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期末试卷

阅读:1155  
标签:苏教版 高二 必修四 期末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155]
必修四第三专题测试卷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8分)
l. 下列加点词语中,注音无误的一组是( )
A.天梯石栈(jiàn) 群山万壑(hè) 峥嵘崔嵬(wéi) 悚(sǒng)然而听
B.磨牙吮(shǔn)血 渚(zhǔ)清沙白 槛(1án)菊愁烟 星月皎(jiǎo)洁
C.逸兴遄(duān)飞 天高地迥(jiǒng) 命运多舛(chuǎn) 丰草绿缛(rù)
D.东隅(yú)已逝 投笔从戎(róng) 砭(biān)人肌骨 黟(yī)然黑者
2.下面词语中,书写无误的一组是( )
A.抚膺长叹 沧海月明 丝竹管弦 渔舟唱晚
B.幽愁暗恨 门前冷落 沦落天涯 良晨美景
C.凋栏玉砌 暮霭沉沉 酒醒今宵 萍水相逢
D.物华天宝 盛友如云 钟鸣鼎食 转徙江湖
3.下列各句在诵读时,节奏停顿正确的一句是(  )
A.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获花/秋/瑟瑟。
B.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C. 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D. 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4.指出下列加点字古今意义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古,于是写作;今,表原因的连词) 曲终收拨当心画(古,在……中心;今,提醒小心)
B. 整顿衣裳起敛容(古,整治;今,治理) 老大嫁作商人妇(古,年龄大;今,暂时)
C. 暮去朝来颜色故(古,容貌,脸色;今,色彩) 如听仙乐耳暂明(古,突然;今,暂时)
D. 凄凄不似向前声(古,以前,刚才;今,向前方) 低眉信手续续弹(古,随便;今,书信)
5. 填到下面一段话中第①~⑥处的标点符号,正确的一组是   (     )
宋代的朱熹把阅读教学的序列归结为12个字①即“自博而约②自易而难,自远而近③《朱子学得》卷上第4页④意思是说:先让学生大量地读⑤先读比较浅显易懂的,再读高深难懂的;先读内容与学生比较接近的,再读与学生距离较远的。他认为做到这12个字“乃得其序⑥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A : 、 ”( 。) , 。”
B , , ”( )。 ; ”。
C ; ” 。 , 。”
D : —— ” 。 。 ”。
6. 下面所列的四篇文章都采用了借用的手法,其中不够恰当得体的一项是
A.一篇介绍女士化妆美容的文章,题为“淡妆浓抹总相宜”。(借用了苏轼的诗句)
B. 一篇评价喜剧演员赵本山的小品《送水工》的文章,题为“真是乐死人”。(借用了一首歌的歌词)
C. 一篇论证股市长期飙升隐伏着危机的文章,题为“高处不胜寒”。(借用了苏轼的词句)
D. 一篇介绍抗洪救灾英雄事迹的文章,题为“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借用了郭沫若的诗句)
二、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第7~8题。(每小题6分,共12分)
破阵子
李 煜
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凤阙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几曾识干戈?
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销磨,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
7.对这首同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凤阙龙楼连霄汉”中的“凤阙龙楼”是指帝王住的高楼大厦。“霄汉”,天空。
B.“玉树琼枝作烟萝”句中“玉树琼枝”是树木的美称。“萝”,即女萝。这句是说,宫苑里树木长得很茂密,就像罩在雾气里的女萝一样。
C.“几曾识干戈”意思是哪里认识哪个是“干”,哪个是“戈”。
D.“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销磨”用“沈腰”的典故表示人的消瘦,用“潘鬓”的典故表示年老。这句的意思是:现在做了臣虏,在愁苦里面混日子,人变得又瘦又老了。


浏览完整试题 8.对这首词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上阕回忆过去沉溺于奢侈淫逸的帝王生活,以表露乐而忘忧、不识干戈的懊丧心情。下阕写自己离别家国时只能“垂泪对宫娥”的情景,流露出身为“臣虏”之后难以言说的隐痛和悲哀。
B.这首词的上阕可以视为实录,写得辞意沉雄,气象宏大,与当时盛行于词坛的花间派词风格迥异,已开后来豪放一路。
C.“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销磨”句,词人运用“沈腰”、“潘鬓”的典故,极言自己被俘后精神上的苦闷与肉体上的摧颓。
D.这首词运用衬托很有特色:上阕极言家国一统、山河广阔、宫阙巍峨、花草艳美,反衬词人被俘后的凄凉悲苦,揭示了他绵绵不尽的哀愁。
三、阅读下面文言文语段,完成第9~4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晁错者,颍川人也。……以文学为太常掌故。错为人峭直刻深。孝文帝时,天下无治《尚书》者,独闻济南伏生故秦博士,治《尚书》,年九十余,老不可征,乃诏太常使人往受之。太常遣错受《尚书》伏生所。还,因上便宜事,以《书》称说。诏以为太子舍人、门大夫、家令。以其辩得幸太子,太子家号曰“智囊”。数上书孝文帝,言削诸侯事,及法令可更定者。书数十上,孝文不听,然奇其才,迁为中大夫。当是时,太子善错计策,袁盎诸大功臣多不好错。
景帝即位,以错为内史。错常数请间言事,辄听,宠幸倾九卿,法令多所更定。迁为御史大夫,请诸侯之罪过,削其地,收其枝郡。奏上,上令公卿列侯宗室集议,莫敢难,独窦婴争之,由此与错有隙。错所更令三十章,诸侯皆喧哗疾晁错。错父闻之,从颍川来。谓错曰:“上初即位,公(汉时君称臣,父称子,平辈互称,皆为公)为政用事,侵削诸侯,别疏人骨肉,人口议多怨公者,何也?”晁错曰:“固也,不如此,天子不尊,宗庙不安。”错父曰:“刘氏安矣,而晁氏危矣,吾去公归矣!”遂饮药而死,曰:“吾不忍见祸及吾身。”死十余日,吴楚七国果反,以诛错为名。及窦婴袁盎进说,上令晁错衣朝衣斩东市。
晁错已死,谒者仆射邓公为校尉,击吴楚军为将。还,上书言军事,谒见上。上问曰:“道军所来,闻晁错死,吴楚罢不?”邓公曰:“吴王为反数十年矣,发怒削地,以诛错为名,其意非在错也。且臣恐天下之士噤口,不敢复言也!”上曰:“何哉?”邓公曰:“夫晁错患诸侯强大不可制,故请削地以尊京师,万世之利也。计画始行,卒受大戮,内杜忠臣之口,外为诸侯报仇,臣窃为陛下不取也。”于是景帝默然良久,曰:“公言善,吾亦恨之”
太史公曰:……晁错为家令时,数言事不用;后擅权,多所变更。诸侯发难,不急匡救,欲报私仇,反以亡躯。语曰“变古乱常,不死则亡”,岂错等谓也。 (节选自《史记•袁盎晁错列传》)
赞曰:……晁错……锐于为国远虑,而不见身害。其父睹之,经于沟渎,亡益救败,不如赵母指括,以全其宗。悲夫!错虽不终,世哀其忠。故论其施行之语著于篇。(节选自《汉书•袁盎晁错传》)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全相同的一组是  (  )
A.①以其辩得幸太子   ②幸可广问讯,不得便相许
 B.①错所更令三十章,诸侯皆喧哗疾晁错  ②后擅权,多所变更
 C.①数上书孝文帝,言削诸侯事   ② 书数十上,孝文不听 
D.①孝文帝时,天下无治《尚书》者  ②不效则治臣之罪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①乃诏太常使人往受之   ②乃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B.①太常遣错受《尚书》伏生所  ②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
C.①以其辩得幸太子 ②吴楚七国果反,以诛错为名   
D.①且臣恐天下之士噤口  ②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晁错为人严肃刻薄,不近人情,但是他能言善辩,才能出众,足智多谋,深得孝文帝太子及景帝的赏识和宠幸。
B晁错极力主张借诸侯的罪过来削弱它们的土地,收取他们四边的郡城,只有这样才能尊崇天子的地位,国家才会安定。
C晁错的改革遭到了诸侯们的反对,晁错的父亲急忙从颍川赶来劝说他,晁错不为所动,父亲饮药自尽。不久,晁错也被斩于东市。
D 晁错死后,邓公作为抗击吴楚叛军的将领,向景帝谈及他对诛杀晁错的看法,他认为处死晁错其实是替诸侯报了仇。
12.联系全文看,下列对司马迁和班固评述的认识,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司马迁认为吴楚发动叛乱之后,晁错并不急于匡救国家之难,却想着公报私仇。
B. 班固认为晁错进行改革是为国家长远计,而没有看到改革给自身带来的危害。
C. 司马迁认为晁错当权后变更国家原有的制度,不计个人得失,是难能可贵的。
D. 班固认为晁错虽然没能终其天年,但其忠心可鉴,为后代人所同情。
四、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第1~3题。(共18分)
易水送别
骆宾王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送董邵南①序
韩愈
燕赵古称多慷慨悲歌之士。董生举进士,屡不得志于有司②,怀抱利器,郁郁适兹土。吾知其必有合也。董生勉乎哉!
夫以子之不遇时,苟慕义强③仁者,皆爱惜焉。矧④燕、赵之士,出乎其性者哉!然吾尝闻风俗与化移易,吾恶知其今不异于古所云耶?聊以吾子之行卜之也。董生勉乎哉!
吾因子有所感矣。为我吊望诸君⑤墓,而观于其市,复有昔时屠狗者⑥乎?为我谢曰:明天子在上,可以出而仕矣!
注:①董邵南,韩愈的朋友,因屡考进士未中,拟去河北托身藩镇幕府。韩愈一贯反对藩镇割据,故作此序赠之,既同情他仕途的不遇,又劝他不要去为割据的藩镇做不义之事。 ②有司:这里指主持进士考试的礼部官。 ③读“ qiǎng”,勉力。④读“ shěn ”,况且。 ⑤望诸君:即乐毅,战国时燕国名将,辅佐燕昭王击破齐国,成就霸业,后被诬陷,离燕归赵,被赵王封于观津,号为望诸君 ⑥屠狗者,指高渐离一类风尘豪侠,这里喻不得志的豪士。
13.翻译《送董邵南序》中画线的句子。(7分)
⑴董生举进士,屡不得志于有司,怀抱利器,郁郁适兹土。

⑵然吾尝闻风俗与化移易,吾恶知其今不异于古所云耶?


展开余下试题
14. ⑴同为赠别的诗文,它们各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⑵后人评述韩愈、苏轼、柳宗元、欧阳修的散文的文气或风格时曾分别用潮水、大海、泉水、波澜四个形象来比喻:“韩如潮,苏如海、柳如泉、欧如澜。”试回味所学过的韩愈的散文,以《送董邵南序》为例,简要谈谈你对韩愈这个作家文气或风格的理解。(3分)



15.补写出下列名句的空缺部分。(4分)
⑴千里逢迎, 。
⑵襟三江而带五湖, 。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4题(共18分)
16.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9分)
              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
                    李 益
              微风惊暮坐,临牖思悠哉。
              开门复动竹,疑是故人来。
              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
              何当一入幌,为拂绿琴埃。
 *苗发、司空曙是李益诗友。
⑴诗以“微风”开头,并贯穿全篇。请对此作具体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两句渲染了什么样的氛围?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诗中哪一句可以使人联想到“知音”的故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9分)
春日登楼怀归①
寇准
高楼聊引望,杳杳一川平。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
荒村生断霭,古寺语流莺。旧业遥清渭②,沈思忽自惊。
注:①此诗约作于980年,诗人时年十九,进士及第,初任巴东知县。②旧业,举里指田园家业。清渭,指渭水。
(1)请写出这首诗颈联中一组对仗的词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首句的“聊”到末句的“惊”,反映了诗人怎样的感情变化?请联系全诗进行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北宋翰林图画院曾用“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作为考题,夺魁者画的是“一船夫睡舟尾,横一孤笛”。你认为这幅画能表现这两句诗的内容吗?请说明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语言运用(共12分)
18.下面这副对联有明显对得不工整的地方,在不改动字句的前提下,请分别调整上下联词语顺序,使上下联对仗工整,合乎对联的要求。请将修改后的对联写在下面横线上。(2分)
纵目登阁鸢飞鱼跃千帆竞
览胜抒怀水木清华万类荣
改后的对联:

七、作文(60分)
19.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改写白居易《大林寺桃花》一诗。
原诗: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常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一、1.D(A.石栈zhàn 槛jiàn菊 C.遄chuán飞)
2.A( B.良辰 C .雕阑 D.胜友)
3.A 点拨:B项中应为“唯见江心秋月白”,C项应为“夜深忽梦少年事”,D项应为“江州司马青衫湿”。一整句诗的前后节奏是一样的。
4.B 点拨:“整顿”古义为“整理”。
5.B
6.D(这里的“沧海横流”已经赋予它比喻意义,不能再来写抗洪救灾了。)
二、
7.C(意思是:“哪里知道有战争这回事呢?”)
8.D(这首词运用对比很有特色)
三、
9. B(A①宠幸、宠爱;②希望;C①屡次、多次②几;D①研究,②惩处、处置;B①②均为更改)
10.A(B①地方;②所字结构;C①介词,凭借②拿、用;D①况且、而且②暂且。A①译为:于是;②译为:这才。虽然翻译略有差别,但在字典里,“于是”和“这才”属于同一义项,都表示前后两件事在情况上的顺承或时间上的紧接。“考查意思是否相同,不是翻译成现代汉语时是否用相同的词”--张伟明语。)
11.A(错在“太子及景帝”,太子就是景帝。)
12.C(由“太史公曰”中“变古乱常,不死则亡”可知司马迁对晁错变法持贬斥的态度。)
四、
13.⑴董生考进士,接连几次未被主考官录取,怀抱优异的才能,心情忧郁地要到那个地方去。(共4分,每句1分。)
⑵ 然而,我曾听说风俗是随着教化而改变的,我哪能料想那里现在比起古时候所说的没有什么两样呢?(共3分,第一句1分,第二句2分。)
14.⑴《易水送别》借送别咏史以显志,抒发了抑郁难申的悲痛和效法古人的壮志豪情。(2分)《送董邵南序》表达了对董邵南的同情和勉励 ,抒发对志士沉沦不遇、生不逢时的感慨。(2分)(言之成理即可得分)
⑵ 阅卷参考:此题略具开放性,学生可从文章的立意、结构层次的安排、句式的选用、典故的运用、修辞手法的运用及语气的多变等方面加以分析。比如从立意上,该文既为董生的不得志鸣不平又充满勉励之语,极为难得,韩愈其他散文中不顾流俗提倡从师、谏迎佛骨等在当时也都是石破天惊之举,可谓“韩潮”滚滚;再如该文起笔雄壮,似惊涛裂岸,且句式多变,连用 “董生勉乎哉”,如长江大潮一般,浩瀚流转;再如语气的变化,一咏三叹,笔力雄放,气势充沛。总之,考生只要能由“韩潮”加以联想,调动自己的认知积累,结合文本,选取一个方面加以评述,言之成理并且表述清楚即可得分,直至满分。(上海古籍出版社《古文观止新编》对此文有如下评价,亦可参考:本文首段先说此行一定“有合”,是陪笔。次段指出古今风俗不同,故此行未必“有合”,虽不明说而主旨已露。末段借用乐毅和高渐离之事,喻示董邵南生不逢时,应当效法古代的忠臣义士,效力朝廷。全文措词深婉,意在言外,虽仅百余字,却一波三折,起伏跌宕。刘大魁评此篇曰:“深微屈曲,读之,觉高情远韵可望而不可即。”)
附:《送董邵南序》译文
自古就说燕、赵一带有很多慷慨激昂的豪侠义士。董生考进士,接连几次未被主考官录取,怀抱杰出的才能,心情抑郁地要到那个地方去。我知道董生此行一定会有所遇合,董生,努力吧!
像你这样不遇于时,如果是仰慕而勉力实行仁义的人,都会同情怜惜你的。何况燕、赵一带的豪侠之士奉行仁义是出于他们的本性呢!然而,我曾听说风俗是随着教化而改变的,我哪能料想那里现在比起古时候所说的没有什么两样呢?姑且以你此行去证实吧。董生,努力吧!
我因为你的此行而产生了一些感想。请你为我到望诸君乐毅的墓上去凭吊一番,并且到那里的街市上看看,还有过去的屠狗者一类的豪侠义士吗?替我向他们殷勤致意:圣明天子在上执政,可以出来任职效忠了!
15. ⑴高朋满座
⑵控蛮荆而引瓯越
五、
16、⑴颔联:微风吹开门,吹动竹子(引起怀念故友之情)。
  颈联:微风吹落枝上露水(滴在阶下青苔上)


展开余下试题  尾联:希望微风吹进帘幔(拂去尘埃)
析:题中所谓“贯穿全篇”,即“微风”在以下三句诗中都有体现。按照这个思路去揣摩下面三句:推开门又使竹动的不可能是“故人”,因为作者用了个“疑”字,应该是微风;枝上露何以滴下,本来没风也可以自然下滴的,但想到题目的提示,当然就可以理解为是微风吹下的,“入幌”“拂绿琴埃”主语是什么,不可能是人,难道要让朋友来替自己拂去琴上的尘埃?所以主语也应是微风,作者希望微风掀帘进屋拂去琴上的尘埃。
⑵清冷、幽静  
析:喧闹的环境又如何会有“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如些细腻的感知?景语即情,把环境渲染得如些清冷、幽静,是为了表达孤单、寂寞的心情。
⑶“为拂绿琴埃”
析:暗用俞伯牙、钟子期有关知音的的典故。伯牙的琴声只有钟子期能听懂,钟子期是他的知音。钟子期不在,伯牙也就没有弹琴意绪。琴上为何积满尘埃?长期没弹。为何长期没弹?像伯牙一样没有知音欣赏。作者希望风拂去琴上尘埃就是希望朋友到来自己重新弹琴。什么时候故人真能如风来似的掀帘进来,我当重理丝弦,一奏绿琴,以慰知音,那有多么好啊!“何当”二字,既见出诗人依旧独坐室内,又表露不胜埋怨和渴望,双关风与故人,结出寄思的主题。
17、(1)本题考查文学常识的识记与理解能力。“颈联”就是第三联,这是阅读古代诗歌应该掌握的常识。什么是对仗?构成对仗的词语,必须是词性相同和相对的词,或结构相同的短语,处于上下联的位置。答案:“荒村”与“古寺”(“断霭”与“流莺”、“生”与“语”)。
 (2)本题考查对诗歌情感的把握能力。从注释和标题可看出,这是作者离开家乡,初任巴东知县所作,“怀归”揭示了诗歌中含有思乡盼归之意。诗歌由写景到抒怀,由“聊”到“惊”,就表现了一种由闲情到心惊思乡的感情变化过程。答案:诗人登楼远望,本是闲情,却触景生情,联想起家乡,当他从乡思中醒悟,发现自己身在异乡,心中不由一惊。这前后的感情变化,突出了作者的思乡之情。
(3)本题考查对诗歌意境的理解能力。中国有“诗画一家”的传统审美观和审美情趣。“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强调的是无人渡河,孤舟横江的寂寥。“一船夫睡船尾,横一孤笛”能很好地表达这一意境。答案:画上只有小船和船夫,而没有行人,表现了“野水无人渡”的情景,而船夫睡在船上,衬托出过客稀少,凸显出小船“尽日等待的漫长和寂寞。从画面可以揣摩,船夫边吹笛边等渡客,久久无人过渡,困倦不堪,只得放下笛子,自己睡去。这幅画传神地表现了诗句内容。
六、
18.调序后的对联为:登阁纵目鸢飞鱼跃千帆竞 览胜抒怀水清木华万类荣
[说明:“纵目”“登阁”须调序,二者存在先后关系,下面是“纵目”所见,若理解为目的性的,即为了“纵目”去“登阁”显然是不合理的;从平仄上看“览胜”“抒怀”不能颠倒,因为 “纵”(仄声)对 “抒”(平声)可,若对 “览”(仄声)则不可; “鸢飞”“鱼跃”主谓式结构,为了对仗,“水木”“清华”须做相应调整,改为“水清”“木华”,若改为“木华”“水清”亦可。该题2分,改对一处得1分,改错不倒扣分]
七、作文(60分)
作文要求改写白居易的诗歌。这是一首写景诗,比较适宜的改法是将诗歌改写成写景散文。诗歌的前两句展现了两种不同的景色,一是初夏景,一是春景,而重点是春景。这两种景在同一季节----初夏出现,只是由于地点不同而已,描写时需要考虑连结。诗后两句是抒情,也粗粗勾勒出一个惜春寻春的形象。以寻春连结山内外两种景色是比较好的思路。写作时,要利用学过的知识,展开合理的想象,描写出诗句中所表达的景物特征和意境。注意不要只描写桃花盛开的景象。
附文言文参考译文:
晁错是颍川人,凭借文学而当上了太常掌故。晁错为人严峻刻薄,不近人情。汉孝文帝时天下没有研究《尚书》的人,只听说济南一伏生是以前的秦国博士,研究过《尚书》,年龄已经九十多了,年纪太老无法征他到京都来,就下诏让太常派人到他那里受学。太常差派晁错到伏生的住所受学《尚书》。学成归来,就征引《尚书》上书陈说对国家有利的治国方略。孝文帝下诏任命他为太子舍人、门大夫、家令。晁错凭借他的辩才被太子宠爱,太子家称他为“智囊”。在孝文帝时,晁错多次上书建议削弱藩王势力,以及修改法令。上书陈述几十次,孝文帝虽然没有听取他的建议,却很赏识他的才能,升迁他为中大夫。那时候,太子对晁错的计谋策略称善,而袁盎等一些大功臣们都不喜欢晁错。
景帝登基,任命晁错为内史。晁错曾多次请求陈说一些事情,总是被听取。他所受的宠爱,凌驾九卿之上,更定了不少法令。升迁为御史大夫后,建议就诸侯的罪过削减其土地,收取他们四周的郡城。奏书呈上,景帝命令公卿列侯宗室聚集商议,没有一个敢责难晁错的,只有窦婴与他争辩,因此和晁错有嫌隙。晁错所更定的法令有三十章,诸侯都叫嚣着攻击晁错。晁错的父亲听到了这个消息,从颍川赶来,对晁错说:“景帝刚刚即位,你当权处理政事,想削减诸侯的力量,疏离人家的骨肉,而被人家纷纷议论,都埋怨你,这到底是为什么呢?”晁错说:“事情固当这样做,不这样做,则天子不受尊崇,宗庙不安稳。”晁错的父亲说:“这样做,刘家天下安稳了,然而晁氏家族却危险了啊!我要离开你走了。”于是饮药自尽,临死前说:“我不忍心看见祸患降临到我身上。”晁错的父亲死后十几天,吴、楚七国果真以诛杀晁错为名,起兵造反。等到窦婴、袁盎进谏陈说,景帝下令让晁错穿着朝服在东市把他斩了。
晁错死后,谒者仆射邓公担任校尉,做抗击吴、楚的军队的将帅。打仗归来,上书陈述军事情况,拜谒进见景帝。景帝问他:“你从吴军、楚军的地方来,听到晁错已死的消息,吴、楚罢兵了吗?”邓公说:“吴王蓄意造反已有数十年了,因为削地而发怒,以诛杀晁错为名,但他的本意并不在晁错呀!再说我恐怕天下的人都将闭口,不敢再进言了。”景帝说:“这是为什么呢?”邓公说:“晁错担心诸侯强大,无法加以控制,所以请求削减他们的土地,以保持京都的尊崇地位,这实在是有利国家的好事呀!计划才刚施行,竟然遭到杀戮,对内杜绝了忠臣的进谏,对外反替诸侯报了仇,我私下认为陛下不该如此。”景帝沉默了好久,才开口道:“你所说的确实不错,我对这事也感到有点悔恨。”
太史公说:晁错当家令的时候,屡次进言,而不被采用。后来掌权,变更许多法令。诸侯发动叛乱,晁错不急着匡辅挽救这危机,却想报个人私仇,反而因此惨遭斩首身亡。常
标签:苏教版 高二 必修四 期末试卷
相关:关于“必修四第三”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155]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