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课文同步练习

阅读:1036  
标签:人教版 高二 选修 课文同步练习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36]
五散而不乱气脉中贯同步训练
古代散文鉴赏是高中语文选修的重要内容。本单元主要从散文的形与神、内在与外在相互关系与特征进行鉴赏训练。作者的思想感情、精神气质,是通过字句音节体现出来的。诵读时,能感受到作者情感的起伏流动,这就是古代散文家和鉴赏家常讲的“气脉”或“文气”。文气贯通,作品就有了生命力和感染力。文气是真实的思想感情浸透到文字中的表现。训练中在探究散文“文脉”的同时注重文言基础知识的积累,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颇有益处,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五 散而不乱 气脉中贯 同步训练
鉴赏示例 《六国论》
一、字词
1. 选出“殆”字意义相同的两项( )
A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B凡永嘉山水,游历殆遍 C进退不由,殆例送死 D郦元之所见,殆与予同
2. 指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并写出通哪个字
①暴秦之欲无厌 ②使遂蚤得处囊中,乃颖脱而出 ③而境界危恶,层见错出
④ 辞决而行 ⑤以至晋鄙军之日北乡自刭 ⑥秦有余力而制其弊
⑦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 ⑧同舍生皆被绮绣 ⑨独不怜公子姊邪
⑩ 可得闻与
3. 下列各句中均含有第三人称代词的一项是( )
①思厥先祖父 ②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③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④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⑤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 ⑥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
A ①②④ B ③⑤⑥ C ①③⑤ D ②③⑤
二 语言运用
1.补出下列各句中省略的内容
①( )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②较秦( )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
③公为我呼( )入,吾得兄事之 ④竖子不足与( )谋
⑤庄暴见孟子,( )曰:“暴见于王,王语暴以好乐,暴未有以对也。”( )曰:“好乐何如?”
2.对下列各句从句式特点上分类正确的是( )
① 句读之不知 ② 唯弈秋之为听 ③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④ 皆不可限以时月 ⑤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⑥ 其势弱于秦
⑦ 唯利是图 ⑧ 吞舟是漏
A ①②③/④⑥/⑤⑦⑧ B ①②③⑤/④⑥/⑦⑧ C ①②⑦⑧/③⑤/④⑥ D ①②⑦⑧/③④⑤⑥
3. 选出下面两句译文正确的项
①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
A 为了国家,不要让自己被别人积蓄的威力所挟制啊!
B 治理国家,千万不要让自己被别人积蓄的淫威所胁迫啊!
C 治理国家的人,(千万)不要使自己为别人的一贯暴力所挟制啊!
D 治理国家的人,(千万)不要被别人的淫威所威胁啊!
②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 )
A秦国人想吞掉六国也吞不下去 B秦国人吞食六国也不能咽下咽喉
C秦国人吃饭也不能咽下去 D秦国人连吃饭都不能咽下咽喉去
三 阅读思考 :阅读苏辙《六国论》中的一段,回答后面的问题
尝读六国世家,窃怪天下诸侯,以①五倍之①地,十倍之众,发愤西向,以②攻山西千里之秦,而①不免于灭亡。常为之②深思熟虑,以为必有可以自安之计,盖未尝不咎其当时之士,虑患之疏,而②见利之浅,且不知天下之势。
1.根据标号解释文言虚词的用法
以① 而① 之①
以② 而② 之②
2.对加点词语解说不正确的项是( )


浏览完整试题A“怪”是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B“世家”指司马迁的《史记》中诸侯的传记。
C“千里”作“秦”的定语,意指秦国幅员辽阔,实力雄厚。
D “西向”意即“向西”,指抗秦。
3.选出“以为必有可以自安之计”一句译文正确的项( )
A认为一定可以有自我安定的办法。 B认为一定会有能够用来保全自己的办法。
C认为一定有可以使自己安全的办法。 D认为一定有办法使自己的国家保全下来。
4.苏辙认为六国灭亡的原因是:

5.苏洵认为六国灭亡的原因是:

四 “六国破灭,弊在赂秦”这个论断是以怎样的方式提出的?从哪几句话可以看出作者写此文的本意?



五 作者在第二段中已把赂秦之害阐述清楚,为什么又引用一句古人之言作结?



六 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填在括号里,注意一词多义现象。
1 燕赵之君,始有远略 2 凡永嘉山水,游历殆遍
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
3 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 4 与嬴而不助五国
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之故事 举天下豪杰,莫能与之争
七 说说下边加点词语的意义,它们和现代汉语常用的意义有什么不同。
1. 而从六国破灭之故事 2.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
3. 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4.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
八 理解文意,在正确的判断上划“√”,错的打“×”。
1. 揭示赂秦实质的最重要语句是:
(1)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 ) (2)为秦人积威之所劫哉 ( )
(3)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 )
2.“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这句话的主要意思是:
(1)秦国想吞并六国也吞并不了。 ( ) (2)秦人最担心六国团结起来对付秦。( )
(3)六国的势力也不弱。 ( )
九 下边的短文选自苏辙的同名论著《六国论》,在见解与风格上,与其父互有同异,读后请作回答。
夫韩魏不能独当秦,而天下之诸侯,籍之以蔽其西,故莫如厚韩亲魏以摈秦。秦人不敢逾韩魏,以窥齐楚燕赵之国;而齐楚燕赵之国,因得以自完于其间矣。以四无事之国佐当寇之韩魏,使韩魏无东顾之忧,而为天下出身以当秦兵。以二国委秦,而四国休息于内,以阴助其急。若此可以应夫无穷,彼秦者将何为哉?不知如此,而乃贪疆场尺寸之利,背盟败约,以自相屠灭,秦兵未出,而天下诸侯已自困矣。至于秦人得伺其隙以取其国,可不悲哉!
1. 两篇《六国论》都论及了六国破灭的原因,但作者的观点不尽相同,表现在哪些方面?
苏洵:
苏辙:
2.从两篇文章的比较中你认为哪一篇见解更为精到? 请陈述理由。
答:

3.给下边加黑词选择正确解释,用“√”表示。
(1)若此可以应夫无穷。(你这样、象这样、如果这样) ( )
(2)以二国委秦。(舍弃、委托、对付) ( )
(3)以四无事之国佐当寇之韩魏。(同“倘”、抵挡、面临)( )
(4)而为天下出身以当秦兵。(献出生命、家庭成份或个人来历、挺身而出)( )
自主鉴赏 《伶官传序》
一、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古今异义
1. 岂非人事哉 2. 原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
古义: 今义: 古义: 今义:
3. 忘乃父之志 4. 燕父子以组
古义: 今义: 古义: 今义:
5. 至于誓天断发 6. 常积于忽微
古义: 今义: 古义: 今义:
二 指出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活用现象并解释
1. 负而前驱 2. 仓皇东出 3. 岂非人事哉
4. 函梁君臣之首 5. 抑本其成败之迹 6. 乱者四应
7. 忧劳可以兴国 8. 逸豫可以亡身 9. 而告以成功
10. 夫祸患积于忽微
三 解释下列各组句中加点字的含义
盛: ①盛衰之理 ②盛以锦囊 归:①而皆背晋以归梁 ②不知所归
天下 :①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 及:① 及凯旋而纳之
②为天下笑 ② 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
与:①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 告:① 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
②与尔三矢 ② 财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
③举天下豪杰,莫能与之争 ③ 而告以成功
四 判断下列句式
1.梁,吾仇也 ( } 2. 燕王,吾所立 ( )
3.此三者,吾遗恨也 ( ) 4. 自然之理也( )
5.为天下笑 ( ) 6. 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
7.庄宗受而藏之于庙( ) 8.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 )
9.入于太庙( ) 10. 断发,泣下沾襟( )
11. 盛以锦囊( ) 12. 燕父子以组( )
13 而告以成功( ) 14. 与尔三矢( )
15. 荆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 ) 16. 仓皇东出( )
17. 还矢先王( )
五 综合检测
1.下列加点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 )


展开余下试题 A.玷污(diàn) 仇雠(chóu) 同仇敌忾(gài) B.伶官(1íng) 沾(zhān)襟 意气之盛(shèng)
C.锦囊(náng) 溺爱(nì) 盛以锦囊(chéng) D.聚歼(jiān) 睥睨(pì) 拈(niān)轻怕重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 人吾遗恨(仇恨) 原(推究)庄宗之所以得天下 B.逸豫(犹豫)可以亡身 抑本(推究)其成败之迹
C. 巳盛(装着)以锦囊 祸患常积于忽微(微小的事) D.何其(多么)衰也! 凯旋而纳(收藏)之
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活用不同于其它三项是 ( )
A.函梁君臣之首 B.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
C.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 D.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
4.下列加点词语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
A.岂非人事哉 B.与其所以失天下者 C.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 D.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
5.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改革开放以来,首都面貌日新月异,一栋栋大厦拔地而起,鹤立鸡群,蔚为壮观。
B.新课标进入课堂之后,教师的讲要讲到点子上,点拨式的,要言不烦,更强调教师的组织、引导、激励参与作用。
C.这项新规定颁行一年多了,已经露出危险的苗头,如不及时关注,恐怕亡羊补牢,为时太晚。
D.有人通过散布奇谈怿堆的谣言来达到其不可告人的目的,但最终只是招来人们的嘲笑罢了。
6.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 ①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B.①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 C.①入于太庙 D. ①自然之理也
②祸患常积于忽微 ②岂独伶人也哉 ②而皆自于人欤 ②莫能与之争
7. 下列各句对文意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第1段评论庄宗的盛衰得失,阐明中心论点,既赞叹庄宗成功又慨叹庄宗失败,呼应文章开头。
B.以他的“极盛”和他的“极衰”构成强烈的对比,在对比中强调“人事’作用。
C.“岂得之难……而皆自于人欤?”连用问句,发人深思,并寓结论于疑问中,之后引(尚书)作答,引出古训,点明庄宗得失天下的原因,即本源在于“天命”。
D.段末引出历史教训,含蓄地批判朝政,讽谏统治者不要忘记历史教训,意味深长,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和普遍性。
《祭十二郎文》 唐 • 韩 愈
一.文学常识
1.韩愈,字退之,也称 ,唐代著名 。尤以散文著名,有“ ”的美誉。他生活在 时期,在文学方面影响很大,他的主要贡献是与柳宗元一起倡导了“ ”。 被列为“ ”之首。
2.祭文是 的一种文体,现在的 就是在这种文体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祭十二郎文》被誉为“
”。
二. 基础积累
3.给加点的字注音:
不省( )所怙( ) 殁( )死 汴( )州 孥( ) 薨( )窆( )
嗣( )位 殒( )生 奴婢( ) 尚飨( ) 颍( )水
4 .通假字:
①远具时羞之莫( ) ②皆不幸早世( ) ③敛不凭其棺 ( )
④以待馀年( ) ⑤终葬汝于先人之兆 ( )
5 .归纳整理下面多义词在句中的不同用法和含义
①衔 :乃能衔哀致诚 ② 幸:皆不幸早逝
衔远山,吞长江 教吾子与汝子,幸其成
③从:遇汝从嫂丧来葬 ④ 图:图久远者
旦日沛公从百余骑 唯利是图
⑤省:不省所怙 ⑥ 视:而视茫茫,而发苍苍
汝来省吾 子孙视之不甚惜
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
⑦其: ①其后四年,而归视汝。 ② 请归取其孥
③其能久存乎 ④ 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非真邪?
⑤呜呼!其信然矣! ⑥ 其无知,悲不几时?
⑦呜呼,其竟以此而殒其生乎?
6.辨析下列句中词类活用的现象
① 图久远者,莫如西归 ② 东亦客也
③ 将成家而致汝 ④ 吾年未四十,而视茫茫,而发苍苍
⑤ 传之非其真也 ⑥ 汝之纯明宜业其家者
⑦ 强者夭而病者全乎 ⑧ 苍苍者欲化为白矣
⑨ 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 ⑩ 长吾女与汝女
7.比较句中加点词语古今词义的区别
①将成家而致汝 ② 吾与汝俱少年
③志气日益微 ④ 几何不从汝而死也?
⑤未可以为信 ⑥ 如此孩提者,又可冀其成立邪?
三.综合检测
(一)选择题
1.下列句中加点字解释不正确一项是(① ② ③ )
① A.不省所怙 怙:依靠 B.诚知如此 诚:如果 C.比得软脚病 比:近来 D.孰谓汝遽去吾而殁乎 遽:就
② A.吾往河南省坟墓 省:探望 B. 汝不果来 果:成为事实、实现
C. 汝来省吾,止一岁 止:只有 D. 图久远者,莫如西归 图:考虑
③ A. 吊汝之孤 以待终丧 吊:抚慰 B. 其又何尤 尤:特别
C. 教吾子与汝子,幸其成 幸:希望 D. 先人之兆 兆:也写作“垗”墓地
2 选出加点字的用法与其他三个不同类的一项(① ② )
① A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B. 汝之纯明宜业其家 C. 左右欲刃相如 D. 沛公军灞上
② A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 B. 苍苍者欲化为白矣 C. 将成家而致汝 D. 长吾女与汝女
3 下列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使建中远具时羞 B.吾上有三兄 ,皆不幸早世 C.而汝抱无涯之戚也 D.敛不凭其棺
4 下列句子句式与其他三句不同的是( )
A.吾佐董丞相于汴州 B. 惟兄嫂是依 C.其又何尤 D.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5 对下列句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虽万乘之公相 ,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 即使让我做官高禄厚的公卿宰相,我也不肯离开你一天而去就职啊。
B. 汝之纯明而不克蒙其泽乎?—— 你纯正聪明反而不能承受他的恩泽吗?
C. 如此孩提者 ,又可冀其成立耶?—— 像你这么大的孩子,又怎样能奢望他们成立呢?
D. 汝其知也耶?其不知也耶? —— 你是知道呢?还是不知道呢?
(二)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呜呼!汝病吾不知时,汝殁吾不知日。生不能相养以共居,殁不得抚汝以尽哀。敛不凭其棺,窆不临其穴。吾行负神明,而使汝夭,不孝不慈,而不得与汝相养以生,相守以死。一在天之涯,一在地之角,生而影不与吾梦相依,死而魂不与吾梦相接。吾实为之,其又何尤。彼苍者天,曷其有极!自今已往,吾其无意于人世矣。当求数顷之田,于伊、颍之上 ,以待余年,教吾子与汝子,幸其成 ;长吾女与汝女,待其嫁 ,如此而已。
6.下列各句中加点字解释不准确的一项是( )
A.殁不得抚汝以尽哀 殁:死亡 B. 敛不凭其棺 凭:临
C.吾实为之,其又何尤 尤:怨恨 D. 长吾女与汝女,待其嫁 长:成长
7.与例句中加点字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不得与汝相养以生
A.故舍汝而旅食京师,以求升斗只禄 B.未始以为忧也
C.东野云,汝殁以六月二日 D.其竟以此而殒其生乎


展开余下试题8. 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孰谓少者殁而长者存,强者夭而病者全乎!
译文:
② 呜呼!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非其真邪?
译文:
③ 死而有知,其几何离;其无知,悲不几时,而不悲者无穷期矣。
译文:
④ 吾实为之,其又何尤。彼苍者天,曷其有极!
译文:
四.拓展迁移: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8-10题。
景公之时,霖雨十有七日。公饮酒,日夜相继。晏子请发乘于民,三请,不见许。公命柏遽国,致能歌者。晏子闻之,不说,遂分家粟于氓,致任器于陌,徒行见公曰:“霖雨十有七日矣,坏室乡有数十,饥氓里有数家,百姓老弱,冻寒不得短褐,饥饿不得糟,敞撤无走,四顾无告。而君无恤,曰夜饮酒,今国致乐不已。马食府粟,狗履刍秦,三室之妾俱足桀肉。狗马室妾,不已厚乎?民氓百姓,不亦薄乎?故里穷而无告,无乐有上矣;饥饿而无告,无乐有君矣。婴随百官,使民饥饿穷约而无告,使上淫湎失本而不恤,婴之罪大矣。”再拜稽首,请身而去,遂走而出。
公从之,兼于涂而不能遂。令趋驾追晏子其家,不及。粟米尽于氓,任器存于陌。公照,及之康内。公下车从晏子曰:“寡人有罪,夫子倍弃不援,寡人不是以有约也,夫子不顾社稷百姓乎?愿夫子之幸存寡人。寡人请率齐国之粟米财货,委之百姓,多寡轻重,惟夫子之令。”遂拜于途。晏子乃返。命禀巡氓,家有布缕之本而绝食者,使有终月之委;绝本之家,使有期年之食;无委积之氓,与之薪撩,使足以毕霖而。令拍巡氓,家室不能御雨者,予之金。巡求氓寡用财乏者,三日而毕。手者,若不用令之罪。
公出舍,攒肉撤酒。三日,吏告毕上:贫氓万七千家,用粟九十七万种,薪撩万三千乘;坏室二千七百家,用金三千。公然后就内奶食,琴瑟不张,钟鼓不陈。晏子请左右与以歌弊娱君者退之。 (节选自《晏子春秋》)
注释:①任器:装粟米的容器 ②数量:艰难的样子 ③乐:喜欢、乐意 ④康:大路
9. 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致能歌者 致:使……到来 B. 徒行见公曰 徒:步行
C.兼于涂而不能逮 逮:赶上 D. 委之百姓 委:任命
10. 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 三请,不见许 B. 令国致乐不已
徒行见公曰 狗马室妾,不已厚乎
C. 公驱,及之康内 D. 晏子乃返
愿夫子之幸存寡人 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11. 下列各句括号中是补写的省略文字,补出后句子意思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但)无乐有上矣。 B.(景公)令趋驾追晏子其家。
C. 惟夫子之令(是听)。 D. 后(于三日)者,若不用令之罪。
12. 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部表现晏子爱民爱国的一组是( )
①遂分家粟于氓 ②饥饿而无告,无乐有君矣。 ③请身而去,遂走而出。
④公出舍,损肉撤酒。 ⑤三日,吏告毕上。 ⑥晏子请左右与以歌舞娱君者退之。
A. ① ② ⑤ B. ② ④ ⑤ C. ① ③ ⑥ D. ③ ④ ⑥
13 . 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百姓生活困苦而得不到救助,就会对统治者不满 B. 景公是一位从谏如流、知错就改的开明君主。
C. 景公降尊纡贵,并以社稷百姓的名义追回了晏子 D. 晏子爱民爱国,为了劝谏景公不惜放弃自己的官位。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
1.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袜材当萃于子矣 萃:聚集。 B.书尾复写一诗,其略云 略:简略,与“详”相对。
C.吾言妄矣,世岂有万尺竹哉 妄:荒谬。 D.苏子辩则辩矣 辩:有口才。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①轮扁,斫轮者也,而读书者与之 ②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B.①四方之人持缣素而请者,足相蹑于其门 ② 蹑迹披求,见有虫伏棘根
C ①与可无以答,则曰 ②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D ①发函得诗,失笑喷饭满案 ② 窥父不在,窃发盆
3.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能体现艺术创作思想的一组是( )
① 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
起鹘落,少纵则逝矣。 ② 故凡有见于中而操之不熟者,平居自视了然而临事忽焉丧之,岂独竹乎?
③ 今夫夫子之托于斯竹也,而予以为有道者,则非耶? ④ 吾言妄矣,世岂有万尺竹哉! ⑤ 此竹数尺耳,而有万尺之势。 ⑥ 汉川修竹贱如蓬,
标签:人教版 高二 选修 课文同步练习
相关:关于“五散而不乱”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36]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