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单元练习

阅读:1262  
标签:人教版 高一 必修一 单元练习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262]
高2014级语文第一单元基础知识人人过关检测
高2014级语文第一单元基础知识人人过关检测
测试时间:__120分钟__ 试卷满分:__150分__ 老师评分:__________
一、(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只有一个错别字的一组是(  )
A.峥嵘  愤世嫉俗  灰烬  豆寇年华
B.璀璨 如愿以尝 铺张 春意阑姗
C.踟躇 信誓但但 娴熟 罪蘖灾祸
D.憧憬 不绝如缕 蒙敝 变换莫测
解析:A项中“寇”写作“蔻”;B项中“尝”写作“偿”,“姗”写作“珊”;C项中“但但”写作“旦旦”,“蘖”写作“孽”;D项中“敝”写作“蔽”,“换”写作“幻”。
答案:A
2.依次填入句中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场景复现是一种很重要的思维能力,当你能够复现别人的场景的时候,你也应该能够把自己看到的真实的场景____________成文字。
②正是这种音乐性的表现力量________了盛唐各艺术门类,成为它的美的灵魂,故统称之曰盛唐之音。
③福田上台后,日本舆论认为他一向重视日美同盟,应该会给日美关系找回“舒适度”,__________安倍过分主张对等所造成的皲裂。
A.概括 浸透 弥合 B.抽象 渗透 弥合
C.概括 渗透 弥补 D.抽象 浸透 弥补
解析:“概括”指把事物的共同特点归结在一起,“抽象”指从许多事物中舍弃个别的、非本质的属性,抽出共同的、本质的属性;“浸透”,比喻饱含(某种思想感情等),“渗透”,比喻一种事物或势力逐渐进入其他方面(多用于抽象事物);“弥合”,使愈合,“弥补”,把不够的部分填足。
答案:B
3.(2011武汉市一检)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不久前正式发布的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央首次全面系统地部署水利改革发展工作,并将水利提升到关系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度的党的重要文件。
B.2月3日凌晨零时发生的沈阳皇朝万鑫国际大厦火灾事故的原因,系由燃放烟花引发外墙可燃物燃烧引起所致,两名犯罪嫌疑人已被警方采取强制措施。(句式杂糅)
C.外交部发言人洪磊8日在答记者问时表示,中国尊重苏丹南方公投结果,希望双方本着互谅互让(的原则),继续通过对话与协商解决悬而未决的问题,维护苏丹的和平与稳定。(成分残缺)
D.2010年,解放军军演安排频密,这些大大小小的军事演习、演练活动,均是为了提升我军体系作战能力、联合作战能力等核心军事能力的基本要素开展的。(成分赘余)
解析:B.句式杂糅;C.成分残缺,应在“互谅互让”后加上“的原则”;D.成分赘余,应去掉“的基本要素”。
答案:A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排序最恰当的一组是(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关于守信,我不必多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要做到这三点不容易啊!有人认为我们现在的素质教育主要是教育大家做一个什么样的人。我说“错了”,素质教育首先教育怎么样做一个人。
① 如果一个人“言而无信”,还有谁会跟他打交道呢? 他还怎么在这个社会上立足呢?
② 气节也是非常重要的,孟子提出“大丈夫”的三个条件:“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③ 一个人有一点羞耻心是很重要的,如果一个人彻底没有羞耻心,那他什么事都敢做。
④ 大家不要认为有羞耻心就什么都不敢做,其实保持一种羞耻心是人最基本的做人品德。
⑤ 要确立做人的基本品德,核心有三点:知耻、守信和气节。(分论点)


浏览完整试题A.⑤③①④② B.②③④①⑤
C.⑤③④①② D.②③①④⑤
解析:⑤为本段分论点;③④①分别照应分论点中“知耻”和“守信”;②既照应前文的“气节”,又与后面的“这三点”呼应。
答案:C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艺术意境
什么是意境?人与世界接触,因关系的层次不同,可有五种境界:一,为满足生理的物质的需要,而有功利境界;二,因人群共存互爱的关系,而有伦理境界;三,因人群组合互制的关系,而有政治境界;四,因钻研物理,追求智慧,而有学术境界;五,因欲返本归真,冥合天人,而有宗教境界。功利境界主于利,伦理境界主于爱,政治境界主于权,学术境界主于真,宗教境界主于神。但介乎后二者的中间,以宇宙人生的具体为对象,赏玩它的色相、秩序、节奏、和谐,借以窥见自我的最深心灵的反映;化实景而为虚境,创形象以为象征,使人类最高的心灵具体化、肉身化,这就是“艺术境界”。艺术境界主于美。
所以一切美的光是来自心的源泉:没有心灵的映射,是无所谓美的。瑞士思想家阿米尔说:“一片自然风景是一个心灵的境界。”中国大画家石涛也说:“山川使予代山川而言也……山川与给予神遇而迹化也。”艺术家以心灵映射万象,代山川而宣言,他所表现的是主观的生命情调与客观的自然景象交融互渗,成就一个鸢飞鱼跃、活泼玲珑、渊然而深的灵境;这灵境就是构成艺术之所以为艺术的“意境”。
意境是“情”与“境”(意象)的结晶石。王安石有一首《题西太一宫壁》诗:“柳叶鸣蜩绿暗,荷花落日红酣。三十六陂烟水,白头相见江南。”前三句全是写景——江南的艳丽的阳春,但看了末一句,全部景象遂笼罩上了一层无边的哀感、回忆的愁思和重逢的欣慰,情景交织,成了一首绝美的“诗”。
在一个艺术表现里,情和景交融互渗,因而发掘出最深的情,一层比一层更深的情,最深的情同时也透入了最深的景,一层比一层更透明的景;景中全是情,情具象而为景,因而展现了一个独特的宇宙、崭新的景象,为人类增加了丰富,替世界开辟了新景。正如恽南田所说:“皆灵想之所独辟,总非人间所有!”这是我的所谓“意境”。“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唐代画家张璨这两句论画训示,是这一意境创设的基本条件。
5.对文中“意境”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意境是区别于功利、伦理、政治、学术、宗教等五种境界的一种艺术境界。
B.艺术家在创作中以心灵映射万象,代山川立言,所表现的是主观的生命情调与客观的自然景象交融互渗,这种灵境就是意境。
C.意境是“于天地之外,别构一种灵奇”,即在客观环境之外,能重新发现一种灵奇。
D.意境就是“情”与“境”(意象)的结晶石。
解析:“能重新发现一种灵奇”错误。
答案:C
6.以下关于情与景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阿米尔说,一片自然风景是一个心灵的境界。这就是说,自然风景本身就包含着心灵的境界。
B.“鸢飞鱼跃”虽是客观景象,但渗透了主观生命情调,因此成就了一种活泼玲珑、渊然而深的灵境。
C.王安石的诗《题西太一宫壁》前三句写江南的艳丽的阳春,全是写景,只在最末一句渗透了无边的哀感、愁思和欣慰。
D.在一个艺术表现里,情和景交融互渗。先有最深的景,因而发掘出最深的情,继而同时也透入最深的景,循环往复,层层深入。如杜甫“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诗句。
解析:A“本身就包含着”错。C前三句是写景,但有最末一句点化,那些景中也就透着情。情与景并非油水分离。D情和景交融互渗,并非先后有序,循环往复。
答案:B
7.从全文来看,以下属于“意境创设的基本条件”的一项是(  )
A.一切美的光是来自心的源泉。可见,“心灵”是意境创设的基本条件。
B.化实景为虚景,有实景才能使人类最高的心灵具体化、肉体化,可知,实景是意境创设的最首要条件。
C.一个独特的宇宙、崭新的境象,才能为人类增加丰富,替世界开辟新境,因此,“独特的宇宙”“崭新的境象”是意境创设的基本条件。
D.情和景交融互渗,是意境创设的基本条件。
解析:从末段第一句中“情和景交融互渗”及最后一句“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可知,意境创设的基本条件为“情景交融”。
答案:D
三、(32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6分)
一 句 话
闻一多
有一句话说出就是祸,
有一句话能点得着火,
别看五千年没有说破,
你猜得透火山的缄默?
说不定是突然着了魔,
突然青天里一个霹雳
爆一声:
“咱们的中国!”
这话叫我今天怎么说?
你不信铁树开花也可,
那么有一句话你听着:
等火山忍不住了缄默,
不要发抖,伸舌头,顿脚,
等到青天里一个霹雳
爆一声:
“咱们的中国!”
8.对该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诗中反复提到的“一句话”指的是“咱们的中国”,即“我们大家的中国”。
B.“说出就是祸”“能点得着火”既说明了缄默的原因,也说明了“一句话”的力量。
C.“着了魔”是指突然有一天变得失去理智,流露出诗人的徘徊。(贬词褒用)
D.“五千年”不仅表示时间,更代表了“有五千年悠久历史的中华民族”这一概念。
解析:“着魔”是贬词褒用。
答案:C
9.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首诗总结了中国的历史,预示了中国的未来,全诗蕴藏着火山爆发式的激情。
B.诗中巧妙地使用了一个反问句,用以增强缄默的火山爆发前的气势。
C.诗中反复吟诵“咱们的中国”,这是诗人发出的呐喊,使全诗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D.这首诗对孕育革命的旧中国运用了借喻手法,从而增强了诗歌的磅礴的气势。
解析:这不是“诗人发出的呐喊”,而是中华民族即将发出的呐喊。
答案:C
(二)(9分)
阅读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一诗,回答问题。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
喂马,劈柴,周游世界
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
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从明天起,和每一个亲人通信
告诉他们我的幸福
那幸福的闪电告诉我的
我将告诉每一个人
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


展开余下试题 陌生人,我也为你祝福
愿你有一个灿烂的前程
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
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
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1989年1月13日
10.贯穿全诗的一个词是什么?这种感觉产生的缘由是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幸福;缘由是“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11.列举本诗所述的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典型意象,并说明运用这些意象的好处。(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如“喂马”“劈柴”“粮食”“蔬菜”;充满生活气息和田园气息,更加感染人。
1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表达了诗人在祝福世人的同时自己心中挥之不去的悲凉感。
(三)(17分)
阅读卞之琳《寂寞》一诗,回答问题。
乡下小孩怕寂寞,
枕头边养一只蝈蝈;
长大了在城里操劳,
他买了一个夜明表。
小时候他常常羡艳,
墓草做蝈蝈的家园;
如今他死了三小时,
夜明表还不曾休止。
十月二十六日
13.这首诗写出了人的一生中一种怎样的生命状态?诗的最后两句有怎样的表达效果?(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写出了一个小人物从童年到死亡的生死皆寂寞的生命状态。以仍不休止的“夜明表”衬托出静态的死亡,使死亡的寂寞感更深。(意思对即可)
14.短短两节诗把“寂寞”写得如此荒凉、透彻,作者运用了哪些表示时间、空间的词语和物象?(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小孩子、长大、死;乡下、城里、枕头边;蝈蝈、夜明表、墓草。
15.作者写了一个小人物一生的哪几个阶段?用这几个阶段来说明什么意思?表达了怎样的情感?(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小孩子、成年、死亡;写出一个小人物无希望的寂寞的一生,表达了诗人对普通人的同情。
16.补写出下列诗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一组)(6分)
第一组:
(1) 怅寥廓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2) 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李商隐 《代赠》)
(3)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毛泽东《七律•长征》)
(4)毛泽东在《卜算子•咏梅》中高度概括了梅花“不争春”的高贵品质,并在下阕收尾处歌颂它说:待到山花烂漫时 她在丛中笑。
第二组:
(1)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毛泽东《采桑子•重阳》)
(2)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3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卞之琳《断章》)
(4)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徐志摩《再别康桥》)
答案:第一组:(1)怅寥廓 问苍茫大地 (2)芭蕉不展丁香结 (3)万水千山只等闲 (4)待到山花烂漫时 她在丛中笑
第二组:(1)一年一度秋风劲 寥廓江天万里霜 (2)到中流击水
浪遏飞舟 (3)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4)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四、(2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重视新诗的语言形式
没有一种文体比诗歌更富有形式感。离开诗体语言,何以言诗?衡量诗人的造诣,首先要看他对诗体语言的创造能力。诗人的人格魅力,只有通过语言形式的艺术表现力包含于诗美的魅力之中,才具有诗的价值。我们不能认同抹杀了诗歌形式的自身的特性、忽略了诗体语言所独具的诗美能量生成的艺术转化。诗的意义和本质,总是包含于语言形式之中。新诗应是诗意本体与形式本体真正的融合。
新诗的形式要素,包括“内形式”(隐喻结构、情绪节奏、心理逻辑等)与“外形式”(词语、体式、音节、韵律、色彩等)。实际上,诗的“外形式”与“内形式”是不可分的。“外形式”是对诗人的基本技艺和语言素养的显影,形成汉语诗歌特有的形式美,凸现出诗的表征,它具有相对的独立性,没有“外形式”,“内形式”也就失去了依托。同样,“内形式”是对诗人的灵魂和生命体验的显影,没有“内形式”,“外形式”也成了空壳。新时期诗歌向内心的突入,促成了“内形式”的建构,而对“外形式”的轻视甚至抛弃,也造成了诗形的严重缺失和诗美的消减。20世纪五六十年代流行的半自由体、民歌体,因缺乏“内形式”(也有诗情虚假的原因)导致诗意肤浅或空泛。一首优秀的诗歌,总是内、外形式健全完美、高度融合的。
新诗语言形式的生命力,在于发挥现代汉语的特色。既要顺应中国人的现代生活节奏,从大众口语和民歌民谣中汲取活力,又要善于从优秀的古典诗词中汲取艺术营养,接通新、旧诗之间的血脉联系;既要从寻根探源中发掘汉语诗意(诗性)的闪光点,在打破和摆脱诗体语言的束缚中建立新的诗体格式,又要将汉语诗歌艺术置于世界诗歌艺术的潮流中,从与其他民族和国家的诗歌语言艺术的对话中显示出新异感和光色。
新诗语言的规则性与心灵抒发的自由性,是一组矛盾。诗人的本领就在于能够在二者的对立统一中获取诗歌创造的自由。亦如跳舞,一旦谙熟舞步,即可从别扭进入自由的状态。确立新诗的形式本体意识,就是要实现新诗创作从“走路”进入“跳舞”的艺术转变。
17.深入理解文章开篇的两句话,回答下面问题。(6分)
(1)“没有一种文体比诗歌更富有形式感。”将其改为判断句,即:(限14字)(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离开诗体语言,何以言诗?”这句话的正确含义是:(限16字)(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就全文而言,这两个句子的作用是:(限4字)(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诗歌是最富有形式感的一种文体。
(2)诗体语言是诗歌必不可少的语言形式。
(3)提出论点。
18.文章提出评价诗人的两条标准,它们是:(4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评价诗人的造诣,主要看他对诗体语言的创造能力。
(2)诗人的人格魅力,包含于诗体语言所能表现的诗美之中。
19.筛选文中相关信息,回答下列问题。(8分)
(1)对新诗的科学理解,应当是:(限14字)(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新诗形式要素间的辩证关系有二,它们是:(2分)
①(限12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不超过34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展开余下试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阐述新诗语言形式生命力的源泉为:(限9字)(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提出了确立新诗形式本体意识的原则,即:(不超过28字)(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诗意本体与形式本体的真正融合。
(2)①诗的“内形式”与“外形式”不可分。
②无“内形式”,“外形式”成空壳;无“外形式”,“内形式”无依托。
20.下列对文章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
A.文章起笔两句,分别从反面和运用反问修辞提出本文的论点,即:要重视新诗的语言形式。
B.新诗的形式要素包括“内形式”和“外形式”。“内形式”指体式、音节、韵律等;“外形式”则指情绪节奏、心理逻辑等。
C.诗的“内形式”,是对诗人的灵魂和生命体验的显影,而“外形式”,则是对诗人的基本技艺和语言素养的显影。
D.优秀的诗歌,总是内、外形式健全完美、高度融合的,20世纪五六十年代流行的一些诗,由于“外形式”的缺乏,流于诗情虚假,而导致了诗意的肤浅或空泛。
E.新诗形式欲有生命力,顺应中国人的生命节奏,从口语及民歌中汲取活力,从优秀古典诗词中汲取营养,接通新、旧诗体之间的血脉联系是重要途径。
解析:B项的表述错位,颠倒了“内形式”与“外形式”包含的内容——“情绪节奏,心理逻辑”属于“内形式”;而“体式、音节、韵律”则属于外形式。D项表述有误,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诗,诗意肤浅或空泛的原因是由于“内形式”的缺乏,而不是“外形式”的缺乏。
答案:BD
五、(15分)
21.所谓“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到城市打工,而自己留在农村生活的孩子们。据调查,中国农村目前“留守儿童”数量超过了5800万人,他们中大多需要得到更多的关爱和接受良好的教育。请你拟写一条以“关爱留守儿童”为主题的公益广告词。要求主题鲜明,感情真挚,语言简明生动,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字数在18字以内。(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为留守儿童撑起爱的蓝天
22.(2011•佛山市期末考)仿照下面的示例,自拟一个描述对象,写一组句子,要求所写句子使用设问和排比的修辞手法。(6分)
什么是最真挚的友谊?是华美盛宴的觥筹交错,是形影不离的朝夕相守,是依依难舍的缠绵缱绻,还是困境中搀扶你一把的那双温暖的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什么是最遥远的距离?是无从探测的广袤宇宙,是生与死的永远分别,是痛彻肺腑的咫尺天涯,还是心与心之间的隔膜? ②什么是最宝贵的财富?是车载斗量的金钱,是美轮美奂的房屋,是珠光宝气的服饰,还是充实人生的知识? ③什么是最美丽的风景?是画家笔下的云霞,是飘渺的海市蜃楼,是雨后天晴的彩虹,还是故乡那平淡的山水?(与示例句式相符,语句通顺且合乎逻辑,最后一句升华立意即可,前四个句子每句1分,最后一个句子2分,共6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答。(6分)
据报道,高考给奥赛获奖学生加分的政策将做重大调整,真正给奥赛热降温。在此之前,国际数学大师、数学最高奖“菲尔兹奖”得主丘成桐先生就直言不讳地批评了国内疯狂的奥数热。他说,很多小孩子拼了命念奥数,不是因为兴趣,而是因为家长的要求,结果不去学其他学科了,一心只对付比赛,一旦得到金牌就成为名校争相招揽的对象。他还说了件事,他带过一个博士后,此人少负天才美誉,12岁进大学,20岁博士毕业,后来成为他的博士后,第一年做得不错,第二年就进了精神病院。最近也有不少报道,由于奥赛热,一些中小学生压力过大,负担过重,导致情绪不稳定,烦躁易怒,甚至个别学生产生自杀的念头。
根据材料,针对“奥赛热”的问题,给高校和家长各拟一则建议:(每则包括标点符号,不超过25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高校:高校招生应注重考生的综合素质,不应只盯奥赛金牌。
(2)家长:尊重孩子的学习兴趣,引导孩子全面发展(或“培养孩子的健全人格”)。
[6分。每则建议3分。其中(1)“招生”1分,“综合素质”1分,“只盯奥赛金牌”1分。(2)“尊重孩子”1分,“学习兴趣”1分,“全面发展”或“健全人格”1分。超字扣1分,语言表达不准确,酌情扣1分。]
六、(60分)
24.有些人是在童年有过好奇心,有些人一生都能保持好奇心。质疑、发现、智慧、高尚、惊喜、快乐、烦恼、平庸……这中间的每个词都有可能像影子一样跟在好奇心的后面。
请以“好奇心”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角度自选;②立意自定;③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例文:
好奇心
江苏一考生
好奇心是一把钥匙,打开我们通向知识殿堂的大门;好奇心是一柄铁锹,掘开我们攀登书山学海的大道……好奇心也是一个潘多拉的匣子,打开不慎可能惹来无尽的灾难。我们要呵护自己健康的好奇心,使其为我们的美丽生活奠基。为此,我们要清楚好奇心是怎样的一颗心。
好奇心必须是细心。好奇乃是喜好奇怪之形、之色、之音、之味等。这里面有一个前提:喜好“奇”,必须先能观察、发现、捕捉“奇”,能够辨别生活的一般形态与奇特形态,要有一双好奇的眼睛。海伦•凯勒说,有些人有眼睛,却无视力;罗丹说,所谓大
标签:人教版 高一 必修一 单元练习
相关:关于“高2014级语”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262]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