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高考模拟卷

阅读:1119  
标签: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119]
南充市高2012届第一次高考适应性考试
一、(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胴体(dóng) 鱼鳔(piào) 西风东渐(jiān) 休戚与共(qī)
B.膻味(shān) 楔子(xiē) 锲而不舍(qiè) 安步半车(dāng)
C.解剖(pōu) 教诲(huì) 色厉内荏(rěn) 宵衣旰食(gàn)
D.债券(quàn) 潜伏(qián) 负笈从师(jí) 封妻荫子(yìn)
2、下列词语中,错别字最多的一组是( )
A.装帧 寒暄 重叠 荆棘栽途 B.漫骂 诤友 发韧 无上光荣
C.申张 视查 慑服 飞扬拔扈 D.臆测 令嫒 游弋 胼手胝足
3、下列各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是( )
A.即使每位作家都有自己的风格,但同时代的作品总会有某些共同的特点。
B.各大城市的城郊结合部,往往是流动人员最多的地方,也是治安状况比较严峻的地方。
C.新闻权和隐私权之间是一种犬牙交错的关系,两种权利之间没有空隙和缓冲地带。
D.对待野生动物,我们再也不能像过去那样“为渊驱鱼,为丛驱雀”,赶尽杀绝,只顾眼前利
利益了。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这次研讨会的目的是为了文学界就散文得失、散文的可能走向等问题提供一个争论和思
考的平台。
B.严格来讲,语言和文化不是一般的并列关系,而是整体与部分的对应关系或者说是点面 对应的一种特殊的并列关系。
C.美国炮制南海问题,使用“西菲律宾海”的说法是一种无知的表现,同时暴露出美国挖空
心思地利用南海争议称霸亚太地区。
D.只有弄清几十年来在前进道路上的是非得失,认识教育规律,我们才能改革教育,使之适
应社会发展的要求。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川北大木偶已有300余年历史,清咸丰年间开始传入川北地区。据相关资料介绍,我国的木偶戏最早出现在汉朝。起初都是很大的木偶,后来为了方便制作和演出,逐渐小型化。宋代以后,戏剧演出场地逐渐由广场进入戏棚、歌楼、戏馆、剧场,小型木偶演出起来更是得心应手,所以木偶大多向小而精的方向发展。唯有川北大木偶继承了木偶最初的形态,保存了传统的古朴,并在此基础上加以补充完善,每每亮相,总能为广大观众所喜爱,并被国内外视作艺术的“瑰宝”。
如今,许多传统艺术沦为“小众化”,川北大木偶也面临着“青黄不接”“人气不旺”的局面。如果不能摆脱“后继无人”的困境,生存都困难,传承就更谈不上了。
2004年,四川省大木偶剧院和四川职业艺术学院开创了联合办学模式,剧院在南充各地招收学生进入四川职业艺术学院学习两年,全面学习戏剧理论和戏剧表演知识,然后再回到南充学习大木偶专业知识。2008年,剧院招收的首批学生已回到南充,如今已成为大木偶剧院的演出骨干。2009年,四川省大木偶剧院又招收了15名具有学习大木偶天赋的学生,在四川职业艺术学院进行两年戏剧知识的系统学习后,他们也已经回到南充开始学习大木偶专业知识。剧院为了教育培养好这批学生,还特别请回了一些已经退休的大木偶艺术家,手把手地对新学员进行专业辅导。当然确保川北大木偶的传承和后继有人,不仅要有一部分人会袁演,还要努力走“大众化”路线。“我们计划在剧院内创办一个川北大木偶陈列馆,并且组织学生前来参观,让孩子们从小就知道什么是川北大木偶,不能让他们身在南充却对大木偶很陌生,甚


浏览完整试题至根本不明白这是个什么东西”,唐国良告诉记者,“陈列馆将分为两个房间,一个放置大木偶,另一个作为视频播放室,通过实物和视频资料让人们了解大木偶,爱上大木偶”。
同时川北大木偶的传承与发展还需要广阔的舞台,更需要主动融入市场才能保持旺盛的生命力。近年来,为了走进市场,川北大木偶做了许多改革和创新。在制作工艺上,川北大木偶开始运用科技元素,使其动作和表情更加丰富。以前的川北大木偶身高在1.6米,改良后的大木偶则长高了10厘米,这让大木偶的操作难度提高了,但观赏性也大大提高。在技巧上,改良后的大木偶融入了变脸、吐火、杂技、舞蹈等元素,不再像过去表演单一。在剧目上,川北大木偶除了保留原有的经典剧目外,为了适应市场需求,还创作出了《舞红绸》《变脸》《五彩云霞》《卖汤圆》《花伞舞》等新节目。当然川北大木偶的发展,还需要我们共同努力,如此宝贵的文化遗产才不会在我们这代人手中流失。
(摘自《川北大木偶:要生存要发展,要让市场先认可》有删改)
5、下列关于“川北大木偶”的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 )
A.它继承了木偶最初的形态,保存了传统的古朴,因此总能受到广大观众的喜爱。
B.它如今已沦为“小众化”艺术,面临着“青黄不接”“人气不旺”的局面
C.只有改变“川北大木偶”的制作工艺增加其操作难度,才能提高它的观赏性。
D.在剧目上,“川北大木偶”为了适应市场需求必须摒弃原有的传统剧目进行重新创作。
6、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 )
A.要确保“川北大木偶”的传承和后继有人,不仅要有一部分人会表演,还要努力走“大众化”路线。
B.通过实物和视频资料让人们了解大木偶,爱上大木偶,这种方式可以有效地加深人们对大木偶的认知程度。
C.近年来,川北大木偶开始运用了科技元素,因此带给人们耳目一新的感觉,这也使其成功地融入了国内外市场。
D.近年来,川北大木偶在技巧上融入了变脸、杂技、舞蹈等元素,使其在表演上更加丰富,不再像过去那样单一。
7、根据原文表述,以下推断错误的是( )
A.让“川北大木偶”走“大众化”路线,首先要求这种艺术要贴近生活,拉近与群众之间的距离,其次再考虑其他方面的改变。
B.“川北大木偶”主动融入市场,需要利用大众对木偶的欣赏需求,让传统的表演更加新颖、独特。
C.传统艺术要想继续生存、发展,必须要伴随时代的前进而有所改变或创新,否则很难在现代社会中站稳脚跟。
D.“川北大木偶”较之其他小型木偶有其独特的魅力,深受广大观众喜爱,因此只要我们再对其改进创新,大木偶必将逐渐取代其他木偶的地位。
三、(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8-10题。
送水陆转运使韩侍御归所治①序
韩愈
六年冬,振武军吏走驿马诣阙告饥,公卿廷议,以转运使不得其人,宜选才干之士往换之,吾族子重华适当其任。
至则出赃罪吏九百余人,脱其桎梏,给耒耜与牛,使耕其傍便近地,以偿所负。吏得去罪死,假种粮,齿平人有以自效,莫不涕泣感奋,相率尽力,以奉其令。而又为之奔走经营。相原隰②之宜,指授方法,故连二岁大熟,吏得尽偿其所亡失四十万斛者,而私其赢余,得以苏息,军不复饥。君曰:“此未足为天子言。请益募人为十五屯,屯置百三十人,而种百顷。令各就高为堡,东起振武,转而西,过云州界,极于中受降城,出入河山之际,六百余里,屯堡相望,寇来不能为暴,人得肆耕其中,少可以罢漕挽之费。”朝廷从其议,秋果倍收,岁省度支钱千三百万。
八年,诏拜殿中侍御史,锡服朱银。其冬来朝,奏曰:“得益开田四千顷,则尽可以给塞下五城矣。田五千顷,法当用人七千。臣令吏于无事时,督习弓矢,为战守备,因可以制虏。庶几所谓兵农兼事,务一而两得者也。”大臣方持其议。吾以为边军皆不知耕作,开口望哺,有司常僦人以车船,自他郡往输,乘沙逆河,远者数千里,人畜死,蹄踵交道,费不可胜计,中国坐耗,而边吏恒苦食不继。今君所请田,皆故秦汉时郡县地,其课绩又已验白,若从其言,其利未可遽以一二数也。今天子方举群策,以收太平之功,宁使士有不尽用之叹,怀奇见而不得施设也,君又何忧?而中台士大夫亦同言:侍御韩君前领三县,纪纲二州,奏课常为天下第一;行其计于边,其功烈又赫赫如此,使尽用其策,西北边故所没地,可指期而有也。闻其归,皆相勉为诗以推大之,而属余为序。
【注】①水陆转运使:官名,具体管理当地军队的屯田、军粮购买以及转运漕粮等事宜。韩侍御:名重华。归所治:指由长安回到供职的所在地。②原隰:高平与低湿之地。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振武军吏走驿马诣阙告饥 诣:到
B.少可以罢漕挽之费 罢:免去
C.相原隰之宜 相:辅佐
D.侍御韩君前领三县 领:治理
9.下列句子中,全都表明韩重华政绩突出的一组是
①给耒耜与牛,使耕其傍便近地②故连二岁大熟③得以苏息,军不复饥
④此未足为天子言⑤秋果倍收,岁省度支钱千三百万 ⑥则尽可以给塞下五城矣
A.①③⑤ B.②③⑤ C.③⑤⑥ D.②④⑤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韩重华刚一走马上任,就释放了九百多因贪污而获罪的官吏,让他们通过劳动偿还他们
所贪污的。这一措施受到了犯人们的衷心拥护。
B.作者认为,如果采用韩重华屯田的建议,不仅可以免除往边境地区运送军粮之苦,而且
收回西北边疆那些以前失去的土地也指日可待。
C.韩重华认为,如果能再增开四千顷土地,就完全可以满足塞下五城的军粮之需。皇帝赞
同他的建议,但因朝中其他大臣和他意见相左而未能执行。
D.这篇序选材详略得当,如写韩重华走马上任时,对他“出赃罪吏”的事件进行了较为详细
的描写,对其他方面的措施则进行了略写。
第Ⅱ卷(共120分)
四、(23分)
11.把第I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每小题5分)
(1)吏得去罪死,假种粮,齿平人有以自效,莫不涕泣感奋。
译文:
(2)臣令吏于无事时,督习弓矢,为战守备,因可以制虏。
译文:
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题元八溪居


展开余下试题 白居易
溪岚漠漠树重重,水槛山窗次第逢。
晚叶尚开红踯躅①,秋芳初结白芙蓉。
声来枕上千年鹤②,影落杯中五老峰③。
更愧殷勤留客意,鱼香饭细酒香浓。
【注】①踯躅:杜鹃花。②千年鹤:据《搜神后记》栽,汉辽东人丁令威,学道成仙后化鹤归
来,落在城门华表柱上,有少年欲射之,鹤乃飞鸣作人语说:“有鸟有鸟丁令威,去家千年今
始归,城郭如故人民非,何不学仙冢累累。”③五老峰:庐山南面峰名。
(1)这首诗的首联和颔联在写景上有什么特色?(6分)
(2)从本诗尾联看,元八是一个什么样的人?(2分)
13。按要求或根据语境在横线上写出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两题任选一题,每空1分,共5
分)
(1)①锦瑟无端五十弦, 。(李商隐《锦瑟》)
②《六国论》一文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紧接着用两个分论点加以论述,其中第一个分论
点是“赂秦而力亏, ”。
③《过秦论》中写陈涉起义和秦王朝覆灭时,用“天下云集响应, ”。两句,形象地写出了星星之火燃成燎原之势的情形。
④杜甫《蜀相》中高度概括、评价诸葛亮一生伟大功业的句子是“ , ”。
(2)①羽扇纶巾,谈笑间,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②在《归去来兮辞》中,陶渊明用“ , ”两句描绘出游中所见到的初春田园生机勃勃的景象。
③古人曾说,“谋事在人”。一个人,如果做事不努力,那肯定无法成功,如《荀子•劝学》中
说过“ ,朽木不折”。
④古人还说,“成事在天”。做事只要我们尽了力,心中就不会有遗憾,正如王安石在《游褒
禅山记》中说:“ ,可以无悔矣。”
五、(22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17题。
一棵树能站多久
耿立
平原深处上的木镇,没有人能说清树能站多久。
木镇有很多的树,高过屋檐高过炊烟的是那些树,挽高房檐挽高炊烟的也是那些树,就像一只瓢虫把玉米秸秆当成依靠,我把木镇的那些无论是椿、楝、桑、槐,还是皂荚、白蜡、棠梨当成乡土的依靠,有时我从外面回到木镇,走累了,也会靠一棵树休憩,如靠在祖父的膝盖上,感到接到了乡土的脉管。
在我家的老院,空闲地随意地栽种着各式样的树,花椒、榆树、槐树、椿树、枣树、梨树、杏树。这些树每个季节早晚都不一样,有脾性有语言,父母能听得懂,这些树是父母生命的一部分,父母对树有敬畏也有宠爱。
我七岁那年,父亲把玉米棒子放到树杈上。下雪了,玉米就顶着雪,母亲让我爬树够下几个玉米棒子,要做糁子稀粥,谁知,层层的玉米棒子,如塔,里面几只老鼠肉肉地从雪里滚下,玉米棒子早被老鼠淘空,母亲也不恼。
母亲相信共处,老鼠和人都要活,树也要活,无论植物动物还是人,都在土里刨食,活着都不易,母亲说一九四二年的大旱来临的时候,人们还没感觉,老鼠就从房屋的缝隙,从地边,从树上下来,他们成群结队,一只接一只,互相咬着尾巴,穿过大路,渡过河流,那次大旱一连持续了两年,人随着老鼠出逃的活了下来,后来的想出门也晚了,几千里的大旱,河南山东饿死上千万的人。我知道,那些年,树没有逃,树往哪逃呢?后来逃难的人回来了,看见那些树还在院子里,在村头站着,还是老地方。但有些人没有回来,回来的是一把骨殖,埋在这片土地里,旁边栽种一棵树,那灵魂就开始在树下生活。
树枝是树扎在天上的根吧!冷不丁父亲说出了这没头没尾的话,我们看不见树扎在泥下的根,但看到越过房檐的树枝。是啊,树是有两部分组成,那些地下的躲藏在土里的根,那些划拉在空白中的枝梢,我们猜想地下的根,他们呼吸地气,采集养分,他们咯吱泥土的腋窝,直到泥土咯咯笑出声,笑的抽筋,父亲说那是惊蛰了。父亲的手也像皴皮斑驳的树根,他也在泥土里摸索,这手指也吸收泥土里的养分,什么时候,手指不能接受泥土的养分,那人也该成了泥土的养分,回归到泥土里。
但我们能知道多少树的秘密呢?有些事是神秘的,树也是如此,长成一棵树不易,就如我家老院里的杏树,邻居家盖房打夯,虽然离我家的老院还有几十米的距离,隔着几家的屋檐,几处土墙,但没多少时间,那花也开晚了,果也挂少了,你说奇怪不?第二年还是如此,惊蛰三天了,这棵杏树,才迟迟疑疑地打了点花苞,勉强地露出了笑,像一个个翘凸的嘴唇,但说的什么我没听懂。
父亲是听懂了,父亲说这树被惊吓了,得几年才缓过劲来。是的,在我们看不见的地带,树有树的生存的方式。父亲说柳树不怕杀头,你头年秋天把它头部以上的枝梢砍掉,第二年照样一见风,一见阳光雨水就像被人用手提留着,呼呼地往上蹿,一天一个模样。父亲说梧桐树质地软,如西瓜瓤子,用手指一抠,就能见凹,但用它做曹濮平原上独有的筝,那声音就特别的有韵味。是的,在乡下的夜间,听说唱人抓筝说书,才上小学的我,一动不动地坐在木镇街头还有点潮湿的树桩上,在琴曲中想梧桐变成了曲子,梧桐是死了,还是托生另外的一种物质呢?
有的树,是被人砍下死去的,那是木匠相中了或者有人想拿树来换钱了,确实很多的树不是它想活多久就活多久的,有一年,就是春分那天,一个响雷,把我家老院的杏树劈开了一半。父亲以为这棵老杏要死呢,看它的半边身子要瘫痪了,谁知第二年的惊蛰前两天,父亲还看这棵老杏没有动静,父亲琢磨这棵老杏怕要寿终正寝,就在惊蛰的夜里,没有炸雷,没有鸡叫,只是我家的狗突然汪汪对着父亲睡的屋子狂吠,正是半夜,父亲正想披衣解手,他打开房门,狗温,顺地依偎着父亲的膝盖,父亲迈下门槛,他吃了一吓,满满的星光下,那枝头的杏花像商量好了,一下子都张开了小嘴,是他们一起对着屋门喊父亲了么,小嘴吹出:唔——唔——。兴许那时父亲睡的沉,父亲没听到,那狗子看不下去了,就狂吠,父亲看到杏花开了,用手抚摸一下还剩半拉身子的老杏,回到屋里对我说:咱家的老杏没死。我感到我的枕上有泪,不知是父亲的还是我的。
但木镇的树有时也会老死的,树在那里站着站着,有时候就空了,谁要踢上一脚,那树干就轰然仆地,是啊,树老会死,但父亲说木镇的树很少能老死,像人一辈子经历七灾八难,能活成个老头可不容易。
后来,我在填写履历时,在亲戚社会关系一栏,真想填上老杏,年龄:八十,户口住址:木镇:党派:无:与本人关系:老杏比我高一个辈分,是我的父辈。
(选自《文学与人生》,2010年第四期,有删改。)
14.全文的主要描写对象是树,可作者在第4、5自然段却花较大的篇幅写到老鼠,作者用意如何?试作简要分析。(4分)
答:
15.分析文中两个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6分)
(1)他们咯吱泥土的腋窝,直到泥土咯咯笑出声,笑的抽筋,父亲说那是惊蛰了(3分)。
答:
(2)在琴曲中想梧桐变成了曲子,梧桐是死了,还是托生另外的一种物质呢?(3分)
答:
16.本文最打动人心的是那棵老杏,试归纳老杏的个性特征,并说明作者在老杏身上所寄托的思想感情。(6分)
答:
17.标题“一棵树能站多久”有什么含意?请分点作答。(6分)
答:
六、(15分)
18.请用“满江红”这个词牌的字面义,根据要求设计谜语的谜面。(4分)
(1)用一个历史故事(1分):
(2)用一句唐诗(3分):
19.按表达要求将下列词语组成句子。(不能增减词语)(6分)
5月3日 校长 是 在会上 向灾区 提议 捐款 全校师生
(1)以“5月3日”为表达重心(3分)
答:
(2)以“校长”为表达重心(3分)


展开余下试题答:
20.阅读2011年第11期《青年文摘》上刊载的一则文字(5分):
王二狗,小王,王科长,王局长,老王,王二狗。
——王二狗的一生
这段文字反映了怎样的社会心理?请用简明的文字写出你的理解,字数不超过90字。
答:
七、(60分)
21.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文。(60分)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杨万里
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空喜欢。
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
这首诗蕴含的哲理,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或联想?请根据你的思考或联想写一篇文章,不少于800字。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南充市高2012届高考适应性考试(一诊)语文试题
参考答案
一、
1.C (A 鱼鳔(biào)B安步当车(dàng)D封妻荫子(yìn).)
2.C ( A.荆棘栽途(载)B.漫骂(谩)发韧(轫)C.申张(伸)或者(声张) 视查(察)
飞扬拔扈(跋)D. 没错。)
3.C(A 把 “即使”改为“尽管”B“结合”改为“接合”。C犬牙交错:比喻交界线很曲折,像狗牙那样参差不齐,也比喻情况复杂,双方有多种因素参差交错。D为渊驱鱼为丛驱雀:比喻不善于团结人,把可以依靠的力量赶到对方去。)
4.D(A.句式杂糅 B. 语序不当(前后不对应)将“整体”与“部分”互换C .成分残缺,暴露……的野心。)
5.B (A.第一段最后一句,此选项概括不全面。C.说法太绝对,提高观赏性应该是多方面的,可见文章最后一段表述。D.“必须”一词太绝对见文章最后一段“在剧目上,川北大木偶除了……”一句。
6.C “这也使其成功地融入了国内外市场”原文中没有这样的表述。
7.D  “大木偶必将逐渐取代其他木偶的地位”推断太绝对。
8.C (相:察看)
9.B (①句说的是韩重华采取的措施 ④句表明韩重华谦虚 ⑥句说的是韩重华给朝廷提的建议)
10.C (“皇帝赞同他的建议”错,原文并没有此信息。)
11.(1)这些官吏被免去了死罪,凭借种粮食,和一般人一样,可用自己的劳动为国效力,没有一个不感动流泪和振奋的。(关键词:假,借。齿:同列,并列,“齿平人,和一般人同列,和一般人一样”。自效,用自己的劳动为国效力。大意正确给2分,一个关键词1分,共5分。)
(2)我命令我的下属在没有战事的时候,督促士兵练习武艺,为作战或守卫做好准备,凭借这些可以战胜敌人。(关键词:无事,没有战事。因,凭借。制,战胜。大意正确给2分,一个关键词1分,共5分。)
12.(1)①首联由远及近写出了溪水,岚气,树林,水栅,小窗,极富层次感,渲染了庄园的幽邃。②颔联写溪居近景,选取红白两色,对比鲜明,色彩效果强烈。③用“尚开”“初结”分别来修饰“红踯躅”“白芙蓉”,写出了鲜花此开彼落、绵延不绝的效果。④首联用叠词“漠漠”“重重”分别来描写溪岚的迷蒙和树木的茂盛,用拟人的手法写水槛山窗一个接一个地扑面而来,展现了友人溪居的幽美。(每点2分,答出其中3点给6分。)
(2)从尾联可以看出,元八是一个热情待客,对朋友有真挚情谊的人。(2分)(意思相近即可)
13.(1)一弦一柱思华年 破灭之道也 赢粮而景从 三顾频烦天下计 两朝开济老臣心
(2)樯橹灰飞烟灭 木欣欣以向荣 泉涓涓而始流 锲而舍之 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
14.(4分)(1)是为了借动植物和人的相互依存关系,表达对善良母亲的怀念之情。(2分)
(2)为下文写树在大旱中坚守故土作铺垫。(2分)
15.(6分)(1)用拟人手法(1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天树根在泥土中伸展躁动的情状(2分)。(2)通过联想(1分),揭示了树有树的生存方式,树的坚韧、顽强。梧桐变成了筝还要演奏属于自己的乐曲。梧桐并未死去,只是改变了生命形态。表达作者的敬仰和赞美之情(2分)。
16.(6分)个性特征:默默承受伤害的坚忍,邻居家盖房打夯,它少开花,晚结果(2分);生命力的顽强,雷劈不死。(1分)
思想感情:老杏是老一辈乡里人的化身,作者通过对老杏的描写,表达了对勤劳朴实、坚忍顽强的劳动人民的赞美之情。(3分)
17.(1)平原里的树要经受自然灾害、人为伤害,他的生死大都不能自己决定。
(2)少数树躲过了天灾人祸,也总有老死的那天。
(3)作者以沉痛的发问,表达了对饱经磨难而又百折不挠的父辈们的同情和赞美。(每点2分)
18.(1)火烧赤壁 (2)一道残阳铺水中//日出江花红胜火 (每小题2分,共4分)
19.(1)校长是5月3日在会上提议全校师生向灾区捐款。或:校长在会上提议全校师生向灾区捐款是5月3日。(3分)
(2)是校长5月3日在会上提议全校师生向灾区捐款。(3分)
20.这段文字折射出了国人的“崇权”心理。一个人是否受到尊重以及受到什么程度上的尊重,往往取决于其所获得的职权;一旦他获得了职权或失去了职权,他在别人心目中分量就会发生根本性的改变。(5分)
21. 参照2011年高考作文评分标准。诗意说明: 莫说从岭上下来就不难,在下山之前常常让那些行人空欢喜一场。走入到崇山峻岭之中,你才从一重山里出来,可是又被另一重山拦住了。 诗人借助景物描写和生动形象的比喻,通过写山区行路的感受,说明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深刻道理:人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对前进道路上的困难作好充分的估计,不要被一时一事的成功所陶醉。 把握这首诗的主题时,首先应将文体定位——哲理诗,然后就能较快地知道,此诗明写登山的感受,实为谈人生哲理:在取得一定成绩时,万万不可自得自满,而应不断进取。
【文言文翻译】
元和六年冬天,振武的军吏骑上驿马飞奔到京城,向皇上报告边境的饥荒情况。三公九卿在朝廷上讨论后认为没有选对人去当这个地方的转运使,应该选拔有才干的人去那里代替他。我的同宗韩重华恰好被任命为这个地方的转运使。
一到治所,韩重华就释放了九百多名因贪赃而获罪的官吏,解开他们的镣铐,给他们犁田的农具和牛,让他们凭借在旁边的土地上的耕种(所得),来偿还他们所贪污的。这些官吏被免去了死罪,凭借种粮食,和一般人一样,可用自己的劳动为国效力,没有一个不感动流泪和振奋的,大家都竭尽全力,来执行韩重华的政令。同时,他们还为他四处奔走,察看高平与低湿之地,分析适合栽种什么样的作物,(向百姓)传授不同作物的耕作方法。因此连续两年都获得了大丰收,这些有罪的官吏也都全数偿还了亏空的四十万斛粮食,此外还有剩余,整个振武的经济得到了恢复,军队也不再闹饥荒。韩重华说:“这些不值得对天子讲。我还想多征召些人开十五个土山,每个土山安排一百三十个人,种一百顷土地。让他们各自依着高地修建堡垒,东边从振武开始,再转向西,过云州地界,一直到中受降城,在连绵有六百多里的河山,驻有军队的城堡遥遥相望,贼寇来了,也不敢做坏事,百姓得以放心地在其中耕作,还可以稍微免去运输粮饷的费用。”朝廷同意了他的建议,(结果)秋天的收成多了一倍,一年中还省去了运费一千三百万。
元和八
标签: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相关:关于“南充市高20”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119]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