬天的生活。那时,季节的孩子在窗外探寻,我仿佛看见它蹑着足,走入了远方的树林。
⑧由于人在室内改变了自然,我们就不容易明白冬天午后的阳光有多么可爱,也不容易体知夏夜庭院,静听蟋蟀鸣唱任凉风吹拂的快意了。因为温室栽培,我们四季都有玫瑰花,但我们就不能知道春天玫瑰是多么的美;我们四季都有杜鹃可赏,也就不知道杜鹃血一样的花是如何动人了。
⑨传说唐朝的武则天,因为嫌牡丹开花太迟,曾下令将牡丹用火焙燔,吓得牡丹仙子大为惊慌,连忙连夜开花以娱武后的欢心,才免去焙燔之苦。读到这则传说的时候,我还是一个不经事的少年,也不禁掩卷而叹:我们现在那些温室里的花朵,不正是用火烘烤着的各种花的精灵吗?使牡丹在室外还下着大雪的冬天开花,到底能让人有什么样的乐趣呢?我不明白。
⑩萌芽的春、绿阴的夏、凋零的秋、枯寂的冬在人类科学的进化中也逐渐消失了。我们知道秋天的来临,竟不再是从满地的落叶,而是市场上的蟹黄,是电视、报纸上暖气与毛毡的广告,使我在秋天临窗北望的时候,有着一种伤感的心情。这种心情,恐怕是我们下一代生活在都市中的孩子永远也不会知道的吧!
16、请结合全文内容,分析下面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4分)
(1)季节的孩子在窗外探寻,我仿佛看见它蹑着足,走入了远方的树林。
(2)我们现在那些温室里的花朵,不正是用火烘烤着的各种花的精灵吗?

17、文章开头说“生活在都市的人,愈来愈不了解季节了”,作者紧接着在第②至④段中分别从哪些方面列举了例子来证明这一看法?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回答。(4分)

18、文章第⑤段引用蒋捷的词《声声慢•秋声》有什么作用?(4分)

19、(1)文章最后一段写到了人们不是从落叶中而是从蟹黄和广告中知道秋天的来临,作者对此为什么会“有着一种伤感的心情”?(3分)
(2)作者认为“我们下一代生活在都市中的孩子永远也不会知道”这种心情,你同意这种看法吗?请说明理由。(4分)

五、(12分)
20. 下面两句话中均有不得体的地方,请找出来并加以修改。(6分)
(1)某商店的促销广告:为迎接元旦,本商场一切商品均以八折销售;而且凡在本商场购物满200元者,本商场将敬赠一份精美的礼品。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敬请广大消费者前来捧场.
(2)某学生的寻物启事:本人不慎于2009年12月3日下午在学校篮球场丢失一个浅红色书包,书包内有各科课本、复习资料以及文具盒一个,有拾到者,请从速交还,本人不胜感激。
(1)不得体之处: 改为:
(2)不得体之处: 改为:

21. 《烛之武退秦师》《荆轲刺秦王》《鸿门宴》等经典篇章将许多古人写得栩栩如生,请从以上作品中任选一个人物,分别概括其事迹并作简要点评。(60字以内)(6分)

六. (60分)
2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有位驯象人从来不把大象拴在大树上,只是把它用细绳拴在小竹竿上。许多人很难理解小小的竹竿怎能拴住力大无比的大象呢?原来,在象很小的时候,它就被拴在上面,小象虽然拼命挣扎,却无力逃脱,最后终于放弃了努力,并形成一种思维定势:这竹竿是无法挣脱的。渐渐的,象虽然长大了,却再也没有想过如何挣脱竹竿。其实,它只要跨出勇敢的一步,就会迎来一个新天地。
请以“跨出勇敢的一步”为题写一篇作文。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冀州中学2010—2011学年度高一年级
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答案
1. C. 2.C 3.C 4.B 5.A 6.C 7.C 8. A(按照由远及近的次序,③句在最前面。①句又在②、④、⑤、⑥句的前面。⑥句中“这”承接了②句后的“蜜汁”。有了⑤句中“蜜是花的情感”。这个比喻才有了④句中的“花香”。这样顺序就可以确定下来)
9. B错,通“措” 10、B 11、D 12、C
13. (1)已经在东边使郑国成为它的边境,又想扩张它西边的边界。
(2)范增多次向项王使眼色,并多次举起所佩带的玉玦示意项羽杀掉刘邦。
14.(1)原因是①客中久滞,思乡情切;②年华渐老,感时伤逝
(2)对比,“孤云与归鸟”和“我”滞留他乡之久作对比,表达作者深深的乡思情
15.(1)风华正茂,粪土当年万户侯
(2)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3)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4)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5)项庄舞剑,人为刀俎
16. ①这句话将季节拟人化,形象地说明了现代都市人控制了室内的气温,在室内再也感受不到季节的变化,只有在远离都市的大自然里,季节的特征才比较明显。(2分)②作者将温室里的花朵说成“用火烤着的各种花的精灵”,说明温室里的花朵是人们违背季节变化的自然规律加工而成,这样做实际上对花朵是一种伤害。(2分)(酌情给分)
17.①生活在都市的人已不能从社会生活中感知季节了②在都市里,我们常会对季节产生错觉。③我们在都市里迷失了季节以及季节的意义④我们只能偶尔通过菜市场这类非正常的渠道惊觉季节的变化(4分)(酌情给分)
18.(1)扣题。蒋捷的词很短,却用了十个“声”字描写秋天,照应了本文的题目《秋声一片》。(2分)(2)对比。蒋词说明古人通过聆听大自然的声音知道了秋天的来临,现代的都市人却愈来愈不了解季节。文章通过这一对比,说明现代都市人对季节的感应在慢慢流失。(2分)(酌情给分)
19.(1)在人类科学的进步中,在浓厚的商业气息中,春夏秋冬的鲜明特点逐渐迷失,人们领略不到四季的丰富变化。或欣赏不到大自然的多彩多姿,作者因此而伤感。(3分)
(2)同意,因为下一代在都市中的孩子将更加远离大自然,他们将生活在人工制造的舒适的环境中,完全在商业气息之中长大,不会有作者这一代人那样有过亲近并欣赏大自然的经历,也就不会了解上一代人的那种伤感心情。(2分)同意,随着人类都市化进程加快,城市化程度加大,环境的破坏也越来越严重,未来的人类将愈加远离自然。(2分)(答不同意,这种看法太绝对了。谈人类正在努力建设和大自然和谐相处的大环境,下一代生活在都市中的孩子不一定不知道这种心情。言之成理即可。)
20. (1)不得体之处:“前来捧场”“捧场” 改为:“光临”或“惠顾”
(2)不得体之处:“请从速交还”(语气不当) 改为:“望尽早归还”
21.事迹:烛之武不计前嫌冒死出城,凭三寸不烂之舌为郑退秦晋联军。
点评:烛之武深明大义,在国难当头时毅然赴难,其大智大勇让后人称赞。
附:【译文】
秦王派人对安陵君说:“我想用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安陵君一定要答应我啊!”安陵君说:“大王给予恩惠,用大片的土地交换小的土地,这很好;虽然这样,但这毕竟是我从先王那接受的封地,我愿意始终守卫它,实在不敢交换啊!”秦王(听后)不高兴。于是安陵君派唐雎出使秦国。


展开余下试题 秦王对唐雎说:“我用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安陵君却不听从我,这是为什么呢?况且秦国已经灭了韩国亡了魏国,而安陵君却凭借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来,是因为我把安陵君当作忠厚的长者,所以才不打他的主意。现在我用十倍于安陵的土地,让安陵君扩大领土,但是他违背我的意愿,难道不是轻视我吗?”唐雎回答说:“不,不是这样的。安陵君从先王那里接受了封地并且愿意终生守卫它,即使是千里的土地也不敢交换,何况是仅仅五百里呢?”
秦王勃然大怒,对唐雎说:“你曾听说过天子发怒吗?”唐雎回答说:“我未曾听说过。”秦王说:“天子发怒,将会尸横遍野,血流成河。”唐雎说:“大王曾经听说过平民发怒吗?”秦王说:“平民发怒,也不过是摘掉帽子光着脚,把头往地上撞罢了。”唐雎说:“这是平庸无能的人发怒,不是有才能有胆识的人发怒。专诸刺杀吴王僚的时候,彗星的尾巴扫过月亮;聂政刺杀韩傀的时候,一道白光直冲上太阳;要离刺杀庆忌的时候,苍鹰突然扑到宫殿上。他们三个人都是平民中有才能有胆识的人,心里的怒气还没发作出来,上天就降示了凶吉的征兆。(专诸、聂政、要离)加上我,将成为四个人了。这个勇士倘若发怒,死的只有两人,血流也不过五步远,但天下百姓都要穿孝服,今天就是这样。”说完(唐雎)拔出剑站起来。
秦王变了脸色,直身而跪,向唐雎道歉说:“先生请坐!怎么要弄到这种地步呢!我明白了:那韩国、魏国灭亡,但安陵却凭借五十里的土地生存下来的原因,只是因为有先生啊!” (121.28.12.109)
标签:人教版 高一 必修一 月考试卷
相关:关于“冀州中学20”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11]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