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

阅读:2737  
标签:人教版 八年级 上册 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737]
八年级上册课外文言文测试
河南王
【简介】
  “河南王”为楚汉之际封王,名申阳。《史记•项羽本纪》载:“瑕丘申阳者,张耳嬖臣也。先下河南(郡),迎楚河上,故立申阳为河南王,都雒阳。”西汉二年(公元前205年),汉王刘邦东略地,河南王申阳降,其地置为河南郡。
【原文】
  河南王卜怜吉歹为本省丞相时,一日,掾史田荣甫抱牍诣府请印,王留田侍宴,命司印开匣取印至前。田误触坠地。王适更新衣,而印朱溅污满襟,王色不少动,欢饮竟夕。
  又一日行郊,天气且暄,王易凉帽,左右捧笠侍,风吹堕石上,击碎御赐玉顶,王笑曰:“是有数也。”谕令毋惧。噫!此其所以为丞相之量。
【译文】
  河南王卜怜吉歹还是本省丞相时。一天,掾史田荣甫拿着公文去河南王府上请求批复,河南王留田荣甫去吃饭,叫侍从拿印章来。田荣甫不小心碰落地上。刚巧王当天穿的是新衣服,却被印墨溅污了一身,但是河南王神色一点也没有变动,高高兴兴地饮酒直到傍晚。又一天王去郊外,天气很热,王戴帽子,侍从拿来了帽子,帽子被风吹落石头上,将皇帝亲赐的玉碰碎。王笑道,这都是有定数的。当面告诉左右侍从不要害怕。呀!这就是丞相的肚量。
【注释】
  1.卜怜吉歹:即河南王。
  2.掾史:官职名。
  3.抱犊诣府请印:诣:到。
  4.王适更新衣:更:更换。适:正好。
  5.王易凉帽:易:换。
  6.是有数也:是:这。
  7。司印:掌管大印的侍从。
  8.御赐:皇帝赏赐。
【习题】
  1.翻译:
  1)掾史田荣甫抱牍诣府请印。
  掾史田荣甫抱着一大堆文件到他家去请他盖印。
  2)王色不少动,欢饮竟夕。
  河南王神色一点也没变,高兴地饮酒直至晚上。
  2.本文叙述了河南王哪两件事?简要概括。
  1)刚换上的新衣被印朱/墨溅污了,但他不怪罪部下。
  2)不怪罪不小心击碎御赐玉的的侍卫。
  3.用一个俗语概括河南王的度量。
  宰相肚里能撑船
  4.谈谈你对河南王的看法。
  不与他人斤斤计较,宽宏大量。
  5.断句:命 司 印 开 匣 取 印 至 前
  命 司 印 开 匣 | 取 印 至 前
  6.河南王的故事对你为人处世方面有什么启示。
为人处世有度量有涵养,宽容,才能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被裘公
【原文】
延陵季子出游,见路有遗金。当夏五月,有披裘而薪①者,季子呼薪者曰:“取彼地金来!”薪者投镰于地, 瞋目②拂手而言曰:“何子居之高,视③之下,仪貌之庄④,语言之野也?吾当夏五月,披裘而薪,岂取金者哉?”季子谢⑥之,请问姓字。薪者曰:“子皮相之士⑤也,何足语姓字!”遂去不顾⑦。
【注释】
  ①薪:砍柴。裘:羊皮袄。②瞋目:眯着眼。③视:眼光。④仪貌之庄:外貌高雅。⑤皮相之士:中看重外表的人。⑥谢:道歉 ⑦顾:回头看
【译文】
  延陵季子外出,看见路上有别人丢失的金子。正值比较炎热的五月,有一个披着羊皮袄砍柴经过这里的人,季子对他说:“你把地上的金子捡起来。”砍柴的人把镰刀丢到地上,睁大眼睛发怒的样子,将手一甩,说:“你为什么地位那么高而眼光那么浅,外貌高雅,说话却那么粗俗?我五月天披着羊皮袄砍柴,难道就是捡人家丢失的金子的人吗?”季子向他道歉,请问他的姓与名。砍柴的人说:“你只是个看重外表的人,哪里值得向你通名道姓呢!”他于是离开,不再回头看。


浏览完整试题【练习】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当夏五月 遂去不顾
  2、用“/”划出下句的朗读节奏。
  延陵季子出游
  子皮相之士也,何足语姓字
  3、季子对薪者的态度是怎样变化的?
  4、能表现季子对薪者敬重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5、薪者不捡“遗金”表现了他怎样的品质?
  6、像季子这样“以貌取人”的人,社会上还大有人在,请你说几句话来劝劝他们?
  答案:1、正值,正当;回头看
  2、延陵季子/出游 子/皮相之士也,何足/语姓字
  3、季子开头看见薪者貌不出众,用轻蔑的口气要他捡地上的金子,当听到薪者一番铿锵话语之后,对他十分敬重,并道谢。
  4、季子谢之,请问姓字
  5、人穷志不穷。(有骨气,有尊严)
6、以貌取人,只会自取其辱。(自定义)
乔山人善琴
【原文】
  国初,有乔山人者善弹琴。精于指法,尝得异人传授。每于断林荒荆间,一再鼓之,凄禽寒鹘①,相和悲鸣。后游郢楚②,于旅中独奏洞庭之曲。邻媪③闻之,咨嗟惋叹。既阕④,曰:“吾抱此半生,不谓遇知音于此地。”款扉⑤扣⑥之。媪曰:“吾夫存日,以弹絮为业。今客鼓此,酷类其声耳。”
  ①鹘(gǔ):一种凶猛的鸟。 ②郢楚:即楚郢,古地名,春秋战国时期楚国的都城。 ③媪(ǎo):老妇人。 ④阕:止息,终了。 ⑤款扉:款,敲;扉,门 ⑥扣:问,询问
【译文】
  在开国的时候,有个乔山人善于弹琴。他以前得到过很多杰出的琴师传授,弹琴的指法很精湛。每当他在山野林间弹琴时,一遍又一遍,连飞鸟和凶猛的鹘都为之悲鸣。一次他游历到楚郢,在旅店弹奏洞庭曲。隔壁的一位老妇人听了琴音,非常感动,不禁感叹惋惜。曲子弹奏完了,乔山人叹息道:“我弹琴大半辈子,终于在这里遇见了知音!”一会有人敲门,老妇人进来说道:“我的老伴活着的时候,是弹棉花的。今天听见你在这里弹琴,太像我老伴弹棉花的声音了。”
【表达主旨】
  表达两种意思
  1、对牛弹琴
2、乔山人弹琴技术太差,还自以为琴技很好!
床头捉刀人
【出处】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容止》\《三国志》
【原文】
  魏武将见匈奴使,自以形陋,不足雄远国,使崔季珪代,帝自捉刀立床头。既毕,令间谍问曰:“魏王何如?”匈奴使答曰:“魏王雅望非常,然床头捉刀人,此乃英雄也。”魏武闻之,追杀此使。
【注释】
  床:指坐榻
  雄:称雄,威慑
  雅望:高雅的风采;
  捉刀人:指执刀的卫士。站在坐榻边的卫士。后来成为固定用语,比喻替别人代笔作文的人。 
  魏武将见匈奴使的“使” (使者)
  自以形陋(认为)
  不足雄远国(称雄)
  使崔季珪代(让)
  既毕(在)
  魏王 何如:(怎么样)
  然床头捉刀人(但是)
  此:(是)乃英雄也
  自以形陋(指形不高大,貌不威猛)
  雄远国:威震远国
  帝自捉刀立床头:床,古时一种坐具,不是卧具.
【翻译】
  魏武帝曹操要接见匈奴的使者,他自己认为长相不够威猛,不能用威仪震服匈奴,就让崔季珪代替他接见,他自己握刀站在坐榻旁边做侍从。接待完毕,待匈奴人走后,曹操就派间谍,去问匈奴使者:“魏王这人怎么样?”匈奴使者评价说:“魏王高雅的气质,不同寻常,但是坐榻边上拿刀的那个人,才是真正的英雄。”曹操听后,就派人追去,杀掉了这个使者。
【举例】
  月得十篇,或作~乎。
【用法】作主语、宾语;指曹操
【相近词】捉刀人
【启示】
  1.深刻反映了曹操的矛盾心态。
  2.表现出曹操心胸狭窄,奸诈狡猾,残忍的性格。
  3.描写曹操羞惭,自卑心理。
  4.怕匈奴使者回匈奴后说不利于自己的话(丑行、丑貌)。
  5. 匈奴使者是人才,不为己用必后患无穷。
[编辑本段]例题精选
  1.曹操为什么不亲自召见匈奴使者?
  2.曹操为什么要追杀匈奴使者?
  3.魏王打听到消息后,派人把匈奴的使者杀掉的原因是什么?
  4.床头捉刀人这篇文言文运用了什么写法来刻画曹操的?结合文意谈谈.
【答案】
1.“自以为形陋,不足雄远国” 
2.“匈奴使者是人才,不为己用必后患无穷。” 
3.曹操认为该使者认出了自己,那么自己由于自卑而让人替代的事传出去,就不好听了。杀他灭口。 可能认为这个使者眼光非常,又会说话,是个人物,无论是嫉妒还是谨慎,都是杀他的理由。
4.曹操简直是一个天才外交家,一个人的形象肯定对别人对一个国家的印象有影响,特别是像魏这种强大的势力,没有一个形象代言人怎么行?你看电视上那些广告中代言的,全是一些帅哥靓妹,更何况是培养国家关系这样的大事,这也就看出曹操的谋略的纯熟,所以为何最后统一三国的大将也出自于魏呢,这便是曹操善于用人的缘故了。可他之所以要杀匈奴来的使节,并不是嫉才,而是出于一种无奈,战事逼他除掉强敌。反面我就不说了,曹操是一个多重性格的人多疑,狭隘..偏执,都能形容
【原文】
  韩魏公①在大名②日,有人送玉盏③二只,云:“耕者入坏冢④而得。表里无纤瑕,世宝⑤也。”公以百金答之,尤为宝玩。每开宴召客,特设一桌,以锦衣置玉盏其上。一日召漕使⑥,且将用之酌劝。俄为一吏⑥误触倒,盏俱碎,坐客皆愕然,吏且伏地待罪。公神色不动,谓坐客曰:“凡物之成毁,有时数⑦存焉。”顾吏曰:“汝误也,非故也,何罪之有?”客皆叹服公之宽厚。
  公帅定武⑧时,尝夜作书,令一兵持烛于旁。兵他顾,烛燃公须。公遽以袖摩之,而作书如故。少顷,间⑨视,则已易其人矣。公恐主吏笞之,亟⑩呼视之,曰:“勿较。渠已解⑾持烛矣。”军中咸服其度量。
  (选自宋•刘斧《青锁高议》)
【注释】
  ①韩魏公:指北宋大臣韩琦,封魏国公。与范仲淹齐名,历任边疆大臣,功勋卓著。②大名:古地名,大名府,在今河北大名县。③玉盏:玉制酒杯。④坏冢(zhǒng):破败的坟墓。⑤世宝:传世之宝。⑥漕使:转运使,主管由水路输送粮食、给养。⑥吏:此处指仆人的头领。⑦时数:一定的时间和气数。⑧帅定武:担任定武(今河北省定县)统帅。⑨间视:偶尔抬头看。间,间或,偶尔。⑩亟:急。渠:他。⑾解:懂得。


展开余下试题【译文】
  韩魏公在大名府任上时,有人送他两只玉制酒杯,说:“这是耕地的人到破败的坟墓中得来的,里外都没有一点儿的瑕疵,可算是传世之宝了。”韩魏公拿很多钱酬谢了献宝人,他格外欣赏珍惜(玉杯)。每次设宴招待客人,都要专门摆放一张桌子,把精美的绸缎铺上去,然后放上玉杯。有一天,韩魏公招待漕使,正要用玉杯来斟酒劝客,忽然被一个差役失手碰到掉在地上,两只玉杯都跌碎了。在座的客人们愣住了,而那差役吓得跪在地上等待处罚。韩魏公神色不变,对客人们说:“世间一切东西的存亡兴废,都有一定的时间和气数在那里。”又回过头对那差役说:“你是失误造成的,并不是故意的,有什么过错呢?”宾客们都赞叹韩魏公的宽厚。
韩魏公担任定武统帅时,曾经夜间写信,让一个士兵拿着火把在身旁照明。那个士兵向别处张望,火把(歪了)烧着了韩魏公的胡子,韩魏公急忙用袖子掸灭了,照旧写信。过了一会儿,偶尔抬头一看,已经换了一个士兵了。韩魏公担心长官会鞭打那个士兵,急忙喊那个长官来,看着他说:“不要追究他啦,他已经知道怎么拿火把了。”军中都很佩服韩魏公的宽厚大度。
太宗罢朝
【原文】
  太宗曾罢朝,怒曰:“会须杀此田舍汉!”文德后问:“谁触忤陛下?”帝曰:“岂过魏征,每廷争辱我,使我常不自得。”后退而具朝服立于庭,帝惊曰:“皇后何为若是?”对曰:“妾闻主圣臣忠。今陛下圣明,故魏征得直言,妾幸得备数后宫,安敢不贺?”
【注释】
  太宗:指李世民。
  罢朝:指因生气而散朝。
  文德后:即长孙皇后,李世民之妻,死后谥文德,故称。
  不自得:不痛快,指意见被反对而窝火。
【译文】
太宗有一次下朝后生气地说:“真该杀了这个乡巴佬!”文德皇后问:“谁惹陛下生气了?”太宗说:“谁能比魏征更让我生气?每次朝会上都直言劝我,弄得我经常不自在。”皇后听了退下去穿上朝服站在庭院里。太宗震惊地说:“ 皇后为什么像这样呢?”皇后回答说:“我听说君主圣明臣子们就忠诚,现在陛下圣明,所以魏征能够直言劝告。我因能在您这圣明之君的后宫而感到庆幸,怎么能不向您祝贺呢?”
火烧裳尾
【原文】
  有人性宽缓,冬日共人围炉,见人裳尾为火所烧,乃曰:有一事,见之已久,欲言之,恐君性急;不言,恐君伤太多,然则言之是也,不言之是也?人问何事,曰:火烧君裳.隧收衣火灭,大怒曰:见之久,何不早道?其人曰:我言君性急,果是!
  宋无名氏<<籍川笑林>>
【译文】
  有一个慢性子的人,冬天与别人围炉向火,见别人的裤脚被火烧着了,便慢吞吞的对那人说:“有一件事,我早就发现了,想对您说,又怕您沉不住气;不对您说,又怕您损失太多,那么到底是说好呢还是不说好呢?”那人问到底是什么事。回答说:“火烧着您的裤脚了。”那人于是赶快把火灭了,对他吼道:“既已发现,为什么不早告诉我?”慢性子人说:“我说您会性急的吧,果不其然!”
【启示】
讽刺 :那些不切实际的人,不懂事情的轻重缓急,导致他人受到损害
阮裕焚车
  阮光禄①在剡②,曾有好车。借者无不皆给。有人葬母,意欲借而不敢言。阮后闻之,叹曰:吾有车,而使人不敢借,何以车为③?遂焚之。
  选自刘义庆《世说新语》
【注释】
① 阮(ruǎn)光禄:阮裕,字思旷,阮籍族弟,以德行著称,长期隐会稽剡县。他曾经做过金紫光禄大夫,所以称他为阮光禄。
② 剡(shàn):剡县,今在浙江新昌。
③ 意:想
④何以车为?:何……为,干什么。要车子有什么用?
【译文】
  阮裕在剡县做官,曾经有一辆非常好的车子。无论谁来借用他的车子,他都会借。有一次有人因葬母亲而需要用车,想借车(但想到阮裕的车太好了),却不敢开口问阮裕借车。后来,阮裕听说了这件事,叹息道:“我虽然有车,但使人不敢来借,要车又有什么用呢?”于是把那辆车烧毁了。
 
我们能看出阮裕有着性格:直率、助人为乐以及对自己要求很严格的性格。
  阮裕焚烧的不仅仅是马车,真正燃烧的是私心! 不能体现使用价值的东西,留着作甚!
  1.意欲借而不敢言 意:心里想
  2.阮后闻之 之:代词,代这件事
  3.遂焚之 之:代词,代那辆车
【含义】
做人不能因吝惜自己的钱财而不肯去帮助他人。
【出处】
《世说新语》相传是南北朝的刘义庆所编撰的。
荀巨伯探友
【原文】
  荀巨伯远看友人疾,值胡贼攻郡。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巨伯曰:“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耶?”贼既至,谓巨伯曰:“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贼相谓曰:“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遂班军而还,一郡并获全。
  (本文选自 《世说新语》。这本书的作者是 刘义庆 等。它的主要内容是记述东汉末年到晋代之间士大夫清高放诞的言谈逸事。
【注释】
  语,音“玉”。 邪,音“椰”。
  1.解释粗体字在文中的意思。
  (1)值:面对,碰上
  (2)汝:第二人称代词,你
  (3)败:毁坏,败坏
  (4)既:副词,已经
  (5)并:都,全
  (6)遂:于是,就
  (7)去:离开
  (8)委:舍弃,抛弃
  2.从《荀巨伯远看友人疾》一文看到荀巨伯有哪些崇高的品格?
  答:讲义气,重友情。
【译文】
  荀巨伯从远方来探望朋友的病情,适逢胡人攻城。(荀巨伯的)朋友对荀巨伯说:“我注定要死去,你赶快离开吧!”巨伯说:“我从远方来探望你,而你却让我离开,舍弃义气而寻求生命,难道这是我荀巨伯所做的吗?”胡人已经到了,对荀巨伯说:“大军到了,整个城的人都空了,你是什么男人,竟敢一个人留下?”荀巨伯说:“我的朋友身患重病,不忍心舍弃他,我宁愿用我的身体来取代朋友的性命。”胡人听了,对荀巨伯说:“我们这些不懂道义的人,却侵入了这有仁义的国家。”于是军队就撤回去,整个城都获救。
【赏析】
《世说新语》的这篇文章采用了对话描写的方法来表现荀巨伯的义举,宁代朋友死去,而让自己的朋友在危急时刻离城而去,此举感人至深。文章还使用了侧面烘托的手法,让贼一“谓”一“还”,来表现巨伯的义,栩栩如生。语言简洁,明快。
割席分坐
【发 音】
  gē xí fēn zuò
【释 义】
  席:坐席。
  割席:把席割断,分开坐。(在文中比喻朋友绝交。 )
  尝:曾经。
【出 处】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书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用 法】
  连动式;作谓语;比喻朋友绝交 。
【近义词】
  割席断交
【原文】
  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翻 译】
  管宁和华歆一起在园中锄地种菜,看到地上有块金子,管宁依旧挥锄,视之如同瓦石一样,华歆却拣起来看了看才扔掉。俩人还曾坐在一张席上读书,有人乘华车经过门前,管宁还是一样读书,华歆却丢下书,出去观望。管宁就把席子割开,和华歆分席而坐,并对华歆说:“你已经不是我的朋友了。”
【作者简介】
  刘义庆,字季伯,南朝宋政权文学家。《宋书》本传说他“性简素,寡嗜欲”。爱好文学,广招四方文学之士,聚于门下。刘宋宗室,袭封临川王赠任荆州刺史等官职,在政8年,政绩颇佳。后任江州刺史,到任一年,因同情贬官王义康而触怒文帝,责调回京,改任南京州刺史、都督和开府仪同三司。不久,以病告退,公元444年(元嘉21年)死于建康(今南京)。刘义庆自幼才华出众,爱好文学。除《世说新语》外,还著有志怪小说《幽明录》。
【启示】
  从择友的角度:应该选择志同道合的朋友,应该选择学习专注有修养的朋友,交友应慎重。从思想品德修养的角度:应加强自己品德修养,学习应专注,这样才能成才。
  从学习环境的角度:要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这样才有利于人才的培养。 (111.1.196.196)
标签:人教版 八年级 上册 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
相关:关于“八年级上册”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737]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