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日常综合训练

阅读:1377  
标签:苏教版 高二 选修 日常综合训练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377]
2008年度高二年级上学期史记试卷
高二语文试卷(《史记》选读)
注意:本试卷分为三部分,满分16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选择题部分请注意按题号顺序要求涂写,否则一律按零分计算。
第一部分 阅读理解部分(65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后面的问题。(16分)
古代传记文学
中国古代传记文学的成熟,应该从司马迁的《史记》开始。《史记》是我国古代第一部以人物为中心的伟大历史著作,同时也是我国古代第一部以人物为中心的伟大文学著作。从历史的角度讲,《史记》开拓了我国古代两千多年来以人物为中心的历朝“正史”的先河;从文学的角度讲,《史记》第一次运用丰富多彩的艺术手法,向人们展现了栩栩如生的人物画廊。
《史记》之所以能在历史与文学两方面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这一方面固然取决于司马迁个人的天才与其特殊的人生经历,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先秦时期已经产生了相当卓越的文学著作,这些著作对司马迁的历史观、文学观、审美观的形成及其具体的艺术操作,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左传》、《国语》、《国策》的许多章节,其叙事写人的方法,其描述用语及其人物辞令的巧妙,都已经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所不同的就在于它们还都不是以人物为中心,它们的写人仍然是为了叙事。先秦也曾有过名称上类似于传记的著作,如《晏子春秋》,可惜它的目的仍不是写人,而像是一本逸闻趣事的资料汇编,完全没有剪裁。因此,真正以人物为中心的传记文学的创始人,只能归于司马迁了。
《史记》作为第一部传记文学的确立,是具有世界意义的。过去欧洲人称古希腊的普鲁塔克为“世界传记之王”。他著有《列传》50篇,这是欧洲传记文学的开端。通过比较可以发现,司马迁的《史记》要比普鲁塔克的《列传》早产生近两个世纪。
从《史记》出现的西汉时期开始,到清朝被推翻的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里,中国产生了浩如烟海的传记与传记文学。在历朝正史中,被后人称之为“传记文学”的首先是《史记》,其次是《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和《新五代史》的若干篇章,其他“正史”在中国文学史上一般很少被人提及。《史记》是历史性与文学性高度结合的完美之作,这种完美结合在史学史上和文学史上都既是空前的,也是绝后的。班固是司马迁的杰出继承者,也是古史传统的改造者。从班固开始,他在有意识地把“历史”与“文学”分开。从今天的观点看来,作为“史学”的品格,《汉书》无疑是更完美、更系统、更周密了;但从文学角度讲,《汉书》则无疑是在大踏步地倒退。但《汉书》毕竟因袭了《史记》的旧有成果,因此,《汉书》作为一部“正史”,其文学性在我国古代散文中也是屈指可数的佼佼者。
从传记发展的历史上看,两汉是我国古代“史传”文学最辉煌的时期,这时其他形式的传记文学还大都没有出现或没有大量发展起来。从魏晋开始,随着“史传”文学的逐渐衰落,其他各种形式的传记作品则日益兴盛起来。应该说明的是,我们这里所说的“衰落”,并不是指《三国志》、《后汉书》等这些著作的“历史”价值与“文学”品格,我们所指的只是它们的“文学”水平与它们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1.第1节中,作者是怎样评价《史记》的?请简要概括。(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浏览完整试题2.在第2节中,作者把《史记》和《左传》、《晏子春秋》做了一番比较,其目的是什么?(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称《史记》为空前绝后之作,是从哪个角度来说的?(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何理解“班固是司马迁的杰出继承者,也是古史传统的改造者”的含义?(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代诗文阅读(49分)
(一)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5-8题。(每题3分,共12分)
夫人情莫不贪生恶死,念亲戚,顾妻子,至激于义理者不然,乃有所不得已也。今仆不幸,早失父母,无兄弟之亲,独身孤立,少卿视仆于妻子何如哉?且勇者不必死节,怯夫慕义,何处不勉焉?仆虽怯懦,欲苟活,亦颇识去就之分矣,何至自沉溺累绁之辱哉!且夫臧获婢妾,犹能引决,况仆之不得已乎?所以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也。
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乃如左丘无目,孙子断足,终不可用,退而论书策以舒其愤,思垂空文以自见。
仆窃不逊,近自托于无能之辞,网罗天下放失旧闻,考之行事,稽其成败兴坏之理,上计轩辕,下至于兹,为十表,本纪十二,书八章,世家三十,列传七十,凡百三十篇。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草创未就,会遭此祸,惜其不成,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仆诚以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然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
(节选自司马迁《报任安书》)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通古今之变 通邑大都
B.不得通其道 然此可为智者道
C.思垂空文以自现 眼底空留意,寻思起就里
D.稽其成败兴坏之理 成一家之言
6.句式与“盖文王拘而演《周易》”相同的一项是( )
A.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B.洎牧以谗诛
C.少卿视仆于妻子何如哉      D.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7.对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的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所以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
②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③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④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
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B.①与②相同,③与④相同。
C.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不同。
8.下列叙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文中谈到孔子等人郁郁不得志,而发愤著述的事例,意在自况。
B.作者身受“腐刑”却不以为辱,反而把它作为著书立说的动力。
C.在作者看来富贵顺达者难成大事,唯有历经磨难、卓越非常之人才能发愤而有所成就。
D.司马迁著史记的目的在于研究历史,借鉴前人,而不拘泥于前人,力求有自己的见解。5.C(想。A:通晓 流布;B:思想,理想 说;D:成功 成就。)6.B(被动句。A:定语前置句,C:宾语前置句,D:判断句)7.D(而:①表转折,②表修饰。以:③介词,用④介词,因)8.B(据文中“则仆偿前辱之责”可知B项中“不以为辱”不符合
(二)、阅读下面《屈原列传》中的一段文字,完成9—12题。(11分)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离骚者,犹离忧也。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以刺世事。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9.下列句中加点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 聪:聪明  
B.犹离忧也 离 :通“罹”,遭遇
C.其文约,其辞微 微:简约  
D.皭然泥而不滓者也 滓:渣滓
10.对于下列句中加点的“其”和“以”的意义、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以事其君 ②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 ③以刺世事 ④以浮游尘埃之外
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B.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C.①月②不同,③④相同。D.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11.“推此志也,虽与日争光可也。”该句中的“此志”指代正确选项是:( )
A.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B.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
C.举类迩而见义远
D.自疏濯淖污泥之中9. B(A.聪:明;C.微:含蓄;D.滓:污黑,污染。)10. D (“其”,意义不同,①指代“它的”,②文章的;“以”都是连词,③表目的,④从而,表结果。)11. D (“此志”即高洁的志向。)
12.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
⑴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
⑴人在处境困难的时候就追念本源,所以人在劳苦疲惫的时候,没有不呼天的;在病痛悲伤的时候,没有不叫爹唤娘的。


展开余下试题⑵就其文字来看,不过寻常事物,但是它的旨趣是极大的;列举的事物虽然是眼前常见的,可是所表达的意义却很深远。
(三)阅读下面《魏公子列传》中的一段文字,完成13—15题。 (8分)
公子自度终不能得之于王,计不独生而令赵亡,乃请宾客,约车骑百余乘,欲以客往赴秦军,与赵俱死。行过夷门,见侯生,具告所以欲死秦军状。辞决而行。侯生曰:“公子勉之矣!老臣不能从。”公子行数里,心不快,曰:“吾所以待侯生者备矣,天下莫不闻;今吾且死,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我岂有所失哉!”复引车还,问侯生。侯生笑曰:“吾固知公子之还也。”曰:“公子喜士,名闻天下。今有难,无他端,而欲赴秦军,譬若以肉投馁虎,何功之有哉?尚安事客?然公子遇臣厚,公子往而臣不送,以是知公子恨之复返也。”公子再拜,因问;侯生乃屏人间语,曰:“嬴闻晋鄙之兵符常在王卧内,而如姬最幸,出入王卧内,力能窃之。嬴闻如姬父为人所杀,如姬资之三年,自王以下,欲求报其父仇,莫能得。如姬为公子泣,公子使客斩其仇头,敬进如姬。如姬之欲为公子死,无所辞,顾未有路耳。公子诚一开口请如姬,如姬必许诺,则得虎符,夺晋鄙军,北救赵而西却秦,此五霸之伐也。”公子从其计,请如姬。如姬果盗兵符与公子。
13.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吾所以待侯生者备矣 备:完备,周到
B. 譬若以肉投馁虎 馁:凶猛
C.如姬资之三年 资:蓄积,为……出钱
D.此五霸之伐也 伐:功业
14.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 ①具告所以欲死秦军状 ②吾所以待侯生者备矣
B.①侯生乃屏人间语曰   ②嬴乃夷门抱关者也
C.①今吾且死,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②公子往而臣不送
D.①如姬为公子泣   ②如姬之欲为公子死
15. 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公子再拜,因问;侯生乃屏人间语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 B.馁:饿
14. C (而:均为连词,表转折关系;A项①表原因;②用来……的。B项①副词,才;②判断词,是。D项①介词,对;②介词,为了。)
15.公子连续两次向侯先生拜礼,进而问对策;侯先生就让旁人离开,同公子秘密交谈。(2分)
(四)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6-1 9题。(12分)
公子闻赵有处士毛公藏于博徒,薛公藏于卖浆家,公子欲见两人,两人自匿不肯见公子。公子闻所在,乃间步往,从此两人游,甚欢。平原君闻之,谓其夫人日:“始吾闻夫人弟公子天下无双,今吾闻之,乃妄从博徒卖浆者游,公子妄人耳。”夫人以告公子。公子乃谢夫人去,曰:“始吾闻平原君贤,故负魏王而救赵,以称平原君。平原君之游,徒豪举耳,不求士也。无忌自在大梁时,常闻此两人贤,至赵,恐不得见。以无忌从之游,尚恐其不我欲也,今平原君乃以为羞,其不足从游。”乃装为去。夫人具以语平原君。平原君乃免冠谢留公子。平原君门下闻之-半去平原君归公子,天下士复往归公子,公子倾平原君客。
公子留赵十年不归。秦闻公子在赵,日夜出兵东伐魏。魏王患之,使使往请公子。公子恐其怒之。乃诫门下:“有敢为魏王使通者,死。”宾客皆背魏之赵,莫敢劝公子归。毛公、薛公两人往见公子曰:“公子所以重于赵、名闻诸侯者,徒以有魏也。今秦攻魏,魏急而公子不恤,使秦破大梁而夷先王之宗庙,公子当何面目立天下乎?”语未及卒,公子立变色,告车趣驾归救魏。
魏王见公子,相与泣,而以上将军印授公子,公子遂将。魏安釐王三十年,公子使使遍告诸侯。诸侯闻公子将,各遣将将兵救魏。公子率五国之兵破秦军于河外,走蒙骜。遂乘胜逐秦军至函谷关,抑秦兵,秦兵不敢出。
秦王患之,乃行金万斤于魏,求晋鄙客.令毁公子于魏王曰:“公子亡在外十年矣,今为魏将,诸侯将皆属,诸侯徒闻魏公子,不闻魏王。公子亦欲因此时定南面而王,诸侯畏公子之威,方欲共立之。”秦数使反间,伪贺公子得立为魏王未也。魏王日闻其毁,不能不信,后果使人代公子将。16.A(B收敛行装;C败逃;D相信)
1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公子妄人耳 妄:无知妄为
B.乃装为去 装:穿上衣服
C.公子率五国之兵破秦军于河外,走蒙骜 走:跑
D.魏王日闻其毁,不能不信 信:诚实
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乃妄从博徒卖浆者游 乃行金万斤于魏
B.夫人具以语平原君 负魏王而救赵,以称平原君
C.魏王日闻其毁 日夜出兵东伐魏
D.有敢为魏王使通者,死 使秦破大梁而夷先王之宗
18.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公子“为人仁而下士”和“名冠诸侯不虚”的一组是( )
A.公子闻所在,乃间步往 公子乃谢夫人去
B.以无忌从之游,尚恐其不我欲也 诸侯闻公子将,各遣将将兵救魏
C.乃妄从博徒卖浆者游,公子妄人耳 公子立变色,告车趣驾归救魏
D.宾客皆背魏之赵,莫敢劝公子 诸侯徒闻魏公子,不闻魏17.C(日:每天,一天一天地;名词作状语。A前者意思是“原来是”,表确认的副词;后者的意思是“就,于是”,表承接的连词,一说:表承接的连词。 B前者义为“把”,介词;后者相当于“来”,表目的关系的连词。 D前者是“使者”,名词;后者义为“假使,假如”表假设的连词。
18.B(前者为公子之言,言为心声,表明公子“为人仁而下士”;后者为公子“名冠诸侯不虚”的具体情景的叙述)
19.C(A“有两个隐士分别躲在赌博馆和豆浆店里”、“这两个人瞧不起公子”、“公子还是找到其中一人,两人一见如故”均与原文不符。B“假装”应是“整理行装”,“特别能借题发挥,善于宣传自己”也无文字依据。D“从根本上讲是秦国的反间计太厉害”有认识错误。)
参考译文:
1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魏公子听说有两个隐士分别躲在赌博馆和豆浆店里,就想见见他们;可这两个人瞧不起公子,不愿见面。但公子还是找到其中一人,两人一见如故。
B.面对平原君的鄙视,魏公子用假装要离开赵目的办法迫使平原君很快向他道歉并坚决挽留;除此之外,魏公子还特别能借题发挥,善于宣传自己,以至天下有本本事的人都纷纷前去投奔。
C.毛丞、薛公的成功劝谏,最终成就了魏公子忠君报国的美名,同时也充分说明魏公子“仁而下士”赢得了人才们的忠诚。
D.魏公子之所以最后被免去上将军一职,从根本上讲是秦国的反间计太厉害,太巧妙,以致“魏王日闻其毁,不能不信”。
(五)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后面题目。(6分)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刘长卿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20.这首诗用极其凝练的笔墨,描画出一幅深山雪夜借宿图。首句“日暮苍山远”勾画了怎样的意境,请简要赏析。(3分)
答: 。
21.尾句“风雪夜归人”中的“人”,有人理解为客人,有人理解为主人,你怎样理解?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3分)
答: 。
第二部分 基础知识部分(25分)
三、语言基础知识(15分)
2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侯生乃屏人间语(bǐnɡ) 故明堂石室金匮玉版图籍散乱(guì)2.C(xiǜ,shàn)23.B 24.A 25.A 26.A


展开余下试题B.屈平属草稿未定(zhǔ) 代王嘉乃遗燕王书曰(wèi)
C.二十八宿环北辰(xiǔ) 彼秦大将擅兵与于外而内有乱(tán)
D.信喜,谓漂母曰(piǎo) 及宾客辩士说王万端(shuì)
23.下列对加横线的词的活用归类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王卬于殷 既科条之矣
而文采不表于后也 皭然泥而不滓者也(名词作动词)
B.锐精持锋 欲为陛下所为者甚众
明道德之广崇 蝉蜕于浊秽(形容词作名词)
C.内惑于郑袖 乃晨炊蓐事
身客死于秦 其后楚日以削(名词作状语)
D.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 亲贤臣,远小人
欲流之远者 善善恶恶,贤贤贱不孝(形容词作动词)
24.下列加点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网罗天下放失旧闻 B.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
C.胜所以自附为婚姻 D.以公子为长者
25.下列各组中全都有通假字的一组是:( )
A.①直上载公子上坐 ②右手揕其匈
③太史公仍父子相续纂其职 ④公子与侯生决
B.①夫人情莫不贪生恶死 ②乃晨炊蓐事
③荆轲嘿而逃去 ④北购于单于
C.①尝与鲍叔贾 ②人穷则反本
③下令如流水之原 ④吾曩者目摄之
D.①博闻强志,明于治乱 ②厚币委质事楚
③被发行吟泽畔 ④一篇之中三致志焉
26.下面四项中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B.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C.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D.求人可使报秦者
四、填空(10分)
27.汉高祖刘邦在总结自己成功原因时,对张良做出的评价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吾不如子房。
28.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上服度则六亲固。
29.蓬生麻中,不扶而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针对项羽拒绝渡乌江,不少诗人作了题咏歌,杜牧也曾因此创作了《乌江亭》,全诗的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部分 作文(70分)
31.阅读下面一则材料,根据要求作文。(作文写在作文纸上)
跑步达到极限时,人很难受,若挺过这一刻,又正常了,运动成绩往往在此得以提升;不习惯于大场面讲话的人,当众发言,往往怯场,若鼓起勇气,锻炼锻炼,当众发言的能力就会渐渐提高;人满足于现状,就没有新的追求,若肯下决心,突破已有的限度,就能在更高层次上发展……这类超越自我的事儿,每个人都经历过,看见过,思考过。
请以“超越自我”为话题,写一篇文章,或叙写自己的经历、见闻(关于他人超越自我的故事),或发表自己的看法。
要求: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题目自拟;③不少于800字。
21.(3分)答:A.“人”理解为客人。这一句用鲜明的现象,描写了一个人奔波于荒山之中,冒着夜雪投宿的情景。(2分)句子一个“归”字写出了客人有如归家的亲切感(1分)(言之成理即可)
B.“人”理解为主人。整首诗前两句写“我”投宿之前的事,后两句写投宿之后的事,尾句应是“我”在深夜中、卧榻上听到院内的动静。(言之成理即可)
22.C(xiǜ,shàn)23.B 24.A 25.A 26.A
27.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
28.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上服度则六亲固。
29.“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30.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杜牧《乌江亭》)
高二语文试卷答题纸
注意:本试卷分为三部分,满分16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选择题部分请注意按题号顺序要求涂写,否则一律按零分计算。
选择题题号顺序对照表:
答题卡填涂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试题原题号顺序 5 6 7 8 9 10 11 13 14 16 17 18 19 22 23 24 25 26
答 案
1.第1节中,作者是怎样评价《史记》的?请简要概括。(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第2节中,作者把《史记》和《左传》、《晏子春秋》做了一番比较,其目的是什么?(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称《史记》为空前绝后之作,是从哪个角度来说的?(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何理解“班固是司马迁的杰出继承者,也是古史传统的改造者”的含义?(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
⑴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标签:苏教版 高二 选修 日常综合训练
相关:关于“2008年度高”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377]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